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完全泡湯。

閱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馬謖守衛街亭,可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要求在路上安營紮寨,反而將軍營修在山上。魏軍圍山,切斷了蜀軍的水源,使得蜀軍因缺水而喪失戰鬥力。於是魏軍一股作氣攻下街亭,導致諸葛亮進無可據,只能退兵。回蜀後,諸葛亮依軍令斬首馬謖,這就是“揮淚斬馬謖”的由來。

"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完全泡湯。

閱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馬謖守衛街亭,可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要求在路上安營紮寨,反而將軍營修在山上。魏軍圍山,切斷了蜀軍的水源,使得蜀軍因缺水而喪失戰鬥力。於是魏軍一股作氣攻下街亭,導致諸葛亮進無可據,只能退兵。回蜀後,諸葛亮依軍令斬首馬謖,這就是“揮淚斬馬謖”的由來。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演義不是歷史,正史中的街亭之戰可以說是在諸葛亮五次北伐戰爭中最為重要、疑點最多、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一場戰爭。

1、街亭之“要”

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魏國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旋即反叛,魏國朝野震恐。

"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完全泡湯。

閱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馬謖守衛街亭,可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要求在路上安營紮寨,反而將軍營修在山上。魏軍圍山,切斷了蜀軍的水源,使得蜀軍因缺水而喪失戰鬥力。於是魏軍一股作氣攻下街亭,導致諸葛亮進無可據,只能退兵。回蜀後,諸葛亮依軍令斬首馬謖,這就是“揮淚斬馬謖”的由來。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演義不是歷史,正史中的街亭之戰可以說是在諸葛亮五次北伐戰爭中最為重要、疑點最多、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一場戰爭。

1、街亭之“要”

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魏國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旋即反叛,魏國朝野震恐。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圖片來自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圖集》

魏國的隴右地區一共有五個郡,分別是隴西、南安、天水、安定、廣魏。事實上,在三郡反叛後,只有隴西郡做了一定的抵抗。在《三國志·魏書·張既傳》中記載,隴西太守遊楚曾對前來隴西郡招降的蜀將說:“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

遊楚的這番話告訴我們,諸葛亮吞併隴西的關鍵就在於能否成功阻擊前來增援隴西的魏軍,而街亭就是阻擊的絕佳地點。

想要阻擊前來的魏軍,就要知道他們從哪裡來。

諸葛亮出兵後,三郡來降,但實質上諸葛亮並未用軍隊接受三郡,只是名義上的受降而已,這為後來諸葛亮的退兵埋下伏筆。

蜀軍出祁山,第一站就是天水郡。可此時,魏國的雍州刺史郭淮正率領一干官員巡視天水郡。聽說諸葛亮出兵後,天水郡一干官員全部跑入上邽城中,固守待援。

"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完全泡湯。

閱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馬謖守衛街亭,可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要求在路上安營紮寨,反而將軍營修在山上。魏軍圍山,切斷了蜀軍的水源,使得蜀軍因缺水而喪失戰鬥力。於是魏軍一股作氣攻下街亭,導致諸葛亮進無可據,只能退兵。回蜀後,諸葛亮依軍令斬首馬謖,這就是“揮淚斬馬謖”的由來。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演義不是歷史,正史中的街亭之戰可以說是在諸葛亮五次北伐戰爭中最為重要、疑點最多、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一場戰爭。

1、街亭之“要”

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魏國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旋即反叛,魏國朝野震恐。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圖片來自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圖集》

魏國的隴右地區一共有五個郡,分別是隴西、南安、天水、安定、廣魏。事實上,在三郡反叛後,只有隴西郡做了一定的抵抗。在《三國志·魏書·張既傳》中記載,隴西太守遊楚曾對前來隴西郡招降的蜀將說:“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

遊楚的這番話告訴我們,諸葛亮吞併隴西的關鍵就在於能否成功阻擊前來增援隴西的魏軍,而街亭就是阻擊的絕佳地點。

想要阻擊前來的魏軍,就要知道他們從哪裡來。

諸葛亮出兵後,三郡來降,但實質上諸葛亮並未用軍隊接受三郡,只是名義上的受降而已,這為後來諸葛亮的退兵埋下伏筆。

蜀軍出祁山,第一站就是天水郡。可此時,魏國的雍州刺史郭淮正率領一干官員巡視天水郡。聽說諸葛亮出兵後,天水郡一干官員全部跑入上邽城中,固守待援。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所以魏國援助的重心就是上邽,而諸葛亮的六萬北伐大軍也駐紮在祁山一帶。拿下上邽,既可以摧毀天水郡甚至雍州的魏國官僚體系,又可以以上邽為跳板,吞併隴右,甚至進攻陳倉。

根據徐日輝先生的考證,從陳倉到上邽主要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渭河以北的“隴關道”,另一條是沿渭水的“陳倉渭水道”。隴關道雖然平坦,但路程較長,而陳倉渭水道雖被稱為“狹道”,但也可以進行大兵團的運輸,而且由於該道較短,所以從陳倉到上邽的時間也短。

建安十九年,夏侯淵進攻馬超走的就是這條路。《三國志·夏侯淵傳》中記載:“使張郃督步騎五千在前,從陳倉狹道入,淵自督糧在後。”而魏軍為了快速救援被困上邽的郭淮,並救援隴西諸郡,必然會選擇這條便捷的通路。而街亭就是這條道上重要的關隘。

2、街亭之“疑”

街亭之“疑”主要是街亭的位置具有不確定性

街亭的位置主要有兩說:一說街亭位於甘肅省秦安縣東北九十里的隴城鎮;另一種說法是街亭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鎮街亭村。兩種說法中,第一種是主流說法。

"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完全泡湯。

閱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馬謖守衛街亭,可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要求在路上安營紮寨,反而將軍營修在山上。魏軍圍山,切斷了蜀軍的水源,使得蜀軍因缺水而喪失戰鬥力。於是魏軍一股作氣攻下街亭,導致諸葛亮進無可據,只能退兵。回蜀後,諸葛亮依軍令斬首馬謖,這就是“揮淚斬馬謖”的由來。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演義不是歷史,正史中的街亭之戰可以說是在諸葛亮五次北伐戰爭中最為重要、疑點最多、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一場戰爭。

1、街亭之“要”

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魏國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旋即反叛,魏國朝野震恐。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圖片來自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圖集》

魏國的隴右地區一共有五個郡,分別是隴西、南安、天水、安定、廣魏。事實上,在三郡反叛後,只有隴西郡做了一定的抵抗。在《三國志·魏書·張既傳》中記載,隴西太守遊楚曾對前來隴西郡招降的蜀將說:“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

遊楚的這番話告訴我們,諸葛亮吞併隴西的關鍵就在於能否成功阻擊前來增援隴西的魏軍,而街亭就是阻擊的絕佳地點。

想要阻擊前來的魏軍,就要知道他們從哪裡來。

諸葛亮出兵後,三郡來降,但實質上諸葛亮並未用軍隊接受三郡,只是名義上的受降而已,這為後來諸葛亮的退兵埋下伏筆。

蜀軍出祁山,第一站就是天水郡。可此時,魏國的雍州刺史郭淮正率領一干官員巡視天水郡。聽說諸葛亮出兵後,天水郡一干官員全部跑入上邽城中,固守待援。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所以魏國援助的重心就是上邽,而諸葛亮的六萬北伐大軍也駐紮在祁山一帶。拿下上邽,既可以摧毀天水郡甚至雍州的魏國官僚體系,又可以以上邽為跳板,吞併隴右,甚至進攻陳倉。

根據徐日輝先生的考證,從陳倉到上邽主要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渭河以北的“隴關道”,另一條是沿渭水的“陳倉渭水道”。隴關道雖然平坦,但路程較長,而陳倉渭水道雖被稱為“狹道”,但也可以進行大兵團的運輸,而且由於該道較短,所以從陳倉到上邽的時間也短。

建安十九年,夏侯淵進攻馬超走的就是這條路。《三國志·夏侯淵傳》中記載:“使張郃督步騎五千在前,從陳倉狹道入,淵自督糧在後。”而魏軍為了快速救援被困上邽的郭淮,並救援隴西諸郡,必然會選擇這條便捷的通路。而街亭就是這條道上重要的關隘。

2、街亭之“疑”

街亭之“疑”主要是街亭的位置具有不確定性

街亭的位置主要有兩說:一說街亭位於甘肅省秦安縣東北九十里的隴城鎮;另一種說法是街亭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鎮街亭村。兩種說法中,第一種是主流說法。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街亭1即為第一種說法的位置,街亭2是第二種說法的位置

或許第二種說法更加符合真實情況。

首先,在這場戰役中,無法確定張郃是否是從隴關道救上邽。依常理推斷,張郃應該是從陳倉渭水道進軍。上文說過,陳倉渭水道是一條能夠運送大兵團,而且適宜突襲的道路,走這條路理應成為救援郭淮的最優選擇。況且張郃為沙場宿將,不會不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

其次,諸葛亮和先鋒馬謖的軍隊不能相距太遠。三郡反叛後,魏明帝派張郃率領步騎五萬作為援軍抵禦諸葛亮。當時諸葛亮的軍隊主要是駐紮在上邽一帶。如果按照第一種說法,那麼馬謖的軍隊與蜀軍主力距離五百餘里,這是完全不現實的。而按照第二種說法所對的街亭位置,我們可以發現,蜀軍先鋒佔據街亭後,正好將上邽隔離,馬謖與諸葛亮軍形成對上邽的包圍態勢,從戰略角度上來講也很合理。

"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完全泡湯。

閱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馬謖守衛街亭,可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要求在路上安營紮寨,反而將軍營修在山上。魏軍圍山,切斷了蜀軍的水源,使得蜀軍因缺水而喪失戰鬥力。於是魏軍一股作氣攻下街亭,導致諸葛亮進無可據,只能退兵。回蜀後,諸葛亮依軍令斬首馬謖,這就是“揮淚斬馬謖”的由來。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演義不是歷史,正史中的街亭之戰可以說是在諸葛亮五次北伐戰爭中最為重要、疑點最多、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一場戰爭。

1、街亭之“要”

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魏國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旋即反叛,魏國朝野震恐。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圖片來自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圖集》

魏國的隴右地區一共有五個郡,分別是隴西、南安、天水、安定、廣魏。事實上,在三郡反叛後,只有隴西郡做了一定的抵抗。在《三國志·魏書·張既傳》中記載,隴西太守遊楚曾對前來隴西郡招降的蜀將說:“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

遊楚的這番話告訴我們,諸葛亮吞併隴西的關鍵就在於能否成功阻擊前來增援隴西的魏軍,而街亭就是阻擊的絕佳地點。

想要阻擊前來的魏軍,就要知道他們從哪裡來。

諸葛亮出兵後,三郡來降,但實質上諸葛亮並未用軍隊接受三郡,只是名義上的受降而已,這為後來諸葛亮的退兵埋下伏筆。

蜀軍出祁山,第一站就是天水郡。可此時,魏國的雍州刺史郭淮正率領一干官員巡視天水郡。聽說諸葛亮出兵後,天水郡一干官員全部跑入上邽城中,固守待援。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所以魏國援助的重心就是上邽,而諸葛亮的六萬北伐大軍也駐紮在祁山一帶。拿下上邽,既可以摧毀天水郡甚至雍州的魏國官僚體系,又可以以上邽為跳板,吞併隴右,甚至進攻陳倉。

根據徐日輝先生的考證,從陳倉到上邽主要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渭河以北的“隴關道”,另一條是沿渭水的“陳倉渭水道”。隴關道雖然平坦,但路程較長,而陳倉渭水道雖被稱為“狹道”,但也可以進行大兵團的運輸,而且由於該道較短,所以從陳倉到上邽的時間也短。

建安十九年,夏侯淵進攻馬超走的就是這條路。《三國志·夏侯淵傳》中記載:“使張郃督步騎五千在前,從陳倉狹道入,淵自督糧在後。”而魏軍為了快速救援被困上邽的郭淮,並救援隴西諸郡,必然會選擇這條便捷的通路。而街亭就是這條道上重要的關隘。

2、街亭之“疑”

街亭之“疑”主要是街亭的位置具有不確定性

街亭的位置主要有兩說:一說街亭位於甘肅省秦安縣東北九十里的隴城鎮;另一種說法是街亭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鎮街亭村。兩種說法中,第一種是主流說法。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街亭1即為第一種說法的位置,街亭2是第二種說法的位置

或許第二種說法更加符合真實情況。

首先,在這場戰役中,無法確定張郃是否是從隴關道救上邽。依常理推斷,張郃應該是從陳倉渭水道進軍。上文說過,陳倉渭水道是一條能夠運送大兵團,而且適宜突襲的道路,走這條路理應成為救援郭淮的最優選擇。況且張郃為沙場宿將,不會不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

其次,諸葛亮和先鋒馬謖的軍隊不能相距太遠。三郡反叛後,魏明帝派張郃率領步騎五萬作為援軍抵禦諸葛亮。當時諸葛亮的軍隊主要是駐紮在上邽一帶。如果按照第一種說法,那麼馬謖的軍隊與蜀軍主力距離五百餘里,這是完全不現實的。而按照第二種說法所對的街亭位置,我們可以發現,蜀軍先鋒佔據街亭後,正好將上邽隔離,馬謖與諸葛亮軍形成對上邽的包圍態勢,從戰略角度上來講也很合理。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最後,街亭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鎮街亭村是符合史書記載的。阻擊張郃的軍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馬謖、王平率領的街亭軍隊,另一部分則是蜀將高詳所帶領的列柳城守軍。《三國志·郭淮傳》記載:“太和二年,蜀將諸葛亮出祁山,遣將軍馬謖至街亭,高詳屯列柳城。張郃擊謖,淮攻詳營,皆破之。”列柳城距離街亭很近,二者在戰略上互為犄角之勢,倘若街亭在隴城鎮,而郭淮在上邽,那又怎能出現郭淮進攻高詳的情況。

3、街亭之“議”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完全泡湯。而街亭失守的原因,歷史上也多有爭議。

在筆者看來,蜀軍士氣低下是失敗的最主要原因。蜀軍士氣低其實是劉備時期埋下的禍根。在關羽死後,他操練的精銳水軍損失殆盡;而後蜀漢政權又經歷了夷陵之戰,劉備辛苦攢下的家底全部被揮霍一空。所以諸葛亮才會講:“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完全泡湯。

閱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馬謖守衛街亭,可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要求在路上安營紮寨,反而將軍營修在山上。魏軍圍山,切斷了蜀軍的水源,使得蜀軍因缺水而喪失戰鬥力。於是魏軍一股作氣攻下街亭,導致諸葛亮進無可據,只能退兵。回蜀後,諸葛亮依軍令斬首馬謖,這就是“揮淚斬馬謖”的由來。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演義不是歷史,正史中的街亭之戰可以說是在諸葛亮五次北伐戰爭中最為重要、疑點最多、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一場戰爭。

1、街亭之“要”

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魏國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旋即反叛,魏國朝野震恐。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圖片來自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圖集》

魏國的隴右地區一共有五個郡,分別是隴西、南安、天水、安定、廣魏。事實上,在三郡反叛後,只有隴西郡做了一定的抵抗。在《三國志·魏書·張既傳》中記載,隴西太守遊楚曾對前來隴西郡招降的蜀將說:“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

遊楚的這番話告訴我們,諸葛亮吞併隴西的關鍵就在於能否成功阻擊前來增援隴西的魏軍,而街亭就是阻擊的絕佳地點。

想要阻擊前來的魏軍,就要知道他們從哪裡來。

諸葛亮出兵後,三郡來降,但實質上諸葛亮並未用軍隊接受三郡,只是名義上的受降而已,這為後來諸葛亮的退兵埋下伏筆。

蜀軍出祁山,第一站就是天水郡。可此時,魏國的雍州刺史郭淮正率領一干官員巡視天水郡。聽說諸葛亮出兵後,天水郡一干官員全部跑入上邽城中,固守待援。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所以魏國援助的重心就是上邽,而諸葛亮的六萬北伐大軍也駐紮在祁山一帶。拿下上邽,既可以摧毀天水郡甚至雍州的魏國官僚體系,又可以以上邽為跳板,吞併隴右,甚至進攻陳倉。

根據徐日輝先生的考證,從陳倉到上邽主要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渭河以北的“隴關道”,另一條是沿渭水的“陳倉渭水道”。隴關道雖然平坦,但路程較長,而陳倉渭水道雖被稱為“狹道”,但也可以進行大兵團的運輸,而且由於該道較短,所以從陳倉到上邽的時間也短。

建安十九年,夏侯淵進攻馬超走的就是這條路。《三國志·夏侯淵傳》中記載:“使張郃督步騎五千在前,從陳倉狹道入,淵自督糧在後。”而魏軍為了快速救援被困上邽的郭淮,並救援隴西諸郡,必然會選擇這條便捷的通路。而街亭就是這條道上重要的關隘。

2、街亭之“疑”

街亭之“疑”主要是街亭的位置具有不確定性

街亭的位置主要有兩說:一說街亭位於甘肅省秦安縣東北九十里的隴城鎮;另一種說法是街亭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鎮街亭村。兩種說法中,第一種是主流說法。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街亭1即為第一種說法的位置,街亭2是第二種說法的位置

或許第二種說法更加符合真實情況。

首先,在這場戰役中,無法確定張郃是否是從隴關道救上邽。依常理推斷,張郃應該是從陳倉渭水道進軍。上文說過,陳倉渭水道是一條能夠運送大兵團,而且適宜突襲的道路,走這條路理應成為救援郭淮的最優選擇。況且張郃為沙場宿將,不會不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

其次,諸葛亮和先鋒馬謖的軍隊不能相距太遠。三郡反叛後,魏明帝派張郃率領步騎五萬作為援軍抵禦諸葛亮。當時諸葛亮的軍隊主要是駐紮在上邽一帶。如果按照第一種說法,那麼馬謖的軍隊與蜀軍主力距離五百餘里,這是完全不現實的。而按照第二種說法所對的街亭位置,我們可以發現,蜀軍先鋒佔據街亭後,正好將上邽隔離,馬謖與諸葛亮軍形成對上邽的包圍態勢,從戰略角度上來講也很合理。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最後,街亭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鎮街亭村是符合史書記載的。阻擊張郃的軍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馬謖、王平率領的街亭軍隊,另一部分則是蜀將高詳所帶領的列柳城守軍。《三國志·郭淮傳》記載:“太和二年,蜀將諸葛亮出祁山,遣將軍馬謖至街亭,高詳屯列柳城。張郃擊謖,淮攻詳營,皆破之。”列柳城距離街亭很近,二者在戰略上互為犄角之勢,倘若街亭在隴城鎮,而郭淮在上邽,那又怎能出現郭淮進攻高詳的情況。

3、街亭之“議”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完全泡湯。而街亭失守的原因,歷史上也多有爭議。

在筆者看來,蜀軍士氣低下是失敗的最主要原因。蜀軍士氣低其實是劉備時期埋下的禍根。在關羽死後,他操練的精銳水軍損失殆盡;而後蜀漢政權又經歷了夷陵之戰,劉備辛苦攢下的家底全部被揮霍一空。所以諸葛亮才會講:“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關羽(影視劇照)

雖然諸葛亮對南方以孟獲為首的少數民族政權發動戰爭,並獲得了勝利,可蜀軍還是沒有獲得足夠的實戰經驗。士氣低下,訓練較弱,使得馬謖的軍隊一觸即潰。《三國志·王平傳》用“眾盡星散”四個字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實際上,這個問題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就暴露無遺,每一個戰場上,蜀軍都有足夠的兵力優勢,可在每一場戰鬥中,人數佔優的蜀軍都敗給了人數較少的魏軍。所以後來諸葛亮在返回成都後,總結經驗,開始全軍講武。

馬謖個人的失誤也難辭其咎。街亭戰場雖然是一處開闊地,但並不至於無險可守,那裡是有城防設施的。馬謖最大的失誤便是放棄了街亭已有的城防,將軍隊駐紮在南山上,導致水源被張郃切斷,使本就不高的蜀軍士氣更加低落。再加上馬謖等人剛與魏軍交戰,便瘋狂逃竄,如此種種都表明馬謖是一位不合格的主帥。

但是,如果進行縱向比較的話,蜀將王平在此戰中大放異彩。雖然馬謖等人臨陣脫逃,可王平穩住了蜀軍陣腳,率領千餘人搖旗吶喊,使得張郃不敢追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止損作用。同時王平在撤退的路上一路收納逃竄的蜀軍兵將,也減少了蜀軍的損失。

"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完全泡湯。

閱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馬謖守衛街亭,可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要求在路上安營紮寨,反而將軍營修在山上。魏軍圍山,切斷了蜀軍的水源,使得蜀軍因缺水而喪失戰鬥力。於是魏軍一股作氣攻下街亭,導致諸葛亮進無可據,只能退兵。回蜀後,諸葛亮依軍令斬首馬謖,這就是“揮淚斬馬謖”的由來。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演義不是歷史,正史中的街亭之戰可以說是在諸葛亮五次北伐戰爭中最為重要、疑點最多、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一場戰爭。

1、街亭之“要”

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魏國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旋即反叛,魏國朝野震恐。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圖片來自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圖集》

魏國的隴右地區一共有五個郡,分別是隴西、南安、天水、安定、廣魏。事實上,在三郡反叛後,只有隴西郡做了一定的抵抗。在《三國志·魏書·張既傳》中記載,隴西太守遊楚曾對前來隴西郡招降的蜀將說:“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

遊楚的這番話告訴我們,諸葛亮吞併隴西的關鍵就在於能否成功阻擊前來增援隴西的魏軍,而街亭就是阻擊的絕佳地點。

想要阻擊前來的魏軍,就要知道他們從哪裡來。

諸葛亮出兵後,三郡來降,但實質上諸葛亮並未用軍隊接受三郡,只是名義上的受降而已,這為後來諸葛亮的退兵埋下伏筆。

蜀軍出祁山,第一站就是天水郡。可此時,魏國的雍州刺史郭淮正率領一干官員巡視天水郡。聽說諸葛亮出兵後,天水郡一干官員全部跑入上邽城中,固守待援。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所以魏國援助的重心就是上邽,而諸葛亮的六萬北伐大軍也駐紮在祁山一帶。拿下上邽,既可以摧毀天水郡甚至雍州的魏國官僚體系,又可以以上邽為跳板,吞併隴右,甚至進攻陳倉。

根據徐日輝先生的考證,從陳倉到上邽主要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渭河以北的“隴關道”,另一條是沿渭水的“陳倉渭水道”。隴關道雖然平坦,但路程較長,而陳倉渭水道雖被稱為“狹道”,但也可以進行大兵團的運輸,而且由於該道較短,所以從陳倉到上邽的時間也短。

建安十九年,夏侯淵進攻馬超走的就是這條路。《三國志·夏侯淵傳》中記載:“使張郃督步騎五千在前,從陳倉狹道入,淵自督糧在後。”而魏軍為了快速救援被困上邽的郭淮,並救援隴西諸郡,必然會選擇這條便捷的通路。而街亭就是這條道上重要的關隘。

2、街亭之“疑”

街亭之“疑”主要是街亭的位置具有不確定性

街亭的位置主要有兩說:一說街亭位於甘肅省秦安縣東北九十里的隴城鎮;另一種說法是街亭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鎮街亭村。兩種說法中,第一種是主流說法。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街亭1即為第一種說法的位置,街亭2是第二種說法的位置

或許第二種說法更加符合真實情況。

首先,在這場戰役中,無法確定張郃是否是從隴關道救上邽。依常理推斷,張郃應該是從陳倉渭水道進軍。上文說過,陳倉渭水道是一條能夠運送大兵團,而且適宜突襲的道路,走這條路理應成為救援郭淮的最優選擇。況且張郃為沙場宿將,不會不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

其次,諸葛亮和先鋒馬謖的軍隊不能相距太遠。三郡反叛後,魏明帝派張郃率領步騎五萬作為援軍抵禦諸葛亮。當時諸葛亮的軍隊主要是駐紮在上邽一帶。如果按照第一種說法,那麼馬謖的軍隊與蜀軍主力距離五百餘里,這是完全不現實的。而按照第二種說法所對的街亭位置,我們可以發現,蜀軍先鋒佔據街亭後,正好將上邽隔離,馬謖與諸葛亮軍形成對上邽的包圍態勢,從戰略角度上來講也很合理。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最後,街亭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鎮街亭村是符合史書記載的。阻擊張郃的軍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馬謖、王平率領的街亭軍隊,另一部分則是蜀將高詳所帶領的列柳城守軍。《三國志·郭淮傳》記載:“太和二年,蜀將諸葛亮出祁山,遣將軍馬謖至街亭,高詳屯列柳城。張郃擊謖,淮攻詳營,皆破之。”列柳城距離街亭很近,二者在戰略上互為犄角之勢,倘若街亭在隴城鎮,而郭淮在上邽,那又怎能出現郭淮進攻高詳的情況。

3、街亭之“議”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完全泡湯。而街亭失守的原因,歷史上也多有爭議。

在筆者看來,蜀軍士氣低下是失敗的最主要原因。蜀軍士氣低其實是劉備時期埋下的禍根。在關羽死後,他操練的精銳水軍損失殆盡;而後蜀漢政權又經歷了夷陵之戰,劉備辛苦攢下的家底全部被揮霍一空。所以諸葛亮才會講:“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關羽(影視劇照)

雖然諸葛亮對南方以孟獲為首的少數民族政權發動戰爭,並獲得了勝利,可蜀軍還是沒有獲得足夠的實戰經驗。士氣低下,訓練較弱,使得馬謖的軍隊一觸即潰。《三國志·王平傳》用“眾盡星散”四個字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實際上,這個問題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就暴露無遺,每一個戰場上,蜀軍都有足夠的兵力優勢,可在每一場戰鬥中,人數佔優的蜀軍都敗給了人數較少的魏軍。所以後來諸葛亮在返回成都後,總結經驗,開始全軍講武。

馬謖個人的失誤也難辭其咎。街亭戰場雖然是一處開闊地,但並不至於無險可守,那裡是有城防設施的。馬謖最大的失誤便是放棄了街亭已有的城防,將軍隊駐紮在南山上,導致水源被張郃切斷,使本就不高的蜀軍士氣更加低落。再加上馬謖等人剛與魏軍交戰,便瘋狂逃竄,如此種種都表明馬謖是一位不合格的主帥。

但是,如果進行縱向比較的話,蜀將王平在此戰中大放異彩。雖然馬謖等人臨陣脫逃,可王平穩住了蜀軍陣腳,率領千餘人搖旗吶喊,使得張郃不敢追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止損作用。同時王平在撤退的路上一路收納逃竄的蜀軍兵將,也減少了蜀軍的損失。

揭祕真實的“街亭之戰”:是馬謖的失守造成北伐失敗嗎?

揮淚斬馬謖

最後,為什麼街亭失敗後,諸葛亮就匆匆撤退?他有六萬大軍,為何不敢與前來增援的張郃所率領的疲敝之師交戰?原因很簡單,一方面諸葛亮要保存蜀國的實力,為下一次的進攻做準備,倘若自己率領六萬大軍與張郃的五萬援兵拼死作戰的話,必會兩敗俱傷,蜀國是經受不起那麼大的損失的。

再者,諸葛亮雖然謹慎,但在這次北伐中卻犯了冒進的錯誤。雖然三郡投降可他並沒有實際派兵接收,只是在名義上接收了三個郡。所以諸葛亮才會出現失去街亭後“進無可據”的窘境。

所以,街亭之戰即使失敗,也不會導致滿盤皆輸。真正使諸葛亮北伐計劃破產的是他沒有牢牢控制住得到的魏國領土,更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