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

作者:劉清國

"

作者:劉清國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在中運河邳州段,有一塊風水寶地叫泇口。泇口因河得名,她四面環水,北枕西泇河,邳蒼分洪道和中運河自東西兩面成合圍之勢交匯於東南。因此泇口形似一朵盛開的喇叭花,又似蝕去一小半邊的半輪明月,若以新港大橋為頭,兩邊河流護堤為翼,泇口又似鯤鵬展翅,即待飛翔。

泇口是座千年古鎮,她始建於西漢,發展於兩宋,南宋時期設泇口鎮。金兀朮九伐中原曾三次血洗泇口鎮,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抗金名將韓世忠大敗金兵於此。

明代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泇口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韓莊運河開通,京杭大運河“借泇行運”,泇口碼頭聞名遐邇,成為南北漕運的要害,當地人習慣地稱之為“泇口街”。史載,鼎盛時的泇口街南北長約十八華里,北石門起於棗莊大營,南石門止於邳州灘上街,途經今天的白灘湖。可惜這條長街因大地震和洪水災害而深陷於地下。我們現在看到的白灘湖是良田萬頃,但是農民種地偶爾挖出的磚磚瓦瓦,能證明這裡過去是一座城,可以想象到過去的輝煌。

"

作者:劉清國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在中運河邳州段,有一塊風水寶地叫泇口。泇口因河得名,她四面環水,北枕西泇河,邳蒼分洪道和中運河自東西兩面成合圍之勢交匯於東南。因此泇口形似一朵盛開的喇叭花,又似蝕去一小半邊的半輪明月,若以新港大橋為頭,兩邊河流護堤為翼,泇口又似鯤鵬展翅,即待飛翔。

泇口是座千年古鎮,她始建於西漢,發展於兩宋,南宋時期設泇口鎮。金兀朮九伐中原曾三次血洗泇口鎮,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抗金名將韓世忠大敗金兵於此。

明代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泇口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韓莊運河開通,京杭大運河“借泇行運”,泇口碼頭聞名遐邇,成為南北漕運的要害,當地人習慣地稱之為“泇口街”。史載,鼎盛時的泇口街南北長約十八華里,北石門起於棗莊大營,南石門止於邳州灘上街,途經今天的白灘湖。可惜這條長街因大地震和洪水災害而深陷於地下。我們現在看到的白灘湖是良田萬頃,但是農民種地偶爾挖出的磚磚瓦瓦,能證明這裡過去是一座城,可以想象到過去的輝煌。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作為古運河畔重要商埠,宋、元、明、清時期曾吸引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省商人來此經商,一時商賈雲集,市井繁榮,因此在中運河段有“金泇口,銀窯灣”之稱,猶如鑲嵌在大運河邊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明末清初詩人錢謙益有詩讚曰:“汶泇會合應星文,國計全資運道分。百萬儲糈趨上庾,十年樓櫓駐斜曛。篙聲動地喧如沸,帆影侵霄亂似雲。自是太平佳麗地,轟闐景物曜河濆。”從詩中可以窺見當時泇口繁華的萬千氣象。

泇口自古人文薈萃,文風鼎盛,古蹟勝多。名勝古蹟有泇口驛站、聖廟、碧霞宮、貞節牌坊等,傳說中有“72座船神廟72眼月牙井”,可惜都毀於戰火或動亂,現在都不復存焉。

毀於1947年的聖廟,高大宏偉、富麗堂皇。其中“泰山行宮”為全楠木結構,彰顯了當地工匠的精湛建築工藝。明隆慶六年(1572年),聖廟開設書院,取其“主敬存誠,大道至簡”之意,名曰“敬簡書院”,為邳州全境四大書院之一,書院至民國時改為當地官辦學堂。

據泇口碧霞宮(即奶奶廟)碑文記載:“大名萬曆十八年(1590年)建泇口鎮碧霞宮……鎮長譚好君建,會眾二十一人,在鎮西北泇水橋南端東側興建。”

"

作者:劉清國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在中運河邳州段,有一塊風水寶地叫泇口。泇口因河得名,她四面環水,北枕西泇河,邳蒼分洪道和中運河自東西兩面成合圍之勢交匯於東南。因此泇口形似一朵盛開的喇叭花,又似蝕去一小半邊的半輪明月,若以新港大橋為頭,兩邊河流護堤為翼,泇口又似鯤鵬展翅,即待飛翔。

泇口是座千年古鎮,她始建於西漢,發展於兩宋,南宋時期設泇口鎮。金兀朮九伐中原曾三次血洗泇口鎮,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抗金名將韓世忠大敗金兵於此。

明代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泇口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韓莊運河開通,京杭大運河“借泇行運”,泇口碼頭聞名遐邇,成為南北漕運的要害,當地人習慣地稱之為“泇口街”。史載,鼎盛時的泇口街南北長約十八華里,北石門起於棗莊大營,南石門止於邳州灘上街,途經今天的白灘湖。可惜這條長街因大地震和洪水災害而深陷於地下。我們現在看到的白灘湖是良田萬頃,但是農民種地偶爾挖出的磚磚瓦瓦,能證明這裡過去是一座城,可以想象到過去的輝煌。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作為古運河畔重要商埠,宋、元、明、清時期曾吸引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省商人來此經商,一時商賈雲集,市井繁榮,因此在中運河段有“金泇口,銀窯灣”之稱,猶如鑲嵌在大運河邊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明末清初詩人錢謙益有詩讚曰:“汶泇會合應星文,國計全資運道分。百萬儲糈趨上庾,十年樓櫓駐斜曛。篙聲動地喧如沸,帆影侵霄亂似雲。自是太平佳麗地,轟闐景物曜河濆。”從詩中可以窺見當時泇口繁華的萬千氣象。

泇口自古人文薈萃,文風鼎盛,古蹟勝多。名勝古蹟有泇口驛站、聖廟、碧霞宮、貞節牌坊等,傳說中有“72座船神廟72眼月牙井”,可惜都毀於戰火或動亂,現在都不復存焉。

毀於1947年的聖廟,高大宏偉、富麗堂皇。其中“泰山行宮”為全楠木結構,彰顯了當地工匠的精湛建築工藝。明隆慶六年(1572年),聖廟開設書院,取其“主敬存誠,大道至簡”之意,名曰“敬簡書院”,為邳州全境四大書院之一,書院至民國時改為當地官辦學堂。

據泇口碧霞宮(即奶奶廟)碑文記載:“大名萬曆十八年(1590年)建泇口鎮碧霞宮……鎮長譚好君建,會眾二十一人,在鎮西北泇水橋南端東側興建。”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毀於文革中的泇口貞節坊,是泇口街陳氏為陳家耜(si)之妻鬱氏所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開工,清嘉慶三年(1798年)建成。牌坊坐北朝南,橫跨南北大街,坊形一高二低,主體高二丈四尺,上方飛簷八角,角上各掛銅鈴。飛簷下懸有“聖旨”字樣石刻,下書“清標彤管”四個大字,兩側對聯“松柏有志凌霜蚤”、“古井無波得月多”。牌坊兩面配以“二龍戲珠”、“狀元及第”、“丹鳳朝花”、“八仙慶壽”、“犀牛望月”、“鳳凰牡丹”、“喜鵲鬧梅”、“吉祥如意”等圖樣。

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泇口為必經之地,經泇口街微服私訪至邳州新城(康熙朝建,今邳城鎮)。直到今天,在運河岸邊還依稀可辨當年乾隆皇帝下船行走的“皇道”。“乾隆泇口認乾孃”的傳說被這裡的人們祖祖輩輩津津樂道,就連電視劇《銅牙鐵齒紀曉嵐》中還真有乾隆的乾孃白氏老太白寡婦,邳州白氏族姓一直是泇口的大戶,她的丈夫官至江南五省提督。傳說泇口街的白老太太一碗蒜泥雞蛋麵條湯附帶燒好的白蒜治好了皇上的病。有趣的是,在泇口還流傳著“運糧河蛤蟆幹鼓肚”的故事,說的是乾隆皇帝在此處認的“乾孃”嫌蛤蟆太吵,乾隆才金口玉言命令蛤蟆從此鼓肚乍腮、不得作聲。

抗日烽火點燃後,泇口成立了共產黨的一個遊擊支隊,湧現了多少英雄兒女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1938年初在泇口北面不遠處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後退至禹王山,國民黨滇軍與日軍打了“禹王山阻擊戰”,其中泇口也是輔助戰場之一,遺址就在大運河邊西渡口。游擊隊還奪取運河重要渡口——泇口圩,擊斃土匪姜東海,繳獲軍械所。民間抗日的傳說如同悠悠的運河水說也說不盡,道也道不完。

由於水路的沒落及鐵路、高等級陸路的興起,泇口自民國時期開始衰落。自1954年近鄰老縣城搬遷後,泇口街如農村老嫗,步態臃腫,老態龍鍾,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世紀之交,泇口鄉整建制併入邳城鎮,泇口老街“老大嫁作商人婦”、“門前冷落鞍馬稀”,日漸沒落蕭條。不容置疑的事實是,原泇口鄉和老邳城鎮,中間隔著邳蒼分洪道這一自然分界線,兩地的水系、民俗均不相同,也沒有通婚的習俗,撤鄉並鎮後當地政府在公共事業、基礎設施投資上偏向原邳城鎮區,優勢資源集中流向原邳城鎮區,泇口片區發展猶顯滯後,泇口當地百姓普遍反應強烈。兩個片區從思想觀念上就存在偏見和誤區,真正的融合還有待時日。

但是,行政區劃調整了將近二十年,我們總不能一直報怨和爭論下去。泇口的出路在何方?筆者認為既要靠政策支持,又要靠抓住機遇,關鍵還得靠自己。自己不爭氣,一切都白搭。

振興泇口,關鍵在人。有必要來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開動腦筋,集思廣益,放大格局,一切向前看。不以一己之私破壞泇口全局發展的藍圖,不以一時之利妨礙泇口長遠發展的計劃,不以一地之失阻擋泇口公共空間治理的規劃。

"

作者:劉清國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在中運河邳州段,有一塊風水寶地叫泇口。泇口因河得名,她四面環水,北枕西泇河,邳蒼分洪道和中運河自東西兩面成合圍之勢交匯於東南。因此泇口形似一朵盛開的喇叭花,又似蝕去一小半邊的半輪明月,若以新港大橋為頭,兩邊河流護堤為翼,泇口又似鯤鵬展翅,即待飛翔。

泇口是座千年古鎮,她始建於西漢,發展於兩宋,南宋時期設泇口鎮。金兀朮九伐中原曾三次血洗泇口鎮,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抗金名將韓世忠大敗金兵於此。

明代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泇口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韓莊運河開通,京杭大運河“借泇行運”,泇口碼頭聞名遐邇,成為南北漕運的要害,當地人習慣地稱之為“泇口街”。史載,鼎盛時的泇口街南北長約十八華里,北石門起於棗莊大營,南石門止於邳州灘上街,途經今天的白灘湖。可惜這條長街因大地震和洪水災害而深陷於地下。我們現在看到的白灘湖是良田萬頃,但是農民種地偶爾挖出的磚磚瓦瓦,能證明這裡過去是一座城,可以想象到過去的輝煌。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作為古運河畔重要商埠,宋、元、明、清時期曾吸引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省商人來此經商,一時商賈雲集,市井繁榮,因此在中運河段有“金泇口,銀窯灣”之稱,猶如鑲嵌在大運河邊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明末清初詩人錢謙益有詩讚曰:“汶泇會合應星文,國計全資運道分。百萬儲糈趨上庾,十年樓櫓駐斜曛。篙聲動地喧如沸,帆影侵霄亂似雲。自是太平佳麗地,轟闐景物曜河濆。”從詩中可以窺見當時泇口繁華的萬千氣象。

泇口自古人文薈萃,文風鼎盛,古蹟勝多。名勝古蹟有泇口驛站、聖廟、碧霞宮、貞節牌坊等,傳說中有“72座船神廟72眼月牙井”,可惜都毀於戰火或動亂,現在都不復存焉。

毀於1947年的聖廟,高大宏偉、富麗堂皇。其中“泰山行宮”為全楠木結構,彰顯了當地工匠的精湛建築工藝。明隆慶六年(1572年),聖廟開設書院,取其“主敬存誠,大道至簡”之意,名曰“敬簡書院”,為邳州全境四大書院之一,書院至民國時改為當地官辦學堂。

據泇口碧霞宮(即奶奶廟)碑文記載:“大名萬曆十八年(1590年)建泇口鎮碧霞宮……鎮長譚好君建,會眾二十一人,在鎮西北泇水橋南端東側興建。”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毀於文革中的泇口貞節坊,是泇口街陳氏為陳家耜(si)之妻鬱氏所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開工,清嘉慶三年(1798年)建成。牌坊坐北朝南,橫跨南北大街,坊形一高二低,主體高二丈四尺,上方飛簷八角,角上各掛銅鈴。飛簷下懸有“聖旨”字樣石刻,下書“清標彤管”四個大字,兩側對聯“松柏有志凌霜蚤”、“古井無波得月多”。牌坊兩面配以“二龍戲珠”、“狀元及第”、“丹鳳朝花”、“八仙慶壽”、“犀牛望月”、“鳳凰牡丹”、“喜鵲鬧梅”、“吉祥如意”等圖樣。

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泇口為必經之地,經泇口街微服私訪至邳州新城(康熙朝建,今邳城鎮)。直到今天,在運河岸邊還依稀可辨當年乾隆皇帝下船行走的“皇道”。“乾隆泇口認乾孃”的傳說被這裡的人們祖祖輩輩津津樂道,就連電視劇《銅牙鐵齒紀曉嵐》中還真有乾隆的乾孃白氏老太白寡婦,邳州白氏族姓一直是泇口的大戶,她的丈夫官至江南五省提督。傳說泇口街的白老太太一碗蒜泥雞蛋麵條湯附帶燒好的白蒜治好了皇上的病。有趣的是,在泇口還流傳著“運糧河蛤蟆幹鼓肚”的故事,說的是乾隆皇帝在此處認的“乾孃”嫌蛤蟆太吵,乾隆才金口玉言命令蛤蟆從此鼓肚乍腮、不得作聲。

抗日烽火點燃後,泇口成立了共產黨的一個遊擊支隊,湧現了多少英雄兒女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1938年初在泇口北面不遠處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後退至禹王山,國民黨滇軍與日軍打了“禹王山阻擊戰”,其中泇口也是輔助戰場之一,遺址就在大運河邊西渡口。游擊隊還奪取運河重要渡口——泇口圩,擊斃土匪姜東海,繳獲軍械所。民間抗日的傳說如同悠悠的運河水說也說不盡,道也道不完。

由於水路的沒落及鐵路、高等級陸路的興起,泇口自民國時期開始衰落。自1954年近鄰老縣城搬遷後,泇口街如農村老嫗,步態臃腫,老態龍鍾,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世紀之交,泇口鄉整建制併入邳城鎮,泇口老街“老大嫁作商人婦”、“門前冷落鞍馬稀”,日漸沒落蕭條。不容置疑的事實是,原泇口鄉和老邳城鎮,中間隔著邳蒼分洪道這一自然分界線,兩地的水系、民俗均不相同,也沒有通婚的習俗,撤鄉並鎮後當地政府在公共事業、基礎設施投資上偏向原邳城鎮區,優勢資源集中流向原邳城鎮區,泇口片區發展猶顯滯後,泇口當地百姓普遍反應強烈。兩個片區從思想觀念上就存在偏見和誤區,真正的融合還有待時日。

但是,行政區劃調整了將近二十年,我們總不能一直報怨和爭論下去。泇口的出路在何方?筆者認為既要靠政策支持,又要靠抓住機遇,關鍵還得靠自己。自己不爭氣,一切都白搭。

振興泇口,關鍵在人。有必要來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開動腦筋,集思廣益,放大格局,一切向前看。不以一己之私破壞泇口全局發展的藍圖,不以一時之利妨礙泇口長遠發展的計劃,不以一地之失阻擋泇口公共空間治理的規劃。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泇口傳統農業單一,外出務工的勞力多,大部分婦女、兒童和老人留守在家。群眾期盼村兩委有好的帶頭人,帶領群眾發展現代農業、新型工業、互聯網+、農業+生態文化旅遊等新產業新業態,形成有特色、生命力旺盛的多條致富路徑。同時採取幫扶措施和優惠政策,吸引外出務工勞力和本土能人返鄉創業。

振興泇口,必須抓住制約泇口發展的“牛鼻子”,發展大交通。隨著灘上運河特大橋(新港大橋)的建成通車,疏港公路(原設計為207縣道,現升級為省道)即將開工建設,這條道路將是泇口溝通南北的大通道。與此同時,連接大橋的護堤大堰將修成水泥路面(目前西堤已竣工),從橋頭起張開兩臂將泇口合圍,構建泇口“大外環”。外環路、疏港路及原有的燕陳線紅泇路將形成“田”字形公路幹線交通網。遠景的交通規劃有民用機場在泇口境內建設,310國道有望貼近泇口改線,臺睢高速公路、棗揚鐵路都規劃從泇口西邊不遠處穿過。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振興泇口,必須發展教育這一千秋大業。說起教育,是筆者及泇口百姓心中難言的“痛”。天時地利人和都不能滿足教育快速發展的需求,老百姓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更為強烈,泇口教育雖充滿希望但步履蹣跚。近年來,泇口中小學教育如蝸牛爬行,負重前進!中小學校在市局、鎮裡的支持下,逐步改善辦學條件,同時狠抓管理,提升教學質量。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與過去輝煌的歷史,與兄弟學校相比,仍相差甚遠!群眾急切期盼泇口教育在上級教育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加快實施校安工程,加大補充新進師資,穩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路漫漫其修遠兮,我輩當倍加珍惜和努力!

"

作者:劉清國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在中運河邳州段,有一塊風水寶地叫泇口。泇口因河得名,她四面環水,北枕西泇河,邳蒼分洪道和中運河自東西兩面成合圍之勢交匯於東南。因此泇口形似一朵盛開的喇叭花,又似蝕去一小半邊的半輪明月,若以新港大橋為頭,兩邊河流護堤為翼,泇口又似鯤鵬展翅,即待飛翔。

泇口是座千年古鎮,她始建於西漢,發展於兩宋,南宋時期設泇口鎮。金兀朮九伐中原曾三次血洗泇口鎮,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抗金名將韓世忠大敗金兵於此。

明代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泇口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韓莊運河開通,京杭大運河“借泇行運”,泇口碼頭聞名遐邇,成為南北漕運的要害,當地人習慣地稱之為“泇口街”。史載,鼎盛時的泇口街南北長約十八華里,北石門起於棗莊大營,南石門止於邳州灘上街,途經今天的白灘湖。可惜這條長街因大地震和洪水災害而深陷於地下。我們現在看到的白灘湖是良田萬頃,但是農民種地偶爾挖出的磚磚瓦瓦,能證明這裡過去是一座城,可以想象到過去的輝煌。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作為古運河畔重要商埠,宋、元、明、清時期曾吸引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省商人來此經商,一時商賈雲集,市井繁榮,因此在中運河段有“金泇口,銀窯灣”之稱,猶如鑲嵌在大運河邊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明末清初詩人錢謙益有詩讚曰:“汶泇會合應星文,國計全資運道分。百萬儲糈趨上庾,十年樓櫓駐斜曛。篙聲動地喧如沸,帆影侵霄亂似雲。自是太平佳麗地,轟闐景物曜河濆。”從詩中可以窺見當時泇口繁華的萬千氣象。

泇口自古人文薈萃,文風鼎盛,古蹟勝多。名勝古蹟有泇口驛站、聖廟、碧霞宮、貞節牌坊等,傳說中有“72座船神廟72眼月牙井”,可惜都毀於戰火或動亂,現在都不復存焉。

毀於1947年的聖廟,高大宏偉、富麗堂皇。其中“泰山行宮”為全楠木結構,彰顯了當地工匠的精湛建築工藝。明隆慶六年(1572年),聖廟開設書院,取其“主敬存誠,大道至簡”之意,名曰“敬簡書院”,為邳州全境四大書院之一,書院至民國時改為當地官辦學堂。

據泇口碧霞宮(即奶奶廟)碑文記載:“大名萬曆十八年(1590年)建泇口鎮碧霞宮……鎮長譚好君建,會眾二十一人,在鎮西北泇水橋南端東側興建。”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毀於文革中的泇口貞節坊,是泇口街陳氏為陳家耜(si)之妻鬱氏所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開工,清嘉慶三年(1798年)建成。牌坊坐北朝南,橫跨南北大街,坊形一高二低,主體高二丈四尺,上方飛簷八角,角上各掛銅鈴。飛簷下懸有“聖旨”字樣石刻,下書“清標彤管”四個大字,兩側對聯“松柏有志凌霜蚤”、“古井無波得月多”。牌坊兩面配以“二龍戲珠”、“狀元及第”、“丹鳳朝花”、“八仙慶壽”、“犀牛望月”、“鳳凰牡丹”、“喜鵲鬧梅”、“吉祥如意”等圖樣。

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泇口為必經之地,經泇口街微服私訪至邳州新城(康熙朝建,今邳城鎮)。直到今天,在運河岸邊還依稀可辨當年乾隆皇帝下船行走的“皇道”。“乾隆泇口認乾孃”的傳說被這裡的人們祖祖輩輩津津樂道,就連電視劇《銅牙鐵齒紀曉嵐》中還真有乾隆的乾孃白氏老太白寡婦,邳州白氏族姓一直是泇口的大戶,她的丈夫官至江南五省提督。傳說泇口街的白老太太一碗蒜泥雞蛋麵條湯附帶燒好的白蒜治好了皇上的病。有趣的是,在泇口還流傳著“運糧河蛤蟆幹鼓肚”的故事,說的是乾隆皇帝在此處認的“乾孃”嫌蛤蟆太吵,乾隆才金口玉言命令蛤蟆從此鼓肚乍腮、不得作聲。

抗日烽火點燃後,泇口成立了共產黨的一個遊擊支隊,湧現了多少英雄兒女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1938年初在泇口北面不遠處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後退至禹王山,國民黨滇軍與日軍打了“禹王山阻擊戰”,其中泇口也是輔助戰場之一,遺址就在大運河邊西渡口。游擊隊還奪取運河重要渡口——泇口圩,擊斃土匪姜東海,繳獲軍械所。民間抗日的傳說如同悠悠的運河水說也說不盡,道也道不完。

由於水路的沒落及鐵路、高等級陸路的興起,泇口自民國時期開始衰落。自1954年近鄰老縣城搬遷後,泇口街如農村老嫗,步態臃腫,老態龍鍾,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世紀之交,泇口鄉整建制併入邳城鎮,泇口老街“老大嫁作商人婦”、“門前冷落鞍馬稀”,日漸沒落蕭條。不容置疑的事實是,原泇口鄉和老邳城鎮,中間隔著邳蒼分洪道這一自然分界線,兩地的水系、民俗均不相同,也沒有通婚的習俗,撤鄉並鎮後當地政府在公共事業、基礎設施投資上偏向原邳城鎮區,優勢資源集中流向原邳城鎮區,泇口片區發展猶顯滯後,泇口當地百姓普遍反應強烈。兩個片區從思想觀念上就存在偏見和誤區,真正的融合還有待時日。

但是,行政區劃調整了將近二十年,我們總不能一直報怨和爭論下去。泇口的出路在何方?筆者認為既要靠政策支持,又要靠抓住機遇,關鍵還得靠自己。自己不爭氣,一切都白搭。

振興泇口,關鍵在人。有必要來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開動腦筋,集思廣益,放大格局,一切向前看。不以一己之私破壞泇口全局發展的藍圖,不以一時之利妨礙泇口長遠發展的計劃,不以一地之失阻擋泇口公共空間治理的規劃。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泇口傳統農業單一,外出務工的勞力多,大部分婦女、兒童和老人留守在家。群眾期盼村兩委有好的帶頭人,帶領群眾發展現代農業、新型工業、互聯網+、農業+生態文化旅遊等新產業新業態,形成有特色、生命力旺盛的多條致富路徑。同時採取幫扶措施和優惠政策,吸引外出務工勞力和本土能人返鄉創業。

振興泇口,必須抓住制約泇口發展的“牛鼻子”,發展大交通。隨著灘上運河特大橋(新港大橋)的建成通車,疏港公路(原設計為207縣道,現升級為省道)即將開工建設,這條道路將是泇口溝通南北的大通道。與此同時,連接大橋的護堤大堰將修成水泥路面(目前西堤已竣工),從橋頭起張開兩臂將泇口合圍,構建泇口“大外環”。外環路、疏港路及原有的燕陳線紅泇路將形成“田”字形公路幹線交通網。遠景的交通規劃有民用機場在泇口境內建設,310國道有望貼近泇口改線,臺睢高速公路、棗揚鐵路都規劃從泇口西邊不遠處穿過。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振興泇口,必須發展教育這一千秋大業。說起教育,是筆者及泇口百姓心中難言的“痛”。天時地利人和都不能滿足教育快速發展的需求,老百姓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更為強烈,泇口教育雖充滿希望但步履蹣跚。近年來,泇口中小學教育如蝸牛爬行,負重前進!中小學校在市局、鎮裡的支持下,逐步改善辦學條件,同時狠抓管理,提升教學質量。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與過去輝煌的歷史,與兄弟學校相比,仍相差甚遠!群眾急切期盼泇口教育在上級教育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加快實施校安工程,加大補充新進師資,穩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路漫漫其修遠兮,我輩當倍加珍惜和努力!

“邳州文化”文摘——千年泇口話滄桑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曾經盛極一時的泇口老街現在淪落為蘇北一個毫不起眼的普通村落,香火旺盛的72座廟只停留在當地老人的記憶裡了,眾多的名勝古蹟靜靜地躺在老街的地底下不見天日。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如春風又綠運河岸,泇口的復興融匯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一定會實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