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

達摩這個外國人,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中國佛教史上,他有著重要的地位,被尊為“禪宗初祖”;在中國武術文化中,他也有著特殊的地位,被傳為“達摩老祖”;在中國民間,關於他的傳說,更是神乎其神,千餘年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

達摩這個外國人,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中國佛教史上,他有著重要的地位,被尊為“禪宗初祖”;在中國武術文化中,他也有著特殊的地位,被傳為“達摩老祖”;在中國民間,關於他的傳說,更是神乎其神,千餘年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但就是這麼一個被傳的神乎其神,而又無比重要的歷史人物,在中國的正史中卻幾乎沒有任何記載。除了《舊唐書·方伎》傳中,在玄奘、神秀之後,慧能、普寂之前,那161字之外,再無半點記載。

那麼達摩在中國歷史上到底是一個什麼形象呢?真實的境遇又如何呢?如雷貫耳,赫赫威名之下,他又究竟給中國留下了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他在中國留下的幾個故事。

一、智壓梁武帝

據中國佛教禪宗史書《五燈會元》記載,達摩(磨)初見梁武帝,梁武帝問:“朕起寺度僧,有何功德?”達摩說:“實無功德”。梁武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達摩說:“廓然無聖。”梁武帝:“對朕者誰?”達摩:“不識。”帝不契,達摩遂渡江至魏。

梁武帝蕭衍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國的開國之君,在位48年,頗有政績。晚年他又大力推崇佛教,恨不得把整個樑國都建成佛國,可以說他對整個佛教在中國南方的發展貢獻巨大。

對於自己的這個貢獻,梁武帝內心也是十分傲嬌的。畢竟他是皇帝,舉全國之力發展佛教,發展到皇帝四次出家的,在中國歷史上也就他這一個。可是達摩卻說他,沒什麼功德。

梁武帝一看這個外國和尚不會說話,以為他是不願意拍馬屁也就沒跟他計較,就直接問了修行上的事:“那什麼是聖諦的第一要義?”“聖”是神聖,“諦”是真諦,佛教教義把“苦、集、滅、道”列為四聖諦。

達摩卻直接說,沒有“聖”。梁武帝不高興了:“那我對面的是誰?”潛臺詞是:你不就是個聖人嗎?達摩說:“不認識。”“我靠,自己連自己都不認識?”梁武帝當時心中一萬頭馬馬呀奔騰而過,然後拂袖而去。達摩在南樑也呆不下去了,就過長江去了北魏。

這就是中國禪宗史上最著名的一段公案。達摩為什麼能夠智壓梁武帝,被後世代代相傳,就是因為他打破了“有”“無”“凡”“聖”這些個概念,讓人有當頭棒喝之震撼,如石破天驚般猛醒。

什麼有功德,無功德。什麼凡人,聖人。在達摩的世界觀裡,統統都不存在,他要的是直指人心。什麼是直指人心,就是唯心主義,不唯物,不唯識,只唯心。當然這個時候達摩傳的還是客觀唯心主義,到慧能的時候,已經開創了主觀唯心主義。

"

達摩這個外國人,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中國佛教史上,他有著重要的地位,被尊為“禪宗初祖”;在中國武術文化中,他也有著特殊的地位,被傳為“達摩老祖”;在中國民間,關於他的傳說,更是神乎其神,千餘年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但就是這麼一個被傳的神乎其神,而又無比重要的歷史人物,在中國的正史中卻幾乎沒有任何記載。除了《舊唐書·方伎》傳中,在玄奘、神秀之後,慧能、普寂之前,那161字之外,再無半點記載。

那麼達摩在中國歷史上到底是一個什麼形象呢?真實的境遇又如何呢?如雷貫耳,赫赫威名之下,他又究竟給中國留下了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他在中國留下的幾個故事。

一、智壓梁武帝

據中國佛教禪宗史書《五燈會元》記載,達摩(磨)初見梁武帝,梁武帝問:“朕起寺度僧,有何功德?”達摩說:“實無功德”。梁武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達摩說:“廓然無聖。”梁武帝:“對朕者誰?”達摩:“不識。”帝不契,達摩遂渡江至魏。

梁武帝蕭衍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國的開國之君,在位48年,頗有政績。晚年他又大力推崇佛教,恨不得把整個樑國都建成佛國,可以說他對整個佛教在中國南方的發展貢獻巨大。

對於自己的這個貢獻,梁武帝內心也是十分傲嬌的。畢竟他是皇帝,舉全國之力發展佛教,發展到皇帝四次出家的,在中國歷史上也就他這一個。可是達摩卻說他,沒什麼功德。

梁武帝一看這個外國和尚不會說話,以為他是不願意拍馬屁也就沒跟他計較,就直接問了修行上的事:“那什麼是聖諦的第一要義?”“聖”是神聖,“諦”是真諦,佛教教義把“苦、集、滅、道”列為四聖諦。

達摩卻直接說,沒有“聖”。梁武帝不高興了:“那我對面的是誰?”潛臺詞是:你不就是個聖人嗎?達摩說:“不認識。”“我靠,自己連自己都不認識?”梁武帝當時心中一萬頭馬馬呀奔騰而過,然後拂袖而去。達摩在南樑也呆不下去了,就過長江去了北魏。

這就是中國禪宗史上最著名的一段公案。達摩為什麼能夠智壓梁武帝,被後世代代相傳,就是因為他打破了“有”“無”“凡”“聖”這些個概念,讓人有當頭棒喝之震撼,如石破天驚般猛醒。

什麼有功德,無功德。什麼凡人,聖人。在達摩的世界觀裡,統統都不存在,他要的是直指人心。什麼是直指人心,就是唯心主義,不唯物,不唯識,只唯心。當然這個時候達摩傳的還是客觀唯心主義,到慧能的時候,已經開創了主觀唯心主義。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二、一葦渡江

小時候看客就聽父親講過,達摩老祖功夫如何如何地高:一隻蘆葦過長江。

據傳,達摩跟梁武帝見面後,因為話不投機半句多,並沒有得到樑朝皇帝的認可。達摩不知道是自己灰溜溜地離開的皇宮,還是被驅逐出宮的。反正是一出宮就趕緊往北魏跑。跑到長江邊的時候,梁武帝的兵已經追了上來。

當時江邊沒有渡船,達摩情急之下,掐了根江邊的蘆葦,往暗流洶湧的江中一拋,然後一越而上,踩著那根蘆葦就度過了長江。

這就是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故事。至於怎麼渡的,符不符合力學原理,那還重要嗎?重要的是,中國人眼中不可逾越的“長江天塹”,就這樣被達摩用一根輕飄飄的蘆葦,就那麼輕輕鬆鬆地給過去了。

這也一舉奠定了達摩在中國武術文化中“老祖”的地位。開玩笑,輕功啊,絕對是輕功第一,不接受反駁。所以,至今少林寺中還有達摩一葦渡江的石刻,少林七十二絕技中,也有“一葦渡江”這門輕功技藝。

那麼這個“一葦渡江”到底是怎麼來的?梁武帝應該是確實派兵追過達摩,不過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梁武帝被寶誌和尚說動,又覺得達摩是對的,想追回來繼續理論。另一種說法是,聽說達摩要去北魏,那怎麼行?北魏是敵國啊,我得不到的東西,怎麼能讓敵國得到?是殺是囚,先追回來再說。

就是在這麼個背景下,達摩渡江去北魏的。這中間就給了後人無窮的想象,一個是異國高僧,一個是皇帝高僧,簡直就如《長安十二時辰》那般每時每刻都驚心動魄。先是被請進皇宮,然後一言不合就一拍兩散,然後又前有長江天塹,後又樑國追兵,就問你他怎麼過的江?

到底怎麼過的江?其實南樑和北魏是有民間交往和貿易往來的,中國老百姓每天都怎麼過的江?而且《詩經》早就有了“一葦”過大江的說法,《詩經·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當然了,不排除像達摩這樣的高僧,確實有“一葦渡江”這樣的神通,雖然平時不輕易示人,但到了關鍵時候,拿來保命,也不是不可能。

"

達摩這個外國人,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中國佛教史上,他有著重要的地位,被尊為“禪宗初祖”;在中國武術文化中,他也有著特殊的地位,被傳為“達摩老祖”;在中國民間,關於他的傳說,更是神乎其神,千餘年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但就是這麼一個被傳的神乎其神,而又無比重要的歷史人物,在中國的正史中卻幾乎沒有任何記載。除了《舊唐書·方伎》傳中,在玄奘、神秀之後,慧能、普寂之前,那161字之外,再無半點記載。

那麼達摩在中國歷史上到底是一個什麼形象呢?真實的境遇又如何呢?如雷貫耳,赫赫威名之下,他又究竟給中國留下了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他在中國留下的幾個故事。

一、智壓梁武帝

據中國佛教禪宗史書《五燈會元》記載,達摩(磨)初見梁武帝,梁武帝問:“朕起寺度僧,有何功德?”達摩說:“實無功德”。梁武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達摩說:“廓然無聖。”梁武帝:“對朕者誰?”達摩:“不識。”帝不契,達摩遂渡江至魏。

梁武帝蕭衍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國的開國之君,在位48年,頗有政績。晚年他又大力推崇佛教,恨不得把整個樑國都建成佛國,可以說他對整個佛教在中國南方的發展貢獻巨大。

對於自己的這個貢獻,梁武帝內心也是十分傲嬌的。畢竟他是皇帝,舉全國之力發展佛教,發展到皇帝四次出家的,在中國歷史上也就他這一個。可是達摩卻說他,沒什麼功德。

梁武帝一看這個外國和尚不會說話,以為他是不願意拍馬屁也就沒跟他計較,就直接問了修行上的事:“那什麼是聖諦的第一要義?”“聖”是神聖,“諦”是真諦,佛教教義把“苦、集、滅、道”列為四聖諦。

達摩卻直接說,沒有“聖”。梁武帝不高興了:“那我對面的是誰?”潛臺詞是:你不就是個聖人嗎?達摩說:“不認識。”“我靠,自己連自己都不認識?”梁武帝當時心中一萬頭馬馬呀奔騰而過,然後拂袖而去。達摩在南樑也呆不下去了,就過長江去了北魏。

這就是中國禪宗史上最著名的一段公案。達摩為什麼能夠智壓梁武帝,被後世代代相傳,就是因為他打破了“有”“無”“凡”“聖”這些個概念,讓人有當頭棒喝之震撼,如石破天驚般猛醒。

什麼有功德,無功德。什麼凡人,聖人。在達摩的世界觀裡,統統都不存在,他要的是直指人心。什麼是直指人心,就是唯心主義,不唯物,不唯識,只唯心。當然這個時候達摩傳的還是客觀唯心主義,到慧能的時候,已經開創了主觀唯心主義。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二、一葦渡江

小時候看客就聽父親講過,達摩老祖功夫如何如何地高:一隻蘆葦過長江。

據傳,達摩跟梁武帝見面後,因為話不投機半句多,並沒有得到樑朝皇帝的認可。達摩不知道是自己灰溜溜地離開的皇宮,還是被驅逐出宮的。反正是一出宮就趕緊往北魏跑。跑到長江邊的時候,梁武帝的兵已經追了上來。

當時江邊沒有渡船,達摩情急之下,掐了根江邊的蘆葦,往暗流洶湧的江中一拋,然後一越而上,踩著那根蘆葦就度過了長江。

這就是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故事。至於怎麼渡的,符不符合力學原理,那還重要嗎?重要的是,中國人眼中不可逾越的“長江天塹”,就這樣被達摩用一根輕飄飄的蘆葦,就那麼輕輕鬆鬆地給過去了。

這也一舉奠定了達摩在中國武術文化中“老祖”的地位。開玩笑,輕功啊,絕對是輕功第一,不接受反駁。所以,至今少林寺中還有達摩一葦渡江的石刻,少林七十二絕技中,也有“一葦渡江”這門輕功技藝。

那麼這個“一葦渡江”到底是怎麼來的?梁武帝應該是確實派兵追過達摩,不過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梁武帝被寶誌和尚說動,又覺得達摩是對的,想追回來繼續理論。另一種說法是,聽說達摩要去北魏,那怎麼行?北魏是敵國啊,我得不到的東西,怎麼能讓敵國得到?是殺是囚,先追回來再說。

就是在這麼個背景下,達摩渡江去北魏的。這中間就給了後人無窮的想象,一個是異國高僧,一個是皇帝高僧,簡直就如《長安十二時辰》那般每時每刻都驚心動魄。先是被請進皇宮,然後一言不合就一拍兩散,然後又前有長江天塹,後又樑國追兵,就問你他怎麼過的江?

到底怎麼過的江?其實南樑和北魏是有民間交往和貿易往來的,中國老百姓每天都怎麼過的江?而且《詩經》早就有了“一葦”過大江的說法,《詩經·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當然了,不排除像達摩這樣的高僧,確實有“一葦渡江”這樣的神通,雖然平時不輕易示人,但到了關鍵時候,拿來保命,也不是不可能。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三、九年面壁

九年面壁是說,達摩從南樑來到北魏,先去了洛陽,後來又來到嵩山少林寺。在少林寺後山的五乳峰上,每天什麼都不坐,就是面壁打坐。

結果一坐就是九年。在山洞的洞壁上都印出了達摩的影子,至今少林寺內仍有達摩面壁影石。當年達摩面壁的山洞,現在就叫達摩洞,已經成為遊少林寺必去景點和歷代禪宗弟子朝聖之地。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說。這其實跟達摩傳下來的修行方式有關,看客在之前的文章《這裡如何成為聖地》裡高度概括過達摩的禪法: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終日頭陀苦行,面壁觀心,禪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既幽且玄。

就是說,達摩的禪就是面壁修心,跟傳統的講經說法,根本不一樣。所以,才有“傳統禪師大為不齒,斥為異端邪說”。

當然了,現在我們知道,達摩是禪宗初祖,提倡的就是大乘壁觀法門。但當時這種類似於“面壁思過”的做法有多麼石破天驚,有多麼不被理解,就只有達摩他自己知道了。

就是因為不理解,大家才把這個事兒當成新聞來傳,傳到最後就成了達摩九年不吃不喝,就坐在那裡一動不動,鳥都在他頭髮上壘窩了他也不知道。

就是因為不被理解,達摩的禪法才傳了九年(在中國三表多,三個三是九),還沒找到傳人,可見當時有多難。

"

達摩這個外國人,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中國佛教史上,他有著重要的地位,被尊為“禪宗初祖”;在中國武術文化中,他也有著特殊的地位,被傳為“達摩老祖”;在中國民間,關於他的傳說,更是神乎其神,千餘年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但就是這麼一個被傳的神乎其神,而又無比重要的歷史人物,在中國的正史中卻幾乎沒有任何記載。除了《舊唐書·方伎》傳中,在玄奘、神秀之後,慧能、普寂之前,那161字之外,再無半點記載。

那麼達摩在中國歷史上到底是一個什麼形象呢?真實的境遇又如何呢?如雷貫耳,赫赫威名之下,他又究竟給中國留下了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他在中國留下的幾個故事。

一、智壓梁武帝

據中國佛教禪宗史書《五燈會元》記載,達摩(磨)初見梁武帝,梁武帝問:“朕起寺度僧,有何功德?”達摩說:“實無功德”。梁武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達摩說:“廓然無聖。”梁武帝:“對朕者誰?”達摩:“不識。”帝不契,達摩遂渡江至魏。

梁武帝蕭衍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國的開國之君,在位48年,頗有政績。晚年他又大力推崇佛教,恨不得把整個樑國都建成佛國,可以說他對整個佛教在中國南方的發展貢獻巨大。

對於自己的這個貢獻,梁武帝內心也是十分傲嬌的。畢竟他是皇帝,舉全國之力發展佛教,發展到皇帝四次出家的,在中國歷史上也就他這一個。可是達摩卻說他,沒什麼功德。

梁武帝一看這個外國和尚不會說話,以為他是不願意拍馬屁也就沒跟他計較,就直接問了修行上的事:“那什麼是聖諦的第一要義?”“聖”是神聖,“諦”是真諦,佛教教義把“苦、集、滅、道”列為四聖諦。

達摩卻直接說,沒有“聖”。梁武帝不高興了:“那我對面的是誰?”潛臺詞是:你不就是個聖人嗎?達摩說:“不認識。”“我靠,自己連自己都不認識?”梁武帝當時心中一萬頭馬馬呀奔騰而過,然後拂袖而去。達摩在南樑也呆不下去了,就過長江去了北魏。

這就是中國禪宗史上最著名的一段公案。達摩為什麼能夠智壓梁武帝,被後世代代相傳,就是因為他打破了“有”“無”“凡”“聖”這些個概念,讓人有當頭棒喝之震撼,如石破天驚般猛醒。

什麼有功德,無功德。什麼凡人,聖人。在達摩的世界觀裡,統統都不存在,他要的是直指人心。什麼是直指人心,就是唯心主義,不唯物,不唯識,只唯心。當然這個時候達摩傳的還是客觀唯心主義,到慧能的時候,已經開創了主觀唯心主義。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二、一葦渡江

小時候看客就聽父親講過,達摩老祖功夫如何如何地高:一隻蘆葦過長江。

據傳,達摩跟梁武帝見面後,因為話不投機半句多,並沒有得到樑朝皇帝的認可。達摩不知道是自己灰溜溜地離開的皇宮,還是被驅逐出宮的。反正是一出宮就趕緊往北魏跑。跑到長江邊的時候,梁武帝的兵已經追了上來。

當時江邊沒有渡船,達摩情急之下,掐了根江邊的蘆葦,往暗流洶湧的江中一拋,然後一越而上,踩著那根蘆葦就度過了長江。

這就是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故事。至於怎麼渡的,符不符合力學原理,那還重要嗎?重要的是,中國人眼中不可逾越的“長江天塹”,就這樣被達摩用一根輕飄飄的蘆葦,就那麼輕輕鬆鬆地給過去了。

這也一舉奠定了達摩在中國武術文化中“老祖”的地位。開玩笑,輕功啊,絕對是輕功第一,不接受反駁。所以,至今少林寺中還有達摩一葦渡江的石刻,少林七十二絕技中,也有“一葦渡江”這門輕功技藝。

那麼這個“一葦渡江”到底是怎麼來的?梁武帝應該是確實派兵追過達摩,不過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梁武帝被寶誌和尚說動,又覺得達摩是對的,想追回來繼續理論。另一種說法是,聽說達摩要去北魏,那怎麼行?北魏是敵國啊,我得不到的東西,怎麼能讓敵國得到?是殺是囚,先追回來再說。

就是在這麼個背景下,達摩渡江去北魏的。這中間就給了後人無窮的想象,一個是異國高僧,一個是皇帝高僧,簡直就如《長安十二時辰》那般每時每刻都驚心動魄。先是被請進皇宮,然後一言不合就一拍兩散,然後又前有長江天塹,後又樑國追兵,就問你他怎麼過的江?

到底怎麼過的江?其實南樑和北魏是有民間交往和貿易往來的,中國老百姓每天都怎麼過的江?而且《詩經》早就有了“一葦”過大江的說法,《詩經·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當然了,不排除像達摩這樣的高僧,確實有“一葦渡江”這樣的神通,雖然平時不輕易示人,但到了關鍵時候,拿來保命,也不是不可能。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三、九年面壁

九年面壁是說,達摩從南樑來到北魏,先去了洛陽,後來又來到嵩山少林寺。在少林寺後山的五乳峰上,每天什麼都不坐,就是面壁打坐。

結果一坐就是九年。在山洞的洞壁上都印出了達摩的影子,至今少林寺內仍有達摩面壁影石。當年達摩面壁的山洞,現在就叫達摩洞,已經成為遊少林寺必去景點和歷代禪宗弟子朝聖之地。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說。這其實跟達摩傳下來的修行方式有關,看客在之前的文章《這裡如何成為聖地》裡高度概括過達摩的禪法: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終日頭陀苦行,面壁觀心,禪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既幽且玄。

就是說,達摩的禪就是面壁修心,跟傳統的講經說法,根本不一樣。所以,才有“傳統禪師大為不齒,斥為異端邪說”。

當然了,現在我們知道,達摩是禪宗初祖,提倡的就是大乘壁觀法門。但當時這種類似於“面壁思過”的做法有多麼石破天驚,有多麼不被理解,就只有達摩他自己知道了。

就是因為不理解,大家才把這個事兒當成新聞來傳,傳到最後就成了達摩九年不吃不喝,就坐在那裡一動不動,鳥都在他頭髮上壘窩了他也不知道。

就是因為不被理解,達摩的禪法才傳了九年(在中國三表多,三個三是九),還沒找到傳人,可見當時有多難。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四、斷臂求法

斷臂求法是講有個叫神光的人,來向達摩求法。當時正下著鵝毛大雪,達摩說,等什麼時候天降紅雪了你再來吧。神光一聽,二話不說,抽刀把自己胳膊砍了,用血把達摩身邊的雪都染成了紅色。

達摩一看,覺得這個人有“慧根”,還“可教”,就收下神光為弟子,改名“慧可”。慧可也就成了中國禪宗的二祖。現在少林寺內還有“立雪亭”,據說就是當年慧可斷臂求法的地方。

這個故事一聽就很假,但它反映出來的“求法”有多難,“傳法”有多難,卻是無比的真實。先說“求法”有多難,東漢劉備有“三顧茅廬”在前,也是大冬天的,大雪紛紛,寒風刺骨,在那外面等,這還只是求個治國之法。

北宋有楊時“程門立雪”在後,更是等到雪深一尺而人不動,所求之法,不過是學問之道。而慧可要求的可是“安心之法”,性命之道。能找到一位“明師”有多難!

找到了“明師”,學法也很難。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所以,達摩在嵩山傳法很多年,收徒無數,大家也都用“斷臂求法”的精神來學了數年,也不過是:“慧可得髓、道育得骨、尼總持得肉、道副得皮”。

學成之後,傳法還很難。慧可的師兄曇琳,因為傳播達摩的壁觀禪法,直接被佛教保守派砍掉了一隻胳膊。曇林胳膊傷一好,繼續傳, 人稱“單臂傳法”。後來,另一隻胳膊也被砍了,傷好後,繼續傳,故史上稱曇林為“法林”、“無臂林”。

當然了,慧可本人也是畢生都在亂世夾縫中,艱難傳法,直到最後客死他鄉,葬於邯鄲。也有說是在河北傳法時,被佛教保守派聯合朝廷以“妖言惑眾”罪,直接砍頭了。

所以,“斷臂求法”的故事,很可能就是達摩慧可這一脈求法、學法、傳法的集體寫照。雖然,不是慧可一個人的,但卻以慧可為代表,雜糅了眾人的故事,這才有了禪宗歷史上“斷臂求法”這種血淋淋的,超現實主義,而又無比現實主義的傳說。

"

達摩這個外國人,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中國佛教史上,他有著重要的地位,被尊為“禪宗初祖”;在中國武術文化中,他也有著特殊的地位,被傳為“達摩老祖”;在中國民間,關於他的傳說,更是神乎其神,千餘年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但就是這麼一個被傳的神乎其神,而又無比重要的歷史人物,在中國的正史中卻幾乎沒有任何記載。除了《舊唐書·方伎》傳中,在玄奘、神秀之後,慧能、普寂之前,那161字之外,再無半點記載。

那麼達摩在中國歷史上到底是一個什麼形象呢?真實的境遇又如何呢?如雷貫耳,赫赫威名之下,他又究竟給中國留下了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他在中國留下的幾個故事。

一、智壓梁武帝

據中國佛教禪宗史書《五燈會元》記載,達摩(磨)初見梁武帝,梁武帝問:“朕起寺度僧,有何功德?”達摩說:“實無功德”。梁武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達摩說:“廓然無聖。”梁武帝:“對朕者誰?”達摩:“不識。”帝不契,達摩遂渡江至魏。

梁武帝蕭衍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國的開國之君,在位48年,頗有政績。晚年他又大力推崇佛教,恨不得把整個樑國都建成佛國,可以說他對整個佛教在中國南方的發展貢獻巨大。

對於自己的這個貢獻,梁武帝內心也是十分傲嬌的。畢竟他是皇帝,舉全國之力發展佛教,發展到皇帝四次出家的,在中國歷史上也就他這一個。可是達摩卻說他,沒什麼功德。

梁武帝一看這個外國和尚不會說話,以為他是不願意拍馬屁也就沒跟他計較,就直接問了修行上的事:“那什麼是聖諦的第一要義?”“聖”是神聖,“諦”是真諦,佛教教義把“苦、集、滅、道”列為四聖諦。

達摩卻直接說,沒有“聖”。梁武帝不高興了:“那我對面的是誰?”潛臺詞是:你不就是個聖人嗎?達摩說:“不認識。”“我靠,自己連自己都不認識?”梁武帝當時心中一萬頭馬馬呀奔騰而過,然後拂袖而去。達摩在南樑也呆不下去了,就過長江去了北魏。

這就是中國禪宗史上最著名的一段公案。達摩為什麼能夠智壓梁武帝,被後世代代相傳,就是因為他打破了“有”“無”“凡”“聖”這些個概念,讓人有當頭棒喝之震撼,如石破天驚般猛醒。

什麼有功德,無功德。什麼凡人,聖人。在達摩的世界觀裡,統統都不存在,他要的是直指人心。什麼是直指人心,就是唯心主義,不唯物,不唯識,只唯心。當然這個時候達摩傳的還是客觀唯心主義,到慧能的時候,已經開創了主觀唯心主義。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二、一葦渡江

小時候看客就聽父親講過,達摩老祖功夫如何如何地高:一隻蘆葦過長江。

據傳,達摩跟梁武帝見面後,因為話不投機半句多,並沒有得到樑朝皇帝的認可。達摩不知道是自己灰溜溜地離開的皇宮,還是被驅逐出宮的。反正是一出宮就趕緊往北魏跑。跑到長江邊的時候,梁武帝的兵已經追了上來。

當時江邊沒有渡船,達摩情急之下,掐了根江邊的蘆葦,往暗流洶湧的江中一拋,然後一越而上,踩著那根蘆葦就度過了長江。

這就是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故事。至於怎麼渡的,符不符合力學原理,那還重要嗎?重要的是,中國人眼中不可逾越的“長江天塹”,就這樣被達摩用一根輕飄飄的蘆葦,就那麼輕輕鬆鬆地給過去了。

這也一舉奠定了達摩在中國武術文化中“老祖”的地位。開玩笑,輕功啊,絕對是輕功第一,不接受反駁。所以,至今少林寺中還有達摩一葦渡江的石刻,少林七十二絕技中,也有“一葦渡江”這門輕功技藝。

那麼這個“一葦渡江”到底是怎麼來的?梁武帝應該是確實派兵追過達摩,不過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梁武帝被寶誌和尚說動,又覺得達摩是對的,想追回來繼續理論。另一種說法是,聽說達摩要去北魏,那怎麼行?北魏是敵國啊,我得不到的東西,怎麼能讓敵國得到?是殺是囚,先追回來再說。

就是在這麼個背景下,達摩渡江去北魏的。這中間就給了後人無窮的想象,一個是異國高僧,一個是皇帝高僧,簡直就如《長安十二時辰》那般每時每刻都驚心動魄。先是被請進皇宮,然後一言不合就一拍兩散,然後又前有長江天塹,後又樑國追兵,就問你他怎麼過的江?

到底怎麼過的江?其實南樑和北魏是有民間交往和貿易往來的,中國老百姓每天都怎麼過的江?而且《詩經》早就有了“一葦”過大江的說法,《詩經·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當然了,不排除像達摩這樣的高僧,確實有“一葦渡江”這樣的神通,雖然平時不輕易示人,但到了關鍵時候,拿來保命,也不是不可能。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三、九年面壁

九年面壁是說,達摩從南樑來到北魏,先去了洛陽,後來又來到嵩山少林寺。在少林寺後山的五乳峰上,每天什麼都不坐,就是面壁打坐。

結果一坐就是九年。在山洞的洞壁上都印出了達摩的影子,至今少林寺內仍有達摩面壁影石。當年達摩面壁的山洞,現在就叫達摩洞,已經成為遊少林寺必去景點和歷代禪宗弟子朝聖之地。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說。這其實跟達摩傳下來的修行方式有關,看客在之前的文章《這裡如何成為聖地》裡高度概括過達摩的禪法: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終日頭陀苦行,面壁觀心,禪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既幽且玄。

就是說,達摩的禪就是面壁修心,跟傳統的講經說法,根本不一樣。所以,才有“傳統禪師大為不齒,斥為異端邪說”。

當然了,現在我們知道,達摩是禪宗初祖,提倡的就是大乘壁觀法門。但當時這種類似於“面壁思過”的做法有多麼石破天驚,有多麼不被理解,就只有達摩他自己知道了。

就是因為不理解,大家才把這個事兒當成新聞來傳,傳到最後就成了達摩九年不吃不喝,就坐在那裡一動不動,鳥都在他頭髮上壘窩了他也不知道。

就是因為不被理解,達摩的禪法才傳了九年(在中國三表多,三個三是九),還沒找到傳人,可見當時有多難。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四、斷臂求法

斷臂求法是講有個叫神光的人,來向達摩求法。當時正下著鵝毛大雪,達摩說,等什麼時候天降紅雪了你再來吧。神光一聽,二話不說,抽刀把自己胳膊砍了,用血把達摩身邊的雪都染成了紅色。

達摩一看,覺得這個人有“慧根”,還“可教”,就收下神光為弟子,改名“慧可”。慧可也就成了中國禪宗的二祖。現在少林寺內還有“立雪亭”,據說就是當年慧可斷臂求法的地方。

這個故事一聽就很假,但它反映出來的“求法”有多難,“傳法”有多難,卻是無比的真實。先說“求法”有多難,東漢劉備有“三顧茅廬”在前,也是大冬天的,大雪紛紛,寒風刺骨,在那外面等,這還只是求個治國之法。

北宋有楊時“程門立雪”在後,更是等到雪深一尺而人不動,所求之法,不過是學問之道。而慧可要求的可是“安心之法”,性命之道。能找到一位“明師”有多難!

找到了“明師”,學法也很難。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所以,達摩在嵩山傳法很多年,收徒無數,大家也都用“斷臂求法”的精神來學了數年,也不過是:“慧可得髓、道育得骨、尼總持得肉、道副得皮”。

學成之後,傳法還很難。慧可的師兄曇琳,因為傳播達摩的壁觀禪法,直接被佛教保守派砍掉了一隻胳膊。曇林胳膊傷一好,繼續傳, 人稱“單臂傳法”。後來,另一隻胳膊也被砍了,傷好後,繼續傳,故史上稱曇林為“法林”、“無臂林”。

當然了,慧可本人也是畢生都在亂世夾縫中,艱難傳法,直到最後客死他鄉,葬於邯鄲。也有說是在河北傳法時,被佛教保守派聯合朝廷以“妖言惑眾”罪,直接砍頭了。

所以,“斷臂求法”的故事,很可能就是達摩慧可這一脈求法、學法、傳法的集體寫照。雖然,不是慧可一個人的,但卻以慧可為代表,雜糅了眾人的故事,這才有了禪宗歷史上“斷臂求法”這種血淋淋的,超現實主義,而又無比現實主義的傳說。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五、只履西歸

履是鞋的意思,只履西歸就是達摩最後穿著一隻鞋子,向西回國的意思。

公元522年,北魏的宋雲和惠生西天取經回來,聽說達摩已經死了,一臉懵逼:不可能啊!前幾天在回來的路上,還碰見那老頭了呢。光著腳丫子,挑著一隻草鞋,晃晃悠悠地說,是該回國了。

達摩的弟子門一聽,還有這回事兒?趕緊挖開達摩的墓地,打開棺材。還真沒有屍體,只剩一隻鞋子了哦!

這個故事很傳奇,傳奇到正史裡都記有一筆:其年,魏使宋雲於蔥嶺回,見之,門徒發其墓,但有衣履而已。

為什麼會這樣?後世有學者大膽推測說,宋雲在回來的路上可能真的遇到了一個叫達摩的人,因為現在在中國“達摩”幾乎已經成為一個專有名詞,但是在國外,“達摩”這個名字跟我們中國的“王偉”“李磊”差不多。在外國人密集的西域之路上,碰見一個也叫“達摩”的僧人,也不是不可能。

那麼,棺材裡怎麼就只剩一隻鞋了呢?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達摩其實就是被他的門徒們“毒死”的。為什麼要毒死他,因為他傳的法太“異端學說”了。為什麼是他的門徒毒的,因為被收買了。

達摩中毒身亡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舊唐書·方伎》:“乃之魏,隱於嵩山少林寺,遇毒而卒。”明確說了,達摩就是被毒死的。至於是不是如傳說中的,被人六次下毒,前五次都被達摩識破,到第六次達摩自覺與中國的“緣”也盡了,自願服毒而死,就不知道了。

反正,達摩確實是被毒死的。那麼,毒死他的門徒們在聽到宋雲說的,達摩已經西歸,是不是就大鬆一口氣,同時也免除了“殺人償命”的死刑威脅呢?所以他們,必須說“沒有死”啊!

而那些追隨達摩的弟子們,也都寧願相信這是真的。畢竟他們從內心裡還接受不了“達摩已死”這個殘酷的現實。他們更願意相信,他們的老師,已經挑著他們供養的中國草鞋,悠哉悠哉地回家了。

中國的群眾們也不能接受這樣的現實,人家千里迢迢來給你們傳法,你把人家給毒死了?這絕對不符合善良的中國群眾那樸素的價值觀。來者是客,有去有回,就是死,你也得讓人葉落歸根吧,也得讓人家回家啊。

可見,“只履西歸”這個神奇而美好的傳說,中間又寄託了多少人複雜而難言的情懷。

當然了,“只履西歸”也可能本來就是真的。看客也希望他本來就是真的。

"

達摩這個外國人,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中國佛教史上,他有著重要的地位,被尊為“禪宗初祖”;在中國武術文化中,他也有著特殊的地位,被傳為“達摩老祖”;在中國民間,關於他的傳說,更是神乎其神,千餘年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但就是這麼一個被傳的神乎其神,而又無比重要的歷史人物,在中國的正史中卻幾乎沒有任何記載。除了《舊唐書·方伎》傳中,在玄奘、神秀之後,慧能、普寂之前,那161字之外,再無半點記載。

那麼達摩在中國歷史上到底是一個什麼形象呢?真實的境遇又如何呢?如雷貫耳,赫赫威名之下,他又究竟給中國留下了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他在中國留下的幾個故事。

一、智壓梁武帝

據中國佛教禪宗史書《五燈會元》記載,達摩(磨)初見梁武帝,梁武帝問:“朕起寺度僧,有何功德?”達摩說:“實無功德”。梁武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達摩說:“廓然無聖。”梁武帝:“對朕者誰?”達摩:“不識。”帝不契,達摩遂渡江至魏。

梁武帝蕭衍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國的開國之君,在位48年,頗有政績。晚年他又大力推崇佛教,恨不得把整個樑國都建成佛國,可以說他對整個佛教在中國南方的發展貢獻巨大。

對於自己的這個貢獻,梁武帝內心也是十分傲嬌的。畢竟他是皇帝,舉全國之力發展佛教,發展到皇帝四次出家的,在中國歷史上也就他這一個。可是達摩卻說他,沒什麼功德。

梁武帝一看這個外國和尚不會說話,以為他是不願意拍馬屁也就沒跟他計較,就直接問了修行上的事:“那什麼是聖諦的第一要義?”“聖”是神聖,“諦”是真諦,佛教教義把“苦、集、滅、道”列為四聖諦。

達摩卻直接說,沒有“聖”。梁武帝不高興了:“那我對面的是誰?”潛臺詞是:你不就是個聖人嗎?達摩說:“不認識。”“我靠,自己連自己都不認識?”梁武帝當時心中一萬頭馬馬呀奔騰而過,然後拂袖而去。達摩在南樑也呆不下去了,就過長江去了北魏。

這就是中國禪宗史上最著名的一段公案。達摩為什麼能夠智壓梁武帝,被後世代代相傳,就是因為他打破了“有”“無”“凡”“聖”這些個概念,讓人有當頭棒喝之震撼,如石破天驚般猛醒。

什麼有功德,無功德。什麼凡人,聖人。在達摩的世界觀裡,統統都不存在,他要的是直指人心。什麼是直指人心,就是唯心主義,不唯物,不唯識,只唯心。當然這個時候達摩傳的還是客觀唯心主義,到慧能的時候,已經開創了主觀唯心主義。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二、一葦渡江

小時候看客就聽父親講過,達摩老祖功夫如何如何地高:一隻蘆葦過長江。

據傳,達摩跟梁武帝見面後,因為話不投機半句多,並沒有得到樑朝皇帝的認可。達摩不知道是自己灰溜溜地離開的皇宮,還是被驅逐出宮的。反正是一出宮就趕緊往北魏跑。跑到長江邊的時候,梁武帝的兵已經追了上來。

當時江邊沒有渡船,達摩情急之下,掐了根江邊的蘆葦,往暗流洶湧的江中一拋,然後一越而上,踩著那根蘆葦就度過了長江。

這就是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故事。至於怎麼渡的,符不符合力學原理,那還重要嗎?重要的是,中國人眼中不可逾越的“長江天塹”,就這樣被達摩用一根輕飄飄的蘆葦,就那麼輕輕鬆鬆地給過去了。

這也一舉奠定了達摩在中國武術文化中“老祖”的地位。開玩笑,輕功啊,絕對是輕功第一,不接受反駁。所以,至今少林寺中還有達摩一葦渡江的石刻,少林七十二絕技中,也有“一葦渡江”這門輕功技藝。

那麼這個“一葦渡江”到底是怎麼來的?梁武帝應該是確實派兵追過達摩,不過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梁武帝被寶誌和尚說動,又覺得達摩是對的,想追回來繼續理論。另一種說法是,聽說達摩要去北魏,那怎麼行?北魏是敵國啊,我得不到的東西,怎麼能讓敵國得到?是殺是囚,先追回來再說。

就是在這麼個背景下,達摩渡江去北魏的。這中間就給了後人無窮的想象,一個是異國高僧,一個是皇帝高僧,簡直就如《長安十二時辰》那般每時每刻都驚心動魄。先是被請進皇宮,然後一言不合就一拍兩散,然後又前有長江天塹,後又樑國追兵,就問你他怎麼過的江?

到底怎麼過的江?其實南樑和北魏是有民間交往和貿易往來的,中國老百姓每天都怎麼過的江?而且《詩經》早就有了“一葦”過大江的說法,《詩經·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當然了,不排除像達摩這樣的高僧,確實有“一葦渡江”這樣的神通,雖然平時不輕易示人,但到了關鍵時候,拿來保命,也不是不可能。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三、九年面壁

九年面壁是說,達摩從南樑來到北魏,先去了洛陽,後來又來到嵩山少林寺。在少林寺後山的五乳峰上,每天什麼都不坐,就是面壁打坐。

結果一坐就是九年。在山洞的洞壁上都印出了達摩的影子,至今少林寺內仍有達摩面壁影石。當年達摩面壁的山洞,現在就叫達摩洞,已經成為遊少林寺必去景點和歷代禪宗弟子朝聖之地。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說。這其實跟達摩傳下來的修行方式有關,看客在之前的文章《這裡如何成為聖地》裡高度概括過達摩的禪法: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終日頭陀苦行,面壁觀心,禪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既幽且玄。

就是說,達摩的禪就是面壁修心,跟傳統的講經說法,根本不一樣。所以,才有“傳統禪師大為不齒,斥為異端邪說”。

當然了,現在我們知道,達摩是禪宗初祖,提倡的就是大乘壁觀法門。但當時這種類似於“面壁思過”的做法有多麼石破天驚,有多麼不被理解,就只有達摩他自己知道了。

就是因為不理解,大家才把這個事兒當成新聞來傳,傳到最後就成了達摩九年不吃不喝,就坐在那裡一動不動,鳥都在他頭髮上壘窩了他也不知道。

就是因為不被理解,達摩的禪法才傳了九年(在中國三表多,三個三是九),還沒找到傳人,可見當時有多難。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四、斷臂求法

斷臂求法是講有個叫神光的人,來向達摩求法。當時正下著鵝毛大雪,達摩說,等什麼時候天降紅雪了你再來吧。神光一聽,二話不說,抽刀把自己胳膊砍了,用血把達摩身邊的雪都染成了紅色。

達摩一看,覺得這個人有“慧根”,還“可教”,就收下神光為弟子,改名“慧可”。慧可也就成了中國禪宗的二祖。現在少林寺內還有“立雪亭”,據說就是當年慧可斷臂求法的地方。

這個故事一聽就很假,但它反映出來的“求法”有多難,“傳法”有多難,卻是無比的真實。先說“求法”有多難,東漢劉備有“三顧茅廬”在前,也是大冬天的,大雪紛紛,寒風刺骨,在那外面等,這還只是求個治國之法。

北宋有楊時“程門立雪”在後,更是等到雪深一尺而人不動,所求之法,不過是學問之道。而慧可要求的可是“安心之法”,性命之道。能找到一位“明師”有多難!

找到了“明師”,學法也很難。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所以,達摩在嵩山傳法很多年,收徒無數,大家也都用“斷臂求法”的精神來學了數年,也不過是:“慧可得髓、道育得骨、尼總持得肉、道副得皮”。

學成之後,傳法還很難。慧可的師兄曇琳,因為傳播達摩的壁觀禪法,直接被佛教保守派砍掉了一隻胳膊。曇林胳膊傷一好,繼續傳, 人稱“單臂傳法”。後來,另一隻胳膊也被砍了,傷好後,繼續傳,故史上稱曇林為“法林”、“無臂林”。

當然了,慧可本人也是畢生都在亂世夾縫中,艱難傳法,直到最後客死他鄉,葬於邯鄲。也有說是在河北傳法時,被佛教保守派聯合朝廷以“妖言惑眾”罪,直接砍頭了。

所以,“斷臂求法”的故事,很可能就是達摩慧可這一脈求法、學法、傳法的集體寫照。雖然,不是慧可一個人的,但卻以慧可為代表,雜糅了眾人的故事,這才有了禪宗歷史上“斷臂求法”這種血淋淋的,超現實主義,而又無比現實主義的傳說。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五、只履西歸

履是鞋的意思,只履西歸就是達摩最後穿著一隻鞋子,向西回國的意思。

公元522年,北魏的宋雲和惠生西天取經回來,聽說達摩已經死了,一臉懵逼:不可能啊!前幾天在回來的路上,還碰見那老頭了呢。光著腳丫子,挑著一隻草鞋,晃晃悠悠地說,是該回國了。

達摩的弟子門一聽,還有這回事兒?趕緊挖開達摩的墓地,打開棺材。還真沒有屍體,只剩一隻鞋子了哦!

這個故事很傳奇,傳奇到正史裡都記有一筆:其年,魏使宋雲於蔥嶺回,見之,門徒發其墓,但有衣履而已。

為什麼會這樣?後世有學者大膽推測說,宋雲在回來的路上可能真的遇到了一個叫達摩的人,因為現在在中國“達摩”幾乎已經成為一個專有名詞,但是在國外,“達摩”這個名字跟我們中國的“王偉”“李磊”差不多。在外國人密集的西域之路上,碰見一個也叫“達摩”的僧人,也不是不可能。

那麼,棺材裡怎麼就只剩一隻鞋了呢?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達摩其實就是被他的門徒們“毒死”的。為什麼要毒死他,因為他傳的法太“異端學說”了。為什麼是他的門徒毒的,因為被收買了。

達摩中毒身亡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舊唐書·方伎》:“乃之魏,隱於嵩山少林寺,遇毒而卒。”明確說了,達摩就是被毒死的。至於是不是如傳說中的,被人六次下毒,前五次都被達摩識破,到第六次達摩自覺與中國的“緣”也盡了,自願服毒而死,就不知道了。

反正,達摩確實是被毒死的。那麼,毒死他的門徒們在聽到宋雲說的,達摩已經西歸,是不是就大鬆一口氣,同時也免除了“殺人償命”的死刑威脅呢?所以他們,必須說“沒有死”啊!

而那些追隨達摩的弟子們,也都寧願相信這是真的。畢竟他們從內心裡還接受不了“達摩已死”這個殘酷的現實。他們更願意相信,他們的老師,已經挑著他們供養的中國草鞋,悠哉悠哉地回家了。

中國的群眾們也不能接受這樣的現實,人家千里迢迢來給你們傳法,你把人家給毒死了?這絕對不符合善良的中國群眾那樸素的價值觀。來者是客,有去有回,就是死,你也得讓人葉落歸根吧,也得讓人家回家啊。

可見,“只履西歸”這個神奇而美好的傳說,中間又寄託了多少人複雜而難言的情懷。

當然了,“只履西歸”也可能本來就是真的。看客也希望他本來就是真的。

還原“達摩”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