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我要打死他”,媽媽的反應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

媽咪讀呀 案例分享

最近,後臺有一問媽媽諮詢Tina老師:

老師你好,我遇到了一些困惑。那天孩子在和小朋友玩耍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搶了他手上的玩具,我4歲的孩子就憤怒地說:“我要打死他們!”這個語言嚇了我一跳。當我試圖開導他,孩子卻說:“媽媽你為什麼不向著我?”我應該怎麼跟孩子解釋,“打死”是一個語氣特別嚴重的詞彙。另外孩子為什麼會用這種語氣說話呢?

孩子說“我要打死他”,媽媽的反應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

Tina老師答覆:

聽描述,您的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感覺其他孩子惡意攻擊他,表現出了憤怒的情緒,並且用大哭、詛咒或者說恐嚇的語言表達自己的不滿。

首先,家長先不要急於用“極端心理”來給孩子這種行為定性。

其次,因為不瞭解孩子平時的性格喜歡和家庭養育模式,單就這件事看,可能主要跟“兒童詛咒敏感期”和“4歲多孩子發展特點”有關係。

先說說兒童詛咒敏感期。這是3-5歲左右孩子的一個語言發展階段。小朋友們都喜歡用這樣的詞語來表達他們的情緒或者玩笑,並樂此不疲,絲毫沒有“暴力”或“不雅”的感覺,那是因為這一過程是他們學習語言、交流的過程,而並非如我們想象的,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去侮辱或謾罵別人。之所以會使用這些詞彙,是因為他們發現了這些詞彙的力量,會讓成年人緊張,也會讓其他小朋友效仿,甚至可以通過這些詞彙的使用來佔據心理優勢。

其實,很多小朋友都會經歷這一階段,所以也有人把這一階段歸為“詛咒敏感期”,在這一階段,小朋友不僅僅會對這些暴力的髒話感興趣,對“打死你”、“殺了你”等這些帶攻擊性的語言也會經常使用,如果孩子周圍有人對這樣的表達方式反應強烈,更加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因為他們正是在試探這些語言的作用.

一般來說,小朋友只在“詛咒敏感期”才會有足夠的興趣去如此表達,如果成年人對此反應過激,或者讓他們感到,在生活中經常看到或聽到類似的表達方式會讓人從中受益,孩子就有可能形成無意識的習慣,延伸下去。

所以,建議父母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比如對他們這種情緒表達不要理睬,或者表現出這樣做一點也不好玩的意思。另外,還有必要適當減少孩子與具有習慣性髒話行為的孩子或成年人接觸的機會。

另一方面,4歲多男孩子好奇好動也會很容易發脾氣,固執的用自己的方式來宣洩,不要在意周圍人的感受。並且,虛構和事實還分不清楚,如果接觸了暴力解決問題的動畫片電影,自己會刻意模仿這種解決方式。(編者注:事後在和提問家長溝通,的確孩子跟著爸爸看過《戰狼》影片)

因此,先不要表現的過於激烈,耐心地觀察下引發這些行為的誘因,把不良的部分改掉。同時,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逐漸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也很重要。

祝孩子越來越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