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1499元的飛天茅臺,Costco 還會那麼火爆嗎?'

茅臺 上海 中秋節 萬物嚐鮮節 天貓 絲芙蘭 華說的經濟學世界 2019-09-18
"
"
沒有了1499元的飛天茅臺,Costco 還會那麼火爆嗎?

Costco :開頭與結局

華說

短短半個月內,Costco(坊間多稱好市多,但該公司中國官網將其翻譯為開市客)已經三上“頭條”了。

第一次是上月末的開業之日,四面八方湧來的客流將其中國大陸首店——上海閔行店擠爆,最終不得不以臨時暫停營業收場;一週之後,Costco再現排隊長龍,這一次,是顧客們忙著退會員卡;最新的一次,是中秋前夕,又有眾多消費者大排長隊了,他們是衝著 1499元的飛天茅臺而來的。

Costco是美國會員制倉儲大賣場,以低價知名於世,也是其與對手競爭的利器了。開業當日和中秋前夕的熱鬧場面,解釋起來簡單不過,就是那需求定律。需求定律說,價格下降,需求量上升。所謂需求量,是在不同價格下,消費者意圖換取的最高的量。“意圖”雲者,是說需求量只是一個概念,不是事實,無從觀察。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無從觀察的事實,任何判斷其發生了變動——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回答是,從可觀察的事實來看需求量的轉變。譬如說,Costco上海閔行店開業首日,低價大促銷,招致瞭如下的一幕幕場景:賣場內人聲鼎沸,顧客推著購物車寸步難行;22個收銀臺排滿顧客,結賬時間超過兩小時;賣場外的停車場高掛免戰牌——“車位已滿,至少需等待三小時”,四周的馬路嚴重擁堵……這可觀察的事實意味著什麼?不言自明,意味著需求量的上升!是的,無從觀察的需求量的轉變,可以從可觀察的事實變動中看得清楚。

在商業極為發達的上海,Costco開業首日的火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上海人怎麼如此這般的“沒見過世面”?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價格不是一般的低。需求量不是事實,無從觀察,但價格是事實,可以直接觀察到:飛天茅臺一瓶賣1498元,市價則在2500元以上,價差高達1000元;MCM的棕色印花雙肩包4399.9人民幣,天貓旗艦店查到的類似的款式售價在5500以上;同款的Chloe香水,Costco賣399.9元,絲芙蘭旗艦店的售價是660元……總而言之,按照Costco官方的說法,開業大促銷,非食品類的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價格下降得誇張,導致需求量上升得誇張,人們的行為亦隨之誇張也。

所有的開業大折扣無一不是為了圖一個顧客盈門的好彩頭,誇張的低價不可能持久,Costco亦如此。然而,Costco的經營之道或者說生存模式,店內出售的物品價格必須低於外間市場,因為它要收取會員費——每卡收取299元的年費。這也是需求定律。因為如果收取了每卡每年收取了299元的會員費之後,其店內的物品價格與外間市場持平甚至更高,沒有人會光顧,無從生存——倘若其能夠生存,將推翻需求定律。如何降低店內出售物品的價格?Costco的辦法,是大量採購大包裝出售,減少交易費用;簡化包裝,降低成本;精心挑選商品,減少庫存;選址城郊,壓縮房租支出……總而言之,它必須要將成本降下來,使得出售的物品價格低於外面的市場,這是它收取會員費的經營模式決定的。

然而,雖然 Costco出售的物品價格低於外間市場,餘以為,其在中國市場的未來前景是暗淡的。開業之日,有人以火爆至暫停營業的一幕力證其前途光明,大談什麼商業模式。餘以為乃是不知世事之論。說過了,降價大促銷招來人滿為患,乃需求定律使然。小區附近的超市,時不時地賣特價散裝雞蛋,限購數量,也總能引來大媽大爺們大排其隊。想當年,同樣採用會員制的麥德龍,在上海開出第一家門店的時候,門口黃牛的猖獗曾經是滬上一景,而今又如何?在和買家洽談出售在中國市場的業務!

實際上,半月之內三上“頭條”的Costco,其後兩次上“頭條”並不是什麼好消息。開業一週之後顧客排隊退卡自不用多說,即便是中秋前夕的顧客排隊搶購飛天茅臺,也是頗為尷尬的事實:消費者的目標,只是1499元的飛天茅臺,並非衝著Costco而來,很多消費者甚至沒有興趣看看店內別的物品。

不錯,Costco在美國市場很成功,但在美國市場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在中國市場重複同樣的故事。以餘觀之,正是美國市場驗證的成功的經營模式,決定了其在中國市場將水土不服。中美市場的侷限不同,是以為難也。

中美市場的侷限差異多矣。個人之見,人口分佈和家庭規模的有別,是其中的關鍵侷限之不同,這也決定了Costco無法在中國市場複製美國市場的輝煌。

說來話長,長話短說罷。美國地廣人稀,人口居住分散,居住區距離購物商業區較遠,加之家庭規模較大(家庭成員較多),Costco這種大包裝的批發式零售方式,與之非常契合。Costco選址於高速公路旁,便於一家人週末開車前往,又因為這裡各種新鮮食品、衣物、車輛維修保養以及旅遊、配藥、免費健康檢查等服務一應齊全,匹配家庭內部成員的不同需求,可以一次性完成一週的採購補給或者所需服務。中國的情形恰恰與之相反,地狹人稠,居住密集——城市化的加速以及對城市規模發展思路的調整,居住的密集度會進一步提升。因為人口居住密集,社區的商業配套大抵比較完善,尤其像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從菜場、便利店,生鮮超市、大賣場、一站式購物中心,還有網上商城+快遞……應有盡有。開車或者坐地鐵去城郊的Costco,即便Costco內的物品價格較低,加上交通費用、時間成本和體力消耗,其之價其實是高於就近購買的。此其一。其二,中國的家庭規模則日趨小型化——以三口之家、二口之家為主,獨生子女和父母分開住的現象也日漸普遍,很顯然,Costco的大包裝的量販式購物方式不適合小家庭,因為買來根本吃不了,而食品又以新鮮為上。因此之故,當最初的新鮮勁過去之後,Costco的吸引力將漸次跌落——除非每天都有1499元的飛天茅臺供應(一笑)。

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Costco刻下當然勁頭十足,不難想象,繼上海之後,在別的城市,它會陸續開出更多的門店。不過,外資零售企業進入中國市場,Costco其實是個後來者,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等都是它的前輩。它們如今的境遇,也將是Costco未來的命運。餘以為。

2019/9/15

"
沒有了1499元的飛天茅臺,Costco 還會那麼火爆嗎?

Costco :開頭與結局

華說

短短半個月內,Costco(坊間多稱好市多,但該公司中國官網將其翻譯為開市客)已經三上“頭條”了。

第一次是上月末的開業之日,四面八方湧來的客流將其中國大陸首店——上海閔行店擠爆,最終不得不以臨時暫停營業收場;一週之後,Costco再現排隊長龍,這一次,是顧客們忙著退會員卡;最新的一次,是中秋前夕,又有眾多消費者大排長隊了,他們是衝著 1499元的飛天茅臺而來的。

Costco是美國會員制倉儲大賣場,以低價知名於世,也是其與對手競爭的利器了。開業當日和中秋前夕的熱鬧場面,解釋起來簡單不過,就是那需求定律。需求定律說,價格下降,需求量上升。所謂需求量,是在不同價格下,消費者意圖換取的最高的量。“意圖”雲者,是說需求量只是一個概念,不是事實,無從觀察。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無從觀察的事實,任何判斷其發生了變動——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回答是,從可觀察的事實來看需求量的轉變。譬如說,Costco上海閔行店開業首日,低價大促銷,招致瞭如下的一幕幕場景:賣場內人聲鼎沸,顧客推著購物車寸步難行;22個收銀臺排滿顧客,結賬時間超過兩小時;賣場外的停車場高掛免戰牌——“車位已滿,至少需等待三小時”,四周的馬路嚴重擁堵……這可觀察的事實意味著什麼?不言自明,意味著需求量的上升!是的,無從觀察的需求量的轉變,可以從可觀察的事實變動中看得清楚。

在商業極為發達的上海,Costco開業首日的火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上海人怎麼如此這般的“沒見過世面”?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價格不是一般的低。需求量不是事實,無從觀察,但價格是事實,可以直接觀察到:飛天茅臺一瓶賣1498元,市價則在2500元以上,價差高達1000元;MCM的棕色印花雙肩包4399.9人民幣,天貓旗艦店查到的類似的款式售價在5500以上;同款的Chloe香水,Costco賣399.9元,絲芙蘭旗艦店的售價是660元……總而言之,按照Costco官方的說法,開業大促銷,非食品類的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價格下降得誇張,導致需求量上升得誇張,人們的行為亦隨之誇張也。

所有的開業大折扣無一不是為了圖一個顧客盈門的好彩頭,誇張的低價不可能持久,Costco亦如此。然而,Costco的經營之道或者說生存模式,店內出售的物品價格必須低於外間市場,因為它要收取會員費——每卡收取299元的年費。這也是需求定律。因為如果收取了每卡每年收取了299元的會員費之後,其店內的物品價格與外間市場持平甚至更高,沒有人會光顧,無從生存——倘若其能夠生存,將推翻需求定律。如何降低店內出售物品的價格?Costco的辦法,是大量採購大包裝出售,減少交易費用;簡化包裝,降低成本;精心挑選商品,減少庫存;選址城郊,壓縮房租支出……總而言之,它必須要將成本降下來,使得出售的物品價格低於外面的市場,這是它收取會員費的經營模式決定的。

然而,雖然 Costco出售的物品價格低於外間市場,餘以為,其在中國市場的未來前景是暗淡的。開業之日,有人以火爆至暫停營業的一幕力證其前途光明,大談什麼商業模式。餘以為乃是不知世事之論。說過了,降價大促銷招來人滿為患,乃需求定律使然。小區附近的超市,時不時地賣特價散裝雞蛋,限購數量,也總能引來大媽大爺們大排其隊。想當年,同樣採用會員制的麥德龍,在上海開出第一家門店的時候,門口黃牛的猖獗曾經是滬上一景,而今又如何?在和買家洽談出售在中國市場的業務!

實際上,半月之內三上“頭條”的Costco,其後兩次上“頭條”並不是什麼好消息。開業一週之後顧客排隊退卡自不用多說,即便是中秋前夕的顧客排隊搶購飛天茅臺,也是頗為尷尬的事實:消費者的目標,只是1499元的飛天茅臺,並非衝著Costco而來,很多消費者甚至沒有興趣看看店內別的物品。

不錯,Costco在美國市場很成功,但在美國市場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在中國市場重複同樣的故事。以餘觀之,正是美國市場驗證的成功的經營模式,決定了其在中國市場將水土不服。中美市場的侷限不同,是以為難也。

中美市場的侷限差異多矣。個人之見,人口分佈和家庭規模的有別,是其中的關鍵侷限之不同,這也決定了Costco無法在中國市場複製美國市場的輝煌。

說來話長,長話短說罷。美國地廣人稀,人口居住分散,居住區距離購物商業區較遠,加之家庭規模較大(家庭成員較多),Costco這種大包裝的批發式零售方式,與之非常契合。Costco選址於高速公路旁,便於一家人週末開車前往,又因為這裡各種新鮮食品、衣物、車輛維修保養以及旅遊、配藥、免費健康檢查等服務一應齊全,匹配家庭內部成員的不同需求,可以一次性完成一週的採購補給或者所需服務。中國的情形恰恰與之相反,地狹人稠,居住密集——城市化的加速以及對城市規模發展思路的調整,居住的密集度會進一步提升。因為人口居住密集,社區的商業配套大抵比較完善,尤其像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從菜場、便利店,生鮮超市、大賣場、一站式購物中心,還有網上商城+快遞……應有盡有。開車或者坐地鐵去城郊的Costco,即便Costco內的物品價格較低,加上交通費用、時間成本和體力消耗,其之價其實是高於就近購買的。此其一。其二,中國的家庭規模則日趨小型化——以三口之家、二口之家為主,獨生子女和父母分開住的現象也日漸普遍,很顯然,Costco的大包裝的量販式購物方式不適合小家庭,因為買來根本吃不了,而食品又以新鮮為上。因此之故,當最初的新鮮勁過去之後,Costco的吸引力將漸次跌落——除非每天都有1499元的飛天茅臺供應(一笑)。

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Costco刻下當然勁頭十足,不難想象,繼上海之後,在別的城市,它會陸續開出更多的門店。不過,外資零售企業進入中國市場,Costco其實是個後來者,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等都是它的前輩。它們如今的境遇,也將是Costco未來的命運。餘以為。

2019/9/15

沒有了1499元的飛天茅臺,Costco 還會那麼火爆嗎?

《歷史之謎:一個經濟學的答案》(華說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現已新鮮上市,天貓、京東、噹噹等全網發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