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一種致富方法,成本低風險小最主要現在城裡人還特喜歡

農村 農民 三農 手工藝 湘土印記 2017-06-18

各位讀者,能進來看的朋友相信都是受這個標題吸引的。但本人不是標題黨,這事確實靠譜,容筆者先引用一則新聞報道:

近年來,山東省沂源縣許多工匠藝人通過傳承發揚傳統手工藝,把木雕、老布鞋、鞋墊、玻璃工藝品等傳統產業,創新發展成為當地農民脫貧增收的新產業。目前該縣近千名工匠藝人引領發展手工藝品加工圖為6月15日,沂源縣歷山街道澇坡河村的一名工匠藝人在檢驗生產的鞋墊樣板。產業30餘種,從業加工企業達到100餘家,帶動許多農民依靠手工藝品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下圖為6月15日,沂源縣歷山街道澇坡河村的一名工匠藝人在檢驗生產的鞋墊樣板。

農村有一種致富方法,成本低風險小最主要現在城裡人還特喜歡

工匠藝人

各位看了這篇新聞稿,相信對筆者所說的農村致富方法心裡己經有了答案,就是通過傳統手工藝進行創業。筆者之所以說成本低風險小能致富,這絕不是信口雌黃、胡說八道。下面給大家嘮嘮我的理由。

一、城裡人的情感剛需

大家都知道,這傳統手工藝產品肯定得賣給城裡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對城鎮建設的大力倡導,我國的城鎮化水平是大大的提高了。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16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7.35%,己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55%有二個百分點,但離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80%以上還有非常大的差距。這能說明什麼呢?說明我國現在的城鎮化進展得非常快,這些年把相當多的人直接從農村戶口轉變為城市戶口了。這話裡的重點在於“農村戶變為城市戶”,也就是說這些人曾經都是農村人。這些農村土生土長出來的城裡人,對農村的傳統農產品或手工藝產品有著深深的記憶。他們被社會發展的浪潮驅趕而成為城裡人,來到城裡其實還很不適應,還非常懷戀當年農村的那種樸實的民風與生活。只要他們看到那種從具有傳統古樸氣息的東西就能勾起他們的鄉愁,這能不喜歡嗎?所以現在你能看到,只要真正的傳統手工藝品,都會受到城裡人的熱烈追捧,你說能致富嗎?如果你做得好又能實現規模化生產,別說致富了發大財都不在話下。

農村有一種致富方法,成本低風險小最主要現在城裡人還特喜歡

二、政策的大力扶持

這幾年大家聽過比較多的新聞應該是哪裡哪裡又申遺成功了,這其中有一大批是傳統手工藝的產品或技藝。其實這些東西隨著時代的進步給淘汰本是自然定律,什麼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都是神馬浮雲。保得了一時保不了一世,最終都是為了賺錢,說明這方面的錢太好賺了。想想也是,誰不捨得為情懷買單?國家也出了相關的扶持政策,只要你有真正拿得出手的東西,到政府拿點的補貼那都不是事。如果你是少數民族或貧困地區,那補貼可是國家級的。具體的補貼政策有心的人要自己去當地政府查問了。

農村有一種致富方法,成本低風險小最主要現在城裡人還特喜歡

三、傳統手工藝產品本身的特色

這一點從產品的自身特色方面來分析。既然作為傳統工藝產品,都具有兩個特徵:年代性與地方性。有一定年代的東西在文玩市場上來說是古董,有文化內涵不說,還具有稀缺性;地方性特點也表現出濃郁的地方人文特點,別的地方沒有,也代表稀缺性與新奇性。正是這兩個特性使得產品在市場上競爭很少或者可以說沒有,獨門獨行的生意沒聽說過不賺錢的。

農村有一種致富方法,成本低風險小最主要現在城裡人還特喜歡

從以上三點來看,傳統工藝品有市場,有政策,還競爭小,說致富是小了,發財那才是真。但這其中也有一定的難點,真正能稱之為傳統工藝品的東西大都有文化內涵的,除了口頭傳播最好還要有古老的文字記載為好,這對於你的市場宣傳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你的產品如果有很濃厚的地方特色也可以,至少脫個貧致個富還是湊湊有餘的,你說呢?

感謝你的閱讀,歡迎關注筆者頭條號【湘土印記】,帶給你不一樣的三農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