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總指揮:中國人為何要費盡周折到月球去?'

"

嫦娥工程

深空探測新起點(新中國的“第一”·70年)

探月工程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標誌性工程,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重要體現。

我國計劃在明年實施嫦娥五號工程,實現月面採樣返回,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圓滿的句號。

歷史背景

1994年美國發射“克萊門汀1號”,發佈月球南極有水冰的信息,掀起了第二輪探月高潮。我國嫦娥工程就是在第二輪探月高潮中提上了議程。

儘管我國在美蘇探月之後繼續探月,儘管人類航天器100多次到訪月球,甚至有12名航天員的足跡留在月球,但應該看到,人類對月球的認識還十分有限。月球的起源和演化過程、月球是否蘊藏大量水冰等資源、月球內部構造等科學問題依然是未解之謎。我國實施探月,能夠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祕、為世界科學進步貢獻中國力量、中國智慧。

親歷者說

欒恩傑:我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原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組織、主持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確立探月工程“繞、落、回”的技術發展路線,開闢了深空探測新領域

月球探測是我國深空探測活動的起點。1998年,我出任國家航天局局長,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支持下,帶領團隊啟動了探月工程的規劃論證,於2000年組織完成了我國首部航天白皮書,把探月夢想首次落實進了文件。

當時有人質疑,中國人為何要費盡周折到月球去?這其中的意義太重大了。探月工程既能彰顯我國的強盛國力,證明中國人有能力發展空間科學、抵達更遠太空,也能顯示我國的航天科技能力,書寫中國人對深空探測的自主認識。況且,沒有科學手段就無法開展科學研究。航天工程能夠帶動一系列技術進步,推進相關科學發展,真正惠及百姓民生。

2004年1月,我國探月工程被批覆並正式啟動。當天是猴年大年初二,我太興奮了,寫了一首詩,“地球耕耘六萬載,嫦娥思鄉五千年。殘壁遺訓催思奮,虛度花甲無滋味。”欣喜之餘又倍感壓力,我們必須搞好探月工程,才能不辜負祖國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但中國從來沒搞過深空探測,什麼都是新的,想做到萬無一失,如何是好?

作為總指揮,我心裡繃住了一根弦,就是“充分利用成熟技術,踏踏實實做方案,精雕細琢地完成技術指標,不要搞花裡胡哨的東西。”當時,關於嫦娥一號選擇哪個運載火箭,爭論不一。很多人傾向用長三乙火箭,運載能力更大。但我堅持採用更成熟的長三甲火箭;討論衛星平臺時,我也堅持用東方紅三號的成熟平臺,原因無他,就是用成熟技術打底,我的心裡就有底!

嫦娥一號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試驗中發現衛星天線增益不夠,影響數據獲取。為解決這個問題,要麼改良衛星天線,要麼增大與之對應的、地面測控的設備口徑,提高接收能力。經過長時間攻關,單靠衛星天線無法解決難題。經過多方權衡,奮力攻關,探月工程充分運用成熟的USB測控技術,並首次與VLBI射電天文技術相結合,同時將地面天線擴大為18米口徑,這樣就通過嫦娥一號任務的實施,使我國初步具備了深空探測的基本能力。

每一項大工程都必有一定時間的限制,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和經費約束,同時還要突破多項關鍵技術。人財物得安排好,才能保證整個探月任務有條不紊地進行。

回想往事,我常常感動於探月人的付出。參與工程任務的所有人員都為了確保成功這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嚴守紀律、上下一心,隊伍中流傳著“出了問題不推,手頭工作不拖,反覆複查不煩,技術指標不降”的工作口號。

嫦娥一號立項是在2004年,發射是2007年,雖然只有短短4年,但整個項目嚴格按照航天系統工程思路推進,我們把第一年定為“開局年”,第二年是“攻關年”,第三年是“決戰年”,第四年是“決勝年”,每一年都是夜以繼日、團結協作,沒有這些航天人的付出,就沒有今天的成績。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我們經歷的溝溝坎坎太多了,但是都被我們克服了,實現很多工程上和技術上的創新。尤其是嫦娥四號,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篇章。看到嫦娥四號落月的那一刻,真的太激動了。

探月工程在完成“繞”與“落”以後,第三步目標是採樣返回。目前我們還沒有完成這個任務,這也是我最牽掛的。相信隨著技術進步,嫦娥五號也一定能順利完成任務。當“繞、落、回”任務全部結束後,我認為,中國的月球探測要進入一個常態化的發展階段。同時要不斷挖掘更好的深空探測科學目標,通過對科學目標長期的、連續的研究,中國人一定會拿出高水平的成果。我衷心地希望中國深空探測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好,越走越強!我們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的夢想一定會早日實現。

知識鏈接

相關部門積極規劃了完成“繞、落、回”三步走之後到2030年前的我國無人月球探測活動,目前稱為“探月工程四期”。

嫦娥四號是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務,還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通過這4次任務,在月球南極構建無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為未來月球科研站的建設進行技術儲備和關鍵技術攻關。

探月工程四期的實施方案正處於立項階段。


"

嫦娥工程

深空探測新起點(新中國的“第一”·70年)

探月工程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標誌性工程,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重要體現。

我國計劃在明年實施嫦娥五號工程,實現月面採樣返回,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圓滿的句號。

歷史背景

1994年美國發射“克萊門汀1號”,發佈月球南極有水冰的信息,掀起了第二輪探月高潮。我國嫦娥工程就是在第二輪探月高潮中提上了議程。

儘管我國在美蘇探月之後繼續探月,儘管人類航天器100多次到訪月球,甚至有12名航天員的足跡留在月球,但應該看到,人類對月球的認識還十分有限。月球的起源和演化過程、月球是否蘊藏大量水冰等資源、月球內部構造等科學問題依然是未解之謎。我國實施探月,能夠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祕、為世界科學進步貢獻中國力量、中國智慧。

親歷者說

欒恩傑:我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原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組織、主持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確立探月工程“繞、落、回”的技術發展路線,開闢了深空探測新領域

月球探測是我國深空探測活動的起點。1998年,我出任國家航天局局長,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支持下,帶領團隊啟動了探月工程的規劃論證,於2000年組織完成了我國首部航天白皮書,把探月夢想首次落實進了文件。

當時有人質疑,中國人為何要費盡周折到月球去?這其中的意義太重大了。探月工程既能彰顯我國的強盛國力,證明中國人有能力發展空間科學、抵達更遠太空,也能顯示我國的航天科技能力,書寫中國人對深空探測的自主認識。況且,沒有科學手段就無法開展科學研究。航天工程能夠帶動一系列技術進步,推進相關科學發展,真正惠及百姓民生。

2004年1月,我國探月工程被批覆並正式啟動。當天是猴年大年初二,我太興奮了,寫了一首詩,“地球耕耘六萬載,嫦娥思鄉五千年。殘壁遺訓催思奮,虛度花甲無滋味。”欣喜之餘又倍感壓力,我們必須搞好探月工程,才能不辜負祖國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但中國從來沒搞過深空探測,什麼都是新的,想做到萬無一失,如何是好?

作為總指揮,我心裡繃住了一根弦,就是“充分利用成熟技術,踏踏實實做方案,精雕細琢地完成技術指標,不要搞花裡胡哨的東西。”當時,關於嫦娥一號選擇哪個運載火箭,爭論不一。很多人傾向用長三乙火箭,運載能力更大。但我堅持採用更成熟的長三甲火箭;討論衛星平臺時,我也堅持用東方紅三號的成熟平臺,原因無他,就是用成熟技術打底,我的心裡就有底!

嫦娥一號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試驗中發現衛星天線增益不夠,影響數據獲取。為解決這個問題,要麼改良衛星天線,要麼增大與之對應的、地面測控的設備口徑,提高接收能力。經過長時間攻關,單靠衛星天線無法解決難題。經過多方權衡,奮力攻關,探月工程充分運用成熟的USB測控技術,並首次與VLBI射電天文技術相結合,同時將地面天線擴大為18米口徑,這樣就通過嫦娥一號任務的實施,使我國初步具備了深空探測的基本能力。

每一項大工程都必有一定時間的限制,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和經費約束,同時還要突破多項關鍵技術。人財物得安排好,才能保證整個探月任務有條不紊地進行。

回想往事,我常常感動於探月人的付出。參與工程任務的所有人員都為了確保成功這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嚴守紀律、上下一心,隊伍中流傳著“出了問題不推,手頭工作不拖,反覆複查不煩,技術指標不降”的工作口號。

嫦娥一號立項是在2004年,發射是2007年,雖然只有短短4年,但整個項目嚴格按照航天系統工程思路推進,我們把第一年定為“開局年”,第二年是“攻關年”,第三年是“決戰年”,第四年是“決勝年”,每一年都是夜以繼日、團結協作,沒有這些航天人的付出,就沒有今天的成績。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我們經歷的溝溝坎坎太多了,但是都被我們克服了,實現很多工程上和技術上的創新。尤其是嫦娥四號,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篇章。看到嫦娥四號落月的那一刻,真的太激動了。

探月工程在完成“繞”與“落”以後,第三步目標是採樣返回。目前我們還沒有完成這個任務,這也是我最牽掛的。相信隨著技術進步,嫦娥五號也一定能順利完成任務。當“繞、落、回”任務全部結束後,我認為,中國的月球探測要進入一個常態化的發展階段。同時要不斷挖掘更好的深空探測科學目標,通過對科學目標長期的、連續的研究,中國人一定會拿出高水平的成果。我衷心地希望中國深空探測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好,越走越強!我們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的夢想一定會早日實現。

知識鏈接

相關部門積極規劃了完成“繞、落、回”三步走之後到2030年前的我國無人月球探測活動,目前稱為“探月工程四期”。

嫦娥四號是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務,還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通過這4次任務,在月球南極構建無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為未來月球科研站的建設進行技術儲備和關鍵技術攻關。

探月工程四期的實施方案正處於立項階段。


探月總指揮:中國人為何要費盡周折到月球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