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為什麼皇族沒有被趕盡殺絕,全靠這個被稱窩囊廢的人

在歷史中的任何一個時期,改朝換代之時,當政之人都要對前朝的皇族趕盡殺絕,因為舊朝皇族總是不甘心失敗,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東山再起,對於新朝而言,這群人絕對的屬於不安定分子、不穩定因素。比如康熙時期的朱慈煥,當時此人已經七八十歲了,按說對日漸穩固的大清毫無威脅,但康熙還是殺了他。

清朝滅亡後,為什麼皇族沒有被趕盡殺絕,全靠這個被稱窩囊廢的人

雖然康熙對於此事做的很絕,無疑他的後代是幸運的,清朝滅亡後,不但末代皇帝溥儀沒有死,大部分皇室成員也都活的好好的,這要歸功一個清朝王爺,一個非常識時務、有遠見的王爺,正是因為他的低調,使愛新覺羅後裔沒有被滅絕。

載灃,光緒皇帝的弟弟,溥儀的生父,在光緒年間曾任軍機大臣,溥儀三歲登基後,被推上了監國攝政王的位置,做了三年中國的實際統治者,在風雨飄搖的清末,任何人掌權都改變不了什麼,因此載灃名聲並不好,被後人稱為窩囊廢、書呆子等,素不知載灃其實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王爺。

清朝滅亡後,為什麼皇族沒有被趕盡殺絕,全靠這個被稱窩囊廢的人

宣統三年,清朝大勢已去,載灃宣佈解散皇族內閣,將全部權利交給了袁世凱,不久後又以醇親王的名義退隱,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任由袁世凱胡鬧,最後在袁世凱的操縱下裕隆太后下了退位詔書,宣佈溥儀退位,清朝滅亡。

歸隱後的載灃表現的非常低調,從不參加任何復辟活動,1917年“張勳復辟”,很多人勸他出山重掌大權,但是載灃表現的很冷淡,至始至終都沒有參與,只回復了兩個字“胡鬧”。

清朝滅亡後,為什麼皇族沒有被趕盡殺絕,全靠這個被稱窩囊廢的人

後來溥儀在日本的扶持下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溥儀將前景看的一片光明,遊說載灃全家都搬到東北去,日本人也非常看重他的威望想利用他,但是載灃深懷民族大義,堅決反動分裂,並認為溥儀日後必定凶多吉少,載灃拒絕日本人後依然過著自己的歸隱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各個部門都需要辦公場所,很多單位都看中了載灃的醇親王府,此時王府內的僕人大多都已離去,空出了不少房間,既然被人惦記上了,載灃開始考慮以後的生活,最後考慮到這麼多房間維護需要很大一筆費用,自己用不上,不如賣了,既可以減少開支,還能得到一大筆錢補貼日常開銷。最後載灃將王府賣給了某個單位,價格是90萬斤小米,懂經濟的朋友們可以算下摺合現金多少錢。

清朝滅亡後,為什麼皇族沒有被趕盡殺絕,全靠這個被稱窩囊廢的人

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下臺后皇族沒有受到迫害,這在中國歷史中絕對是不多見的,這要歸功於載灃在當攝政王期間的寬容政策和後來他的低調,試想如果當年載灃堅決抵抗,或下臺後不甘心積極參與復辟,也許他們面對的就是血風腥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