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

南北朝時期由於中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導致北方的遊牧民族開始做大,而之後隋朝時期北方的邊患問題非常嚴重,雖然隋文帝用計分裂了突厥汗國,但是盤踞在北方的東突厥仍舊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隋末時期中原混戰,東突厥頻繁南下,而中原的一些割據政權紛紛臣服於東突厥。唐朝統一之後休養生息,而於此同時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世民在經過慎重分析後,決定讓李靖兵分六路北伐,就此爆發了唐滅東突厥之戰。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

雙方國力對比

東突厥

突厥原本是柔然部落的鍛奴,說白了就是給柔然部落打造兵器的奴隸。雖然地位不是很高,但是掌握著冶鐵的技術,拿捏著柔然部落的短板。高車國曾經試圖攻擊柔然,但是被突厥部落打敗,然後突厥部落自持有功所以就向柔然求婚,但是柔然侮辱突厥是鍛奴,拒絕了突厥的求婚。之後的突厥轉身和西魏求婚,西魏直接把長樂公主嫁給了突厥部落的酋長,並且資助突厥部落,把突厥部落培養成反柔然勢力。因為柔然部落的兵器來源於突厥,突厥和柔然反目之後就被斷了兵器來源,柔然部落冶鐵技術不高所以兵器不如突厥,以至於最後被突厥顛覆。

"

南北朝時期由於中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導致北方的遊牧民族開始做大,而之後隋朝時期北方的邊患問題非常嚴重,雖然隋文帝用計分裂了突厥汗國,但是盤踞在北方的東突厥仍舊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隋末時期中原混戰,東突厥頻繁南下,而中原的一些割據政權紛紛臣服於東突厥。唐朝統一之後休養生息,而於此同時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世民在經過慎重分析後,決定讓李靖兵分六路北伐,就此爆發了唐滅東突厥之戰。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

雙方國力對比

東突厥

突厥原本是柔然部落的鍛奴,說白了就是給柔然部落打造兵器的奴隸。雖然地位不是很高,但是掌握著冶鐵的技術,拿捏著柔然部落的短板。高車國曾經試圖攻擊柔然,但是被突厥部落打敗,然後突厥部落自持有功所以就向柔然求婚,但是柔然侮辱突厥是鍛奴,拒絕了突厥的求婚。之後的突厥轉身和西魏求婚,西魏直接把長樂公主嫁給了突厥部落的酋長,並且資助突厥部落,把突厥部落培養成反柔然勢力。因為柔然部落的兵器來源於突厥,突厥和柔然反目之後就被斷了兵器來源,柔然部落冶鐵技術不高所以兵器不如突厥,以至於最後被突厥顛覆。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突厥顛覆柔然汗國之後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突厥部落四處征戰,最終建立起突厥汗國。巔峰時期的突厥汗國疆域非常大,史書描述: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裡海)萬里,南自沙漠(中亞沙漠)以北,北指北海(貝加爾湖)五六千里。在短短三十年內突厥能發展這麼強大足以證明突厥的軍事實力,但是遊牧民族各部落之間的矛盾太大,而突厥又缺少緩解矛盾的方法,只能用強大的軍事能力壓抑著矛盾。所以每當北方遊牧民族出現一個統一政權的時候都會頻繁對外劫掠,其目的就是想要通過掠奪他國財富來緩解內部矛盾。

"

南北朝時期由於中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導致北方的遊牧民族開始做大,而之後隋朝時期北方的邊患問題非常嚴重,雖然隋文帝用計分裂了突厥汗國,但是盤踞在北方的東突厥仍舊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隋末時期中原混戰,東突厥頻繁南下,而中原的一些割據政權紛紛臣服於東突厥。唐朝統一之後休養生息,而於此同時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世民在經過慎重分析後,決定讓李靖兵分六路北伐,就此爆發了唐滅東突厥之戰。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

雙方國力對比

東突厥

突厥原本是柔然部落的鍛奴,說白了就是給柔然部落打造兵器的奴隸。雖然地位不是很高,但是掌握著冶鐵的技術,拿捏著柔然部落的短板。高車國曾經試圖攻擊柔然,但是被突厥部落打敗,然後突厥部落自持有功所以就向柔然求婚,但是柔然侮辱突厥是鍛奴,拒絕了突厥的求婚。之後的突厥轉身和西魏求婚,西魏直接把長樂公主嫁給了突厥部落的酋長,並且資助突厥部落,把突厥部落培養成反柔然勢力。因為柔然部落的兵器來源於突厥,突厥和柔然反目之後就被斷了兵器來源,柔然部落冶鐵技術不高所以兵器不如突厥,以至於最後被突厥顛覆。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突厥顛覆柔然汗國之後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突厥部落四處征戰,最終建立起突厥汗國。巔峰時期的突厥汗國疆域非常大,史書描述: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裡海)萬里,南自沙漠(中亞沙漠)以北,北指北海(貝加爾湖)五六千里。在短短三十年內突厥能發展這麼強大足以證明突厥的軍事實力,但是遊牧民族各部落之間的矛盾太大,而突厥又缺少緩解矛盾的方法,只能用強大的軍事能力壓抑著矛盾。所以每當北方遊牧民族出現一個統一政權的時候都會頻繁對外劫掠,其目的就是想要通過掠奪他國財富來緩解內部矛盾。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當隋朝統一之後,突厥汗國對外劫掠頻繁失利,而隋朝八路大軍反攻突厥更是讓突厥軍事能力大大受損。軍事能力受損之後,突厥內部矛盾爆發了,最終結果就是突厥汗國分裂成東、西突厥。隋煬帝時期內部爆發了起義,東突厥再次強盛起來,史稱: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但是東突厥並沒有吸取教訓,內部矛盾仍舊存在,只不過沒有到爆發的臨界點。唐朝統一之後,東突厥開始走下坡路,內部矛盾越來越大。但是真正拖垮東突厥的並不是唐朝,而是三年雪災。

公元627年,東突厥國內大雪,牛羊大批死亡,社會經濟開始走下坡路,矛盾開始升級。

公元628年,由於前年大雪災,東突厥國內爆發了大饑荒,史稱:歲大飢。

公元629年,東突厥國內頻年大雪,六畜多死。但是頡利可汗對內並沒有賑災,反而是窮徵暴斂。(來源於《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五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

南北朝時期由於中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導致北方的遊牧民族開始做大,而之後隋朝時期北方的邊患問題非常嚴重,雖然隋文帝用計分裂了突厥汗國,但是盤踞在北方的東突厥仍舊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隋末時期中原混戰,東突厥頻繁南下,而中原的一些割據政權紛紛臣服於東突厥。唐朝統一之後休養生息,而於此同時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世民在經過慎重分析後,決定讓李靖兵分六路北伐,就此爆發了唐滅東突厥之戰。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

雙方國力對比

東突厥

突厥原本是柔然部落的鍛奴,說白了就是給柔然部落打造兵器的奴隸。雖然地位不是很高,但是掌握著冶鐵的技術,拿捏著柔然部落的短板。高車國曾經試圖攻擊柔然,但是被突厥部落打敗,然後突厥部落自持有功所以就向柔然求婚,但是柔然侮辱突厥是鍛奴,拒絕了突厥的求婚。之後的突厥轉身和西魏求婚,西魏直接把長樂公主嫁給了突厥部落的酋長,並且資助突厥部落,把突厥部落培養成反柔然勢力。因為柔然部落的兵器來源於突厥,突厥和柔然反目之後就被斷了兵器來源,柔然部落冶鐵技術不高所以兵器不如突厥,以至於最後被突厥顛覆。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突厥顛覆柔然汗國之後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突厥部落四處征戰,最終建立起突厥汗國。巔峰時期的突厥汗國疆域非常大,史書描述: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裡海)萬里,南自沙漠(中亞沙漠)以北,北指北海(貝加爾湖)五六千里。在短短三十年內突厥能發展這麼強大足以證明突厥的軍事實力,但是遊牧民族各部落之間的矛盾太大,而突厥又缺少緩解矛盾的方法,只能用強大的軍事能力壓抑著矛盾。所以每當北方遊牧民族出現一個統一政權的時候都會頻繁對外劫掠,其目的就是想要通過掠奪他國財富來緩解內部矛盾。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當隋朝統一之後,突厥汗國對外劫掠頻繁失利,而隋朝八路大軍反攻突厥更是讓突厥軍事能力大大受損。軍事能力受損之後,突厥內部矛盾爆發了,最終結果就是突厥汗國分裂成東、西突厥。隋煬帝時期內部爆發了起義,東突厥再次強盛起來,史稱: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但是東突厥並沒有吸取教訓,內部矛盾仍舊存在,只不過沒有到爆發的臨界點。唐朝統一之後,東突厥開始走下坡路,內部矛盾越來越大。但是真正拖垮東突厥的並不是唐朝,而是三年雪災。

公元627年,東突厥國內大雪,牛羊大批死亡,社會經濟開始走下坡路,矛盾開始升級。

公元628年,由於前年大雪災,東突厥國內爆發了大饑荒,史稱:歲大飢。

公元629年,東突厥國內頻年大雪,六畜多死。但是頡利可汗對內並沒有賑災,反而是窮徵暴斂。(來源於《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五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遊牧民族唯一克制農耕民族的就是戰馬,東突厥國內三年雪災,牛羊大批死亡,人都快活不下去了,更別說戰馬了。唐滅東突厥之戰爆發於公元629年年底至公元630年年初,而這段時間內是東突厥最虛弱的時期。

唐朝

決定突厥強弱的是中原王朝是否興盛,那麼決定中原王朝是否興盛的又是什麼哪?根據竺可楨所著的《中國近五千年氣候變遷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每次中原動盪的大背景一定是氣候大降溫。西晉時期因為氣候降溫,中原王朝開始衰弱,而遊牧民族強大起來。南北朝時期因為氣候降溫,中原王朝仍舊弱於驅遊牧民族。隋文帝時期因為氣候升溫,然後經過隋文帝的治理,出現了“開皇之治”,而此時突厥汗國開始衰弱。隋煬帝時期因為頻繁發動戰爭,導致國內爆發了起義,東突厥開始崛起。唐朝統一之後,因為氣候在逐漸升溫,所以國力也開始快速增長,而此時東突厥開始衰落。

"

南北朝時期由於中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導致北方的遊牧民族開始做大,而之後隋朝時期北方的邊患問題非常嚴重,雖然隋文帝用計分裂了突厥汗國,但是盤踞在北方的東突厥仍舊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隋末時期中原混戰,東突厥頻繁南下,而中原的一些割據政權紛紛臣服於東突厥。唐朝統一之後休養生息,而於此同時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世民在經過慎重分析後,決定讓李靖兵分六路北伐,就此爆發了唐滅東突厥之戰。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

雙方國力對比

東突厥

突厥原本是柔然部落的鍛奴,說白了就是給柔然部落打造兵器的奴隸。雖然地位不是很高,但是掌握著冶鐵的技術,拿捏著柔然部落的短板。高車國曾經試圖攻擊柔然,但是被突厥部落打敗,然後突厥部落自持有功所以就向柔然求婚,但是柔然侮辱突厥是鍛奴,拒絕了突厥的求婚。之後的突厥轉身和西魏求婚,西魏直接把長樂公主嫁給了突厥部落的酋長,並且資助突厥部落,把突厥部落培養成反柔然勢力。因為柔然部落的兵器來源於突厥,突厥和柔然反目之後就被斷了兵器來源,柔然部落冶鐵技術不高所以兵器不如突厥,以至於最後被突厥顛覆。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突厥顛覆柔然汗國之後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突厥部落四處征戰,最終建立起突厥汗國。巔峰時期的突厥汗國疆域非常大,史書描述: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裡海)萬里,南自沙漠(中亞沙漠)以北,北指北海(貝加爾湖)五六千里。在短短三十年內突厥能發展這麼強大足以證明突厥的軍事實力,但是遊牧民族各部落之間的矛盾太大,而突厥又缺少緩解矛盾的方法,只能用強大的軍事能力壓抑著矛盾。所以每當北方遊牧民族出現一個統一政權的時候都會頻繁對外劫掠,其目的就是想要通過掠奪他國財富來緩解內部矛盾。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當隋朝統一之後,突厥汗國對外劫掠頻繁失利,而隋朝八路大軍反攻突厥更是讓突厥軍事能力大大受損。軍事能力受損之後,突厥內部矛盾爆發了,最終結果就是突厥汗國分裂成東、西突厥。隋煬帝時期內部爆發了起義,東突厥再次強盛起來,史稱: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但是東突厥並沒有吸取教訓,內部矛盾仍舊存在,只不過沒有到爆發的臨界點。唐朝統一之後,東突厥開始走下坡路,內部矛盾越來越大。但是真正拖垮東突厥的並不是唐朝,而是三年雪災。

公元627年,東突厥國內大雪,牛羊大批死亡,社會經濟開始走下坡路,矛盾開始升級。

公元628年,由於前年大雪災,東突厥國內爆發了大饑荒,史稱:歲大飢。

公元629年,東突厥國內頻年大雪,六畜多死。但是頡利可汗對內並沒有賑災,反而是窮徵暴斂。(來源於《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五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遊牧民族唯一克制農耕民族的就是戰馬,東突厥國內三年雪災,牛羊大批死亡,人都快活不下去了,更別說戰馬了。唐滅東突厥之戰爆發於公元629年年底至公元630年年初,而這段時間內是東突厥最虛弱的時期。

唐朝

決定突厥強弱的是中原王朝是否興盛,那麼決定中原王朝是否興盛的又是什麼哪?根據竺可楨所著的《中國近五千年氣候變遷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每次中原動盪的大背景一定是氣候大降溫。西晉時期因為氣候降溫,中原王朝開始衰弱,而遊牧民族強大起來。南北朝時期因為氣候降溫,中原王朝仍舊弱於驅遊牧民族。隋文帝時期因為氣候升溫,然後經過隋文帝的治理,出現了“開皇之治”,而此時突厥汗國開始衰弱。隋煬帝時期因為頻繁發動戰爭,導致國內爆發了起義,東突厥開始崛起。唐朝統一之後,因為氣候在逐漸升溫,所以國力也開始快速增長,而此時東突厥開始衰落。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這一段歷史可以作證氣候對遊牧民族以及中原王朝的影響,氣候升溫帶來的結果就是中原王朝強盛,中原王朝強盛帶來的結果就是遊牧民族衰落。因為唐朝出於溫暖時期,所以唐朝的國力自建國起就迅速發展起來,到李世民時期唐朝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實力。而東突厥正好陷入虛弱期,薛延陀、回紇等部落紛紛反抗東突厥的統治。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李世民抓住時機讓李靖兵分六路北伐,就此拉開了唐滅東突厥之戰的序幕。

唐滅東突厥之戰爆發

公元629年十一月,東突厥襲擾河西,但是守將張世貴堅壁清野,最終東突厥無功而返。原本東突厥就是以戰養戰,此次興師動眾卻無功而返,顯然有點得不償失。

隨後將軍張公瑾上書李世民,請求出兵突厥。而李世民也做出了部署,六路大軍安排如下。

"

南北朝時期由於中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導致北方的遊牧民族開始做大,而之後隋朝時期北方的邊患問題非常嚴重,雖然隋文帝用計分裂了突厥汗國,但是盤踞在北方的東突厥仍舊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隋末時期中原混戰,東突厥頻繁南下,而中原的一些割據政權紛紛臣服於東突厥。唐朝統一之後休養生息,而於此同時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世民在經過慎重分析後,決定讓李靖兵分六路北伐,就此爆發了唐滅東突厥之戰。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

雙方國力對比

東突厥

突厥原本是柔然部落的鍛奴,說白了就是給柔然部落打造兵器的奴隸。雖然地位不是很高,但是掌握著冶鐵的技術,拿捏著柔然部落的短板。高車國曾經試圖攻擊柔然,但是被突厥部落打敗,然後突厥部落自持有功所以就向柔然求婚,但是柔然侮辱突厥是鍛奴,拒絕了突厥的求婚。之後的突厥轉身和西魏求婚,西魏直接把長樂公主嫁給了突厥部落的酋長,並且資助突厥部落,把突厥部落培養成反柔然勢力。因為柔然部落的兵器來源於突厥,突厥和柔然反目之後就被斷了兵器來源,柔然部落冶鐵技術不高所以兵器不如突厥,以至於最後被突厥顛覆。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突厥顛覆柔然汗國之後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突厥部落四處征戰,最終建立起突厥汗國。巔峰時期的突厥汗國疆域非常大,史書描述: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裡海)萬里,南自沙漠(中亞沙漠)以北,北指北海(貝加爾湖)五六千里。在短短三十年內突厥能發展這麼強大足以證明突厥的軍事實力,但是遊牧民族各部落之間的矛盾太大,而突厥又缺少緩解矛盾的方法,只能用強大的軍事能力壓抑著矛盾。所以每當北方遊牧民族出現一個統一政權的時候都會頻繁對外劫掠,其目的就是想要通過掠奪他國財富來緩解內部矛盾。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當隋朝統一之後,突厥汗國對外劫掠頻繁失利,而隋朝八路大軍反攻突厥更是讓突厥軍事能力大大受損。軍事能力受損之後,突厥內部矛盾爆發了,最終結果就是突厥汗國分裂成東、西突厥。隋煬帝時期內部爆發了起義,東突厥再次強盛起來,史稱: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但是東突厥並沒有吸取教訓,內部矛盾仍舊存在,只不過沒有到爆發的臨界點。唐朝統一之後,東突厥開始走下坡路,內部矛盾越來越大。但是真正拖垮東突厥的並不是唐朝,而是三年雪災。

公元627年,東突厥國內大雪,牛羊大批死亡,社會經濟開始走下坡路,矛盾開始升級。

公元628年,由於前年大雪災,東突厥國內爆發了大饑荒,史稱:歲大飢。

公元629年,東突厥國內頻年大雪,六畜多死。但是頡利可汗對內並沒有賑災,反而是窮徵暴斂。(來源於《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五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遊牧民族唯一克制農耕民族的就是戰馬,東突厥國內三年雪災,牛羊大批死亡,人都快活不下去了,更別說戰馬了。唐滅東突厥之戰爆發於公元629年年底至公元630年年初,而這段時間內是東突厥最虛弱的時期。

唐朝

決定突厥強弱的是中原王朝是否興盛,那麼決定中原王朝是否興盛的又是什麼哪?根據竺可楨所著的《中國近五千年氣候變遷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每次中原動盪的大背景一定是氣候大降溫。西晉時期因為氣候降溫,中原王朝開始衰弱,而遊牧民族強大起來。南北朝時期因為氣候降溫,中原王朝仍舊弱於驅遊牧民族。隋文帝時期因為氣候升溫,然後經過隋文帝的治理,出現了“開皇之治”,而此時突厥汗國開始衰弱。隋煬帝時期因為頻繁發動戰爭,導致國內爆發了起義,東突厥開始崛起。唐朝統一之後,因為氣候在逐漸升溫,所以國力也開始快速增長,而此時東突厥開始衰落。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這一段歷史可以作證氣候對遊牧民族以及中原王朝的影響,氣候升溫帶來的結果就是中原王朝強盛,中原王朝強盛帶來的結果就是遊牧民族衰落。因為唐朝出於溫暖時期,所以唐朝的國力自建國起就迅速發展起來,到李世民時期唐朝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實力。而東突厥正好陷入虛弱期,薛延陀、回紇等部落紛紛反抗東突厥的統治。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李世民抓住時機讓李靖兵分六路北伐,就此拉開了唐滅東突厥之戰的序幕。

唐滅東突厥之戰爆發

公元629年十一月,東突厥襲擾河西,但是守將張世貴堅壁清野,最終東突厥無功而返。原本東突厥就是以戰養戰,此次興師動眾卻無功而返,顯然有點得不償失。

隨後將軍張公瑾上書李世民,請求出兵突厥。而李世民也做出了部署,六路大軍安排如下。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第一路:兵部尚書李靖為總管、張公瑾為副將,率領中軍襲擊突厥。

第二路:英國公徐世勣為總管,率領主力從東路進攻東突厥腹地。

第三路:霍國公柴紹為總管,率領部隊從西路順著黃河前進,與李靖、徐世勣等路相互照應。

第四路:禮部尚書李道宗為總管,率領部隊往西北挺進,防止東突厥西逃或者迂迴包抄唐軍。

第五路:幽州都尉衛孝傑為總管,率領部隊坐鎮燕雲,防止東突厥東逃。

第六路:靈州都尉薛萬徹為總管,從東北出擊東突厥後方,見識突利可汗。

上述六路大軍總共十萬餘人,兵分六路反擊突厥,但皆受李靖節度。

東突厥原本認為李靖不敢孤軍深入,所以就放鬆了警惕。但是沒想到李靖招降了東突厥的大將康蘇密,之後唐朝就得知了東突厥的戰略部署、國力、軍隊。頡利得知大將投降之後果斷向陰山撤退,但是先後遭到了柴紹、徐世勣的圍剿,最後撤退到鐵山一帶。按照歷史的規律,此時的遊牧民族應該遠遁漠北,但是東突厥還不死心,決定和唐朝和談。戰場上打不贏,談判桌上也同樣是這個結果。李世民雖然讓使者去突厥撫慰,但是李靖等人的軍事行動並沒有取消,反而是趁突厥與唐使談判時圍剿東突厥。

"

南北朝時期由於中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導致北方的遊牧民族開始做大,而之後隋朝時期北方的邊患問題非常嚴重,雖然隋文帝用計分裂了突厥汗國,但是盤踞在北方的東突厥仍舊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隋末時期中原混戰,東突厥頻繁南下,而中原的一些割據政權紛紛臣服於東突厥。唐朝統一之後休養生息,而於此同時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世民在經過慎重分析後,決定讓李靖兵分六路北伐,就此爆發了唐滅東突厥之戰。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

雙方國力對比

東突厥

突厥原本是柔然部落的鍛奴,說白了就是給柔然部落打造兵器的奴隸。雖然地位不是很高,但是掌握著冶鐵的技術,拿捏著柔然部落的短板。高車國曾經試圖攻擊柔然,但是被突厥部落打敗,然後突厥部落自持有功所以就向柔然求婚,但是柔然侮辱突厥是鍛奴,拒絕了突厥的求婚。之後的突厥轉身和西魏求婚,西魏直接把長樂公主嫁給了突厥部落的酋長,並且資助突厥部落,把突厥部落培養成反柔然勢力。因為柔然部落的兵器來源於突厥,突厥和柔然反目之後就被斷了兵器來源,柔然部落冶鐵技術不高所以兵器不如突厥,以至於最後被突厥顛覆。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突厥顛覆柔然汗國之後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突厥部落四處征戰,最終建立起突厥汗國。巔峰時期的突厥汗國疆域非常大,史書描述: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裡海)萬里,南自沙漠(中亞沙漠)以北,北指北海(貝加爾湖)五六千里。在短短三十年內突厥能發展這麼強大足以證明突厥的軍事實力,但是遊牧民族各部落之間的矛盾太大,而突厥又缺少緩解矛盾的方法,只能用強大的軍事能力壓抑著矛盾。所以每當北方遊牧民族出現一個統一政權的時候都會頻繁對外劫掠,其目的就是想要通過掠奪他國財富來緩解內部矛盾。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當隋朝統一之後,突厥汗國對外劫掠頻繁失利,而隋朝八路大軍反攻突厥更是讓突厥軍事能力大大受損。軍事能力受損之後,突厥內部矛盾爆發了,最終結果就是突厥汗國分裂成東、西突厥。隋煬帝時期內部爆發了起義,東突厥再次強盛起來,史稱: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但是東突厥並沒有吸取教訓,內部矛盾仍舊存在,只不過沒有到爆發的臨界點。唐朝統一之後,東突厥開始走下坡路,內部矛盾越來越大。但是真正拖垮東突厥的並不是唐朝,而是三年雪災。

公元627年,東突厥國內大雪,牛羊大批死亡,社會經濟開始走下坡路,矛盾開始升級。

公元628年,由於前年大雪災,東突厥國內爆發了大饑荒,史稱:歲大飢。

公元629年,東突厥國內頻年大雪,六畜多死。但是頡利可汗對內並沒有賑災,反而是窮徵暴斂。(來源於《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五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遊牧民族唯一克制農耕民族的就是戰馬,東突厥國內三年雪災,牛羊大批死亡,人都快活不下去了,更別說戰馬了。唐滅東突厥之戰爆發於公元629年年底至公元630年年初,而這段時間內是東突厥最虛弱的時期。

唐朝

決定突厥強弱的是中原王朝是否興盛,那麼決定中原王朝是否興盛的又是什麼哪?根據竺可楨所著的《中國近五千年氣候變遷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每次中原動盪的大背景一定是氣候大降溫。西晉時期因為氣候降溫,中原王朝開始衰弱,而遊牧民族強大起來。南北朝時期因為氣候降溫,中原王朝仍舊弱於驅遊牧民族。隋文帝時期因為氣候升溫,然後經過隋文帝的治理,出現了“開皇之治”,而此時突厥汗國開始衰弱。隋煬帝時期因為頻繁發動戰爭,導致國內爆發了起義,東突厥開始崛起。唐朝統一之後,因為氣候在逐漸升溫,所以國力也開始快速增長,而此時東突厥開始衰落。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這一段歷史可以作證氣候對遊牧民族以及中原王朝的影響,氣候升溫帶來的結果就是中原王朝強盛,中原王朝強盛帶來的結果就是遊牧民族衰落。因為唐朝出於溫暖時期,所以唐朝的國力自建國起就迅速發展起來,到李世民時期唐朝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實力。而東突厥正好陷入虛弱期,薛延陀、回紇等部落紛紛反抗東突厥的統治。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李世民抓住時機讓李靖兵分六路北伐,就此拉開了唐滅東突厥之戰的序幕。

唐滅東突厥之戰爆發

公元629年十一月,東突厥襲擾河西,但是守將張世貴堅壁清野,最終東突厥無功而返。原本東突厥就是以戰養戰,此次興師動眾卻無功而返,顯然有點得不償失。

隨後將軍張公瑾上書李世民,請求出兵突厥。而李世民也做出了部署,六路大軍安排如下。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第一路:兵部尚書李靖為總管、張公瑾為副將,率領中軍襲擊突厥。

第二路:英國公徐世勣為總管,率領主力從東路進攻東突厥腹地。

第三路:霍國公柴紹為總管,率領部隊從西路順著黃河前進,與李靖、徐世勣等路相互照應。

第四路:禮部尚書李道宗為總管,率領部隊往西北挺進,防止東突厥西逃或者迂迴包抄唐軍。

第五路:幽州都尉衛孝傑為總管,率領部隊坐鎮燕雲,防止東突厥東逃。

第六路:靈州都尉薛萬徹為總管,從東北出擊東突厥後方,見識突利可汗。

上述六路大軍總共十萬餘人,兵分六路反擊突厥,但皆受李靖節度。

東突厥原本認為李靖不敢孤軍深入,所以就放鬆了警惕。但是沒想到李靖招降了東突厥的大將康蘇密,之後唐朝就得知了東突厥的戰略部署、國力、軍隊。頡利得知大將投降之後果斷向陰山撤退,但是先後遭到了柴紹、徐世勣的圍剿,最後撤退到鐵山一帶。按照歷史的規律,此時的遊牧民族應該遠遁漠北,但是東突厥還不死心,決定和唐朝和談。戰場上打不贏,談判桌上也同樣是這個結果。李世民雖然讓使者去突厥撫慰,但是李靖等人的軍事行動並沒有取消,反而是趁突厥與唐使談判時圍剿東突厥。

唐滅東突厥之戰:三年雪災拖垮了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北伐

李靖連夜帶兵趕到陰山,然後派遣蘇定方為先鋒去刺探軍情,蘇定方率領騎兵直接攻下了東突厥頡利可汗的營帳。雖然摧毀了東突厥的指揮系統,但是並沒有活捉頡利可汗。因為東突厥軍隊群龍無首,所以李靖大軍圍剿十分順利,不但殺敵萬餘人,還俘虜了十萬多人。

戰爭影響

戰爭結束後李世民並沒有在突厥大肆屠殺,反而是重用突厥高層,並且尊頡利可汗為歸義王、右衛大將軍。由於李世民處理突厥問題得當,北方的突厥問題得到了遏制,而且此舉也震懾了其他的少數民族政權,為開元盛創造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還有唐朝滅了東突厥,大大增廣了唐朝在北方的統治面積,以至於日後建立了北庭都護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