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
"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經常替別人完成任務?

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

經常道歉?

盡力避免所有衝突?

……

你,是這樣的嗎?

最近在追一部新的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女主28歲,老好人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的態度,從不拒絕別人的要求。有一天她突然暈倒,醫生診斷為“過度呼吸”。

因為空氣而暈倒,這似乎是一個聞所未聞的荒謬原因。但在日語裡,“空氣”也有“氛圍”和“氣氛”的意思。

“閱讀空氣”,也就是要懂得察言觀色,避免讓別人尷尬。


"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經常替別人完成任務?

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

經常道歉?

盡力避免所有衝突?

……

你,是這樣的嗎?

最近在追一部新的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女主28歲,老好人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的態度,從不拒絕別人的要求。有一天她突然暈倒,醫生診斷為“過度呼吸”。

因為空氣而暈倒,這似乎是一個聞所未聞的荒謬原因。但在日語裡,“空氣”也有“氛圍”和“氣氛”的意思。

“閱讀空氣”,也就是要懂得察言觀色,避免讓別人尷尬。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現實的職場裡,同樣有許多遵守這一規則的玩家。

大多數剛進公司的新人,總是抱著一種想法:“我剛進來,要多做點事情才會獲得同事的喜歡。”於是,他們毫無怨言地接受所謂“前輩”指派給他們的事情,以表現自己的“謙虛”、“能幹”。

小麗剛剛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公司,為了能儘快跟同事搞好關係,她會主動詢問有什麼要幫忙的,對同事的要求有求必應。買早餐、吃飯訂座、寄快遞……明明還在實習期的她,卻成了辦公室最忙的人。

然而有一次,一位同事想請小麗代班,但小麗那天家裡有事就拒絕了。之後,她發現同事明顯對她冷漠了。

小麗覺得特別委屈,“我幫她是人情,不幫她也很正常,怎麼就好像我做錯什麼了呢?”

事實上,這是一種很自然的質變。

偶爾幫助別人時,別人會感激。但如果長期性討好他人,習慣成自然,再想改變角色定位,就很難了。

這是很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經常替別人完成任務?

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

經常道歉?

盡力避免所有衝突?

……

你,是這樣的嗎?

最近在追一部新的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女主28歲,老好人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的態度,從不拒絕別人的要求。有一天她突然暈倒,醫生診斷為“過度呼吸”。

因為空氣而暈倒,這似乎是一個聞所未聞的荒謬原因。但在日語裡,“空氣”也有“氛圍”和“氣氛”的意思。

“閱讀空氣”,也就是要懂得察言觀色,避免讓別人尷尬。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現實的職場裡,同樣有許多遵守這一規則的玩家。

大多數剛進公司的新人,總是抱著一種想法:“我剛進來,要多做點事情才會獲得同事的喜歡。”於是,他們毫無怨言地接受所謂“前輩”指派給他們的事情,以表現自己的“謙虛”、“能幹”。

小麗剛剛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公司,為了能儘快跟同事搞好關係,她會主動詢問有什麼要幫忙的,對同事的要求有求必應。買早餐、吃飯訂座、寄快遞……明明還在實習期的她,卻成了辦公室最忙的人。

然而有一次,一位同事想請小麗代班,但小麗那天家裡有事就拒絕了。之後,她發現同事明顯對她冷漠了。

小麗覺得特別委屈,“我幫她是人情,不幫她也很正常,怎麼就好像我做錯什麼了呢?”

事實上,這是一種很自然的質變。

偶爾幫助別人時,別人會感激。但如果長期性討好他人,習慣成自然,再想改變角色定位,就很難了。

這是很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討好型人格”這個詞,是因為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的演講,迅速流行起來的。

所謂“討好型性格”,其實是自卑使然,往往是由於自我價值感不足。

關於的成因,心理學家們歸納了不同可能,又不約而同指向了原生家庭。他們認為,大多數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兒時常常受困於“有條件的愛”。

這些“討好者”們,小時候常常覺得只有自己做了某些特別的事情,父母才會疼愛他們。長大後,這種思維依然伴隨著他們,因此習慣性迎合他人,以此確認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幼時的松子發現自己在做某個搞怪表情時,一向冷漠的父親居然露出了微笑,於是她就開始經常使用這個表情來獲得父親的關注。即使長大之後,在緊張時,她還是會習慣性作出這個表情。


"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經常替別人完成任務?

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

經常道歉?

盡力避免所有衝突?

……

你,是這樣的嗎?

最近在追一部新的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女主28歲,老好人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的態度,從不拒絕別人的要求。有一天她突然暈倒,醫生診斷為“過度呼吸”。

因為空氣而暈倒,這似乎是一個聞所未聞的荒謬原因。但在日語裡,“空氣”也有“氛圍”和“氣氛”的意思。

“閱讀空氣”,也就是要懂得察言觀色,避免讓別人尷尬。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現實的職場裡,同樣有許多遵守這一規則的玩家。

大多數剛進公司的新人,總是抱著一種想法:“我剛進來,要多做點事情才會獲得同事的喜歡。”於是,他們毫無怨言地接受所謂“前輩”指派給他們的事情,以表現自己的“謙虛”、“能幹”。

小麗剛剛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公司,為了能儘快跟同事搞好關係,她會主動詢問有什麼要幫忙的,對同事的要求有求必應。買早餐、吃飯訂座、寄快遞……明明還在實習期的她,卻成了辦公室最忙的人。

然而有一次,一位同事想請小麗代班,但小麗那天家裡有事就拒絕了。之後,她發現同事明顯對她冷漠了。

小麗覺得特別委屈,“我幫她是人情,不幫她也很正常,怎麼就好像我做錯什麼了呢?”

事實上,這是一種很自然的質變。

偶爾幫助別人時,別人會感激。但如果長期性討好他人,習慣成自然,再想改變角色定位,就很難了。

這是很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討好型人格”這個詞,是因為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的演講,迅速流行起來的。

所謂“討好型性格”,其實是自卑使然,往往是由於自我價值感不足。

關於的成因,心理學家們歸納了不同可能,又不約而同指向了原生家庭。他們認為,大多數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兒時常常受困於“有條件的愛”。

這些“討好者”們,小時候常常覺得只有自己做了某些特別的事情,父母才會疼愛他們。長大後,這種思維依然伴隨著他們,因此習慣性迎合他人,以此確認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幼時的松子發現自己在做某個搞怪表情時,一向冷漠的父親居然露出了微笑,於是她就開始經常使用這個表情來獲得父親的關注。即使長大之後,在緊張時,她還是會習慣性作出這個表情。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由於“自我價值感低”,但又想要獲得他人的肯定,因此“討好型人格”的人很容易和別人形成不健康的共生關係。

曉文是一個內心有些自卑的姑娘,在感情世界裡也是如此。

由於男友不喜歡吃辣,她也不吃;男友喜歡玩遊戲,她就開始熬夜練級。

擔心男友離開自己,於是一門心思地想讓自己變成他喜歡的樣子。

但故事的結局並不美好,男友終究還是和她分手了,理由是:她太無趣了。

曉文問我:“在乎一個人,對他好,有錯嗎?

沒錯啊!

只是想方設法地討好別人,不僅委屈了自己,也會讓人覺得像只沒有脾氣的溫順小羊,毫無趣味。


"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經常替別人完成任務?

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

經常道歉?

盡力避免所有衝突?

……

你,是這樣的嗎?

最近在追一部新的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女主28歲,老好人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的態度,從不拒絕別人的要求。有一天她突然暈倒,醫生診斷為“過度呼吸”。

因為空氣而暈倒,這似乎是一個聞所未聞的荒謬原因。但在日語裡,“空氣”也有“氛圍”和“氣氛”的意思。

“閱讀空氣”,也就是要懂得察言觀色,避免讓別人尷尬。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現實的職場裡,同樣有許多遵守這一規則的玩家。

大多數剛進公司的新人,總是抱著一種想法:“我剛進來,要多做點事情才會獲得同事的喜歡。”於是,他們毫無怨言地接受所謂“前輩”指派給他們的事情,以表現自己的“謙虛”、“能幹”。

小麗剛剛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公司,為了能儘快跟同事搞好關係,她會主動詢問有什麼要幫忙的,對同事的要求有求必應。買早餐、吃飯訂座、寄快遞……明明還在實習期的她,卻成了辦公室最忙的人。

然而有一次,一位同事想請小麗代班,但小麗那天家裡有事就拒絕了。之後,她發現同事明顯對她冷漠了。

小麗覺得特別委屈,“我幫她是人情,不幫她也很正常,怎麼就好像我做錯什麼了呢?”

事實上,這是一種很自然的質變。

偶爾幫助別人時,別人會感激。但如果長期性討好他人,習慣成自然,再想改變角色定位,就很難了。

這是很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討好型人格”這個詞,是因為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的演講,迅速流行起來的。

所謂“討好型性格”,其實是自卑使然,往往是由於自我價值感不足。

關於的成因,心理學家們歸納了不同可能,又不約而同指向了原生家庭。他們認為,大多數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兒時常常受困於“有條件的愛”。

這些“討好者”們,小時候常常覺得只有自己做了某些特別的事情,父母才會疼愛他們。長大後,這種思維依然伴隨著他們,因此習慣性迎合他人,以此確認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幼時的松子發現自己在做某個搞怪表情時,一向冷漠的父親居然露出了微笑,於是她就開始經常使用這個表情來獲得父親的關注。即使長大之後,在緊張時,她還是會習慣性作出這個表情。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由於“自我價值感低”,但又想要獲得他人的肯定,因此“討好型人格”的人很容易和別人形成不健康的共生關係。

曉文是一個內心有些自卑的姑娘,在感情世界裡也是如此。

由於男友不喜歡吃辣,她也不吃;男友喜歡玩遊戲,她就開始熬夜練級。

擔心男友離開自己,於是一門心思地想讓自己變成他喜歡的樣子。

但故事的結局並不美好,男友終究還是和她分手了,理由是:她太無趣了。

曉文問我:“在乎一個人,對他好,有錯嗎?

沒錯啊!

只是想方設法地討好別人,不僅委屈了自己,也會讓人覺得像只沒有脾氣的溫順小羊,毫無趣味。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其實,討好型人格的人並不都是失敗者,相反還有很多優秀的人。

比如蔣方舟,年少成名,卻在《奇葩大會》說自己曾經是“討好型人格”。

她很聽話,因為害怕別人不喜歡她;

她努力迎合他人,因為害怕給別人添麻煩;

她會考慮說的話會不會傷害到別人,甚至擔心會不會因為語速過快而顯得不可愛。


"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經常替別人完成任務?

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

經常道歉?

盡力避免所有衝突?

……

你,是這樣的嗎?

最近在追一部新的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女主28歲,老好人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的態度,從不拒絕別人的要求。有一天她突然暈倒,醫生診斷為“過度呼吸”。

因為空氣而暈倒,這似乎是一個聞所未聞的荒謬原因。但在日語裡,“空氣”也有“氛圍”和“氣氛”的意思。

“閱讀空氣”,也就是要懂得察言觀色,避免讓別人尷尬。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現實的職場裡,同樣有許多遵守這一規則的玩家。

大多數剛進公司的新人,總是抱著一種想法:“我剛進來,要多做點事情才會獲得同事的喜歡。”於是,他們毫無怨言地接受所謂“前輩”指派給他們的事情,以表現自己的“謙虛”、“能幹”。

小麗剛剛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公司,為了能儘快跟同事搞好關係,她會主動詢問有什麼要幫忙的,對同事的要求有求必應。買早餐、吃飯訂座、寄快遞……明明還在實習期的她,卻成了辦公室最忙的人。

然而有一次,一位同事想請小麗代班,但小麗那天家裡有事就拒絕了。之後,她發現同事明顯對她冷漠了。

小麗覺得特別委屈,“我幫她是人情,不幫她也很正常,怎麼就好像我做錯什麼了呢?”

事實上,這是一種很自然的質變。

偶爾幫助別人時,別人會感激。但如果長期性討好他人,習慣成自然,再想改變角色定位,就很難了。

這是很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討好型人格”這個詞,是因為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的演講,迅速流行起來的。

所謂“討好型性格”,其實是自卑使然,往往是由於自我價值感不足。

關於的成因,心理學家們歸納了不同可能,又不約而同指向了原生家庭。他們認為,大多數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兒時常常受困於“有條件的愛”。

這些“討好者”們,小時候常常覺得只有自己做了某些特別的事情,父母才會疼愛他們。長大後,這種思維依然伴隨著他們,因此習慣性迎合他人,以此確認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幼時的松子發現自己在做某個搞怪表情時,一向冷漠的父親居然露出了微笑,於是她就開始經常使用這個表情來獲得父親的關注。即使長大之後,在緊張時,她還是會習慣性作出這個表情。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由於“自我價值感低”,但又想要獲得他人的肯定,因此“討好型人格”的人很容易和別人形成不健康的共生關係。

曉文是一個內心有些自卑的姑娘,在感情世界裡也是如此。

由於男友不喜歡吃辣,她也不吃;男友喜歡玩遊戲,她就開始熬夜練級。

擔心男友離開自己,於是一門心思地想讓自己變成他喜歡的樣子。

但故事的結局並不美好,男友終究還是和她分手了,理由是:她太無趣了。

曉文問我:“在乎一個人,對他好,有錯嗎?

沒錯啊!

只是想方設法地討好別人,不僅委屈了自己,也會讓人覺得像只沒有脾氣的溫順小羊,毫無趣味。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其實,討好型人格的人並不都是失敗者,相反還有很多優秀的人。

比如蔣方舟,年少成名,卻在《奇葩大會》說自己曾經是“討好型人格”。

她很聽話,因為害怕別人不喜歡她;

她努力迎合他人,因為害怕給別人添麻煩;

她會考慮說的話會不會傷害到別人,甚至擔心會不會因為語速過快而顯得不可愛。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但現在,她變得有脾氣了,會跟人吵架了。對自己的人生也變得更主動,更清晰。

有趣的是,當她變得更真實以後,喜歡她的人變多了。因為當她開始真實地表達觀點、談論擅長的事情時,整個人都更加舒展自如,散發光芒。

撒貝寧在《出彩中國人》裡提過,“給別人開心,不是說我有一堆開心,給別人一點,別人就開心了。而是首先要讓自己快樂,然後做一根快樂的導火索,用你的能力去點燃每一個人,這樣別人才會感到快樂。”

確實如此,那些真正吸引別人的人,一定是那些自信開朗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原則,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有著獨特的魅力。

亦舒說,“做人至要緊姿勢好看。”

那些想法設法討好,太刻意取悅他人的人,真的一點都不好看!


"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經常替別人完成任務?

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

經常道歉?

盡力避免所有衝突?

……

你,是這樣的嗎?

最近在追一部新的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女主28歲,老好人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的態度,從不拒絕別人的要求。有一天她突然暈倒,醫生診斷為“過度呼吸”。

因為空氣而暈倒,這似乎是一個聞所未聞的荒謬原因。但在日語裡,“空氣”也有“氛圍”和“氣氛”的意思。

“閱讀空氣”,也就是要懂得察言觀色,避免讓別人尷尬。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現實的職場裡,同樣有許多遵守這一規則的玩家。

大多數剛進公司的新人,總是抱著一種想法:“我剛進來,要多做點事情才會獲得同事的喜歡。”於是,他們毫無怨言地接受所謂“前輩”指派給他們的事情,以表現自己的“謙虛”、“能幹”。

小麗剛剛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公司,為了能儘快跟同事搞好關係,她會主動詢問有什麼要幫忙的,對同事的要求有求必應。買早餐、吃飯訂座、寄快遞……明明還在實習期的她,卻成了辦公室最忙的人。

然而有一次,一位同事想請小麗代班,但小麗那天家裡有事就拒絕了。之後,她發現同事明顯對她冷漠了。

小麗覺得特別委屈,“我幫她是人情,不幫她也很正常,怎麼就好像我做錯什麼了呢?”

事實上,這是一種很自然的質變。

偶爾幫助別人時,別人會感激。但如果長期性討好他人,習慣成自然,再想改變角色定位,就很難了。

這是很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討好型人格”這個詞,是因為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的演講,迅速流行起來的。

所謂“討好型性格”,其實是自卑使然,往往是由於自我價值感不足。

關於的成因,心理學家們歸納了不同可能,又不約而同指向了原生家庭。他們認為,大多數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兒時常常受困於“有條件的愛”。

這些“討好者”們,小時候常常覺得只有自己做了某些特別的事情,父母才會疼愛他們。長大後,這種思維依然伴隨著他們,因此習慣性迎合他人,以此確認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幼時的松子發現自己在做某個搞怪表情時,一向冷漠的父親居然露出了微笑,於是她就開始經常使用這個表情來獲得父親的關注。即使長大之後,在緊張時,她還是會習慣性作出這個表情。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由於“自我價值感低”,但又想要獲得他人的肯定,因此“討好型人格”的人很容易和別人形成不健康的共生關係。

曉文是一個內心有些自卑的姑娘,在感情世界裡也是如此。

由於男友不喜歡吃辣,她也不吃;男友喜歡玩遊戲,她就開始熬夜練級。

擔心男友離開自己,於是一門心思地想讓自己變成他喜歡的樣子。

但故事的結局並不美好,男友終究還是和她分手了,理由是:她太無趣了。

曉文問我:“在乎一個人,對他好,有錯嗎?

沒錯啊!

只是想方設法地討好別人,不僅委屈了自己,也會讓人覺得像只沒有脾氣的溫順小羊,毫無趣味。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其實,討好型人格的人並不都是失敗者,相反還有很多優秀的人。

比如蔣方舟,年少成名,卻在《奇葩大會》說自己曾經是“討好型人格”。

她很聽話,因為害怕別人不喜歡她;

她努力迎合他人,因為害怕給別人添麻煩;

她會考慮說的話會不會傷害到別人,甚至擔心會不會因為語速過快而顯得不可愛。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但現在,她變得有脾氣了,會跟人吵架了。對自己的人生也變得更主動,更清晰。

有趣的是,當她變得更真實以後,喜歡她的人變多了。因為當她開始真實地表達觀點、談論擅長的事情時,整個人都更加舒展自如,散發光芒。

撒貝寧在《出彩中國人》裡提過,“給別人開心,不是說我有一堆開心,給別人一點,別人就開心了。而是首先要讓自己快樂,然後做一根快樂的導火索,用你的能力去點燃每一個人,這樣別人才會感到快樂。”

確實如此,那些真正吸引別人的人,一定是那些自信開朗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原則,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有著獨特的魅力。

亦舒說,“做人至要緊姿勢好看。”

那些想法設法討好,太刻意取悅他人的人,真的一點都不好看!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那麼,討好型人格可以改變嗎?

當然!

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存在“討好型人格”

意識到自己在勉強取悅別人,總是以別人為中心。只有意識到問題所在,才能改正。

其次,有意識地糾正自己的討好型人格,學會拒絕

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中,女主為了改變,果斷辭職,然後搬家,遠離了周圍熟悉的一切。每次只要意識到自己又在迎合別人時,就會提醒自己,及時止損。

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再次,學會劃清自我與他人的界限,這是實現心理獨立的第一步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的價值不需別人評判,只能自己決定,切斷從他人那裡通過不斷討好以獲得滿足感的路徑。

最重要的,充實自己,提高自信

真正堅強而獨立的人格,是先看重自己。目光挪到自己身上,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把取悅別人的時間,來盡力豐富自己,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經常替別人完成任務?

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

經常道歉?

盡力避免所有衝突?

……

你,是這樣的嗎?

最近在追一部新的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女主28歲,老好人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的態度,從不拒絕別人的要求。有一天她突然暈倒,醫生診斷為“過度呼吸”。

因為空氣而暈倒,這似乎是一個聞所未聞的荒謬原因。但在日語裡,“空氣”也有“氛圍”和“氣氛”的意思。

“閱讀空氣”,也就是要懂得察言觀色,避免讓別人尷尬。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現實的職場裡,同樣有許多遵守這一規則的玩家。

大多數剛進公司的新人,總是抱著一種想法:“我剛進來,要多做點事情才會獲得同事的喜歡。”於是,他們毫無怨言地接受所謂“前輩”指派給他們的事情,以表現自己的“謙虛”、“能幹”。

小麗剛剛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公司,為了能儘快跟同事搞好關係,她會主動詢問有什麼要幫忙的,對同事的要求有求必應。買早餐、吃飯訂座、寄快遞……明明還在實習期的她,卻成了辦公室最忙的人。

然而有一次,一位同事想請小麗代班,但小麗那天家裡有事就拒絕了。之後,她發現同事明顯對她冷漠了。

小麗覺得特別委屈,“我幫她是人情,不幫她也很正常,怎麼就好像我做錯什麼了呢?”

事實上,這是一種很自然的質變。

偶爾幫助別人時,別人會感激。但如果長期性討好他人,習慣成自然,再想改變角色定位,就很難了。

這是很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討好型人格”這個詞,是因為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的演講,迅速流行起來的。

所謂“討好型性格”,其實是自卑使然,往往是由於自我價值感不足。

關於的成因,心理學家們歸納了不同可能,又不約而同指向了原生家庭。他們認為,大多數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兒時常常受困於“有條件的愛”。

這些“討好者”們,小時候常常覺得只有自己做了某些特別的事情,父母才會疼愛他們。長大後,這種思維依然伴隨著他們,因此習慣性迎合他人,以此確認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幼時的松子發現自己在做某個搞怪表情時,一向冷漠的父親居然露出了微笑,於是她就開始經常使用這個表情來獲得父親的關注。即使長大之後,在緊張時,她還是會習慣性作出這個表情。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由於“自我價值感低”,但又想要獲得他人的肯定,因此“討好型人格”的人很容易和別人形成不健康的共生關係。

曉文是一個內心有些自卑的姑娘,在感情世界裡也是如此。

由於男友不喜歡吃辣,她也不吃;男友喜歡玩遊戲,她就開始熬夜練級。

擔心男友離開自己,於是一門心思地想讓自己變成他喜歡的樣子。

但故事的結局並不美好,男友終究還是和她分手了,理由是:她太無趣了。

曉文問我:“在乎一個人,對他好,有錯嗎?

沒錯啊!

只是想方設法地討好別人,不僅委屈了自己,也會讓人覺得像只沒有脾氣的溫順小羊,毫無趣味。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其實,討好型人格的人並不都是失敗者,相反還有很多優秀的人。

比如蔣方舟,年少成名,卻在《奇葩大會》說自己曾經是“討好型人格”。

她很聽話,因為害怕別人不喜歡她;

她努力迎合他人,因為害怕給別人添麻煩;

她會考慮說的話會不會傷害到別人,甚至擔心會不會因為語速過快而顯得不可愛。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但現在,她變得有脾氣了,會跟人吵架了。對自己的人生也變得更主動,更清晰。

有趣的是,當她變得更真實以後,喜歡她的人變多了。因為當她開始真實地表達觀點、談論擅長的事情時,整個人都更加舒展自如,散發光芒。

撒貝寧在《出彩中國人》裡提過,“給別人開心,不是說我有一堆開心,給別人一點,別人就開心了。而是首先要讓自己快樂,然後做一根快樂的導火索,用你的能力去點燃每一個人,這樣別人才會感到快樂。”

確實如此,那些真正吸引別人的人,一定是那些自信開朗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原則,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有著獨特的魅力。

亦舒說,“做人至要緊姿勢好看。”

那些想法設法討好,太刻意取悅他人的人,真的一點都不好看!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那麼,討好型人格可以改變嗎?

當然!

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存在“討好型人格”

意識到自己在勉強取悅別人,總是以別人為中心。只有意識到問題所在,才能改正。

其次,有意識地糾正自己的討好型人格,學會拒絕

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中,女主為了改變,果斷辭職,然後搬家,遠離了周圍熟悉的一切。每次只要意識到自己又在迎合別人時,就會提醒自己,及時止損。

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再次,學會劃清自我與他人的界限,這是實現心理獨立的第一步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的價值不需別人評判,只能自己決定,切斷從他人那裡通過不斷討好以獲得滿足感的路徑。

最重要的,充實自己,提高自信

真正堅強而獨立的人格,是先看重自己。目光挪到自己身上,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把取悅別人的時間,來盡力豐富自己,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任何需要費力討好的關係都不會長久,需要小心翼翼維持的都不是常態。

生活已經那麼辛苦,何必再看別人臉色!

好了,我是莎莎,一個希望用文字溫暖你的人~記得關注哦~

如果你想傾訴,請【私信】我,或者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莎莎傾聽你的困惑,解決你的煩惱~

"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經常替別人完成任務?

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

經常道歉?

盡力避免所有衝突?

……

你,是這樣的嗎?

最近在追一部新的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女主28歲,老好人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的態度,從不拒絕別人的要求。有一天她突然暈倒,醫生診斷為“過度呼吸”。

因為空氣而暈倒,這似乎是一個聞所未聞的荒謬原因。但在日語裡,“空氣”也有“氛圍”和“氣氛”的意思。

“閱讀空氣”,也就是要懂得察言觀色,避免讓別人尷尬。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現實的職場裡,同樣有許多遵守這一規則的玩家。

大多數剛進公司的新人,總是抱著一種想法:“我剛進來,要多做點事情才會獲得同事的喜歡。”於是,他們毫無怨言地接受所謂“前輩”指派給他們的事情,以表現自己的“謙虛”、“能幹”。

小麗剛剛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公司,為了能儘快跟同事搞好關係,她會主動詢問有什麼要幫忙的,對同事的要求有求必應。買早餐、吃飯訂座、寄快遞……明明還在實習期的她,卻成了辦公室最忙的人。

然而有一次,一位同事想請小麗代班,但小麗那天家裡有事就拒絕了。之後,她發現同事明顯對她冷漠了。

小麗覺得特別委屈,“我幫她是人情,不幫她也很正常,怎麼就好像我做錯什麼了呢?”

事實上,這是一種很自然的質變。

偶爾幫助別人時,別人會感激。但如果長期性討好他人,習慣成自然,再想改變角色定位,就很難了。

這是很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討好型人格”這個詞,是因為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的演講,迅速流行起來的。

所謂“討好型性格”,其實是自卑使然,往往是由於自我價值感不足。

關於的成因,心理學家們歸納了不同可能,又不約而同指向了原生家庭。他們認為,大多數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兒時常常受困於“有條件的愛”。

這些“討好者”們,小時候常常覺得只有自己做了某些特別的事情,父母才會疼愛他們。長大後,這種思維依然伴隨著他們,因此習慣性迎合他人,以此確認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幼時的松子發現自己在做某個搞怪表情時,一向冷漠的父親居然露出了微笑,於是她就開始經常使用這個表情來獲得父親的關注。即使長大之後,在緊張時,她還是會習慣性作出這個表情。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由於“自我價值感低”,但又想要獲得他人的肯定,因此“討好型人格”的人很容易和別人形成不健康的共生關係。

曉文是一個內心有些自卑的姑娘,在感情世界裡也是如此。

由於男友不喜歡吃辣,她也不吃;男友喜歡玩遊戲,她就開始熬夜練級。

擔心男友離開自己,於是一門心思地想讓自己變成他喜歡的樣子。

但故事的結局並不美好,男友終究還是和她分手了,理由是:她太無趣了。

曉文問我:“在乎一個人,對他好,有錯嗎?

沒錯啊!

只是想方設法地討好別人,不僅委屈了自己,也會讓人覺得像只沒有脾氣的溫順小羊,毫無趣味。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其實,討好型人格的人並不都是失敗者,相反還有很多優秀的人。

比如蔣方舟,年少成名,卻在《奇葩大會》說自己曾經是“討好型人格”。

她很聽話,因為害怕別人不喜歡她;

她努力迎合他人,因為害怕給別人添麻煩;

她會考慮說的話會不會傷害到別人,甚至擔心會不會因為語速過快而顯得不可愛。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但現在,她變得有脾氣了,會跟人吵架了。對自己的人生也變得更主動,更清晰。

有趣的是,當她變得更真實以後,喜歡她的人變多了。因為當她開始真實地表達觀點、談論擅長的事情時,整個人都更加舒展自如,散發光芒。

撒貝寧在《出彩中國人》裡提過,“給別人開心,不是說我有一堆開心,給別人一點,別人就開心了。而是首先要讓自己快樂,然後做一根快樂的導火索,用你的能力去點燃每一個人,這樣別人才會感到快樂。”

確實如此,那些真正吸引別人的人,一定是那些自信開朗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原則,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有著獨特的魅力。

亦舒說,“做人至要緊姿勢好看。”

那些想法設法討好,太刻意取悅他人的人,真的一點都不好看!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那麼,討好型人格可以改變嗎?

當然!

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存在“討好型人格”

意識到自己在勉強取悅別人,總是以別人為中心。只有意識到問題所在,才能改正。

其次,有意識地糾正自己的討好型人格,學會拒絕

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中,女主為了改變,果斷辭職,然後搬家,遠離了周圍熟悉的一切。每次只要意識到自己又在迎合別人時,就會提醒自己,及時止損。

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再次,學會劃清自我與他人的界限,這是實現心理獨立的第一步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的價值不需別人評判,只能自己決定,切斷從他人那裡通過不斷討好以獲得滿足感的路徑。

最重要的,充實自己,提高自信

真正堅強而獨立的人格,是先看重自己。目光挪到自己身上,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把取悅別人的時間,來盡力豐富自己,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任何需要費力討好的關係都不會長久,需要小心翼翼維持的都不是常態。

生活已經那麼辛苦,何必再看別人臉色!

好了,我是莎莎,一個希望用文字溫暖你的人~記得關注哦~

如果你想傾訴,請【私信】我,或者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莎莎傾聽你的困惑,解決你的煩惱~

“我只想讓你們喜歡我”:戒掉討好型人格,別讓自卑,毀了你一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