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催的日系車,日本人當成寶,國人卻不屑一顧

K-car發展到現在依然沒能找到突破國內市場的方式,雖然它每年在日本有數百萬的銷量數據反饋,但日本基尼指數不高的情況下,K-car成為最普通的一種代步工具,拋開了炫富價值之後,機動車最終只能趨於工具化。

日本人當成寶的主要原因是K-car購車成本地,用車成本低,故障率低而且使用方便,單人出行的意義在於輕巧靈便,這點於國內的“汽摩大隊”意義相當。


最悲催的日系車,日本人當成寶,國人卻不屑一顧


K-car的生產是拋開尺寸限制,以小尺寸、小排量為界定因素,需要知道一點,日本早在2000年每戶機動車擁有數量就接近1.2,K-car的盛行是建立在機動車保有量大的基礎上,但國內市場目前機動車千人擁車數不足300臺。

按照一家四口人計算,我們的每戶機動車數量不足1,甚至在人口分界線以西,這個數據會急速下降,也就是說國人買車第一個要素就是大,所以發展到先,我們僅僅用了30年時間就開始發展中大型、大型轎車,而歐洲、日本這些國家依然在小型車徘徊。

一方面與面積有關,另一方面與消費環境有關。


最悲催的日系車,日本人當成寶,國人卻不屑一顧


其實日本除了K-car之外,更多的消費者還是喜歡保姆車,譬如說埃爾夫這種產品上相當熱銷,而且思域、軒逸、卡羅拉這些車型銷量同樣不小,所以我們也不能片面的說日本人只喜歡K-car,畢竟其他品類產品也相當熱銷,更何況還有皇冠這種大型車輛也有著不錯的產銷量。

當然皇冠、卡羅拉、思域這些大型、緊湊型車國內市場也比較喜愛,出色的品質以及不錯的乘坐空間,滿足國人一家四口出行必須需求,雖然K-car也能滿足,但始終沒有這些產品來的舒服。

奔著小車不便宜大車不貴的選車思路,更多的人願意選擇軒逸、卡羅拉這些經典車,回頭你看軒逸經典, 目前終端售價不過8萬上下,經濟性能十足。


最悲催的日系車,日本人當成寶,國人卻不屑一顧


K-car不能被市場接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啥?國內市場品類太少。

縱向觀察市場你會發現,其實熱衷推出K-car的豐田、本田在國內一臺產品都沒有推出,推出K-car的企業只有兩家,鈴木與長城,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兩家車企僅僅推出了K-car的衍生品車型,鈴木的北斗星、浪迪算得上血統較為純正的產品,但仍然沒有夠得上K-car門檻,而長城的酷熊以及M2也不算真正意義上的K-car,針對性的做出了調整。

但是這些產品都沒有被市場所接受,一個重要原因是造型怪誕,不主流。


最悲催的日系車,日本人當成寶,國人卻不屑一顧


真正火起來的K-car,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北斗星,這也算得上最為鈴木爭氣的一臺車,不大的尺寸極大的空間表現,4萬餘售價以及不高的油耗,對於更多的人來說,北斗星就是日系K-car的化身。所以說K-car作為在國內最失敗的日系車,國人不屑一顧的原因也可以理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