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開始強勢'

美團網 酒店 互聯網鬥獸場 2019-08-29
"

美團上週最後一天公佈了 2019年Q2 財報,從財務數據看,總交易金額同比增長 29% 至 1592 億元(人民幣,下同),收入同比增長 51% 至 227 億元,毛利同比大漲 180%至79 億元。

而最關鍵的是本季度首次獲得經營利潤11.13億,而去年同期是虧損28.51億;本季經調整淨利為14.92億,而去年同期虧損32.11億。

如此一來,美團在2019年整個上半年也實現了經調整盈利4.5億。

美團的股價在財報發佈前的幾個月已經逐步回升到 70 港元,財報出爐後的第一個交易日,股價又暴漲9%之多,反映出資本市場對這份財報的認可。因為當天的港股市場,整個大盤最終收跌1.9%,恆生指數最多的時候跌了3.5%,而作為龍頭股的騰訊跌了2.4%,所以美團的股價可謂逆勢上漲。

不過,如今市值已達到4414億港幣的美團,下一步又可能會有怎樣的發展呢?

一、飛輪效應讓美團乘數增長

如果要深入理解本季美團財報的信息,就需要把平臺上的交易指標拆分的更細。由此就會看到,本季度美團總交易金額和營收的增長,歸根結底是因為美團年度用戶、單用戶年度交易量、年度活躍商家在同時增長。

三者的數據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年度用戶數同比增長 18.4% 至4.23 億,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交易筆數同比增長 20% 至 25.5 筆,年度活躍商家同比增長 16.2%至 590 萬。

也就是說,顧客和店家數目持續增長、同時下單頻次也越來越多,三者疊加,共同帶動美團的“交易飛輪”持續高效運轉。

一直以來,美團在財報裡都核心業務分為三大板塊:1)餐飲外賣;2)到店,酒店及旅遊;3)新業務及其他。

1)餐飲外賣業務是美團的核心,吃是服務業裡最高頻的剛需,它的增長來自於訂單量和訂單均價的雙重提升。

美團餐飲外賣業務的總交易金額同比增長 37% 至 931 億元,訂單量同比增長 35% 至 21億筆。而且不單是交易量在漲,訂單均價也同比增長了 1.4%。二者共同推動餐飲外賣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44.2%至 128 億元。

這主要是受益於季節性的影響和有密度的規模經濟。因為第二季度全國整體天氣狀況不錯,因此美團外賣的訂單數提升,紅包獎勵也更有刺激效應;同時,在交易筆數增加之後,訂單密度相應增加,於是單次騎行可以順路接單和配送的訂單更多,每張訂單的平均配送成本也就下來了。

2)而美團的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這也是美團毛利率最高的業務,這個季度依然接近90%。

到底業務整體的總交易金額同比增長 21% 至 513 億元,收入由同比增長 42.8%至 52 億元,毛利同比增長 39.7% 至 46.6 億元。

這部分業務能夠在有早期先發玩家在場的情況下不斷取得成長,和美團成功切入更高頻的“吃”業務之後,帶動到店業務息息相關,第二部分會具體詳述。

3)至於美團的新業務的核心一直是收窄虧損,高效運營。但其收入同比增速依然是三大板塊中最高的:85.1% ,達到46 億元。毛利也是由負轉正,當前毛利率 9.1%,相比 2018 年同期的-76.4% 大有改善。

這是因為三塊業務營收均有不小的漲幅,共同促成了本季度美團全面盈利的戰果。但是,這三塊看上去有所差異的業務之間又有什麼聯繫,讓它們的數據可以同步有所提升?

二、飛輪效應的背後:高頻打低頻逐漸發揮威力

在美團 CEO 王興看來,本季度美團保持強勁增長並首次實現整體盈利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其在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品牌滲透率不斷提升,因此可以帶動多個服務品類的業務規模持續增長。

而簡單來說,這就是高頻業務對自家低頻業務的帶動。事實上,美團在“Food+Platform”的戰略核心之後,就決定以高頻業務(餐飲外賣)作為切入突破口,在培養起用戶習慣和粘性之後,帶動其到店(訂座、團購、電影、住宿)等其他品類的消費。

通過這種在傳統商業世界稱之為“交叉銷售”的戰略方式,美團可以快速、高效地擴大自己所觸達的消費者群體,並且提供給他們更全面的服務,從而構建一個完整、可持續的商業生態閉環。

於是,所有交易流量均從消費中產生,又可以繼續引導到其他消費中。

舉個例子,美團如今以餐飲外賣和到店業務為主,而在淡季期間,它會持續提升到店業務的商家滲透率和服務品類。截至 2019Q1,其麗人、親子及休閒娛樂等品類的廣告收入保持快速增長,其中醫美收入增長超2 倍。而在今年 618 期間,醫美相關服務的交易額達到6.7 億。

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美團已經有能力在醫美行業分到一杯羹。這是總體規模不小的市場,美團試圖擴張到店服務的品類,因此選了一個本身盤子夠大、又不需要自己涉足服務環節的領域,結合其近幾個季度的交易額來看,或許不久之後就能分到可觀的市場份額。

以此類推,美團逐步切入其他低頻消費領域也並不困難,就看相關領域的產業規模是否值得進入,並且其它團隊是否已經摸索出相關的服務流程,減低試錯成本。

據相關媒體報道,美團近期將在全國大規模重啟共享充電寶項目,與這個賽道里原本領先的四個玩家——街電、小電、怪獸充電、來電展開競爭。事實上,後四者此前也一直嘗試以充電需求為切入口、提升自己的服務範圍(整合其他零售體系如無人貨櫃、自動售賣機等),以此提高自己被使用的頻率。

但是如今在佔據了商場和餐廳場景的美團進入後,對用戶的搶佔優勢明顯更大,成本也更低。

三、美團如何投資未來?

也是由於其高頻業務可以打動低頻服務的特點,美團財報裡的新業務版塊一直備受外界的關注。之前在收購摩拜單車後,2018年虧損達到42.6億。而這個季度,美團新業務收入同比大增 85%,且9% 的毛利率相比 2018年同期的 -76.4% 也大有改善。

不過如今美團的新業務也並不只包含共享單車了,我們在此把大家特別關注的幾塊來展開講講:

1)共享單車:本季度可以看到的最明顯變化是,這一塊業務的經營虧損大幅收窄。而這主要歸功於部分單車到期以及尚未大量投放新的替代單車,所以折舊大幅減少。

除此之外,美團還表示,後續會優化定價策略,可能適當增加單次騎行費和月費。在這個曾經殺得血流成河的市場逐步穩定之後,應該會進入剩下幾家友好共處各自休養生息、靜心賺錢的和平期。

2)至於市場普遍關注的“美團和滴滴準備涉足對方業務腹地”,滴滴外賣近一段時間慢慢沒了聲量,而美團做網約車,策略似乎也有所轉移,其在 42 個城市推出了新的聚合模式。或許在美團看來,在不繼續做大規模燒錢的策略下,將網約車服務的入口放在美團APP首頁,同樣有助於進一步提高用戶的打開率、交易次數及粘性。

畢竟,相較於傳統的網約車模式,聚合模式更輕,出行所需要保證的運力、客服以及安全問題都是由第三方出行公司提供,平臺方只需提供流量和入口。換句話說,當用戶的新使用習慣培養起來並形成一定規模後,在新流量和盈利方面也會為平臺帶來更多的幫助。

3)而在餐飲供應鏈方面,美團目前也有諸多嘗試。餐廳後端採購一直是餐飲行業的痛點。隨著行業加速整合,互聯網巨頭也一直在尋找新機會,這其中就有美團佈局已久的餐廳管理系統(RMS)。

事實上,美團和餓了麼除了在 C 端用戶方面展開激烈爭奪之外,早從 2015 年開始就已經涉足餐飲 B2B 業務。餐廳管理系統(RMS)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的本質是美團依託外賣和大眾點評等累積的 B 端用戶來做變現。

這塊新業務其實也符合美團 CEO 王興很早之前的看法,他認為,過去 20 年需求側的數字化逐漸完成了,但是供給側的數字化才剛剛開始。也是基於同樣的考慮,美團做了“快驢進貨”的業務,通過美團自己的倉儲和物流進行進貨的數字化,在供應鏈方面幫助餐飲商戶提高效率和盈利。

除了 B 端和供應鏈的一些佈局,總的來看美團當前的策略還是持續觀察生鮮零售和家庭烹飪的機會,但並不貿然出手。不過與此同時,美團財報中也透露了自己的部分進展,其今年 1 月推出的自營模式(美團買菜)正從北京、上海等地擴展至武漢。

四、結語

除了關於長期堅持的發展策略以外,美團管理層在本季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議上還透露,未來將圍繞戰略核心——“Food” 繼續挖業務深度和市場廣度。

比如,在外賣業務上縱向拓展,探究何種會員制度能夠在高效服務顧客的同時提升平臺粘性,以及,如何用更有效的營銷方案來服務外賣商家,同時又為平臺帶來更多營收。

此外,他們也提到了,未來將繼續下沉市場的拓展工作,以及在業務支持側投入足夠的技術和研發,為外賣業務提效,進一步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用。

目前來看,美團本季的各項業務和財務數據都超出市場預期,核心業務收入持續增長。未來在面對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的強力競爭中,也有望繼續發揮飛輪優勢,並通過高頻打低頻策略繼續滲透線下到店服務的各個品類,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市場佔有率,將更多消費者納入到美團平臺的服務體系當中。

"

美團上週最後一天公佈了 2019年Q2 財報,從財務數據看,總交易金額同比增長 29% 至 1592 億元(人民幣,下同),收入同比增長 51% 至 227 億元,毛利同比大漲 180%至79 億元。

而最關鍵的是本季度首次獲得經營利潤11.13億,而去年同期是虧損28.51億;本季經調整淨利為14.92億,而去年同期虧損32.11億。

如此一來,美團在2019年整個上半年也實現了經調整盈利4.5億。

美團的股價在財報發佈前的幾個月已經逐步回升到 70 港元,財報出爐後的第一個交易日,股價又暴漲9%之多,反映出資本市場對這份財報的認可。因為當天的港股市場,整個大盤最終收跌1.9%,恆生指數最多的時候跌了3.5%,而作為龍頭股的騰訊跌了2.4%,所以美團的股價可謂逆勢上漲。

不過,如今市值已達到4414億港幣的美團,下一步又可能會有怎樣的發展呢?

一、飛輪效應讓美團乘數增長

如果要深入理解本季美團財報的信息,就需要把平臺上的交易指標拆分的更細。由此就會看到,本季度美團總交易金額和營收的增長,歸根結底是因為美團年度用戶、單用戶年度交易量、年度活躍商家在同時增長。

三者的數據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年度用戶數同比增長 18.4% 至4.23 億,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交易筆數同比增長 20% 至 25.5 筆,年度活躍商家同比增長 16.2%至 590 萬。

也就是說,顧客和店家數目持續增長、同時下單頻次也越來越多,三者疊加,共同帶動美團的“交易飛輪”持續高效運轉。

一直以來,美團在財報裡都核心業務分為三大板塊:1)餐飲外賣;2)到店,酒店及旅遊;3)新業務及其他。

1)餐飲外賣業務是美團的核心,吃是服務業裡最高頻的剛需,它的增長來自於訂單量和訂單均價的雙重提升。

美團餐飲外賣業務的總交易金額同比增長 37% 至 931 億元,訂單量同比增長 35% 至 21億筆。而且不單是交易量在漲,訂單均價也同比增長了 1.4%。二者共同推動餐飲外賣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44.2%至 128 億元。

這主要是受益於季節性的影響和有密度的規模經濟。因為第二季度全國整體天氣狀況不錯,因此美團外賣的訂單數提升,紅包獎勵也更有刺激效應;同時,在交易筆數增加之後,訂單密度相應增加,於是單次騎行可以順路接單和配送的訂單更多,每張訂單的平均配送成本也就下來了。

2)而美團的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這也是美團毛利率最高的業務,這個季度依然接近90%。

到底業務整體的總交易金額同比增長 21% 至 513 億元,收入由同比增長 42.8%至 52 億元,毛利同比增長 39.7% 至 46.6 億元。

這部分業務能夠在有早期先發玩家在場的情況下不斷取得成長,和美團成功切入更高頻的“吃”業務之後,帶動到店業務息息相關,第二部分會具體詳述。

3)至於美團的新業務的核心一直是收窄虧損,高效運營。但其收入同比增速依然是三大板塊中最高的:85.1% ,達到46 億元。毛利也是由負轉正,當前毛利率 9.1%,相比 2018 年同期的-76.4% 大有改善。

這是因為三塊業務營收均有不小的漲幅,共同促成了本季度美團全面盈利的戰果。但是,這三塊看上去有所差異的業務之間又有什麼聯繫,讓它們的數據可以同步有所提升?

二、飛輪效應的背後:高頻打低頻逐漸發揮威力

在美團 CEO 王興看來,本季度美團保持強勁增長並首次實現整體盈利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其在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品牌滲透率不斷提升,因此可以帶動多個服務品類的業務規模持續增長。

而簡單來說,這就是高頻業務對自家低頻業務的帶動。事實上,美團在“Food+Platform”的戰略核心之後,就決定以高頻業務(餐飲外賣)作為切入突破口,在培養起用戶習慣和粘性之後,帶動其到店(訂座、團購、電影、住宿)等其他品類的消費。

通過這種在傳統商業世界稱之為“交叉銷售”的戰略方式,美團可以快速、高效地擴大自己所觸達的消費者群體,並且提供給他們更全面的服務,從而構建一個完整、可持續的商業生態閉環。

於是,所有交易流量均從消費中產生,又可以繼續引導到其他消費中。

舉個例子,美團如今以餐飲外賣和到店業務為主,而在淡季期間,它會持續提升到店業務的商家滲透率和服務品類。截至 2019Q1,其麗人、親子及休閒娛樂等品類的廣告收入保持快速增長,其中醫美收入增長超2 倍。而在今年 618 期間,醫美相關服務的交易額達到6.7 億。

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美團已經有能力在醫美行業分到一杯羹。這是總體規模不小的市場,美團試圖擴張到店服務的品類,因此選了一個本身盤子夠大、又不需要自己涉足服務環節的領域,結合其近幾個季度的交易額來看,或許不久之後就能分到可觀的市場份額。

以此類推,美團逐步切入其他低頻消費領域也並不困難,就看相關領域的產業規模是否值得進入,並且其它團隊是否已經摸索出相關的服務流程,減低試錯成本。

據相關媒體報道,美團近期將在全國大規模重啟共享充電寶項目,與這個賽道里原本領先的四個玩家——街電、小電、怪獸充電、來電展開競爭。事實上,後四者此前也一直嘗試以充電需求為切入口、提升自己的服務範圍(整合其他零售體系如無人貨櫃、自動售賣機等),以此提高自己被使用的頻率。

但是如今在佔據了商場和餐廳場景的美團進入後,對用戶的搶佔優勢明顯更大,成本也更低。

三、美團如何投資未來?

也是由於其高頻業務可以打動低頻服務的特點,美團財報裡的新業務版塊一直備受外界的關注。之前在收購摩拜單車後,2018年虧損達到42.6億。而這個季度,美團新業務收入同比大增 85%,且9% 的毛利率相比 2018年同期的 -76.4% 也大有改善。

不過如今美團的新業務也並不只包含共享單車了,我們在此把大家特別關注的幾塊來展開講講:

1)共享單車:本季度可以看到的最明顯變化是,這一塊業務的經營虧損大幅收窄。而這主要歸功於部分單車到期以及尚未大量投放新的替代單車,所以折舊大幅減少。

除此之外,美團還表示,後續會優化定價策略,可能適當增加單次騎行費和月費。在這個曾經殺得血流成河的市場逐步穩定之後,應該會進入剩下幾家友好共處各自休養生息、靜心賺錢的和平期。

2)至於市場普遍關注的“美團和滴滴準備涉足對方業務腹地”,滴滴外賣近一段時間慢慢沒了聲量,而美團做網約車,策略似乎也有所轉移,其在 42 個城市推出了新的聚合模式。或許在美團看來,在不繼續做大規模燒錢的策略下,將網約車服務的入口放在美團APP首頁,同樣有助於進一步提高用戶的打開率、交易次數及粘性。

畢竟,相較於傳統的網約車模式,聚合模式更輕,出行所需要保證的運力、客服以及安全問題都是由第三方出行公司提供,平臺方只需提供流量和入口。換句話說,當用戶的新使用習慣培養起來並形成一定規模後,在新流量和盈利方面也會為平臺帶來更多的幫助。

3)而在餐飲供應鏈方面,美團目前也有諸多嘗試。餐廳後端採購一直是餐飲行業的痛點。隨著行業加速整合,互聯網巨頭也一直在尋找新機會,這其中就有美團佈局已久的餐廳管理系統(RMS)。

事實上,美團和餓了麼除了在 C 端用戶方面展開激烈爭奪之外,早從 2015 年開始就已經涉足餐飲 B2B 業務。餐廳管理系統(RMS)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的本質是美團依託外賣和大眾點評等累積的 B 端用戶來做變現。

這塊新業務其實也符合美團 CEO 王興很早之前的看法,他認為,過去 20 年需求側的數字化逐漸完成了,但是供給側的數字化才剛剛開始。也是基於同樣的考慮,美團做了“快驢進貨”的業務,通過美團自己的倉儲和物流進行進貨的數字化,在供應鏈方面幫助餐飲商戶提高效率和盈利。

除了 B 端和供應鏈的一些佈局,總的來看美團當前的策略還是持續觀察生鮮零售和家庭烹飪的機會,但並不貿然出手。不過與此同時,美團財報中也透露了自己的部分進展,其今年 1 月推出的自營模式(美團買菜)正從北京、上海等地擴展至武漢。

四、結語

除了關於長期堅持的發展策略以外,美團管理層在本季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議上還透露,未來將圍繞戰略核心——“Food” 繼續挖業務深度和市場廣度。

比如,在外賣業務上縱向拓展,探究何種會員制度能夠在高效服務顧客的同時提升平臺粘性,以及,如何用更有效的營銷方案來服務外賣商家,同時又為平臺帶來更多營收。

此外,他們也提到了,未來將繼續下沉市場的拓展工作,以及在業務支持側投入足夠的技術和研發,為外賣業務提效,進一步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用。

目前來看,美團本季的各項業務和財務數據都超出市場預期,核心業務收入持續增長。未來在面對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的強力競爭中,也有望繼續發揮飛輪優勢,並通過高頻打低頻策略繼續滲透線下到店服務的各個品類,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市場佔有率,將更多消費者納入到美團平臺的服務體系當中。

美團開始強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