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裡,感受大食堂和小夥食'

農村 玉米 山芋 美食 不完美媽媽 愚伯的自留地 2019-08-04
""在學校裡,感受大食堂和小夥食

文:汪曉佳

圖:來自網絡

最近老同學聚會,不知是誰說出了我們當年在學校吃飯時的情景。那種感受“大食堂”和“小夥食”的情結,久久不能散去。

所謂“大食堂”,就是專門為住校的遠路學生,或者近路的同學中午吃一餐做飯的食堂。大鍋、大籠、大飯桶以及大桌子大板凳

"在學校裡,感受大食堂和小夥食

文:汪曉佳

圖:來自網絡

最近老同學聚會,不知是誰說出了我們當年在學校吃飯時的情景。那種感受“大食堂”和“小夥食”的情結,久久不能散去。

所謂“大食堂”,就是專門為住校的遠路學生,或者近路的同學中午吃一餐做飯的食堂。大鍋、大籠、大飯桶以及大桌子大板凳

在學校裡,感受大食堂和小夥食

曾記得,一到開飯,學生們便會從各自的教室裡魚貫而出,蜂擁而至,在冒著熱氣的蒸籠裡尋找自己捏出的雜麵窩窩頭,或者整個的山芋、玉米什麼的,然後,再用小陶瓷碗做飯師傅那裡打來一碗稀粥,或者能照見人影兒的鹹湯,圍坐在一張張低矮寬闊的木桌前,邊吃邊拉呱,說說笑笑,有時甚至說笑到噴飯。

他們回憶說,有人為了防止紅芋拿錯,放進蒸籠前都要用小刀刻個記號。誰知紅芋熟了,刻的印記也脫落了,不少人拿錯,放進去是小個的,拿出來的卻是大個的,明明是放進去的是平原紅芋,卻非要拿人家乾麵香甜的山地紅芋。但是同學們也都不予計較,有的吃就行。

一次,有個同學為了解饞,課餘時間從附近河溝裡摸了些螺絲,洗淨,放在碗裡,放進蒸籠裡去蒸。開飯時他滿心歡喜地去了大食堂,誰知,螺絲在蒸籠裡見熱紛紛爬出了碗沿,散落在蒸籠裡處處皆是,誰見了,都非常欣喜地摸上幾隻嚐鮮,等這位同學要去吃熟螺絲時,碗裡空空如也,蒸籠裡也是所剩無幾,氣得他直甩頭,直嘆氣,同學們在一旁就嘿嘿地笑。

我們班有幾位區直機關幹部家庭出身的同學,吃商品糧,他們不用從家裡背雜麵和紅芋、玉米棒子,拿著錢和糧票買飯菜票,便可以與老師一起在小食堂吃小夥食,當時很是讓我們這些吃農村口糧的孩子羨慕至極。

區直的這幾位同學,不知是吃膩了小夥食的飯菜,還是有意識地想讓農村的學生也嚐嚐他們吃商品糧的伙食,經常會有人拿出自己的“小夥食”去換吃大食堂裡同學的粗茶淡飯,邊吃還邊說:“真好吃真好吃!”

當時可以說,全班同學無不希望自己在哪一天也能吃上商品糧,可以拿錢拿糧票就可以去食堂去飯店飽餐一頓美食。

時過境遷,同學們的這種願望終於實現了。時代進步到取消了糧票,農村的糧食年年豐收,常年吃著大米白麵,那些紅芋、玉米棒子等,早已退役到了“二線”,現在再吃,全都是點綴、換換口味了。

聚會時,同學們都為當年嚮往的“消滅城鄉差別”的說辭得以實現而欣慰、高興,也都滿滿地流露出對祖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實惠而深感幸福的心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