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食品君

過去兩年裡,無論輿論對瑞幸咖啡(以下簡稱:瑞幸)的判斷呈現出多大程度的兩極分化,但赴美上市成功,無疑體現出資本市場對該公司商業模式的認可。

瑞幸敲鐘納斯達克,中國咖啡從此不缺自信

01 、美股敲鐘

5月17日晚,無論你愛不愛這一杯,你的朋友圈都一會定被瑞幸登陸納斯達克的消息刷屏。

這隻代碼為“LK”的股票,僅用了18個月,就成為當下全球範圍內從成立到IPO速度最快的公司。同時,它還刷新了拼多多創下的中概股上市紀錄——從發佈招股書到上市只用了 25 天。

在此前遞交的招股書中,瑞幸將發行價定為15-17美元,並計劃發行3000萬份美股存托股票(ADS)。事實上,瑞幸咖啡上市首日就賣出超預期的3300萬份ADS,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權後,加上同步私募配售5000萬美元,共募集資金6.95億美元。

此外,該公司首日開盤價為每股25美元,市值一度超過60億美元;收盤報20.38美元,市值約47.4億美元,成為今年在納斯達克IPO融資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0年前後互聯網泡沫破滅以來,還沒有公司在成立兩年內,就達到超過30億美元的估值。

瑞幸咖啡創始人、CEO錢治亞表示,“IPO是公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瑞幸咖啡今後會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門店拓展,以及品牌建設和市場培育方面進行持續的大規模投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堅持高速擴張戰略。”

瑞幸敲鐘納斯達克,中國咖啡從此不缺自信

瑞幸首席財務官Reinout Schakel在上市敲鐘的前幾個小時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瑞幸基於科技的商業模式不同於競爭對手星巴克。瑞幸主打小店面,可以減少成本,並通過App下單和靠近顧客的地理位置,不僅效率更高,還能獲取消費者數據,藉此來分析趨勢、提高留客率。此外,瑞幸大部分單品比星巴克對標產品便宜25%,價格低廉可以驅動大眾消費。

“我們完成了大部分人15至20多年才能完成的事。”Reinout Schakel表示。

02 、必然之路

事實上,差不多在一個月前,瑞幸即將登陸美股的消息就基本坐實了。一業內人士認為,從成立開始,瑞幸咖啡就是VIE架構(可變利益實體),闖進納斯達克是“必然”之路。

會掙錢的企業不一定能夠上市,但是能夠獲得流量的公司,其上市之路則要好走很多。或者說這類企業才是真正的需要上市。

此外,在遞交上市招股書之前,瑞幸已獲得星巴克2號股東貝萊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資1.25億美元,當時投後估值增加到29億美元,毫無懸念地進入獨角獸排行榜。

與此同時,瑞幸對外公佈與全球第三大糧食巨頭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達成合作。路易達孚承諾IPO之後,以公開招股的價格購買價值5000萬美元的A類普通股。

“神州鐵三角如此穩健的操盤節奏,值得佩服。這次募資情況,或許還會影響後續整個中國未來的投資風向趨勢,值得觀察。”上述人士表示。

事實上,看似年輕的瑞幸背後,擁有一批經驗豐富的創業明星。上述人士提到的“鐵三角”,既是操盤手錢治亞身後的瑞幸實控人:神州優車董事長陸正耀,愉悅資本創始人劉二海,以及大鉦資本創始人黎輝。

瑞幸敲鐘納斯達克,中國咖啡從此不缺自信

這些明星“老司機”集多年的創業經驗、資本運作能力、研發技術、管理能力、市場營銷體系於一體,一開始就站在了極高的起點創業,因此能打造出成為爆款,引發關注甚至些許質疑的瑞幸咖啡。

一業內人士表示,瑞幸背後的陸正耀、錢治亞等人已經通過打造兩家上市企業,成功“重做”了移動出行產業,並且正在通過收購寶沃汽車“重做”汽車製造行業;如今“重做”咖啡零售網絡並不是新鮮事。

雖然“重做”汽車與“重做”咖啡零售網絡看起來都沒有直接關係,但背後用的是同一套互聯網思想體系。在這套體系中,咖啡也好,汽車也罷,都是一個個數據。而廣大用戶,不是簡單的消費者,而是大數據的承載者。通過對這些用戶的理解和洞察,理論上來說瑞幸團隊可以推出任何適合他們的高頻消費品。

按照這個邏輯來分析,我們就不難理解, 瑞幸首先是一家互聯網企業,然後才是“賣咖啡”的。在這其中,咖啡也好,輕食也罷,只是展現形式不同罷了。

03 、盈利可期

成功上市之前,業內外輿論一度並不看好瑞幸。究其原因,並非關乎其咖啡好喝與否,而在於其靠補貼起家的營銷模式,以及飛速的擴張速度。

與許多互聯網企業相似,瑞幸在創建之初,也是靠著大面積的營銷和派發補貼來贏得市場。彷彿一夜之間,各大城市的小區、寫字樓的廣告牌上都出現了小藍杯的影子。憑藉著“第一杯免費”的誘惑和時不時的打折券,瑞幸迅速爭取到了一大批用戶;但廣泛的市場培育,往往伴隨著較長時間內的盈利壓力。

此外,今年4月,瑞幸抵押了4,500萬的資產更是引發業內外大量關注。

彼時,質疑普遍集中於,瑞幸這麼燒錢、虧損這麼大,還把咖啡機、奶箱等動產都被列入抵押範圍,經營方式是否過於激進。

對於抵押資產一事,一投資圈人士在接受食品君採訪時表示,租賃是僅次於銀行貸款的主流融資方式,在美國的滲透率超過30%。至於連鎖超市、酒店,如果沒有什麼設備是租的,CFO肯定要下崗。

借錢做生意是許多企業成長的必經過程,每一套資金都有它的成本,如何讓這些資金成本的付出達到有效效率,才是創業跟經營生意時最應優先考量的,怎麼借最恰當,不同企業在每個階段也都有它的考量點。

以瑞幸而言,之前以不動產去借錢,利息可能是最低的;其次就是動產的擔保利息,從商業角度來看,只要擔保品有價值,基本上利息就越低;抵押資產,在餐飲圈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而在當下,IPO便是瑞幸以最低成本獲取資金的途徑。

招股書也確實顯示出瑞幸的潛在盈利能力。咖啡作為瑞幸最主要的產品,其營收在近五季度內實現了飛速上漲:2018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僅為957.5萬元,到今年一季度上漲到了3.6億元,營收比重也一直維持在70%以上。且瑞幸咖啡獲取新客戶的成本從103.5元降低到了16.9元,營銷支出佔比也由2018年的88.8%降到了35%。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瑞幸未來盈利肯定沒問題,以現在來看300%的毛利是綽綽有餘的。佈局完接近5000家店之後,其規模效應、品牌效應以及集約化優勢就會凸顯出來。

成功上市後,瑞幸依然會面臨扭虧為盈的壓力,但瑞幸也想得很明白。在上市之後,錢治亞表示:“再次重申,虧損符合我們的預期,通過補貼快速獲取客戶是我們的既定戰略。我們會持續補貼,堅持三年到五年!通過降低門店成本,獲客成本,提高我們的產品品質,降低產品到手價格,實際上是一整套系統性的成本結構創新,不是簡簡單的價格補貼。”

在錢治亞繪製的藍圖中,瑞幸會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我們始終認為國外的街頭飲品,沒必要賣成中國的奢侈品。”

在上市儀式上,錢治亞發佈的《瑞幸咖啡宣言》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中國咖啡和美國咖啡差在哪裡?差在自信。從咖啡豆到咖啡設備,到工藝大師,瑞幸咖啡都是與全球同步的。可能很多人覺得中國做不出美國咖啡那樣的品質和品牌,我們認為完全沒問題!”

瑞幸敲鐘納斯達克,中國咖啡從此不缺自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