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到中國辦婚禮'

""很多人到中國辦婚禮

利拉·馬尼·鮑德爾近照。 海外網 付勇超攝

“你好!歡迎你們來!”尼泊爾駐華大使利拉·馬尼·鮑德爾走進使館會客室,一面用中文打招呼,一面與海外網“我在中國當大使”採訪團隊的每個成員一一握手。

氣質儒雅、溫和親切,是鮑德爾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這位學者氣息濃厚的大使透露,他在中國的閒暇時光一般都用來學習。對鮑德爾的採訪,就從他喜歡的中國書籍開始。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是必讀書

早在大學時期,鮑德爾就已經通過書籍開始認識中國,“那時我讀了很多有關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革命運動的書”。書中可歌可泣的中國革命史,激發了鮑德爾實地看一看的濃厚興趣。來華工作後,鮑德爾探訪了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我被革命烈士們英勇為國獻身的故事深深感動了。”

在中國擔任大使的3年多時間裡,通過閱讀中國書籍,鮑德爾對中國的認識從歷史走近現實。要說分量最重的一本書,鮑德爾首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鮑德爾表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已翻譯為尼泊爾語出版,併成了很多尼泊爾人的“必讀書目”。尼泊爾人渴望從中學習中國脫貧並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驗,瞭解中國社會轉型的預期和展望。

談起最近的閱讀興趣,鮑德爾說,全球聞名的一批中國企業家的故事讓他著迷。“任正非、馬雲、馬化騰……雖然他們每個人的奮鬥經歷、人生際遇各不相同,但每個人的故事都令人動容。”鮑德爾說,“我用他們的故事鼓勵尼泊爾年輕人,讓他們也追求自己的夢想,成為偉大的企業家,造福社會,推動尼泊爾發展。”

20年走遍中國大江南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鮑德爾不僅從書籍裡閱讀中國,也從旅途中發現中國。從1999年第一次來中國,到2003年任職尼泊爾駐拉薩總領事館,再到2016年出任尼泊爾駐華大使至今,鮑德爾在20年時間裡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作為西藏發展的見證者,鮑德爾深知西藏取得如此發展成就十分不易。鮑德爾表示,西藏的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但無論發展路上有多少艱難險阻,中國都能克服困難,打破壁壘,推動發展,促進社會轉型。“這就是我從西藏看到的中國精神。”

鮑德爾的這種感受,同樣是很多尼泊爾人的切身體會。這些年,鮑德爾經常聽到來華的尼泊爾朋友感嘆中國在發展速度和規模上創造的奇蹟,“中國與我們想象中的太不一樣了!”

鮑德爾表示,作為中國真誠、友好的故交,尼泊爾人民對於中國的發展與繁榮與有榮焉,希望未來兩國能夠發掘更多經濟合作的機會。

鮑德爾舉例說,在清潔能源方面,尼泊爾政府已將其列入優先發展範疇,而一些中國企業取得了重大突破,尼泊爾希望能夠與這些中國企業通力合作。在觀光旅遊方面,由於中國遊客數量大漲,帶動了尼泊爾酒店業迅猛發展,未來歡迎更多中國遊客到訪尼泊爾。在農業生產方面,尼泊爾雖然超過一半人口務農,但總體效率不高,農產品依舊依賴進口;中國農業生產效率高,不僅解決了近14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還對緩解世界饑荒問題作出了重要貢獻,尼泊爾希望學習引進中國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傳統醫藥方面,中醫藥聞名世界,尼泊爾也有上千種傳統藥劑和草藥,尼中兩國可以在傳統醫藥現代化方面加強合作,開發出副作用更小、成本更低、藥效更為顯著的藥品。

尼泊爾掀起“中文熱”

除了加強經濟合作之外,鮑德爾對尼中關係的未來有更多期待。“現在正是促進尼中關係發展的最好時機。”鮑德爾表示,尤其是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後,中國政府和許多民間組織迅速反應,為尼泊爾提供了專業有效的幫助。不論是醫療救助還是災後重建,中國的鼎力支持都對尼泊爾意義重大,尼泊爾人民對中國心存感激。

鮑德爾表示,隨著尼泊爾對中國親近感不斷加深,每年有成千上萬尼泊爾人學習中文,超過4000名尼泊爾學生在尼泊爾的孔子學院學習中文,還有不少尼泊爾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中文。鮑德爾本人也在千方百計騰出時間系統學習中文。由於並不滿足於只能用中文聊美食、聊地名的日常對話水平,還想和中國朋友進行更多專業層面的交流,儘管大使工作十分繁忙,鮑德爾也儘可能保證在午休時間學習中文。

尼泊爾“中文熱”背後,是更深層次的“中國熱”。鮑德爾表示,如今有很多尼泊爾人到中國旅遊、學習和舉辦婚禮,共同見證人生的重要時刻,這已經成為不少尼泊爾人的美好憧憬。

在採訪的最後,鮑德爾再次表達了對尼中友好的願景:“我們要延續兩國悠久的交往歷史,促進兩國之間互聯互通,不斷創新兩國之間的交流方式,挖掘兩國關係中新的可能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