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領離職回鄉創業記


上海白領離職回鄉創業記


有這樣一些人。

他們離開農村,一頭扎進大城市,穿梭於林立的高樓間,加了無數個小時的班,回到的是一張床都放不下的“家”。他們大多在擁擠的生存空間中獨自前行,每每想要停下喘口氣,又被熙熙攘攘的人群裹挾著向前……

都市裡,“心靈家園”難覓,沒有用來“放空”自己的假期,錢也永遠不夠花,據說機會不少,但是他們太容易與機會擦肩而過。

還不錯的消息是,他們的故鄉在很多人看來要比城市更能提供一個理想的棲息地。離開喧囂的都市也許不是一種逃離,而是那些希望把生活過成“夢想中的樣子”的人,堅守著的祕密。

就像德國作家倫茨為他的新婚妻子所寫的那本書——《我的小村如此多情》,鄉村也以其驚人的包容性,為返鄉創業的人提供了實現夢想的土壤。

我想起了潘玲莉。

三年前,她還是上海一家建築公司的文員,996讓她一度對生活喪失了熱情。每兩三年更換一次工作地點,收入微薄,想要體面的生活殊為難得。特別是當她發現自己懷孕時,孕期女性的身份更是讓她陷入了職場困境——一個本該令全家人歡呼雀躍的好消息,變成了困擾她許久的難題。

職業之路往哪個方向走?如何兼顧賺錢養家和相夫教子?人生總有幾個分叉口,重返家鄉是潘玲莉當時做出的選擇。

和丈夫商量之後,她決定從改造家鄉的舊房子入手。浙江省磐安縣陳界村被譽為“滬上人家”,潘玲莉夫妻倆在村裡有一塊寶貴的宅基地,為二人返鄉搞農家樂提供了可能,而同村人的接納,讓他們可以從最熟悉的地方出發,起步變得不那麼難。


上海白領離職回鄉創業記


▲“滬上人家”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個旅遊品牌。

農家樂開起來了。悠閒的生活中遍佈著瑣碎的日常。

每天凌晨五點,潘玲莉會到鎮上選購食材。“讓來到這裡的顧客每天都吃上最新鮮的食材”,細節中,透露著她對生活的態度,嚴謹、自律和對每一位客人的負責。

上海白領離職回鄉創業記

▲挑選食材時,潘玲莉格外認真。

“服務員,你來看看我的房卡怎麼打不開了”“我們老年人不會用點歌的東西,你來給我們點點歌”……為客人解決一件又一件小事,是潘玲莉每天的大事。

一個傍晚,在荷塘邊,潘玲莉和我打開了話匣子。過去的經歷告訴她:大城市的生活不僅有許多機會,還有更多的挫敗和失落。

我天真地以為,從上海回到磐安做農家樂,潘玲莉會不適應,至少是剛剛離開城市時會有不適應感。但她卻笑著告訴我:“在上海還不適應嘞,我們需要很努力才能付個首付,再努力很多年來還貸款,這樣的生活很辛苦。”

原來,她根本就沒有適應和融入過城市!回憶在上海工作的時候,她把那段日子描述為有束縛感的生活,把上海稱為一座沒有家人、朋友的城市。


上海白領離職回鄉創業記


▲雨中的農家院很容易讓城裡人的心迅速靜下來。

懷揣夢想而歸,回到家鄉後在鄉村建設中大施拳腳的人不只潘玲莉一個。“5+2”模式(5天在城裡上班,2天週末在郊區田園生活),作為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為鄉村旅遊帶來了商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畢竟,鄉村的人流開始多了起來。

我看到一組數字:截止2019年初,我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營業收入達8000億元,年接待人次達30億。

像陳界村這樣發展鄉村旅遊的村子,從零零散散開始轉向集群發展,不僅分佈在城市郊區和景區周邊,而且,越來越多的偏遠山村也吸引著城裡人不遠千里地到來。

回到家鄉的這三年,潘玲莉的想法也在發生變化,原本只寄望生活安康的她,如今開始暢想詩和遠方。

貧窮、落後是昔日磐安給人留下的陳舊印象。現在,上海的客人來到這裡,一頭扎進鄉村,都不禁感嘆:“這裡真的是那個曾經路都不通的磐安嗎?”


上海白領離職回鄉創業記


▲山水風光成為最吸引城裡人的東西。

隨著家裡招待的客人越來越多,潘玲莉心中油然而生一種使命感。她用自己的熱情讓更多的人愛上了家鄉的綠水青山,也在傾注更多的努力來守護住這片山水。“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或任務,而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她在家鄉找到了工作的價值。

服務客人時,潘玲莉自信從容,每一個笑容都滲透著滿滿的親和力,這也算是她搞農家樂的一種天賦。聽到兒子的呼喚時,她會盡量放下手上的事情去陪一陪兒子。慢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她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幾乎沒有缺席。

乾淨的床鋪,放著蒲團和茶几的飄窗,牆上的字畫……潘玲莉的小小農家院已經運營了一段時間,也變得越來越舒適精緻。開業至今的900多天裡,入住率80%,好評率100%。


上海白領離職回鄉創業記


▲“印象人家”農家院中的花開了。

“當初回來開辦農家樂是對的,現在每年6、7、8三個月,每月營業收入都超過十萬元,閒暇時還能賣茶葉,2、3、4月賣茶葉收入也超過二十萬。”作別潘玲莉已有月餘,我還記得她堅毅的目光和幸福的臉龐……

選擇大城市的床還是小城市的房?這彷彿永遠都是充滿著對抗性的辯題,每過幾個月總會在網絡上被拿出來討論一番。很多人自我設限或虛度蹉跎,處境慢慢變得尷尬:離開了城市,也回不去故鄉。

潘玲莉的故事,讓我堅信:想要返鄉發展的青年人,只要找準了方向,愛上那片生養自己的土地,摸索出可持續的經營模式,靠勤勞的雙手,一定能把日子過得閃亮!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 劉梓憲

監製:李飛、王澎;視頻:王可依;編輯:劉菁、劉梓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