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

過去公文是公務運轉的重要環節,奏摺則是清朝獨創的一種公文,起始順治,沒於晚清。跟一般公文不同,奏摺可以直接交給皇帝,無需層層遞交,更為高效。

查嗣庭曾告訴雍正,讓官員上奏摺,等於擁有御史在四方擔任“天子耳目”,可以更好了解各地實際情況。作為獨創制度,中間必然要經過許多完善的過程。事實上,如果瞭解這個制度,對於更深入瞭解清朝歷史,會有極大幫助。知府作為參與奏摺制度發展的官職,也會被代入其中。

"

過去公文是公務運轉的重要環節,奏摺則是清朝獨創的一種公文,起始順治,沒於晚清。跟一般公文不同,奏摺可以直接交給皇帝,無需層層遞交,更為高效。

查嗣庭曾告訴雍正,讓官員上奏摺,等於擁有御史在四方擔任“天子耳目”,可以更好了解各地實際情況。作為獨創制度,中間必然要經過許多完善的過程。事實上,如果瞭解這個制度,對於更深入瞭解清朝歷史,會有極大幫助。知府作為參與奏摺制度發展的官職,也會被代入其中。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順治十三年,朝廷頒佈諭旨:“向來科道及在京官滿漢各官奏摺,俱先送內院,今後悉照部例送宮陳奏。其外省送通政司題本及在京各官本章,仍照舊送通政使司轉內院。”

這道諭旨的意思是,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以後可以直接給皇帝上奏摺,其他人仍按老規矩走程序。從順治年間的情況看,這個做法還是比較明智的。奏摺制度雖然可以幫助皇帝更好了解各地情況,但它對中樞處理政務能力考驗極高。全國那麼多官員,都給皇帝上奏摺,皇帝就得累死。

"

過去公文是公務運轉的重要環節,奏摺則是清朝獨創的一種公文,起始順治,沒於晚清。跟一般公文不同,奏摺可以直接交給皇帝,無需層層遞交,更為高效。

查嗣庭曾告訴雍正,讓官員上奏摺,等於擁有御史在四方擔任“天子耳目”,可以更好了解各地實際情況。作為獨創制度,中間必然要經過許多完善的過程。事實上,如果瞭解這個制度,對於更深入瞭解清朝歷史,會有極大幫助。知府作為參與奏摺制度發展的官職,也會被代入其中。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順治十三年,朝廷頒佈諭旨:“向來科道及在京官滿漢各官奏摺,俱先送內院,今後悉照部例送宮陳奏。其外省送通政司題本及在京各官本章,仍照舊送通政使司轉內院。”

這道諭旨的意思是,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以後可以直接給皇帝上奏摺,其他人仍按老規矩走程序。從順治年間的情況看,這個做法還是比較明智的。奏摺制度雖然可以幫助皇帝更好了解各地情況,但它對中樞處理政務能力考驗極高。全國那麼多官員,都給皇帝上奏摺,皇帝就得累死。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清朝知府數量比明朝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全國有知府215人。《光緒會典》的記載,當時全國也有知府188人。以順治年間中樞處理政務的能力,僅是知府的奏摺,皇帝都會忙不過來。

康熙繼位後,開闢南書房協助處理工作。南書房最初是皇帝私人講堂,講師都非常博學。康熙常常會向他們諮詢意見。所以,這些講師慢慢就擔負起康熙祕書工作,給康熙出謀劃策、草擬諭旨、協助處理公文等。

"

過去公文是公務運轉的重要環節,奏摺則是清朝獨創的一種公文,起始順治,沒於晚清。跟一般公文不同,奏摺可以直接交給皇帝,無需層層遞交,更為高效。

查嗣庭曾告訴雍正,讓官員上奏摺,等於擁有御史在四方擔任“天子耳目”,可以更好了解各地實際情況。作為獨創制度,中間必然要經過許多完善的過程。事實上,如果瞭解這個制度,對於更深入瞭解清朝歷史,會有極大幫助。知府作為參與奏摺制度發展的官職,也會被代入其中。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順治十三年,朝廷頒佈諭旨:“向來科道及在京官滿漢各官奏摺,俱先送內院,今後悉照部例送宮陳奏。其外省送通政司題本及在京各官本章,仍照舊送通政使司轉內院。”

這道諭旨的意思是,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以後可以直接給皇帝上奏摺,其他人仍按老規矩走程序。從順治年間的情況看,這個做法還是比較明智的。奏摺制度雖然可以幫助皇帝更好了解各地情況,但它對中樞處理政務能力考驗極高。全國那麼多官員,都給皇帝上奏摺,皇帝就得累死。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清朝知府數量比明朝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全國有知府215人。《光緒會典》的記載,當時全國也有知府188人。以順治年間中樞處理政務的能力,僅是知府的奏摺,皇帝都會忙不過來。

康熙繼位後,開闢南書房協助處理工作。南書房最初是皇帝私人講堂,講師都非常博學。康熙常常會向他們諮詢意見。所以,這些講師慢慢就擔負起康熙祕書工作,給康熙出謀劃策、草擬諭旨、協助處理公文等。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中樞能力加強,康熙就擴大官員上奏摺的權力。地方官中,按察使(省級)以上的文官,總兵以上的武將,以及新疆北路大臣和皇帝特派地方的官員;京官中,文官是各部院堂官以上,武將是副都統以上,以及翰林院授日講居官,才可以給皇帝上奏摺。

按照這個規定,知府仍沒有上奏摺的權力。不過,康熙特許部分人可以上奏摺,這個範圍很廣,官民俱可。所以,知府想給康熙上奏摺,必須先跟皇帝打好關係。

"

過去公文是公務運轉的重要環節,奏摺則是清朝獨創的一種公文,起始順治,沒於晚清。跟一般公文不同,奏摺可以直接交給皇帝,無需層層遞交,更為高效。

查嗣庭曾告訴雍正,讓官員上奏摺,等於擁有御史在四方擔任“天子耳目”,可以更好了解各地實際情況。作為獨創制度,中間必然要經過許多完善的過程。事實上,如果瞭解這個制度,對於更深入瞭解清朝歷史,會有極大幫助。知府作為參與奏摺制度發展的官職,也會被代入其中。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順治十三年,朝廷頒佈諭旨:“向來科道及在京官滿漢各官奏摺,俱先送內院,今後悉照部例送宮陳奏。其外省送通政司題本及在京各官本章,仍照舊送通政使司轉內院。”

這道諭旨的意思是,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以後可以直接給皇帝上奏摺,其他人仍按老規矩走程序。從順治年間的情況看,這個做法還是比較明智的。奏摺制度雖然可以幫助皇帝更好了解各地情況,但它對中樞處理政務能力考驗極高。全國那麼多官員,都給皇帝上奏摺,皇帝就得累死。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清朝知府數量比明朝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全國有知府215人。《光緒會典》的記載,當時全國也有知府188人。以順治年間中樞處理政務的能力,僅是知府的奏摺,皇帝都會忙不過來。

康熙繼位後,開闢南書房協助處理工作。南書房最初是皇帝私人講堂,講師都非常博學。康熙常常會向他們諮詢意見。所以,這些講師慢慢就擔負起康熙祕書工作,給康熙出謀劃策、草擬諭旨、協助處理公文等。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中樞能力加強,康熙就擴大官員上奏摺的權力。地方官中,按察使(省級)以上的文官,總兵以上的武將,以及新疆北路大臣和皇帝特派地方的官員;京官中,文官是各部院堂官以上,武將是副都統以上,以及翰林院授日講居官,才可以給皇帝上奏摺。

按照這個規定,知府仍沒有上奏摺的權力。不過,康熙特許部分人可以上奏摺,這個範圍很廣,官民俱可。所以,知府想給康熙上奏摺,必須先跟皇帝打好關係。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雍正繼位後,奏摺制度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雍正元年,雍正皇帝給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下了一道諭旨,讓他們必須每天上奏摺, 每個奏摺都要有料。因為這些官員都是負責監察。

這等於是逼著他們向同僚下手。以至於後來雍正連底下官員生辰八字都摸清楚了。換句話說,雍正對奏摺制度更為重視。他希望藉此瞭解底下實際情況。所以,查嗣庭給雍正上書,希望擴大官員上奏摺權力後,雍正很快同意。

"

過去公文是公務運轉的重要環節,奏摺則是清朝獨創的一種公文,起始順治,沒於晚清。跟一般公文不同,奏摺可以直接交給皇帝,無需層層遞交,更為高效。

查嗣庭曾告訴雍正,讓官員上奏摺,等於擁有御史在四方擔任“天子耳目”,可以更好了解各地實際情況。作為獨創制度,中間必然要經過許多完善的過程。事實上,如果瞭解這個制度,對於更深入瞭解清朝歷史,會有極大幫助。知府作為參與奏摺制度發展的官職,也會被代入其中。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順治十三年,朝廷頒佈諭旨:“向來科道及在京官滿漢各官奏摺,俱先送內院,今後悉照部例送宮陳奏。其外省送通政司題本及在京各官本章,仍照舊送通政使司轉內院。”

這道諭旨的意思是,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以後可以直接給皇帝上奏摺,其他人仍按老規矩走程序。從順治年間的情況看,這個做法還是比較明智的。奏摺制度雖然可以幫助皇帝更好了解各地情況,但它對中樞處理政務能力考驗極高。全國那麼多官員,都給皇帝上奏摺,皇帝就得累死。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清朝知府數量比明朝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全國有知府215人。《光緒會典》的記載,當時全國也有知府188人。以順治年間中樞處理政務的能力,僅是知府的奏摺,皇帝都會忙不過來。

康熙繼位後,開闢南書房協助處理工作。南書房最初是皇帝私人講堂,講師都非常博學。康熙常常會向他們諮詢意見。所以,這些講師慢慢就擔負起康熙祕書工作,給康熙出謀劃策、草擬諭旨、協助處理公文等。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中樞能力加強,康熙就擴大官員上奏摺的權力。地方官中,按察使(省級)以上的文官,總兵以上的武將,以及新疆北路大臣和皇帝特派地方的官員;京官中,文官是各部院堂官以上,武將是副都統以上,以及翰林院授日講居官,才可以給皇帝上奏摺。

按照這個規定,知府仍沒有上奏摺的權力。不過,康熙特許部分人可以上奏摺,這個範圍很廣,官民俱可。所以,知府想給康熙上奏摺,必須先跟皇帝打好關係。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雍正繼位後,奏摺制度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雍正元年,雍正皇帝給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下了一道諭旨,讓他們必須每天上奏摺, 每個奏摺都要有料。因為這些官員都是負責監察。

這等於是逼著他們向同僚下手。以至於後來雍正連底下官員生辰八字都摸清楚了。換句話說,雍正對奏摺制度更為重視。他希望藉此瞭解底下實際情況。所以,查嗣庭給雍正上書,希望擴大官員上奏摺權力後,雍正很快同意。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而且,雍正對知府也比過去更重視。知府作為一府主政官員,管轄著轄區內的幾個州縣,屬四品官員。這個位置,更像是中轉機構,他們沒有總督、巡撫級別高,朝廷卻不可輕視他們。雍正認為,設立知府,可以解決總督、巡撫轄區過大,公務無法正常推行的情況。

當時全國知府上任前,雍正都要把繁忙公務外,抽出時間把他們叫來親自談話,對這些知府進行考核,考察他們的品行能力,然後用小紙條記下來,將來根據這個官員的政績名聲,考慮是否提拔任用等。

"

過去公文是公務運轉的重要環節,奏摺則是清朝獨創的一種公文,起始順治,沒於晚清。跟一般公文不同,奏摺可以直接交給皇帝,無需層層遞交,更為高效。

查嗣庭曾告訴雍正,讓官員上奏摺,等於擁有御史在四方擔任“天子耳目”,可以更好了解各地實際情況。作為獨創制度,中間必然要經過許多完善的過程。事實上,如果瞭解這個制度,對於更深入瞭解清朝歷史,會有極大幫助。知府作為參與奏摺制度發展的官職,也會被代入其中。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順治十三年,朝廷頒佈諭旨:“向來科道及在京官滿漢各官奏摺,俱先送內院,今後悉照部例送宮陳奏。其外省送通政司題本及在京各官本章,仍照舊送通政使司轉內院。”

這道諭旨的意思是,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以後可以直接給皇帝上奏摺,其他人仍按老規矩走程序。從順治年間的情況看,這個做法還是比較明智的。奏摺制度雖然可以幫助皇帝更好了解各地情況,但它對中樞處理政務能力考驗極高。全國那麼多官員,都給皇帝上奏摺,皇帝就得累死。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清朝知府數量比明朝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全國有知府215人。《光緒會典》的記載,當時全國也有知府188人。以順治年間中樞處理政務的能力,僅是知府的奏摺,皇帝都會忙不過來。

康熙繼位後,開闢南書房協助處理工作。南書房最初是皇帝私人講堂,講師都非常博學。康熙常常會向他們諮詢意見。所以,這些講師慢慢就擔負起康熙祕書工作,給康熙出謀劃策、草擬諭旨、協助處理公文等。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中樞能力加強,康熙就擴大官員上奏摺的權力。地方官中,按察使(省級)以上的文官,總兵以上的武將,以及新疆北路大臣和皇帝特派地方的官員;京官中,文官是各部院堂官以上,武將是副都統以上,以及翰林院授日講居官,才可以給皇帝上奏摺。

按照這個規定,知府仍沒有上奏摺的權力。不過,康熙特許部分人可以上奏摺,這個範圍很廣,官民俱可。所以,知府想給康熙上奏摺,必須先跟皇帝打好關係。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雍正繼位後,奏摺制度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雍正元年,雍正皇帝給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下了一道諭旨,讓他們必須每天上奏摺, 每個奏摺都要有料。因為這些官員都是負責監察。

這等於是逼著他們向同僚下手。以至於後來雍正連底下官員生辰八字都摸清楚了。換句話說,雍正對奏摺制度更為重視。他希望藉此瞭解底下實際情況。所以,查嗣庭給雍正上書,希望擴大官員上奏摺權力後,雍正很快同意。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而且,雍正對知府也比過去更重視。知府作為一府主政官員,管轄著轄區內的幾個州縣,屬四品官員。這個位置,更像是中轉機構,他們沒有總督、巡撫級別高,朝廷卻不可輕視他們。雍正認為,設立知府,可以解決總督、巡撫轄區過大,公務無法正常推行的情況。

當時全國知府上任前,雍正都要把繁忙公務外,抽出時間把他們叫來親自談話,對這些知府進行考核,考察他們的品行能力,然後用小紙條記下來,將來根據這個官員的政績名聲,考慮是否提拔任用等。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雍正作為一個工作狂,基本都是常年深宮宅,極少外出。通過各地知府的奏摺,雍正也能更好掌握地方情況。雍正六年八月初三,雍正頒發上諭:“近思藩臬及地方大員,應準備各就所見所聞,具折陳奏。”

也就是雍正把地方上奏摺權力擴大到藩臬兩司的官員手中。看到情況可行,雍正又把上奏摺權力擴展到知府、道員、副將、參將一級的官員手中。

"

過去公文是公務運轉的重要環節,奏摺則是清朝獨創的一種公文,起始順治,沒於晚清。跟一般公文不同,奏摺可以直接交給皇帝,無需層層遞交,更為高效。

查嗣庭曾告訴雍正,讓官員上奏摺,等於擁有御史在四方擔任“天子耳目”,可以更好了解各地實際情況。作為獨創制度,中間必然要經過許多完善的過程。事實上,如果瞭解這個制度,對於更深入瞭解清朝歷史,會有極大幫助。知府作為參與奏摺制度發展的官職,也會被代入其中。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順治十三年,朝廷頒佈諭旨:“向來科道及在京官滿漢各官奏摺,俱先送內院,今後悉照部例送宮陳奏。其外省送通政司題本及在京各官本章,仍照舊送通政使司轉內院。”

這道諭旨的意思是,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以後可以直接給皇帝上奏摺,其他人仍按老規矩走程序。從順治年間的情況看,這個做法還是比較明智的。奏摺制度雖然可以幫助皇帝更好了解各地情況,但它對中樞處理政務能力考驗極高。全國那麼多官員,都給皇帝上奏摺,皇帝就得累死。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清朝知府數量比明朝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全國有知府215人。《光緒會典》的記載,當時全國也有知府188人。以順治年間中樞處理政務的能力,僅是知府的奏摺,皇帝都會忙不過來。

康熙繼位後,開闢南書房協助處理工作。南書房最初是皇帝私人講堂,講師都非常博學。康熙常常會向他們諮詢意見。所以,這些講師慢慢就擔負起康熙祕書工作,給康熙出謀劃策、草擬諭旨、協助處理公文等。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中樞能力加強,康熙就擴大官員上奏摺的權力。地方官中,按察使(省級)以上的文官,總兵以上的武將,以及新疆北路大臣和皇帝特派地方的官員;京官中,文官是各部院堂官以上,武將是副都統以上,以及翰林院授日講居官,才可以給皇帝上奏摺。

按照這個規定,知府仍沒有上奏摺的權力。不過,康熙特許部分人可以上奏摺,這個範圍很廣,官民俱可。所以,知府想給康熙上奏摺,必須先跟皇帝打好關係。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雍正繼位後,奏摺制度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雍正元年,雍正皇帝給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下了一道諭旨,讓他們必須每天上奏摺, 每個奏摺都要有料。因為這些官員都是負責監察。

這等於是逼著他們向同僚下手。以至於後來雍正連底下官員生辰八字都摸清楚了。換句話說,雍正對奏摺制度更為重視。他希望藉此瞭解底下實際情況。所以,查嗣庭給雍正上書,希望擴大官員上奏摺權力後,雍正很快同意。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而且,雍正對知府也比過去更重視。知府作為一府主政官員,管轄著轄區內的幾個州縣,屬四品官員。這個位置,更像是中轉機構,他們沒有總督、巡撫級別高,朝廷卻不可輕視他們。雍正認為,設立知府,可以解決總督、巡撫轄區過大,公務無法正常推行的情況。

當時全國知府上任前,雍正都要把繁忙公務外,抽出時間把他們叫來親自談話,對這些知府進行考核,考察他們的品行能力,然後用小紙條記下來,將來根據這個官員的政績名聲,考慮是否提拔任用等。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雍正作為一個工作狂,基本都是常年深宮宅,極少外出。通過各地知府的奏摺,雍正也能更好掌握地方情況。雍正六年八月初三,雍正頒發上諭:“近思藩臬及地方大員,應準備各就所見所聞,具折陳奏。”

也就是雍正把地方上奏摺權力擴大到藩臬兩司的官員手中。看到情況可行,雍正又把上奏摺權力擴展到知府、道員、副將、參將一級的官員手中。

清朝知府可以給皇帝上奏摺嗎?


當然,雍正敢讓知府上書,也不是沒有緣由的。雍正降低南書房地位,把軍機處放在中樞核心位置。相比南書房,軍機處更為高效。

雍正把許多軍政大事都交給軍機處,知府的奏摺,也由軍機處負責。雍正以後,奏摺制度和軍機處被繼續推行下去。所以,知府給皇帝上奏摺的權力,也有完整的制度保障。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