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和邕寧的歷史關係,你知道多少?'

"

南寧的簡稱是“邕”,而邕寧裡面有個“邕”,兩者的距離不遠,都位於邕江邊,兩者是隸屬關係。那麼你知道南寧和邕寧的關係嗎?別說外來人,就算是本地人也有很多人傻傻分不清。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得好好捋一捋。

邕寧縣建於東晉太興元年(公元318年),稱晉興縣。隋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稱宣化縣,沿用到清末民初。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改置邕寧縣至今。至解放前,縣治均在南寧。歷代設置的郡、道、路、府、州,治所均在邕寧轄地南寧。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南寧市府(現南寧市)成立後,邕寧縣府(現邕寧區)由南寧遷住蒲廟。

"

南寧的簡稱是“邕”,而邕寧裡面有個“邕”,兩者的距離不遠,都位於邕江邊,兩者是隸屬關係。那麼你知道南寧和邕寧的關係嗎?別說外來人,就算是本地人也有很多人傻傻分不清。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得好好捋一捋。

邕寧縣建於東晉太興元年(公元318年),稱晉興縣。隋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稱宣化縣,沿用到清末民初。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改置邕寧縣至今。至解放前,縣治均在南寧。歷代設置的郡、道、路、府、州,治所均在邕寧轄地南寧。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南寧市府(現南寧市)成立後,邕寧縣府(現邕寧區)由南寧遷住蒲廟。

南寧和邕寧的歷史關係,你知道多少?

南寧簡稱“邕”,自公元632年(貞觀6年),唐太宗改南晉州為邕州都督府起。《讀史方 輿紀要》說:邕州,“四方俱水而中高曰邕,有邕溪水流經其下。”南寧故址,有邕江 (鬱江)環流於西、南兩側,東側有邕溪水(茅橋江),山環水抱,因而得名。距今約一萬年左右,壯族祖先就在邕江兩岸勞動生息了。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壯族先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西甌、駱越,疆域沒有明確的記載。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 設置桂林、南海、象郡,邕寧屬桂林郡地。

漢代,邕寧縣東、西、北部屬鬱林郡之領方縣, 南部屬合浦郡之臨浦縣地。

三國時代,邕寧縣東、西、北部屬鬱林郡之臨浦縣地,南部屬合 浦郡之合浦縣地。

西晉時期,邕寧縣分屬鬱林郡領方縣地及合浦郡合浦縣地。

東晉太興元年 晉元帝從鬱林郡分出而設晉興郡及晉興縣,邕寧縣開始正式建制。當時晉興縣的疆域為今邕寧縣的東、西、北部地方,今邕寧縣南部屬合浦郡合浦縣。從漢代至南北朝,疆域沒有多大變化。

隋朝,今東、北、西部地方屬鬱林郡宣化縣,南部屬甯越郡南賓縣(今靈山縣地)和甯越郡安京縣(今欽州縣地)。唐代以來,曾在今邕寧縣境內先後設有五縣:宣化縣(縣治南寧) 武緣縣(縣治今邕寧縣伶俐公社伶俐圩) 、橫山縣(縣治今邕寧縣五塘公社五塘圩) 、封陵縣 (縣治今五塘公社七塘大隊張村) ,如和縣(縣治今邕寧縣蘇圩公社蘇圩街) ;三鎮:左江鎮 (今南寧市郊江西公社楊美圩) 、右江鎮(今南寧市郊那龍公社那龍圩)、都稜鎮(今邕寧縣蒲廟鎮) 。

自宋治平四年至明嘉靖十一年,武緣、封陵、如和、思龍諸縣先後併入宣化。宣化縣擁有今邕寧、隆安、扶南等縣地。明隆慶六年至民國,今邕寧縣疆域已基本確定。1950年3月,靠近南寧市的十六個自然村劃給市轄。即亭子街、平南一、二村(白沙、水 塘)、新興村(竹排衝、沙牛嶺)、三興村(滕屋、蔡屋、那壩)、津頭村、麻村(大麻、小麻)、 朗邊村、長堽村、凌鐵村、茅橋農場、東南村(葛麻嶺)、永和村(中堯)、中興村(下堯)、新屋、淡村、平西村(江西岸)。1950年12月,原廣東省靈山縣屬那樓區的那樓、新江、那路、光華、百濟、那禮、華靈、均安等鄉劃歸邕寧縣。同月,將邕寧縣三官區的大塘、南曉撥入欽縣 (1955年,大塘、南曉又劃歸邕寧,其中南曉的南忠、南間,那悟三鄉仍留屬欽州縣轄。)1953年元月,原永淳縣(今橫縣)屬南陽、中和兩區劃歸邕寧。1957年,心圩區十三個小鄉、老口區石埠鄉、吳圩區高仁多、高嶺以北的六個自然村劃 給南寧市。1981年12月,江西的壇洛、那龍三個公社劃給南寧市轄。1983年12月25日,邕寧全縣劃歸南寧市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