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
華為之熵,光明之矢,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佈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

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任正非為什麼如此重視“熵”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華為之熵?華為靠什麼來熵減?

"
華為之熵,光明之矢,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佈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

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任正非為什麼如此重視“熵”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華為之熵?華為靠什麼來熵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熵減,這個概念來源於物理學。能量就是有效能量加上無效能量構成的,有效能量可以做功,無效能量就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熵就是無效能量的一種度量方式。

物理學有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說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也就是說,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人也是一樣,整天吃喝不鍛鍊身體,要健康長壽也是奢求。

"
華為之熵,光明之矢,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佈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

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任正非為什麼如此重視“熵”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華為之熵?華為靠什麼來熵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熵減,這個概念來源於物理學。能量就是有效能量加上無效能量構成的,有效能量可以做功,無效能量就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熵就是無效能量的一種度量方式。

物理學有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說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也就是說,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人也是一樣,整天吃喝不鍛鍊身體,要健康長壽也是奢求。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圖:熵的三種狀態及各自的特徵與解讀

任正非曾在2015年的“花園談話”中描述過一個場景:封閉系統內部的熱量一定是從高溫流到低溫,水一定從高處流到低處,水流到低處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麼這個世界全部成為超級沙漠,最後生命就會死亡,這就是熱力學提到的“熵死”。

小到一株草,大到一個社會,其實都可以用熵這個概念來解釋。一個人,如果不吃不喝也不動,很快會走向死亡。一個企業,如果不能持續創新和進步,很快就會被淘汰,最終走向滅亡。

在這個物理學的概念裡,既隱藏著企業最終的發展趨勢——熵死,也同樣隱藏了熵的解藥。

還是以水為例子,水必定是從高處流到低處,其實就是熵增, 最終成為一潭死水,也就是熵死。但是地球上的水並未成為一潭死水,水其實每天都在流動,是因為地球並非一個封閉的系統, 因為太陽這個外部系統的存在,水得以蒸發(熵減),從而實現整個水系統的循環流動。

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一個是開放,一個是活力。

"
華為之熵,光明之矢,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佈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

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任正非為什麼如此重視“熵”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華為之熵?華為靠什麼來熵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熵減,這個概念來源於物理學。能量就是有效能量加上無效能量構成的,有效能量可以做功,無效能量就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熵就是無效能量的一種度量方式。

物理學有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說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也就是說,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人也是一樣,整天吃喝不鍛鍊身體,要健康長壽也是奢求。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圖:熵的三種狀態及各自的特徵與解讀

任正非曾在2015年的“花園談話”中描述過一個場景:封閉系統內部的熱量一定是從高溫流到低溫,水一定從高處流到低處,水流到低處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麼這個世界全部成為超級沙漠,最後生命就會死亡,這就是熱力學提到的“熵死”。

小到一株草,大到一個社會,其實都可以用熵這個概念來解釋。一個人,如果不吃不喝也不動,很快會走向死亡。一個企業,如果不能持續創新和進步,很快就會被淘汰,最終走向滅亡。

在這個物理學的概念裡,既隱藏著企業最終的發展趨勢——熵死,也同樣隱藏了熵的解藥。

還是以水為例子,水必定是從高處流到低處,其實就是熵增, 最終成為一潭死水,也就是熵死。但是地球上的水並未成為一潭死水,水其實每天都在流動,是因為地球並非一個封閉的系統, 因為太陽這個外部系統的存在,水得以蒸發(熵減),從而實現整個水系統的循環流動。

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一個是開放,一個是活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以耗散結構的為基礎打造華為活動引擎模型(來源:《熵減》)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見上圖),是任正非和華為思想研究院的員工經過多次座談、修正而成的。這個模型或許就是熵的解藥。這個模型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一點就是開放。為什麼開放是基礎?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封閉的狀態下必然熵死。

2012年,任正非在與2012實驗室的座談中,第一次公開在內部提到了熵。他說“自主創新就陷入熵死裡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所以華為是非常反對封閉的,封閉意味著熵死。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它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揚棄糟粕。模型右邊列的是企業和個人的自然走向,是熵增的,是讓企業失去發展動力的。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華為這臺活力引擎的軸心就是客戶,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是用來判斷有序無序、熵增熵減的標準和方向。

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個模型。

"
華為之熵,光明之矢,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佈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

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任正非為什麼如此重視“熵”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華為之熵?華為靠什麼來熵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熵減,這個概念來源於物理學。能量就是有效能量加上無效能量構成的,有效能量可以做功,無效能量就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熵就是無效能量的一種度量方式。

物理學有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說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也就是說,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人也是一樣,整天吃喝不鍛鍊身體,要健康長壽也是奢求。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圖:熵的三種狀態及各自的特徵與解讀

任正非曾在2015年的“花園談話”中描述過一個場景:封閉系統內部的熱量一定是從高溫流到低溫,水一定從高處流到低處,水流到低處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麼這個世界全部成為超級沙漠,最後生命就會死亡,這就是熱力學提到的“熵死”。

小到一株草,大到一個社會,其實都可以用熵這個概念來解釋。一個人,如果不吃不喝也不動,很快會走向死亡。一個企業,如果不能持續創新和進步,很快就會被淘汰,最終走向滅亡。

在這個物理學的概念裡,既隱藏著企業最終的發展趨勢——熵死,也同樣隱藏了熵的解藥。

還是以水為例子,水必定是從高處流到低處,其實就是熵增, 最終成為一潭死水,也就是熵死。但是地球上的水並未成為一潭死水,水其實每天都在流動,是因為地球並非一個封閉的系統, 因為太陽這個外部系統的存在,水得以蒸發(熵減),從而實現整個水系統的循環流動。

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一個是開放,一個是活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以耗散結構的為基礎打造華為活動引擎模型(來源:《熵減》)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見上圖),是任正非和華為思想研究院的員工經過多次座談、修正而成的。這個模型或許就是熵的解藥。這個模型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一點就是開放。為什麼開放是基礎?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封閉的狀態下必然熵死。

2012年,任正非在與2012實驗室的座談中,第一次公開在內部提到了熵。他說“自主創新就陷入熵死裡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所以華為是非常反對封閉的,封閉意味著熵死。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它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揚棄糟粕。模型右邊列的是企業和個人的自然走向,是熵增的,是讓企業失去發展動力的。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華為這臺活力引擎的軸心就是客戶,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是用來判斷有序無序、熵增熵減的標準和方向。

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個模型。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宏觀活力引擎模型(圖片來源:《熵減》)

企業宏觀層面,把華為視為一個生命整體,要從企業整體運作的戰略高度解決熵增。華為選擇的方式有兩個:厚積薄發和開放合作。厚積薄發在這個引擎中的作用,可以理解為把財富的厚度轉化為發展的高度:就是消耗多餘的物質財富,打破平衡靜止,避免物質財富過多導致的熵增,另一方面又建立起新的企業發展勢能。任正非曾提到過的有:

• 32 年來朝著一個城牆口進攻。

• 用範弗裡特彈藥量進攻(範弗裡特彈藥量就是指大規模、密集型、壓強式地進攻)。

• 華為過去 10 年 3200 億元的研發投入正是“厚積薄發”這一理念的典型體現。開放合作呢?華為從戰略到文化,其實都是在遵從一種開放的架構,比如: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知識吸收方面的開放);

炸開人才金字塔(人力資源政策的開放);

要把華為的主航道修得寬到不可想象,什麼樣的船都能在上面開(華為戰略層面的開放);

心聲社區就是開放的羅馬廣場(內部企業文化的開放,坦率面對批評和自我批評);

要用美國磚、歐洲磚來造我們的萬里長城(在技術、研發、流程方面的開放納新,不一味追求自主創新);

……

再看個人的微觀層面。微觀層面就是人,華為希望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探索如何激發生命的活力,激發員工的活力,解決人的惰怠和熵增,從而產生華為發展的力量。

用一句話來總結,熵減的目的就是“每個人在最佳時間,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貢獻”。熵減包括炸開人才金字塔,破格提拔,向滿廣志、向坤山學習,激發人的正能量,用合理的價值分配來撬動價值創造,吐故納新,淘汰倦怠員工等等。

用任正非的話來說:“戰略預備隊循環流動是熵減,幹部增加實踐知識是熵減,破格提拔幹部也是熵減,合理的年齡退休也是熵減……”

平靜的水面,如果不引入任何外部的力量,那麼它最終會成為一潭死水,但是水面上層層的漣漪告訴我們,外部的系統,可能是一顆石子,也可能是天空中的雨滴,打破了這種平靜,帶來了生命的活力。這就是熵帶給我們的意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華為之熵,光明之矢,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佈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

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任正非為什麼如此重視“熵”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華為之熵?華為靠什麼來熵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熵減,這個概念來源於物理學。能量就是有效能量加上無效能量構成的,有效能量可以做功,無效能量就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熵就是無效能量的一種度量方式。

物理學有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說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也就是說,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人也是一樣,整天吃喝不鍛鍊身體,要健康長壽也是奢求。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圖:熵的三種狀態及各自的特徵與解讀

任正非曾在2015年的“花園談話”中描述過一個場景:封閉系統內部的熱量一定是從高溫流到低溫,水一定從高處流到低處,水流到低處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麼這個世界全部成為超級沙漠,最後生命就會死亡,這就是熱力學提到的“熵死”。

小到一株草,大到一個社會,其實都可以用熵這個概念來解釋。一個人,如果不吃不喝也不動,很快會走向死亡。一個企業,如果不能持續創新和進步,很快就會被淘汰,最終走向滅亡。

在這個物理學的概念裡,既隱藏著企業最終的發展趨勢——熵死,也同樣隱藏了熵的解藥。

還是以水為例子,水必定是從高處流到低處,其實就是熵增, 最終成為一潭死水,也就是熵死。但是地球上的水並未成為一潭死水,水其實每天都在流動,是因為地球並非一個封閉的系統, 因為太陽這個外部系統的存在,水得以蒸發(熵減),從而實現整個水系統的循環流動。

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一個是開放,一個是活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以耗散結構的為基礎打造華為活動引擎模型(來源:《熵減》)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見上圖),是任正非和華為思想研究院的員工經過多次座談、修正而成的。這個模型或許就是熵的解藥。這個模型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一點就是開放。為什麼開放是基礎?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封閉的狀態下必然熵死。

2012年,任正非在與2012實驗室的座談中,第一次公開在內部提到了熵。他說“自主創新就陷入熵死裡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所以華為是非常反對封閉的,封閉意味著熵死。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它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揚棄糟粕。模型右邊列的是企業和個人的自然走向,是熵增的,是讓企業失去發展動力的。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華為這臺活力引擎的軸心就是客戶,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是用來判斷有序無序、熵增熵減的標準和方向。

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個模型。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宏觀活力引擎模型(圖片來源:《熵減》)

企業宏觀層面,把華為視為一個生命整體,要從企業整體運作的戰略高度解決熵增。華為選擇的方式有兩個:厚積薄發和開放合作。厚積薄發在這個引擎中的作用,可以理解為把財富的厚度轉化為發展的高度:就是消耗多餘的物質財富,打破平衡靜止,避免物質財富過多導致的熵增,另一方面又建立起新的企業發展勢能。任正非曾提到過的有:

• 32 年來朝著一個城牆口進攻。

• 用範弗裡特彈藥量進攻(範弗裡特彈藥量就是指大規模、密集型、壓強式地進攻)。

• 華為過去 10 年 3200 億元的研發投入正是“厚積薄發”這一理念的典型體現。開放合作呢?華為從戰略到文化,其實都是在遵從一種開放的架構,比如: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知識吸收方面的開放);

炸開人才金字塔(人力資源政策的開放);

要把華為的主航道修得寬到不可想象,什麼樣的船都能在上面開(華為戰略層面的開放);

心聲社區就是開放的羅馬廣場(內部企業文化的開放,坦率面對批評和自我批評);

要用美國磚、歐洲磚來造我們的萬里長城(在技術、研發、流程方面的開放納新,不一味追求自主創新);

……

再看個人的微觀層面。微觀層面就是人,華為希望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探索如何激發生命的活力,激發員工的活力,解決人的惰怠和熵增,從而產生華為發展的力量。

用一句話來總結,熵減的目的就是“每個人在最佳時間,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貢獻”。熵減包括炸開人才金字塔,破格提拔,向滿廣志、向坤山學習,激發人的正能量,用合理的價值分配來撬動價值創造,吐故納新,淘汰倦怠員工等等。

用任正非的話來說:“戰略預備隊循環流動是熵減,幹部增加實踐知識是熵減,破格提拔幹部也是熵減,合理的年齡退休也是熵減……”

平靜的水面,如果不引入任何外部的力量,那麼它最終會成為一潭死水,但是水面上層層的漣漪告訴我們,外部的系統,可能是一顆石子,也可能是天空中的雨滴,打破了這種平靜,帶來了生命的活力。這就是熵帶給我們的意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微觀活力引擎模型(圖片來源:《熵減》)

任正非說: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水從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一路歡歌笑語,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泛起陣陣歡樂的浪花。遇山繞過去,遇窪地填成湖,絕不爭鬥。若流到大海再不回來,人類社會就死了。當我們用水泵把水抽到高處的時候,是用外力恢復它的能量,這個熵減過程多麼痛苦呀!水泵葉片飛速地旋轉,狠狠擊打著水,把水打向高處。

人的熵減同樣。從幼兒園認字、彈琴到小學學數學,從中學歷史、物理到本科、碩士、博士,考試前的不眠之夜……好不容易畢業了,又要接受ABC的考核、末位淘汰等的擠壓。熵減的過程十分痛苦,但結果都是光明的。

人和自然界,因為都有能量轉換,才能增加勢能,才使人類社會這麼美好。

熵減:激活組織和組織的人


任總在與華為廣州辦事處、網絡能源產品線和人力資源部員工的晚餐會上都講過一句話,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華為公司的勝利是人力資源政策的勝利。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接下來要朝著熵減、激活組織的方向做變革,要鼓勵衝鋒,防止惰怠。

·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都是從有序走向混亂無序, 最終滅亡

社會領域也是一樣的道理。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寫過一段話,他描述的應該就是熵:任何國家間關係的體系都會自然趨向混亂,任何國際秩序一旦建立,便會自然走向衰退和敗落,最終回到無序狀態。

回顧歷史,國家間達成共識、建立秩序後,需要不斷付出努力和投入,才能保持未來的存續,這個共同的努力和投入就是熵減。中國的歷史在什麼狀態下循環呢?革命建立王朝,然後王朝熵增衰敗,又革命,又建立王朝,循環往復。

企業從創立、不斷成長,然後成熟,最後衰退,也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很多大公司的倒下,並不是因為被對手擊垮,而是由於自身組織和人員的自大、封閉、惰怠等,使其在時代的風口失去了轉向的能力。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這個內部的“罪魁禍首”,就是熵增。

任正非是最早把熵的概念引到企業管理中並系統闡述的企業家。2011 年,他會見科技部部長時就曾闡述過,企業發展的自然法則是熵由低到高,逐步失去發展動力。如果不做功,企業發展的趨勢就是走向滅亡。人的天性就是要舒服,企業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從低到高抽上來,增加勢能,這樣就發展了。

"
華為之熵,光明之矢,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佈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

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任正非為什麼如此重視“熵”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華為之熵?華為靠什麼來熵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熵減,這個概念來源於物理學。能量就是有效能量加上無效能量構成的,有效能量可以做功,無效能量就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熵就是無效能量的一種度量方式。

物理學有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說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也就是說,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人也是一樣,整天吃喝不鍛鍊身體,要健康長壽也是奢求。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圖:熵的三種狀態及各自的特徵與解讀

任正非曾在2015年的“花園談話”中描述過一個場景:封閉系統內部的熱量一定是從高溫流到低溫,水一定從高處流到低處,水流到低處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麼這個世界全部成為超級沙漠,最後生命就會死亡,這就是熱力學提到的“熵死”。

小到一株草,大到一個社會,其實都可以用熵這個概念來解釋。一個人,如果不吃不喝也不動,很快會走向死亡。一個企業,如果不能持續創新和進步,很快就會被淘汰,最終走向滅亡。

在這個物理學的概念裡,既隱藏著企業最終的發展趨勢——熵死,也同樣隱藏了熵的解藥。

還是以水為例子,水必定是從高處流到低處,其實就是熵增, 最終成為一潭死水,也就是熵死。但是地球上的水並未成為一潭死水,水其實每天都在流動,是因為地球並非一個封閉的系統, 因為太陽這個外部系統的存在,水得以蒸發(熵減),從而實現整個水系統的循環流動。

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一個是開放,一個是活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以耗散結構的為基礎打造華為活動引擎模型(來源:《熵減》)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見上圖),是任正非和華為思想研究院的員工經過多次座談、修正而成的。這個模型或許就是熵的解藥。這個模型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一點就是開放。為什麼開放是基礎?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封閉的狀態下必然熵死。

2012年,任正非在與2012實驗室的座談中,第一次公開在內部提到了熵。他說“自主創新就陷入熵死裡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所以華為是非常反對封閉的,封閉意味著熵死。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它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揚棄糟粕。模型右邊列的是企業和個人的自然走向,是熵增的,是讓企業失去發展動力的。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華為這臺活力引擎的軸心就是客戶,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是用來判斷有序無序、熵增熵減的標準和方向。

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個模型。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宏觀活力引擎模型(圖片來源:《熵減》)

企業宏觀層面,把華為視為一個生命整體,要從企業整體運作的戰略高度解決熵增。華為選擇的方式有兩個:厚積薄發和開放合作。厚積薄發在這個引擎中的作用,可以理解為把財富的厚度轉化為發展的高度:就是消耗多餘的物質財富,打破平衡靜止,避免物質財富過多導致的熵增,另一方面又建立起新的企業發展勢能。任正非曾提到過的有:

• 32 年來朝著一個城牆口進攻。

• 用範弗裡特彈藥量進攻(範弗裡特彈藥量就是指大規模、密集型、壓強式地進攻)。

• 華為過去 10 年 3200 億元的研發投入正是“厚積薄發”這一理念的典型體現。開放合作呢?華為從戰略到文化,其實都是在遵從一種開放的架構,比如: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知識吸收方面的開放);

炸開人才金字塔(人力資源政策的開放);

要把華為的主航道修得寬到不可想象,什麼樣的船都能在上面開(華為戰略層面的開放);

心聲社區就是開放的羅馬廣場(內部企業文化的開放,坦率面對批評和自我批評);

要用美國磚、歐洲磚來造我們的萬里長城(在技術、研發、流程方面的開放納新,不一味追求自主創新);

……

再看個人的微觀層面。微觀層面就是人,華為希望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探索如何激發生命的活力,激發員工的活力,解決人的惰怠和熵增,從而產生華為發展的力量。

用一句話來總結,熵減的目的就是“每個人在最佳時間,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貢獻”。熵減包括炸開人才金字塔,破格提拔,向滿廣志、向坤山學習,激發人的正能量,用合理的價值分配來撬動價值創造,吐故納新,淘汰倦怠員工等等。

用任正非的話來說:“戰略預備隊循環流動是熵減,幹部增加實踐知識是熵減,破格提拔幹部也是熵減,合理的年齡退休也是熵減……”

平靜的水面,如果不引入任何外部的力量,那麼它最終會成為一潭死水,但是水面上層層的漣漪告訴我們,外部的系統,可能是一顆石子,也可能是天空中的雨滴,打破了這種平靜,帶來了生命的活力。這就是熵帶給我們的意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微觀活力引擎模型(圖片來源:《熵減》)

任正非說: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水從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一路歡歌笑語,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泛起陣陣歡樂的浪花。遇山繞過去,遇窪地填成湖,絕不爭鬥。若流到大海再不回來,人類社會就死了。當我們用水泵把水抽到高處的時候,是用外力恢復它的能量,這個熵減過程多麼痛苦呀!水泵葉片飛速地旋轉,狠狠擊打著水,把水打向高處。

人的熵減同樣。從幼兒園認字、彈琴到小學學數學,從中學歷史、物理到本科、碩士、博士,考試前的不眠之夜……好不容易畢業了,又要接受ABC的考核、末位淘汰等的擠壓。熵減的過程十分痛苦,但結果都是光明的。

人和自然界,因為都有能量轉換,才能增加勢能,才使人類社會這麼美好。

熵減:激活組織和組織的人


任總在與華為廣州辦事處、網絡能源產品線和人力資源部員工的晚餐會上都講過一句話,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華為公司的勝利是人力資源政策的勝利。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接下來要朝著熵減、激活組織的方向做變革,要鼓勵衝鋒,防止惰怠。

·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都是從有序走向混亂無序, 最終滅亡

社會領域也是一樣的道理。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寫過一段話,他描述的應該就是熵:任何國家間關係的體系都會自然趨向混亂,任何國際秩序一旦建立,便會自然走向衰退和敗落,最終回到無序狀態。

回顧歷史,國家間達成共識、建立秩序後,需要不斷付出努力和投入,才能保持未來的存續,這個共同的努力和投入就是熵減。中國的歷史在什麼狀態下循環呢?革命建立王朝,然後王朝熵增衰敗,又革命,又建立王朝,循環往復。

企業從創立、不斷成長,然後成熟,最後衰退,也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很多大公司的倒下,並不是因為被對手擊垮,而是由於自身組織和人員的自大、封閉、惰怠等,使其在時代的風口失去了轉向的能力。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這個內部的“罪魁禍首”,就是熵增。

任正非是最早把熵的概念引到企業管理中並系統闡述的企業家。2011 年,他會見科技部部長時就曾闡述過,企業發展的自然法則是熵由低到高,逐步失去發展動力。如果不做功,企業發展的趨勢就是走向滅亡。人的天性就是要舒服,企業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從低到高抽上來,增加勢能,這樣就發展了。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的熵減機制(圖片來源:《熵減》)

在部門或在其他組織,有些什麼樣的熵增現象呢?膠片文化、流程煩冗、唯 KPI(關鍵績效指標)論,組織設計複雜化,部門牆越來越厚,組織和員工越來越難激勵,員工使命感變弱,還有客戶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客戶滿意度下降,找不到增長空間,等等,這些都是熵增。

·熵的解藥:華為活力引擎模型

如何進行熵減、保持活力?首先是開放,最重要的也是開放。為什麼開放是基礎?比如,玻璃瓶裡的昆蟲,如果把蓋擰住,無論昆蟲如何努力,都是飛不出去的。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指出,封閉的狀態下必然熵死。因此,活力引擎模型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揚棄糟粕。模型右邊列的是企業和個人的自然走向,它們是熵增的,會讓企業失去發展動力。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我們持續進行的 IPD、LTC(線索到回款),這些流程都是熵減,目的是通過內外部的力量積累勢能,拓寬企業的作戰空間或者生存空間。還有心聲社區, 也是開放思想的體現。當然,最重要的是活力引擎的核心—以客戶為中心。它是整個企業發展和管理的軸心。通用電氣有一個“活力曲線”,通過競爭淘汰來激發人的極限能力,實質上也是熵減,只不過“活力曲線”是一個較微觀、單一的系統,而華為的 活力引擎是一個涵蓋企業發展宏觀與微觀、循環往復的系統。

熵增會伴隨企業發展始終,像一些疾病一樣無法根治。熵減就是激活組織和激活組織的人。華為如何熵減?就是逆向做功, 激發正能量,堅持核心價值觀不能變。逆向做功的措施可以有兩類,有些措施是激活組織的,有些是激活人的。

"
華為之熵,光明之矢,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佈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

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任正非為什麼如此重視“熵”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華為之熵?華為靠什麼來熵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熵減,這個概念來源於物理學。能量就是有效能量加上無效能量構成的,有效能量可以做功,無效能量就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熵就是無效能量的一種度量方式。

物理學有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說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也就是說,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人也是一樣,整天吃喝不鍛鍊身體,要健康長壽也是奢求。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圖:熵的三種狀態及各自的特徵與解讀

任正非曾在2015年的“花園談話”中描述過一個場景:封閉系統內部的熱量一定是從高溫流到低溫,水一定從高處流到低處,水流到低處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麼這個世界全部成為超級沙漠,最後生命就會死亡,這就是熱力學提到的“熵死”。

小到一株草,大到一個社會,其實都可以用熵這個概念來解釋。一個人,如果不吃不喝也不動,很快會走向死亡。一個企業,如果不能持續創新和進步,很快就會被淘汰,最終走向滅亡。

在這個物理學的概念裡,既隱藏著企業最終的發展趨勢——熵死,也同樣隱藏了熵的解藥。

還是以水為例子,水必定是從高處流到低處,其實就是熵增, 最終成為一潭死水,也就是熵死。但是地球上的水並未成為一潭死水,水其實每天都在流動,是因為地球並非一個封閉的系統, 因為太陽這個外部系統的存在,水得以蒸發(熵減),從而實現整個水系統的循環流動。

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一個是開放,一個是活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以耗散結構的為基礎打造華為活動引擎模型(來源:《熵減》)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見上圖),是任正非和華為思想研究院的員工經過多次座談、修正而成的。這個模型或許就是熵的解藥。這個模型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一點就是開放。為什麼開放是基礎?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封閉的狀態下必然熵死。

2012年,任正非在與2012實驗室的座談中,第一次公開在內部提到了熵。他說“自主創新就陷入熵死裡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所以華為是非常反對封閉的,封閉意味著熵死。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它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揚棄糟粕。模型右邊列的是企業和個人的自然走向,是熵增的,是讓企業失去發展動力的。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華為這臺活力引擎的軸心就是客戶,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是用來判斷有序無序、熵增熵減的標準和方向。

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個模型。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宏觀活力引擎模型(圖片來源:《熵減》)

企業宏觀層面,把華為視為一個生命整體,要從企業整體運作的戰略高度解決熵增。華為選擇的方式有兩個:厚積薄發和開放合作。厚積薄發在這個引擎中的作用,可以理解為把財富的厚度轉化為發展的高度:就是消耗多餘的物質財富,打破平衡靜止,避免物質財富過多導致的熵增,另一方面又建立起新的企業發展勢能。任正非曾提到過的有:

• 32 年來朝著一個城牆口進攻。

• 用範弗裡特彈藥量進攻(範弗裡特彈藥量就是指大規模、密集型、壓強式地進攻)。

• 華為過去 10 年 3200 億元的研發投入正是“厚積薄發”這一理念的典型體現。開放合作呢?華為從戰略到文化,其實都是在遵從一種開放的架構,比如: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知識吸收方面的開放);

炸開人才金字塔(人力資源政策的開放);

要把華為的主航道修得寬到不可想象,什麼樣的船都能在上面開(華為戰略層面的開放);

心聲社區就是開放的羅馬廣場(內部企業文化的開放,坦率面對批評和自我批評);

要用美國磚、歐洲磚來造我們的萬里長城(在技術、研發、流程方面的開放納新,不一味追求自主創新);

……

再看個人的微觀層面。微觀層面就是人,華為希望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探索如何激發生命的活力,激發員工的活力,解決人的惰怠和熵增,從而產生華為發展的力量。

用一句話來總結,熵減的目的就是“每個人在最佳時間,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貢獻”。熵減包括炸開人才金字塔,破格提拔,向滿廣志、向坤山學習,激發人的正能量,用合理的價值分配來撬動價值創造,吐故納新,淘汰倦怠員工等等。

用任正非的話來說:“戰略預備隊循環流動是熵減,幹部增加實踐知識是熵減,破格提拔幹部也是熵減,合理的年齡退休也是熵減……”

平靜的水面,如果不引入任何外部的力量,那麼它最終會成為一潭死水,但是水面上層層的漣漪告訴我們,外部的系統,可能是一顆石子,也可能是天空中的雨滴,打破了這種平靜,帶來了生命的活力。這就是熵帶給我們的意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微觀活力引擎模型(圖片來源:《熵減》)

任正非說: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水從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一路歡歌笑語,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泛起陣陣歡樂的浪花。遇山繞過去,遇窪地填成湖,絕不爭鬥。若流到大海再不回來,人類社會就死了。當我們用水泵把水抽到高處的時候,是用外力恢復它的能量,這個熵減過程多麼痛苦呀!水泵葉片飛速地旋轉,狠狠擊打著水,把水打向高處。

人的熵減同樣。從幼兒園認字、彈琴到小學學數學,從中學歷史、物理到本科、碩士、博士,考試前的不眠之夜……好不容易畢業了,又要接受ABC的考核、末位淘汰等的擠壓。熵減的過程十分痛苦,但結果都是光明的。

人和自然界,因為都有能量轉換,才能增加勢能,才使人類社會這麼美好。

熵減:激活組織和組織的人


任總在與華為廣州辦事處、網絡能源產品線和人力資源部員工的晚餐會上都講過一句話,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華為公司的勝利是人力資源政策的勝利。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接下來要朝著熵減、激活組織的方向做變革,要鼓勵衝鋒,防止惰怠。

·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都是從有序走向混亂無序, 最終滅亡

社會領域也是一樣的道理。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寫過一段話,他描述的應該就是熵:任何國家間關係的體系都會自然趨向混亂,任何國際秩序一旦建立,便會自然走向衰退和敗落,最終回到無序狀態。

回顧歷史,國家間達成共識、建立秩序後,需要不斷付出努力和投入,才能保持未來的存續,這個共同的努力和投入就是熵減。中國的歷史在什麼狀態下循環呢?革命建立王朝,然後王朝熵增衰敗,又革命,又建立王朝,循環往復。

企業從創立、不斷成長,然後成熟,最後衰退,也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很多大公司的倒下,並不是因為被對手擊垮,而是由於自身組織和人員的自大、封閉、惰怠等,使其在時代的風口失去了轉向的能力。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這個內部的“罪魁禍首”,就是熵增。

任正非是最早把熵的概念引到企業管理中並系統闡述的企業家。2011 年,他會見科技部部長時就曾闡述過,企業發展的自然法則是熵由低到高,逐步失去發展動力。如果不做功,企業發展的趨勢就是走向滅亡。人的天性就是要舒服,企業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從低到高抽上來,增加勢能,這樣就發展了。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的熵減機制(圖片來源:《熵減》)

在部門或在其他組織,有些什麼樣的熵增現象呢?膠片文化、流程煩冗、唯 KPI(關鍵績效指標)論,組織設計複雜化,部門牆越來越厚,組織和員工越來越難激勵,員工使命感變弱,還有客戶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客戶滿意度下降,找不到增長空間,等等,這些都是熵增。

·熵的解藥:華為活力引擎模型

如何進行熵減、保持活力?首先是開放,最重要的也是開放。為什麼開放是基礎?比如,玻璃瓶裡的昆蟲,如果把蓋擰住,無論昆蟲如何努力,都是飛不出去的。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指出,封閉的狀態下必然熵死。因此,活力引擎模型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揚棄糟粕。模型右邊列的是企業和個人的自然走向,它們是熵增的,會讓企業失去發展動力。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我們持續進行的 IPD、LTC(線索到回款),這些流程都是熵減,目的是通過內外部的力量積累勢能,拓寬企業的作戰空間或者生存空間。還有心聲社區, 也是開放思想的體現。當然,最重要的是活力引擎的核心—以客戶為中心。它是整個企業發展和管理的軸心。通用電氣有一個“活力曲線”,通過競爭淘汰來激發人的極限能力,實質上也是熵減,只不過“活力曲線”是一個較微觀、單一的系統,而華為的 活力引擎是一個涵蓋企業發展宏觀與微觀、循環往復的系統。

熵增會伴隨企業發展始終,像一些疾病一樣無法根治。熵減就是激活組織和激活組織的人。華為如何熵減?就是逆向做功, 激發正能量,堅持核心價值觀不能變。逆向做功的措施可以有兩類,有些措施是激活組織的,有些是激活人的。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核心價值觀(圖片來源:《熵減》)

·激活組織:簡化流程、飽和攻擊、自我批判和戰略預備隊

第一個措施是簡化流程。我們發佈了一個“1130 日落法”暫行規定,核心內容是“每增加一個流程節點,要減少兩個流程節點;或每增加一個評審點,要減少兩個評審點”。這是我們在提醒自己,警惕管理過度、管理僵化、追求完美,而忘了管理的本質是為了商業成功。管理應該簡單有效、加法和減法並行,這是我理解的第一個措施。

第二個措施是多路徑、多梯次和飽和攻擊。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企業得有戰略定力。我們既然認定未來智能社會需要巨大的信息流,需要突破的是寬帶的低成本和網絡的低時延,那麼如何抓住戰略機會點?就是多路徑、多梯次和飽和攻擊。多路徑是指朝著一個方向走多條路,而不是僵化只走一條路。多梯次可以防止組織性惰怠,做到團隊梯次跟進。飽和攻擊就是密集彈藥長期聚焦投入。而且我們把能力中心放到戰略資源聚集地,通俗地講,就是人才在哪兒,聚合人才的平臺就在哪兒。支持同方向的外部科學家也是熵減,而且我們不佔有成果,是把別人當作燈塔,既能照亮華為,也能照亮其他人。我們改變研發投資結構,提高了不確定性研究投入佔比,拓寬“金錢買知識”這條路,都是熵 減的措施。

第三個措施是自我批判。自我批判是一種糾偏機制,絕不能丟掉,我們要經常看到問題、面對挑戰,然後主動變革自救。而且,變革要在日子好時進行,阻力最小,利益分配容易調整,變革容易成功。

第四個措施是戰略預備隊。戰略預備隊的循環流動是熵減。隊員在訓戰中完成知識結構轉變、技能提升,擴大視野、增加見識,組成一支擁有全新能力、鋼鐵般意志的新軍。戰略預備隊也是公司摸索未來的組織形態和運作方式。以我自己為例,在公司工作 24 年,這是第一次報名當什麼官。我這次主動申請參加戰略預備隊,最後公司批准我當平安城市場景分隊副隊長。對我個人來說,這就是熵減。

"
華為之熵,光明之矢,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佈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

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任正非為什麼如此重視“熵”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華為之熵?華為靠什麼來熵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熵減,這個概念來源於物理學。能量就是有效能量加上無效能量構成的,有效能量可以做功,無效能量就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熵就是無效能量的一種度量方式。

物理學有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說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也就是說,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人也是一樣,整天吃喝不鍛鍊身體,要健康長壽也是奢求。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圖:熵的三種狀態及各自的特徵與解讀

任正非曾在2015年的“花園談話”中描述過一個場景:封閉系統內部的熱量一定是從高溫流到低溫,水一定從高處流到低處,水流到低處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麼這個世界全部成為超級沙漠,最後生命就會死亡,這就是熱力學提到的“熵死”。

小到一株草,大到一個社會,其實都可以用熵這個概念來解釋。一個人,如果不吃不喝也不動,很快會走向死亡。一個企業,如果不能持續創新和進步,很快就會被淘汰,最終走向滅亡。

在這個物理學的概念裡,既隱藏著企業最終的發展趨勢——熵死,也同樣隱藏了熵的解藥。

還是以水為例子,水必定是從高處流到低處,其實就是熵增, 最終成為一潭死水,也就是熵死。但是地球上的水並未成為一潭死水,水其實每天都在流動,是因為地球並非一個封閉的系統, 因為太陽這個外部系統的存在,水得以蒸發(熵減),從而實現整個水系統的循環流動。

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一個是開放,一個是活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以耗散結構的為基礎打造華為活動引擎模型(來源:《熵減》)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見上圖),是任正非和華為思想研究院的員工經過多次座談、修正而成的。這個模型或許就是熵的解藥。這個模型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一點就是開放。為什麼開放是基礎?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封閉的狀態下必然熵死。

2012年,任正非在與2012實驗室的座談中,第一次公開在內部提到了熵。他說“自主創新就陷入熵死裡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所以華為是非常反對封閉的,封閉意味著熵死。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它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揚棄糟粕。模型右邊列的是企業和個人的自然走向,是熵增的,是讓企業失去發展動力的。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華為這臺活力引擎的軸心就是客戶,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是用來判斷有序無序、熵增熵減的標準和方向。

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個模型。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宏觀活力引擎模型(圖片來源:《熵減》)

企業宏觀層面,把華為視為一個生命整體,要從企業整體運作的戰略高度解決熵增。華為選擇的方式有兩個:厚積薄發和開放合作。厚積薄發在這個引擎中的作用,可以理解為把財富的厚度轉化為發展的高度:就是消耗多餘的物質財富,打破平衡靜止,避免物質財富過多導致的熵增,另一方面又建立起新的企業發展勢能。任正非曾提到過的有:

• 32 年來朝著一個城牆口進攻。

• 用範弗裡特彈藥量進攻(範弗裡特彈藥量就是指大規模、密集型、壓強式地進攻)。

• 華為過去 10 年 3200 億元的研發投入正是“厚積薄發”這一理念的典型體現。開放合作呢?華為從戰略到文化,其實都是在遵從一種開放的架構,比如: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知識吸收方面的開放);

炸開人才金字塔(人力資源政策的開放);

要把華為的主航道修得寬到不可想象,什麼樣的船都能在上面開(華為戰略層面的開放);

心聲社區就是開放的羅馬廣場(內部企業文化的開放,坦率面對批評和自我批評);

要用美國磚、歐洲磚來造我們的萬里長城(在技術、研發、流程方面的開放納新,不一味追求自主創新);

……

再看個人的微觀層面。微觀層面就是人,華為希望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探索如何激發生命的活力,激發員工的活力,解決人的惰怠和熵增,從而產生華為發展的力量。

用一句話來總結,熵減的目的就是“每個人在最佳時間,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貢獻”。熵減包括炸開人才金字塔,破格提拔,向滿廣志、向坤山學習,激發人的正能量,用合理的價值分配來撬動價值創造,吐故納新,淘汰倦怠員工等等。

用任正非的話來說:“戰略預備隊循環流動是熵減,幹部增加實踐知識是熵減,破格提拔幹部也是熵減,合理的年齡退休也是熵減……”

平靜的水面,如果不引入任何外部的力量,那麼它最終會成為一潭死水,但是水面上層層的漣漪告訴我們,外部的系統,可能是一顆石子,也可能是天空中的雨滴,打破了這種平靜,帶來了生命的活力。這就是熵帶給我們的意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微觀活力引擎模型(圖片來源:《熵減》)

任正非說: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水從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一路歡歌笑語,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泛起陣陣歡樂的浪花。遇山繞過去,遇窪地填成湖,絕不爭鬥。若流到大海再不回來,人類社會就死了。當我們用水泵把水抽到高處的時候,是用外力恢復它的能量,這個熵減過程多麼痛苦呀!水泵葉片飛速地旋轉,狠狠擊打著水,把水打向高處。

人的熵減同樣。從幼兒園認字、彈琴到小學學數學,從中學歷史、物理到本科、碩士、博士,考試前的不眠之夜……好不容易畢業了,又要接受ABC的考核、末位淘汰等的擠壓。熵減的過程十分痛苦,但結果都是光明的。

人和自然界,因為都有能量轉換,才能增加勢能,才使人類社會這麼美好。

熵減:激活組織和組織的人


任總在與華為廣州辦事處、網絡能源產品線和人力資源部員工的晚餐會上都講過一句話,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華為公司的勝利是人力資源政策的勝利。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接下來要朝著熵減、激活組織的方向做變革,要鼓勵衝鋒,防止惰怠。

·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都是從有序走向混亂無序, 最終滅亡

社會領域也是一樣的道理。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寫過一段話,他描述的應該就是熵:任何國家間關係的體系都會自然趨向混亂,任何國際秩序一旦建立,便會自然走向衰退和敗落,最終回到無序狀態。

回顧歷史,國家間達成共識、建立秩序後,需要不斷付出努力和投入,才能保持未來的存續,這個共同的努力和投入就是熵減。中國的歷史在什麼狀態下循環呢?革命建立王朝,然後王朝熵增衰敗,又革命,又建立王朝,循環往復。

企業從創立、不斷成長,然後成熟,最後衰退,也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很多大公司的倒下,並不是因為被對手擊垮,而是由於自身組織和人員的自大、封閉、惰怠等,使其在時代的風口失去了轉向的能力。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這個內部的“罪魁禍首”,就是熵增。

任正非是最早把熵的概念引到企業管理中並系統闡述的企業家。2011 年,他會見科技部部長時就曾闡述過,企業發展的自然法則是熵由低到高,逐步失去發展動力。如果不做功,企業發展的趨勢就是走向滅亡。人的天性就是要舒服,企業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從低到高抽上來,增加勢能,這樣就發展了。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的熵減機制(圖片來源:《熵減》)

在部門或在其他組織,有些什麼樣的熵增現象呢?膠片文化、流程煩冗、唯 KPI(關鍵績效指標)論,組織設計複雜化,部門牆越來越厚,組織和員工越來越難激勵,員工使命感變弱,還有客戶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客戶滿意度下降,找不到增長空間,等等,這些都是熵增。

·熵的解藥:華為活力引擎模型

如何進行熵減、保持活力?首先是開放,最重要的也是開放。為什麼開放是基礎?比如,玻璃瓶裡的昆蟲,如果把蓋擰住,無論昆蟲如何努力,都是飛不出去的。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指出,封閉的狀態下必然熵死。因此,活力引擎模型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揚棄糟粕。模型右邊列的是企業和個人的自然走向,它們是熵增的,會讓企業失去發展動力。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我們持續進行的 IPD、LTC(線索到回款),這些流程都是熵減,目的是通過內外部的力量積累勢能,拓寬企業的作戰空間或者生存空間。還有心聲社區, 也是開放思想的體現。當然,最重要的是活力引擎的核心—以客戶為中心。它是整個企業發展和管理的軸心。通用電氣有一個“活力曲線”,通過競爭淘汰來激發人的極限能力,實質上也是熵減,只不過“活力曲線”是一個較微觀、單一的系統,而華為的 活力引擎是一個涵蓋企業發展宏觀與微觀、循環往復的系統。

熵增會伴隨企業發展始終,像一些疾病一樣無法根治。熵減就是激活組織和激活組織的人。華為如何熵減?就是逆向做功, 激發正能量,堅持核心價值觀不能變。逆向做功的措施可以有兩類,有些措施是激活組織的,有些是激活人的。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核心價值觀(圖片來源:《熵減》)

·激活組織:簡化流程、飽和攻擊、自我批判和戰略預備隊

第一個措施是簡化流程。我們發佈了一個“1130 日落法”暫行規定,核心內容是“每增加一個流程節點,要減少兩個流程節點;或每增加一個評審點,要減少兩個評審點”。這是我們在提醒自己,警惕管理過度、管理僵化、追求完美,而忘了管理的本質是為了商業成功。管理應該簡單有效、加法和減法並行,這是我理解的第一個措施。

第二個措施是多路徑、多梯次和飽和攻擊。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企業得有戰略定力。我們既然認定未來智能社會需要巨大的信息流,需要突破的是寬帶的低成本和網絡的低時延,那麼如何抓住戰略機會點?就是多路徑、多梯次和飽和攻擊。多路徑是指朝著一個方向走多條路,而不是僵化只走一條路。多梯次可以防止組織性惰怠,做到團隊梯次跟進。飽和攻擊就是密集彈藥長期聚焦投入。而且我們把能力中心放到戰略資源聚集地,通俗地講,就是人才在哪兒,聚合人才的平臺就在哪兒。支持同方向的外部科學家也是熵減,而且我們不佔有成果,是把別人當作燈塔,既能照亮華為,也能照亮其他人。我們改變研發投資結構,提高了不確定性研究投入佔比,拓寬“金錢買知識”這條路,都是熵 減的措施。

第三個措施是自我批判。自我批判是一種糾偏機制,絕不能丟掉,我們要經常看到問題、面對挑戰,然後主動變革自救。而且,變革要在日子好時進行,阻力最小,利益分配容易調整,變革容易成功。

第四個措施是戰略預備隊。戰略預備隊的循環流動是熵減。隊員在訓戰中完成知識結構轉變、技能提升,擴大視野、增加見識,組成一支擁有全新能力、鋼鐵般意志的新軍。戰略預備隊也是公司摸索未來的組織形態和運作方式。以我自己為例,在公司工作 24 年,這是第一次報名當什麼官。我這次主動申請參加戰略預備隊,最後公司批准我當平安城市場景分隊副隊長。對我個人來說,這就是熵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激活組織的人:每個人在最佳時間,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貢獻

對激活人來說,探索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因為具體到每一個個體,做熵減就意味著要打破舒適區,不斷迎接新的挑戰,直面自己的知識老化和能力衰退,甚至要放棄很多既得的利益,這比組織的熵減更為困難,因為它觸及人性弱點乃至每個人的靈魂深處。我從四個方面,講講華為激活人的措施。

第一個激活人的措施,是激發人的精氣神,激發正能量、責任感,去克服人性另一面。像硬幣一樣,人性有兩面性,有自私的一面,也有充滿同情心的一面;有惰怠的一面,也有勤勞的一面;有擔心恐懼的一面,也有勇敢的一面。金一南將軍講過一個觀點,人的血性是需要點燃和喚醒的。任總也經常說,要對員工破格提拔,每年多少多少名,就是希望每個人在最佳的時間,以最佳的角色,做出最佳的貢獻,然後公司給予相應的肯定和回報, 以此形成良性循環。我也聽過,有人討論研發將士出征是炮彈還是炮灰,研發將士把技術帶到一線去,與現場掌控能力結合起來, 這肯定是炮彈,幹不好才是炮灰!

"
華為之熵,光明之矢,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佈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

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任正非為什麼如此重視“熵”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華為之熵?華為靠什麼來熵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熵減,這個概念來源於物理學。能量就是有效能量加上無效能量構成的,有效能量可以做功,無效能量就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熵就是無效能量的一種度量方式。

物理學有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說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也就是說,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人也是一樣,整天吃喝不鍛鍊身體,要健康長壽也是奢求。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圖:熵的三種狀態及各自的特徵與解讀

任正非曾在2015年的“花園談話”中描述過一個場景:封閉系統內部的熱量一定是從高溫流到低溫,水一定從高處流到低處,水流到低處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麼這個世界全部成為超級沙漠,最後生命就會死亡,這就是熱力學提到的“熵死”。

小到一株草,大到一個社會,其實都可以用熵這個概念來解釋。一個人,如果不吃不喝也不動,很快會走向死亡。一個企業,如果不能持續創新和進步,很快就會被淘汰,最終走向滅亡。

在這個物理學的概念裡,既隱藏著企業最終的發展趨勢——熵死,也同樣隱藏了熵的解藥。

還是以水為例子,水必定是從高處流到低處,其實就是熵增, 最終成為一潭死水,也就是熵死。但是地球上的水並未成為一潭死水,水其實每天都在流動,是因為地球並非一個封閉的系統, 因為太陽這個外部系統的存在,水得以蒸發(熵減),從而實現整個水系統的循環流動。

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一個是開放,一個是活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以耗散結構的為基礎打造華為活動引擎模型(來源:《熵減》)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見上圖),是任正非和華為思想研究院的員工經過多次座談、修正而成的。這個模型或許就是熵的解藥。這個模型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一點就是開放。為什麼開放是基礎?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封閉的狀態下必然熵死。

2012年,任正非在與2012實驗室的座談中,第一次公開在內部提到了熵。他說“自主創新就陷入熵死裡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所以華為是非常反對封閉的,封閉意味著熵死。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它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揚棄糟粕。模型右邊列的是企業和個人的自然走向,是熵增的,是讓企業失去發展動力的。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華為這臺活力引擎的軸心就是客戶,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是用來判斷有序無序、熵增熵減的標準和方向。

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個模型。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宏觀活力引擎模型(圖片來源:《熵減》)

企業宏觀層面,把華為視為一個生命整體,要從企業整體運作的戰略高度解決熵增。華為選擇的方式有兩個:厚積薄發和開放合作。厚積薄發在這個引擎中的作用,可以理解為把財富的厚度轉化為發展的高度:就是消耗多餘的物質財富,打破平衡靜止,避免物質財富過多導致的熵增,另一方面又建立起新的企業發展勢能。任正非曾提到過的有:

• 32 年來朝著一個城牆口進攻。

• 用範弗裡特彈藥量進攻(範弗裡特彈藥量就是指大規模、密集型、壓強式地進攻)。

• 華為過去 10 年 3200 億元的研發投入正是“厚積薄發”這一理念的典型體現。開放合作呢?華為從戰略到文化,其實都是在遵從一種開放的架構,比如: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知識吸收方面的開放);

炸開人才金字塔(人力資源政策的開放);

要把華為的主航道修得寬到不可想象,什麼樣的船都能在上面開(華為戰略層面的開放);

心聲社區就是開放的羅馬廣場(內部企業文化的開放,坦率面對批評和自我批評);

要用美國磚、歐洲磚來造我們的萬里長城(在技術、研發、流程方面的開放納新,不一味追求自主創新);

……

再看個人的微觀層面。微觀層面就是人,華為希望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探索如何激發生命的活力,激發員工的活力,解決人的惰怠和熵增,從而產生華為發展的力量。

用一句話來總結,熵減的目的就是“每個人在最佳時間,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貢獻”。熵減包括炸開人才金字塔,破格提拔,向滿廣志、向坤山學習,激發人的正能量,用合理的價值分配來撬動價值創造,吐故納新,淘汰倦怠員工等等。

用任正非的話來說:“戰略預備隊循環流動是熵減,幹部增加實踐知識是熵減,破格提拔幹部也是熵減,合理的年齡退休也是熵減……”

平靜的水面,如果不引入任何外部的力量,那麼它最終會成為一潭死水,但是水面上層層的漣漪告訴我們,外部的系統,可能是一顆石子,也可能是天空中的雨滴,打破了這種平靜,帶來了生命的活力。這就是熵帶給我們的意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微觀活力引擎模型(圖片來源:《熵減》)

任正非說: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水從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一路歡歌笑語,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泛起陣陣歡樂的浪花。遇山繞過去,遇窪地填成湖,絕不爭鬥。若流到大海再不回來,人類社會就死了。當我們用水泵把水抽到高處的時候,是用外力恢復它的能量,這個熵減過程多麼痛苦呀!水泵葉片飛速地旋轉,狠狠擊打著水,把水打向高處。

人的熵減同樣。從幼兒園認字、彈琴到小學學數學,從中學歷史、物理到本科、碩士、博士,考試前的不眠之夜……好不容易畢業了,又要接受ABC的考核、末位淘汰等的擠壓。熵減的過程十分痛苦,但結果都是光明的。

人和自然界,因為都有能量轉換,才能增加勢能,才使人類社會這麼美好。

熵減:激活組織和組織的人


任總在與華為廣州辦事處、網絡能源產品線和人力資源部員工的晚餐會上都講過一句話,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華為公司的勝利是人力資源政策的勝利。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接下來要朝著熵減、激活組織的方向做變革,要鼓勵衝鋒,防止惰怠。

·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都是從有序走向混亂無序, 最終滅亡

社會領域也是一樣的道理。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寫過一段話,他描述的應該就是熵:任何國家間關係的體系都會自然趨向混亂,任何國際秩序一旦建立,便會自然走向衰退和敗落,最終回到無序狀態。

回顧歷史,國家間達成共識、建立秩序後,需要不斷付出努力和投入,才能保持未來的存續,這個共同的努力和投入就是熵減。中國的歷史在什麼狀態下循環呢?革命建立王朝,然後王朝熵增衰敗,又革命,又建立王朝,循環往復。

企業從創立、不斷成長,然後成熟,最後衰退,也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很多大公司的倒下,並不是因為被對手擊垮,而是由於自身組織和人員的自大、封閉、惰怠等,使其在時代的風口失去了轉向的能力。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這個內部的“罪魁禍首”,就是熵增。

任正非是最早把熵的概念引到企業管理中並系統闡述的企業家。2011 年,他會見科技部部長時就曾闡述過,企業發展的自然法則是熵由低到高,逐步失去發展動力。如果不做功,企業發展的趨勢就是走向滅亡。人的天性就是要舒服,企業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從低到高抽上來,增加勢能,這樣就發展了。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的熵減機制(圖片來源:《熵減》)

在部門或在其他組織,有些什麼樣的熵增現象呢?膠片文化、流程煩冗、唯 KPI(關鍵績效指標)論,組織設計複雜化,部門牆越來越厚,組織和員工越來越難激勵,員工使命感變弱,還有客戶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客戶滿意度下降,找不到增長空間,等等,這些都是熵增。

·熵的解藥:華為活力引擎模型

如何進行熵減、保持活力?首先是開放,最重要的也是開放。為什麼開放是基礎?比如,玻璃瓶裡的昆蟲,如果把蓋擰住,無論昆蟲如何努力,都是飛不出去的。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指出,封閉的狀態下必然熵死。因此,活力引擎模型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揚棄糟粕。模型右邊列的是企業和個人的自然走向,它們是熵增的,會讓企業失去發展動力。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我們持續進行的 IPD、LTC(線索到回款),這些流程都是熵減,目的是通過內外部的力量積累勢能,拓寬企業的作戰空間或者生存空間。還有心聲社區, 也是開放思想的體現。當然,最重要的是活力引擎的核心—以客戶為中心。它是整個企業發展和管理的軸心。通用電氣有一個“活力曲線”,通過競爭淘汰來激發人的極限能力,實質上也是熵減,只不過“活力曲線”是一個較微觀、單一的系統,而華為的 活力引擎是一個涵蓋企業發展宏觀與微觀、循環往復的系統。

熵增會伴隨企業發展始終,像一些疾病一樣無法根治。熵減就是激活組織和激活組織的人。華為如何熵減?就是逆向做功, 激發正能量,堅持核心價值觀不能變。逆向做功的措施可以有兩類,有些措施是激活組織的,有些是激活人的。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核心價值觀(圖片來源:《熵減》)

·激活組織:簡化流程、飽和攻擊、自我批判和戰略預備隊

第一個措施是簡化流程。我們發佈了一個“1130 日落法”暫行規定,核心內容是“每增加一個流程節點,要減少兩個流程節點;或每增加一個評審點,要減少兩個評審點”。這是我們在提醒自己,警惕管理過度、管理僵化、追求完美,而忘了管理的本質是為了商業成功。管理應該簡單有效、加法和減法並行,這是我理解的第一個措施。

第二個措施是多路徑、多梯次和飽和攻擊。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企業得有戰略定力。我們既然認定未來智能社會需要巨大的信息流,需要突破的是寬帶的低成本和網絡的低時延,那麼如何抓住戰略機會點?就是多路徑、多梯次和飽和攻擊。多路徑是指朝著一個方向走多條路,而不是僵化只走一條路。多梯次可以防止組織性惰怠,做到團隊梯次跟進。飽和攻擊就是密集彈藥長期聚焦投入。而且我們把能力中心放到戰略資源聚集地,通俗地講,就是人才在哪兒,聚合人才的平臺就在哪兒。支持同方向的外部科學家也是熵減,而且我們不佔有成果,是把別人當作燈塔,既能照亮華為,也能照亮其他人。我們改變研發投資結構,提高了不確定性研究投入佔比,拓寬“金錢買知識”這條路,都是熵 減的措施。

第三個措施是自我批判。自我批判是一種糾偏機制,絕不能丟掉,我們要經常看到問題、面對挑戰,然後主動變革自救。而且,變革要在日子好時進行,阻力最小,利益分配容易調整,變革容易成功。

第四個措施是戰略預備隊。戰略預備隊的循環流動是熵減。隊員在訓戰中完成知識結構轉變、技能提升,擴大視野、增加見識,組成一支擁有全新能力、鋼鐵般意志的新軍。戰略預備隊也是公司摸索未來的組織形態和運作方式。以我自己為例,在公司工作 24 年,這是第一次報名當什麼官。我這次主動申請參加戰略預備隊,最後公司批准我當平安城市場景分隊副隊長。對我個人來說,這就是熵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激活組織的人:每個人在最佳時間,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貢獻

對激活人來說,探索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因為具體到每一個個體,做熵減就意味著要打破舒適區,不斷迎接新的挑戰,直面自己的知識老化和能力衰退,甚至要放棄很多既得的利益,這比組織的熵減更為困難,因為它觸及人性弱點乃至每個人的靈魂深處。我從四個方面,講講華為激活人的措施。

第一個激活人的措施,是激發人的精氣神,激發正能量、責任感,去克服人性另一面。像硬幣一樣,人性有兩面性,有自私的一面,也有充滿同情心的一面;有惰怠的一面,也有勤勞的一面;有擔心恐懼的一面,也有勇敢的一面。金一南將軍講過一個觀點,人的血性是需要點燃和喚醒的。任總也經常說,要對員工破格提拔,每年多少多少名,就是希望每個人在最佳的時間,以最佳的角色,做出最佳的貢獻,然後公司給予相應的肯定和回報, 以此形成良性循環。我也聽過,有人討論研發將士出征是炮彈還是炮灰,研發將士把技術帶到一線去,與現場掌控能力結合起來, 這肯定是炮彈,幹不好才是炮灰!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激活人的第二個措施是吐故納新。這個容易理解,金字塔塔尖那麼小一點,能站幾個人?把塔尖削平,平臺大了,站的人更多,公司內外部的人都可以,領袖多幾個,專家、管理者多站上來一批,這一定是件好事。另一個優勢就是邊界消失了,與外部能量交換也可以實現。

激活人的第三個措施,也是我們一貫堅持的,是用合理的價值評價、價值分配來撬動更大的價值創造,這就是熵減。華為價值評價的標準不能夠模糊化,必須要堅持以奮鬥者為本,多勞多得。分配其實就是獎懲,你獎勵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人性必然有安逸和惰怠的一面,所以不可以以人為本,而是用價值評價和分配做驅動力。當然,也要用內勁和使命感來對抗熵增。

激活人的最後一個措施是公開職級。公開個人職級是最近心聲社區的熱帖。既然是公開的,等於是每個人把責任扛到了肩膀上示眾。對每個人來說這是壓力,也是動力。任總的一段話我特別喜歡,就是不要把精力、能量耗在埋怨上,沒意義,而是應該向右看齊,看你前面的人,超過他。怎麼超?還是憑責任貢獻。公開職級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對 AT(行政管理團隊)管理團隊的約束。管理團隊要時刻提醒自己,職級要公佈出來的,不能拉幫結派、不能搞小團伙,從而減少熵增的現象。

引用孟子的一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相互促進甚至是競爭,在這個好時代、英雄輩出的時代成為英雄。


本文整理摘編自《熵減:華為的活力之源》華為大學編著。中信出版集團出版,轉載請務必註明作品出處。

相關閱讀

"
華為之熵,光明之矢,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佈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

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任正非為什麼如此重視“熵”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華為之熵?華為靠什麼來熵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熵減,這個概念來源於物理學。能量就是有效能量加上無效能量構成的,有效能量可以做功,無效能量就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熵就是無效能量的一種度量方式。

物理學有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說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也就是說,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人也是一樣,整天吃喝不鍛鍊身體,要健康長壽也是奢求。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圖:熵的三種狀態及各自的特徵與解讀

任正非曾在2015年的“花園談話”中描述過一個場景:封閉系統內部的熱量一定是從高溫流到低溫,水一定從高處流到低處,水流到低處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麼這個世界全部成為超級沙漠,最後生命就會死亡,這就是熱力學提到的“熵死”。

小到一株草,大到一個社會,其實都可以用熵這個概念來解釋。一個人,如果不吃不喝也不動,很快會走向死亡。一個企業,如果不能持續創新和進步,很快就會被淘汰,最終走向滅亡。

在這個物理學的概念裡,既隱藏著企業最終的發展趨勢——熵死,也同樣隱藏了熵的解藥。

還是以水為例子,水必定是從高處流到低處,其實就是熵增, 最終成為一潭死水,也就是熵死。但是地球上的水並未成為一潭死水,水其實每天都在流動,是因為地球並非一個封閉的系統, 因為太陽這個外部系統的存在,水得以蒸發(熵減),從而實現整個水系統的循環流動。

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一個是開放,一個是活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任正非以耗散結構的為基礎打造華為活動引擎模型(來源:《熵減》)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見上圖),是任正非和華為思想研究院的員工經過多次座談、修正而成的。這個模型或許就是熵的解藥。這個模型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一點就是開放。為什麼開放是基礎?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封閉的狀態下必然熵死。

2012年,任正非在與2012實驗室的座談中,第一次公開在內部提到了熵。他說“自主創新就陷入熵死裡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所以華為是非常反對封閉的,封閉意味著熵死。

華為的活力引擎模型,它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揚棄糟粕。模型右邊列的是企業和個人的自然走向,是熵增的,是讓企業失去發展動力的。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華為這臺活力引擎的軸心就是客戶,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是用來判斷有序無序、熵增熵減的標準和方向。

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個模型。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宏觀活力引擎模型(圖片來源:《熵減》)

企業宏觀層面,把華為視為一個生命整體,要從企業整體運作的戰略高度解決熵增。華為選擇的方式有兩個:厚積薄發和開放合作。厚積薄發在這個引擎中的作用,可以理解為把財富的厚度轉化為發展的高度:就是消耗多餘的物質財富,打破平衡靜止,避免物質財富過多導致的熵增,另一方面又建立起新的企業發展勢能。任正非曾提到過的有:

• 32 年來朝著一個城牆口進攻。

• 用範弗裡特彈藥量進攻(範弗裡特彈藥量就是指大規模、密集型、壓強式地進攻)。

• 華為過去 10 年 3200 億元的研發投入正是“厚積薄發”這一理念的典型體現。開放合作呢?華為從戰略到文化,其實都是在遵從一種開放的架構,比如: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知識吸收方面的開放);

炸開人才金字塔(人力資源政策的開放);

要把華為的主航道修得寬到不可想象,什麼樣的船都能在上面開(華為戰略層面的開放);

心聲社區就是開放的羅馬廣場(內部企業文化的開放,坦率面對批評和自我批評);

要用美國磚、歐洲磚來造我們的萬里長城(在技術、研發、流程方面的開放納新,不一味追求自主創新);

……

再看個人的微觀層面。微觀層面就是人,華為希望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探索如何激發生命的活力,激發員工的活力,解決人的惰怠和熵增,從而產生華為發展的力量。

用一句話來總結,熵減的目的就是“每個人在最佳時間,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貢獻”。熵減包括炸開人才金字塔,破格提拔,向滿廣志、向坤山學習,激發人的正能量,用合理的價值分配來撬動價值創造,吐故納新,淘汰倦怠員工等等。

用任正非的話來說:“戰略預備隊循環流動是熵減,幹部增加實踐知識是熵減,破格提拔幹部也是熵減,合理的年齡退休也是熵減……”

平靜的水面,如果不引入任何外部的力量,那麼它最終會成為一潭死水,但是水面上層層的漣漪告訴我們,外部的系統,可能是一顆石子,也可能是天空中的雨滴,打破了這種平靜,帶來了生命的活力。這就是熵帶給我們的意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微觀活力引擎模型(圖片來源:《熵減》)

任正非說: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水從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一路歡歌笑語,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泛起陣陣歡樂的浪花。遇山繞過去,遇窪地填成湖,絕不爭鬥。若流到大海再不回來,人類社會就死了。當我們用水泵把水抽到高處的時候,是用外力恢復它的能量,這個熵減過程多麼痛苦呀!水泵葉片飛速地旋轉,狠狠擊打著水,把水打向高處。

人的熵減同樣。從幼兒園認字、彈琴到小學學數學,從中學歷史、物理到本科、碩士、博士,考試前的不眠之夜……好不容易畢業了,又要接受ABC的考核、末位淘汰等的擠壓。熵減的過程十分痛苦,但結果都是光明的。

人和自然界,因為都有能量轉換,才能增加勢能,才使人類社會這麼美好。

熵減:激活組織和組織的人


任總在與華為廣州辦事處、網絡能源產品線和人力資源部員工的晚餐會上都講過一句話,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華為公司的勝利是人力資源政策的勝利。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接下來要朝著熵減、激活組織的方向做變革,要鼓勵衝鋒,防止惰怠。

·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都是從有序走向混亂無序, 最終滅亡

社會領域也是一樣的道理。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寫過一段話,他描述的應該就是熵:任何國家間關係的體系都會自然趨向混亂,任何國際秩序一旦建立,便會自然走向衰退和敗落,最終回到無序狀態。

回顧歷史,國家間達成共識、建立秩序後,需要不斷付出努力和投入,才能保持未來的存續,這個共同的努力和投入就是熵減。中國的歷史在什麼狀態下循環呢?革命建立王朝,然後王朝熵增衰敗,又革命,又建立王朝,循環往復。

企業從創立、不斷成長,然後成熟,最後衰退,也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很多大公司的倒下,並不是因為被對手擊垮,而是由於自身組織和人員的自大、封閉、惰怠等,使其在時代的風口失去了轉向的能力。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這個內部的“罪魁禍首”,就是熵增。

任正非是最早把熵的概念引到企業管理中並系統闡述的企業家。2011 年,他會見科技部部長時就曾闡述過,企業發展的自然法則是熵由低到高,逐步失去發展動力。如果不做功,企業發展的趨勢就是走向滅亡。人的天性就是要舒服,企業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從低到高抽上來,增加勢能,這樣就發展了。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的熵減機制(圖片來源:《熵減》)

在部門或在其他組織,有些什麼樣的熵增現象呢?膠片文化、流程煩冗、唯 KPI(關鍵績效指標)論,組織設計複雜化,部門牆越來越厚,組織和員工越來越難激勵,員工使命感變弱,還有客戶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客戶滿意度下降,找不到增長空間,等等,這些都是熵增。

·熵的解藥:華為活力引擎模型

如何進行熵減、保持活力?首先是開放,最重要的也是開放。為什麼開放是基礎?比如,玻璃瓶裡的昆蟲,如果把蓋擰住,無論昆蟲如何努力,都是飛不出去的。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指出,封閉的狀態下必然熵死。因此,活力引擎模型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揚棄糟粕。模型右邊列的是企業和個人的自然走向,它們是熵增的,會讓企業失去發展動力。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我們持續進行的 IPD、LTC(線索到回款),這些流程都是熵減,目的是通過內外部的力量積累勢能,拓寬企業的作戰空間或者生存空間。還有心聲社區, 也是開放思想的體現。當然,最重要的是活力引擎的核心—以客戶為中心。它是整個企業發展和管理的軸心。通用電氣有一個“活力曲線”,通過競爭淘汰來激發人的極限能力,實質上也是熵減,只不過“活力曲線”是一個較微觀、單一的系統,而華為的 活力引擎是一個涵蓋企業發展宏觀與微觀、循環往復的系統。

熵增會伴隨企業發展始終,像一些疾病一樣無法根治。熵減就是激活組織和激活組織的人。華為如何熵減?就是逆向做功, 激發正能量,堅持核心價值觀不能變。逆向做功的措施可以有兩類,有些措施是激活組織的,有些是激活人的。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華為核心價值觀(圖片來源:《熵減》)

·激活組織:簡化流程、飽和攻擊、自我批判和戰略預備隊

第一個措施是簡化流程。我們發佈了一個“1130 日落法”暫行規定,核心內容是“每增加一個流程節點,要減少兩個流程節點;或每增加一個評審點,要減少兩個評審點”。這是我們在提醒自己,警惕管理過度、管理僵化、追求完美,而忘了管理的本質是為了商業成功。管理應該簡單有效、加法和減法並行,這是我理解的第一個措施。

第二個措施是多路徑、多梯次和飽和攻擊。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企業得有戰略定力。我們既然認定未來智能社會需要巨大的信息流,需要突破的是寬帶的低成本和網絡的低時延,那麼如何抓住戰略機會點?就是多路徑、多梯次和飽和攻擊。多路徑是指朝著一個方向走多條路,而不是僵化只走一條路。多梯次可以防止組織性惰怠,做到團隊梯次跟進。飽和攻擊就是密集彈藥長期聚焦投入。而且我們把能力中心放到戰略資源聚集地,通俗地講,就是人才在哪兒,聚合人才的平臺就在哪兒。支持同方向的外部科學家也是熵減,而且我們不佔有成果,是把別人當作燈塔,既能照亮華為,也能照亮其他人。我們改變研發投資結構,提高了不確定性研究投入佔比,拓寬“金錢買知識”這條路,都是熵 減的措施。

第三個措施是自我批判。自我批判是一種糾偏機制,絕不能丟掉,我們要經常看到問題、面對挑戰,然後主動變革自救。而且,變革要在日子好時進行,阻力最小,利益分配容易調整,變革容易成功。

第四個措施是戰略預備隊。戰略預備隊的循環流動是熵減。隊員在訓戰中完成知識結構轉變、技能提升,擴大視野、增加見識,組成一支擁有全新能力、鋼鐵般意志的新軍。戰略預備隊也是公司摸索未來的組織形態和運作方式。以我自己為例,在公司工作 24 年,這是第一次報名當什麼官。我這次主動申請參加戰略預備隊,最後公司批准我當平安城市場景分隊副隊長。對我個人來說,這就是熵減。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激活組織的人:每個人在最佳時間,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貢獻

對激活人來說,探索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因為具體到每一個個體,做熵減就意味著要打破舒適區,不斷迎接新的挑戰,直面自己的知識老化和能力衰退,甚至要放棄很多既得的利益,這比組織的熵減更為困難,因為它觸及人性弱點乃至每個人的靈魂深處。我從四個方面,講講華為激活人的措施。

第一個激活人的措施,是激發人的精氣神,激發正能量、責任感,去克服人性另一面。像硬幣一樣,人性有兩面性,有自私的一面,也有充滿同情心的一面;有惰怠的一面,也有勤勞的一面;有擔心恐懼的一面,也有勇敢的一面。金一南將軍講過一個觀點,人的血性是需要點燃和喚醒的。任總也經常說,要對員工破格提拔,每年多少多少名,就是希望每個人在最佳的時間,以最佳的角色,做出最佳的貢獻,然後公司給予相應的肯定和回報, 以此形成良性循環。我也聽過,有人討論研發將士出征是炮彈還是炮灰,研發將士把技術帶到一線去,與現場掌控能力結合起來, 這肯定是炮彈,幹不好才是炮灰!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激活人的第二個措施是吐故納新。這個容易理解,金字塔塔尖那麼小一點,能站幾個人?把塔尖削平,平臺大了,站的人更多,公司內外部的人都可以,領袖多幾個,專家、管理者多站上來一批,這一定是件好事。另一個優勢就是邊界消失了,與外部能量交換也可以實現。

激活人的第三個措施,也是我們一貫堅持的,是用合理的價值評價、價值分配來撬動更大的價值創造,這就是熵減。華為價值評價的標準不能夠模糊化,必須要堅持以奮鬥者為本,多勞多得。分配其實就是獎懲,你獎勵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人性必然有安逸和惰怠的一面,所以不可以以人為本,而是用價值評價和分配做驅動力。當然,也要用內勁和使命感來對抗熵增。

激活人的最後一個措施是公開職級。公開個人職級是最近心聲社區的熱帖。既然是公開的,等於是每個人把責任扛到了肩膀上示眾。對每個人來說這是壓力,也是動力。任總的一段話我特別喜歡,就是不要把精力、能量耗在埋怨上,沒意義,而是應該向右看齊,看你前面的人,超過他。怎麼超?還是憑責任貢獻。公開職級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對 AT(行政管理團隊)管理團隊的約束。管理團隊要時刻提醒自己,職級要公佈出來的,不能拉幫結派、不能搞小團伙,從而減少熵增的現象。

引用孟子的一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相互促進甚至是競爭,在這個好時代、英雄輩出的時代成為英雄。


本文整理摘編自《熵減:華為的活力之源》華為大學編著。中信出版集團出版,轉載請務必註明作品出處。

相關閱讀

熵減!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祕密武器

《熵減:華為活力之源》華為大學 編著
繼“華為管理三部曲”之後,華為公司又一部內訓教材對外公開官方授權發佈,任正非作序周其仁、吳曉波、楊國安鼎力推薦一本書讀懂任正非華為管理哲學的核心框架追溯華為組織活力之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