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古代史書中,記載有真臘國,真臘國自秦漢起就與我國交往密切,從隋朝起向中國朝貢,唐朝時改稱“閣蔑”或“吉蔑”,到了宋朝時又改回了“真臘”,元朝稱為“真臘”或“甘勃智”,到了明朝變更為“甘武者”,明萬曆後稱為“柬埔寨”。

"

在我國古代史書中,記載有真臘國,真臘國自秦漢起就與我國交往密切,從隋朝起向中國朝貢,唐朝時改稱“閣蔑”或“吉蔑”,到了宋朝時又改回了“真臘”,元朝稱為“真臘”或“甘勃智”,到了明朝變更為“甘武者”,明萬曆後稱為“柬埔寨”。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是的,真臘國就是今天的柬埔寨。早在公元7世紀,真臘國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802建立吳哥王朝後,進入了黃金時代,於11、12世紀發展到了頂峰,其標誌就是盛極一時的吳哥城。因其主體民族是高棉族,所以其文化也被稱之為高棉文化或吳哥文化。

吳哥城也可稱作“吳哥窟”,有全球最大的廟宇,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同被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吳哥古蹟之大世界少見,在4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600多處古蹟。讓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吳哥城做為柬埔寨的國寶,在柬埔寨本國的歷史文獻中竟然消失了400多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

在我國古代史書中,記載有真臘國,真臘國自秦漢起就與我國交往密切,從隋朝起向中國朝貢,唐朝時改稱“閣蔑”或“吉蔑”,到了宋朝時又改回了“真臘”,元朝稱為“真臘”或“甘勃智”,到了明朝變更為“甘武者”,明萬曆後稱為“柬埔寨”。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是的,真臘國就是今天的柬埔寨。早在公元7世紀,真臘國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802建立吳哥王朝後,進入了黃金時代,於11、12世紀發展到了頂峰,其標誌就是盛極一時的吳哥城。因其主體民族是高棉族,所以其文化也被稱之為高棉文化或吳哥文化。

吳哥城也可稱作“吳哥窟”,有全球最大的廟宇,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同被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吳哥古蹟之大世界少見,在4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600多處古蹟。讓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吳哥城做為柬埔寨的國寶,在柬埔寨本國的歷史文獻中竟然消失了400多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距首都金邊300公里左右,始建於802年,完成於1201年,作為真臘國的行政中心和宗教中心,整個城市的氛圍就是就是宏大與壯美。今天我們看到的吳哥城從廣義和狹義上分為“大吳哥”和“小吳哥”。“大吳哥”是指包括都城、宮殿、寺廟等600多處遺蹟,小吳哥”主要是指吳哥寺。

吳哥城有古代法院、十二生肖塔、空中宮殿、鬥象臺等,塔布隆寺內古樹和古廟共生景緻奇絕;女王宮內雕花繁複精美令人歎為觀止,巴戎寺的“高棉的微笑”讓人印象深刻……

"

在我國古代史書中,記載有真臘國,真臘國自秦漢起就與我國交往密切,從隋朝起向中國朝貢,唐朝時改稱“閣蔑”或“吉蔑”,到了宋朝時又改回了“真臘”,元朝稱為“真臘”或“甘勃智”,到了明朝變更為“甘武者”,明萬曆後稱為“柬埔寨”。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是的,真臘國就是今天的柬埔寨。早在公元7世紀,真臘國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802建立吳哥王朝後,進入了黃金時代,於11、12世紀發展到了頂峰,其標誌就是盛極一時的吳哥城。因其主體民族是高棉族,所以其文化也被稱之為高棉文化或吳哥文化。

吳哥城也可稱作“吳哥窟”,有全球最大的廟宇,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同被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吳哥古蹟之大世界少見,在4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600多處古蹟。讓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吳哥城做為柬埔寨的國寶,在柬埔寨本國的歷史文獻中竟然消失了400多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距首都金邊300公里左右,始建於802年,完成於1201年,作為真臘國的行政中心和宗教中心,整個城市的氛圍就是就是宏大與壯美。今天我們看到的吳哥城從廣義和狹義上分為“大吳哥”和“小吳哥”。“大吳哥”是指包括都城、宮殿、寺廟等600多處遺蹟,小吳哥”主要是指吳哥寺。

吳哥城有古代法院、十二生肖塔、空中宮殿、鬥象臺等,塔布隆寺內古樹和古廟共生景緻奇絕;女王宮內雕花繁複精美令人歎為觀止,巴戎寺的“高棉的微笑”讓人印象深刻……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是多種文明的融合,最開始興建時走的印度教風格,崇奉著溼婆、毗溼奴諸神,到12世紀下半葉,當時的國王開始信奉大乘佛教,所以國民也跟風供奉起觀世音菩薩,佛教寺廟也應運而建。

後來,最初的印度教又壓過佛教的風頭,很多佛教寺廟在修建過程中又改回印度教寺廟的風格, 兩種濃厚的宗教色彩糅合在一起,和諧共存著。

"

在我國古代史書中,記載有真臘國,真臘國自秦漢起就與我國交往密切,從隋朝起向中國朝貢,唐朝時改稱“閣蔑”或“吉蔑”,到了宋朝時又改回了“真臘”,元朝稱為“真臘”或“甘勃智”,到了明朝變更為“甘武者”,明萬曆後稱為“柬埔寨”。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是的,真臘國就是今天的柬埔寨。早在公元7世紀,真臘國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802建立吳哥王朝後,進入了黃金時代,於11、12世紀發展到了頂峰,其標誌就是盛極一時的吳哥城。因其主體民族是高棉族,所以其文化也被稱之為高棉文化或吳哥文化。

吳哥城也可稱作“吳哥窟”,有全球最大的廟宇,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同被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吳哥古蹟之大世界少見,在4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600多處古蹟。讓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吳哥城做為柬埔寨的國寶,在柬埔寨本國的歷史文獻中竟然消失了400多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距首都金邊300公里左右,始建於802年,完成於1201年,作為真臘國的行政中心和宗教中心,整個城市的氛圍就是就是宏大與壯美。今天我們看到的吳哥城從廣義和狹義上分為“大吳哥”和“小吳哥”。“大吳哥”是指包括都城、宮殿、寺廟等600多處遺蹟,小吳哥”主要是指吳哥寺。

吳哥城有古代法院、十二生肖塔、空中宮殿、鬥象臺等,塔布隆寺內古樹和古廟共生景緻奇絕;女王宮內雕花繁複精美令人歎為觀止,巴戎寺的“高棉的微笑”讓人印象深刻……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是多種文明的融合,最開始興建時走的印度教風格,崇奉著溼婆、毗溼奴諸神,到12世紀下半葉,當時的國王開始信奉大乘佛教,所以國民也跟風供奉起觀世音菩薩,佛教寺廟也應運而建。

後來,最初的印度教又壓過佛教的風頭,很多佛教寺廟在修建過程中又改回印度教寺廟的風格, 兩種濃厚的宗教色彩糅合在一起,和諧共存著。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在這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個雕塑都是歷經千年的文物,至今吳哥窟迴廊內的浮雕仍然清晰、細膩,浮雕上載歌載舞的場面讓人聯想到征戰勝利,也讓我們窺見了吳哥王朝昔日的輝煌。

令人惋惜的是,吳哥城遭受過兩次大規模的破壞。

第一次是在12世紀中期,當時的吳哥王朝自闍耶跋摩七世去世後略顯頹勢,民心不聚,占城人(今越南中南部)打入吳哥,吳哥遭受了劫掠。

"

在我國古代史書中,記載有真臘國,真臘國自秦漢起就與我國交往密切,從隋朝起向中國朝貢,唐朝時改稱“閣蔑”或“吉蔑”,到了宋朝時又改回了“真臘”,元朝稱為“真臘”或“甘勃智”,到了明朝變更為“甘武者”,明萬曆後稱為“柬埔寨”。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是的,真臘國就是今天的柬埔寨。早在公元7世紀,真臘國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802建立吳哥王朝後,進入了黃金時代,於11、12世紀發展到了頂峰,其標誌就是盛極一時的吳哥城。因其主體民族是高棉族,所以其文化也被稱之為高棉文化或吳哥文化。

吳哥城也可稱作“吳哥窟”,有全球最大的廟宇,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同被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吳哥古蹟之大世界少見,在4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600多處古蹟。讓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吳哥城做為柬埔寨的國寶,在柬埔寨本國的歷史文獻中竟然消失了400多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距首都金邊300公里左右,始建於802年,完成於1201年,作為真臘國的行政中心和宗教中心,整個城市的氛圍就是就是宏大與壯美。今天我們看到的吳哥城從廣義和狹義上分為“大吳哥”和“小吳哥”。“大吳哥”是指包括都城、宮殿、寺廟等600多處遺蹟,小吳哥”主要是指吳哥寺。

吳哥城有古代法院、十二生肖塔、空中宮殿、鬥象臺等,塔布隆寺內古樹和古廟共生景緻奇絕;女王宮內雕花繁複精美令人歎為觀止,巴戎寺的“高棉的微笑”讓人印象深刻……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是多種文明的融合,最開始興建時走的印度教風格,崇奉著溼婆、毗溼奴諸神,到12世紀下半葉,當時的國王開始信奉大乘佛教,所以國民也跟風供奉起觀世音菩薩,佛教寺廟也應運而建。

後來,最初的印度教又壓過佛教的風頭,很多佛教寺廟在修建過程中又改回印度教寺廟的風格, 兩種濃厚的宗教色彩糅合在一起,和諧共存著。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在這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個雕塑都是歷經千年的文物,至今吳哥窟迴廊內的浮雕仍然清晰、細膩,浮雕上載歌載舞的場面讓人聯想到征戰勝利,也讓我們窺見了吳哥王朝昔日的輝煌。

令人惋惜的是,吳哥城遭受過兩次大規模的破壞。

第一次是在12世紀中期,當時的吳哥王朝自闍耶跋摩七世去世後略顯頹勢,民心不聚,占城人(今越南中南部)打入吳哥,吳哥遭受了劫掠。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第二次是在1431年,逐漸強大的暹羅人入侵攻陷吳哥,吳哥遭到嚴重的破壞。由於當地人認為“神住石頭,人住木頭。”所以建造的神廟都使用的石料,雖然神廟歷經戰火有所損毀,好在保留了大部分。但是,以木、磚瓦、金裝飾為主的宮殿,以磚、木、草為主的大量民居都被燒成了灰。吳哥王朝被迫離開,遷都到金邊西北約40餘公里的洛韋。

1594年,暹羅人的軍隊又攻陷了洛韋,將收藏有真臘大量重要歷史文獻的皇家圖書館焚燬,吳哥王朝再次遷都到金邊。吳哥王朝的歷史文獻因為這場戰亂飛灰煙滅,成為柬埔寨史料中的空白。

"

在我國古代史書中,記載有真臘國,真臘國自秦漢起就與我國交往密切,從隋朝起向中國朝貢,唐朝時改稱“閣蔑”或“吉蔑”,到了宋朝時又改回了“真臘”,元朝稱為“真臘”或“甘勃智”,到了明朝變更為“甘武者”,明萬曆後稱為“柬埔寨”。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是的,真臘國就是今天的柬埔寨。早在公元7世紀,真臘國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802建立吳哥王朝後,進入了黃金時代,於11、12世紀發展到了頂峰,其標誌就是盛極一時的吳哥城。因其主體民族是高棉族,所以其文化也被稱之為高棉文化或吳哥文化。

吳哥城也可稱作“吳哥窟”,有全球最大的廟宇,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同被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吳哥古蹟之大世界少見,在4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600多處古蹟。讓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吳哥城做為柬埔寨的國寶,在柬埔寨本國的歷史文獻中竟然消失了400多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距首都金邊300公里左右,始建於802年,完成於1201年,作為真臘國的行政中心和宗教中心,整個城市的氛圍就是就是宏大與壯美。今天我們看到的吳哥城從廣義和狹義上分為“大吳哥”和“小吳哥”。“大吳哥”是指包括都城、宮殿、寺廟等600多處遺蹟,小吳哥”主要是指吳哥寺。

吳哥城有古代法院、十二生肖塔、空中宮殿、鬥象臺等,塔布隆寺內古樹和古廟共生景緻奇絕;女王宮內雕花繁複精美令人歎為觀止,巴戎寺的“高棉的微笑”讓人印象深刻……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是多種文明的融合,最開始興建時走的印度教風格,崇奉著溼婆、毗溼奴諸神,到12世紀下半葉,當時的國王開始信奉大乘佛教,所以國民也跟風供奉起觀世音菩薩,佛教寺廟也應運而建。

後來,最初的印度教又壓過佛教的風頭,很多佛教寺廟在修建過程中又改回印度教寺廟的風格, 兩種濃厚的宗教色彩糅合在一起,和諧共存著。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在這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個雕塑都是歷經千年的文物,至今吳哥窟迴廊內的浮雕仍然清晰、細膩,浮雕上載歌載舞的場面讓人聯想到征戰勝利,也讓我們窺見了吳哥王朝昔日的輝煌。

令人惋惜的是,吳哥城遭受過兩次大規模的破壞。

第一次是在12世紀中期,當時的吳哥王朝自闍耶跋摩七世去世後略顯頹勢,民心不聚,占城人(今越南中南部)打入吳哥,吳哥遭受了劫掠。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第二次是在1431年,逐漸強大的暹羅人入侵攻陷吳哥,吳哥遭到嚴重的破壞。由於當地人認為“神住石頭,人住木頭。”所以建造的神廟都使用的石料,雖然神廟歷經戰火有所損毀,好在保留了大部分。但是,以木、磚瓦、金裝飾為主的宮殿,以磚、木、草為主的大量民居都被燒成了灰。吳哥王朝被迫離開,遷都到金邊西北約40餘公里的洛韋。

1594年,暹羅人的軍隊又攻陷了洛韋,將收藏有真臘大量重要歷史文獻的皇家圖書館焚燬,吳哥王朝再次遷都到金邊。吳哥王朝的歷史文獻因為這場戰亂飛灰煙滅,成為柬埔寨史料中的空白。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後來,有一部分高棉人回到了吳哥城,與暹羅人打了一仗,這次贏了,但最終他們還是離開了。有學者研究了吳哥城內的樹木年輪,發現15世紀左右,吳哥有長達30至40年的乾旱期,這意味著當時人們吃飯都成問題,恢復吳哥城的榮光更是無望,於是吳哥城被徹底遺棄在熱帶叢林中。

那麼,吳哥城就這樣消失在了風侵雨蝕中嗎?當然不會。

"

在我國古代史書中,記載有真臘國,真臘國自秦漢起就與我國交往密切,從隋朝起向中國朝貢,唐朝時改稱“閣蔑”或“吉蔑”,到了宋朝時又改回了“真臘”,元朝稱為“真臘”或“甘勃智”,到了明朝變更為“甘武者”,明萬曆後稱為“柬埔寨”。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是的,真臘國就是今天的柬埔寨。早在公元7世紀,真臘國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802建立吳哥王朝後,進入了黃金時代,於11、12世紀發展到了頂峰,其標誌就是盛極一時的吳哥城。因其主體民族是高棉族,所以其文化也被稱之為高棉文化或吳哥文化。

吳哥城也可稱作“吳哥窟”,有全球最大的廟宇,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同被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吳哥古蹟之大世界少見,在4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600多處古蹟。讓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吳哥城做為柬埔寨的國寶,在柬埔寨本國的歷史文獻中竟然消失了400多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距首都金邊300公里左右,始建於802年,完成於1201年,作為真臘國的行政中心和宗教中心,整個城市的氛圍就是就是宏大與壯美。今天我們看到的吳哥城從廣義和狹義上分為“大吳哥”和“小吳哥”。“大吳哥”是指包括都城、宮殿、寺廟等600多處遺蹟,小吳哥”主要是指吳哥寺。

吳哥城有古代法院、十二生肖塔、空中宮殿、鬥象臺等,塔布隆寺內古樹和古廟共生景緻奇絕;女王宮內雕花繁複精美令人歎為觀止,巴戎寺的“高棉的微笑”讓人印象深刻……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是多種文明的融合,最開始興建時走的印度教風格,崇奉著溼婆、毗溼奴諸神,到12世紀下半葉,當時的國王開始信奉大乘佛教,所以國民也跟風供奉起觀世音菩薩,佛教寺廟也應運而建。

後來,最初的印度教又壓過佛教的風頭,很多佛教寺廟在修建過程中又改回印度教寺廟的風格, 兩種濃厚的宗教色彩糅合在一起,和諧共存著。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在這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個雕塑都是歷經千年的文物,至今吳哥窟迴廊內的浮雕仍然清晰、細膩,浮雕上載歌載舞的場面讓人聯想到征戰勝利,也讓我們窺見了吳哥王朝昔日的輝煌。

令人惋惜的是,吳哥城遭受過兩次大規模的破壞。

第一次是在12世紀中期,當時的吳哥王朝自闍耶跋摩七世去世後略顯頹勢,民心不聚,占城人(今越南中南部)打入吳哥,吳哥遭受了劫掠。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第二次是在1431年,逐漸強大的暹羅人入侵攻陷吳哥,吳哥遭到嚴重的破壞。由於當地人認為“神住石頭,人住木頭。”所以建造的神廟都使用的石料,雖然神廟歷經戰火有所損毀,好在保留了大部分。但是,以木、磚瓦、金裝飾為主的宮殿,以磚、木、草為主的大量民居都被燒成了灰。吳哥王朝被迫離開,遷都到金邊西北約40餘公里的洛韋。

1594年,暹羅人的軍隊又攻陷了洛韋,將收藏有真臘大量重要歷史文獻的皇家圖書館焚燬,吳哥王朝再次遷都到金邊。吳哥王朝的歷史文獻因為這場戰亂飛灰煙滅,成為柬埔寨史料中的空白。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後來,有一部分高棉人回到了吳哥城,與暹羅人打了一仗,這次贏了,但最終他們還是離開了。有學者研究了吳哥城內的樹木年輪,發現15世紀左右,吳哥有長達30至40年的乾旱期,這意味著當時人們吃飯都成問題,恢復吳哥城的榮光更是無望,於是吳哥城被徹底遺棄在熱帶叢林中。

那麼,吳哥城就這樣消失在了風侵雨蝕中嗎?當然不會。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能夠被世人重新發現,源於中國元代的一本遊記,名為《真臘風土記》,這是真臘歷史唯一同時代記錄的書。

這本書的作者名為周達觀,浙江溫州人,1295年,他奉命隨使團前往真臘國,使團從溫州開洋出發,經海路到達吳哥。一年後,周達觀回國,他以遊記形式書寫《真臘風土記》,詳盡描述了當地的方方面面,比如描寫城廓:“州城周圍可二十里,有五門,門各兩重。惟東向開二門,餘向皆一門。城之外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橋……”經考證,這本書記錄的很多細節均與吳哥古蹟一樣。

"

在我國古代史書中,記載有真臘國,真臘國自秦漢起就與我國交往密切,從隋朝起向中國朝貢,唐朝時改稱“閣蔑”或“吉蔑”,到了宋朝時又改回了“真臘”,元朝稱為“真臘”或“甘勃智”,到了明朝變更為“甘武者”,明萬曆後稱為“柬埔寨”。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是的,真臘國就是今天的柬埔寨。早在公元7世紀,真臘國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802建立吳哥王朝後,進入了黃金時代,於11、12世紀發展到了頂峰,其標誌就是盛極一時的吳哥城。因其主體民族是高棉族,所以其文化也被稱之為高棉文化或吳哥文化。

吳哥城也可稱作“吳哥窟”,有全球最大的廟宇,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同被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吳哥古蹟之大世界少見,在4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600多處古蹟。讓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吳哥城做為柬埔寨的國寶,在柬埔寨本國的歷史文獻中竟然消失了400多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距首都金邊300公里左右,始建於802年,完成於1201年,作為真臘國的行政中心和宗教中心,整個城市的氛圍就是就是宏大與壯美。今天我們看到的吳哥城從廣義和狹義上分為“大吳哥”和“小吳哥”。“大吳哥”是指包括都城、宮殿、寺廟等600多處遺蹟,小吳哥”主要是指吳哥寺。

吳哥城有古代法院、十二生肖塔、空中宮殿、鬥象臺等,塔布隆寺內古樹和古廟共生景緻奇絕;女王宮內雕花繁複精美令人歎為觀止,巴戎寺的“高棉的微笑”讓人印象深刻……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是多種文明的融合,最開始興建時走的印度教風格,崇奉著溼婆、毗溼奴諸神,到12世紀下半葉,當時的國王開始信奉大乘佛教,所以國民也跟風供奉起觀世音菩薩,佛教寺廟也應運而建。

後來,最初的印度教又壓過佛教的風頭,很多佛教寺廟在修建過程中又改回印度教寺廟的風格, 兩種濃厚的宗教色彩糅合在一起,和諧共存著。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在這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個雕塑都是歷經千年的文物,至今吳哥窟迴廊內的浮雕仍然清晰、細膩,浮雕上載歌載舞的場面讓人聯想到征戰勝利,也讓我們窺見了吳哥王朝昔日的輝煌。

令人惋惜的是,吳哥城遭受過兩次大規模的破壞。

第一次是在12世紀中期,當時的吳哥王朝自闍耶跋摩七世去世後略顯頹勢,民心不聚,占城人(今越南中南部)打入吳哥,吳哥遭受了劫掠。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第二次是在1431年,逐漸強大的暹羅人入侵攻陷吳哥,吳哥遭到嚴重的破壞。由於當地人認為“神住石頭,人住木頭。”所以建造的神廟都使用的石料,雖然神廟歷經戰火有所損毀,好在保留了大部分。但是,以木、磚瓦、金裝飾為主的宮殿,以磚、木、草為主的大量民居都被燒成了灰。吳哥王朝被迫離開,遷都到金邊西北約40餘公里的洛韋。

1594年,暹羅人的軍隊又攻陷了洛韋,將收藏有真臘大量重要歷史文獻的皇家圖書館焚燬,吳哥王朝再次遷都到金邊。吳哥王朝的歷史文獻因為這場戰亂飛灰煙滅,成為柬埔寨史料中的空白。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後來,有一部分高棉人回到了吳哥城,與暹羅人打了一仗,這次贏了,但最終他們還是離開了。有學者研究了吳哥城內的樹木年輪,發現15世紀左右,吳哥有長達30至40年的乾旱期,這意味著當時人們吃飯都成問題,恢復吳哥城的榮光更是無望,於是吳哥城被徹底遺棄在熱帶叢林中。

那麼,吳哥城就這樣消失在了風侵雨蝕中嗎?當然不會。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能夠被世人重新發現,源於中國元代的一本遊記,名為《真臘風土記》,這是真臘歷史唯一同時代記錄的書。

這本書的作者名為周達觀,浙江溫州人,1295年,他奉命隨使團前往真臘國,使團從溫州開洋出發,經海路到達吳哥。一年後,周達觀回國,他以遊記形式書寫《真臘風土記》,詳盡描述了當地的方方面面,比如描寫城廓:“州城周圍可二十里,有五門,門各兩重。惟東向開二門,餘向皆一門。城之外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橋……”經考證,這本書記錄的很多細節均與吳哥古蹟一樣。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全書共41篇(含總敘),約8500字,誰也不會想到,這會成為一份多麼珍貴的歷史資料。在元代時這本書只有手抄本,到了明代才有了木刻本刊印,到了清朝時期,《真臘風土記》被收錄到《四庫全書》中,屬地方誌。

當時的清朝對外界沒有好奇之心,將其束之高閣,然而這本書被四處航海溜達的歐洲人發現了。1819年,法國人將《真臘風土記》譯成法文,首次在巴黎刊行,引起了西方人對這片土地的興趣。

"

在我國古代史書中,記載有真臘國,真臘國自秦漢起就與我國交往密切,從隋朝起向中國朝貢,唐朝時改稱“閣蔑”或“吉蔑”,到了宋朝時又改回了“真臘”,元朝稱為“真臘”或“甘勃智”,到了明朝變更為“甘武者”,明萬曆後稱為“柬埔寨”。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是的,真臘國就是今天的柬埔寨。早在公元7世紀,真臘國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802建立吳哥王朝後,進入了黃金時代,於11、12世紀發展到了頂峰,其標誌就是盛極一時的吳哥城。因其主體民族是高棉族,所以其文化也被稱之為高棉文化或吳哥文化。

吳哥城也可稱作“吳哥窟”,有全球最大的廟宇,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同被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吳哥古蹟之大世界少見,在4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600多處古蹟。讓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吳哥城做為柬埔寨的國寶,在柬埔寨本國的歷史文獻中竟然消失了400多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距首都金邊300公里左右,始建於802年,完成於1201年,作為真臘國的行政中心和宗教中心,整個城市的氛圍就是就是宏大與壯美。今天我們看到的吳哥城從廣義和狹義上分為“大吳哥”和“小吳哥”。“大吳哥”是指包括都城、宮殿、寺廟等600多處遺蹟,小吳哥”主要是指吳哥寺。

吳哥城有古代法院、十二生肖塔、空中宮殿、鬥象臺等,塔布隆寺內古樹和古廟共生景緻奇絕;女王宮內雕花繁複精美令人歎為觀止,巴戎寺的“高棉的微笑”讓人印象深刻……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是多種文明的融合,最開始興建時走的印度教風格,崇奉著溼婆、毗溼奴諸神,到12世紀下半葉,當時的國王開始信奉大乘佛教,所以國民也跟風供奉起觀世音菩薩,佛教寺廟也應運而建。

後來,最初的印度教又壓過佛教的風頭,很多佛教寺廟在修建過程中又改回印度教寺廟的風格, 兩種濃厚的宗教色彩糅合在一起,和諧共存著。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在這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個雕塑都是歷經千年的文物,至今吳哥窟迴廊內的浮雕仍然清晰、細膩,浮雕上載歌載舞的場面讓人聯想到征戰勝利,也讓我們窺見了吳哥王朝昔日的輝煌。

令人惋惜的是,吳哥城遭受過兩次大規模的破壞。

第一次是在12世紀中期,當時的吳哥王朝自闍耶跋摩七世去世後略顯頹勢,民心不聚,占城人(今越南中南部)打入吳哥,吳哥遭受了劫掠。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第二次是在1431年,逐漸強大的暹羅人入侵攻陷吳哥,吳哥遭到嚴重的破壞。由於當地人認為“神住石頭,人住木頭。”所以建造的神廟都使用的石料,雖然神廟歷經戰火有所損毀,好在保留了大部分。但是,以木、磚瓦、金裝飾為主的宮殿,以磚、木、草為主的大量民居都被燒成了灰。吳哥王朝被迫離開,遷都到金邊西北約40餘公里的洛韋。

1594年,暹羅人的軍隊又攻陷了洛韋,將收藏有真臘大量重要歷史文獻的皇家圖書館焚燬,吳哥王朝再次遷都到金邊。吳哥王朝的歷史文獻因為這場戰亂飛灰煙滅,成為柬埔寨史料中的空白。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後來,有一部分高棉人回到了吳哥城,與暹羅人打了一仗,這次贏了,但最終他們還是離開了。有學者研究了吳哥城內的樹木年輪,發現15世紀左右,吳哥有長達30至40年的乾旱期,這意味著當時人們吃飯都成問題,恢復吳哥城的榮光更是無望,於是吳哥城被徹底遺棄在熱帶叢林中。

那麼,吳哥城就這樣消失在了風侵雨蝕中嗎?當然不會。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能夠被世人重新發現,源於中國元代的一本遊記,名為《真臘風土記》,這是真臘歷史唯一同時代記錄的書。

這本書的作者名為周達觀,浙江溫州人,1295年,他奉命隨使團前往真臘國,使團從溫州開洋出發,經海路到達吳哥。一年後,周達觀回國,他以遊記形式書寫《真臘風土記》,詳盡描述了當地的方方面面,比如描寫城廓:“州城周圍可二十里,有五門,門各兩重。惟東向開二門,餘向皆一門。城之外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橋……”經考證,這本書記錄的很多細節均與吳哥古蹟一樣。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全書共41篇(含總敘),約8500字,誰也不會想到,這會成為一份多麼珍貴的歷史資料。在元代時這本書只有手抄本,到了明代才有了木刻本刊印,到了清朝時期,《真臘風土記》被收錄到《四庫全書》中,屬地方誌。

當時的清朝對外界沒有好奇之心,將其束之高閣,然而這本書被四處航海溜達的歐洲人發現了。1819年,法國人將《真臘風土記》譯成法文,首次在巴黎刊行,引起了西方人對這片土地的興趣。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一些傳教士、旅行家、探險家開始尋找吳哥古蹟,在這些人中,的確有人找到了吳哥,但都沒有引起轟動。直到1861年,法國生物學家享利·穆奧在密林深處發現了吳哥古蹟,他的觀察手記和手繪實景,以旅行筆記方式出版後,引起了世界轟動,沉默了幾百年的吳哥又熱鬧起來了。

西方人為之瘋狂,他們踏入吳哥古蹟,從吳哥古蹟搬運走大量珍貴文物。比如法國吉美博物館,此處藏有的大量吳哥文物,絲毫不比金邊國立博物館遜色,吳哥護城河欄杆、各種雕像頭像,建築石刻等等,都是吳哥文物的精華。

"

在我國古代史書中,記載有真臘國,真臘國自秦漢起就與我國交往密切,從隋朝起向中國朝貢,唐朝時改稱“閣蔑”或“吉蔑”,到了宋朝時又改回了“真臘”,元朝稱為“真臘”或“甘勃智”,到了明朝變更為“甘武者”,明萬曆後稱為“柬埔寨”。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是的,真臘國就是今天的柬埔寨。早在公元7世紀,真臘國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802建立吳哥王朝後,進入了黃金時代,於11、12世紀發展到了頂峰,其標誌就是盛極一時的吳哥城。因其主體民族是高棉族,所以其文化也被稱之為高棉文化或吳哥文化。

吳哥城也可稱作“吳哥窟”,有全球最大的廟宇,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同被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吳哥古蹟之大世界少見,在4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600多處古蹟。讓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吳哥城做為柬埔寨的國寶,在柬埔寨本國的歷史文獻中竟然消失了400多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距首都金邊300公里左右,始建於802年,完成於1201年,作為真臘國的行政中心和宗教中心,整個城市的氛圍就是就是宏大與壯美。今天我們看到的吳哥城從廣義和狹義上分為“大吳哥”和“小吳哥”。“大吳哥”是指包括都城、宮殿、寺廟等600多處遺蹟,小吳哥”主要是指吳哥寺。

吳哥城有古代法院、十二生肖塔、空中宮殿、鬥象臺等,塔布隆寺內古樹和古廟共生景緻奇絕;女王宮內雕花繁複精美令人歎為觀止,巴戎寺的“高棉的微笑”讓人印象深刻……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是多種文明的融合,最開始興建時走的印度教風格,崇奉著溼婆、毗溼奴諸神,到12世紀下半葉,當時的國王開始信奉大乘佛教,所以國民也跟風供奉起觀世音菩薩,佛教寺廟也應運而建。

後來,最初的印度教又壓過佛教的風頭,很多佛教寺廟在修建過程中又改回印度教寺廟的風格, 兩種濃厚的宗教色彩糅合在一起,和諧共存著。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在這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個雕塑都是歷經千年的文物,至今吳哥窟迴廊內的浮雕仍然清晰、細膩,浮雕上載歌載舞的場面讓人聯想到征戰勝利,也讓我們窺見了吳哥王朝昔日的輝煌。

令人惋惜的是,吳哥城遭受過兩次大規模的破壞。

第一次是在12世紀中期,當時的吳哥王朝自闍耶跋摩七世去世後略顯頹勢,民心不聚,占城人(今越南中南部)打入吳哥,吳哥遭受了劫掠。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第二次是在1431年,逐漸強大的暹羅人入侵攻陷吳哥,吳哥遭到嚴重的破壞。由於當地人認為“神住石頭,人住木頭。”所以建造的神廟都使用的石料,雖然神廟歷經戰火有所損毀,好在保留了大部分。但是,以木、磚瓦、金裝飾為主的宮殿,以磚、木、草為主的大量民居都被燒成了灰。吳哥王朝被迫離開,遷都到金邊西北約40餘公里的洛韋。

1594年,暹羅人的軍隊又攻陷了洛韋,將收藏有真臘大量重要歷史文獻的皇家圖書館焚燬,吳哥王朝再次遷都到金邊。吳哥王朝的歷史文獻因為這場戰亂飛灰煙滅,成為柬埔寨史料中的空白。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後來,有一部分高棉人回到了吳哥城,與暹羅人打了一仗,這次贏了,但最終他們還是離開了。有學者研究了吳哥城內的樹木年輪,發現15世紀左右,吳哥有長達30至40年的乾旱期,這意味著當時人們吃飯都成問題,恢復吳哥城的榮光更是無望,於是吳哥城被徹底遺棄在熱帶叢林中。

那麼,吳哥城就這樣消失在了風侵雨蝕中嗎?當然不會。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能夠被世人重新發現,源於中國元代的一本遊記,名為《真臘風土記》,這是真臘歷史唯一同時代記錄的書。

這本書的作者名為周達觀,浙江溫州人,1295年,他奉命隨使團前往真臘國,使團從溫州開洋出發,經海路到達吳哥。一年後,周達觀回國,他以遊記形式書寫《真臘風土記》,詳盡描述了當地的方方面面,比如描寫城廓:“州城周圍可二十里,有五門,門各兩重。惟東向開二門,餘向皆一門。城之外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橋……”經考證,這本書記錄的很多細節均與吳哥古蹟一樣。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全書共41篇(含總敘),約8500字,誰也不會想到,這會成為一份多麼珍貴的歷史資料。在元代時這本書只有手抄本,到了明代才有了木刻本刊印,到了清朝時期,《真臘風土記》被收錄到《四庫全書》中,屬地方誌。

當時的清朝對外界沒有好奇之心,將其束之高閣,然而這本書被四處航海溜達的歐洲人發現了。1819年,法國人將《真臘風土記》譯成法文,首次在巴黎刊行,引起了西方人對這片土地的興趣。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一些傳教士、旅行家、探險家開始尋找吳哥古蹟,在這些人中,的確有人找到了吳哥,但都沒有引起轟動。直到1861年,法國生物學家享利·穆奧在密林深處發現了吳哥古蹟,他的觀察手記和手繪實景,以旅行筆記方式出版後,引起了世界轟動,沉默了幾百年的吳哥又熱鬧起來了。

西方人為之瘋狂,他們踏入吳哥古蹟,從吳哥古蹟搬運走大量珍貴文物。比如法國吉美博物館,此處藏有的大量吳哥文物,絲毫不比金邊國立博物館遜色,吳哥護城河欄杆、各種雕像頭像,建築石刻等等,都是吳哥文物的精華。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圖——法國吉美博物館展出的吳哥門楣

1992年,吳哥古蹟被列入世界瀕危文化遺產,從1993年算起,至今已24個國家參與了保護吳哥文化遺產的行動中,經過共同努力,2004年,吳哥古蹟從世界瀕危文化遺產名單中移除。

我國從1993年開始參與到吳哥古蹟的國際保護行動中。1998年至2008年,我國對周薩神廟進行修復並完成;2010年至2018年,我國對茶膠寺修復並完成;2018年,又承擔了吳哥古蹟最重要的王宮遺址的考古、修復、研究和展示。

"

在我國古代史書中,記載有真臘國,真臘國自秦漢起就與我國交往密切,從隋朝起向中國朝貢,唐朝時改稱“閣蔑”或“吉蔑”,到了宋朝時又改回了“真臘”,元朝稱為“真臘”或“甘勃智”,到了明朝變更為“甘武者”,明萬曆後稱為“柬埔寨”。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是的,真臘國就是今天的柬埔寨。早在公元7世紀,真臘國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802建立吳哥王朝後,進入了黃金時代,於11、12世紀發展到了頂峰,其標誌就是盛極一時的吳哥城。因其主體民族是高棉族,所以其文化也被稱之為高棉文化或吳哥文化。

吳哥城也可稱作“吳哥窟”,有全球最大的廟宇,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同被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吳哥古蹟之大世界少見,在4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600多處古蹟。讓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吳哥城做為柬埔寨的國寶,在柬埔寨本國的歷史文獻中竟然消失了400多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距首都金邊300公里左右,始建於802年,完成於1201年,作為真臘國的行政中心和宗教中心,整個城市的氛圍就是就是宏大與壯美。今天我們看到的吳哥城從廣義和狹義上分為“大吳哥”和“小吳哥”。“大吳哥”是指包括都城、宮殿、寺廟等600多處遺蹟,小吳哥”主要是指吳哥寺。

吳哥城有古代法院、十二生肖塔、空中宮殿、鬥象臺等,塔布隆寺內古樹和古廟共生景緻奇絕;女王宮內雕花繁複精美令人歎為觀止,巴戎寺的“高棉的微笑”讓人印象深刻……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是多種文明的融合,最開始興建時走的印度教風格,崇奉著溼婆、毗溼奴諸神,到12世紀下半葉,當時的國王開始信奉大乘佛教,所以國民也跟風供奉起觀世音菩薩,佛教寺廟也應運而建。

後來,最初的印度教又壓過佛教的風頭,很多佛教寺廟在修建過程中又改回印度教寺廟的風格, 兩種濃厚的宗教色彩糅合在一起,和諧共存著。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在這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個雕塑都是歷經千年的文物,至今吳哥窟迴廊內的浮雕仍然清晰、細膩,浮雕上載歌載舞的場面讓人聯想到征戰勝利,也讓我們窺見了吳哥王朝昔日的輝煌。

令人惋惜的是,吳哥城遭受過兩次大規模的破壞。

第一次是在12世紀中期,當時的吳哥王朝自闍耶跋摩七世去世後略顯頹勢,民心不聚,占城人(今越南中南部)打入吳哥,吳哥遭受了劫掠。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第二次是在1431年,逐漸強大的暹羅人入侵攻陷吳哥,吳哥遭到嚴重的破壞。由於當地人認為“神住石頭,人住木頭。”所以建造的神廟都使用的石料,雖然神廟歷經戰火有所損毀,好在保留了大部分。但是,以木、磚瓦、金裝飾為主的宮殿,以磚、木、草為主的大量民居都被燒成了灰。吳哥王朝被迫離開,遷都到金邊西北約40餘公里的洛韋。

1594年,暹羅人的軍隊又攻陷了洛韋,將收藏有真臘大量重要歷史文獻的皇家圖書館焚燬,吳哥王朝再次遷都到金邊。吳哥王朝的歷史文獻因為這場戰亂飛灰煙滅,成為柬埔寨史料中的空白。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後來,有一部分高棉人回到了吳哥城,與暹羅人打了一仗,這次贏了,但最終他們還是離開了。有學者研究了吳哥城內的樹木年輪,發現15世紀左右,吳哥有長達30至40年的乾旱期,這意味著當時人們吃飯都成問題,恢復吳哥城的榮光更是無望,於是吳哥城被徹底遺棄在熱帶叢林中。

那麼,吳哥城就這樣消失在了風侵雨蝕中嗎?當然不會。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吳哥古蹟能夠被世人重新發現,源於中國元代的一本遊記,名為《真臘風土記》,這是真臘歷史唯一同時代記錄的書。

這本書的作者名為周達觀,浙江溫州人,1295年,他奉命隨使團前往真臘國,使團從溫州開洋出發,經海路到達吳哥。一年後,周達觀回國,他以遊記形式書寫《真臘風土記》,詳盡描述了當地的方方面面,比如描寫城廓:“州城周圍可二十里,有五門,門各兩重。惟東向開二門,餘向皆一門。城之外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橋……”經考證,這本書記錄的很多細節均與吳哥古蹟一樣。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全書共41篇(含總敘),約8500字,誰也不會想到,這會成為一份多麼珍貴的歷史資料。在元代時這本書只有手抄本,到了明代才有了木刻本刊印,到了清朝時期,《真臘風土記》被收錄到《四庫全書》中,屬地方誌。

當時的清朝對外界沒有好奇之心,將其束之高閣,然而這本書被四處航海溜達的歐洲人發現了。1819年,法國人將《真臘風土記》譯成法文,首次在巴黎刊行,引起了西方人對這片土地的興趣。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一些傳教士、旅行家、探險家開始尋找吳哥古蹟,在這些人中,的確有人找到了吳哥,但都沒有引起轟動。直到1861年,法國生物學家享利·穆奧在密林深處發現了吳哥古蹟,他的觀察手記和手繪實景,以旅行筆記方式出版後,引起了世界轟動,沉默了幾百年的吳哥又熱鬧起來了。

西方人為之瘋狂,他們踏入吳哥古蹟,從吳哥古蹟搬運走大量珍貴文物。比如法國吉美博物館,此處藏有的大量吳哥文物,絲毫不比金邊國立博物館遜色,吳哥護城河欄杆、各種雕像頭像,建築石刻等等,都是吳哥文物的精華。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圖——法國吉美博物館展出的吳哥門楣

1992年,吳哥古蹟被列入世界瀕危文化遺產,從1993年算起,至今已24個國家參與了保護吳哥文化遺產的行動中,經過共同努力,2004年,吳哥古蹟從世界瀕危文化遺產名單中移除。

我國從1993年開始參與到吳哥古蹟的國際保護行動中。1998年至2008年,我國對周薩神廟進行修復並完成;2010年至2018年,我國對茶膠寺修復並完成;2018年,又承擔了吳哥古蹟最重要的王宮遺址的考古、修復、研究和展示。

吳哥王朝盛極一時,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400年?

​再提周達觀,他在撰寫《真臘風土記》時絕對不會想到,他的文字能讓一個掩藏了七百多年的東方奇蹟重見天日,讓世人知曉了盛極一時的吳哥文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