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葡萄酒更配中國菜,沙地酒莊攜手中國烹飪大師開啟八大菜系口感定製時代!

葡萄酒 中餐 烹飪技巧 葡萄酒商業觀察 2017-07-16

2016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約為6.38億升,同比增長15%;同年,國產葡萄酒產量為11.4億升,較上一年減少1%。

進口葡萄酒來勢凶猛,國產葡萄酒還能做嗎?然而,進口葡萄酒在中國,並非沒有其短板。

進口葡萄酒配中餐的短板

進口葡萄酒在體驗營銷過程中在不夠接地氣:酒會、宣傳冊上常常是葡萄酒配火腿,芝士,羊排,而這些並非大部分中國消費者的日常食物。

中國葡萄酒更配中國菜,沙地酒莊攜手中國烹飪大師開啟八大菜系口感定製時代!

遺憾的是,幾乎所有的國產葡萄酒品牌在做推廣時,同樣還是沿襲了進口葡萄酒的做法,以西餐佐餐習慣來教育用戶,最終的結果一定是用戶慣性思維的選擇進口葡萄酒。

為何中國好的酒莊從葡萄種植到釀酒工藝多是按照法國一流酒莊要求,也重金聘請各大名莊釀酒師出任顧問。甚至有句玩笑話,世界上好的橡木桶近幾年基本是被中國客戶訂購。可是國產葡萄酒為什麼還是得不到國人認可呢?

“齊白石先生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中國葡萄酒必須建立自己的葡萄酒佐餐標準才有可能。”酒業著名產品設計師巨剛回應了這一問題。

一味學習所謂的“先進”經驗,卻並沒有結合中國人口味喜好進行產品生產與普及,更沒有建立適合中國口味的佐餐標準,這或許是國產葡萄酒下滑的問題根源所在。

中國葡萄酒更配中國菜,沙地酒莊攜手中國烹飪大師開啟八大菜系口感定製時代!

葡萄酒如何與中餐進行結合?事實上也一直是不少葡萄酒進口商在思考的問題。但沒有一定實力的進口商,很難去操控海外酒廠、酒莊的口感調整。即便可以,中國離法國、澳大利亞、智利都那麼遙遠,反應速度亦存在問題。再者,中國版圖跟歐洲大小差不多,各個省份有各個省份的口感偏好。粵菜是鹹鮮味,淮揚菜帶甜,川湘人喜辛辣;福建人吃海鮮,新疆人吃牛羊肉——就連食材都有巨大區別,更不要說是烹飪方法了。進口葡萄酒在口感上說要適應中國人,光這一點就力不從心。

國產葡萄酒才有機會“定製口味”

而這一個進口葡萄酒的痛點,正好是國產葡萄酒的機會。而目前,亞洲最大的葡萄酒原酒生產商“沙地酒莊”正在破這個局。

中國地域廣闊,擁有八大菜系“魯、川、粵、閩、淮揚、浙、湘、徽”,每個菜系還有諸多區域特色,沙地如果要做中餐口味佐餐標準研究,必須要對中餐口味有深度研究的人蔘與其中,而對中餐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中國烹飪大師們。

7月2日,在上海LEBO創客園,沙地酒莊邀請了中國烹飪大師、海派淮揚菜大師,廚界新起航人沈巍先生作為沙地酒莊.中國口味葡萄酒佐餐研究院總顧問,由沈大師組織盛邀中國各大菜系烹飪大師參與沙地中國口味產品研發。

中國葡萄酒更配中國菜,沙地酒莊攜手中國烹飪大師開啟八大菜系口感定製時代!

沙地酒莊·中國口味葡萄酒佐餐研究院掛牌儀式上,中國烹飪大師:周元昌大師、沈巍大師、朱啟金大師、翁建和大師、張國榮大師、杜才清大師、江禮斌以及跨家美食家喻小2共同見證了沙地酒莊發佈的全新品牌定位:“沙地葡萄酒·更配中國菜”。

建立中國口味葡萄酒佐餐標準最大的困難莫過於難以用一種標準滿足所有中國人的口味。中國菜這個概念很大,難的是由大及小,大到八大名菜,小到區域口感。

沙地酒莊在新疆北緯44度葡萄酒黃金緯線,自有10萬畝生態富硒葡園,有大量的優質原酒儲備,可以根據每個區域飲食習慣,為合作伙伴開發針對性的區域口感葡萄酒。

在浙江合資公司的產品開發上,沙地特意邀請中國烹飪大師、浙菜大師朱啟金先生,與沙地酒莊釀酒師針對浙菜口味特點,領銜研發“沙地.浙一號”,開啟中國葡萄酒區域口感定製時代。

這一切源於90後創二代的文化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沙地酒莊總經理奚嘉偉是典型90後創二代。留學海外、大三創業,創立的三家公司均以完成A輪融資。在物質富足的狀態下,更多的是表現出是90後特有的“文化自信”。

中國葡萄酒更配中國菜,沙地酒莊攜手中國烹飪大師開啟八大菜系口感定製時代!

(沙地酒莊總經理奚嘉偉)

奚嘉偉認為國產葡萄酒走到今天這個格局,本質是文化不自信。我們熟知的唐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證明在新疆葡萄酒有千年以上釀造歷史。我們按照別人的遊戲規則去玩必輸,國產葡萄酒只有從中餐消費場景入手,重塑適合中餐口味的葡萄酒佐餐標準才能贏!

一場“筷子與刀叉”的佐餐之戰正式打響!

中國葡萄酒更配中國菜,沙地酒莊攜手中國烹飪大師開啟八大菜系口感定製時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