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

清朝總督作為執掌地方軍政的封疆大吏,其位置不僅管轄地方,跟能影響中央。朝廷對總督也極為器重,從正二品官階一路兼職,將掛銜兵部尚書和兼任右都御史列為常態,升為從一品,並且根據各地情況給總督加兼職,成為地方最有實權的官職。

當然,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不會所用非人。對皇帝來說,總督不僅需要能力足夠,更要求足夠忠心。他們在掌權後,依然能夠執行朝廷政令,不會因為掌權而忘乎所以,跟朝廷叫板。


"

清朝總督作為執掌地方軍政的封疆大吏,其位置不僅管轄地方,跟能影響中央。朝廷對總督也極為器重,從正二品官階一路兼職,將掛銜兵部尚書和兼任右都御史列為常態,升為從一品,並且根據各地情況給總督加兼職,成為地方最有實權的官職。

當然,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不會所用非人。對皇帝來說,總督不僅需要能力足夠,更要求足夠忠心。他們在掌權後,依然能夠執行朝廷政令,不會因為掌權而忘乎所以,跟朝廷叫板。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不過,跟其他朝代不同,清朝選官時,必須同時兼顧旗人和漢人出身的官員。清朝以八旗定天下,以漢人治天下,兩部分人對清朝都不可或缺。順治年間,清朝公開提出滿漢大臣平等的說法,並且在官員俸祿上不做區分,只按照品級劃分。

但是,清朝八旗力量仍然佔據上風,“首崇滿洲”仍是主要政策,一些重要官職都會留給八旗官員擔任。在這兩種政策影響下,清朝只能根據形勢來決定總督的人選任免。而通過這種高級官員的人選變化,我們也可以很好把握住清朝歷史脈絡的變化。


"

清朝總督作為執掌地方軍政的封疆大吏,其位置不僅管轄地方,跟能影響中央。朝廷對總督也極為器重,從正二品官階一路兼職,將掛銜兵部尚書和兼任右都御史列為常態,升為從一品,並且根據各地情況給總督加兼職,成為地方最有實權的官職。

當然,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不會所用非人。對皇帝來說,總督不僅需要能力足夠,更要求足夠忠心。他們在掌權後,依然能夠執行朝廷政令,不會因為掌權而忘乎所以,跟朝廷叫板。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不過,跟其他朝代不同,清朝選官時,必須同時兼顧旗人和漢人出身的官員。清朝以八旗定天下,以漢人治天下,兩部分人對清朝都不可或缺。順治年間,清朝公開提出滿漢大臣平等的說法,並且在官員俸祿上不做區分,只按照品級劃分。

但是,清朝八旗力量仍然佔據上風,“首崇滿洲”仍是主要政策,一些重要官職都會留給八旗官員擔任。在這兩種政策影響下,清朝只能根據形勢來決定總督的人選任免。而通過這種高級官員的人選變化,我們也可以很好把握住清朝歷史脈絡的變化。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順治年間,清朝剛剛入關時,當時天下未定,而滿洲、蒙古族大臣大多沒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所以清朝常常把總督的位置交給漢軍八旗出現的官員擔任。順治年間,清朝派往江南地區擔任的總督,全都是漢軍八旗出身的官員。

跟一般漢人大臣相比,漢軍八旗的大臣對清朝而言,比較可以信任。如果交給那些沒有治理經驗的滿族、蒙古族大臣負責,不僅容易把地方政務攪成一團亂麻,對剛剛建立統治的清朝不利,而且地方權力容易被書吏幕僚架空,總督成為空架子。


"

清朝總督作為執掌地方軍政的封疆大吏,其位置不僅管轄地方,跟能影響中央。朝廷對總督也極為器重,從正二品官階一路兼職,將掛銜兵部尚書和兼任右都御史列為常態,升為從一品,並且根據各地情況給總督加兼職,成為地方最有實權的官職。

當然,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不會所用非人。對皇帝來說,總督不僅需要能力足夠,更要求足夠忠心。他們在掌權後,依然能夠執行朝廷政令,不會因為掌權而忘乎所以,跟朝廷叫板。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不過,跟其他朝代不同,清朝選官時,必須同時兼顧旗人和漢人出身的官員。清朝以八旗定天下,以漢人治天下,兩部分人對清朝都不可或缺。順治年間,清朝公開提出滿漢大臣平等的說法,並且在官員俸祿上不做區分,只按照品級劃分。

但是,清朝八旗力量仍然佔據上風,“首崇滿洲”仍是主要政策,一些重要官職都會留給八旗官員擔任。在這兩種政策影響下,清朝只能根據形勢來決定總督的人選任免。而通過這種高級官員的人選變化,我們也可以很好把握住清朝歷史脈絡的變化。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順治年間,清朝剛剛入關時,當時天下未定,而滿洲、蒙古族大臣大多沒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所以清朝常常把總督的位置交給漢軍八旗出現的官員擔任。順治年間,清朝派往江南地區擔任的總督,全都是漢軍八旗出身的官員。

跟一般漢人大臣相比,漢軍八旗的大臣對清朝而言,比較可以信任。如果交給那些沒有治理經驗的滿族、蒙古族大臣負責,不僅容易把地方政務攪成一團亂麻,對剛剛建立統治的清朝不利,而且地方權力容易被書吏幕僚架空,總督成為空架子。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從康熙年間開始,清朝用人政策開始出現改變。滿洲大臣、漢人大臣踏上總督位置的數量開始增加。于成龍、李偉都是漢人出身的總督,而且他們連進士都沒有考上,就能靠著自己的本事,獲得總督的位置。

不過,漢人出身的官員,仍是佔據少數。而且,從康熙時期,滿洲八旗出身的總督開始替代漢軍八旗出身的總督,佔據很大比例。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很複雜。


"

清朝總督作為執掌地方軍政的封疆大吏,其位置不僅管轄地方,跟能影響中央。朝廷對總督也極為器重,從正二品官階一路兼職,將掛銜兵部尚書和兼任右都御史列為常態,升為從一品,並且根據各地情況給總督加兼職,成為地方最有實權的官職。

當然,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不會所用非人。對皇帝來說,總督不僅需要能力足夠,更要求足夠忠心。他們在掌權後,依然能夠執行朝廷政令,不會因為掌權而忘乎所以,跟朝廷叫板。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不過,跟其他朝代不同,清朝選官時,必須同時兼顧旗人和漢人出身的官員。清朝以八旗定天下,以漢人治天下,兩部分人對清朝都不可或缺。順治年間,清朝公開提出滿漢大臣平等的說法,並且在官員俸祿上不做區分,只按照品級劃分。

但是,清朝八旗力量仍然佔據上風,“首崇滿洲”仍是主要政策,一些重要官職都會留給八旗官員擔任。在這兩種政策影響下,清朝只能根據形勢來決定總督的人選任免。而通過這種高級官員的人選變化,我們也可以很好把握住清朝歷史脈絡的變化。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順治年間,清朝剛剛入關時,當時天下未定,而滿洲、蒙古族大臣大多沒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所以清朝常常把總督的位置交給漢軍八旗出現的官員擔任。順治年間,清朝派往江南地區擔任的總督,全都是漢軍八旗出身的官員。

跟一般漢人大臣相比,漢軍八旗的大臣對清朝而言,比較可以信任。如果交給那些沒有治理經驗的滿族、蒙古族大臣負責,不僅容易把地方政務攪成一團亂麻,對剛剛建立統治的清朝不利,而且地方權力容易被書吏幕僚架空,總督成為空架子。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從康熙年間開始,清朝用人政策開始出現改變。滿洲大臣、漢人大臣踏上總督位置的數量開始增加。于成龍、李偉都是漢人出身的總督,而且他們連進士都沒有考上,就能靠著自己的本事,獲得總督的位置。

不過,漢人出身的官員,仍是佔據少數。而且,從康熙時期,滿洲八旗出身的總督開始替代漢軍八旗出身的總督,佔據很大比例。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很複雜。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旗人官員有完整的仕途歷練過程。他們一般從侍衛、筆帖式的官職踏入仕途,逐漸得到歷練,一般來說,如果皇帝有意提拔,官員會在中樞地方,甚至皇家事務上歷練。也就是說,旗人官員即便沒有參加科舉,但是在不同崗位歷練下,處理政務能力並不會太差。

而且,清朝對旗人官員的傾斜並未改變。雖然會提拔漢人到重要崗位任職,但對於清朝皇帝來說,旗人官員仍是他們更為信任的人。


"

清朝總督作為執掌地方軍政的封疆大吏,其位置不僅管轄地方,跟能影響中央。朝廷對總督也極為器重,從正二品官階一路兼職,將掛銜兵部尚書和兼任右都御史列為常態,升為從一品,並且根據各地情況給總督加兼職,成為地方最有實權的官職。

當然,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不會所用非人。對皇帝來說,總督不僅需要能力足夠,更要求足夠忠心。他們在掌權後,依然能夠執行朝廷政令,不會因為掌權而忘乎所以,跟朝廷叫板。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不過,跟其他朝代不同,清朝選官時,必須同時兼顧旗人和漢人出身的官員。清朝以八旗定天下,以漢人治天下,兩部分人對清朝都不可或缺。順治年間,清朝公開提出滿漢大臣平等的說法,並且在官員俸祿上不做區分,只按照品級劃分。

但是,清朝八旗力量仍然佔據上風,“首崇滿洲”仍是主要政策,一些重要官職都會留給八旗官員擔任。在這兩種政策影響下,清朝只能根據形勢來決定總督的人選任免。而通過這種高級官員的人選變化,我們也可以很好把握住清朝歷史脈絡的變化。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順治年間,清朝剛剛入關時,當時天下未定,而滿洲、蒙古族大臣大多沒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所以清朝常常把總督的位置交給漢軍八旗出現的官員擔任。順治年間,清朝派往江南地區擔任的總督,全都是漢軍八旗出身的官員。

跟一般漢人大臣相比,漢軍八旗的大臣對清朝而言,比較可以信任。如果交給那些沒有治理經驗的滿族、蒙古族大臣負責,不僅容易把地方政務攪成一團亂麻,對剛剛建立統治的清朝不利,而且地方權力容易被書吏幕僚架空,總督成為空架子。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從康熙年間開始,清朝用人政策開始出現改變。滿洲大臣、漢人大臣踏上總督位置的數量開始增加。于成龍、李偉都是漢人出身的總督,而且他們連進士都沒有考上,就能靠著自己的本事,獲得總督的位置。

不過,漢人出身的官員,仍是佔據少數。而且,從康熙時期,滿洲八旗出身的總督開始替代漢軍八旗出身的總督,佔據很大比例。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很複雜。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旗人官員有完整的仕途歷練過程。他們一般從侍衛、筆帖式的官職踏入仕途,逐漸得到歷練,一般來說,如果皇帝有意提拔,官員會在中樞地方,甚至皇家事務上歷練。也就是說,旗人官員即便沒有參加科舉,但是在不同崗位歷練下,處理政務能力並不會太差。

而且,清朝對旗人官員的傾斜並未改變。雖然會提拔漢人到重要崗位任職,但對於清朝皇帝來說,旗人官員仍是他們更為信任的人。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不過,在康熙、雍正時,這種情況還不算明顯,到了乾隆時期,他對八旗更為重視。他提拔了大量旗人官員到重要官職上。在乾隆時期,總督職位上,旗人官員比例迅速增加。尤其是滿洲八旗的官員更多。但是,到乾隆時,八旗風氣已經陷入怠惰中。這種怠惰的風氣幾乎是不可挽回的。以至於乾隆曾多次下旨訓斥都沒有辦法改變。

到了嘉慶、道光時期,清朝國勢衰退,旗人官員又大多無法擔當重任,清朝只要起用大量漢人大臣擔任重要職位。比如道光時期,起用了陶澍擔任兩江總督,整理當時兩淮地區積弊已久的鹽政,獲得極大的成功。


"

清朝總督作為執掌地方軍政的封疆大吏,其位置不僅管轄地方,跟能影響中央。朝廷對總督也極為器重,從正二品官階一路兼職,將掛銜兵部尚書和兼任右都御史列為常態,升為從一品,並且根據各地情況給總督加兼職,成為地方最有實權的官職。

當然,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不會所用非人。對皇帝來說,總督不僅需要能力足夠,更要求足夠忠心。他們在掌權後,依然能夠執行朝廷政令,不會因為掌權而忘乎所以,跟朝廷叫板。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不過,跟其他朝代不同,清朝選官時,必須同時兼顧旗人和漢人出身的官員。清朝以八旗定天下,以漢人治天下,兩部分人對清朝都不可或缺。順治年間,清朝公開提出滿漢大臣平等的說法,並且在官員俸祿上不做區分,只按照品級劃分。

但是,清朝八旗力量仍然佔據上風,“首崇滿洲”仍是主要政策,一些重要官職都會留給八旗官員擔任。在這兩種政策影響下,清朝只能根據形勢來決定總督的人選任免。而通過這種高級官員的人選變化,我們也可以很好把握住清朝歷史脈絡的變化。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順治年間,清朝剛剛入關時,當時天下未定,而滿洲、蒙古族大臣大多沒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所以清朝常常把總督的位置交給漢軍八旗出現的官員擔任。順治年間,清朝派往江南地區擔任的總督,全都是漢軍八旗出身的官員。

跟一般漢人大臣相比,漢軍八旗的大臣對清朝而言,比較可以信任。如果交給那些沒有治理經驗的滿族、蒙古族大臣負責,不僅容易把地方政務攪成一團亂麻,對剛剛建立統治的清朝不利,而且地方權力容易被書吏幕僚架空,總督成為空架子。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從康熙年間開始,清朝用人政策開始出現改變。滿洲大臣、漢人大臣踏上總督位置的數量開始增加。于成龍、李偉都是漢人出身的總督,而且他們連進士都沒有考上,就能靠著自己的本事,獲得總督的位置。

不過,漢人出身的官員,仍是佔據少數。而且,從康熙時期,滿洲八旗出身的總督開始替代漢軍八旗出身的總督,佔據很大比例。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很複雜。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旗人官員有完整的仕途歷練過程。他們一般從侍衛、筆帖式的官職踏入仕途,逐漸得到歷練,一般來說,如果皇帝有意提拔,官員會在中樞地方,甚至皇家事務上歷練。也就是說,旗人官員即便沒有參加科舉,但是在不同崗位歷練下,處理政務能力並不會太差。

而且,清朝對旗人官員的傾斜並未改變。雖然會提拔漢人到重要崗位任職,但對於清朝皇帝來說,旗人官員仍是他們更為信任的人。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不過,在康熙、雍正時,這種情況還不算明顯,到了乾隆時期,他對八旗更為重視。他提拔了大量旗人官員到重要官職上。在乾隆時期,總督職位上,旗人官員比例迅速增加。尤其是滿洲八旗的官員更多。但是,到乾隆時,八旗風氣已經陷入怠惰中。這種怠惰的風氣幾乎是不可挽回的。以至於乾隆曾多次下旨訓斥都沒有辦法改變。

到了嘉慶、道光時期,清朝國勢衰退,旗人官員又大多無法擔當重任,清朝只要起用大量漢人大臣擔任重要職位。比如道光時期,起用了陶澍擔任兩江總督,整理當時兩淮地區積弊已久的鹽政,獲得極大的成功。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這種八旗官員衰微的情況並未好轉。尤其是咸豐以後,清朝內外積弊。不僅各地陸續爆發叛亂,一度奪走清朝半壁江山,外部也有列強重重威脅。而清朝原本依賴的八旗軍和綠營軍都不堪再戰。清朝只要給政策,讓各地編練地方團練。當時奮而自起的官員中,雖然有少部分旗人官員,但大部分以漢人官員為主。

他們平定叛亂後,進入朝廷擔任要職。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以及一大批淮軍、湘軍將領。他們當中,很多人在戰後都升任總督職位,擠掉滿人大臣的位置。


"

清朝總督作為執掌地方軍政的封疆大吏,其位置不僅管轄地方,跟能影響中央。朝廷對總督也極為器重,從正二品官階一路兼職,將掛銜兵部尚書和兼任右都御史列為常態,升為從一品,並且根據各地情況給總督加兼職,成為地方最有實權的官職。

當然,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不會所用非人。對皇帝來說,總督不僅需要能力足夠,更要求足夠忠心。他們在掌權後,依然能夠執行朝廷政令,不會因為掌權而忘乎所以,跟朝廷叫板。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不過,跟其他朝代不同,清朝選官時,必須同時兼顧旗人和漢人出身的官員。清朝以八旗定天下,以漢人治天下,兩部分人對清朝都不可或缺。順治年間,清朝公開提出滿漢大臣平等的說法,並且在官員俸祿上不做區分,只按照品級劃分。

但是,清朝八旗力量仍然佔據上風,“首崇滿洲”仍是主要政策,一些重要官職都會留給八旗官員擔任。在這兩種政策影響下,清朝只能根據形勢來決定總督的人選任免。而通過這種高級官員的人選變化,我們也可以很好把握住清朝歷史脈絡的變化。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順治年間,清朝剛剛入關時,當時天下未定,而滿洲、蒙古族大臣大多沒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所以清朝常常把總督的位置交給漢軍八旗出現的官員擔任。順治年間,清朝派往江南地區擔任的總督,全都是漢軍八旗出身的官員。

跟一般漢人大臣相比,漢軍八旗的大臣對清朝而言,比較可以信任。如果交給那些沒有治理經驗的滿族、蒙古族大臣負責,不僅容易把地方政務攪成一團亂麻,對剛剛建立統治的清朝不利,而且地方權力容易被書吏幕僚架空,總督成為空架子。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從康熙年間開始,清朝用人政策開始出現改變。滿洲大臣、漢人大臣踏上總督位置的數量開始增加。于成龍、李偉都是漢人出身的總督,而且他們連進士都沒有考上,就能靠著自己的本事,獲得總督的位置。

不過,漢人出身的官員,仍是佔據少數。而且,從康熙時期,滿洲八旗出身的總督開始替代漢軍八旗出身的總督,佔據很大比例。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很複雜。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旗人官員有完整的仕途歷練過程。他們一般從侍衛、筆帖式的官職踏入仕途,逐漸得到歷練,一般來說,如果皇帝有意提拔,官員會在中樞地方,甚至皇家事務上歷練。也就是說,旗人官員即便沒有參加科舉,但是在不同崗位歷練下,處理政務能力並不會太差。

而且,清朝對旗人官員的傾斜並未改變。雖然會提拔漢人到重要崗位任職,但對於清朝皇帝來說,旗人官員仍是他們更為信任的人。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不過,在康熙、雍正時,這種情況還不算明顯,到了乾隆時期,他對八旗更為重視。他提拔了大量旗人官員到重要官職上。在乾隆時期,總督職位上,旗人官員比例迅速增加。尤其是滿洲八旗的官員更多。但是,到乾隆時,八旗風氣已經陷入怠惰中。這種怠惰的風氣幾乎是不可挽回的。以至於乾隆曾多次下旨訓斥都沒有辦法改變。

到了嘉慶、道光時期,清朝國勢衰退,旗人官員又大多無法擔當重任,清朝只要起用大量漢人大臣擔任重要職位。比如道光時期,起用了陶澍擔任兩江總督,整理當時兩淮地區積弊已久的鹽政,獲得極大的成功。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這種八旗官員衰微的情況並未好轉。尤其是咸豐以後,清朝內外積弊。不僅各地陸續爆發叛亂,一度奪走清朝半壁江山,外部也有列強重重威脅。而清朝原本依賴的八旗軍和綠營軍都不堪再戰。清朝只要給政策,讓各地編練地方團練。當時奮而自起的官員中,雖然有少部分旗人官員,但大部分以漢人官員為主。

他們平定叛亂後,進入朝廷擔任要職。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以及一大批淮軍、湘軍將領。他們當中,很多人在戰後都升任總督職位,擠掉滿人大臣的位置。


清朝總督中,漢人和旗人哪個多?


​雖然在當時,很多人仍想提倡八旗優先,例如創辦京師同文館的時候,恭親王就強調,要從八旗中選擇,讓漢人學習,他不能放心。在引進新式武器裝備軍隊時,也是八旗優先。但是,形勢比人強。八旗官員想要繼續佔據高位的情況已經很難延續下去,

雖然晚清時,旗人官員中確實湧現出一批能臣幹吏,但總體來說,長期處尊養優的生活,以及缺乏競爭的環境,都讓他們能力較差,無法適應那個“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時代。所以,到了晚清的時候,總督中漢人大臣已經佔據多數,成為不可逆的現實。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