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

“出家人對社會有貢獻嗎?”

“出家人對生老病死不是早看淡了麼?”

“出家人每日清清閒閒,身體不容易有大問題吧?”

這是我們在推動僧伽醫養時,經常會面對的“質疑”。

既然事實勝於雄辯,就讓我們先來看一則真實的故事吧。

2017年11月25日,安徽省廣德縣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安徽廣德靈山寺住持、北京天開大眾閱藏推廣中心導師照文法師示寂。照文法師來時兩袖清風,走時不帶走一片雲彩,他付出心血建築的小廟建成了,自己卻沒佔用一個房間……

他,拋棄了可以安逸修行的繁華大廟,來偏遠寺院“白手起家”,親下工地,操持一磚一瓦,想給當地人建造一個可以安放靈魂的“家園”。

村裡有個瘋子,大家對他避之唯恐不及,唯有他不但收留,還關心、愛護。但瘋子一出寺院就胡言亂語,甚至告訴別人,自己在廟裡又喝酒又吃肉很逍遙。

弟子們勸他不要再收留他,否則會壞了寺廟的名聲。他卻說,若讓他流落到社會上,處境只能越來越糟。我們不容他,誰容?我們不度他,誰度?

照文法師走後,這個平時大家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哀哀悲泣,幾天瘦了十幾斤,只因,在這世界上給他最多溫暖的人不在了……

“照文法師是累死的。”熟悉他的人說。

有一段時間他得了頑疾,面臨刀剜火燒般的痛苦,他卻頂多只是皺一下眉頭,下意識地縮起肩膀,卻不吭一聲。夜間照顧他的弟子說:“師父疼得幾乎整夜沒法睡,早上起來,他卻充滿歉意地問:“我吵到你睡覺了吧?”

他事事親力親為,造的房子,專業的工人師傅都讚歎不已,說他打下的地基,十級地震都不會壞。他和工人們一起同甘共苦,同宿同起,精通各種活計。

他將個人所收供養全部捐給寺院,自認作為出家人不需要金錢,發心為大,慈悲深廣。

小廟建好了,他的病卻好不了了,正值盛年,他走了……

照文法師是個平凡的出家人。沒有赫赫聲名,也沒有多少供養,卻用自己的德與言溫暖了一方,感化了許多人。這,或許是一個僧人對社會最平實的貢獻吧。

他自己看淡了生死,真的成了絲盡而去的春蠶,逝者已矣,但我們怎能不盡一切力量讓悲劇不再發生?

像照文法師這樣的僧人有很多,他們不得不經受內在的窮病交加。社保、醫保、體檢,於他們都是可望難及(如果有例行的體檢, 照文法師這樣英年早逝的悲劇也許就可避免……)。

如今在經濟拮据的寺院,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僧人,繳不出醫保費,一旦生病,連自己負擔的部分也有困難,許多法師貧血、患有胃疾,他們小病不看,大病無策……


"

“出家人對社會有貢獻嗎?”

“出家人對生老病死不是早看淡了麼?”

“出家人每日清清閒閒,身體不容易有大問題吧?”

這是我們在推動僧伽醫養時,經常會面對的“質疑”。

既然事實勝於雄辯,就讓我們先來看一則真實的故事吧。

2017年11月25日,安徽省廣德縣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安徽廣德靈山寺住持、北京天開大眾閱藏推廣中心導師照文法師示寂。照文法師來時兩袖清風,走時不帶走一片雲彩,他付出心血建築的小廟建成了,自己卻沒佔用一個房間……

他,拋棄了可以安逸修行的繁華大廟,來偏遠寺院“白手起家”,親下工地,操持一磚一瓦,想給當地人建造一個可以安放靈魂的“家園”。

村裡有個瘋子,大家對他避之唯恐不及,唯有他不但收留,還關心、愛護。但瘋子一出寺院就胡言亂語,甚至告訴別人,自己在廟裡又喝酒又吃肉很逍遙。

弟子們勸他不要再收留他,否則會壞了寺廟的名聲。他卻說,若讓他流落到社會上,處境只能越來越糟。我們不容他,誰容?我們不度他,誰度?

照文法師走後,這個平時大家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哀哀悲泣,幾天瘦了十幾斤,只因,在這世界上給他最多溫暖的人不在了……

“照文法師是累死的。”熟悉他的人說。

有一段時間他得了頑疾,面臨刀剜火燒般的痛苦,他卻頂多只是皺一下眉頭,下意識地縮起肩膀,卻不吭一聲。夜間照顧他的弟子說:“師父疼得幾乎整夜沒法睡,早上起來,他卻充滿歉意地問:“我吵到你睡覺了吧?”

他事事親力親為,造的房子,專業的工人師傅都讚歎不已,說他打下的地基,十級地震都不會壞。他和工人們一起同甘共苦,同宿同起,精通各種活計。

他將個人所收供養全部捐給寺院,自認作為出家人不需要金錢,發心為大,慈悲深廣。

小廟建好了,他的病卻好不了了,正值盛年,他走了……

照文法師是個平凡的出家人。沒有赫赫聲名,也沒有多少供養,卻用自己的德與言溫暖了一方,感化了許多人。這,或許是一個僧人對社會最平實的貢獻吧。

他自己看淡了生死,真的成了絲盡而去的春蠶,逝者已矣,但我們怎能不盡一切力量讓悲劇不再發生?

像照文法師這樣的僧人有很多,他們不得不經受內在的窮病交加。社保、醫保、體檢,於他們都是可望難及(如果有例行的體檢, 照文法師這樣英年早逝的悲劇也許就可避免……)。

如今在經濟拮据的寺院,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僧人,繳不出醫保費,一旦生病,連自己負擔的部分也有困難,許多法師貧血、患有胃疾,他們小病不看,大病無策……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身患重疾的僧人,意志彌堅,身體雖經歷著病魔的折磨,內心卻仍懷著善意,懷著對一切生命的熱愛。(圖片來源


"

“出家人對社會有貢獻嗎?”

“出家人對生老病死不是早看淡了麼?”

“出家人每日清清閒閒,身體不容易有大問題吧?”

這是我們在推動僧伽醫養時,經常會面對的“質疑”。

既然事實勝於雄辯,就讓我們先來看一則真實的故事吧。

2017年11月25日,安徽省廣德縣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安徽廣德靈山寺住持、北京天開大眾閱藏推廣中心導師照文法師示寂。照文法師來時兩袖清風,走時不帶走一片雲彩,他付出心血建築的小廟建成了,自己卻沒佔用一個房間……

他,拋棄了可以安逸修行的繁華大廟,來偏遠寺院“白手起家”,親下工地,操持一磚一瓦,想給當地人建造一個可以安放靈魂的“家園”。

村裡有個瘋子,大家對他避之唯恐不及,唯有他不但收留,還關心、愛護。但瘋子一出寺院就胡言亂語,甚至告訴別人,自己在廟裡又喝酒又吃肉很逍遙。

弟子們勸他不要再收留他,否則會壞了寺廟的名聲。他卻說,若讓他流落到社會上,處境只能越來越糟。我們不容他,誰容?我們不度他,誰度?

照文法師走後,這個平時大家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哀哀悲泣,幾天瘦了十幾斤,只因,在這世界上給他最多溫暖的人不在了……

“照文法師是累死的。”熟悉他的人說。

有一段時間他得了頑疾,面臨刀剜火燒般的痛苦,他卻頂多只是皺一下眉頭,下意識地縮起肩膀,卻不吭一聲。夜間照顧他的弟子說:“師父疼得幾乎整夜沒法睡,早上起來,他卻充滿歉意地問:“我吵到你睡覺了吧?”

他事事親力親為,造的房子,專業的工人師傅都讚歎不已,說他打下的地基,十級地震都不會壞。他和工人們一起同甘共苦,同宿同起,精通各種活計。

他將個人所收供養全部捐給寺院,自認作為出家人不需要金錢,發心為大,慈悲深廣。

小廟建好了,他的病卻好不了了,正值盛年,他走了……

照文法師是個平凡的出家人。沒有赫赫聲名,也沒有多少供養,卻用自己的德與言溫暖了一方,感化了許多人。這,或許是一個僧人對社會最平實的貢獻吧。

他自己看淡了生死,真的成了絲盡而去的春蠶,逝者已矣,但我們怎能不盡一切力量讓悲劇不再發生?

像照文法師這樣的僧人有很多,他們不得不經受內在的窮病交加。社保、醫保、體檢,於他們都是可望難及(如果有例行的體檢, 照文法師這樣英年早逝的悲劇也許就可避免……)。

如今在經濟拮据的寺院,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僧人,繳不出醫保費,一旦生病,連自己負擔的部分也有困難,許多法師貧血、患有胃疾,他們小病不看,大病無策……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身患重疾的僧人,意志彌堅,身體雖經歷著病魔的折磨,內心卻仍懷著善意,懷著對一切生命的熱愛。(圖片來源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風溼多年拄拐,患有眼疾的八十多歲老僧人。他們的貧困艱難超出我們的想象,常年粗茶淡飯,沒有豐盛的飯菜,山上挖的野菜竹筍是他們的主食,偶爾有信眾上山,供養的大米受潮發黴後,他們捨不得扔,還是照樣食用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靈山慈善基金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寺廟3萬餘座,在冊佛教教職人員約24萬,由於受場所位置偏僻,收入較少,對相關政策、醫保養老體系的認知不足等因素影響,相當一部分寺廟場所和僧伽個人沒有辦理社保登記,未按照相關規定繳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一些60歲以上的僧伽,因為沒有社保賬戶,醫療和養老方面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保障。


"

“出家人對社會有貢獻嗎?”

“出家人對生老病死不是早看淡了麼?”

“出家人每日清清閒閒,身體不容易有大問題吧?”

這是我們在推動僧伽醫養時,經常會面對的“質疑”。

既然事實勝於雄辯,就讓我們先來看一則真實的故事吧。

2017年11月25日,安徽省廣德縣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安徽廣德靈山寺住持、北京天開大眾閱藏推廣中心導師照文法師示寂。照文法師來時兩袖清風,走時不帶走一片雲彩,他付出心血建築的小廟建成了,自己卻沒佔用一個房間……

他,拋棄了可以安逸修行的繁華大廟,來偏遠寺院“白手起家”,親下工地,操持一磚一瓦,想給當地人建造一個可以安放靈魂的“家園”。

村裡有個瘋子,大家對他避之唯恐不及,唯有他不但收留,還關心、愛護。但瘋子一出寺院就胡言亂語,甚至告訴別人,自己在廟裡又喝酒又吃肉很逍遙。

弟子們勸他不要再收留他,否則會壞了寺廟的名聲。他卻說,若讓他流落到社會上,處境只能越來越糟。我們不容他,誰容?我們不度他,誰度?

照文法師走後,這個平時大家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哀哀悲泣,幾天瘦了十幾斤,只因,在這世界上給他最多溫暖的人不在了……

“照文法師是累死的。”熟悉他的人說。

有一段時間他得了頑疾,面臨刀剜火燒般的痛苦,他卻頂多只是皺一下眉頭,下意識地縮起肩膀,卻不吭一聲。夜間照顧他的弟子說:“師父疼得幾乎整夜沒法睡,早上起來,他卻充滿歉意地問:“我吵到你睡覺了吧?”

他事事親力親為,造的房子,專業的工人師傅都讚歎不已,說他打下的地基,十級地震都不會壞。他和工人們一起同甘共苦,同宿同起,精通各種活計。

他將個人所收供養全部捐給寺院,自認作為出家人不需要金錢,發心為大,慈悲深廣。

小廟建好了,他的病卻好不了了,正值盛年,他走了……

照文法師是個平凡的出家人。沒有赫赫聲名,也沒有多少供養,卻用自己的德與言溫暖了一方,感化了許多人。這,或許是一個僧人對社會最平實的貢獻吧。

他自己看淡了生死,真的成了絲盡而去的春蠶,逝者已矣,但我們怎能不盡一切力量讓悲劇不再發生?

像照文法師這樣的僧人有很多,他們不得不經受內在的窮病交加。社保、醫保、體檢,於他們都是可望難及(如果有例行的體檢, 照文法師這樣英年早逝的悲劇也許就可避免……)。

如今在經濟拮据的寺院,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僧人,繳不出醫保費,一旦生病,連自己負擔的部分也有困難,許多法師貧血、患有胃疾,他們小病不看,大病無策……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身患重疾的僧人,意志彌堅,身體雖經歷著病魔的折磨,內心卻仍懷著善意,懷著對一切生命的熱愛。(圖片來源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風溼多年拄拐,患有眼疾的八十多歲老僧人。他們的貧困艱難超出我們的想象,常年粗茶淡飯,沒有豐盛的飯菜,山上挖的野菜竹筍是他們的主食,偶爾有信眾上山,供養的大米受潮發黴後,他們捨不得扔,還是照樣食用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靈山慈善基金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寺廟3萬餘座,在冊佛教教職人員約24萬,由於受場所位置偏僻,收入較少,對相關政策、醫保養老體系的認知不足等因素影響,相當一部分寺廟場所和僧伽個人沒有辦理社保登記,未按照相關規定繳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一些60歲以上的僧伽,因為沒有社保賬戶,醫療和養老方面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保障。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為貧苦僧人送去節日溫暖(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靈山慈善基金會)


自2018年以來,在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等知名居士的倡導下, 我們啟動了僧伽醫養計劃,希望能更多地幫到貧困僧人。


"

“出家人對社會有貢獻嗎?”

“出家人對生老病死不是早看淡了麼?”

“出家人每日清清閒閒,身體不容易有大問題吧?”

這是我們在推動僧伽醫養時,經常會面對的“質疑”。

既然事實勝於雄辯,就讓我們先來看一則真實的故事吧。

2017年11月25日,安徽省廣德縣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安徽廣德靈山寺住持、北京天開大眾閱藏推廣中心導師照文法師示寂。照文法師來時兩袖清風,走時不帶走一片雲彩,他付出心血建築的小廟建成了,自己卻沒佔用一個房間……

他,拋棄了可以安逸修行的繁華大廟,來偏遠寺院“白手起家”,親下工地,操持一磚一瓦,想給當地人建造一個可以安放靈魂的“家園”。

村裡有個瘋子,大家對他避之唯恐不及,唯有他不但收留,還關心、愛護。但瘋子一出寺院就胡言亂語,甚至告訴別人,自己在廟裡又喝酒又吃肉很逍遙。

弟子們勸他不要再收留他,否則會壞了寺廟的名聲。他卻說,若讓他流落到社會上,處境只能越來越糟。我們不容他,誰容?我們不度他,誰度?

照文法師走後,這個平時大家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哀哀悲泣,幾天瘦了十幾斤,只因,在這世界上給他最多溫暖的人不在了……

“照文法師是累死的。”熟悉他的人說。

有一段時間他得了頑疾,面臨刀剜火燒般的痛苦,他卻頂多只是皺一下眉頭,下意識地縮起肩膀,卻不吭一聲。夜間照顧他的弟子說:“師父疼得幾乎整夜沒法睡,早上起來,他卻充滿歉意地問:“我吵到你睡覺了吧?”

他事事親力親為,造的房子,專業的工人師傅都讚歎不已,說他打下的地基,十級地震都不會壞。他和工人們一起同甘共苦,同宿同起,精通各種活計。

他將個人所收供養全部捐給寺院,自認作為出家人不需要金錢,發心為大,慈悲深廣。

小廟建好了,他的病卻好不了了,正值盛年,他走了……

照文法師是個平凡的出家人。沒有赫赫聲名,也沒有多少供養,卻用自己的德與言溫暖了一方,感化了許多人。這,或許是一個僧人對社會最平實的貢獻吧。

他自己看淡了生死,真的成了絲盡而去的春蠶,逝者已矣,但我們怎能不盡一切力量讓悲劇不再發生?

像照文法師這樣的僧人有很多,他們不得不經受內在的窮病交加。社保、醫保、體檢,於他們都是可望難及(如果有例行的體檢, 照文法師這樣英年早逝的悲劇也許就可避免……)。

如今在經濟拮据的寺院,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僧人,繳不出醫保費,一旦生病,連自己負擔的部分也有困難,許多法師貧血、患有胃疾,他們小病不看,大病無策……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身患重疾的僧人,意志彌堅,身體雖經歷著病魔的折磨,內心卻仍懷著善意,懷著對一切生命的熱愛。(圖片來源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風溼多年拄拐,患有眼疾的八十多歲老僧人。他們的貧困艱難超出我們的想象,常年粗茶淡飯,沒有豐盛的飯菜,山上挖的野菜竹筍是他們的主食,偶爾有信眾上山,供養的大米受潮發黴後,他們捨不得扔,還是照樣食用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靈山慈善基金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寺廟3萬餘座,在冊佛教教職人員約24萬,由於受場所位置偏僻,收入較少,對相關政策、醫保養老體系的認知不足等因素影響,相當一部分寺廟場所和僧伽個人沒有辦理社保登記,未按照相關規定繳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一些60歲以上的僧伽,因為沒有社保賬戶,醫療和養老方面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保障。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為貧苦僧人送去節日溫暖(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靈山慈善基金會)


自2018年以來,在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等知名居士的倡導下, 我們啟動了僧伽醫養計劃,希望能更多地幫到貧困僧人。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我之所以發起、倡導僧伽醫養計劃,源於2015年的臺灣行。那次,我有緣接觸到了臺灣僧伽醫療基金會,非常感動。回去後,我就‘瘋狂’地向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談及僧伽醫養……我們意識到,當大家把目光投向弱勢群體時,往往忽略了身邊人、忽略了出家眾……他們散佈在廣闊的農村、鄉間,在交通不便的貧困地區,艱苦地弘法。當他們年邁體衰時,卻往往得不到支持和幫助。基於此,我們想到了僧伽醫養計劃。在項目策劃與執行方面,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的團隊擁有專業的操作;我這邊,會通過鳳凰網佛教平臺,給這個計劃一個更好地推動,一生能做成一件事,足矣!對我來說,做這件事,可以說是舉手之勞,也可以說是一生嚮往,是要堅持不懈去做的。我希望對僧伽醫養的關注,能夠真正成為佛教界的常態現象, 成為大家都能接受的普世理念, 成為各方一起積極去推動的志業。”

——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


"

“出家人對社會有貢獻嗎?”

“出家人對生老病死不是早看淡了麼?”

“出家人每日清清閒閒,身體不容易有大問題吧?”

這是我們在推動僧伽醫養時,經常會面對的“質疑”。

既然事實勝於雄辯,就讓我們先來看一則真實的故事吧。

2017年11月25日,安徽省廣德縣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安徽廣德靈山寺住持、北京天開大眾閱藏推廣中心導師照文法師示寂。照文法師來時兩袖清風,走時不帶走一片雲彩,他付出心血建築的小廟建成了,自己卻沒佔用一個房間……

他,拋棄了可以安逸修行的繁華大廟,來偏遠寺院“白手起家”,親下工地,操持一磚一瓦,想給當地人建造一個可以安放靈魂的“家園”。

村裡有個瘋子,大家對他避之唯恐不及,唯有他不但收留,還關心、愛護。但瘋子一出寺院就胡言亂語,甚至告訴別人,自己在廟裡又喝酒又吃肉很逍遙。

弟子們勸他不要再收留他,否則會壞了寺廟的名聲。他卻說,若讓他流落到社會上,處境只能越來越糟。我們不容他,誰容?我們不度他,誰度?

照文法師走後,這個平時大家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哀哀悲泣,幾天瘦了十幾斤,只因,在這世界上給他最多溫暖的人不在了……

“照文法師是累死的。”熟悉他的人說。

有一段時間他得了頑疾,面臨刀剜火燒般的痛苦,他卻頂多只是皺一下眉頭,下意識地縮起肩膀,卻不吭一聲。夜間照顧他的弟子說:“師父疼得幾乎整夜沒法睡,早上起來,他卻充滿歉意地問:“我吵到你睡覺了吧?”

他事事親力親為,造的房子,專業的工人師傅都讚歎不已,說他打下的地基,十級地震都不會壞。他和工人們一起同甘共苦,同宿同起,精通各種活計。

他將個人所收供養全部捐給寺院,自認作為出家人不需要金錢,發心為大,慈悲深廣。

小廟建好了,他的病卻好不了了,正值盛年,他走了……

照文法師是個平凡的出家人。沒有赫赫聲名,也沒有多少供養,卻用自己的德與言溫暖了一方,感化了許多人。這,或許是一個僧人對社會最平實的貢獻吧。

他自己看淡了生死,真的成了絲盡而去的春蠶,逝者已矣,但我們怎能不盡一切力量讓悲劇不再發生?

像照文法師這樣的僧人有很多,他們不得不經受內在的窮病交加。社保、醫保、體檢,於他們都是可望難及(如果有例行的體檢, 照文法師這樣英年早逝的悲劇也許就可避免……)。

如今在經濟拮据的寺院,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僧人,繳不出醫保費,一旦生病,連自己負擔的部分也有困難,許多法師貧血、患有胃疾,他們小病不看,大病無策……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身患重疾的僧人,意志彌堅,身體雖經歷著病魔的折磨,內心卻仍懷著善意,懷著對一切生命的熱愛。(圖片來源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風溼多年拄拐,患有眼疾的八十多歲老僧人。他們的貧困艱難超出我們的想象,常年粗茶淡飯,沒有豐盛的飯菜,山上挖的野菜竹筍是他們的主食,偶爾有信眾上山,供養的大米受潮發黴後,他們捨不得扔,還是照樣食用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靈山慈善基金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寺廟3萬餘座,在冊佛教教職人員約24萬,由於受場所位置偏僻,收入較少,對相關政策、醫保養老體系的認知不足等因素影響,相當一部分寺廟場所和僧伽個人沒有辦理社保登記,未按照相關規定繳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一些60歲以上的僧伽,因為沒有社保賬戶,醫療和養老方面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保障。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為貧苦僧人送去節日溫暖(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靈山慈善基金會)


自2018年以來,在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等知名居士的倡導下, 我們啟動了僧伽醫養計劃,希望能更多地幫到貧困僧人。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我之所以發起、倡導僧伽醫養計劃,源於2015年的臺灣行。那次,我有緣接觸到了臺灣僧伽醫療基金會,非常感動。回去後,我就‘瘋狂’地向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談及僧伽醫養……我們意識到,當大家把目光投向弱勢群體時,往往忽略了身邊人、忽略了出家眾……他們散佈在廣闊的農村、鄉間,在交通不便的貧困地區,艱苦地弘法。當他們年邁體衰時,卻往往得不到支持和幫助。基於此,我們想到了僧伽醫養計劃。在項目策劃與執行方面,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的團隊擁有專業的操作;我這邊,會通過鳳凰網佛教平臺,給這個計劃一個更好地推動,一生能做成一件事,足矣!對我來說,做這件事,可以說是舉手之勞,也可以說是一生嚮往,是要堅持不懈去做的。我希望對僧伽醫養的關注,能夠真正成為佛教界的常態現象, 成為大家都能接受的普世理念, 成為各方一起積極去推動的志業。”

——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在真正參與聯合發起僧伽醫養計劃前,與佛教和僧侶接觸已有近9年的時間,坦白說,我對這個群體在國內的生存狀況沒有宏觀的認知。作為一名靈山人,我對僧伽充滿敬重與感恩,一些法師特殊的生命體驗和願力悲心,在我生長的不同階段都給予我無窮力量,當我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選擇時,佛學的‘方便法門’總能給我一個出口。對於我而言,佛教在信仰之外,更是價值觀和方法論。越瞭解佛教,尤其是歷代的高僧大德的故事,我越發對這個群體天然敬重,從世俗的視角,我能做的是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去真實地瞭解他們,並透由他們瞭解佛學,瞭解生命和生死,以此去更加積極,善意地與這個世界相處。但當得知許多‘師父’面臨真實的生活考驗,而沒有有效的社會保障機制時,我們組隊特地去了一趟臺灣,希望能夠把臺灣的經驗在大陸進行在地化複製。”

——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

作為一個慈善機構從業者,我深知,要拋開個人信仰,從慈善的視角來審視這個群體和這個項目,在於眾多法師交流,與大德居士請教,與同事們瞭解法律政策法規後,我們正式啟動了‘僧伽醫養計劃’,希望從‘醫’和‘養’的角度切入,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在政府相關部門工作的基礎上,服務這個特殊群體。僧伽醫養計劃探索一年多來,我確實被受益者、捐贈者、服務者和工作者的工作狀態和生命狀態不斷感動著,也深刻印證了公益慈善人常講的‘施比授更有收穫’的價值。

——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

“在這裡每個人都是受益者,這種守望相助的生命連接有了更加超俗的真實呈現。項目裡的‘受益者’更加慈悲濟世弘法利生,捐助者更加規範的參與到慈善之中,也更容易體悟慈善帶給自身的改變,而我們也希望在項目不斷推進和完善的過程中,能夠讓所有人相信人性的善,信仰的真和生命的美。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和靈山慈善基金會的夥伴,要感恩所有的參與者,給予我們方向的同時,讓我們更有力量。”

——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


"

“出家人對社會有貢獻嗎?”

“出家人對生老病死不是早看淡了麼?”

“出家人每日清清閒閒,身體不容易有大問題吧?”

這是我們在推動僧伽醫養時,經常會面對的“質疑”。

既然事實勝於雄辯,就讓我們先來看一則真實的故事吧。

2017年11月25日,安徽省廣德縣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安徽廣德靈山寺住持、北京天開大眾閱藏推廣中心導師照文法師示寂。照文法師來時兩袖清風,走時不帶走一片雲彩,他付出心血建築的小廟建成了,自己卻沒佔用一個房間……

他,拋棄了可以安逸修行的繁華大廟,來偏遠寺院“白手起家”,親下工地,操持一磚一瓦,想給當地人建造一個可以安放靈魂的“家園”。

村裡有個瘋子,大家對他避之唯恐不及,唯有他不但收留,還關心、愛護。但瘋子一出寺院就胡言亂語,甚至告訴別人,自己在廟裡又喝酒又吃肉很逍遙。

弟子們勸他不要再收留他,否則會壞了寺廟的名聲。他卻說,若讓他流落到社會上,處境只能越來越糟。我們不容他,誰容?我們不度他,誰度?

照文法師走後,這個平時大家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哀哀悲泣,幾天瘦了十幾斤,只因,在這世界上給他最多溫暖的人不在了……

“照文法師是累死的。”熟悉他的人說。

有一段時間他得了頑疾,面臨刀剜火燒般的痛苦,他卻頂多只是皺一下眉頭,下意識地縮起肩膀,卻不吭一聲。夜間照顧他的弟子說:“師父疼得幾乎整夜沒法睡,早上起來,他卻充滿歉意地問:“我吵到你睡覺了吧?”

他事事親力親為,造的房子,專業的工人師傅都讚歎不已,說他打下的地基,十級地震都不會壞。他和工人們一起同甘共苦,同宿同起,精通各種活計。

他將個人所收供養全部捐給寺院,自認作為出家人不需要金錢,發心為大,慈悲深廣。

小廟建好了,他的病卻好不了了,正值盛年,他走了……

照文法師是個平凡的出家人。沒有赫赫聲名,也沒有多少供養,卻用自己的德與言溫暖了一方,感化了許多人。這,或許是一個僧人對社會最平實的貢獻吧。

他自己看淡了生死,真的成了絲盡而去的春蠶,逝者已矣,但我們怎能不盡一切力量讓悲劇不再發生?

像照文法師這樣的僧人有很多,他們不得不經受內在的窮病交加。社保、醫保、體檢,於他們都是可望難及(如果有例行的體檢, 照文法師這樣英年早逝的悲劇也許就可避免……)。

如今在經濟拮据的寺院,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僧人,繳不出醫保費,一旦生病,連自己負擔的部分也有困難,許多法師貧血、患有胃疾,他們小病不看,大病無策……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身患重疾的僧人,意志彌堅,身體雖經歷著病魔的折磨,內心卻仍懷著善意,懷著對一切生命的熱愛。(圖片來源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風溼多年拄拐,患有眼疾的八十多歲老僧人。他們的貧困艱難超出我們的想象,常年粗茶淡飯,沒有豐盛的飯菜,山上挖的野菜竹筍是他們的主食,偶爾有信眾上山,供養的大米受潮發黴後,他們捨不得扔,還是照樣食用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靈山慈善基金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寺廟3萬餘座,在冊佛教教職人員約24萬,由於受場所位置偏僻,收入較少,對相關政策、醫保養老體系的認知不足等因素影響,相當一部分寺廟場所和僧伽個人沒有辦理社保登記,未按照相關規定繳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一些60歲以上的僧伽,因為沒有社保賬戶,醫療和養老方面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保障。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為貧苦僧人送去節日溫暖(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靈山慈善基金會)


自2018年以來,在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等知名居士的倡導下, 我們啟動了僧伽醫養計劃,希望能更多地幫到貧困僧人。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我之所以發起、倡導僧伽醫養計劃,源於2015年的臺灣行。那次,我有緣接觸到了臺灣僧伽醫療基金會,非常感動。回去後,我就‘瘋狂’地向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談及僧伽醫養……我們意識到,當大家把目光投向弱勢群體時,往往忽略了身邊人、忽略了出家眾……他們散佈在廣闊的農村、鄉間,在交通不便的貧困地區,艱苦地弘法。當他們年邁體衰時,卻往往得不到支持和幫助。基於此,我們想到了僧伽醫養計劃。在項目策劃與執行方面,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的團隊擁有專業的操作;我這邊,會通過鳳凰網佛教平臺,給這個計劃一個更好地推動,一生能做成一件事,足矣!對我來說,做這件事,可以說是舉手之勞,也可以說是一生嚮往,是要堅持不懈去做的。我希望對僧伽醫養的關注,能夠真正成為佛教界的常態現象, 成為大家都能接受的普世理念, 成為各方一起積極去推動的志業。”

——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在真正參與聯合發起僧伽醫養計劃前,與佛教和僧侶接觸已有近9年的時間,坦白說,我對這個群體在國內的生存狀況沒有宏觀的認知。作為一名靈山人,我對僧伽充滿敬重與感恩,一些法師特殊的生命體驗和願力悲心,在我生長的不同階段都給予我無窮力量,當我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選擇時,佛學的‘方便法門’總能給我一個出口。對於我而言,佛教在信仰之外,更是價值觀和方法論。越瞭解佛教,尤其是歷代的高僧大德的故事,我越發對這個群體天然敬重,從世俗的視角,我能做的是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去真實地瞭解他們,並透由他們瞭解佛學,瞭解生命和生死,以此去更加積極,善意地與這個世界相處。但當得知許多‘師父’面臨真實的生活考驗,而沒有有效的社會保障機制時,我們組隊特地去了一趟臺灣,希望能夠把臺灣的經驗在大陸進行在地化複製。”

——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

作為一個慈善機構從業者,我深知,要拋開個人信仰,從慈善的視角來審視這個群體和這個項目,在於眾多法師交流,與大德居士請教,與同事們瞭解法律政策法規後,我們正式啟動了‘僧伽醫養計劃’,希望從‘醫’和‘養’的角度切入,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在政府相關部門工作的基礎上,服務這個特殊群體。僧伽醫養計劃探索一年多來,我確實被受益者、捐贈者、服務者和工作者的工作狀態和生命狀態不斷感動著,也深刻印證了公益慈善人常講的‘施比授更有收穫’的價值。

——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

“在這裡每個人都是受益者,這種守望相助的生命連接有了更加超俗的真實呈現。項目裡的‘受益者’更加慈悲濟世弘法利生,捐助者更加規範的參與到慈善之中,也更容易體悟慈善帶給自身的改變,而我們也希望在項目不斷推進和完善的過程中,能夠讓所有人相信人性的善,信仰的真和生命的美。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和靈山慈善基金會的夥伴,要感恩所有的參與者,給予我們方向的同時,讓我們更有力量。”

——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為貧苦僧人送去溫暖(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靈山慈善基金會)


"

“出家人對社會有貢獻嗎?”

“出家人對生老病死不是早看淡了麼?”

“出家人每日清清閒閒,身體不容易有大問題吧?”

這是我們在推動僧伽醫養時,經常會面對的“質疑”。

既然事實勝於雄辯,就讓我們先來看一則真實的故事吧。

2017年11月25日,安徽省廣德縣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安徽廣德靈山寺住持、北京天開大眾閱藏推廣中心導師照文法師示寂。照文法師來時兩袖清風,走時不帶走一片雲彩,他付出心血建築的小廟建成了,自己卻沒佔用一個房間……

他,拋棄了可以安逸修行的繁華大廟,來偏遠寺院“白手起家”,親下工地,操持一磚一瓦,想給當地人建造一個可以安放靈魂的“家園”。

村裡有個瘋子,大家對他避之唯恐不及,唯有他不但收留,還關心、愛護。但瘋子一出寺院就胡言亂語,甚至告訴別人,自己在廟裡又喝酒又吃肉很逍遙。

弟子們勸他不要再收留他,否則會壞了寺廟的名聲。他卻說,若讓他流落到社會上,處境只能越來越糟。我們不容他,誰容?我們不度他,誰度?

照文法師走後,這個平時大家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哀哀悲泣,幾天瘦了十幾斤,只因,在這世界上給他最多溫暖的人不在了……

“照文法師是累死的。”熟悉他的人說。

有一段時間他得了頑疾,面臨刀剜火燒般的痛苦,他卻頂多只是皺一下眉頭,下意識地縮起肩膀,卻不吭一聲。夜間照顧他的弟子說:“師父疼得幾乎整夜沒法睡,早上起來,他卻充滿歉意地問:“我吵到你睡覺了吧?”

他事事親力親為,造的房子,專業的工人師傅都讚歎不已,說他打下的地基,十級地震都不會壞。他和工人們一起同甘共苦,同宿同起,精通各種活計。

他將個人所收供養全部捐給寺院,自認作為出家人不需要金錢,發心為大,慈悲深廣。

小廟建好了,他的病卻好不了了,正值盛年,他走了……

照文法師是個平凡的出家人。沒有赫赫聲名,也沒有多少供養,卻用自己的德與言溫暖了一方,感化了許多人。這,或許是一個僧人對社會最平實的貢獻吧。

他自己看淡了生死,真的成了絲盡而去的春蠶,逝者已矣,但我們怎能不盡一切力量讓悲劇不再發生?

像照文法師這樣的僧人有很多,他們不得不經受內在的窮病交加。社保、醫保、體檢,於他們都是可望難及(如果有例行的體檢, 照文法師這樣英年早逝的悲劇也許就可避免……)。

如今在經濟拮据的寺院,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僧人,繳不出醫保費,一旦生病,連自己負擔的部分也有困難,許多法師貧血、患有胃疾,他們小病不看,大病無策……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身患重疾的僧人,意志彌堅,身體雖經歷著病魔的折磨,內心卻仍懷著善意,懷著對一切生命的熱愛。(圖片來源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風溼多年拄拐,患有眼疾的八十多歲老僧人。他們的貧困艱難超出我們的想象,常年粗茶淡飯,沒有豐盛的飯菜,山上挖的野菜竹筍是他們的主食,偶爾有信眾上山,供養的大米受潮發黴後,他們捨不得扔,還是照樣食用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靈山慈善基金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寺廟3萬餘座,在冊佛教教職人員約24萬,由於受場所位置偏僻,收入較少,對相關政策、醫保養老體系的認知不足等因素影響,相當一部分寺廟場所和僧伽個人沒有辦理社保登記,未按照相關規定繳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一些60歲以上的僧伽,因為沒有社保賬戶,醫療和養老方面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保障。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為貧苦僧人送去節日溫暖(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靈山慈善基金會)


自2018年以來,在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等知名居士的倡導下, 我們啟動了僧伽醫養計劃,希望能更多地幫到貧困僧人。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我之所以發起、倡導僧伽醫養計劃,源於2015年的臺灣行。那次,我有緣接觸到了臺灣僧伽醫療基金會,非常感動。回去後,我就‘瘋狂’地向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談及僧伽醫養……我們意識到,當大家把目光投向弱勢群體時,往往忽略了身邊人、忽略了出家眾……他們散佈在廣闊的農村、鄉間,在交通不便的貧困地區,艱苦地弘法。當他們年邁體衰時,卻往往得不到支持和幫助。基於此,我們想到了僧伽醫養計劃。在項目策劃與執行方面,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的團隊擁有專業的操作;我這邊,會通過鳳凰網佛教平臺,給這個計劃一個更好地推動,一生能做成一件事,足矣!對我來說,做這件事,可以說是舉手之勞,也可以說是一生嚮往,是要堅持不懈去做的。我希望對僧伽醫養的關注,能夠真正成為佛教界的常態現象, 成為大家都能接受的普世理念, 成為各方一起積極去推動的志業。”

——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在真正參與聯合發起僧伽醫養計劃前,與佛教和僧侶接觸已有近9年的時間,坦白說,我對這個群體在國內的生存狀況沒有宏觀的認知。作為一名靈山人,我對僧伽充滿敬重與感恩,一些法師特殊的生命體驗和願力悲心,在我生長的不同階段都給予我無窮力量,當我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選擇時,佛學的‘方便法門’總能給我一個出口。對於我而言,佛教在信仰之外,更是價值觀和方法論。越瞭解佛教,尤其是歷代的高僧大德的故事,我越發對這個群體天然敬重,從世俗的視角,我能做的是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去真實地瞭解他們,並透由他們瞭解佛學,瞭解生命和生死,以此去更加積極,善意地與這個世界相處。但當得知許多‘師父’面臨真實的生活考驗,而沒有有效的社會保障機制時,我們組隊特地去了一趟臺灣,希望能夠把臺灣的經驗在大陸進行在地化複製。”

——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

作為一個慈善機構從業者,我深知,要拋開個人信仰,從慈善的視角來審視這個群體和這個項目,在於眾多法師交流,與大德居士請教,與同事們瞭解法律政策法規後,我們正式啟動了‘僧伽醫養計劃’,希望從‘醫’和‘養’的角度切入,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在政府相關部門工作的基礎上,服務這個特殊群體。僧伽醫養計劃探索一年多來,我確實被受益者、捐贈者、服務者和工作者的工作狀態和生命狀態不斷感動著,也深刻印證了公益慈善人常講的‘施比授更有收穫’的價值。

——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

“在這裡每個人都是受益者,這種守望相助的生命連接有了更加超俗的真實呈現。項目裡的‘受益者’更加慈悲濟世弘法利生,捐助者更加規範的參與到慈善之中,也更容易體悟慈善帶給自身的改變,而我們也希望在項目不斷推進和完善的過程中,能夠讓所有人相信人性的善,信仰的真和生命的美。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和靈山慈善基金會的夥伴,要感恩所有的參與者,給予我們方向的同時,讓我們更有力量。”

——靈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王文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為貧苦僧人送去溫暖(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靈山慈善基金會)


推動僧伽醫養計劃:山村小廟住持之殤:“他是被累死的!”

僧伽醫養計劃團隊組織僧伽參加體檢(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靈山慈善基金會)


截至2019年8月,僧伽醫養計劃累計為僧眾提供醫養服務超7000人次(服務寺廟包括:國清寺、靈巖山寺、百國興隆寺、東林寺淨土苑、高旻寺等),項目執行累計直接支出4011390.42元。

然而,全國24萬在冊僧眾,清貧貧窮的不計其數,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今年99公益日,我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685萬籌款額。希望這些籌款額,能讓我們在2019年為20000人次的僧眾帶來幫助。

老有所醫,老有所養,為了給僧眾提供全面“醫”和“養”服務,單個僧人的支出額就會稍稍偏高。“醫”的部分:包括每一位僧人每年的社保+補充醫療保險+體檢的費用。“養”的部分:包括每年傳統節日禮包+日常糧油+生活包供養的費用。

目前,我們心願雖大,前路仍漫漫,請更多愛心人士能加入我們,一起和我們守護這群善良真誠,慈悲勇敢的群體!

你的一份愛心,不僅能為他們帶來溫暖,還能讓這個世界更美好。畢竟他們是這樣的善良、正義、慈悲的存在。

解僧眾後顧之憂,種無上福田,“愛心通道”現已開啟,99公益日,騰訊的配捐會使您的愛心增倍,鳳凰網佛教邀您一起助力僧伽醫養計劃,小夥伴們快行動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