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媽媽,我和安安不是好朋友了”時,我該如何應對'

不完美媽媽 敏感期 玩具 幼兒園 小馬在過河 2019-09-15
"

週末帶孩子去上籃球課前,我問他“又要見到安安了(安安是和他一起上籃球課的同班同學),開心嗎”,他來了句“不開心,我不喜歡安安了,我們現在不是好朋友了”,我故意雲淡風輕地問“發生什麼事情了嗎”,“在幼兒園裡,本來我和子忻是好朋友,現在子忻和他一起玩,不和我一起玩了”,我心裡暗笑,原來是孩子的人際關係敏感期到了。

"

週末帶孩子去上籃球課前,我問他“又要見到安安了(安安是和他一起上籃球課的同班同學),開心嗎”,他來了句“不開心,我不喜歡安安了,我們現在不是好朋友了”,我故意雲淡風輕地問“發生什麼事情了嗎”,“在幼兒園裡,本來我和子忻是好朋友,現在子忻和他一起玩,不和我一起玩了”,我心裡暗笑,原來是孩子的人際關係敏感期到了。

孩子說“媽媽,我和安安不是好朋友了”時,我該如何應對

兒童從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了與外界互動溝通的意願,而兒童的人際關係敏感期約從4歲開始持續到6歲,這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發展,將為成人以後的人際交往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礎。

我們常常會發現孩子之間的友誼最初是通過物物交換來發展的,兩名小朋友通過交換彼此的玩具成為好朋友,這種通過交換獲取友誼的思維並非孩子們的發明,《詩經》裡就曾記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可見這似乎是人類的本能。而這種依靠玩具建立的友誼不可能持續很久,隨著對玩具的厭倦,友誼關係走向結束,隨著年齡增長,兒童發現交朋友的重要前提是彼此有相同的東西或興趣愛好,比如我們都喜歡小汽車、我們都喜歡玩過家家、我們都喜歡看某個動畫片、我摔倒了你會安慰我、我喜歡聽你說話等,真正的好朋友建立在志趣相投、相互關愛、互相理解、互相傾聽的基礎上,這種友誼常常是相互依附的,而兒童各自的獨立心理需求也會使這種關係走向瓦解,真正要達到一種和諧的友誼關係,必須建立在共同遵守一定的規則之上。

"

週末帶孩子去上籃球課前,我問他“又要見到安安了(安安是和他一起上籃球課的同班同學),開心嗎”,他來了句“不開心,我不喜歡安安了,我們現在不是好朋友了”,我故意雲淡風輕地問“發生什麼事情了嗎”,“在幼兒園裡,本來我和子忻是好朋友,現在子忻和他一起玩,不和我一起玩了”,我心裡暗笑,原來是孩子的人際關係敏感期到了。

孩子說“媽媽,我和安安不是好朋友了”時,我該如何應對

兒童從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了與外界互動溝通的意願,而兒童的人際關係敏感期約從4歲開始持續到6歲,這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發展,將為成人以後的人際交往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礎。

我們常常會發現孩子之間的友誼最初是通過物物交換來發展的,兩名小朋友通過交換彼此的玩具成為好朋友,這種通過交換獲取友誼的思維並非孩子們的發明,《詩經》裡就曾記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可見這似乎是人類的本能。而這種依靠玩具建立的友誼不可能持續很久,隨著對玩具的厭倦,友誼關係走向結束,隨著年齡增長,兒童發現交朋友的重要前提是彼此有相同的東西或興趣愛好,比如我們都喜歡小汽車、我們都喜歡玩過家家、我們都喜歡看某個動畫片、我摔倒了你會安慰我、我喜歡聽你說話等,真正的好朋友建立在志趣相投、相互關愛、互相理解、互相傾聽的基礎上,這種友誼常常是相互依附的,而兒童各自的獨立心理需求也會使這種關係走向瓦解,真正要達到一種和諧的友誼關係,必須建立在共同遵守一定的規則之上。

孩子說“媽媽,我和安安不是好朋友了”時,我該如何應對

在人際關係的敏感期,每個孩子都渴望與小夥伴交往,但並非每個孩子都能與小朋友相處愉快,人際交往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不斷培養鍛鍊,因此,在引導孩子的人際交往時,可參照如下幾點。

1. 日常生活中,多帶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多邀請親朋好友、同事鄰居家孩子來家裡做客,多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興趣

2. 對待孩子以物交友的行為不要干涉和評價,不要用成人的價值觀去衡量“值不值”,以勉影響孩子敞開心扉與人交往。

3. 告訴孩子要遵守規則、信守承諾。以物易物的交換一旦完成,就不能反悔,要兌現自己的承諾,否則會失去朋友。

4. 家長不要主動介入到孩子們的交往中,給孩子空間,讓孩子自己處理人際交往中的問題,直到孩子需要成人才介入,而介入的時候不要直接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而是要傾聽孩子,讓他說出事情的來龍去脈,自己找出關係中存在的問題,鼓勵他自己想出解決方法。

"

週末帶孩子去上籃球課前,我問他“又要見到安安了(安安是和他一起上籃球課的同班同學),開心嗎”,他來了句“不開心,我不喜歡安安了,我們現在不是好朋友了”,我故意雲淡風輕地問“發生什麼事情了嗎”,“在幼兒園裡,本來我和子忻是好朋友,現在子忻和他一起玩,不和我一起玩了”,我心裡暗笑,原來是孩子的人際關係敏感期到了。

孩子說“媽媽,我和安安不是好朋友了”時,我該如何應對

兒童從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了與外界互動溝通的意願,而兒童的人際關係敏感期約從4歲開始持續到6歲,這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發展,將為成人以後的人際交往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礎。

我們常常會發現孩子之間的友誼最初是通過物物交換來發展的,兩名小朋友通過交換彼此的玩具成為好朋友,這種通過交換獲取友誼的思維並非孩子們的發明,《詩經》裡就曾記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可見這似乎是人類的本能。而這種依靠玩具建立的友誼不可能持續很久,隨著對玩具的厭倦,友誼關係走向結束,隨著年齡增長,兒童發現交朋友的重要前提是彼此有相同的東西或興趣愛好,比如我們都喜歡小汽車、我們都喜歡玩過家家、我們都喜歡看某個動畫片、我摔倒了你會安慰我、我喜歡聽你說話等,真正的好朋友建立在志趣相投、相互關愛、互相理解、互相傾聽的基礎上,這種友誼常常是相互依附的,而兒童各自的獨立心理需求也會使這種關係走向瓦解,真正要達到一種和諧的友誼關係,必須建立在共同遵守一定的規則之上。

孩子說“媽媽,我和安安不是好朋友了”時,我該如何應對

在人際關係的敏感期,每個孩子都渴望與小夥伴交往,但並非每個孩子都能與小朋友相處愉快,人際交往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不斷培養鍛鍊,因此,在引導孩子的人際交往時,可參照如下幾點。

1. 日常生活中,多帶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多邀請親朋好友、同事鄰居家孩子來家裡做客,多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興趣

2. 對待孩子以物交友的行為不要干涉和評價,不要用成人的價值觀去衡量“值不值”,以勉影響孩子敞開心扉與人交往。

3. 告訴孩子要遵守規則、信守承諾。以物易物的交換一旦完成,就不能反悔,要兌現自己的承諾,否則會失去朋友。

4. 家長不要主動介入到孩子們的交往中,給孩子空間,讓孩子自己處理人際交往中的問題,直到孩子需要成人才介入,而介入的時候不要直接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而是要傾聽孩子,讓他說出事情的來龍去脈,自己找出關係中存在的問題,鼓勵他自己想出解決方法。

孩子說“媽媽,我和安安不是好朋友了”時,我該如何應對

在精神上支持孩子,如果孩子內心中的自我形象足夠強大,外在表現就會自信,也會更順利地度過人際關係敏感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