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倭寇,從13世紀開始,就一直是我國的心腹大患。自明朝洪武起,大明與倭寇展開了持續百年的拉鋸戰。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明軍於遼東望海堝全殲入寇之倭,此後明朝海防戰火暫歇。嘉靖以後,進入戰國時代的日本時局混亂,在日本各路封建諸侯的支持下,日本海盜與中國海盜王直、徐海等勾結一起,於江浙、福建沿海攻掠鄉鎮城邑,一朝發動,明朝東南倭患大起,勢不可遏,以至於嘉靖朝廷“海上之寇,概以倭子目之”。嘉靖後期,幸有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為平倭嘔心瀝血,終於先後平定江浙、福建、廣東等地的倭寇海盜,煩擾大明百年之久的倭患自此始平。

"

倭寇,從13世紀開始,就一直是我國的心腹大患。自明朝洪武起,大明與倭寇展開了持續百年的拉鋸戰。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明軍於遼東望海堝全殲入寇之倭,此後明朝海防戰火暫歇。嘉靖以後,進入戰國時代的日本時局混亂,在日本各路封建諸侯的支持下,日本海盜與中國海盜王直、徐海等勾結一起,於江浙、福建沿海攻掠鄉鎮城邑,一朝發動,明朝東南倭患大起,勢不可遏,以至於嘉靖朝廷“海上之寇,概以倭子目之”。嘉靖後期,幸有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為平倭嘔心瀝血,終於先後平定江浙、福建、廣東等地的倭寇海盜,煩擾大明百年之久的倭患自此始平。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明朝中葉,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沿海,燒殺搶掠,成了明朝尾大不掉的一顆毒瘤。

倭寇雖平,但這只是中日之間戰爭的開始。萬曆年間,四萬明軍大破二十萬日軍的抗倭援朝戰爭,1894年,喪師辱國的甲午海戰,以及由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為始,1945年9月9日,日本方面宣佈投降為終的抗日戰爭。這一次次的戰爭,飽含著多少中華民族的血淚,僅僅在抗日戰爭一役中,我國同胞就死傷三千餘萬。雖然勝少敗多,但我們的祖先不屈不撓,用自己的生命和信念,終於遏制住了這個數次入侵中華的惡魔。直至戰敗前夕,日本方面還在狂妄叫囂“一億玉碎”。(二戰末期,日本窮途末路但拒不投降,軍國主義分子更是妄圖利用其所有國民做最後的賭注,遂提出“一億玉碎”這個口號,也正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瘋狂,使得人類歷史上最危險的武器——原子彈首次投入戰場。)

"

倭寇,從13世紀開始,就一直是我國的心腹大患。自明朝洪武起,大明與倭寇展開了持續百年的拉鋸戰。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明軍於遼東望海堝全殲入寇之倭,此後明朝海防戰火暫歇。嘉靖以後,進入戰國時代的日本時局混亂,在日本各路封建諸侯的支持下,日本海盜與中國海盜王直、徐海等勾結一起,於江浙、福建沿海攻掠鄉鎮城邑,一朝發動,明朝東南倭患大起,勢不可遏,以至於嘉靖朝廷“海上之寇,概以倭子目之”。嘉靖後期,幸有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為平倭嘔心瀝血,終於先後平定江浙、福建、廣東等地的倭寇海盜,煩擾大明百年之久的倭患自此始平。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明朝中葉,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沿海,燒殺搶掠,成了明朝尾大不掉的一顆毒瘤。

倭寇雖平,但這只是中日之間戰爭的開始。萬曆年間,四萬明軍大破二十萬日軍的抗倭援朝戰爭,1894年,喪師辱國的甲午海戰,以及由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為始,1945年9月9日,日本方面宣佈投降為終的抗日戰爭。這一次次的戰爭,飽含著多少中華民族的血淚,僅僅在抗日戰爭一役中,我國同胞就死傷三千餘萬。雖然勝少敗多,但我們的祖先不屈不撓,用自己的生命和信念,終於遏制住了這個數次入侵中華的惡魔。直至戰敗前夕,日本方面還在狂妄叫囂“一億玉碎”。(二戰末期,日本窮途末路但拒不投降,軍國主義分子更是妄圖利用其所有國民做最後的賭注,遂提出“一億玉碎”這個口號,也正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瘋狂,使得人類歷史上最危險的武器——原子彈首次投入戰場。)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抵禦外敵,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是一段我們永遠不該忘記的歷史。

雖然中日的衝突起於明朝的倭患,但其實在一千三百年前,處於大唐盛世的中國就已經和日本打過交道,並且給了他們一個狠狠的教訓。

唐朝初年,朝鮮半島高句麗、百濟與新羅三國並立。其中,高句麗最為強大,在隋煬帝之時對隋王朝一直是時降時叛,時慕時倨的態度,故唐高祖李淵稱帝后,言稱:“高句麗雖臣於隋,而終拒煬帝,何臣之為。朕務安人,何必受其臣。” 但之後在裴矩、溫彥博一眾的諫勸下同意了高句麗的請降。

"

倭寇,從13世紀開始,就一直是我國的心腹大患。自明朝洪武起,大明與倭寇展開了持續百年的拉鋸戰。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明軍於遼東望海堝全殲入寇之倭,此後明朝海防戰火暫歇。嘉靖以後,進入戰國時代的日本時局混亂,在日本各路封建諸侯的支持下,日本海盜與中國海盜王直、徐海等勾結一起,於江浙、福建沿海攻掠鄉鎮城邑,一朝發動,明朝東南倭患大起,勢不可遏,以至於嘉靖朝廷“海上之寇,概以倭子目之”。嘉靖後期,幸有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為平倭嘔心瀝血,終於先後平定江浙、福建、廣東等地的倭寇海盜,煩擾大明百年之久的倭患自此始平。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明朝中葉,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沿海,燒殺搶掠,成了明朝尾大不掉的一顆毒瘤。

倭寇雖平,但這只是中日之間戰爭的開始。萬曆年間,四萬明軍大破二十萬日軍的抗倭援朝戰爭,1894年,喪師辱國的甲午海戰,以及由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為始,1945年9月9日,日本方面宣佈投降為終的抗日戰爭。這一次次的戰爭,飽含著多少中華民族的血淚,僅僅在抗日戰爭一役中,我國同胞就死傷三千餘萬。雖然勝少敗多,但我們的祖先不屈不撓,用自己的生命和信念,終於遏制住了這個數次入侵中華的惡魔。直至戰敗前夕,日本方面還在狂妄叫囂“一億玉碎”。(二戰末期,日本窮途末路但拒不投降,軍國主義分子更是妄圖利用其所有國民做最後的賭注,遂提出“一億玉碎”這個口號,也正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瘋狂,使得人類歷史上最危險的武器——原子彈首次投入戰場。)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抵禦外敵,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是一段我們永遠不該忘記的歷史。

雖然中日的衝突起於明朝的倭患,但其實在一千三百年前,處於大唐盛世的中國就已經和日本打過交道,並且給了他們一個狠狠的教訓。

唐朝初年,朝鮮半島高句麗、百濟與新羅三國並立。其中,高句麗最為強大,在隋煬帝之時對隋王朝一直是時降時叛,時慕時倨的態度,故唐高祖李淵稱帝后,言稱:“高句麗雖臣於隋,而終拒煬帝,何臣之為。朕務安人,何必受其臣。” 但之後在裴矩、溫彥博一眾的諫勸下同意了高句麗的請降。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新羅、百濟、高句麗一眾使臣畫像。

後來高句麗內部政變,東部大人蓋蘇文謀反,聯合百濟大舉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乞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出征,連克高句麗十城,在新城、建安、駐驊三戰中唐軍方面死傷近二千人,戰馬損失十分七八,而高句麗死傷士兵高達四萬餘人。但之後因天氣原因攻安市不下,只得班師。

"

倭寇,從13世紀開始,就一直是我國的心腹大患。自明朝洪武起,大明與倭寇展開了持續百年的拉鋸戰。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明軍於遼東望海堝全殲入寇之倭,此後明朝海防戰火暫歇。嘉靖以後,進入戰國時代的日本時局混亂,在日本各路封建諸侯的支持下,日本海盜與中國海盜王直、徐海等勾結一起,於江浙、福建沿海攻掠鄉鎮城邑,一朝發動,明朝東南倭患大起,勢不可遏,以至於嘉靖朝廷“海上之寇,概以倭子目之”。嘉靖後期,幸有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為平倭嘔心瀝血,終於先後平定江浙、福建、廣東等地的倭寇海盜,煩擾大明百年之久的倭患自此始平。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明朝中葉,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沿海,燒殺搶掠,成了明朝尾大不掉的一顆毒瘤。

倭寇雖平,但這只是中日之間戰爭的開始。萬曆年間,四萬明軍大破二十萬日軍的抗倭援朝戰爭,1894年,喪師辱國的甲午海戰,以及由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為始,1945年9月9日,日本方面宣佈投降為終的抗日戰爭。這一次次的戰爭,飽含著多少中華民族的血淚,僅僅在抗日戰爭一役中,我國同胞就死傷三千餘萬。雖然勝少敗多,但我們的祖先不屈不撓,用自己的生命和信念,終於遏制住了這個數次入侵中華的惡魔。直至戰敗前夕,日本方面還在狂妄叫囂“一億玉碎”。(二戰末期,日本窮途末路但拒不投降,軍國主義分子更是妄圖利用其所有國民做最後的賭注,遂提出“一億玉碎”這個口號,也正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瘋狂,使得人類歷史上最危險的武器——原子彈首次投入戰場。)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抵禦外敵,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是一段我們永遠不該忘記的歷史。

雖然中日的衝突起於明朝的倭患,但其實在一千三百年前,處於大唐盛世的中國就已經和日本打過交道,並且給了他們一個狠狠的教訓。

唐朝初年,朝鮮半島高句麗、百濟與新羅三國並立。其中,高句麗最為強大,在隋煬帝之時對隋王朝一直是時降時叛,時慕時倨的態度,故唐高祖李淵稱帝后,言稱:“高句麗雖臣於隋,而終拒煬帝,何臣之為。朕務安人,何必受其臣。” 但之後在裴矩、溫彥博一眾的諫勸下同意了高句麗的請降。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新羅、百濟、高句麗一眾使臣畫像。

後來高句麗內部政變,東部大人蓋蘇文謀反,聯合百濟大舉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乞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出征,連克高句麗十城,在新城、建安、駐驊三戰中唐軍方面死傷近二千人,戰馬損失十分七八,而高句麗死傷士兵高達四萬餘人。但之後因天氣原因攻安市不下,只得班師。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在韓國人的歷史裡,李世民就是一個攻高句麗不成,還被射瞎一隻眼的無能之輩。

首凶雖除,但幫凶仍在,高宗永徽六年,新羅國又向唐廷求援。這次百濟聯合了高句麗、靺鞨兩國,已經攻取了新羅三十餘城。作為天朝上國,唐廷下詔勸和,居中調停,但百濟聯軍不聽。後高宗顯慶五年,大將軍蘇定方等人出兵征討,於城山渡海,在熊津口一舉擊潰百濟軍,又克真都城,擊滅百濟軍主力,“斬首萬餘級,撥其城”,打得百濟率眾而降。

"

倭寇,從13世紀開始,就一直是我國的心腹大患。自明朝洪武起,大明與倭寇展開了持續百年的拉鋸戰。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明軍於遼東望海堝全殲入寇之倭,此後明朝海防戰火暫歇。嘉靖以後,進入戰國時代的日本時局混亂,在日本各路封建諸侯的支持下,日本海盜與中國海盜王直、徐海等勾結一起,於江浙、福建沿海攻掠鄉鎮城邑,一朝發動,明朝東南倭患大起,勢不可遏,以至於嘉靖朝廷“海上之寇,概以倭子目之”。嘉靖後期,幸有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為平倭嘔心瀝血,終於先後平定江浙、福建、廣東等地的倭寇海盜,煩擾大明百年之久的倭患自此始平。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明朝中葉,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沿海,燒殺搶掠,成了明朝尾大不掉的一顆毒瘤。

倭寇雖平,但這只是中日之間戰爭的開始。萬曆年間,四萬明軍大破二十萬日軍的抗倭援朝戰爭,1894年,喪師辱國的甲午海戰,以及由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為始,1945年9月9日,日本方面宣佈投降為終的抗日戰爭。這一次次的戰爭,飽含著多少中華民族的血淚,僅僅在抗日戰爭一役中,我國同胞就死傷三千餘萬。雖然勝少敗多,但我們的祖先不屈不撓,用自己的生命和信念,終於遏制住了這個數次入侵中華的惡魔。直至戰敗前夕,日本方面還在狂妄叫囂“一億玉碎”。(二戰末期,日本窮途末路但拒不投降,軍國主義分子更是妄圖利用其所有國民做最後的賭注,遂提出“一億玉碎”這個口號,也正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瘋狂,使得人類歷史上最危險的武器——原子彈首次投入戰場。)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抵禦外敵,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是一段我們永遠不該忘記的歷史。

雖然中日的衝突起於明朝的倭患,但其實在一千三百年前,處於大唐盛世的中國就已經和日本打過交道,並且給了他們一個狠狠的教訓。

唐朝初年,朝鮮半島高句麗、百濟與新羅三國並立。其中,高句麗最為強大,在隋煬帝之時對隋王朝一直是時降時叛,時慕時倨的態度,故唐高祖李淵稱帝后,言稱:“高句麗雖臣於隋,而終拒煬帝,何臣之為。朕務安人,何必受其臣。” 但之後在裴矩、溫彥博一眾的諫勸下同意了高句麗的請降。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新羅、百濟、高句麗一眾使臣畫像。

後來高句麗內部政變,東部大人蓋蘇文謀反,聯合百濟大舉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乞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出征,連克高句麗十城,在新城、建安、駐驊三戰中唐軍方面死傷近二千人,戰馬損失十分七八,而高句麗死傷士兵高達四萬餘人。但之後因天氣原因攻安市不下,只得班師。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在韓國人的歷史裡,李世民就是一個攻高句麗不成,還被射瞎一隻眼的無能之輩。

首凶雖除,但幫凶仍在,高宗永徽六年,新羅國又向唐廷求援。這次百濟聯合了高句麗、靺鞨兩國,已經攻取了新羅三十餘城。作為天朝上國,唐廷下詔勸和,居中調停,但百濟聯軍不聽。後高宗顯慶五年,大將軍蘇定方等人出兵征討,於城山渡海,在熊津口一舉擊潰百濟軍,又克真都城,擊滅百濟軍主力,“斬首萬餘級,撥其城”,打得百濟率眾而降。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蘇定方夷百濟時,黑齒常之投降,成為唐朝將領,為大唐效力。

與百濟、高句麗結仇後,唐朝派劉仁軌鎮守百濟,以防生變。但想不到的是,百濟方面的反叛比預期的要快很多。在唐軍主力撤離後,百濟馬上在周留城聚百濟舊民造反,不久後百濟“西部皆應”,紛紛據城造反,而當時盤踞在旁的倭寇聯合了百濟,蠢蠢欲動,以至於當時的兵力比是唐軍兩萬多,其中新羅援軍不到一萬,對陣倭軍、百濟聯軍七萬餘眾。

"

倭寇,從13世紀開始,就一直是我國的心腹大患。自明朝洪武起,大明與倭寇展開了持續百年的拉鋸戰。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明軍於遼東望海堝全殲入寇之倭,此後明朝海防戰火暫歇。嘉靖以後,進入戰國時代的日本時局混亂,在日本各路封建諸侯的支持下,日本海盜與中國海盜王直、徐海等勾結一起,於江浙、福建沿海攻掠鄉鎮城邑,一朝發動,明朝東南倭患大起,勢不可遏,以至於嘉靖朝廷“海上之寇,概以倭子目之”。嘉靖後期,幸有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為平倭嘔心瀝血,終於先後平定江浙、福建、廣東等地的倭寇海盜,煩擾大明百年之久的倭患自此始平。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明朝中葉,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沿海,燒殺搶掠,成了明朝尾大不掉的一顆毒瘤。

倭寇雖平,但這只是中日之間戰爭的開始。萬曆年間,四萬明軍大破二十萬日軍的抗倭援朝戰爭,1894年,喪師辱國的甲午海戰,以及由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為始,1945年9月9日,日本方面宣佈投降為終的抗日戰爭。這一次次的戰爭,飽含著多少中華民族的血淚,僅僅在抗日戰爭一役中,我國同胞就死傷三千餘萬。雖然勝少敗多,但我們的祖先不屈不撓,用自己的生命和信念,終於遏制住了這個數次入侵中華的惡魔。直至戰敗前夕,日本方面還在狂妄叫囂“一億玉碎”。(二戰末期,日本窮途末路但拒不投降,軍國主義分子更是妄圖利用其所有國民做最後的賭注,遂提出“一億玉碎”這個口號,也正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瘋狂,使得人類歷史上最危險的武器——原子彈首次投入戰場。)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抵禦外敵,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是一段我們永遠不該忘記的歷史。

雖然中日的衝突起於明朝的倭患,但其實在一千三百年前,處於大唐盛世的中國就已經和日本打過交道,並且給了他們一個狠狠的教訓。

唐朝初年,朝鮮半島高句麗、百濟與新羅三國並立。其中,高句麗最為強大,在隋煬帝之時對隋王朝一直是時降時叛,時慕時倨的態度,故唐高祖李淵稱帝后,言稱:“高句麗雖臣於隋,而終拒煬帝,何臣之為。朕務安人,何必受其臣。” 但之後在裴矩、溫彥博一眾的諫勸下同意了高句麗的請降。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新羅、百濟、高句麗一眾使臣畫像。

後來高句麗內部政變,東部大人蓋蘇文謀反,聯合百濟大舉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乞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出征,連克高句麗十城,在新城、建安、駐驊三戰中唐軍方面死傷近二千人,戰馬損失十分七八,而高句麗死傷士兵高達四萬餘人。但之後因天氣原因攻安市不下,只得班師。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在韓國人的歷史裡,李世民就是一個攻高句麗不成,還被射瞎一隻眼的無能之輩。

首凶雖除,但幫凶仍在,高宗永徽六年,新羅國又向唐廷求援。這次百濟聯合了高句麗、靺鞨兩國,已經攻取了新羅三十餘城。作為天朝上國,唐廷下詔勸和,居中調停,但百濟聯軍不聽。後高宗顯慶五年,大將軍蘇定方等人出兵征討,於城山渡海,在熊津口一舉擊潰百濟軍,又克真都城,擊滅百濟軍主力,“斬首萬餘級,撥其城”,打得百濟率眾而降。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蘇定方夷百濟時,黑齒常之投降,成為唐朝將領,為大唐效力。

與百濟、高句麗結仇後,唐朝派劉仁軌鎮守百濟,以防生變。但想不到的是,百濟方面的反叛比預期的要快很多。在唐軍主力撤離後,百濟馬上在周留城聚百濟舊民造反,不久後百濟“西部皆應”,紛紛據城造反,而當時盤踞在旁的倭寇聯合了百濟,蠢蠢欲動,以至於當時的兵力比是唐軍兩萬多,其中新羅援軍不到一萬,對陣倭軍、百濟聯軍七萬餘眾。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劉仁軌以少敵多,孤軍守城,奮勇殺敵,是唐朝的忠臣良將。

劉仁軌以少敵多,運智用謀,重現出三國周郎赤壁,以火為兵,打出來一場名載史冊的大勝仗,後世稱之為千年滅倭第一役——白江之役。

《舊唐書·劉仁軌》傳中載:"於是(劉)仁師、(劉)仁願及新羅王金法敏師陸軍以進。(劉)仁軌乃別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劉)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日,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扶)餘豐脫身而走,獲其寶劍。偽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士女及倭眾並耽羅國使,一時並降。百濟諸城,皆復歸順。"

短短的一百二十三個字,卻是唐軍對百濟、倭國聯軍的大勝,而且是水陸皆捷,以少勝多的大勝,打得百濟”一時並降,皆復歸順",倭國大震,殘兵敗將逃返本島,鑿三重巨塹以防唐軍。

"

倭寇,從13世紀開始,就一直是我國的心腹大患。自明朝洪武起,大明與倭寇展開了持續百年的拉鋸戰。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明軍於遼東望海堝全殲入寇之倭,此後明朝海防戰火暫歇。嘉靖以後,進入戰國時代的日本時局混亂,在日本各路封建諸侯的支持下,日本海盜與中國海盜王直、徐海等勾結一起,於江浙、福建沿海攻掠鄉鎮城邑,一朝發動,明朝東南倭患大起,勢不可遏,以至於嘉靖朝廷“海上之寇,概以倭子目之”。嘉靖後期,幸有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為平倭嘔心瀝血,終於先後平定江浙、福建、廣東等地的倭寇海盜,煩擾大明百年之久的倭患自此始平。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明朝中葉,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沿海,燒殺搶掠,成了明朝尾大不掉的一顆毒瘤。

倭寇雖平,但這只是中日之間戰爭的開始。萬曆年間,四萬明軍大破二十萬日軍的抗倭援朝戰爭,1894年,喪師辱國的甲午海戰,以及由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為始,1945年9月9日,日本方面宣佈投降為終的抗日戰爭。這一次次的戰爭,飽含著多少中華民族的血淚,僅僅在抗日戰爭一役中,我國同胞就死傷三千餘萬。雖然勝少敗多,但我們的祖先不屈不撓,用自己的生命和信念,終於遏制住了這個數次入侵中華的惡魔。直至戰敗前夕,日本方面還在狂妄叫囂“一億玉碎”。(二戰末期,日本窮途末路但拒不投降,軍國主義分子更是妄圖利用其所有國民做最後的賭注,遂提出“一億玉碎”這個口號,也正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瘋狂,使得人類歷史上最危險的武器——原子彈首次投入戰場。)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抵禦外敵,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是一段我們永遠不該忘記的歷史。

雖然中日的衝突起於明朝的倭患,但其實在一千三百年前,處於大唐盛世的中國就已經和日本打過交道,並且給了他們一個狠狠的教訓。

唐朝初年,朝鮮半島高句麗、百濟與新羅三國並立。其中,高句麗最為強大,在隋煬帝之時對隋王朝一直是時降時叛,時慕時倨的態度,故唐高祖李淵稱帝后,言稱:“高句麗雖臣於隋,而終拒煬帝,何臣之為。朕務安人,何必受其臣。” 但之後在裴矩、溫彥博一眾的諫勸下同意了高句麗的請降。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新羅、百濟、高句麗一眾使臣畫像。

後來高句麗內部政變,東部大人蓋蘇文謀反,聯合百濟大舉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乞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出征,連克高句麗十城,在新城、建安、駐驊三戰中唐軍方面死傷近二千人,戰馬損失十分七八,而高句麗死傷士兵高達四萬餘人。但之後因天氣原因攻安市不下,只得班師。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在韓國人的歷史裡,李世民就是一個攻高句麗不成,還被射瞎一隻眼的無能之輩。

首凶雖除,但幫凶仍在,高宗永徽六年,新羅國又向唐廷求援。這次百濟聯合了高句麗、靺鞨兩國,已經攻取了新羅三十餘城。作為天朝上國,唐廷下詔勸和,居中調停,但百濟聯軍不聽。後高宗顯慶五年,大將軍蘇定方等人出兵征討,於城山渡海,在熊津口一舉擊潰百濟軍,又克真都城,擊滅百濟軍主力,“斬首萬餘級,撥其城”,打得百濟率眾而降。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蘇定方夷百濟時,黑齒常之投降,成為唐朝將領,為大唐效力。

與百濟、高句麗結仇後,唐朝派劉仁軌鎮守百濟,以防生變。但想不到的是,百濟方面的反叛比預期的要快很多。在唐軍主力撤離後,百濟馬上在周留城聚百濟舊民造反,不久後百濟“西部皆應”,紛紛據城造反,而當時盤踞在旁的倭寇聯合了百濟,蠢蠢欲動,以至於當時的兵力比是唐軍兩萬多,其中新羅援軍不到一萬,對陣倭軍、百濟聯軍七萬餘眾。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劉仁軌以少敵多,孤軍守城,奮勇殺敵,是唐朝的忠臣良將。

劉仁軌以少敵多,運智用謀,重現出三國周郎赤壁,以火為兵,打出來一場名載史冊的大勝仗,後世稱之為千年滅倭第一役——白江之役。

《舊唐書·劉仁軌》傳中載:"於是(劉)仁師、(劉)仁願及新羅王金法敏師陸軍以進。(劉)仁軌乃別率杜爽、扶余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劉)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日,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扶)餘豐脫身而走,獲其寶劍。偽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士女及倭眾並耽羅國使,一時並降。百濟諸城,皆復歸順。"

短短的一百二十三個字,卻是唐軍對百濟、倭國聯軍的大勝,而且是水陸皆捷,以少勝多的大勝,打得百濟”一時並降,皆復歸順",倭國大震,殘兵敗將逃返本島,鑿三重巨塹以防唐軍。

一百二十三字的大捷,千年滅倭第一役

▲白江一戰,是中日兩國作為國家實體進行的第一次交戰,也是東北亞地區已知較早的一次具有國際性的戰役。

如此赫赫戰功,為何名氣不大,記載也少呢?因為唐軍載入史冊的都是攻滅高麗、突厥、土蕃、回鶻的大功,而倭國在當時毫不起眼,故此記載中仍是以百濟為重。可是,任誰也沒能想到,這麼一個在唐朝時不入眼的小國,會在千年之後,先亂大明,後侵中華,讓我國陷入將近五十年的黑暗之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