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新品種‘瑞峰’配套栽培技術

葡萄 水果 玫瑰 遼寧 大連 青錢柳 2019-04-09

葡萄新品種‘瑞峰’配套栽培技術

遼寧是葡萄生產大省, 2009 年全省栽培面積 6.67萬 hm 2 。 ‘巨峰’是遼寧的主栽葡萄品種,佔全省葡萄面積的 70% 以上,市場佔有量大,但品質一般,價格優勢不明顯。 大連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2002 年推出巨峰系新品種‘巨玫瑰’,品質極上,引起國內普遍關注和引種栽培。 但‘巨玫瑰’抗病性和耐貯運性問題較突出,不宜作主栽品種。 因此課題組繼續提出新的育種目標,即品質優良、綜合性狀好、商品性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巨峰群品種。 經過 10 餘年的雜交育種,從近 60 個雜交組合中選育出,基本符合上述育種目標的新品種‘瑞峰’,親本為‘瀋陽玫瑰’ × ‘峰後’。 2018 年 6 月通過農業部品種保護辦公室審查和登記。 目前已在大連市甘井子區、旅順口區、瓦房店市、金普新區布點試栽,經過 3 年的觀察,性狀穩定。

葡萄新品種‘瑞峰’配套栽培技術


1 主要性狀

1.1 果實經濟性狀

該品種是四倍體歐美雜交種, 果穗圓錐形, 多岐肩,穗梗長 3.81 cm ,平均穗重 750g ,果穗疏鬆,坐果適中,無大小粒現象。 果粒圓形,平均粒重 11.2 g ,最大15.1g ;果皮厚、紫色,果粉極厚;果實硬度適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1.3% ,具有濃郁的玫瑰香味,香氣和諧。果刷長,不易脫粒。 種子一二粒,中大。

1.2 生長結果習性

植株生長勢強。 冬芽平均萌芽率 90.0% , 成枝率98% ,枝條成熟度好。 嫩梢淺紅褐色,匍匐絨毛中密,新梢節間腹側綠色,梢尖開張。 幼葉正面紅棕色,背面主脈間匍匐絨毛中密。 成齡葉腎形, 平均 350.81cm 2 ,五裂,葉柄窪開張;鋸齒長 1.57cm ,齒長 / 齒寬 1.27 ,雙側凸;葉背主脈間匍匐絨毛稀疏,主脈上直立絨毛極疏。平均結果枝率為 70.1% 。 花芽分化穩定,兩性花。

1.3 物候期

在遼寧大連地區露地栽培 4 月中旬萌芽, 6 月上旬開花, 9 月下旬開始採收上市。 從萌芽至漿果成熟需160d 左右,比‘巨峰’晚熟 10~15d ,屬晚熟品種。

2 栽培技術

‘瑞峰’抗病性強,枝條成熟度好,花芽分化好,坐果適中,可以省去大量花果管理用工,栽培管理容易。 遼寧省宜露地栽培,無霜期小於 160d 的地區宜大棚栽培。

2.1 整地

栽植前整地,挖溝施肥,溝寬 1m ,深 0.6~0.8m ,將腐熟有機肥、 粉碎的秸稈與表土混拌均勻回填至溝內, 每666.7m 2 優質腐熟農家肥不低於 5t ,秸稈不少於 10m 3 。

2.2 架式

‘瑞峰’生長勢強,樹體成形快,宜採用 “廠”字型平棚架 ,架高 2m 。 行距 2.5m ,定植當年株距 1m ,第 2 年開始間伐,隔 1 伐 1 , 3 年內最終形成 4m 的株距,有利於根系舒展和樹勢緩和,對生長結果極為有利,又可實現早期豐產目的。

2.3 整形修剪

2.3.1 第 1 年

定植後小苗生長至 5 片葉時, 每株選留 1 個健壯新梢作結果母蔓培養,新梢長至 2m 時摘心,留頂端 1個副梢延長生長,該副梢再留 6 片葉摘心,第 2 次摘心後再萌發的頂端副梢留 1 片葉反覆摘心; 除最頂端副梢外,下部各級次副梢全部留 1 片葉絕後摘心,促進主蔓增粗和芽眼飽滿。 秋剪時剪除成熟副梢,只留主蔓上冬芽,剪留長度不能超過 2m 。 生長季根據植株生長勢進行肥水供應,當植株生長過旺、節間超過 10cm 要控水控氮,保證枝條發育充實。

2.3.2 第 2 年

萌芽後抹去雙芽、多頭芽、過弱芽及距地面 50 cm以下的芽;形成新梢後,將新梢向架面鐵絲引吊,結果主蔓按 20~25cm 間距定梢, 每株在棚面下留梢 8 個,其中結果枝六七個。 花前 1 周進行結果枝摘心,即花序上方留三四片葉摘心,頂端留 1 個副梢延長生長。 副梢長至 4 片葉時進行再摘心, 以後萌發的副梢只留 1 片葉反覆摘心,除頂端副梢外其餘副梢全部從基部抹除,最終葉果比控制在 15∶1 。 初結果樹必須在主蔓頂端培養 1 個延長頭,形成下一年的結果母蔓。 延長頭的培養同第一年,長度不超過 2m 。 隨著間伐進度逐年培養延長頭,直至形成最終 4m 的株距。 秋季修剪時,視延長頭的培養進度,如結果母蔓已佈滿棚架架面,將棚架下臨時結果的枝從基部剪除;如延長頭尚未佈滿架面,可將籬架面的結果枝留一二個芽短截,彌補下一年產量。

2.3.3 第 3 年及其以後

第 3 年樹形培養基本完成, 將棚面以下的結果枝組全部剪除,只利用棚面上的主蔓結果。 主蔓形成新梢後 , 將新梢向兩面鐵絲引綁,按每道鐵絲新梢 15~20cm 間距定梢,呈“魚刺”狀分佈結果枝和營養枝。 每666.7 m 2 留新梢 4 000~4 500 個,其中結果枝 3 500~4000 個。 結果枝的摘心和副梢管理同第 2 年。 秋季修剪時結果枝和營養枝全部採用留 1 芽回縮修剪。

2.4 花果管理

‘瑞峰’自然坐果良好,可以不採用生長調節劑處理。 現蕾後到開花前期,分批分次疏穗,疏去負擔過重的,疏去特大穗、弱小穗,每 666.7 m 2 留穗量控制在4000 個以下。 花前 1 周疏去副穗,掐去穗尖,控制穗重在 750g 左右。 落花落果穩定後疏果,並及時徹底細緻噴 1 次殺菌劑,然後套袋 。

2.5 肥水管理

全年應以優質腐熟農家肥為主。 幼樹期立秋後和成齡樹果實採收後,距離根頸 40 cm 開條狀溝,寬、深各 40cm ,長度根據定植行確定,溝內施入腐熟農家肥,用量不低於 4 m 3 /666.7 m 2 。 下年在根頸另一側開溝施肥,每年輪換 。 施基肥後澆水沉實。

出土後全園澆大水,促進萌芽整齊;開花前 7~10d澆 1 次小水,不提倡施肥,形成中庸的生長枝,有利於坐果;生理落果後是果實膨大的關鍵時期,開始大量頻繁肥水供應,每 3d 滴灌 1 次,每次 3h (滴頭流量 2L/h ),同時隨水衝施含有中微量元素、氮磷鉀含量為 10% 、 5% 、20% 的複合肥和硝酸銨鈣,兩種類型肥料輪換衝施,不可混合施。 果實開始著色後調整肥水供應,每隔 7d 滴灌 1 次,每次 3h ;同時隨水衝施含有中微量元素、氮磷鉀含量為 5% 、 5% 、 30% 的複合肥。 全年衝施肥每次666.7m 2 均為 2.5kg ;可同時衝施腐殖酸類有機肥,每次5kg/666.7m 2 。葉面肥隨噴藥防病同時進行,每次加磷酸二氫鉀 500 倍、氨基酸類葉面肥 1000 倍液。 果實採收前 15d 開始適當控水控肥。

2.6 主要病蟲害防治

‘瑞峰’對各種真菌性病害和蟲害的抗性較強,但因氣候等不穩定因素常引起病蟲害爆發, 除加強田間管理、營造通風透光環境、培養健康樹體外,露地栽培仍需進行化學防治。

霜黴病 開花前視天氣情況每隔 10~15 d 噴藥預防 1 次, 可選擇 80% 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 1 000 倍、25% 吡唑醚菌酯懸浮劑 2000 倍、 50% 烯酰嗎啉可溼性粉劑 1000 倍、 1∶1∶200 倍波爾多液;侵染初期立即選擇100 g/L 氰霜唑 2 000 倍、 66.8% 黴多克可溼性粉劑 1 000倍液細緻噴霧治療。

白粉病 白粉病多在生長中後期氣候乾旱時發生,危害葉片,嚴重影響果實品質,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必須提前預防。 硬核期以後應協同霜黴病的預防共同噴藥, 可選擇 25% 乙嘧酚懸浮劑 1000 倍、 80% 嘧菌酯顆粒劑 2000 倍、 40% 苯醚甲環唑懸浮劑 2000 倍液。

灰黴病 ‘瑞峰’自然坐果適中,無大小粒,花期應重點預防灰黴病,防治過量落花落果導致穗型鬆散。 花前 1 周至生理落果結束應重點防治, 可選擇 40% 嘧黴胺懸浮劑 2000 倍、 25g/L 咯菌腈懸浮劑 2000 倍、 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 1500 倍液,重點噴花序。

綠盲蝽 經過試驗園的多年觀察,‘瑞峰’ 僅有零星綠盲蝽的危害,可在萌芽前噴施 5 °Be 石硫合劑;萌芽後至開花前, 協同預防灰黴病噴施殺蟲劑進行綜合預防,可選擇 10% 吡蟲啉可溼性粉劑 2000 倍、 2.5% 溴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或 48% 毒死蜱乳油 1000~1500 倍液。

2.7 適時採收

‘瑞峰’雖為極晚熟品種,但謝花後 30 d 即開始著色,謝花後 50d 可著色 80% ,達到紫色。 此期果實含糖量低,酸度高,香味不表現,尚未達到採收標準。 謝花後100d 果實著色為紫黑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到 18%以上,香氣濃郁,可以採收。

項目來源:大連市青年科技之星項目—— — 分子標記技術在葡萄品種、種苗鑑定的應用研究( 2017RQ166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