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並不適合農耕,為什麼歷代王朝卻要千方百計佔領

河西走廊並不適合農耕,為什麼歷代王朝卻要千方百計佔領

如果只是從古代中原農耕王朝的角度看,河西走廊的經濟價值是非常低的。因為河西走廊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和戈壁灘,再就是草原,適合農耕的就是很少的幾個綠洲地帶。今天我們如果去河西走廊,還會看到這種情況。有水有河流的地方,就會有村落、城鎮,但絕大多數地方仍然是一望無際的沙漠、隔壁和草原。因此,如果要有效控制這一帶,除了必須駐紮軍隊並且移民進行屯墾開發之外,從內地大量運輸糧食過去也是必不可少的。

從漢武帝時期漢朝佔領這個地區,並且設置郡縣進行開發以後,先後設置了河西四郡,也就是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其中敦煌郡的轄區是比較大的,向西進入了今天的新疆境內,而不只是今天甘肅境內。到漢武帝末期,長城烽燧一直向西延伸到了今天的烏魯木齊一帶,就是這個原因。隨後,漢朝一邊大規模修築長城,一邊從內地大量移民進行屯墾和開發。到西漢末年,河西地區人口達到七十萬戶,也就是大約三百五十萬人。

但是到了西漢末期和新莽末期,中央政權不穩,對邊疆控制力下降,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勢力就開始提升,而漢人的影響力則開始逐步下降。經過西漢末期和王莽新朝時期的大規模戰亂,漢人在當地的勢力有所衰減,羌族,匈奴小部落以及從中亞地區遷徙而來的胡人在河西走廊的影響力逐步增加。到東漢初期,整個河西走廊的漢人只有不到三十萬戶了,也就是不到一百五十萬人。之後,羌族在河西走廊的勢力越來越大,長期處於不太穩定的戰爭狀態,羌族時叛時服,東漢則一直在不斷出兵征討。

除了羌胡勢力對中央政權的離心力越來越強之外,河西走廊的漢人因為遠離中央政權的有效支援,只能和其它邊疆地區的漢人一樣,以宗族為核心紐帶,自己組織起來自保,從而形成了地方軍閥勢力。所以,漢末曾在歷史舞臺上翻江倒海的董卓出身官軍,但長期在河西走廊地區與羌胡勢力作戰,而馬騰、韓遂則是當地的漢人軍閥勢力。還有隴西李氏、天水楊氏等漢人宗族勢力,這一時期都已成為地方豪強勢力。

河西走廊並不適合農耕,為什麼歷代王朝卻要千方百計佔領

一直到五胡十六國時期,涼州地區還出現了五涼和南秦政權,都是在河西走廊這一帶興起又衰亡的。這就是因為在東漢末期中原大亂之後,內地的漢人大量向邊疆地帶遷徙,而當時的涼州還算是比較安定的,因此成為內地漢人的移民目的地之一。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當地的胡人和漢人相互融合,為之後的隋唐重新控制這裡奠定了基礎。但自從前涼張氏政權滅亡之後,唯一一個漢人政權是西涼李氏,其它地方的漢人地方豪強勢力基本上都與當地的羌胡勢力相結合,以求自保。

同時,這一時期南涼、西秦和北涼等割據政權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不斷擄掠當地漢族人口,強制遷徙,一方面推動了當地漢人勢力向一些原本比較偏遠的地區遷徙之外,也加快了胡漢融合的進程。所以,到五胡十六國後期,北魏衰落之後,在河西走廊西段出現的高昌國,雖然王族都是河西漢人地方豪強,但其轄區內的老百姓則是胡漢都有的,並不侷限於某一族群。

唐朝初期消滅了高昌國,高昌國雖然以今天的吐魯番為中心,但控制著今天我們常說的河西走廊西段的一部分,因為當時的河西走廊是包括今天新疆東部的哈密和吐魯番在內的。一直到唐朝初期,在唐朝逐步控制敦煌以東的局面下,和高昌國隔流沙為界,流沙地區才成為河西走廊與西域的分界線。越過今天敦煌到哈密之間的流沙地帶,就算是進入了西域,而以東則是屬於中原控制下的河西走廊,也就是唐朝的隴右節度使轄區。也是從這個時期起,河西走廊習慣上只到敦煌為止,敦煌以西被視為西域。

但是從軍事上看,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在唐朝以前的關中本位模式下,河西走廊為關中地區提供了最基本的戰略掩護。中原地區控制河西走廊,關中就不容易受到直接的軍事威脅,而河西走廊一旦失守,被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控制,就很容易居高臨下的進攻關中,關中往往很難有效防禦。漢唐時期都出現過北方遊牧民族從河西走廊以及今天的鄂爾多斯一帶南下,直接逼近長安附近的緊張局面。也是因此,定都關中的王朝都必須控制河西走廊,來確保關中根本之地的戰略安全。

河西走廊並不適合農耕,為什麼歷代王朝卻要千方百計佔領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了平定安祿山叛軍,不得不大量抽調隴右和北庭地區的駐軍到中原來參戰,從而將河西走廊拱手讓人,很快就被正在積極向北擴張的吐蕃所佔領和控制。在中晚唐時期,吐蕃憑藉著控制河西走廊的便利條件,關中在吐蕃眼裡幾乎沒有設防,所以多次進入關中地區。也是因此,現在的陝北和河西走廊出現了大量吐蕃後裔,在吐蕃帝國崩潰後,他們就在當地留下來了。今天的武威還存在的天祝藏族自治縣,就是在吐蕃崩潰之後留下來的藏族。還有河西走廊的馬蹄寺,本來是佛教從南疆傳入中原地區時留下來的遺蹟,並不是藏傳佛教,但在吐蕃控制河西走廊的時期也變成了藏傳佛教寺廟,今天依然如此。

除了掩護關中地區之外,河西走廊還有一個重要軍事價值在於,河西走廊相當於長城線的左臂膀,控制河西走廊和燕雲十六州,對中原王朝來說,就像是一個人同時張開了左右臂膀,進可攻退可守,在面對北方遊牧民族勢力的時候處於比較有利的位置。而一旦失去這兩條臂膀中的任何一個,就等於只有一隻拳頭了,另一邊等於是無力防禦的,只能被動挨打。所以,只要選擇定都在關中到洛陽一線,就必須控制河西走廊,哪怕是曹魏、北魏和前秦這樣只統一了北方地區的政權,也是很快就出兵攻佔了河西走廊。

所以,明朝興起後,把蒙古驅逐出去後,很快就由馮勝率軍攻佔了河西走廊地區。這是自安史之亂髮生後,中原政權時隔六百年才再一次有效控制了河西走廊。正是因為明朝控制著河西走廊,所以蒙古無法穿過河西走廊,與青海連成一片,而且蒙古也無法從河西走廊直接威脅關中地區。而宋朝因為沒有控制河西走廊,所以當西夏崛起後,朝廷一度出現了放棄整個潼關以西的聲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