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為明朝立下不世之功,為何未能獲得崇高待遇,原因在於此人

明朝 楊廷和 王陽明 王守仁 朱言論史 朱言論史 2017-10-27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來自湖北安陸的興王朱厚熜即大明帝國皇帝位。朱厚熜的上位是個偶然事件,是武宗絕嗣之後的各方勢力妥協的產物。在武宗駕崩之際,張太后代表的親貴勢力與外朝首輔楊廷和,以及內廷宦官集團達成了共識,朱厚熜這樣成了新君人選。

朱厚熜頒佈的登極詔書其實未必能代表自己意願,更多則是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的意志。在登極詔書中,新君廢除了武宗時代的諸多弊政,當然所謂的弊政很多是觸動了文官集團的利益。武宗是個有個性且任性的皇帝,以新君名義頒佈的詔書試圖將帝國政治運行拉回以往的軌道,所以恢復孝宗舊制成為政治旗幟。

王陽明為明朝立下不世之功,為何未能獲得崇高待遇,原因在於此人

嘉靖帝

武宗時代諸多乖張政策被廢除,譬如錦衣衛、內廷衙門的精簡,非正常渠道的官員晉升被終止,於是乎“中外稱新天子‘聖人”,且頌廷和功”。 在楊廷和主持的改弦更張運動之中,武宗時代的很多人事被重新清算,譬如正德十四年的寧王叛亂。

在楊廷和的主張下,很多曾與寧王有所往來的宦官、親軍與朝廷官員,直接以“交通宸濠”的罪名加以處理;其次,與這些已經被定罪的宦官、近侍過從緊密的官員也以“結交內侍”的名義被處理。

王陽明為明朝立下不世之功,為何未能獲得崇高待遇,原因在於此人

明武宗

當年平定朱宸濠叛亂,南贛巡撫王守仁,也就是時下特別火熱的聖人王陽明其實當居首功,但事後並未得到應有封賞。 在這個背景下,山東都御史胡鬆上疏:

宸濠之變都御史王守仁、知府伍文定首倡大義,其功雖已敘錄而聞風向義、戮力協謀者升賞多未及。

王陽明為明朝立下不世之功,為何未能獲得崇高待遇,原因在於此人

楊廷和

說來也很有意思,當年叛亂平定之後,王陽明以父老、祖喪上疏,請求回鄉辦理祖父喪事,照顧老父。但是,未等聖旨頒下,他便自己掛印回鄉,一直閒居在家。少年天子嘉靖帝在藩邸時,就聽說過朱宸濠叛亂和王陽明平叛之功。所以,在御史上疏之後,即下旨:

王守仁斬擒亂賊、平定地方。朕在政之初,方將論功行賞,所請不允。其敕守仁亟來京。

王陽明得到聖旨之後,就準備收拾行李去北京朝見新君。但是,有個人卻不願意他進京,此人就是首輔楊廷和。楊廷和是個有心做權臣的名臣,內閣勢力一時膨脹,六部系統被壓制。當時的吏部尚書王瓊因不滿權力被架空與楊廷和發生了衝突。正是王瓊在執掌兵部時對王陽明的賞識和提攜,在寧王發難之前對江西軍事的謀劃處置才使王陽明能夠在“宸濠之役”中一舉成功,事後王陽明在奏疏中也一再將功勞歸於王瓊。

王陽明為明朝立下不世之功,為何未能獲得崇高待遇,原因在於此人

王陽明

王陽明是王瓊的人,這是楊廷和的判斷,所以這樣一個人,如果入朝,楊廷和集團勢必受到衝擊!楊廷和找出一個理由:“有言國哀未畢,不宜舉宴行賞者”。在楊廷和的運作下,以新君名義,又下了一個前後矛盾的聖旨:“升提督南贛、汀漳軍務右副都御史王守仁為南京兵部尚書,參贊軍務。不必赴京。”

楊廷和成功阻止了王陽明進京,阻止了他與新君見面。但是,人家的不世之功,封賞是必須的。到了正德十六年十一月,嘉靖帝要廷臣開會,商議給平定寧王叛亂的有功之臣嘉獎、撫卹問題,最後會議決定:“封王守仁封新建伯,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還兼南京兵部尚書,照舊參贊機務,歲支祿米一千石,三代並妻一體追封。”

王陽明為明朝立下不世之功,為何未能獲得崇高待遇,原因在於此人

陽明故里

楊廷和沒有想到,王陽明接到封賞詔書之後,卻上了一道辭賞疏中,將平定叛亂之功歸於廷臣,也就是當時的兵部尚書王瓊,說:“該部調度之臣,則有若尚書王瓊等,是皆有先事御備之謀,所謂發縱指示之功也。今王尚書未蒙顯褒,而臣獨冒膺重賞,是掩人之善矣。”在奏疏中,王陽明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朝廷賞賜不公的不滿。

王陽明的態度無疑會激怒楊廷和,當時王瓊已經被楊廷和集團以“交結內侍”的罪名誣陷下獄,差點就殺了。儒臣楊廷和玩起陰謀,也不亞於當年的劉公公。王陽明辭賞,楊廷和也就坡下驢,朝廷對陽明的封爵之賞,卻也變成一紙空文。王陽明返回了浙江故里,他在嘉靖朝政治的崛起,還要等到楊廷和下臺,嘉靖帝正式執政之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