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查理五世,於16世紀時期統治西班牙,坐擁人類歷史上首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實力,並非依託軍事霸權,而是靠的聯姻。比如查理五世,他所擁有的全球大片土地以及各國君主頭銜大都是繼承自他的外公(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和他的父親(荷蘭與比利時的領主)。

在中世紀時期,由聯姻所拼合而成的帝國可以在王權與教權這兩片廕庇下高枕無憂。但從18世紀開始,這個繁盛了上千年的家族卻逐步走向了衰落,問題還是出在聯姻上面。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並非一般的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查理五世,於16世紀時期統治西班牙,坐擁人類歷史上首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實力,並非依託軍事霸權,而是靠的聯姻。比如查理五世,他所擁有的全球大片土地以及各國君主頭銜大都是繼承自他的外公(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和他的父親(荷蘭與比利時的領主)。

在中世紀時期,由聯姻所拼合而成的帝國可以在王權與教權這兩片廕庇下高枕無憂。但從18世紀開始,這個繁盛了上千年的家族卻逐步走向了衰落,問題還是出在聯姻上面。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並非一般的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哈布斯堡王朝有著複雜的聯姻外交關係,且多為近親之間的聯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這無疑將給後代帶去災難。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繼承者卡洛斯二世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被臣民私底下稱為“中魔者”,自出生後就發育緩慢,好不容易長到三十歲,正值壯年卻未老先衰,最終早死在了王位上。

至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先後在西班牙與奧地利絕嗣而亡,這個橫貫歐洲的大家族曾經風光無限,最終卻毀在了亂倫與近親聯姻上。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查理五世,於16世紀時期統治西班牙,坐擁人類歷史上首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實力,並非依託軍事霸權,而是靠的聯姻。比如查理五世,他所擁有的全球大片土地以及各國君主頭銜大都是繼承自他的外公(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和他的父親(荷蘭與比利時的領主)。

在中世紀時期,由聯姻所拼合而成的帝國可以在王權與教權這兩片廕庇下高枕無憂。但從18世紀開始,這個繁盛了上千年的家族卻逐步走向了衰落,問題還是出在聯姻上面。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並非一般的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哈布斯堡王朝有著複雜的聯姻外交關係,且多為近親之間的聯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這無疑將給後代帶去災難。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繼承者卡洛斯二世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被臣民私底下稱為“中魔者”,自出生後就發育緩慢,好不容易長到三十歲,正值壯年卻未老先衰,最終早死在了王位上。

至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先後在西班牙與奧地利絕嗣而亡,這個橫貫歐洲的大家族曾經風光無限,最終卻毀在了亂倫與近親聯姻上。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卡洛斯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君主,後因為遺傳病英年早逝

哈布斯堡王朝的直系統治結束後,作為其旁支的洛林家族接管了奧地利,但此時的帝國已至黃昏。特別是拿破崙在法國崛起後,神聖羅馬帝國覆滅,這給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帶去極大的削弱。禍不單行的是,這時德意志境內的普魯士王國也逐漸崛起,奧地利帝國面臨著又一個大敵。

普魯士與奧地利曾經同為德意志境內的兩個主要邦國,但後者因為哈布斯堡的統治,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都在老大的位置上,對德意志的政治影響極大。當時的奧地利極力想建立一個囊括德意志的中歐帝國,多次提出“大德意志方案”。

但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卻主張由普魯士來統一德意志,兩國在立場上存在矛盾,因此難免兵戎相見。十九世紀中葉,俾斯麥喚起德意志民族運動,在普奧戰爭中公然打敗了奧地利帝國,這一戰徹底將奧地利排除於德意志之外。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查理五世,於16世紀時期統治西班牙,坐擁人類歷史上首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實力,並非依託軍事霸權,而是靠的聯姻。比如查理五世,他所擁有的全球大片土地以及各國君主頭銜大都是繼承自他的外公(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和他的父親(荷蘭與比利時的領主)。

在中世紀時期,由聯姻所拼合而成的帝國可以在王權與教權這兩片廕庇下高枕無憂。但從18世紀開始,這個繁盛了上千年的家族卻逐步走向了衰落,問題還是出在聯姻上面。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並非一般的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哈布斯堡王朝有著複雜的聯姻外交關係,且多為近親之間的聯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這無疑將給後代帶去災難。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繼承者卡洛斯二世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被臣民私底下稱為“中魔者”,自出生後就發育緩慢,好不容易長到三十歲,正值壯年卻未老先衰,最終早死在了王位上。

至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先後在西班牙與奧地利絕嗣而亡,這個橫貫歐洲的大家族曾經風光無限,最終卻毀在了亂倫與近親聯姻上。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卡洛斯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君主,後因為遺傳病英年早逝

哈布斯堡王朝的直系統治結束後,作為其旁支的洛林家族接管了奧地利,但此時的帝國已至黃昏。特別是拿破崙在法國崛起後,神聖羅馬帝國覆滅,這給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帶去極大的削弱。禍不單行的是,這時德意志境內的普魯士王國也逐漸崛起,奧地利帝國面臨著又一個大敵。

普魯士與奧地利曾經同為德意志境內的兩個主要邦國,但後者因為哈布斯堡的統治,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都在老大的位置上,對德意志的政治影響極大。當時的奧地利極力想建立一個囊括德意志的中歐帝國,多次提出“大德意志方案”。

但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卻主張由普魯士來統一德意志,兩國在立場上存在矛盾,因此難免兵戎相見。十九世紀中葉,俾斯麥喚起德意志民族運動,在普奧戰爭中公然打敗了奧地利帝國,這一戰徹底將奧地利排除於德意志之外。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普奧戰爭,鐵血宰相俾斯麥以普魯士之名統一德國

普奧戰爭的戰敗不僅讓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下降,還誘發出了其國內的動盪。奧地利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作為國內人口第二的匈牙利民族貢獻了帝國近一半的土地,此時見國勢不對也開始準備分家過日子了。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查理五世,於16世紀時期統治西班牙,坐擁人類歷史上首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實力,並非依託軍事霸權,而是靠的聯姻。比如查理五世,他所擁有的全球大片土地以及各國君主頭銜大都是繼承自他的外公(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和他的父親(荷蘭與比利時的領主)。

在中世紀時期,由聯姻所拼合而成的帝國可以在王權與教權這兩片廕庇下高枕無憂。但從18世紀開始,這個繁盛了上千年的家族卻逐步走向了衰落,問題還是出在聯姻上面。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並非一般的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哈布斯堡王朝有著複雜的聯姻外交關係,且多為近親之間的聯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這無疑將給後代帶去災難。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繼承者卡洛斯二世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被臣民私底下稱為“中魔者”,自出生後就發育緩慢,好不容易長到三十歲,正值壯年卻未老先衰,最終早死在了王位上。

至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先後在西班牙與奧地利絕嗣而亡,這個橫貫歐洲的大家族曾經風光無限,最終卻毀在了亂倫與近親聯姻上。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卡洛斯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君主,後因為遺傳病英年早逝

哈布斯堡王朝的直系統治結束後,作為其旁支的洛林家族接管了奧地利,但此時的帝國已至黃昏。特別是拿破崙在法國崛起後,神聖羅馬帝國覆滅,這給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帶去極大的削弱。禍不單行的是,這時德意志境內的普魯士王國也逐漸崛起,奧地利帝國面臨著又一個大敵。

普魯士與奧地利曾經同為德意志境內的兩個主要邦國,但後者因為哈布斯堡的統治,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都在老大的位置上,對德意志的政治影響極大。當時的奧地利極力想建立一個囊括德意志的中歐帝國,多次提出“大德意志方案”。

但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卻主張由普魯士來統一德意志,兩國在立場上存在矛盾,因此難免兵戎相見。十九世紀中葉,俾斯麥喚起德意志民族運動,在普奧戰爭中公然打敗了奧地利帝國,這一戰徹底將奧地利排除於德意志之外。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普奧戰爭,鐵血宰相俾斯麥以普魯士之名統一德國

普奧戰爭的戰敗不僅讓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下降,還誘發出了其國內的動盪。奧地利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作為國內人口第二的匈牙利民族貢獻了帝國近一半的土地,此時見國勢不對也開始準備分家過日子了。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有近一半的國土

哈布斯堡皇室為了能夠苟延殘喘,只能放下身段與匈牙利的馬扎爾貴族進行和談。在維持國家統一的底線條件下,匈牙利人提出要與哈布斯堡皇室平起平坐、共享權力。1867年,奧地利帝國迫於局勢不得不與國內的匈牙利人妥協,宣佈成立一個雙元制的國家,即奧匈帝國。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查理五世,於16世紀時期統治西班牙,坐擁人類歷史上首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實力,並非依託軍事霸權,而是靠的聯姻。比如查理五世,他所擁有的全球大片土地以及各國君主頭銜大都是繼承自他的外公(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和他的父親(荷蘭與比利時的領主)。

在中世紀時期,由聯姻所拼合而成的帝國可以在王權與教權這兩片廕庇下高枕無憂。但從18世紀開始,這個繁盛了上千年的家族卻逐步走向了衰落,問題還是出在聯姻上面。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並非一般的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哈布斯堡王朝有著複雜的聯姻外交關係,且多為近親之間的聯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這無疑將給後代帶去災難。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繼承者卡洛斯二世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被臣民私底下稱為“中魔者”,自出生後就發育緩慢,好不容易長到三十歲,正值壯年卻未老先衰,最終早死在了王位上。

至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先後在西班牙與奧地利絕嗣而亡,這個橫貫歐洲的大家族曾經風光無限,最終卻毀在了亂倫與近親聯姻上。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卡洛斯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君主,後因為遺傳病英年早逝

哈布斯堡王朝的直系統治結束後,作為其旁支的洛林家族接管了奧地利,但此時的帝國已至黃昏。特別是拿破崙在法國崛起後,神聖羅馬帝國覆滅,這給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帶去極大的削弱。禍不單行的是,這時德意志境內的普魯士王國也逐漸崛起,奧地利帝國面臨著又一個大敵。

普魯士與奧地利曾經同為德意志境內的兩個主要邦國,但後者因為哈布斯堡的統治,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都在老大的位置上,對德意志的政治影響極大。當時的奧地利極力想建立一個囊括德意志的中歐帝國,多次提出“大德意志方案”。

但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卻主張由普魯士來統一德意志,兩國在立場上存在矛盾,因此難免兵戎相見。十九世紀中葉,俾斯麥喚起德意志民族運動,在普奧戰爭中公然打敗了奧地利帝國,這一戰徹底將奧地利排除於德意志之外。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普奧戰爭,鐵血宰相俾斯麥以普魯士之名統一德國

普奧戰爭的戰敗不僅讓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下降,還誘發出了其國內的動盪。奧地利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作為國內人口第二的匈牙利民族貢獻了帝國近一半的土地,此時見國勢不對也開始準備分家過日子了。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有近一半的國土

哈布斯堡皇室為了能夠苟延殘喘,只能放下身段與匈牙利的馬扎爾貴族進行和談。在維持國家統一的底線條件下,匈牙利人提出要與哈布斯堡皇室平起平坐、共享權力。1867年,奧地利帝國迫於局勢不得不與國內的匈牙利人妥協,宣佈成立一個雙元制的國家,即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國旗分為兩部分,左邊為奧地利,右邊為匈牙利


二、王朝末路:雙元統治埋下分裂禍根

所謂雙元制度,就是在保持皇帝直屬的中央政府不變的情況下,施行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政府的聯合統治,並且這兩個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議會與首相,所以奧匈帝國就這樣出現了“一個國家三個政府”的奇葩現象。

在奧地利帝國時期,德意志奧地利人理所應當是國內唯一的“上等民族”,與之相對的匈牙利人雖貢獻巨大,但與地位嚴重不符。雙元帝國的建立使匈牙利人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民族獨立運動被暫時平息了下去。不過,這種政治制度卻具有天生的極不穩定性。

匈牙利貴族是趁奧地利帝國內外交困之際以分裂為要挾所取得的權力,這使得哈布斯堡基本無力對其進行弱化,只能任由其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名義上是由一個君主統治的共主聯邦,但真正的實權卻是在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地方政府手裡,在國家事務處理上,經常出現兩個政府相互否決的情況,造成了行政效率的降低。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查理五世,於16世紀時期統治西班牙,坐擁人類歷史上首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實力,並非依託軍事霸權,而是靠的聯姻。比如查理五世,他所擁有的全球大片土地以及各國君主頭銜大都是繼承自他的外公(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和他的父親(荷蘭與比利時的領主)。

在中世紀時期,由聯姻所拼合而成的帝國可以在王權與教權這兩片廕庇下高枕無憂。但從18世紀開始,這個繁盛了上千年的家族卻逐步走向了衰落,問題還是出在聯姻上面。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並非一般的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哈布斯堡王朝有著複雜的聯姻外交關係,且多為近親之間的聯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這無疑將給後代帶去災難。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繼承者卡洛斯二世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被臣民私底下稱為“中魔者”,自出生後就發育緩慢,好不容易長到三十歲,正值壯年卻未老先衰,最終早死在了王位上。

至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先後在西班牙與奧地利絕嗣而亡,這個橫貫歐洲的大家族曾經風光無限,最終卻毀在了亂倫與近親聯姻上。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卡洛斯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君主,後因為遺傳病英年早逝

哈布斯堡王朝的直系統治結束後,作為其旁支的洛林家族接管了奧地利,但此時的帝國已至黃昏。特別是拿破崙在法國崛起後,神聖羅馬帝國覆滅,這給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帶去極大的削弱。禍不單行的是,這時德意志境內的普魯士王國也逐漸崛起,奧地利帝國面臨著又一個大敵。

普魯士與奧地利曾經同為德意志境內的兩個主要邦國,但後者因為哈布斯堡的統治,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都在老大的位置上,對德意志的政治影響極大。當時的奧地利極力想建立一個囊括德意志的中歐帝國,多次提出“大德意志方案”。

但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卻主張由普魯士來統一德意志,兩國在立場上存在矛盾,因此難免兵戎相見。十九世紀中葉,俾斯麥喚起德意志民族運動,在普奧戰爭中公然打敗了奧地利帝國,這一戰徹底將奧地利排除於德意志之外。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普奧戰爭,鐵血宰相俾斯麥以普魯士之名統一德國

普奧戰爭的戰敗不僅讓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下降,還誘發出了其國內的動盪。奧地利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作為國內人口第二的匈牙利民族貢獻了帝國近一半的土地,此時見國勢不對也開始準備分家過日子了。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有近一半的國土

哈布斯堡皇室為了能夠苟延殘喘,只能放下身段與匈牙利的馬扎爾貴族進行和談。在維持國家統一的底線條件下,匈牙利人提出要與哈布斯堡皇室平起平坐、共享權力。1867年,奧地利帝國迫於局勢不得不與國內的匈牙利人妥協,宣佈成立一個雙元制的國家,即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國旗分為兩部分,左邊為奧地利,右邊為匈牙利


二、王朝末路:雙元統治埋下分裂禍根

所謂雙元制度,就是在保持皇帝直屬的中央政府不變的情況下,施行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政府的聯合統治,並且這兩個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議會與首相,所以奧匈帝國就這樣出現了“一個國家三個政府”的奇葩現象。

在奧地利帝國時期,德意志奧地利人理所應當是國內唯一的“上等民族”,與之相對的匈牙利人雖貢獻巨大,但與地位嚴重不符。雙元帝國的建立使匈牙利人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民族獨立運動被暫時平息了下去。不過,這種政治制度卻具有天生的極不穩定性。

匈牙利貴族是趁奧地利帝國內外交困之際以分裂為要挾所取得的權力,這使得哈布斯堡基本無力對其進行弱化,只能任由其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名義上是由一個君主統治的共主聯邦,但真正的實權卻是在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地方政府手裡,在國家事務處理上,經常出現兩個政府相互否決的情況,造成了行政效率的降低。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曾經的雙首都,一個是位於奧地利的維也納(左),一個是位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右)

最顯著的例子是,在雙元制度建立之初,奧地利政府與匈牙利政府每年都要為“各自該向中央政府繳納多少稅費”的問題大打口水仗。本來是奧地利一直負擔著這筆錢的70%,但隨著新帝國的組建,匈牙利地位上來了,卻仍然沒有承擔符合身份的義務。兩個地方政府因為這個問題從19世紀吵到20世紀,甚至一直到奧匈帝國解體之時也沒有得到解決。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奧匈帝國的人口由11個不同民族構成,但不論是德意志人還是匈牙利人,其佔比都不過是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對比德國與俄國就會發現,其主體民族都佔到了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奧匈帝國的統治階級卻不能形成人口占優的主體民族,如此就帶來通用語言的普及困難,這導致了民族凝聚力的先天性缺失。

以軍隊為例,多數軍官都是以德意志人為主的,他們平時以德語訓話,普遍作為士兵的少數民族卻根本聽不明白。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查理五世,於16世紀時期統治西班牙,坐擁人類歷史上首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實力,並非依託軍事霸權,而是靠的聯姻。比如查理五世,他所擁有的全球大片土地以及各國君主頭銜大都是繼承自他的外公(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和他的父親(荷蘭與比利時的領主)。

在中世紀時期,由聯姻所拼合而成的帝國可以在王權與教權這兩片廕庇下高枕無憂。但從18世紀開始,這個繁盛了上千年的家族卻逐步走向了衰落,問題還是出在聯姻上面。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並非一般的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哈布斯堡王朝有著複雜的聯姻外交關係,且多為近親之間的聯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這無疑將給後代帶去災難。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繼承者卡洛斯二世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被臣民私底下稱為“中魔者”,自出生後就發育緩慢,好不容易長到三十歲,正值壯年卻未老先衰,最終早死在了王位上。

至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先後在西班牙與奧地利絕嗣而亡,這個橫貫歐洲的大家族曾經風光無限,最終卻毀在了亂倫與近親聯姻上。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卡洛斯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君主,後因為遺傳病英年早逝

哈布斯堡王朝的直系統治結束後,作為其旁支的洛林家族接管了奧地利,但此時的帝國已至黃昏。特別是拿破崙在法國崛起後,神聖羅馬帝國覆滅,這給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帶去極大的削弱。禍不單行的是,這時德意志境內的普魯士王國也逐漸崛起,奧地利帝國面臨著又一個大敵。

普魯士與奧地利曾經同為德意志境內的兩個主要邦國,但後者因為哈布斯堡的統治,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都在老大的位置上,對德意志的政治影響極大。當時的奧地利極力想建立一個囊括德意志的中歐帝國,多次提出“大德意志方案”。

但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卻主張由普魯士來統一德意志,兩國在立場上存在矛盾,因此難免兵戎相見。十九世紀中葉,俾斯麥喚起德意志民族運動,在普奧戰爭中公然打敗了奧地利帝國,這一戰徹底將奧地利排除於德意志之外。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普奧戰爭,鐵血宰相俾斯麥以普魯士之名統一德國

普奧戰爭的戰敗不僅讓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下降,還誘發出了其國內的動盪。奧地利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作為國內人口第二的匈牙利民族貢獻了帝國近一半的土地,此時見國勢不對也開始準備分家過日子了。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有近一半的國土

哈布斯堡皇室為了能夠苟延殘喘,只能放下身段與匈牙利的馬扎爾貴族進行和談。在維持國家統一的底線條件下,匈牙利人提出要與哈布斯堡皇室平起平坐、共享權力。1867年,奧地利帝國迫於局勢不得不與國內的匈牙利人妥協,宣佈成立一個雙元制的國家,即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國旗分為兩部分,左邊為奧地利,右邊為匈牙利


二、王朝末路:雙元統治埋下分裂禍根

所謂雙元制度,就是在保持皇帝直屬的中央政府不變的情況下,施行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政府的聯合統治,並且這兩個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議會與首相,所以奧匈帝國就這樣出現了“一個國家三個政府”的奇葩現象。

在奧地利帝國時期,德意志奧地利人理所應當是國內唯一的“上等民族”,與之相對的匈牙利人雖貢獻巨大,但與地位嚴重不符。雙元帝國的建立使匈牙利人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民族獨立運動被暫時平息了下去。不過,這種政治制度卻具有天生的極不穩定性。

匈牙利貴族是趁奧地利帝國內外交困之際以分裂為要挾所取得的權力,這使得哈布斯堡基本無力對其進行弱化,只能任由其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名義上是由一個君主統治的共主聯邦,但真正的實權卻是在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地方政府手裡,在國家事務處理上,經常出現兩個政府相互否決的情況,造成了行政效率的降低。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曾經的雙首都,一個是位於奧地利的維也納(左),一個是位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右)

最顯著的例子是,在雙元制度建立之初,奧地利政府與匈牙利政府每年都要為“各自該向中央政府繳納多少稅費”的問題大打口水仗。本來是奧地利一直負擔著這筆錢的70%,但隨著新帝國的組建,匈牙利地位上來了,卻仍然沒有承擔符合身份的義務。兩個地方政府因為這個問題從19世紀吵到20世紀,甚至一直到奧匈帝國解體之時也沒有得到解決。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奧匈帝國的人口由11個不同民族構成,但不論是德意志人還是匈牙利人,其佔比都不過是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對比德國與俄國就會發現,其主體民族都佔到了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奧匈帝國的統治階級卻不能形成人口占優的主體民族,如此就帶來通用語言的普及困難,這導致了民族凝聚力的先天性缺失。

以軍隊為例,多數軍官都是以德意志人為主的,他們平時以德語訓話,普遍作為士兵的少數民族卻根本聽不明白。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民族分佈圖,紅色為日耳曼人,綠色為匈牙利人,兩者分別佔總人口的20%

奧匈帝國的建立實質上是哈布斯堡王朝與匈牙利貴族相互妥協的結果,對國內的民族矛盾沒有起到根本有效的調節作用。維也納與布達佩斯的議會席上只有德意志人與匈牙利人,像捷克人、斯拉夫人這些少數民族無權進入,這加劇了他們的獨立決心,國家分裂的種子就此被埋下。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查理五世,於16世紀時期統治西班牙,坐擁人類歷史上首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實力,並非依託軍事霸權,而是靠的聯姻。比如查理五世,他所擁有的全球大片土地以及各國君主頭銜大都是繼承自他的外公(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和他的父親(荷蘭與比利時的領主)。

在中世紀時期,由聯姻所拼合而成的帝國可以在王權與教權這兩片廕庇下高枕無憂。但從18世紀開始,這個繁盛了上千年的家族卻逐步走向了衰落,問題還是出在聯姻上面。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並非一般的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哈布斯堡王朝有著複雜的聯姻外交關係,且多為近親之間的聯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這無疑將給後代帶去災難。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繼承者卡洛斯二世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被臣民私底下稱為“中魔者”,自出生後就發育緩慢,好不容易長到三十歲,正值壯年卻未老先衰,最終早死在了王位上。

至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先後在西班牙與奧地利絕嗣而亡,這個橫貫歐洲的大家族曾經風光無限,最終卻毀在了亂倫與近親聯姻上。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卡洛斯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君主,後因為遺傳病英年早逝

哈布斯堡王朝的直系統治結束後,作為其旁支的洛林家族接管了奧地利,但此時的帝國已至黃昏。特別是拿破崙在法國崛起後,神聖羅馬帝國覆滅,這給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帶去極大的削弱。禍不單行的是,這時德意志境內的普魯士王國也逐漸崛起,奧地利帝國面臨著又一個大敵。

普魯士與奧地利曾經同為德意志境內的兩個主要邦國,但後者因為哈布斯堡的統治,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都在老大的位置上,對德意志的政治影響極大。當時的奧地利極力想建立一個囊括德意志的中歐帝國,多次提出“大德意志方案”。

但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卻主張由普魯士來統一德意志,兩國在立場上存在矛盾,因此難免兵戎相見。十九世紀中葉,俾斯麥喚起德意志民族運動,在普奧戰爭中公然打敗了奧地利帝國,這一戰徹底將奧地利排除於德意志之外。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普奧戰爭,鐵血宰相俾斯麥以普魯士之名統一德國

普奧戰爭的戰敗不僅讓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下降,還誘發出了其國內的動盪。奧地利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作為國內人口第二的匈牙利民族貢獻了帝國近一半的土地,此時見國勢不對也開始準備分家過日子了。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有近一半的國土

哈布斯堡皇室為了能夠苟延殘喘,只能放下身段與匈牙利的馬扎爾貴族進行和談。在維持國家統一的底線條件下,匈牙利人提出要與哈布斯堡皇室平起平坐、共享權力。1867年,奧地利帝國迫於局勢不得不與國內的匈牙利人妥協,宣佈成立一個雙元制的國家,即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國旗分為兩部分,左邊為奧地利,右邊為匈牙利


二、王朝末路:雙元統治埋下分裂禍根

所謂雙元制度,就是在保持皇帝直屬的中央政府不變的情況下,施行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政府的聯合統治,並且這兩個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議會與首相,所以奧匈帝國就這樣出現了“一個國家三個政府”的奇葩現象。

在奧地利帝國時期,德意志奧地利人理所應當是國內唯一的“上等民族”,與之相對的匈牙利人雖貢獻巨大,但與地位嚴重不符。雙元帝國的建立使匈牙利人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民族獨立運動被暫時平息了下去。不過,這種政治制度卻具有天生的極不穩定性。

匈牙利貴族是趁奧地利帝國內外交困之際以分裂為要挾所取得的權力,這使得哈布斯堡基本無力對其進行弱化,只能任由其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名義上是由一個君主統治的共主聯邦,但真正的實權卻是在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地方政府手裡,在國家事務處理上,經常出現兩個政府相互否決的情況,造成了行政效率的降低。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曾經的雙首都,一個是位於奧地利的維也納(左),一個是位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右)

最顯著的例子是,在雙元制度建立之初,奧地利政府與匈牙利政府每年都要為“各自該向中央政府繳納多少稅費”的問題大打口水仗。本來是奧地利一直負擔著這筆錢的70%,但隨著新帝國的組建,匈牙利地位上來了,卻仍然沒有承擔符合身份的義務。兩個地方政府因為這個問題從19世紀吵到20世紀,甚至一直到奧匈帝國解體之時也沒有得到解決。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奧匈帝國的人口由11個不同民族構成,但不論是德意志人還是匈牙利人,其佔比都不過是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對比德國與俄國就會發現,其主體民族都佔到了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奧匈帝國的統治階級卻不能形成人口占優的主體民族,如此就帶來通用語言的普及困難,這導致了民族凝聚力的先天性缺失。

以軍隊為例,多數軍官都是以德意志人為主的,他們平時以德語訓話,普遍作為士兵的少數民族卻根本聽不明白。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民族分佈圖,紅色為日耳曼人,綠色為匈牙利人,兩者分別佔總人口的20%

奧匈帝國的建立實質上是哈布斯堡王朝與匈牙利貴族相互妥協的結果,對國內的民族矛盾沒有起到根本有效的調節作用。維也納與布達佩斯的議會席上只有德意志人與匈牙利人,像捷克人、斯拉夫人這些少數民族無權進入,這加劇了他們的獨立決心,國家分裂的種子就此被埋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由馬扎爾貴族掌控的匈牙利議會,奧匈帝國的權利中心之一


三、帝國之殤:戰爭讓紙老虎顯形

奧匈帝國當時的地理位置是特殊的,四周強國林立,它的東部有俄國,南部則是奧斯曼帝國,西北部有法國和德國。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了能夠在保存自身的前提下獲取更多的利益,就需要與其他國家結盟,這在當時的歐洲諸國間十分流行。

德國與奧匈帝國在語言上同屬德語系國家,再加上俾斯麥為了孤立法國,極力促成德奧同盟。而對於沙俄帝國來說,為了能在中亞地區鉗制英國,也迫切需要聯合德國。同時,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也對沙俄產生了威脅,沙俄因此需要一個第三方來進行制衡。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查理五世,於16世紀時期統治西班牙,坐擁人類歷史上首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實力,並非依託軍事霸權,而是靠的聯姻。比如查理五世,他所擁有的全球大片土地以及各國君主頭銜大都是繼承自他的外公(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和他的父親(荷蘭與比利時的領主)。

在中世紀時期,由聯姻所拼合而成的帝國可以在王權與教權這兩片廕庇下高枕無憂。但從18世紀開始,這個繁盛了上千年的家族卻逐步走向了衰落,問題還是出在聯姻上面。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並非一般的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哈布斯堡王朝有著複雜的聯姻外交關係,且多為近親之間的聯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這無疑將給後代帶去災難。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繼承者卡洛斯二世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被臣民私底下稱為“中魔者”,自出生後就發育緩慢,好不容易長到三十歲,正值壯年卻未老先衰,最終早死在了王位上。

至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先後在西班牙與奧地利絕嗣而亡,這個橫貫歐洲的大家族曾經風光無限,最終卻毀在了亂倫與近親聯姻上。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卡洛斯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君主,後因為遺傳病英年早逝

哈布斯堡王朝的直系統治結束後,作為其旁支的洛林家族接管了奧地利,但此時的帝國已至黃昏。特別是拿破崙在法國崛起後,神聖羅馬帝國覆滅,這給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帶去極大的削弱。禍不單行的是,這時德意志境內的普魯士王國也逐漸崛起,奧地利帝國面臨著又一個大敵。

普魯士與奧地利曾經同為德意志境內的兩個主要邦國,但後者因為哈布斯堡的統治,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都在老大的位置上,對德意志的政治影響極大。當時的奧地利極力想建立一個囊括德意志的中歐帝國,多次提出“大德意志方案”。

但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卻主張由普魯士來統一德意志,兩國在立場上存在矛盾,因此難免兵戎相見。十九世紀中葉,俾斯麥喚起德意志民族運動,在普奧戰爭中公然打敗了奧地利帝國,這一戰徹底將奧地利排除於德意志之外。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普奧戰爭,鐵血宰相俾斯麥以普魯士之名統一德國

普奧戰爭的戰敗不僅讓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下降,還誘發出了其國內的動盪。奧地利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作為國內人口第二的匈牙利民族貢獻了帝國近一半的土地,此時見國勢不對也開始準備分家過日子了。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有近一半的國土

哈布斯堡皇室為了能夠苟延殘喘,只能放下身段與匈牙利的馬扎爾貴族進行和談。在維持國家統一的底線條件下,匈牙利人提出要與哈布斯堡皇室平起平坐、共享權力。1867年,奧地利帝國迫於局勢不得不與國內的匈牙利人妥協,宣佈成立一個雙元制的國家,即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國旗分為兩部分,左邊為奧地利,右邊為匈牙利


二、王朝末路:雙元統治埋下分裂禍根

所謂雙元制度,就是在保持皇帝直屬的中央政府不變的情況下,施行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政府的聯合統治,並且這兩個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議會與首相,所以奧匈帝國就這樣出現了“一個國家三個政府”的奇葩現象。

在奧地利帝國時期,德意志奧地利人理所應當是國內唯一的“上等民族”,與之相對的匈牙利人雖貢獻巨大,但與地位嚴重不符。雙元帝國的建立使匈牙利人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民族獨立運動被暫時平息了下去。不過,這種政治制度卻具有天生的極不穩定性。

匈牙利貴族是趁奧地利帝國內外交困之際以分裂為要挾所取得的權力,這使得哈布斯堡基本無力對其進行弱化,只能任由其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名義上是由一個君主統治的共主聯邦,但真正的實權卻是在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地方政府手裡,在國家事務處理上,經常出現兩個政府相互否決的情況,造成了行政效率的降低。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曾經的雙首都,一個是位於奧地利的維也納(左),一個是位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右)

最顯著的例子是,在雙元制度建立之初,奧地利政府與匈牙利政府每年都要為“各自該向中央政府繳納多少稅費”的問題大打口水仗。本來是奧地利一直負擔著這筆錢的70%,但隨著新帝國的組建,匈牙利地位上來了,卻仍然沒有承擔符合身份的義務。兩個地方政府因為這個問題從19世紀吵到20世紀,甚至一直到奧匈帝國解體之時也沒有得到解決。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奧匈帝國的人口由11個不同民族構成,但不論是德意志人還是匈牙利人,其佔比都不過是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對比德國與俄國就會發現,其主體民族都佔到了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奧匈帝國的統治階級卻不能形成人口占優的主體民族,如此就帶來通用語言的普及困難,這導致了民族凝聚力的先天性缺失。

以軍隊為例,多數軍官都是以德意志人為主的,他們平時以德語訓話,普遍作為士兵的少數民族卻根本聽不明白。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民族分佈圖,紅色為日耳曼人,綠色為匈牙利人,兩者分別佔總人口的20%

奧匈帝國的建立實質上是哈布斯堡王朝與匈牙利貴族相互妥協的結果,對國內的民族矛盾沒有起到根本有效的調節作用。維也納與布達佩斯的議會席上只有德意志人與匈牙利人,像捷克人、斯拉夫人這些少數民族無權進入,這加劇了他們的獨立決心,國家分裂的種子就此被埋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由馬扎爾貴族掌控的匈牙利議會,奧匈帝國的權利中心之一


三、帝國之殤:戰爭讓紙老虎顯形

奧匈帝國當時的地理位置是特殊的,四周強國林立,它的東部有俄國,南部則是奧斯曼帝國,西北部有法國和德國。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了能夠在保存自身的前提下獲取更多的利益,就需要與其他國家結盟,這在當時的歐洲諸國間十分流行。

德國與奧匈帝國在語言上同屬德語系國家,再加上俾斯麥為了孤立法國,極力促成德奧同盟。而對於沙俄帝國來說,為了能在中亞地區鉗制英國,也迫切需要聯合德國。同時,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也對沙俄產生了威脅,沙俄因此需要一個第三方來進行制衡。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奧匈帝國與德國、俄羅斯帝國基於地緣政治利益結為同盟,史稱“三皇協定”

在19世紀70年代末期,由於奧斯曼帝國逐漸衰落,沙俄趁機挑起戰爭,並以瓜分巴爾幹半島為許諾爭取到了奧匈帝國的中立態度。在戰後,奧匈帝國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地區(波黑)的代管權,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波黑地區的居民以塞爾維亞人為主,在歷史上曾飽受奧斯曼帝國的奴役,因此民族主義者眾多。1908年,奧匈帝國將“代管”的面具撕下,直接以武力吞併了波黑,此舉激起了塞爾維亞人的憤慨。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查理五世,於16世紀時期統治西班牙,坐擁人類歷史上首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實力,並非依託軍事霸權,而是靠的聯姻。比如查理五世,他所擁有的全球大片土地以及各國君主頭銜大都是繼承自他的外公(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和他的父親(荷蘭與比利時的領主)。

在中世紀時期,由聯姻所拼合而成的帝國可以在王權與教權這兩片廕庇下高枕無憂。但從18世紀開始,這個繁盛了上千年的家族卻逐步走向了衰落,問題還是出在聯姻上面。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並非一般的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哈布斯堡王朝有著複雜的聯姻外交關係,且多為近親之間的聯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這無疑將給後代帶去災難。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繼承者卡洛斯二世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被臣民私底下稱為“中魔者”,自出生後就發育緩慢,好不容易長到三十歲,正值壯年卻未老先衰,最終早死在了王位上。

至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先後在西班牙與奧地利絕嗣而亡,這個橫貫歐洲的大家族曾經風光無限,最終卻毀在了亂倫與近親聯姻上。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卡洛斯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君主,後因為遺傳病英年早逝

哈布斯堡王朝的直系統治結束後,作為其旁支的洛林家族接管了奧地利,但此時的帝國已至黃昏。特別是拿破崙在法國崛起後,神聖羅馬帝國覆滅,這給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帶去極大的削弱。禍不單行的是,這時德意志境內的普魯士王國也逐漸崛起,奧地利帝國面臨著又一個大敵。

普魯士與奧地利曾經同為德意志境內的兩個主要邦國,但後者因為哈布斯堡的統治,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都在老大的位置上,對德意志的政治影響極大。當時的奧地利極力想建立一個囊括德意志的中歐帝國,多次提出“大德意志方案”。

但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卻主張由普魯士來統一德意志,兩國在立場上存在矛盾,因此難免兵戎相見。十九世紀中葉,俾斯麥喚起德意志民族運動,在普奧戰爭中公然打敗了奧地利帝國,這一戰徹底將奧地利排除於德意志之外。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普奧戰爭,鐵血宰相俾斯麥以普魯士之名統一德國

普奧戰爭的戰敗不僅讓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下降,還誘發出了其國內的動盪。奧地利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作為國內人口第二的匈牙利民族貢獻了帝國近一半的土地,此時見國勢不對也開始準備分家過日子了。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有近一半的國土

哈布斯堡皇室為了能夠苟延殘喘,只能放下身段與匈牙利的馬扎爾貴族進行和談。在維持國家統一的底線條件下,匈牙利人提出要與哈布斯堡皇室平起平坐、共享權力。1867年,奧地利帝國迫於局勢不得不與國內的匈牙利人妥協,宣佈成立一個雙元制的國家,即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國旗分為兩部分,左邊為奧地利,右邊為匈牙利


二、王朝末路:雙元統治埋下分裂禍根

所謂雙元制度,就是在保持皇帝直屬的中央政府不變的情況下,施行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政府的聯合統治,並且這兩個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議會與首相,所以奧匈帝國就這樣出現了“一個國家三個政府”的奇葩現象。

在奧地利帝國時期,德意志奧地利人理所應當是國內唯一的“上等民族”,與之相對的匈牙利人雖貢獻巨大,但與地位嚴重不符。雙元帝國的建立使匈牙利人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民族獨立運動被暫時平息了下去。不過,這種政治制度卻具有天生的極不穩定性。

匈牙利貴族是趁奧地利帝國內外交困之際以分裂為要挾所取得的權力,這使得哈布斯堡基本無力對其進行弱化,只能任由其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名義上是由一個君主統治的共主聯邦,但真正的實權卻是在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地方政府手裡,在國家事務處理上,經常出現兩個政府相互否決的情況,造成了行政效率的降低。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曾經的雙首都,一個是位於奧地利的維也納(左),一個是位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右)

最顯著的例子是,在雙元制度建立之初,奧地利政府與匈牙利政府每年都要為“各自該向中央政府繳納多少稅費”的問題大打口水仗。本來是奧地利一直負擔著這筆錢的70%,但隨著新帝國的組建,匈牙利地位上來了,卻仍然沒有承擔符合身份的義務。兩個地方政府因為這個問題從19世紀吵到20世紀,甚至一直到奧匈帝國解體之時也沒有得到解決。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奧匈帝國的人口由11個不同民族構成,但不論是德意志人還是匈牙利人,其佔比都不過是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對比德國與俄國就會發現,其主體民族都佔到了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奧匈帝國的統治階級卻不能形成人口占優的主體民族,如此就帶來通用語言的普及困難,這導致了民族凝聚力的先天性缺失。

以軍隊為例,多數軍官都是以德意志人為主的,他們平時以德語訓話,普遍作為士兵的少數民族卻根本聽不明白。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民族分佈圖,紅色為日耳曼人,綠色為匈牙利人,兩者分別佔總人口的20%

奧匈帝國的建立實質上是哈布斯堡王朝與匈牙利貴族相互妥協的結果,對國內的民族矛盾沒有起到根本有效的調節作用。維也納與布達佩斯的議會席上只有德意志人與匈牙利人,像捷克人、斯拉夫人這些少數民族無權進入,這加劇了他們的獨立決心,國家分裂的種子就此被埋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由馬扎爾貴族掌控的匈牙利議會,奧匈帝國的權利中心之一


三、帝國之殤:戰爭讓紙老虎顯形

奧匈帝國當時的地理位置是特殊的,四周強國林立,它的東部有俄國,南部則是奧斯曼帝國,西北部有法國和德國。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了能夠在保存自身的前提下獲取更多的利益,就需要與其他國家結盟,這在當時的歐洲諸國間十分流行。

德國與奧匈帝國在語言上同屬德語系國家,再加上俾斯麥為了孤立法國,極力促成德奧同盟。而對於沙俄帝國來說,為了能在中亞地區鉗制英國,也迫切需要聯合德國。同時,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也對沙俄產生了威脅,沙俄因此需要一個第三方來進行制衡。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奧匈帝國與德國、俄羅斯帝國基於地緣政治利益結為同盟,史稱“三皇協定”

在19世紀70年代末期,由於奧斯曼帝國逐漸衰落,沙俄趁機挑起戰爭,並以瓜分巴爾幹半島為許諾爭取到了奧匈帝國的中立態度。在戰後,奧匈帝國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地區(波黑)的代管權,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波黑地區的居民以塞爾維亞人為主,在歷史上曾飽受奧斯曼帝國的奴役,因此民族主義者眾多。1908年,奧匈帝國將“代管”的面具撕下,直接以武力吞併了波黑,此舉激起了塞爾維亞人的憤慨。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巴爾幹半島局勢,奧匈帝國吞併波黑(紅色)導致當地民族主義者憤慨

盲目的對外擴張最終讓奧匈帝國引火上了身。在1914年6月28日這一天,作為奧匈帝國皇儲的斐迪南大公與妻子一起來到波黑首府薩拉熱窩視察,兩人最終在半路上被一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激進分子槍殺,這起事件導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由於雙方各有盟國,這場戰爭最終發展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查理五世,於16世紀時期統治西班牙,坐擁人類歷史上首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實力,並非依託軍事霸權,而是靠的聯姻。比如查理五世,他所擁有的全球大片土地以及各國君主頭銜大都是繼承自他的外公(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和他的父親(荷蘭與比利時的領主)。

在中世紀時期,由聯姻所拼合而成的帝國可以在王權與教權這兩片廕庇下高枕無憂。但從18世紀開始,這個繁盛了上千年的家族卻逐步走向了衰落,問題還是出在聯姻上面。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並非一般的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哈布斯堡王朝有著複雜的聯姻外交關係,且多為近親之間的聯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這無疑將給後代帶去災難。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繼承者卡洛斯二世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被臣民私底下稱為“中魔者”,自出生後就發育緩慢,好不容易長到三十歲,正值壯年卻未老先衰,最終早死在了王位上。

至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先後在西班牙與奧地利絕嗣而亡,這個橫貫歐洲的大家族曾經風光無限,最終卻毀在了亂倫與近親聯姻上。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卡洛斯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君主,後因為遺傳病英年早逝

哈布斯堡王朝的直系統治結束後,作為其旁支的洛林家族接管了奧地利,但此時的帝國已至黃昏。特別是拿破崙在法國崛起後,神聖羅馬帝國覆滅,這給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帶去極大的削弱。禍不單行的是,這時德意志境內的普魯士王國也逐漸崛起,奧地利帝國面臨著又一個大敵。

普魯士與奧地利曾經同為德意志境內的兩個主要邦國,但後者因為哈布斯堡的統治,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都在老大的位置上,對德意志的政治影響極大。當時的奧地利極力想建立一個囊括德意志的中歐帝國,多次提出“大德意志方案”。

但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卻主張由普魯士來統一德意志,兩國在立場上存在矛盾,因此難免兵戎相見。十九世紀中葉,俾斯麥喚起德意志民族運動,在普奧戰爭中公然打敗了奧地利帝國,這一戰徹底將奧地利排除於德意志之外。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普奧戰爭,鐵血宰相俾斯麥以普魯士之名統一德國

普奧戰爭的戰敗不僅讓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下降,還誘發出了其國內的動盪。奧地利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作為國內人口第二的匈牙利民族貢獻了帝國近一半的土地,此時見國勢不對也開始準備分家過日子了。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有近一半的國土

哈布斯堡皇室為了能夠苟延殘喘,只能放下身段與匈牙利的馬扎爾貴族進行和談。在維持國家統一的底線條件下,匈牙利人提出要與哈布斯堡皇室平起平坐、共享權力。1867年,奧地利帝國迫於局勢不得不與國內的匈牙利人妥協,宣佈成立一個雙元制的國家,即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國旗分為兩部分,左邊為奧地利,右邊為匈牙利


二、王朝末路:雙元統治埋下分裂禍根

所謂雙元制度,就是在保持皇帝直屬的中央政府不變的情況下,施行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政府的聯合統治,並且這兩個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議會與首相,所以奧匈帝國就這樣出現了“一個國家三個政府”的奇葩現象。

在奧地利帝國時期,德意志奧地利人理所應當是國內唯一的“上等民族”,與之相對的匈牙利人雖貢獻巨大,但與地位嚴重不符。雙元帝國的建立使匈牙利人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民族獨立運動被暫時平息了下去。不過,這種政治制度卻具有天生的極不穩定性。

匈牙利貴族是趁奧地利帝國內外交困之際以分裂為要挾所取得的權力,這使得哈布斯堡基本無力對其進行弱化,只能任由其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名義上是由一個君主統治的共主聯邦,但真正的實權卻是在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地方政府手裡,在國家事務處理上,經常出現兩個政府相互否決的情況,造成了行政效率的降低。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曾經的雙首都,一個是位於奧地利的維也納(左),一個是位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右)

最顯著的例子是,在雙元制度建立之初,奧地利政府與匈牙利政府每年都要為“各自該向中央政府繳納多少稅費”的問題大打口水仗。本來是奧地利一直負擔著這筆錢的70%,但隨著新帝國的組建,匈牙利地位上來了,卻仍然沒有承擔符合身份的義務。兩個地方政府因為這個問題從19世紀吵到20世紀,甚至一直到奧匈帝國解體之時也沒有得到解決。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奧匈帝國的人口由11個不同民族構成,但不論是德意志人還是匈牙利人,其佔比都不過是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對比德國與俄國就會發現,其主體民族都佔到了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奧匈帝國的統治階級卻不能形成人口占優的主體民族,如此就帶來通用語言的普及困難,這導致了民族凝聚力的先天性缺失。

以軍隊為例,多數軍官都是以德意志人為主的,他們平時以德語訓話,普遍作為士兵的少數民族卻根本聽不明白。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民族分佈圖,紅色為日耳曼人,綠色為匈牙利人,兩者分別佔總人口的20%

奧匈帝國的建立實質上是哈布斯堡王朝與匈牙利貴族相互妥協的結果,對國內的民族矛盾沒有起到根本有效的調節作用。維也納與布達佩斯的議會席上只有德意志人與匈牙利人,像捷克人、斯拉夫人這些少數民族無權進入,這加劇了他們的獨立決心,國家分裂的種子就此被埋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由馬扎爾貴族掌控的匈牙利議會,奧匈帝國的權利中心之一


三、帝國之殤:戰爭讓紙老虎顯形

奧匈帝國當時的地理位置是特殊的,四周強國林立,它的東部有俄國,南部則是奧斯曼帝國,西北部有法國和德國。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了能夠在保存自身的前提下獲取更多的利益,就需要與其他國家結盟,這在當時的歐洲諸國間十分流行。

德國與奧匈帝國在語言上同屬德語系國家,再加上俾斯麥為了孤立法國,極力促成德奧同盟。而對於沙俄帝國來說,為了能在中亞地區鉗制英國,也迫切需要聯合德國。同時,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也對沙俄產生了威脅,沙俄因此需要一個第三方來進行制衡。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奧匈帝國與德國、俄羅斯帝國基於地緣政治利益結為同盟,史稱“三皇協定”

在19世紀70年代末期,由於奧斯曼帝國逐漸衰落,沙俄趁機挑起戰爭,並以瓜分巴爾幹半島為許諾爭取到了奧匈帝國的中立態度。在戰後,奧匈帝國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地區(波黑)的代管權,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波黑地區的居民以塞爾維亞人為主,在歷史上曾飽受奧斯曼帝國的奴役,因此民族主義者眾多。1908年,奧匈帝國將“代管”的面具撕下,直接以武力吞併了波黑,此舉激起了塞爾維亞人的憤慨。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巴爾幹半島局勢,奧匈帝國吞併波黑(紅色)導致當地民族主義者憤慨

盲目的對外擴張最終讓奧匈帝國引火上了身。在1914年6月28日這一天,作為奧匈帝國皇儲的斐迪南大公與妻子一起來到波黑首府薩拉熱窩視察,兩人最終在半路上被一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激進分子槍殺,這起事件導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由於雙方各有盟國,這場戰爭最終發展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抵達波黑地區視察當天,他在之後的遇刺點燃了一戰的引線

不可否認的是,直到一戰爆發前奧匈帝國仍然是歐陸(特別是中歐地區)的龐然大物。它的國土面積為67萬平方公里,人口則多達5000萬,工業水平在當時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在機械與武器製造等產業上甚為發達。

但這不過都是紙老虎的表象,由於本身存在的二元君主制度以及民族矛盾等問題,奧匈帝國的軍隊一上戰場就陷入語言不通和戰術落後的困境。總的來說,奧匈帝國的軍事實力相比英法等老牌列強來說差了不止一截。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查理五世,於16世紀時期統治西班牙,坐擁人類歷史上首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實力,並非依託軍事霸權,而是靠的聯姻。比如查理五世,他所擁有的全球大片土地以及各國君主頭銜大都是繼承自他的外公(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和他的父親(荷蘭與比利時的領主)。

在中世紀時期,由聯姻所拼合而成的帝國可以在王權與教權這兩片廕庇下高枕無憂。但從18世紀開始,這個繁盛了上千年的家族卻逐步走向了衰落,問題還是出在聯姻上面。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並非一般的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哈布斯堡王朝有著複雜的聯姻外交關係,且多為近親之間的聯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這無疑將給後代帶去災難。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繼承者卡洛斯二世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被臣民私底下稱為“中魔者”,自出生後就發育緩慢,好不容易長到三十歲,正值壯年卻未老先衰,最終早死在了王位上。

至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先後在西班牙與奧地利絕嗣而亡,這個橫貫歐洲的大家族曾經風光無限,最終卻毀在了亂倫與近親聯姻上。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卡洛斯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君主,後因為遺傳病英年早逝

哈布斯堡王朝的直系統治結束後,作為其旁支的洛林家族接管了奧地利,但此時的帝國已至黃昏。特別是拿破崙在法國崛起後,神聖羅馬帝國覆滅,這給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帶去極大的削弱。禍不單行的是,這時德意志境內的普魯士王國也逐漸崛起,奧地利帝國面臨著又一個大敵。

普魯士與奧地利曾經同為德意志境內的兩個主要邦國,但後者因為哈布斯堡的統治,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都在老大的位置上,對德意志的政治影響極大。當時的奧地利極力想建立一個囊括德意志的中歐帝國,多次提出“大德意志方案”。

但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卻主張由普魯士來統一德意志,兩國在立場上存在矛盾,因此難免兵戎相見。十九世紀中葉,俾斯麥喚起德意志民族運動,在普奧戰爭中公然打敗了奧地利帝國,這一戰徹底將奧地利排除於德意志之外。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普奧戰爭,鐵血宰相俾斯麥以普魯士之名統一德國

普奧戰爭的戰敗不僅讓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下降,還誘發出了其國內的動盪。奧地利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作為國內人口第二的匈牙利民族貢獻了帝國近一半的土地,此時見國勢不對也開始準備分家過日子了。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有近一半的國土

哈布斯堡皇室為了能夠苟延殘喘,只能放下身段與匈牙利的馬扎爾貴族進行和談。在維持國家統一的底線條件下,匈牙利人提出要與哈布斯堡皇室平起平坐、共享權力。1867年,奧地利帝國迫於局勢不得不與國內的匈牙利人妥協,宣佈成立一個雙元制的國家,即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國旗分為兩部分,左邊為奧地利,右邊為匈牙利


二、王朝末路:雙元統治埋下分裂禍根

所謂雙元制度,就是在保持皇帝直屬的中央政府不變的情況下,施行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政府的聯合統治,並且這兩個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議會與首相,所以奧匈帝國就這樣出現了“一個國家三個政府”的奇葩現象。

在奧地利帝國時期,德意志奧地利人理所應當是國內唯一的“上等民族”,與之相對的匈牙利人雖貢獻巨大,但與地位嚴重不符。雙元帝國的建立使匈牙利人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民族獨立運動被暫時平息了下去。不過,這種政治制度卻具有天生的極不穩定性。

匈牙利貴族是趁奧地利帝國內外交困之際以分裂為要挾所取得的權力,這使得哈布斯堡基本無力對其進行弱化,只能任由其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名義上是由一個君主統治的共主聯邦,但真正的實權卻是在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地方政府手裡,在國家事務處理上,經常出現兩個政府相互否決的情況,造成了行政效率的降低。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曾經的雙首都,一個是位於奧地利的維也納(左),一個是位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右)

最顯著的例子是,在雙元制度建立之初,奧地利政府與匈牙利政府每年都要為“各自該向中央政府繳納多少稅費”的問題大打口水仗。本來是奧地利一直負擔著這筆錢的70%,但隨著新帝國的組建,匈牙利地位上來了,卻仍然沒有承擔符合身份的義務。兩個地方政府因為這個問題從19世紀吵到20世紀,甚至一直到奧匈帝國解體之時也沒有得到解決。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奧匈帝國的人口由11個不同民族構成,但不論是德意志人還是匈牙利人,其佔比都不過是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對比德國與俄國就會發現,其主體民族都佔到了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奧匈帝國的統治階級卻不能形成人口占優的主體民族,如此就帶來通用語言的普及困難,這導致了民族凝聚力的先天性缺失。

以軍隊為例,多數軍官都是以德意志人為主的,他們平時以德語訓話,普遍作為士兵的少數民族卻根本聽不明白。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民族分佈圖,紅色為日耳曼人,綠色為匈牙利人,兩者分別佔總人口的20%

奧匈帝國的建立實質上是哈布斯堡王朝與匈牙利貴族相互妥協的結果,對國內的民族矛盾沒有起到根本有效的調節作用。維也納與布達佩斯的議會席上只有德意志人與匈牙利人,像捷克人、斯拉夫人這些少數民族無權進入,這加劇了他們的獨立決心,國家分裂的種子就此被埋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由馬扎爾貴族掌控的匈牙利議會,奧匈帝國的權利中心之一


三、帝國之殤:戰爭讓紙老虎顯形

奧匈帝國當時的地理位置是特殊的,四周強國林立,它的東部有俄國,南部則是奧斯曼帝國,西北部有法國和德國。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了能夠在保存自身的前提下獲取更多的利益,就需要與其他國家結盟,這在當時的歐洲諸國間十分流行。

德國與奧匈帝國在語言上同屬德語系國家,再加上俾斯麥為了孤立法國,極力促成德奧同盟。而對於沙俄帝國來說,為了能在中亞地區鉗制英國,也迫切需要聯合德國。同時,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也對沙俄產生了威脅,沙俄因此需要一個第三方來進行制衡。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奧匈帝國與德國、俄羅斯帝國基於地緣政治利益結為同盟,史稱“三皇協定”

在19世紀70年代末期,由於奧斯曼帝國逐漸衰落,沙俄趁機挑起戰爭,並以瓜分巴爾幹半島為許諾爭取到了奧匈帝國的中立態度。在戰後,奧匈帝國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地區(波黑)的代管權,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波黑地區的居民以塞爾維亞人為主,在歷史上曾飽受奧斯曼帝國的奴役,因此民族主義者眾多。1908年,奧匈帝國將“代管”的面具撕下,直接以武力吞併了波黑,此舉激起了塞爾維亞人的憤慨。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巴爾幹半島局勢,奧匈帝國吞併波黑(紅色)導致當地民族主義者憤慨

盲目的對外擴張最終讓奧匈帝國引火上了身。在1914年6月28日這一天,作為奧匈帝國皇儲的斐迪南大公與妻子一起來到波黑首府薩拉熱窩視察,兩人最終在半路上被一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激進分子槍殺,這起事件導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由於雙方各有盟國,這場戰爭最終發展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抵達波黑地區視察當天,他在之後的遇刺點燃了一戰的引線

不可否認的是,直到一戰爆發前奧匈帝國仍然是歐陸(特別是中歐地區)的龐然大物。它的國土面積為67萬平方公里,人口則多達5000萬,工業水平在當時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在機械與武器製造等產業上甚為發達。

但這不過都是紙老虎的表象,由於本身存在的二元君主制度以及民族矛盾等問題,奧匈帝國的軍隊一上戰場就陷入語言不通和戰術落後的困境。總的來說,奧匈帝國的軍事實力相比英法等老牌列強來說差了不止一截。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奧匈帝國陸軍

在一戰末期,奧匈帝國內部積存已久的民族矛盾凸顯了出來。這樣緊要的關頭下,作為末代皇帝的卡爾一世卻單方面向協約國祕密提出議和,此事曝光後,皇室中央政府威信掃地。作為統治主體的奧地利與匈牙利各奔東西,其他少數民族也獨立建國,奧匈帝國就此走向四分五裂。

當初給哈布斯堡王朝帶去繁榮的聯姻沒能拯救奧匈帝國,反倒成為了分裂的助力。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來說,奧匈帝國無疑是失敗的,而且這種失敗幾乎是從一開始就被註定。同時,奧匈帝國的覆滅在歷史上也是深刻的,在國家分裂以後,奧地利與匈牙利等國在二戰中面對納粹入侵顯得不堪一擊,這給後世許多同類型國家在反分裂問題處理上敲響了警鐘。

"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佔據著世界舞臺中心位置的毫無疑問是歐洲。除了有英法這兩個老牌列強外,另有一批新興國家,它們藉著工業革命的餘威扶搖直上,成為後起之秀。但在這份新興列強名單裡,有一個國家卻“家道中落”了,它就是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與英法等國並列的歐洲五大強國之一,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工業產值都名列前茅,其國力在19世紀末達到頂峰。

不過令世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這個龐然大物卻一夜之間解體為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大大小小十個中東歐小國,不論是整體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這些國家都已經大不如從前。

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將勝利果實保存至今,奧匈帝國卻不行呢?其實從國家制度上看,奧匈帝國採用的二元制從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紛爭的火種。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奧匈帝國儼然是中東歐霸主


一、奧匈合璧:皇室與貴族的妥協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而統治後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可以說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及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他們的祖先源於公元6世紀的法國阿爾薩斯公爵,其領土經過數個世紀的擴張,已南下進入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曾經出任過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查理五世,在16世紀時,他治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海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查理五世,於16世紀時期統治西班牙,坐擁人類歷史上首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實力,並非依託軍事霸權,而是靠的聯姻。比如查理五世,他所擁有的全球大片土地以及各國君主頭銜大都是繼承自他的外公(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和他的父親(荷蘭與比利時的領主)。

在中世紀時期,由聯姻所拼合而成的帝國可以在王權與教權這兩片廕庇下高枕無憂。但從18世紀開始,這個繁盛了上千年的家族卻逐步走向了衰落,問題還是出在聯姻上面。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並非一般的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哈布斯堡王朝有著複雜的聯姻外交關係,且多為近親之間的聯姻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這無疑將給後代帶去災難。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繼承者卡洛斯二世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被臣民私底下稱為“中魔者”,自出生後就發育緩慢,好不容易長到三十歲,正值壯年卻未老先衰,最終早死在了王位上。

至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先後在西班牙與奧地利絕嗣而亡,這個橫貫歐洲的大家族曾經風光無限,最終卻毀在了亂倫與近親聯姻上。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卡洛斯二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君主,後因為遺傳病英年早逝

哈布斯堡王朝的直系統治結束後,作為其旁支的洛林家族接管了奧地利,但此時的帝國已至黃昏。特別是拿破崙在法國崛起後,神聖羅馬帝國覆滅,這給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帶去極大的削弱。禍不單行的是,這時德意志境內的普魯士王國也逐漸崛起,奧地利帝國面臨著又一個大敵。

普魯士與奧地利曾經同為德意志境內的兩個主要邦國,但後者因為哈布斯堡的統治,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都在老大的位置上,對德意志的政治影響極大。當時的奧地利極力想建立一個囊括德意志的中歐帝國,多次提出“大德意志方案”。

但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卻主張由普魯士來統一德意志,兩國在立場上存在矛盾,因此難免兵戎相見。十九世紀中葉,俾斯麥喚起德意志民族運動,在普奧戰爭中公然打敗了奧地利帝國,這一戰徹底將奧地利排除於德意志之外。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普奧戰爭,鐵血宰相俾斯麥以普魯士之名統一德國

普奧戰爭的戰敗不僅讓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下降,還誘發出了其國內的動盪。奧地利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作為國內人口第二的匈牙利民族貢獻了帝國近一半的土地,此時見國勢不對也開始準備分家過日子了。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有近一半的國土

哈布斯堡皇室為了能夠苟延殘喘,只能放下身段與匈牙利的馬扎爾貴族進行和談。在維持國家統一的底線條件下,匈牙利人提出要與哈布斯堡皇室平起平坐、共享權力。1867年,奧地利帝國迫於局勢不得不與國內的匈牙利人妥協,宣佈成立一個雙元制的國家,即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國旗分為兩部分,左邊為奧地利,右邊為匈牙利


二、王朝末路:雙元統治埋下分裂禍根

所謂雙元制度,就是在保持皇帝直屬的中央政府不變的情況下,施行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政府的聯合統治,並且這兩個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議會與首相,所以奧匈帝國就這樣出現了“一個國家三個政府”的奇葩現象。

在奧地利帝國時期,德意志奧地利人理所應當是國內唯一的“上等民族”,與之相對的匈牙利人雖貢獻巨大,但與地位嚴重不符。雙元帝國的建立使匈牙利人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民族獨立運動被暫時平息了下去。不過,這種政治制度卻具有天生的極不穩定性。

匈牙利貴族是趁奧地利帝國內外交困之際以分裂為要挾所取得的權力,這使得哈布斯堡基本無力對其進行弱化,只能任由其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名義上是由一個君主統治的共主聯邦,但真正的實權卻是在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地方政府手裡,在國家事務處理上,經常出現兩個政府相互否決的情況,造成了行政效率的降低。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曾經的雙首都,一個是位於奧地利的維也納(左),一個是位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右)

最顯著的例子是,在雙元制度建立之初,奧地利政府與匈牙利政府每年都要為“各自該向中央政府繳納多少稅費”的問題大打口水仗。本來是奧地利一直負擔著這筆錢的70%,但隨著新帝國的組建,匈牙利地位上來了,卻仍然沒有承擔符合身份的義務。兩個地方政府因為這個問題從19世紀吵到20世紀,甚至一直到奧匈帝國解體之時也沒有得到解決。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奧匈帝國的人口由11個不同民族構成,但不論是德意志人還是匈牙利人,其佔比都不過是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對比德國與俄國就會發現,其主體民族都佔到了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奧匈帝國的統治階級卻不能形成人口占優的主體民族,如此就帶來通用語言的普及困難,這導致了民族凝聚力的先天性缺失。

以軍隊為例,多數軍官都是以德意志人為主的,他們平時以德語訓話,普遍作為士兵的少數民族卻根本聽不明白。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民族分佈圖,紅色為日耳曼人,綠色為匈牙利人,兩者分別佔總人口的20%

奧匈帝國的建立實質上是哈布斯堡王朝與匈牙利貴族相互妥協的結果,對國內的民族矛盾沒有起到根本有效的調節作用。維也納與布達佩斯的議會席上只有德意志人與匈牙利人,像捷克人、斯拉夫人這些少數民族無權進入,這加劇了他們的獨立決心,國家分裂的種子就此被埋下。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由馬扎爾貴族掌控的匈牙利議會,奧匈帝國的權利中心之一


三、帝國之殤:戰爭讓紙老虎顯形

奧匈帝國當時的地理位置是特殊的,四周強國林立,它的東部有俄國,南部則是奧斯曼帝國,西北部有法國和德國。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了能夠在保存自身的前提下獲取更多的利益,就需要與其他國家結盟,這在當時的歐洲諸國間十分流行。

德國與奧匈帝國在語言上同屬德語系國家,再加上俾斯麥為了孤立法國,極力促成德奧同盟。而對於沙俄帝國來說,為了能在中亞地區鉗制英國,也迫切需要聯合德國。同時,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也對沙俄產生了威脅,沙俄因此需要一個第三方來進行制衡。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19世紀下半葉,奧匈帝國與德國、俄羅斯帝國基於地緣政治利益結為同盟,史稱“三皇協定”

在19世紀70年代末期,由於奧斯曼帝國逐漸衰落,沙俄趁機挑起戰爭,並以瓜分巴爾幹半島為許諾爭取到了奧匈帝國的中立態度。在戰後,奧匈帝國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地區(波黑)的代管權,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波黑地區的居民以塞爾維亞人為主,在歷史上曾飽受奧斯曼帝國的奴役,因此民族主義者眾多。1908年,奧匈帝國將“代管”的面具撕下,直接以武力吞併了波黑,此舉激起了塞爾維亞人的憤慨。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巴爾幹半島局勢,奧匈帝國吞併波黑(紅色)導致當地民族主義者憤慨

盲目的對外擴張最終讓奧匈帝國引火上了身。在1914年6月28日這一天,作為奧匈帝國皇儲的斐迪南大公與妻子一起來到波黑首府薩拉熱窩視察,兩人最終在半路上被一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激進分子槍殺,這起事件導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由於雙方各有盟國,這場戰爭最終發展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抵達波黑地區視察當天,他在之後的遇刺點燃了一戰的引線

不可否認的是,直到一戰爆發前奧匈帝國仍然是歐陸(特別是中歐地區)的龐然大物。它的國土面積為67萬平方公里,人口則多達5000萬,工業水平在當時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在機械與武器製造等產業上甚為發達。

但這不過都是紙老虎的表象,由於本身存在的二元君主制度以及民族矛盾等問題,奧匈帝國的軍隊一上戰場就陷入語言不通和戰術落後的困境。總的來說,奧匈帝國的軍事實力相比英法等老牌列強來說差了不止一截。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奧匈帝國陸軍

在一戰末期,奧匈帝國內部積存已久的民族矛盾凸顯了出來。這樣緊要的關頭下,作為末代皇帝的卡爾一世卻單方面向協約國祕密提出議和,此事曝光後,皇室中央政府威信掃地。作為統治主體的奧地利與匈牙利各奔東西,其他少數民族也獨立建國,奧匈帝國就此走向四分五裂。

當初給哈布斯堡王朝帶去繁榮的聯姻沒能拯救奧匈帝國,反倒成為了分裂的助力。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來說,奧匈帝國無疑是失敗的,而且這種失敗幾乎是從一開始就被註定。同時,奧匈帝國的覆滅在歷史上也是深刻的,在國家分裂以後,奧地利與匈牙利等國在二戰中面對納粹入侵顯得不堪一擊,這給後世許多同類型國家在反分裂問題處理上敲響了警鐘。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列強之一,為何卻最終走向了分裂?

▲奧匈帝國解體後,由它分裂的國家已無力在二戰中與納粹德國抗衡

作者:嘉陵 編輯:Thomas (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