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


"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在各種關於宋朝的影視劇中,對於宋朝關於的形象應該都不會陌生。宋朝統治時期,宋朝官員的脖子上都會佩戴白色的圓圈,讓很多人很不理解。其實,這一物件叫做方心曲領。這也並不是宋朝原創的,早在隋唐時期,已經出現了方心曲領的原型。方心曲領一直使用到了明朝統治中期,直到嘉靖皇帝在位時期,才逐步廢除。那麼,方心曲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明朝又為何會全面廢除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方心曲領的故事。


"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在各種關於宋朝的影視劇中,對於宋朝關於的形象應該都不會陌生。宋朝統治時期,宋朝官員的脖子上都會佩戴白色的圓圈,讓很多人很不理解。其實,這一物件叫做方心曲領。這也並不是宋朝原創的,早在隋唐時期,已經出現了方心曲領的原型。方心曲領一直使用到了明朝統治中期,直到嘉靖皇帝在位時期,才逐步廢除。那麼,方心曲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明朝又為何會全面廢除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方心曲領的故事。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方心曲領出現的原因。認真的說,方心曲領是我國漢服文化的一部分,隨著我國服飾的不斷髮展,服飾的樣式也在進行細微的變化。在西漢中期開始,隨著朝廷制度逐步完善,為了使官服更加平整,漢朝官服的衣領上,出現了一個圓形的護領,這就是曲領。也就是方心曲領的老祖宗,不過二者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按照漢朝《釋衣服》的記載:“曲領在內,所以禁中衣領上橫壅頸,其狀曲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出現了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對峙的複雜情況,北方遊牧文化開始融入中原體系,中原王朝的服飾出現了比較大的改變。例如隋唐時期的服飾風格,與秦漢時期的風格,存在明顯的差異。到了隋唐時期,曲領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為在這一時期,服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隋唐時期的服飾,開始出現圓領袍、U領衣等服飾,如何裝飾頸部,顯得更加莊嚴是很大的問題。


"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在各種關於宋朝的影視劇中,對於宋朝關於的形象應該都不會陌生。宋朝統治時期,宋朝官員的脖子上都會佩戴白色的圓圈,讓很多人很不理解。其實,這一物件叫做方心曲領。這也並不是宋朝原創的,早在隋唐時期,已經出現了方心曲領的原型。方心曲領一直使用到了明朝統治中期,直到嘉靖皇帝在位時期,才逐步廢除。那麼,方心曲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明朝又為何會全面廢除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方心曲領的故事。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方心曲領出現的原因。認真的說,方心曲領是我國漢服文化的一部分,隨著我國服飾的不斷髮展,服飾的樣式也在進行細微的變化。在西漢中期開始,隨著朝廷制度逐步完善,為了使官服更加平整,漢朝官服的衣領上,出現了一個圓形的護領,這就是曲領。也就是方心曲領的老祖宗,不過二者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按照漢朝《釋衣服》的記載:“曲領在內,所以禁中衣領上橫壅頸,其狀曲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出現了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對峙的複雜情況,北方遊牧文化開始融入中原體系,中原王朝的服飾出現了比較大的改變。例如隋唐時期的服飾風格,與秦漢時期的風格,存在明顯的差異。到了隋唐時期,曲領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為在這一時期,服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隋唐時期的服飾,開始出現圓領袍、U領衣等服飾,如何裝飾頸部,顯得更加莊嚴是很大的問題。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在隋唐時期的歷史文獻中,屢屢出現曲領的記載。按照《隋書》的記載:“百官朝服公服,皆執手板……朝服,冠、幘各一,絳紗單衣,白紗中單,皁領袖,皁襈,革帶,曲領,方心,蔽膝,白筆、舄、襪,兩綬,劍佩,簪導,鉤灊,為具服。”在《新唐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玉、犀簪導,絳紗袍,硃裡紅羅裳,……絳紗蔽膝,白羅方心曲領,白蔑,黑舄。”由此可見,隋唐時期已經出現方心曲領和方心的說法。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使用呢?其實,隋唐時期的方心曲領與宋朝的方心曲領完全是兩回事。隋唐時期的方心曲領其實是在中衣的上邊,疊加出半圓形的內襯,有點類似於現在的襯衫領。在唐朝統治的末期,出現了軍閥混戰和農民起義。各地區的藩鎮相互進攻,出現了五代十國的複雜局面。由於戰爭才是主流,各地區的軍閥們都沒有精力太在乎服飾文化。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並且在10多年的時間裡,逐步統一了南方各國。


"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在各種關於宋朝的影視劇中,對於宋朝關於的形象應該都不會陌生。宋朝統治時期,宋朝官員的脖子上都會佩戴白色的圓圈,讓很多人很不理解。其實,這一物件叫做方心曲領。這也並不是宋朝原創的,早在隋唐時期,已經出現了方心曲領的原型。方心曲領一直使用到了明朝統治中期,直到嘉靖皇帝在位時期,才逐步廢除。那麼,方心曲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明朝又為何會全面廢除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方心曲領的故事。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方心曲領出現的原因。認真的說,方心曲領是我國漢服文化的一部分,隨著我國服飾的不斷髮展,服飾的樣式也在進行細微的變化。在西漢中期開始,隨著朝廷制度逐步完善,為了使官服更加平整,漢朝官服的衣領上,出現了一個圓形的護領,這就是曲領。也就是方心曲領的老祖宗,不過二者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按照漢朝《釋衣服》的記載:“曲領在內,所以禁中衣領上橫壅頸,其狀曲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出現了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對峙的複雜情況,北方遊牧文化開始融入中原體系,中原王朝的服飾出現了比較大的改變。例如隋唐時期的服飾風格,與秦漢時期的風格,存在明顯的差異。到了隋唐時期,曲領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為在這一時期,服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隋唐時期的服飾,開始出現圓領袍、U領衣等服飾,如何裝飾頸部,顯得更加莊嚴是很大的問題。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在隋唐時期的歷史文獻中,屢屢出現曲領的記載。按照《隋書》的記載:“百官朝服公服,皆執手板……朝服,冠、幘各一,絳紗單衣,白紗中單,皁領袖,皁襈,革帶,曲領,方心,蔽膝,白筆、舄、襪,兩綬,劍佩,簪導,鉤灊,為具服。”在《新唐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玉、犀簪導,絳紗袍,硃裡紅羅裳,……絳紗蔽膝,白羅方心曲領,白蔑,黑舄。”由此可見,隋唐時期已經出現方心曲領和方心的說法。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使用呢?其實,隋唐時期的方心曲領與宋朝的方心曲領完全是兩回事。隋唐時期的方心曲領其實是在中衣的上邊,疊加出半圓形的內襯,有點類似於現在的襯衫領。在唐朝統治的末期,出現了軍閥混戰和農民起義。各地區的藩鎮相互進攻,出現了五代十國的複雜局面。由於戰爭才是主流,各地區的軍閥們都沒有精力太在乎服飾文化。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並且在10多年的時間裡,逐步統一了南方各國。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宋朝統一全國以後,開始恢復各方面的制度。在朝服禮儀上,出現了問題。因為按照唐朝遺留下來的典籍,七品以上官員上朝的時候,需要佩戴方心曲領,七品以下官員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是方心曲領究竟是什麼樣子,已經找不到現成的樣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朝根據文獻的描述,加上自己的猜測,推出了宋朝版的方心曲領。宋朝的方心曲領在影視劇非常常見,一個白色的圈子戴在脖子上,白圈的下部則是四方形,真是貨真價實的方心曲領。

其實,方心曲領並不是直接戴在脖子上的,方心曲領有兩根繩子,系在官員的後頸。按照宋朝的規定,官員穿朝服和禮服、祭服的時候,必須佩戴方心曲領。穿常服、公服、吉服的時候,則可以不用佩戴。因此,在宋朝遺留下來的畫像中,無論是宋朝皇帝還是各級官員,脖子上都有方心曲領。在唐宋時期,日本對中原王朝還非常敬仰。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的服飾中也出現了方心曲領。


"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在各種關於宋朝的影視劇中,對於宋朝關於的形象應該都不會陌生。宋朝統治時期,宋朝官員的脖子上都會佩戴白色的圓圈,讓很多人很不理解。其實,這一物件叫做方心曲領。這也並不是宋朝原創的,早在隋唐時期,已經出現了方心曲領的原型。方心曲領一直使用到了明朝統治中期,直到嘉靖皇帝在位時期,才逐步廢除。那麼,方心曲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明朝又為何會全面廢除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方心曲領的故事。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方心曲領出現的原因。認真的說,方心曲領是我國漢服文化的一部分,隨著我國服飾的不斷髮展,服飾的樣式也在進行細微的變化。在西漢中期開始,隨著朝廷制度逐步完善,為了使官服更加平整,漢朝官服的衣領上,出現了一個圓形的護領,這就是曲領。也就是方心曲領的老祖宗,不過二者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按照漢朝《釋衣服》的記載:“曲領在內,所以禁中衣領上橫壅頸,其狀曲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出現了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對峙的複雜情況,北方遊牧文化開始融入中原體系,中原王朝的服飾出現了比較大的改變。例如隋唐時期的服飾風格,與秦漢時期的風格,存在明顯的差異。到了隋唐時期,曲領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為在這一時期,服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隋唐時期的服飾,開始出現圓領袍、U領衣等服飾,如何裝飾頸部,顯得更加莊嚴是很大的問題。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在隋唐時期的歷史文獻中,屢屢出現曲領的記載。按照《隋書》的記載:“百官朝服公服,皆執手板……朝服,冠、幘各一,絳紗單衣,白紗中單,皁領袖,皁襈,革帶,曲領,方心,蔽膝,白筆、舄、襪,兩綬,劍佩,簪導,鉤灊,為具服。”在《新唐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玉、犀簪導,絳紗袍,硃裡紅羅裳,……絳紗蔽膝,白羅方心曲領,白蔑,黑舄。”由此可見,隋唐時期已經出現方心曲領和方心的說法。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使用呢?其實,隋唐時期的方心曲領與宋朝的方心曲領完全是兩回事。隋唐時期的方心曲領其實是在中衣的上邊,疊加出半圓形的內襯,有點類似於現在的襯衫領。在唐朝統治的末期,出現了軍閥混戰和農民起義。各地區的藩鎮相互進攻,出現了五代十國的複雜局面。由於戰爭才是主流,各地區的軍閥們都沒有精力太在乎服飾文化。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並且在10多年的時間裡,逐步統一了南方各國。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宋朝統一全國以後,開始恢復各方面的制度。在朝服禮儀上,出現了問題。因為按照唐朝遺留下來的典籍,七品以上官員上朝的時候,需要佩戴方心曲領,七品以下官員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是方心曲領究竟是什麼樣子,已經找不到現成的樣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朝根據文獻的描述,加上自己的猜測,推出了宋朝版的方心曲領。宋朝的方心曲領在影視劇非常常見,一個白色的圈子戴在脖子上,白圈的下部則是四方形,真是貨真價實的方心曲領。

其實,方心曲領並不是直接戴在脖子上的,方心曲領有兩根繩子,系在官員的後頸。按照宋朝的規定,官員穿朝服和禮服、祭服的時候,必須佩戴方心曲領。穿常服、公服、吉服的時候,則可以不用佩戴。因此,在宋朝遺留下來的畫像中,無論是宋朝皇帝還是各級官員,脖子上都有方心曲領。在唐宋時期,日本對中原王朝還非常敬仰。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的服飾中也出現了方心曲領。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在日本的和服中,已經很少出現方心曲領了。元朝統一全國以後,擁有自己的服飾體系,沒有沿用宋朝的方心曲領。從元朝皇帝和貴族們的畫像來看,元朝喜歡戴蒙古大帽,留蒙古樣式的髮型,有的元朝皇帝甚至不會說漢語,只能和官員們用蒙古語交流。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隨後,明朝開始了大規模的北伐,將元朝重新趕回了蒙古草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以後,被稱為北元政權。明朝在制度方面,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元朝的模式。但是在服飾文化方面,則是重新使用唐宋時期的傳統,因此,出現了“日月重開大宋天”的說法。明朝的服飾文化逐步完善,按照《明史》的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定,一品至九品,青羅衣,白紗中單,俱皁領緣。赤羅裳,皁緣。赤羅蔽膝。方心曲領。其冠帶、佩綬等差,並同朝服。”


"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在各種關於宋朝的影視劇中,對於宋朝關於的形象應該都不會陌生。宋朝統治時期,宋朝官員的脖子上都會佩戴白色的圓圈,讓很多人很不理解。其實,這一物件叫做方心曲領。這也並不是宋朝原創的,早在隋唐時期,已經出現了方心曲領的原型。方心曲領一直使用到了明朝統治中期,直到嘉靖皇帝在位時期,才逐步廢除。那麼,方心曲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明朝又為何會全面廢除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方心曲領的故事。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方心曲領出現的原因。認真的說,方心曲領是我國漢服文化的一部分,隨著我國服飾的不斷髮展,服飾的樣式也在進行細微的變化。在西漢中期開始,隨著朝廷制度逐步完善,為了使官服更加平整,漢朝官服的衣領上,出現了一個圓形的護領,這就是曲領。也就是方心曲領的老祖宗,不過二者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按照漢朝《釋衣服》的記載:“曲領在內,所以禁中衣領上橫壅頸,其狀曲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出現了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對峙的複雜情況,北方遊牧文化開始融入中原體系,中原王朝的服飾出現了比較大的改變。例如隋唐時期的服飾風格,與秦漢時期的風格,存在明顯的差異。到了隋唐時期,曲領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為在這一時期,服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隋唐時期的服飾,開始出現圓領袍、U領衣等服飾,如何裝飾頸部,顯得更加莊嚴是很大的問題。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在隋唐時期的歷史文獻中,屢屢出現曲領的記載。按照《隋書》的記載:“百官朝服公服,皆執手板……朝服,冠、幘各一,絳紗單衣,白紗中單,皁領袖,皁襈,革帶,曲領,方心,蔽膝,白筆、舄、襪,兩綬,劍佩,簪導,鉤灊,為具服。”在《新唐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玉、犀簪導,絳紗袍,硃裡紅羅裳,……絳紗蔽膝,白羅方心曲領,白蔑,黑舄。”由此可見,隋唐時期已經出現方心曲領和方心的說法。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使用呢?其實,隋唐時期的方心曲領與宋朝的方心曲領完全是兩回事。隋唐時期的方心曲領其實是在中衣的上邊,疊加出半圓形的內襯,有點類似於現在的襯衫領。在唐朝統治的末期,出現了軍閥混戰和農民起義。各地區的藩鎮相互進攻,出現了五代十國的複雜局面。由於戰爭才是主流,各地區的軍閥們都沒有精力太在乎服飾文化。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並且在10多年的時間裡,逐步統一了南方各國。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宋朝統一全國以後,開始恢復各方面的制度。在朝服禮儀上,出現了問題。因為按照唐朝遺留下來的典籍,七品以上官員上朝的時候,需要佩戴方心曲領,七品以下官員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是方心曲領究竟是什麼樣子,已經找不到現成的樣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朝根據文獻的描述,加上自己的猜測,推出了宋朝版的方心曲領。宋朝的方心曲領在影視劇非常常見,一個白色的圈子戴在脖子上,白圈的下部則是四方形,真是貨真價實的方心曲領。

其實,方心曲領並不是直接戴在脖子上的,方心曲領有兩根繩子,系在官員的後頸。按照宋朝的規定,官員穿朝服和禮服、祭服的時候,必須佩戴方心曲領。穿常服、公服、吉服的時候,則可以不用佩戴。因此,在宋朝遺留下來的畫像中,無論是宋朝皇帝還是各級官員,脖子上都有方心曲領。在唐宋時期,日本對中原王朝還非常敬仰。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的服飾中也出現了方心曲領。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在日本的和服中,已經很少出現方心曲領了。元朝統一全國以後,擁有自己的服飾體系,沒有沿用宋朝的方心曲領。從元朝皇帝和貴族們的畫像來看,元朝喜歡戴蒙古大帽,留蒙古樣式的髮型,有的元朝皇帝甚至不會說漢語,只能和官員們用蒙古語交流。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隨後,明朝開始了大規模的北伐,將元朝重新趕回了蒙古草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以後,被稱為北元政權。明朝在制度方面,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元朝的模式。但是在服飾文化方面,則是重新使用唐宋時期的傳統,因此,出現了“日月重開大宋天”的說法。明朝的服飾文化逐步完善,按照《明史》的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定,一品至九品,青羅衣,白紗中單,俱皁領緣。赤羅裳,皁緣。赤羅蔽膝。方心曲領。其冠帶、佩綬等差,並同朝服。”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由此可見,明朝各級官員使用朝服、祭服的時候,也需要佩戴方心曲領。琉球、李氏朝鮮、安南等國家,都是明朝的藩屬國。在服飾制度方面,很大程度上借鑑了明朝的成熟經驗。例如在韓國的各個博物館中,很多歷史人物都佩戴著方心曲領。在安南統治的末期,照相技術已經出現,根據一系列的老照片,安南官員穿朝服和祭服的時候,也佩戴了方心曲領。

在明朝皇帝的陵墓中,那些雕像上的官員們,都配搭方心曲領。截至目前,韓國在舉行各種大型祭祀活動的時候,仍會出現方心曲領的身影。但是根據《明史》的記載:“嘉靖八年,更定百官祭服。”也就是說,從嘉靖皇帝時期開始,明朝官員的朝服、祭服上,取消了方心曲領。不過,李氏朝鮮、安南、琉球等藩屬國仍繼續使用。關於明朝取消方心曲領的原因,目前存在兩個截然不同的說法。


"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在各種關於宋朝的影視劇中,對於宋朝關於的形象應該都不會陌生。宋朝統治時期,宋朝官員的脖子上都會佩戴白色的圓圈,讓很多人很不理解。其實,這一物件叫做方心曲領。這也並不是宋朝原創的,早在隋唐時期,已經出現了方心曲領的原型。方心曲領一直使用到了明朝統治中期,直到嘉靖皇帝在位時期,才逐步廢除。那麼,方心曲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明朝又為何會全面廢除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方心曲領的故事。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方心曲領出現的原因。認真的說,方心曲領是我國漢服文化的一部分,隨著我國服飾的不斷髮展,服飾的樣式也在進行細微的變化。在西漢中期開始,隨著朝廷制度逐步完善,為了使官服更加平整,漢朝官服的衣領上,出現了一個圓形的護領,這就是曲領。也就是方心曲領的老祖宗,不過二者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按照漢朝《釋衣服》的記載:“曲領在內,所以禁中衣領上橫壅頸,其狀曲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出現了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對峙的複雜情況,北方遊牧文化開始融入中原體系,中原王朝的服飾出現了比較大的改變。例如隋唐時期的服飾風格,與秦漢時期的風格,存在明顯的差異。到了隋唐時期,曲領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為在這一時期,服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隋唐時期的服飾,開始出現圓領袍、U領衣等服飾,如何裝飾頸部,顯得更加莊嚴是很大的問題。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在隋唐時期的歷史文獻中,屢屢出現曲領的記載。按照《隋書》的記載:“百官朝服公服,皆執手板……朝服,冠、幘各一,絳紗單衣,白紗中單,皁領袖,皁襈,革帶,曲領,方心,蔽膝,白筆、舄、襪,兩綬,劍佩,簪導,鉤灊,為具服。”在《新唐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玉、犀簪導,絳紗袍,硃裡紅羅裳,……絳紗蔽膝,白羅方心曲領,白蔑,黑舄。”由此可見,隋唐時期已經出現方心曲領和方心的說法。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使用呢?其實,隋唐時期的方心曲領與宋朝的方心曲領完全是兩回事。隋唐時期的方心曲領其實是在中衣的上邊,疊加出半圓形的內襯,有點類似於現在的襯衫領。在唐朝統治的末期,出現了軍閥混戰和農民起義。各地區的藩鎮相互進攻,出現了五代十國的複雜局面。由於戰爭才是主流,各地區的軍閥們都沒有精力太在乎服飾文化。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並且在10多年的時間裡,逐步統一了南方各國。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宋朝統一全國以後,開始恢復各方面的制度。在朝服禮儀上,出現了問題。因為按照唐朝遺留下來的典籍,七品以上官員上朝的時候,需要佩戴方心曲領,七品以下官員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是方心曲領究竟是什麼樣子,已經找不到現成的樣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朝根據文獻的描述,加上自己的猜測,推出了宋朝版的方心曲領。宋朝的方心曲領在影視劇非常常見,一個白色的圈子戴在脖子上,白圈的下部則是四方形,真是貨真價實的方心曲領。

其實,方心曲領並不是直接戴在脖子上的,方心曲領有兩根繩子,系在官員的後頸。按照宋朝的規定,官員穿朝服和禮服、祭服的時候,必須佩戴方心曲領。穿常服、公服、吉服的時候,則可以不用佩戴。因此,在宋朝遺留下來的畫像中,無論是宋朝皇帝還是各級官員,脖子上都有方心曲領。在唐宋時期,日本對中原王朝還非常敬仰。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的服飾中也出現了方心曲領。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在日本的和服中,已經很少出現方心曲領了。元朝統一全國以後,擁有自己的服飾體系,沒有沿用宋朝的方心曲領。從元朝皇帝和貴族們的畫像來看,元朝喜歡戴蒙古大帽,留蒙古樣式的髮型,有的元朝皇帝甚至不會說漢語,只能和官員們用蒙古語交流。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隨後,明朝開始了大規模的北伐,將元朝重新趕回了蒙古草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以後,被稱為北元政權。明朝在制度方面,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元朝的模式。但是在服飾文化方面,則是重新使用唐宋時期的傳統,因此,出現了“日月重開大宋天”的說法。明朝的服飾文化逐步完善,按照《明史》的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定,一品至九品,青羅衣,白紗中單,俱皁領緣。赤羅裳,皁緣。赤羅蔽膝。方心曲領。其冠帶、佩綬等差,並同朝服。”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由此可見,明朝各級官員使用朝服、祭服的時候,也需要佩戴方心曲領。琉球、李氏朝鮮、安南等國家,都是明朝的藩屬國。在服飾制度方面,很大程度上借鑑了明朝的成熟經驗。例如在韓國的各個博物館中,很多歷史人物都佩戴著方心曲領。在安南統治的末期,照相技術已經出現,根據一系列的老照片,安南官員穿朝服和祭服的時候,也佩戴了方心曲領。

在明朝皇帝的陵墓中,那些雕像上的官員們,都配搭方心曲領。截至目前,韓國在舉行各種大型祭祀活動的時候,仍會出現方心曲領的身影。但是根據《明史》的記載:“嘉靖八年,更定百官祭服。”也就是說,從嘉靖皇帝時期開始,明朝官員的朝服、祭服上,取消了方心曲領。不過,李氏朝鮮、安南、琉球等藩屬國仍繼續使用。關於明朝取消方心曲領的原因,目前存在兩個截然不同的說法。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明朝為何會全面廢棄?


一種說法認為,明朝君臣感覺方心曲領的實際意義不大,反而影響了服飾的整體性。宋朝設立方心曲領的時候,採用了天圓地方的邏輯。另一種說法認為,明朝很有可能通過一些古籍發現了宋朝的錯誤。或者說,明朝出土了唐朝時期的陵墓,發現唐宋兩個時代的方心曲領,根本不是一回事。明朝發現了宋朝的方心曲領屬於錯誤版本,因此,撤銷了方心曲領。兩個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沒有準確的定論。從明朝統治的中期開始,方心曲領退出了歷史舞臺。

清朝入關以後,由於服飾完全屬於另一個體系,當然不會使用方心曲領。在清朝滅亡以後,20世紀10年代,一些文人曾經掀起了恢復古禮運動。當時,方心曲領曾經曇花一現的出現過。但進入20年代以後,隨著各方面的原因,方心曲領再次銷聲匿跡。目前,我們只能通過各種影視劇看到方心曲領的身影。隋唐形制和宋明形制,究竟誰才是正確的,至今都是一個謎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