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穿越職場的迷茫期?這裡有3條建議'

"

迷茫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有迷茫期。筆者從自身經驗出發,細數了自己的一些迷茫期,通過討論分析,總結了3條建議,與大家分享。

"

迷茫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有迷茫期。筆者從自身經驗出發,細數了自己的一些迷茫期,通過討論分析,總結了3條建議,與大家分享。

如何穿越職場的迷茫期?這裡有3條建議

說起這個話題,其實是因為昨日讀完了張輝,輝哥的《人生護城河》,我在朋友圈裡已經推薦過這本書了,再次推薦給大家,尤其是推薦給那些正處於迷茫,焦慮,不知作何選擇的小夥伴們閱讀。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近期團隊內有個年輕優秀,日常開朗無敵總是大大咧咧的小夥伴告訴我,Ta檢查得了焦慮症和憂鬱症,需要藥物干預。

我想起身邊總是受到失眠擔憂困擾的小夥伴們,也想起自己與自己達成和解的2018年,於是想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要接納包容自己的迷茫和焦慮

迷茫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細數我自己經歷過的迷茫期,真的是每月一次小迷茫,幾年一次大迷茫。

2010年~2013年,在百度技術副總裁助理的崗位上,深受大家的認可,可內心卻十分不踏實,沒有一技傍身,全靠協調,溝通,彙報,總結,做PPT這樣的軟實力勝任崗位;

為了解決這樣的迷茫和焦慮,我考慮過出國讀書,考慮過跳槽(在考慮跳槽的過程中,在清華園的小區裡,和當時只有幾個人的字節跳動團隊接觸過,也是和歷史擦肩而過的有趣經歷),終於通過轉崗到產品序列,過渡了這段時期的迷茫。

2015年~2017年,在攜程旗下的途風旅遊運營副總裁的崗位上,由於種種行業環境的因素,有一些成績,也得到了老闆們的認可,可我仍舊不踏實,因為有成績和見識的增長,可自己卻進入了成長的停滯期,也沒有辦法推動公司進一步的成長。

那時我突然發現,高管對於一家公司的價值其實是階段性的,如果我不能變成截然不同的我,對於公司很快就進入了無法交付更多價值的狀態。這讓我陷入了更深的焦慮,於是選擇加入阿里,企圖以更大的業務規模來解決這樣的迷茫。

2017年~2018年,在阿里某業務西南區域運營的崗位上,在極度的繁忙、無暇思考的適應期過後,卻陷入了更深的迷茫,作為區域的運營,手中的工作有太多的桎梏,無法大展拳腳,實在不知道在這樣的環境裡,是否真的可以成長;

在此,特別提醒大家,大廠,更適合在工作經驗比較少的時候加入,可以培養很好的工作習慣,系統性的思維方式,但當成為成熟的職場人,尤其是承擔過企業高管,操盤過整體業務之後,再進入大廠,容易有極大的落差和適應成本。

在離開阿里後,我發現並非沒有成長,因為阿里更多元的環境,更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風格,使得我成為了對周圍環境,對人更包容的人,這也促成了我和自己達成了真正的和解。

在阿里,我發現,迷茫和焦慮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我們都有一個毛病,叫做“自視過高”。

我在職場前7年的飛速成長,有很多外部的客觀因素,有行業的快速發展,有機遇,這讓我對自己的成長能力有了過高的判斷,一旦沒達到,就認為是環境的問題,而這構成了我迷茫與焦慮的根本原因。

可在阿里看到那麼多優秀的人仍然勤勤懇懇工作在最一線,看到在阿里呆了近10年的下屬,竟然級別和薪資給的這麼低,也看到曾經的下屬,曾經平級的同事在阿里的級別比我高出一截,我突然明白,這些客觀存在的定位,有更多和機遇和運氣相關,而非和自己的能力相關。

但我始終相信,在更長的時間範圍內,這些獲得會趨於公平,雖然短期內,大家的節奏不一樣。

如果志在高遠,就不會在意眼前得失

《人生護城河》中提到 見識 >能力>收入,我也深以為然。

在百度技術副總裁助理的崗位上,雖然我有很長的時間心不在此,一門心思想做產品經理,但那時的糾結與苦惱,現在看來都是財富,因為那是最容易累積見識的崗位——

我看到了互聯網公司中最最優秀的那樣一批人怎樣開展工作,如何思考業務,如何驅動組織和業務的增長,以及他們如何和上下級同級維持關係,做好溝通。

我想這樣的機會,放眼世界寥寥無幾,雖然那個階段,我的薪資不高,能力似乎也沒什麼提升,但回想起來,仍是我職業生涯最大的財富。

如今工作已10年,如果還有一個機會,能夠在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家身邊工作,不論薪資多少,我仍然是願意的。現在的我,和那時稚嫩的我比起來,一定會有很多不同的處理工作的方式,而能獲得的見識也一定與那個稚嫩的我不同。

所以我們可能因為錢而焦慮,也可能因為能力沒有成長而迷茫,但見識如果能獲得成長便也不必那麼慌張,在你欣賞的人身邊工作,想清楚更重要的目標,便沒那麼為迷茫和焦慮所困了。

在這些年,我們常常能看到,見識決定了我們判斷一件事情的邊界到底是什麼。

最近有一個合作的客戶不算善於溝通,總是簡單直接地發一個文件出來給團隊的小夥伴,團隊的小夥伴不明所以,於是有些不爽的問我“這個人到底啥意思啊”我說“你直接問他就好了呀”,結果這個文件背後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僅僅是信息的分享。

另外一個渠道合作的客戶也十分有意思,因為希望鋪設淘寶商品的銷量基礎,於是打算降到虧本價以下做銷量衝刺,以獲得更多後續的權重提升;

但與此同時渠道的投放合作就受到了一些干擾,因為渠道一方面希望合作價格是歷史最低價,另一方面渠道本身還需要提成,是不可能按照虧損價格和渠道合作的;

承接此渠道合作的小夥伴十分苦惱,不知從何下手,於是我和ta說“不要緊的,直接去談,只要不是同一時間不同價格,只要價格的波動可解釋,都是可以談的,這個世界上哪有價格不波動的商品呢”

見識決定了我們不會預設一些困難,也不去預貼一些標籤,可能性本來就很多,直接用事實說話就好了。

我們的諮詢公司不坐班,所以很多小夥伴習慣了坐班生活,剛開始的時候容易不適應,可能一不小心放縱了惰性,可能一不小心眼大肚子小接了太多事情,很容易就時間也沒管理好,精力也沒管理好,同時做了很多事情,還沒有產出,這下,就容易進入迷茫和焦慮的狀態了。

於是,我要求團隊的同學,都去設定自己的OKR,想清楚這一年的目標,以目標倒推當下最重要的事情,讓精力更聚焦,精力更聚焦的同時,產出也會更明確。

所以我十分建議當下迷茫的你,想想這一年之後,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去設定自己的OKR。

在此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OKR,除了列出的這兩項以外,還應當有,基於關鍵結果的關鍵動作,進展,這兩個要素,出於一些隱私,這兩項我就不做具體的細節的分享啦。

其中特別提醒關鍵動作應當不太依賴外界條件,更多依賴自己主觀可控的因素。比如下屬的關鍵目標:累積XX個客戶,這樣的目標。

如果我的關鍵動作是:某人給我介紹這些客戶的話,那就太過依賴外界條件了,我應當選擇的關鍵動作是:通過社群鏈接XX個意向客戶,通過內容營銷,鏈接XX個意向客戶,通過授課鏈接XX個意向客戶,通過XXX產品將這些意向客戶轉化為實際合作客戶,這樣的關鍵動作才是真正可控的動作。

"

迷茫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有迷茫期。筆者從自身經驗出發,細數了自己的一些迷茫期,通過討論分析,總結了3條建議,與大家分享。

如何穿越職場的迷茫期?這裡有3條建議

說起這個話題,其實是因為昨日讀完了張輝,輝哥的《人生護城河》,我在朋友圈裡已經推薦過這本書了,再次推薦給大家,尤其是推薦給那些正處於迷茫,焦慮,不知作何選擇的小夥伴們閱讀。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近期團隊內有個年輕優秀,日常開朗無敵總是大大咧咧的小夥伴告訴我,Ta檢查得了焦慮症和憂鬱症,需要藥物干預。

我想起身邊總是受到失眠擔憂困擾的小夥伴們,也想起自己與自己達成和解的2018年,於是想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要接納包容自己的迷茫和焦慮

迷茫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細數我自己經歷過的迷茫期,真的是每月一次小迷茫,幾年一次大迷茫。

2010年~2013年,在百度技術副總裁助理的崗位上,深受大家的認可,可內心卻十分不踏實,沒有一技傍身,全靠協調,溝通,彙報,總結,做PPT這樣的軟實力勝任崗位;

為了解決這樣的迷茫和焦慮,我考慮過出國讀書,考慮過跳槽(在考慮跳槽的過程中,在清華園的小區裡,和當時只有幾個人的字節跳動團隊接觸過,也是和歷史擦肩而過的有趣經歷),終於通過轉崗到產品序列,過渡了這段時期的迷茫。

2015年~2017年,在攜程旗下的途風旅遊運營副總裁的崗位上,由於種種行業環境的因素,有一些成績,也得到了老闆們的認可,可我仍舊不踏實,因為有成績和見識的增長,可自己卻進入了成長的停滯期,也沒有辦法推動公司進一步的成長。

那時我突然發現,高管對於一家公司的價值其實是階段性的,如果我不能變成截然不同的我,對於公司很快就進入了無法交付更多價值的狀態。這讓我陷入了更深的焦慮,於是選擇加入阿里,企圖以更大的業務規模來解決這樣的迷茫。

2017年~2018年,在阿里某業務西南區域運營的崗位上,在極度的繁忙、無暇思考的適應期過後,卻陷入了更深的迷茫,作為區域的運營,手中的工作有太多的桎梏,無法大展拳腳,實在不知道在這樣的環境裡,是否真的可以成長;

在此,特別提醒大家,大廠,更適合在工作經驗比較少的時候加入,可以培養很好的工作習慣,系統性的思維方式,但當成為成熟的職場人,尤其是承擔過企業高管,操盤過整體業務之後,再進入大廠,容易有極大的落差和適應成本。

在離開阿里後,我發現並非沒有成長,因為阿里更多元的環境,更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風格,使得我成為了對周圍環境,對人更包容的人,這也促成了我和自己達成了真正的和解。

在阿里,我發現,迷茫和焦慮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我們都有一個毛病,叫做“自視過高”。

我在職場前7年的飛速成長,有很多外部的客觀因素,有行業的快速發展,有機遇,這讓我對自己的成長能力有了過高的判斷,一旦沒達到,就認為是環境的問題,而這構成了我迷茫與焦慮的根本原因。

可在阿里看到那麼多優秀的人仍然勤勤懇懇工作在最一線,看到在阿里呆了近10年的下屬,竟然級別和薪資給的這麼低,也看到曾經的下屬,曾經平級的同事在阿里的級別比我高出一截,我突然明白,這些客觀存在的定位,有更多和機遇和運氣相關,而非和自己的能力相關。

但我始終相信,在更長的時間範圍內,這些獲得會趨於公平,雖然短期內,大家的節奏不一樣。

如果志在高遠,就不會在意眼前得失

《人生護城河》中提到 見識 >能力>收入,我也深以為然。

在百度技術副總裁助理的崗位上,雖然我有很長的時間心不在此,一門心思想做產品經理,但那時的糾結與苦惱,現在看來都是財富,因為那是最容易累積見識的崗位——

我看到了互聯網公司中最最優秀的那樣一批人怎樣開展工作,如何思考業務,如何驅動組織和業務的增長,以及他們如何和上下級同級維持關係,做好溝通。

我想這樣的機會,放眼世界寥寥無幾,雖然那個階段,我的薪資不高,能力似乎也沒什麼提升,但回想起來,仍是我職業生涯最大的財富。

如今工作已10年,如果還有一個機會,能夠在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家身邊工作,不論薪資多少,我仍然是願意的。現在的我,和那時稚嫩的我比起來,一定會有很多不同的處理工作的方式,而能獲得的見識也一定與那個稚嫩的我不同。

所以我們可能因為錢而焦慮,也可能因為能力沒有成長而迷茫,但見識如果能獲得成長便也不必那麼慌張,在你欣賞的人身邊工作,想清楚更重要的目標,便沒那麼為迷茫和焦慮所困了。

在這些年,我們常常能看到,見識決定了我們判斷一件事情的邊界到底是什麼。

最近有一個合作的客戶不算善於溝通,總是簡單直接地發一個文件出來給團隊的小夥伴,團隊的小夥伴不明所以,於是有些不爽的問我“這個人到底啥意思啊”我說“你直接問他就好了呀”,結果這個文件背後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僅僅是信息的分享。

另外一個渠道合作的客戶也十分有意思,因為希望鋪設淘寶商品的銷量基礎,於是打算降到虧本價以下做銷量衝刺,以獲得更多後續的權重提升;

但與此同時渠道的投放合作就受到了一些干擾,因為渠道一方面希望合作價格是歷史最低價,另一方面渠道本身還需要提成,是不可能按照虧損價格和渠道合作的;

承接此渠道合作的小夥伴十分苦惱,不知從何下手,於是我和ta說“不要緊的,直接去談,只要不是同一時間不同價格,只要價格的波動可解釋,都是可以談的,這個世界上哪有價格不波動的商品呢”

見識決定了我們不會預設一些困難,也不去預貼一些標籤,可能性本來就很多,直接用事實說話就好了。

我們的諮詢公司不坐班,所以很多小夥伴習慣了坐班生活,剛開始的時候容易不適應,可能一不小心放縱了惰性,可能一不小心眼大肚子小接了太多事情,很容易就時間也沒管理好,精力也沒管理好,同時做了很多事情,還沒有產出,這下,就容易進入迷茫和焦慮的狀態了。

於是,我要求團隊的同學,都去設定自己的OKR,想清楚這一年的目標,以目標倒推當下最重要的事情,讓精力更聚焦,精力更聚焦的同時,產出也會更明確。

所以我十分建議當下迷茫的你,想想這一年之後,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去設定自己的OKR。

在此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OKR,除了列出的這兩項以外,還應當有,基於關鍵結果的關鍵動作,進展,這兩個要素,出於一些隱私,這兩項我就不做具體的細節的分享啦。

其中特別提醒關鍵動作應當不太依賴外界條件,更多依賴自己主觀可控的因素。比如下屬的關鍵目標:累積XX個客戶,這樣的目標。

如果我的關鍵動作是:某人給我介紹這些客戶的話,那就太過依賴外界條件了,我應當選擇的關鍵動作是:通過社群鏈接XX個意向客戶,通過內容營銷,鏈接XX個意向客戶,通過授課鏈接XX個意向客戶,通過XXX產品將這些意向客戶轉化為實際合作客戶,這樣的關鍵動作才是真正可控的動作。

如何穿越職場的迷茫期?這裡有3條建議

如果此時此刻你在迷茫之中,那麼嘗試設定一個年度的OKR吧,相信會幫助你從迷茫中,焦慮中解放出來。

當然更重要的是,持續的幹,才是解決迷茫最有效的方式,所謂志存高遠,並非目標一定要設置在10年或者30年之久,可以有10年或者30年的願景預期,然後思考接下來的3,5年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設定這一年的具體目標就好,盡全力享受當下,過好當下。

當然人還很容易犯另外一個毛病,就是給自己太多的目標和成就計劃,過於忙碌,貪多也是焦慮的根源,不斷的切換注意力的場景是時間被浪費的根源,實際上我們做不了那麼多的事情,當我們梳理清楚目標和事情之後,別忘了一定要做些刪減,事情變少了,每件事情的結果就更有把握達成了。

要穿越迷茫期,還有一些需要做的事情

1. 更清楚地解構自我

第一次做優勢測試時,除了更瞭解自己,也更理解其他人了,明白了人與人本來就存在這樣的天然差異,思維習慣,看重要素,評價的優先級都有差異,這才構成了我們觀點的差異,使得我們在合作中,對很多事情的判斷標準不一致。這些對待同一件事情不一樣的地方,並非孰對孰錯,也並不代表對方是否重視合作,是否重視我,只是思維傾向性有所不同而已。

瞭解這些測試背後的人的特徵,幫助我放下那個“重的自我”,別把自己看得那麼重,我們都只是不同人物畫像中的一種而已。

而更清楚自己是誰,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思維的傾向性是什麼?就可以更充分地使用自己的優勢了。

測試結果中,我有兩個優勢分別是適應和樂觀,這使得我非常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適應環境並且輸出樂觀的情緒,所以在後面的職業生涯裡,我也一直受到各種創業公司的歡迎,在我自己的創業過程中,這兩個優勢,也幫助我和團隊維持了積極向上的狀態。

而更徹底地瞭解自己,可以通過專業的測試,例如DISC,MBTI,發現優勢這樣的測試,來細細探知。

2. 更開放的溝通

不預設任何障礙,不預設任何對方的標籤,把自己放低,反而更容易獲得開放的狀態。

那些讓你無比愉悅的,讓你覺得對方全然瞭解你的對話,都是對方不僅僅智商遠高於你,而且情商也遠高於你,降級適應你的對話。

所以,真正平等的對話,一定有觀點的衝突,有不理解存在,此時我們千萬不要預設任何困難和障礙,也千萬不要給溝通的對象打上類似於“他就是隻懂XX”“他的思維傾向性是XX”“他可能不願意理解我”這樣的標籤。

標籤會使得溝通的困難被放大,而這些觀點的衝突,其實都是所有平等溝通中,一定會發生的狀況,而將我們自身化身如海綿,在開放的溝通中,獲取營養,獲取更多的視角,才是不焦慮,放輕鬆的真實路徑。

思維的成長,就是看待問題的視角變得更豐富,也更有銳度。

3. 持續的學習

持續的學習和成長,本身就是化解焦慮和迷茫的安慰劑。

成長是結果,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可學習是起點,看書,旅行,和更優秀的人對話,都是學習的好途徑。

4. 遇到問題,升維思考

用現在的思維,是無法解決當下的問題的,要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升維的思考。

比如我的團隊有一個小夥伴,有幾天沒有約到客戶的空檔期,就變得十分焦躁,每天不知道該幹什麼,這便成了一個問題:沒有客戶約的空檔期,怎麼辦?

於是我們一起嘗試了一下升維思考,之所以存在沒有客戶約的空檔期,其實只有兩種情況:可以約的客戶數太少、可以和客戶談的話題太少。

那麼問題就轉變為了:

  1. 如何才能獲取更多的潛在客戶
  2. 如何才能更順利的將潛在客戶轉化為交易客戶?
  3. 是不是有,潛在客戶沒有被激活?
  4. 是不是有已經溝通過的潛在客戶,沒有充分使用轉化的動作,那麼是不是可以有更進一步的努力?

5. 不在焦慮的狀態下做決定

焦慮,精力的稀缺,著急,恐怕會讓我們做出來不那麼正確的決定,可我們天生的邏輯自洽又很會找理由,會找到一個合理的邏輯來說服自己。

人的一生中,能夠影響職場和工作的重要決定不過20餘個,每一個都可能改變人生的航向,所以當我們要做決定的時候,多問問自己是不是有著急的情緒在?可否再等兩天在做這個決定?這個決定和自己的OKR匹配麼?這個決定可以幫助自己獲取更多的見識,能力和收入麼?

在這個世界,有太多讓我們焦慮迷茫的暗潮湧動,希望我們都能具備穿越迷茫期,不焦慮,把握自己情緒的能力。

#特邀作者#

靜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特邀特邀作者、起點學院金牌導師,前阿里西南運營總監、百度高級產品經理,歷任百度總裁助理,移動雲事業部運營。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