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農村 農民 農業 時政 中國青年網 2017-03-31

在最近的一次全國性數據調查中顯示,我國現行貧困標準下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5630萬人次。可見我國的脫貧致富之路還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等任務為重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首次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從那時起,脫貧致富的現實化要求就擺在了我國政府的面前。現階段,為使我國更好實施扶貧政策,政府已進行了各方面的改革。但如何做到全面脫貧、精準脫貧和快速脫貧,是現階段需要思考的問題。

古人有言:“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它啟示我們提出再多再好的扶貧政策和措施,不如將現有的扶貧措施落在實處,不走表面功夫,讓群眾真正受益,以達到的實際效果作為扶貧工作的考察重點,使扶貧工作順利的開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指導我國現階段的扶貧工作應從本質上解決問題。授之以漁首先要求我們使用科學的方法脫貧。應全面瞭解貧困群眾真實生活狀況,針對不同的貧困類型和家庭現狀,給予適合的幫扶。政府的各項惠民政策都應有所傾斜,真正幫助每個貧困家庭走上小康之路。

其次,需要對症下藥。大多數的貧困家庭無法脫貧的根本原因第一在於家庭無固定的收入,家中無可勞動人員,適齡青年沒有一技之長,無法外出掙錢。第二在於家庭中有重病人員,醫療上花費較大,使原本收支平衡的家庭背上了巨大的債務。針對第一個原因,需要我國的教育部門給予一定的幫扶。針對貧困家庭的就業問題,將教育指向及時就業,以技術為主,發展工作能力,在教育經費上採取少收或者免收,能使適齡青年擁有一技之長,及時就業,幫助貧困家庭真正走出生活的困境。針對第二個原因,需要我國的民政部門給予政策和具體工作的幫扶。對這些因病致貧的家庭,在醫療報銷方面給予一定的特殊照顧,在病人護理方面提供便利,方便家中適齡青年外出工作。

最後,我國的脫貧致富之路還需勇於創新和實踐。我們總說實踐出真知,許多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斷地實踐和反思才能夠解決的。我國現階段的精準扶貧政策還在不斷地完善之中,但好的政策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更好地幫扶群眾。所以,扶貧之路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既需要政府政策的創新,還需要不斷地實踐改正。

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他人給予的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所以,授人以漁是幫助貧困家庭從根本上走出貧困之路的重要指導政策,以實現群眾更好生活為目標,最終實現全面小康的社會總目標。(張雅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