'失控的權力爭奪:東漢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

幾經折騰,西漢王朝在漢宣帝之後逐步走向衰落,這種衰落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皇權的衰弱。西漢後期,皇室的統治基礎大多來自於外戚,而外戚的龐大又反過來制約著皇權;為了解決外戚的威脅,皇帝一般採取的方式就是支持新的外戚奪權,以及鼓勵士人群體與掌權的外戚打擂臺。但是這樣的權術平衡,想要保證國家穩定都很難,更別提治理國家了。就這樣,西漢國力不斷滑坡,最終被披著士人面皮的外戚王莽一口吞掉。

關於王莽的生平,相信各位讀者都有所瞭解。作為一個理想主義的社會改革者,王莽當上皇帝之後的最大功勞就是“折騰”。這樣的折騰出發點確實是好的,一方面解決封建王朝末年的積病沉痾——土地兼併。另一方面也是加大中央集權,維護政府的統治力度。但是,操之過急的改革方式,以及過於理想主義的改革決策讓王莽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耗光了自己本就不多的民心人望。最後,大好頭顱被叛徒一刀斬去。

作為“位面之子”的劉秀藉助於兄長的遺澤,或許還有西漢皇朝列祖列宗的護佑,終於再造了漢朝。定都於洛陽,史稱東漢。

"

幾經折騰,西漢王朝在漢宣帝之後逐步走向衰落,這種衰落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皇權的衰弱。西漢後期,皇室的統治基礎大多來自於外戚,而外戚的龐大又反過來制約著皇權;為了解決外戚的威脅,皇帝一般採取的方式就是支持新的外戚奪權,以及鼓勵士人群體與掌權的外戚打擂臺。但是這樣的權術平衡,想要保證國家穩定都很難,更別提治理國家了。就這樣,西漢國力不斷滑坡,最終被披著士人面皮的外戚王莽一口吞掉。

關於王莽的生平,相信各位讀者都有所瞭解。作為一個理想主義的社會改革者,王莽當上皇帝之後的最大功勞就是“折騰”。這樣的折騰出發點確實是好的,一方面解決封建王朝末年的積病沉痾——土地兼併。另一方面也是加大中央集權,維護政府的統治力度。但是,操之過急的改革方式,以及過於理想主義的改革決策讓王莽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耗光了自己本就不多的民心人望。最後,大好頭顱被叛徒一刀斬去。

作為“位面之子”的劉秀藉助於兄長的遺澤,或許還有西漢皇朝列祖列宗的護佑,終於再造了漢朝。定都於洛陽,史稱東漢。

失控的權力爭奪:東漢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網圖,侵刪。劉秀劇照

劉秀開國,相對於西漢初年,劉秀面臨的問題更為複雜。不僅有民不聊生的經濟壓力,還有在西漢末年和亂世之中崛起的豪強巨賈這樣的政治威脅。借鑑西漢的衰亡過程,以及解決現實的壓力,登基之後的劉秀採取了以下三大政策:限制勳貴權力;以柔道治國,提拔文吏擔任政府官員;改革官制,加大監察力度。讀者朋友們可以翻閱老書蠡之前的文章,劉秀這三大舉措最終目的就是限制功臣和外戚的權力。同時,也是為了打壓地方豪強。因為在劉秀的改革中,作為地方監察手段,“刺史”的地位得以極大提高。

劉秀死後,繼任的漢明帝、漢章帝也依然堅持這樣秉承劉秀遺訓,對外戚勳臣嚴加防範;又注意發展經濟,維護民生。屢下詔招撫流民,賑濟鰥寡孤獨和貧民前後九次;修治水患。經營西域,繼續打擊匈奴,復置西域都護府和戊己校尉,後世稱之為“明章之治”。

建立於西漢王朝的廢墟之中的東漢王朝,重新創建了另一個輝煌。但是,巔峰之後所出現的就是滑坡。這個滑坡的到來,就是漢和帝的繼位。

"

幾經折騰,西漢王朝在漢宣帝之後逐步走向衰落,這種衰落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皇權的衰弱。西漢後期,皇室的統治基礎大多來自於外戚,而外戚的龐大又反過來制約著皇權;為了解決外戚的威脅,皇帝一般採取的方式就是支持新的外戚奪權,以及鼓勵士人群體與掌權的外戚打擂臺。但是這樣的權術平衡,想要保證國家穩定都很難,更別提治理國家了。就這樣,西漢國力不斷滑坡,最終被披著士人面皮的外戚王莽一口吞掉。

關於王莽的生平,相信各位讀者都有所瞭解。作為一個理想主義的社會改革者,王莽當上皇帝之後的最大功勞就是“折騰”。這樣的折騰出發點確實是好的,一方面解決封建王朝末年的積病沉痾——土地兼併。另一方面也是加大中央集權,維護政府的統治力度。但是,操之過急的改革方式,以及過於理想主義的改革決策讓王莽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耗光了自己本就不多的民心人望。最後,大好頭顱被叛徒一刀斬去。

作為“位面之子”的劉秀藉助於兄長的遺澤,或許還有西漢皇朝列祖列宗的護佑,終於再造了漢朝。定都於洛陽,史稱東漢。

失控的權力爭奪:東漢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網圖,侵刪。劉秀劇照

劉秀開國,相對於西漢初年,劉秀面臨的問題更為複雜。不僅有民不聊生的經濟壓力,還有在西漢末年和亂世之中崛起的豪強巨賈這樣的政治威脅。借鑑西漢的衰亡過程,以及解決現實的壓力,登基之後的劉秀採取了以下三大政策:限制勳貴權力;以柔道治國,提拔文吏擔任政府官員;改革官制,加大監察力度。讀者朋友們可以翻閱老書蠡之前的文章,劉秀這三大舉措最終目的就是限制功臣和外戚的權力。同時,也是為了打壓地方豪強。因為在劉秀的改革中,作為地方監察手段,“刺史”的地位得以極大提高。

劉秀死後,繼任的漢明帝、漢章帝也依然堅持這樣秉承劉秀遺訓,對外戚勳臣嚴加防範;又注意發展經濟,維護民生。屢下詔招撫流民,賑濟鰥寡孤獨和貧民前後九次;修治水患。經營西域,繼續打擊匈奴,復置西域都護府和戊己校尉,後世稱之為“明章之治”。

建立於西漢王朝的廢墟之中的東漢王朝,重新創建了另一個輝煌。但是,巔峰之後所出現的就是滑坡。這個滑坡的到來,就是漢和帝的繼位。

失控的權力爭奪:東漢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網圖,侵刪。漢和帝幼年劇照

公元88年,漢章帝駕崩,年僅十歲的皇太子劉肇繼位,是為漢和帝。如此幼小的皇帝自然無法管理國家,於是劉肇的養母、漢章帝的皇后竇氏臨朝稱制。而一個久居深宮的婦人掌權之後的第一件事,很難想到管理國家需要選賢任能,而是從生物本能出發,不斷給自己營造足夠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的打造就是外戚的產生的原因,我們來看看竇太后如何做的。

竇太后把哥哥竇憲由虎賁中郎將提升為侍中,掌管朝廷機密,負責發佈誥命;讓弟弟竇篤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帝的侍衛;弟弟竇景、竇環均任中常侍,負責傳達詔令和統理文書。這樣,竇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圍的顯要地位,從而掌控了國家政治的中樞。竇太后還把大批竇氏家族子弟和親朋故友,任為朝官或地方官,從而上下勾結,專權放縱,報復打擊,為所欲為。其弟弟竇景放縱奴僕胡作非為,甚至白天公然攔路搶劫,侮辱婦女,而“有司莫敢舉奏”。

就這樣,東漢開國就極力遏制的外戚勢力,藉著漢和帝的繼位重新還魂。一個勢力的出現,必然伴隨著對其他政治力量的打壓。竇氏為維護專權,安插了大量黨羽,因此朝廷上下多有附臣與親信。當初,劉肇在長安召見竇憲,朝臣甚至議論稱之“萬歲”,尚書韓稜憤怒指責“禮無人臣稱萬歲之制”,才算止住了這場鬧劇。這一方面說明竇氏權勢的貴盛,另一方面也說明時臣趨炎附勢的風氣。竇憲還養了許多刺客,實行暗殺政策,謀害那些具有宿怨私仇、持有不同政見、可能危害竇氏的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竇氏利用手中的權力不斷為自己汲取養分,成為吸附在東漢政府身上的一個巨大毒瘤。而在竇氏勢力不斷膨脹的同時,漢和帝劉肇也在不斷的成長。作為這個帝國真正的主人,自然不會允許這種外戚勢力繼續“狂浪”下去。

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竇氏集團的驕橫跋扈,竇太后的剛愎專制,早已激起了朝廷中其他勢力的不滿,他們不斷上書進諫,有時甚至以死抗爭,僅據《資治通鑑》統計,短短的近五年時間,大臣就針對各種問題上書十五六次。朝廷大臣反抗越激烈,竇氏外戚勢力就越猖狂。同時,竇氏集團也在面臨著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那就是他們之所以可以掌握權力,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劉肇年幼,但是隨著漢和帝年歲日長,親政之事也難以避免。為了能夠繼續把持朝堂,竇氏開始醞釀更大的陰謀——弒君。

而他們的弒君舉動也不是空口說白話,無論是政治權力,軍隊控制,還是出入宮廷的方便程度,都讓竇氏集團擁有著隨時除掉劉肇的資本。竇氏父子兄弟同為九卿、校尉,遍佈朝廷。同時還有軍方將領的支持。穰侯鄧疊和他的弟弟步兵校尉鄧磊,母親元氏,竇憲的女婿射聲校尉郭舉,郭舉的父親長樂少府郭璜等人,相互勾結在一起。其中元氏、郭舉都出入宮廷,而郭舉又得到竇太后的寵幸。同時,不斷膨脹的野心又在催促著竇氏動手。就這樣,一把針對劉肇的屠刀漸漸舉起。

但是,劉肇也並非蠢笨之人,登基三年之後的他已經明白了自己作為傀儡的日子並不安穩。為了活命,也為了能夠坐上真正的皇帝,劉肇也開始了自己的行動。

孤掌難鳴,劉肇十分清楚不可能自己單槍匹馬去挑戰整個竇氏集團。他需要助力,需要真正忠誠於他的人。而由於一直被隔絕在朝堂之外,劉肇難以信任朝堂高官,甚至偏執的認為整個朝堂難以尋找到正直忠臣。所以,劉肇只能將視線轉移到自己身邊的人——宦官。

對於劉肇而言,宦官是最值得信賴的人。首先從私人感情上,宦官一直陪伴在他的左右,因此感情上更為信賴;同時,宦官無法生育,自然私心就少。當然,更為現實的原因是,劉肇無人可用。

正是這種動機之下,當時的中常侍、鉤盾令鄭眾就成為劉肇的第一人選,因為這個鄭眾雖是宦官,但是謹慎機敏而有心計,不諂事竇氏集團,便同他密謀,決定除掉竇憲。但是迫於由於竇憲出征在外,怕他興兵作亂,所以暫且隱忍而未敢發動。恰在此刻,竇憲和鄧疊全都回到了京城。當時清河王劉慶特別受到劉肇的恩遇,經常進入宮廷,留下住宿。劉肇即將採取行動,為了給行動找到法理依據,想得《漢書·外戚傳》一閱。但他懼怕左右隨從之人,不敢讓他們去找,便命劉慶私下向千乘王劉伉借閱。夜裡,劉肇將劉慶單獨接入內室。又命劉慶向鄭眾傳話,讓他蒐集皇帝誅殺舅父的先例。

永元四年(92年)六月二十三日,劉肇臨幸北宮,下詔命令執金吾和北軍五校尉領兵備戰,駐守南宮和北宮;關閉城門,逮捕郭璜、郭舉、鄧疊、鄧磊,將他們全部送往監獄處死。並派謁者僕射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信綬帶,將他改封為冠軍侯,同竇篤、竇景、竇瑰一併前往各自的封國。劉肇因竇太后的緣故,不願正式處決竇憲,而為他選派嚴苛幹練的封國宰相進行監督。竇憲、竇篤、竇景到達封國以後,全都強迫命令自殺。

就這樣,風頭一時無兩的竇氏集團徹底崩塌。劉肇終於真正的成為帝國的主人,而漢和帝也格外的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權力。自親政之後,便勤政愛民,注重與民休息,選賢任能,東漢朝堂的風氣也一改竇氏亂政時烏煙瘴氣,十三年之後,公元105年,墾田面積達732萬多頃,為東漢之最,戶籍人口達5325萬多人。劉肇親政後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為“永元之隆”。

就在黎民百姓以為盛世就此到來的時候,歷史的方向卻突然拐向了另一個方向。從現代來看,漢和帝的出現,似乎只是東漢王朝的迴光返照。因為君主的英年早逝,東漢又一次陷入了無盡黑暗之中。

公元105年,年僅二十七歲的漢和帝劉肇病逝在洛陽。繼位的是一個剛過百日的嬰兒劉隆,史稱漢殤帝。劉肇十歲登基,尚且權力盡歸養母竇氏一族,那麼這樣一個小小嬰兒更不能指望他生而能言,聖明天縱了。

毫無疑問,劉隆也需要一個臨朝稱制的太后為他保駕護航。這個太后就是劉和的皇后鄧綏。作為功臣之後,鄧綏相對於其他的外戚,要顯得賢良的多。在她掌握朝政的這段時間中,確實採取了許多十分有效的政策。對穩固整個東漢王朝的統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也無法掩蓋一個事實。鄧氏外戚集團的形成。

在諡法中有記載“短折不成曰殤”,劉隆的諡號是“殤”意味著這樣一個小皇帝還沒來得及懂得什麼是皇帝,就撒手人寰了。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鄧太后與她的哥哥鄧騭密謀,決定迎立清河孝王劉慶(幫助劉肇奪權的那位王爺)的兒子劉祜,鄧騭又去與太傅張禹、司徒徐防等大臣們商議,徵得他們的同意便連夜持太后節召劉祜入宮。這一年,劉祜剛滿13歲,是為漢安帝。

當了皇帝的劉祜顯然只能當作放在供案上的泥塑,完全無法真正行使作為皇帝的權力。實際政務大權仍然握在鄧太后和鄧騭手中。鄧太后所依靠的是宦官鄛鄉侯鄭眾和尚方令蔡倫,通過他們將劉祜至於監控之下,至此朝政完全被外戚和宦官把持。

"

幾經折騰,西漢王朝在漢宣帝之後逐步走向衰落,這種衰落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皇權的衰弱。西漢後期,皇室的統治基礎大多來自於外戚,而外戚的龐大又反過來制約著皇權;為了解決外戚的威脅,皇帝一般採取的方式就是支持新的外戚奪權,以及鼓勵士人群體與掌權的外戚打擂臺。但是這樣的權術平衡,想要保證國家穩定都很難,更別提治理國家了。就這樣,西漢國力不斷滑坡,最終被披著士人面皮的外戚王莽一口吞掉。

關於王莽的生平,相信各位讀者都有所瞭解。作為一個理想主義的社會改革者,王莽當上皇帝之後的最大功勞就是“折騰”。這樣的折騰出發點確實是好的,一方面解決封建王朝末年的積病沉痾——土地兼併。另一方面也是加大中央集權,維護政府的統治力度。但是,操之過急的改革方式,以及過於理想主義的改革決策讓王莽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耗光了自己本就不多的民心人望。最後,大好頭顱被叛徒一刀斬去。

作為“位面之子”的劉秀藉助於兄長的遺澤,或許還有西漢皇朝列祖列宗的護佑,終於再造了漢朝。定都於洛陽,史稱東漢。

失控的權力爭奪:東漢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網圖,侵刪。劉秀劇照

劉秀開國,相對於西漢初年,劉秀面臨的問題更為複雜。不僅有民不聊生的經濟壓力,還有在西漢末年和亂世之中崛起的豪強巨賈這樣的政治威脅。借鑑西漢的衰亡過程,以及解決現實的壓力,登基之後的劉秀採取了以下三大政策:限制勳貴權力;以柔道治國,提拔文吏擔任政府官員;改革官制,加大監察力度。讀者朋友們可以翻閱老書蠡之前的文章,劉秀這三大舉措最終目的就是限制功臣和外戚的權力。同時,也是為了打壓地方豪強。因為在劉秀的改革中,作為地方監察手段,“刺史”的地位得以極大提高。

劉秀死後,繼任的漢明帝、漢章帝也依然堅持這樣秉承劉秀遺訓,對外戚勳臣嚴加防範;又注意發展經濟,維護民生。屢下詔招撫流民,賑濟鰥寡孤獨和貧民前後九次;修治水患。經營西域,繼續打擊匈奴,復置西域都護府和戊己校尉,後世稱之為“明章之治”。

建立於西漢王朝的廢墟之中的東漢王朝,重新創建了另一個輝煌。但是,巔峰之後所出現的就是滑坡。這個滑坡的到來,就是漢和帝的繼位。

失控的權力爭奪:東漢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網圖,侵刪。漢和帝幼年劇照

公元88年,漢章帝駕崩,年僅十歲的皇太子劉肇繼位,是為漢和帝。如此幼小的皇帝自然無法管理國家,於是劉肇的養母、漢章帝的皇后竇氏臨朝稱制。而一個久居深宮的婦人掌權之後的第一件事,很難想到管理國家需要選賢任能,而是從生物本能出發,不斷給自己營造足夠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的打造就是外戚的產生的原因,我們來看看竇太后如何做的。

竇太后把哥哥竇憲由虎賁中郎將提升為侍中,掌管朝廷機密,負責發佈誥命;讓弟弟竇篤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帝的侍衛;弟弟竇景、竇環均任中常侍,負責傳達詔令和統理文書。這樣,竇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圍的顯要地位,從而掌控了國家政治的中樞。竇太后還把大批竇氏家族子弟和親朋故友,任為朝官或地方官,從而上下勾結,專權放縱,報復打擊,為所欲為。其弟弟竇景放縱奴僕胡作非為,甚至白天公然攔路搶劫,侮辱婦女,而“有司莫敢舉奏”。

就這樣,東漢開國就極力遏制的外戚勢力,藉著漢和帝的繼位重新還魂。一個勢力的出現,必然伴隨著對其他政治力量的打壓。竇氏為維護專權,安插了大量黨羽,因此朝廷上下多有附臣與親信。當初,劉肇在長安召見竇憲,朝臣甚至議論稱之“萬歲”,尚書韓稜憤怒指責“禮無人臣稱萬歲之制”,才算止住了這場鬧劇。這一方面說明竇氏權勢的貴盛,另一方面也說明時臣趨炎附勢的風氣。竇憲還養了許多刺客,實行暗殺政策,謀害那些具有宿怨私仇、持有不同政見、可能危害竇氏的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竇氏利用手中的權力不斷為自己汲取養分,成為吸附在東漢政府身上的一個巨大毒瘤。而在竇氏勢力不斷膨脹的同時,漢和帝劉肇也在不斷的成長。作為這個帝國真正的主人,自然不會允許這種外戚勢力繼續“狂浪”下去。

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竇氏集團的驕橫跋扈,竇太后的剛愎專制,早已激起了朝廷中其他勢力的不滿,他們不斷上書進諫,有時甚至以死抗爭,僅據《資治通鑑》統計,短短的近五年時間,大臣就針對各種問題上書十五六次。朝廷大臣反抗越激烈,竇氏外戚勢力就越猖狂。同時,竇氏集團也在面臨著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那就是他們之所以可以掌握權力,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劉肇年幼,但是隨著漢和帝年歲日長,親政之事也難以避免。為了能夠繼續把持朝堂,竇氏開始醞釀更大的陰謀——弒君。

而他們的弒君舉動也不是空口說白話,無論是政治權力,軍隊控制,還是出入宮廷的方便程度,都讓竇氏集團擁有著隨時除掉劉肇的資本。竇氏父子兄弟同為九卿、校尉,遍佈朝廷。同時還有軍方將領的支持。穰侯鄧疊和他的弟弟步兵校尉鄧磊,母親元氏,竇憲的女婿射聲校尉郭舉,郭舉的父親長樂少府郭璜等人,相互勾結在一起。其中元氏、郭舉都出入宮廷,而郭舉又得到竇太后的寵幸。同時,不斷膨脹的野心又在催促著竇氏動手。就這樣,一把針對劉肇的屠刀漸漸舉起。

但是,劉肇也並非蠢笨之人,登基三年之後的他已經明白了自己作為傀儡的日子並不安穩。為了活命,也為了能夠坐上真正的皇帝,劉肇也開始了自己的行動。

孤掌難鳴,劉肇十分清楚不可能自己單槍匹馬去挑戰整個竇氏集團。他需要助力,需要真正忠誠於他的人。而由於一直被隔絕在朝堂之外,劉肇難以信任朝堂高官,甚至偏執的認為整個朝堂難以尋找到正直忠臣。所以,劉肇只能將視線轉移到自己身邊的人——宦官。

對於劉肇而言,宦官是最值得信賴的人。首先從私人感情上,宦官一直陪伴在他的左右,因此感情上更為信賴;同時,宦官無法生育,自然私心就少。當然,更為現實的原因是,劉肇無人可用。

正是這種動機之下,當時的中常侍、鉤盾令鄭眾就成為劉肇的第一人選,因為這個鄭眾雖是宦官,但是謹慎機敏而有心計,不諂事竇氏集團,便同他密謀,決定除掉竇憲。但是迫於由於竇憲出征在外,怕他興兵作亂,所以暫且隱忍而未敢發動。恰在此刻,竇憲和鄧疊全都回到了京城。當時清河王劉慶特別受到劉肇的恩遇,經常進入宮廷,留下住宿。劉肇即將採取行動,為了給行動找到法理依據,想得《漢書·外戚傳》一閱。但他懼怕左右隨從之人,不敢讓他們去找,便命劉慶私下向千乘王劉伉借閱。夜裡,劉肇將劉慶單獨接入內室。又命劉慶向鄭眾傳話,讓他蒐集皇帝誅殺舅父的先例。

永元四年(92年)六月二十三日,劉肇臨幸北宮,下詔命令執金吾和北軍五校尉領兵備戰,駐守南宮和北宮;關閉城門,逮捕郭璜、郭舉、鄧疊、鄧磊,將他們全部送往監獄處死。並派謁者僕射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信綬帶,將他改封為冠軍侯,同竇篤、竇景、竇瑰一併前往各自的封國。劉肇因竇太后的緣故,不願正式處決竇憲,而為他選派嚴苛幹練的封國宰相進行監督。竇憲、竇篤、竇景到達封國以後,全都強迫命令自殺。

就這樣,風頭一時無兩的竇氏集團徹底崩塌。劉肇終於真正的成為帝國的主人,而漢和帝也格外的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權力。自親政之後,便勤政愛民,注重與民休息,選賢任能,東漢朝堂的風氣也一改竇氏亂政時烏煙瘴氣,十三年之後,公元105年,墾田面積達732萬多頃,為東漢之最,戶籍人口達5325萬多人。劉肇親政後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為“永元之隆”。

就在黎民百姓以為盛世就此到來的時候,歷史的方向卻突然拐向了另一個方向。從現代來看,漢和帝的出現,似乎只是東漢王朝的迴光返照。因為君主的英年早逝,東漢又一次陷入了無盡黑暗之中。

公元105年,年僅二十七歲的漢和帝劉肇病逝在洛陽。繼位的是一個剛過百日的嬰兒劉隆,史稱漢殤帝。劉肇十歲登基,尚且權力盡歸養母竇氏一族,那麼這樣一個小小嬰兒更不能指望他生而能言,聖明天縱了。

毫無疑問,劉隆也需要一個臨朝稱制的太后為他保駕護航。這個太后就是劉和的皇后鄧綏。作為功臣之後,鄧綏相對於其他的外戚,要顯得賢良的多。在她掌握朝政的這段時間中,確實採取了許多十分有效的政策。對穩固整個東漢王朝的統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也無法掩蓋一個事實。鄧氏外戚集團的形成。

在諡法中有記載“短折不成曰殤”,劉隆的諡號是“殤”意味著這樣一個小皇帝還沒來得及懂得什麼是皇帝,就撒手人寰了。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鄧太后與她的哥哥鄧騭密謀,決定迎立清河孝王劉慶(幫助劉肇奪權的那位王爺)的兒子劉祜,鄧騭又去與太傅張禹、司徒徐防等大臣們商議,徵得他們的同意便連夜持太后節召劉祜入宮。這一年,劉祜剛滿13歲,是為漢安帝。

當了皇帝的劉祜顯然只能當作放在供案上的泥塑,完全無法真正行使作為皇帝的權力。實際政務大權仍然握在鄧太后和鄧騭手中。鄧太后所依靠的是宦官鄛鄉侯鄭眾和尚方令蔡倫,通過他們將劉祜至於監控之下,至此朝政完全被外戚和宦官把持。

失控的權力爭奪:東漢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網圖,侵刪。宦官參與政治

這種架空皇權的手段,其實就是宦官和外戚之間的聯合。此時的宦官並未單純的成為一個政治勢力,仍舊只是外戚和皇權的附屬。但是這種聯合,自然也會引起另一個政治勢力的反抗。

因此,對時局不滿的官僚士人凝結成團,準備發動政變,要殺死鄧騭及鄭眾、蔡倫,廢黜太后和漢安帝,另立他人為帝。只是消息不慎走漏,鄧太后先發制人,鎮壓了叛亂。

公元120年,漢安帝已二十六歲,郎中杜根上奏太后,說漢安帝已經成年,應該獨立處理政務。鄧太后聞奏大怒,命令用布袋將杜根矇頭蓋臉套起,用棍棒擊殺,然後拋屍城外。太后的弟弟、越騎校尉鄧康,也勸其退居深宮,不再幹預政事。鄧太后仍然固執己見。鄧康見太后不納諫,稱病不朝。鄧太后一怒之下,將鄧康免官,並開除了鄧康的族籍。

不過,在東漢幾個得勢的外戚集團中,鄧氏的表現是比較好的。鄧太后以立安帝定策之功,獎勵有關官員,當然也包括鄧騭,增封了三千戶食邑。鄧氏兄弟辭讓不受,以至於使者來時都躲起來,最後只好作罷。平時,鄧氏兄弟也小心謹慎,奉公守法,勤勞王事。這當然與鄧太后對她的家族嚴格要求有關。

這樣的一個龐大家族的運作,其實興衰榮辱都繫於太后鄧綏一人身上,當這位鄧太后去世之後,那麼所謂的外戚也就無法真正抵抗皇權、宦官以及士人三方勢力的聯合絞殺。

公元前121年,鄧太后去世。作為在鄧氏外戚的陰影中登上帝位的漢安帝,心中所積累的恐懼和不滿此時化作濃濃的報復慾望,迫不及待的噴湧而出。而早年間為鄧氏所脅迫,劉祜所能依靠的只能是圍在身邊的人,於是形成了以劉祜乳母王聖、中黃門李閏、江京為首的宦官集團。

這個宦官集團想要站穩腳跟,首先就是需要徹底獲得皇帝的信賴。僅僅依靠感情是無法維繫地位的,只有讓皇帝稱心如意才能獲得真正的權位。因此在宦官永遠是皇權的附屬品,雖然偶有廢立皇帝的事情發生,但是真正決定宦官命運的還是皇權。

在劉祜的默許之下,宦官集團開始充當剪除鄧氏勢力的急先鋒。太后死後不久,有幾個以前受過太后懲罰的官人誣告太后兄弟鄧悝、鄧宏、鄧閭陰謀廢漢安帝,另立平原王為帝。這一誣告正中漢安帝下懷,鄧悝等被判為謀反罪處死,鄧騭因不知情,被免官歸郡,受郡縣官吏的逼迫而死。在這樣的一番功勞之下,宦官集團徹底成為漢安帝手中的刀,按照劉祜的意圖刺向敵人。

但是,宦官看起來應該無慾無求,忠義賢良。但是當他們的私心經過權力的層層放大之後,反而爆發出更為可怕的貪婪與慾望。得勢之後的宦官集團,受到了劉祜的極大寵幸。漢安帝封江京為都鄉侯,封李閏為雍鄉侯。漢安帝乳母王聖及其女兒伯榮更加受到寵愛,生活奢侈,貪汙受賄,隨便出入宮廷,干預政事,無惡不作。伯榮有一次到漢甘陵去,沿途前呼後擁,郡縣官員夾道迎送。甚至有的郡守和王侯迎著伯榮的車子叩首行禮。

這樣的舉動自然引起了士人集團的牴觸,以楊震為代表的朝臣多次上疏要求漢安帝約束和懲戒飛揚跋扈的宦官,但安帝總是置之不理。而被揭發的宦官們則乘機誣告,最終楊震被迫自殺。這樣一來,宦官集團的氣焰更是囂張至極,甚至開始參合進皇位繼承權的問題。

漢安帝的閻皇后多年不育,於是漢安帝立宮人李氏所生之子劉保為儲君。但是,宮人李氏在此以前已被被善妒的閻皇后鴆殺。閻皇后怕太子即位以後會追究殺母之仇,處心積慮地要將劉保除去。閻皇后與樊豐等宦官串通一氣,先將太子乳母王男、廚監邴吉定成死罪,除去太子的羽翼,然後又向漢安帝進讒言,說劉保行為過惡,不宜處太子之位。漢安帝寵愛閻皇后,於是有了廢立之心。太子的廢立要經大臣們討論,大將軍耿寶秉承閻皇后意旨,力主廢黜劉保。太常桓焉、廷尉張皓則反駁說:“人生年未滿十五,過惡尚未及身,望陛下為太子選德行高操的師傅,輔導以禮義,自然行為有方。”只是漢安帝並不覺悟,竟廢黜了劉保,另封他為濟陰王。

在這個事件中,主角自然就是處心積慮廢除太子的閻皇后,但是其中還有著以樊豐為代表的宦官的身影。能夠與皇后聯合而廢除太子,此時的宦官勢力可見一斑。

公元125年,東漢王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十九年的漢安帝攜閻皇后南遊宛城,忽然得病,不治而亡,時年三十九歲。

漢安帝雖死,但他所留下的爛攤子卻將整個東漢王朝徹底拖入覆滅的深淵。宦官集團,外戚勢力,士人集團這三大力量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內耗,直至激起黃巾軍起義,亂世又一次來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