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長時間以來關於日系和德系汽車的孰優孰劣問題始終爭論不休。上世紀80年代的普遍觀點是日本車更耐用,德國車更尊貴。你有沒有發現,過了幾十年,好像這種評價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

很長時間以來關於日系和德系汽車的孰優孰劣問題始終爭論不休。上世紀80年代的普遍觀點是日本車更耐用,德國車更尊貴。你有沒有發現,過了幾十年,好像這種評價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問題是,當年進口到國內的德系車幾乎都是S級(當年W126的年代其實名字還沒有正式命名為S-Class)這種豪華車,而整個日本只有在1989年才推出了到目前為止唯一的豪華車——雷克薩斯LS(豐田世紀這樣的特殊車型除外)。

"

很長時間以來關於日系和德系汽車的孰優孰劣問題始終爭論不休。上世紀80年代的普遍觀點是日本車更耐用,德國車更尊貴。你有沒有發現,過了幾十年,好像這種評價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問題是,當年進口到國內的德系車幾乎都是S級(當年W126的年代其實名字還沒有正式命名為S-Class)這種豪華車,而整個日本只有在1989年才推出了到目前為止唯一的豪華車——雷克薩斯LS(豐田世紀這樣的特殊車型除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

很長時間以來關於日系和德系汽車的孰優孰劣問題始終爭論不休。上世紀80年代的普遍觀點是日本車更耐用,德國車更尊貴。你有沒有發現,過了幾十年,好像這種評價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問題是,當年進口到國內的德系車幾乎都是S級(當年W126的年代其實名字還沒有正式命名為S-Class)這種豪華車,而整個日本只有在1989年才推出了到目前為止唯一的豪華車——雷克薩斯LS(豐田世紀這樣的特殊車型除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奔馳W126的生產週期是1979-1991年,恰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各種渠道進口到國內的車型很多,並且逐步形成了“大奔”的稱呼】

既然說到當年,我們不妨先簡單回顧一下。

日系車好評?德系車雞賊?

日系車更皮實的評價其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適用。而中國老百姓對日本車印象頗好的原因在於,那些來自東歐的波羅乃茲、莫斯科人和傻大粗的同時沒有太多舒適性的拉達、伏爾加們實在弱雞。

"

很長時間以來關於日系和德系汽車的孰優孰劣問題始終爭論不休。上世紀80年代的普遍觀點是日本車更耐用,德國車更尊貴。你有沒有發現,過了幾十年,好像這種評價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問題是,當年進口到國內的德系車幾乎都是S級(當年W126的年代其實名字還沒有正式命名為S-Class)這種豪華車,而整個日本只有在1989年才推出了到目前為止唯一的豪華車——雷克薩斯LS(豐田世紀這樣的特殊車型除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奔馳W126的生產週期是1979-1991年,恰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各種渠道進口到國內的車型很多,並且逐步形成了“大奔”的稱呼】

既然說到當年,我們不妨先簡單回顧一下。

日系車好評?德系車雞賊?

日系車更皮實的評價其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適用。而中國老百姓對日本車印象頗好的原因在於,那些來自東歐的波羅乃茲、莫斯科人和傻大粗的同時沒有太多舒適性的拉達、伏爾加們實在弱雞。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

很長時間以來關於日系和德系汽車的孰優孰劣問題始終爭論不休。上世紀80年代的普遍觀點是日本車更耐用,德國車更尊貴。你有沒有發現,過了幾十年,好像這種評價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問題是,當年進口到國內的德系車幾乎都是S級(當年W126的年代其實名字還沒有正式命名為S-Class)這種豪華車,而整個日本只有在1989年才推出了到目前為止唯一的豪華車——雷克薩斯LS(豐田世紀這樣的特殊車型除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奔馳W126的生產週期是1979-1991年,恰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各種渠道進口到國內的車型很多,並且逐步形成了“大奔”的稱呼】

既然說到當年,我們不妨先簡單回顧一下。

日系車好評?德系車雞賊?

日系車更皮實的評價其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適用。而中國老百姓對日本車印象頗好的原因在於,那些來自東歐的波羅乃茲、莫斯科人和傻大粗的同時沒有太多舒適性的拉達、伏爾加們實在弱雞。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中校長的司機,每天都忙的不可開交,他其實看起來更像是會開車的修理工,在操場經常能看見那輛白色伏爾加被大卸八塊,這讓當時的我們一度認為學校要開設汽修專業。當然,校長仍然是風光的,因為日常我們能夠坐的最好的車也就是一公里一塊二的夏利出租車。

"

很長時間以來關於日系和德系汽車的孰優孰劣問題始終爭論不休。上世紀80年代的普遍觀點是日本車更耐用,德國車更尊貴。你有沒有發現,過了幾十年,好像這種評價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問題是,當年進口到國內的德系車幾乎都是S級(當年W126的年代其實名字還沒有正式命名為S-Class)這種豪華車,而整個日本只有在1989年才推出了到目前為止唯一的豪華車——雷克薩斯LS(豐田世紀這樣的特殊車型除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奔馳W126的生產週期是1979-1991年,恰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各種渠道進口到國內的車型很多,並且逐步形成了“大奔”的稱呼】

既然說到當年,我們不妨先簡單回顧一下。

日系車好評?德系車雞賊?

日系車更皮實的評價其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適用。而中國老百姓對日本車印象頗好的原因在於,那些來自東歐的波羅乃茲、莫斯科人和傻大粗的同時沒有太多舒適性的拉達、伏爾加們實在弱雞。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中校長的司機,每天都忙的不可開交,他其實看起來更像是會開車的修理工,在操場經常能看見那輛白色伏爾加被大卸八塊,這讓當時的我們一度認為學校要開設汽修專業。當然,校長仍然是風光的,因為日常我們能夠坐的最好的車也就是一公里一塊二的夏利出租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同時代的東歐汽車產品技術仍然停留在上世紀70年初的水平,油耗高,質量差,舒適性一般】

後來隨著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上海大眾)的建成並投產,捷達與桑塔納讓普通民眾意識到原來德國車還挺皮實,幾十萬公里不用大修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且價格還不算貴(相對於進口的日本車型)。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1997年廣本的建立,日系車型開始大規模國產。它們的油耗更低,可靠性更好,很快對德國車形成了衝擊。但市場變化始終是變化莫測的,德國車的設計定位讓老百姓覺得更商務。很快,隨著C5 A6的問世,“官車”的形象逐漸建立。

"

很長時間以來關於日系和德系汽車的孰優孰劣問題始終爭論不休。上世紀80年代的普遍觀點是日本車更耐用,德國車更尊貴。你有沒有發現,過了幾十年,好像這種評價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問題是,當年進口到國內的德系車幾乎都是S級(當年W126的年代其實名字還沒有正式命名為S-Class)這種豪華車,而整個日本只有在1989年才推出了到目前為止唯一的豪華車——雷克薩斯LS(豐田世紀這樣的特殊車型除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奔馳W126的生產週期是1979-1991年,恰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各種渠道進口到國內的車型很多,並且逐步形成了“大奔”的稱呼】

既然說到當年,我們不妨先簡單回顧一下。

日系車好評?德系車雞賊?

日系車更皮實的評價其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適用。而中國老百姓對日本車印象頗好的原因在於,那些來自東歐的波羅乃茲、莫斯科人和傻大粗的同時沒有太多舒適性的拉達、伏爾加們實在弱雞。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中校長的司機,每天都忙的不可開交,他其實看起來更像是會開車的修理工,在操場經常能看見那輛白色伏爾加被大卸八塊,這讓當時的我們一度認為學校要開設汽修專業。當然,校長仍然是風光的,因為日常我們能夠坐的最好的車也就是一公里一塊二的夏利出租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同時代的東歐汽車產品技術仍然停留在上世紀70年初的水平,油耗高,質量差,舒適性一般】

後來隨著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上海大眾)的建成並投產,捷達與桑塔納讓普通民眾意識到原來德國車還挺皮實,幾十萬公里不用大修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且價格還不算貴(相對於進口的日本車型)。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1997年廣本的建立,日系車型開始大規模國產。它們的油耗更低,可靠性更好,很快對德國車形成了衝擊。但市場變化始終是變化莫測的,德國車的設計定位讓老百姓覺得更商務。很快,隨著C5 A6的問世,“官車”的形象逐漸建立。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從C5 A6這一代開始,奧迪A6成為“官車”的代名詞】

這時,開始出現了一種言論."德國人很雞賊,一些先進技術都沒有拿到中國,老百姓買到的捷達和桑塔納還都是上世紀80年代的技術,最讓人詬病的就是2氣門發動機等等。

德國人開始坐不住了,拿出了TSI+DSG。然後……到現在你買一輛大眾的車還會有人問"哥們兒,你這雙離合不抖吧?"

於是,有一種說法出來了:最懂車的和最不懂車的兩類人都會選擇日本車。

可事實上,德國車真的這麼差麼?

不是德國人不做好,而是設計理念的問題

說實話,優缺點明顯。但有一些前提,你從什麼視角來判斷。比如之前的我,對待德國車就像迎娶初戀——愛她,就要愛她的一切。但現在變成了”能不能讓我省點心?麻煩你驗車的時候爭點氣,求你氣門室蓋墊別再滲油了……“

其實,不是德國人做不好,而是設計理念的問題。這麼說吧,就連山東一個縣城裡的小作坊生產的摩托車都能做到不燒機油……你能相信它的工藝比奧迪還強嗎?

當然,並不是說德國人誠心設計成燒機油,而是有其它原因。

在企業理念上,德國車企是工程師思維,所以才會有皮耶希主導下的布加迪威龍這樣的怪物。而日本是市場行為,消費者喜歡什麼,我就造什麼。豐田為什麼會造LFA?因為豐田章男是賽車手。

"

很長時間以來關於日系和德系汽車的孰優孰劣問題始終爭論不休。上世紀80年代的普遍觀點是日本車更耐用,德國車更尊貴。你有沒有發現,過了幾十年,好像這種評價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問題是,當年進口到國內的德系車幾乎都是S級(當年W126的年代其實名字還沒有正式命名為S-Class)這種豪華車,而整個日本只有在1989年才推出了到目前為止唯一的豪華車——雷克薩斯LS(豐田世紀這樣的特殊車型除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奔馳W126的生產週期是1979-1991年,恰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各種渠道進口到國內的車型很多,並且逐步形成了“大奔”的稱呼】

既然說到當年,我們不妨先簡單回顧一下。

日系車好評?德系車雞賊?

日系車更皮實的評價其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適用。而中國老百姓對日本車印象頗好的原因在於,那些來自東歐的波羅乃茲、莫斯科人和傻大粗的同時沒有太多舒適性的拉達、伏爾加們實在弱雞。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中校長的司機,每天都忙的不可開交,他其實看起來更像是會開車的修理工,在操場經常能看見那輛白色伏爾加被大卸八塊,這讓當時的我們一度認為學校要開設汽修專業。當然,校長仍然是風光的,因為日常我們能夠坐的最好的車也就是一公里一塊二的夏利出租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同時代的東歐汽車產品技術仍然停留在上世紀70年初的水平,油耗高,質量差,舒適性一般】

後來隨著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上海大眾)的建成並投產,捷達與桑塔納讓普通民眾意識到原來德國車還挺皮實,幾十萬公里不用大修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且價格還不算貴(相對於進口的日本車型)。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1997年廣本的建立,日系車型開始大規模國產。它們的油耗更低,可靠性更好,很快對德國車形成了衝擊。但市場變化始終是變化莫測的,德國車的設計定位讓老百姓覺得更商務。很快,隨著C5 A6的問世,“官車”的形象逐漸建立。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從C5 A6這一代開始,奧迪A6成為“官車”的代名詞】

這時,開始出現了一種言論."德國人很雞賊,一些先進技術都沒有拿到中國,老百姓買到的捷達和桑塔納還都是上世紀80年代的技術,最讓人詬病的就是2氣門發動機等等。

德國人開始坐不住了,拿出了TSI+DSG。然後……到現在你買一輛大眾的車還會有人問"哥們兒,你這雙離合不抖吧?"

於是,有一種說法出來了:最懂車的和最不懂車的兩類人都會選擇日本車。

可事實上,德國車真的這麼差麼?

不是德國人不做好,而是設計理念的問題

說實話,優缺點明顯。但有一些前提,你從什麼視角來判斷。比如之前的我,對待德國車就像迎娶初戀——愛她,就要愛她的一切。但現在變成了”能不能讓我省點心?麻煩你驗車的時候爭點氣,求你氣門室蓋墊別再滲油了……“

其實,不是德國人做不好,而是設計理念的問題。這麼說吧,就連山東一個縣城裡的小作坊生產的摩托車都能做到不燒機油……你能相信它的工藝比奧迪還強嗎?

當然,並不是說德國人誠心設計成燒機油,而是有其它原因。

在企業理念上,德國車企是工程師思維,所以才會有皮耶希主導下的布加迪威龍這樣的怪物。而日本是市場行為,消費者喜歡什麼,我就造什麼。豐田為什麼會造LFA?因為豐田章男是賽車手。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皮耶希是大眾汽車帝國的皇帝,同時也是一位工程師,他主政時期設計生產了很多經典的車型】

於是,德國人發明的都是看不見的,而日本人更喜歡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讓消費者開心上,比如水杯架。

同樣一個水杯架,日本車都是很簡單的一個圓形槽,而德國人就喜歡做的更有機械感。當然,最近幾年也學聰明瞭,不再費力不討好,讓日本人沒事偷著樂了。

那德國車和日本車到底誰更好呢?我覺得考慮到中國的用車環境和習慣,同時從可靠性這個維度上來說,日本車更好。當然,這也是相對的。如果日本人用了相對前沿的技術,照樣也沒戲。

比如本田1.5T的機油增多,比如豐田2.0T的滲油等等。

同樣,當年為什麼E90時代的寶馬3系那麼多二十萬公里就開始燒機油的?還不是因為敢為天下先的用了鎂鋁合金發動機,確實夠輕了,但材料強度卻太差了。

"

很長時間以來關於日系和德系汽車的孰優孰劣問題始終爭論不休。上世紀80年代的普遍觀點是日本車更耐用,德國車更尊貴。你有沒有發現,過了幾十年,好像這種評價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問題是,當年進口到國內的德系車幾乎都是S級(當年W126的年代其實名字還沒有正式命名為S-Class)這種豪華車,而整個日本只有在1989年才推出了到目前為止唯一的豪華車——雷克薩斯LS(豐田世紀這樣的特殊車型除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奔馳W126的生產週期是1979-1991年,恰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各種渠道進口到國內的車型很多,並且逐步形成了“大奔”的稱呼】

既然說到當年,我們不妨先簡單回顧一下。

日系車好評?德系車雞賊?

日系車更皮實的評價其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適用。而中國老百姓對日本車印象頗好的原因在於,那些來自東歐的波羅乃茲、莫斯科人和傻大粗的同時沒有太多舒適性的拉達、伏爾加們實在弱雞。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中校長的司機,每天都忙的不可開交,他其實看起來更像是會開車的修理工,在操場經常能看見那輛白色伏爾加被大卸八塊,這讓當時的我們一度認為學校要開設汽修專業。當然,校長仍然是風光的,因為日常我們能夠坐的最好的車也就是一公里一塊二的夏利出租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同時代的東歐汽車產品技術仍然停留在上世紀70年初的水平,油耗高,質量差,舒適性一般】

後來隨著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上海大眾)的建成並投產,捷達與桑塔納讓普通民眾意識到原來德國車還挺皮實,幾十萬公里不用大修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且價格還不算貴(相對於進口的日本車型)。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1997年廣本的建立,日系車型開始大規模國產。它們的油耗更低,可靠性更好,很快對德國車形成了衝擊。但市場變化始終是變化莫測的,德國車的設計定位讓老百姓覺得更商務。很快,隨著C5 A6的問世,“官車”的形象逐漸建立。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從C5 A6這一代開始,奧迪A6成為“官車”的代名詞】

這時,開始出現了一種言論."德國人很雞賊,一些先進技術都沒有拿到中國,老百姓買到的捷達和桑塔納還都是上世紀80年代的技術,最讓人詬病的就是2氣門發動機等等。

德國人開始坐不住了,拿出了TSI+DSG。然後……到現在你買一輛大眾的車還會有人問"哥們兒,你這雙離合不抖吧?"

於是,有一種說法出來了:最懂車的和最不懂車的兩類人都會選擇日本車。

可事實上,德國車真的這麼差麼?

不是德國人不做好,而是設計理念的問題

說實話,優缺點明顯。但有一些前提,你從什麼視角來判斷。比如之前的我,對待德國車就像迎娶初戀——愛她,就要愛她的一切。但現在變成了”能不能讓我省點心?麻煩你驗車的時候爭點氣,求你氣門室蓋墊別再滲油了……“

其實,不是德國人做不好,而是設計理念的問題。這麼說吧,就連山東一個縣城裡的小作坊生產的摩托車都能做到不燒機油……你能相信它的工藝比奧迪還強嗎?

當然,並不是說德國人誠心設計成燒機油,而是有其它原因。

在企業理念上,德國車企是工程師思維,所以才會有皮耶希主導下的布加迪威龍這樣的怪物。而日本是市場行為,消費者喜歡什麼,我就造什麼。豐田為什麼會造LFA?因為豐田章男是賽車手。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皮耶希是大眾汽車帝國的皇帝,同時也是一位工程師,他主政時期設計生產了很多經典的車型】

於是,德國人發明的都是看不見的,而日本人更喜歡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讓消費者開心上,比如水杯架。

同樣一個水杯架,日本車都是很簡單的一個圓形槽,而德國人就喜歡做的更有機械感。當然,最近幾年也學聰明瞭,不再費力不討好,讓日本人沒事偷著樂了。

那德國車和日本車到底誰更好呢?我覺得考慮到中國的用車環境和習慣,同時從可靠性這個維度上來說,日本車更好。當然,這也是相對的。如果日本人用了相對前沿的技術,照樣也沒戲。

比如本田1.5T的機油增多,比如豐田2.0T的滲油等等。

同樣,當年為什麼E90時代的寶馬3系那麼多二十萬公里就開始燒機油的?還不是因為敢為天下先的用了鎂鋁合金發動機,確實夠輕了,但材料強度卻太差了。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E90時代的3繫有比較普遍的燒機油現象,這是鎂鋁合金材質發動機直接造成的。現在,寶馬又重新採用了鋁合金發動機】

現在日系車給人的感覺仍然是質感不夠(客觀的說,TNGA架構下的豐田產品在這方面進步了很多),而德系車好像並沒有打算在這方面發揚光大,無論是豪華品牌還是大眾,成本的控制和關於“到底有沒有必要將錢花在無法第一時間給人好印象的層面”成為了思考的重點。

"

很長時間以來關於日系和德系汽車的孰優孰劣問題始終爭論不休。上世紀80年代的普遍觀點是日本車更耐用,德國車更尊貴。你有沒有發現,過了幾十年,好像這種評價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問題是,當年進口到國內的德系車幾乎都是S級(當年W126的年代其實名字還沒有正式命名為S-Class)這種豪華車,而整個日本只有在1989年才推出了到目前為止唯一的豪華車——雷克薩斯LS(豐田世紀這樣的特殊車型除外)。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奔馳W126的生產週期是1979-1991年,恰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各種渠道進口到國內的車型很多,並且逐步形成了“大奔”的稱呼】

既然說到當年,我們不妨先簡單回顧一下。

日系車好評?德系車雞賊?

日系車更皮實的評價其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適用。而中國老百姓對日本車印象頗好的原因在於,那些來自東歐的波羅乃茲、莫斯科人和傻大粗的同時沒有太多舒適性的拉達、伏爾加們實在弱雞。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中校長的司機,每天都忙的不可開交,他其實看起來更像是會開車的修理工,在操場經常能看見那輛白色伏爾加被大卸八塊,這讓當時的我們一度認為學校要開設汽修專業。當然,校長仍然是風光的,因為日常我們能夠坐的最好的車也就是一公里一塊二的夏利出租車。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同時代的東歐汽車產品技術仍然停留在上世紀70年初的水平,油耗高,質量差,舒適性一般】

後來隨著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上海大眾)的建成並投產,捷達與桑塔納讓普通民眾意識到原來德國車還挺皮實,幾十萬公里不用大修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且價格還不算貴(相對於進口的日本車型)。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1997年廣本的建立,日系車型開始大規模國產。它們的油耗更低,可靠性更好,很快對德國車形成了衝擊。但市場變化始終是變化莫測的,德國車的設計定位讓老百姓覺得更商務。很快,隨著C5 A6的問世,“官車”的形象逐漸建立。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從C5 A6這一代開始,奧迪A6成為“官車”的代名詞】

這時,開始出現了一種言論."德國人很雞賊,一些先進技術都沒有拿到中國,老百姓買到的捷達和桑塔納還都是上世紀80年代的技術,最讓人詬病的就是2氣門發動機等等。

德國人開始坐不住了,拿出了TSI+DSG。然後……到現在你買一輛大眾的車還會有人問"哥們兒,你這雙離合不抖吧?"

於是,有一種說法出來了:最懂車的和最不懂車的兩類人都會選擇日本車。

可事實上,德國車真的這麼差麼?

不是德國人不做好,而是設計理念的問題

說實話,優缺點明顯。但有一些前提,你從什麼視角來判斷。比如之前的我,對待德國車就像迎娶初戀——愛她,就要愛她的一切。但現在變成了”能不能讓我省點心?麻煩你驗車的時候爭點氣,求你氣門室蓋墊別再滲油了……“

其實,不是德國人做不好,而是設計理念的問題。這麼說吧,就連山東一個縣城裡的小作坊生產的摩托車都能做到不燒機油……你能相信它的工藝比奧迪還強嗎?

當然,並不是說德國人誠心設計成燒機油,而是有其它原因。

在企業理念上,德國車企是工程師思維,所以才會有皮耶希主導下的布加迪威龍這樣的怪物。而日本是市場行為,消費者喜歡什麼,我就造什麼。豐田為什麼會造LFA?因為豐田章男是賽車手。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皮耶希是大眾汽車帝國的皇帝,同時也是一位工程師,他主政時期設計生產了很多經典的車型】

於是,德國人發明的都是看不見的,而日本人更喜歡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讓消費者開心上,比如水杯架。

同樣一個水杯架,日本車都是很簡單的一個圓形槽,而德國人就喜歡做的更有機械感。當然,最近幾年也學聰明瞭,不再費力不討好,讓日本人沒事偷著樂了。

那德國車和日本車到底誰更好呢?我覺得考慮到中國的用車環境和習慣,同時從可靠性這個維度上來說,日本車更好。當然,這也是相對的。如果日本人用了相對前沿的技術,照樣也沒戲。

比如本田1.5T的機油增多,比如豐田2.0T的滲油等等。

同樣,當年為什麼E90時代的寶馬3系那麼多二十萬公里就開始燒機油的?還不是因為敢為天下先的用了鎂鋁合金發動機,確實夠輕了,但材料強度卻太差了。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E90時代的3繫有比較普遍的燒機油現象,這是鎂鋁合金材質發動機直接造成的。現在,寶馬又重新採用了鋁合金發動機】

現在日系車給人的感覺仍然是質感不夠(客觀的說,TNGA架構下的豐田產品在這方面進步了很多),而德系車好像並沒有打算在這方面發揚光大,無論是豪華品牌還是大眾,成本的控制和關於“到底有沒有必要將錢花在無法第一時間給人好印象的層面”成為了思考的重點。

「老郭機械局」德國車主的你,現在是否後悔沒買日本車?

【豐田TNGA架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但從產品上來說,整體質感的確比以前提升了很多。這輛車是全新一代卡羅拉的混動版】

而所謂質感,其實就是你們家窗戶用的塑鋼的,而別人家用的雙層斷橋鋁。你說,它重要麼?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住可能無所謂,但如果是在深圳這樣經常刮颱風的地方就看出差距了。

德國人在設計一款車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在自己的不限速高速上給人提供安全性和舒適感。而日本企業的思考重點在於平時的道路下用戶需要的是什麼,至於高速狀態,其實能跑就行。

起點不一樣,不能證明日本人就偷懶或者蔫壞

曾經就有廠商做過測試,雅閣的白車身的重量其實比帕薩特更沉,而整車重量的相反,其實是因為日本人用了鋁合金發動機,而德國人用了鑄鐵。前者更輕,散熱更好,後者更耐用,強度更高。

這可能與日本這個國家本身的資源匱乏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在汽車設計上也是習慣性的講究不能有任何的浪費和做無用的工作。比如,一汽-大眾高爾夫高低配的其中一個配置差距就是音響喇叭的數量,高配是8個,低配6個,可其實無論高低配,每輛車上的喇叭數量都是8個,只是低配的那2個喇叭的插線沒有插上而已。這種事很顯然不可能在日本車上出現。

整體來說德國企業並沒有針對中國市場做出最好的本土化改進,有些可能想到了但無法大規模的進行調整。客觀的說,中國人的性格、習慣更像日本人而不是德國人。再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汽車檢測廠門口那些尾氣排放困難戶大多都是德國車?因為更加內斂和低調的駕駛習慣讓德國車的三元催化更容易出現堵塞,而無論是發動機本身還是排放控制組件其實都是為更激進的駕駛方式設計的。

老郭視角:

所以你說誰的車更好?肯定是德國車,那誰的車更適合中國市場的?顯然是日本車。除非,你能用更適合德國車那樣的駕駛方式來對待它。但在中國,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這是核心問題,也是矛盾所在,我喜歡德國車的質感,沒有“蠟燭燈”,噪音控制的好,密封性更好,底盤更紮實。但在中國我們無法將這些特點發揮的更淋漓盡致。

這就好比伊朗擁有了F22戰鬥機,但沒有合適的燃油和配套的設備,最終可能使用效果還不如現在的F14熊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