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

據報載,哈醫大一院40歲的心內科醫生陳彥東不幸猝死,留下了同是醫生的妻子和不滿一歲的孩子,消息震驚了整個哈爾濱醫療圈。

而陳醫生的死因,卻很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反流物吸入窒息所致。

"

據報載,哈醫大一院40歲的心內科醫生陳彥東不幸猝死,留下了同是醫生的妻子和不滿一歲的孩子,消息震驚了整個哈爾濱醫療圈。

而陳醫生的死因,卻很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反流物吸入窒息所致。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義診中的陳彥東大夫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出事的那天晚上11點多,正在醫院值夜班的趙醫生接到電話後,第一個趕到陳彥東家,他接過120醫護人員遞來的心電圖,看到了一條直線,“彥東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嘴角有兩道食物噴射留下的痕跡,可能是因為窒息。”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科里人都知道陳彥東的胃不好,醫生總是吃飯不規律,這是醫生的通病,但陳彥東在這半年病情加重,經常反酸、噯氣、打嗝。

發作時胸口有燒灼樣的疼痛感,他自己診斷為反流性食道炎。

如果多勸勸他去做個胃鏡,他可能就不會……

同事推斷,陳彥東是過勞:

“他之前沒有心臟病,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的,往往是因為身體疲憊、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大造成的。他可能是因為反流性食道炎窒息而死,病情的惡化也與他近期工作、心理的多重壓力不無關係”。

那麼,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一,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變,內鏡下表現為食管黏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和(或)食管潰瘍,是我國高發疾病之一,俗稱“燒心病”。

因為,正常情況下胃酸只存在於胃中,當反流入食管時灼燒或刺激食管而產生“燒心感”。常常發生於飯後,因為食管括約肌帳力減弱或胃內壓力高於食管而引起。胃內容物長期反覆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本病經常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或食道裂孔疝等病並存,但也可單獨存在。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群,成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中老年人、肥胖、吸菸、飲酒及精神壓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發人群。

"

據報載,哈醫大一院40歲的心內科醫生陳彥東不幸猝死,留下了同是醫生的妻子和不滿一歲的孩子,消息震驚了整個哈爾濱醫療圈。

而陳醫生的死因,卻很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反流物吸入窒息所致。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義診中的陳彥東大夫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出事的那天晚上11點多,正在醫院值夜班的趙醫生接到電話後,第一個趕到陳彥東家,他接過120醫護人員遞來的心電圖,看到了一條直線,“彥東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嘴角有兩道食物噴射留下的痕跡,可能是因為窒息。”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科里人都知道陳彥東的胃不好,醫生總是吃飯不規律,這是醫生的通病,但陳彥東在這半年病情加重,經常反酸、噯氣、打嗝。

發作時胸口有燒灼樣的疼痛感,他自己診斷為反流性食道炎。

如果多勸勸他去做個胃鏡,他可能就不會……

同事推斷,陳彥東是過勞:

“他之前沒有心臟病,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的,往往是因為身體疲憊、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大造成的。他可能是因為反流性食道炎窒息而死,病情的惡化也與他近期工作、心理的多重壓力不無關係”。

那麼,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一,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變,內鏡下表現為食管黏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和(或)食管潰瘍,是我國高發疾病之一,俗稱“燒心病”。

因為,正常情況下胃酸只存在於胃中,當反流入食管時灼燒或刺激食管而產生“燒心感”。常常發生於飯後,因為食管括約肌帳力減弱或胃內壓力高於食管而引起。胃內容物長期反覆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本病經常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或食道裂孔疝等病並存,但也可單獨存在。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群,成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中老年人、肥胖、吸菸、飲酒及精神壓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發人群。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二、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

由於胃和(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爛、潰瘍和纖維化等病變,除可致食管狹窄、出血、潰瘍等併發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蝕咽部、聲帶和氣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聲帶炎和氣管炎。

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還可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近年來的研究已表明反流性食管炎與部分反覆發作的哮喘、咳嗽、夜間呼吸暫停、心絞痛樣胸痛都有關。

陳醫生就有可能是反流物吸入造成的窒息死亡。

此外,巴瑞特食管、賁門失弛緩症被認為是癌前病變;長期反流得不到治療,會使食管黏膜發生異型增生,進而癌變。

因此,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是很大的,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並治療。

"

據報載,哈醫大一院40歲的心內科醫生陳彥東不幸猝死,留下了同是醫生的妻子和不滿一歲的孩子,消息震驚了整個哈爾濱醫療圈。

而陳醫生的死因,卻很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反流物吸入窒息所致。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義診中的陳彥東大夫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出事的那天晚上11點多,正在醫院值夜班的趙醫生接到電話後,第一個趕到陳彥東家,他接過120醫護人員遞來的心電圖,看到了一條直線,“彥東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嘴角有兩道食物噴射留下的痕跡,可能是因為窒息。”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科里人都知道陳彥東的胃不好,醫生總是吃飯不規律,這是醫生的通病,但陳彥東在這半年病情加重,經常反酸、噯氣、打嗝。

發作時胸口有燒灼樣的疼痛感,他自己診斷為反流性食道炎。

如果多勸勸他去做個胃鏡,他可能就不會……

同事推斷,陳彥東是過勞:

“他之前沒有心臟病,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的,往往是因為身體疲憊、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大造成的。他可能是因為反流性食道炎窒息而死,病情的惡化也與他近期工作、心理的多重壓力不無關係”。

那麼,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一,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變,內鏡下表現為食管黏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和(或)食管潰瘍,是我國高發疾病之一,俗稱“燒心病”。

因為,正常情況下胃酸只存在於胃中,當反流入食管時灼燒或刺激食管而產生“燒心感”。常常發生於飯後,因為食管括約肌帳力減弱或胃內壓力高於食管而引起。胃內容物長期反覆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本病經常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或食道裂孔疝等病並存,但也可單獨存在。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群,成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中老年人、肥胖、吸菸、飲酒及精神壓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發人群。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二、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

由於胃和(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爛、潰瘍和纖維化等病變,除可致食管狹窄、出血、潰瘍等併發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蝕咽部、聲帶和氣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聲帶炎和氣管炎。

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還可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近年來的研究已表明反流性食管炎與部分反覆發作的哮喘、咳嗽、夜間呼吸暫停、心絞痛樣胸痛都有關。

陳醫生就有可能是反流物吸入造成的窒息死亡。

此外,巴瑞特食管、賁門失弛緩症被認為是癌前病變;長期反流得不到治療,會使食管黏膜發生異型增生,進而癌變。

因此,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是很大的,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並治療。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三、反流性食管炎的四大典型症狀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現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狀,但也可無任何反流症狀,僅表現為上腹疼痛、不適等消化不良的表現。嚴重的食管炎患者臨床表現並不一定很嚴重。

1. 燒心

燒心是最常見的症狀,典型情況下,燒心發生於飯後1~2小時,燒心常與姿勢有關,故又叫做“姿勢性燒心”,多在屈曲彎腰、咳嗽、用力排便、頭低位仰臥或側臥時出現。

2. 反酸、反流

反酸、反流是指在不用力的情況下,胃或食管的內容物反回到咽或口腔,感到酸嗆不適。反流症狀多發生於飽餐後,夜間反流嚴重時影響病人睡眠。

3. 吞嚥困難

當炎症引起食管痙攣或食管瘢痕狹窄時,可出現吞嚥困難,甚至吞嚥疼痛,嚴重時可出現慢性食管出血。

4. 胸痛

疼痛部位在胸骨後、劍突下或上腹部,常放射到胸、背、肩、頸、下頜、耳和臂部。

除此之外,有很多病人可以出現消化道外症狀,或僅表現為消化道外症狀,如咳嗽、哮喘、咽部不適。

該疾病可以出現較多併發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狹窄、Barrett食管是常見局部併發症;

食管外併發症包括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牙侵蝕症等。

"

據報載,哈醫大一院40歲的心內科醫生陳彥東不幸猝死,留下了同是醫生的妻子和不滿一歲的孩子,消息震驚了整個哈爾濱醫療圈。

而陳醫生的死因,卻很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反流物吸入窒息所致。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義診中的陳彥東大夫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出事的那天晚上11點多,正在醫院值夜班的趙醫生接到電話後,第一個趕到陳彥東家,他接過120醫護人員遞來的心電圖,看到了一條直線,“彥東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嘴角有兩道食物噴射留下的痕跡,可能是因為窒息。”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科里人都知道陳彥東的胃不好,醫生總是吃飯不規律,這是醫生的通病,但陳彥東在這半年病情加重,經常反酸、噯氣、打嗝。

發作時胸口有燒灼樣的疼痛感,他自己診斷為反流性食道炎。

如果多勸勸他去做個胃鏡,他可能就不會……

同事推斷,陳彥東是過勞:

“他之前沒有心臟病,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的,往往是因為身體疲憊、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大造成的。他可能是因為反流性食道炎窒息而死,病情的惡化也與他近期工作、心理的多重壓力不無關係”。

那麼,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一,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變,內鏡下表現為食管黏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和(或)食管潰瘍,是我國高發疾病之一,俗稱“燒心病”。

因為,正常情況下胃酸只存在於胃中,當反流入食管時灼燒或刺激食管而產生“燒心感”。常常發生於飯後,因為食管括約肌帳力減弱或胃內壓力高於食管而引起。胃內容物長期反覆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本病經常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或食道裂孔疝等病並存,但也可單獨存在。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群,成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中老年人、肥胖、吸菸、飲酒及精神壓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發人群。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二、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

由於胃和(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爛、潰瘍和纖維化等病變,除可致食管狹窄、出血、潰瘍等併發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蝕咽部、聲帶和氣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聲帶炎和氣管炎。

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還可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近年來的研究已表明反流性食管炎與部分反覆發作的哮喘、咳嗽、夜間呼吸暫停、心絞痛樣胸痛都有關。

陳醫生就有可能是反流物吸入造成的窒息死亡。

此外,巴瑞特食管、賁門失弛緩症被認為是癌前病變;長期反流得不到治療,會使食管黏膜發生異型增生,進而癌變。

因此,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是很大的,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並治療。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三、反流性食管炎的四大典型症狀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現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狀,但也可無任何反流症狀,僅表現為上腹疼痛、不適等消化不良的表現。嚴重的食管炎患者臨床表現並不一定很嚴重。

1. 燒心

燒心是最常見的症狀,典型情況下,燒心發生於飯後1~2小時,燒心常與姿勢有關,故又叫做“姿勢性燒心”,多在屈曲彎腰、咳嗽、用力排便、頭低位仰臥或側臥時出現。

2. 反酸、反流

反酸、反流是指在不用力的情況下,胃或食管的內容物反回到咽或口腔,感到酸嗆不適。反流症狀多發生於飽餐後,夜間反流嚴重時影響病人睡眠。

3. 吞嚥困難

當炎症引起食管痙攣或食管瘢痕狹窄時,可出現吞嚥困難,甚至吞嚥疼痛,嚴重時可出現慢性食管出血。

4. 胸痛

疼痛部位在胸骨後、劍突下或上腹部,常放射到胸、背、肩、頸、下頜、耳和臂部。

除此之外,有很多病人可以出現消化道外症狀,或僅表現為消化道外症狀,如咳嗽、哮喘、咽部不適。

該疾病可以出現較多併發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狹窄、Barrett食管是常見局部併發症;

食管外併發症包括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牙侵蝕症等。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四、症狀狡猾隱匿,最易被誤診

其實,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並非無跡可尋,因食管不能耐受胃酸,一旦胃酸反流,鹽酸和胃蛋白酶進入食管,將其粘膜腐蝕,隨後患者開始出現反酸、燒心的症狀。

反流和燒心是反流性食管炎最主要的症狀,80-90%的患者都會出現。部分些患者僅表現為上腹飽脹、腹部不適,還有少部分患者表現為食管外症狀,如咳嗽、咽乾、咽堵塞感、哮喘、慢性咳嗽、鼻咽腔症狀等。

"

據報載,哈醫大一院40歲的心內科醫生陳彥東不幸猝死,留下了同是醫生的妻子和不滿一歲的孩子,消息震驚了整個哈爾濱醫療圈。

而陳醫生的死因,卻很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反流物吸入窒息所致。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義診中的陳彥東大夫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出事的那天晚上11點多,正在醫院值夜班的趙醫生接到電話後,第一個趕到陳彥東家,他接過120醫護人員遞來的心電圖,看到了一條直線,“彥東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嘴角有兩道食物噴射留下的痕跡,可能是因為窒息。”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科里人都知道陳彥東的胃不好,醫生總是吃飯不規律,這是醫生的通病,但陳彥東在這半年病情加重,經常反酸、噯氣、打嗝。

發作時胸口有燒灼樣的疼痛感,他自己診斷為反流性食道炎。

如果多勸勸他去做個胃鏡,他可能就不會……

同事推斷,陳彥東是過勞:

“他之前沒有心臟病,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的,往往是因為身體疲憊、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大造成的。他可能是因為反流性食道炎窒息而死,病情的惡化也與他近期工作、心理的多重壓力不無關係”。

那麼,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一,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變,內鏡下表現為食管黏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和(或)食管潰瘍,是我國高發疾病之一,俗稱“燒心病”。

因為,正常情況下胃酸只存在於胃中,當反流入食管時灼燒或刺激食管而產生“燒心感”。常常發生於飯後,因為食管括約肌帳力減弱或胃內壓力高於食管而引起。胃內容物長期反覆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本病經常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或食道裂孔疝等病並存,但也可單獨存在。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群,成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中老年人、肥胖、吸菸、飲酒及精神壓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發人群。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二、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

由於胃和(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爛、潰瘍和纖維化等病變,除可致食管狹窄、出血、潰瘍等併發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蝕咽部、聲帶和氣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聲帶炎和氣管炎。

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還可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近年來的研究已表明反流性食管炎與部分反覆發作的哮喘、咳嗽、夜間呼吸暫停、心絞痛樣胸痛都有關。

陳醫生就有可能是反流物吸入造成的窒息死亡。

此外,巴瑞特食管、賁門失弛緩症被認為是癌前病變;長期反流得不到治療,會使食管黏膜發生異型增生,進而癌變。

因此,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是很大的,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並治療。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三、反流性食管炎的四大典型症狀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現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狀,但也可無任何反流症狀,僅表現為上腹疼痛、不適等消化不良的表現。嚴重的食管炎患者臨床表現並不一定很嚴重。

1. 燒心

燒心是最常見的症狀,典型情況下,燒心發生於飯後1~2小時,燒心常與姿勢有關,故又叫做“姿勢性燒心”,多在屈曲彎腰、咳嗽、用力排便、頭低位仰臥或側臥時出現。

2. 反酸、反流

反酸、反流是指在不用力的情況下,胃或食管的內容物反回到咽或口腔,感到酸嗆不適。反流症狀多發生於飽餐後,夜間反流嚴重時影響病人睡眠。

3. 吞嚥困難

當炎症引起食管痙攣或食管瘢痕狹窄時,可出現吞嚥困難,甚至吞嚥疼痛,嚴重時可出現慢性食管出血。

4. 胸痛

疼痛部位在胸骨後、劍突下或上腹部,常放射到胸、背、肩、頸、下頜、耳和臂部。

除此之外,有很多病人可以出現消化道外症狀,或僅表現為消化道外症狀,如咳嗽、哮喘、咽部不適。

該疾病可以出現較多併發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狹窄、Barrett食管是常見局部併發症;

食管外併發症包括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牙侵蝕症等。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四、症狀狡猾隱匿,最易被誤診

其實,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並非無跡可尋,因食管不能耐受胃酸,一旦胃酸反流,鹽酸和胃蛋白酶進入食管,將其粘膜腐蝕,隨後患者開始出現反酸、燒心的症狀。

反流和燒心是反流性食管炎最主要的症狀,80-90%的患者都會出現。部分些患者僅表現為上腹飽脹、腹部不適,還有少部分患者表現為食管外症狀,如咳嗽、咽乾、咽堵塞感、哮喘、慢性咳嗽、鼻咽腔症狀等。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正因為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狀多樣,容易迷惑患者,讓他們自認為是冠心病、呼吸科疾病、咽喉炎,首診於其他科室而不是消化科。反流性食管炎被認為是易誤診的健康“殺手”,該病最容易偽裝為以下三類疾病。

1.冠心病

由於支配心臟、食管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均位於同一脊髓中樞內,兩者病變引起的內臟性疼痛可出現重疊。年齡大、有胸悶、憋氣症狀,尤其曾出現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律失常的患者更會自認為是冠心病作祟,首先到心內科就診。

2.呼吸科疾病

反流物刺激食管化學感受器,通過迷走神經引起支氣管痙攣,咽喉部對酸超敏感,被吸入呼吸道內的酸性物質還可刺激呼吸道造成化學性損傷,從而引起呼吸道症狀。對於無季節性發作的咳嗽、甚至哮喘尤為要警惕該病。由於突出症狀為咳嗽,而消化道症狀不典型,患者經常先就診於呼吸科。

3.耳鼻喉科疾病

胃、十二指腸反流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約肌,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等酸性物質可與咽喉部粘膜直接接觸,造成粘膜受損,並出現咽痛、咽部異物感、聲音嘶啞等表現。患者自以為咽喉部疾病,首先到耳鼻喉科看病。

五、診斷和治療

胃鏡下觀察是否有食管粘膜的損傷、損傷的程度和範圍;是否有賁門鬆弛,有無膽汁反流等。根據鏡下表現進行病情的評估和分級。有典型反流症狀無食管粘膜損傷又稱非糜爛性食管反流病。

"

據報載,哈醫大一院40歲的心內科醫生陳彥東不幸猝死,留下了同是醫生的妻子和不滿一歲的孩子,消息震驚了整個哈爾濱醫療圈。

而陳醫生的死因,卻很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反流物吸入窒息所致。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義診中的陳彥東大夫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出事的那天晚上11點多,正在醫院值夜班的趙醫生接到電話後,第一個趕到陳彥東家,他接過120醫護人員遞來的心電圖,看到了一條直線,“彥東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嘴角有兩道食物噴射留下的痕跡,可能是因為窒息。”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科里人都知道陳彥東的胃不好,醫生總是吃飯不規律,這是醫生的通病,但陳彥東在這半年病情加重,經常反酸、噯氣、打嗝。

發作時胸口有燒灼樣的疼痛感,他自己診斷為反流性食道炎。

如果多勸勸他去做個胃鏡,他可能就不會……

同事推斷,陳彥東是過勞:

“他之前沒有心臟病,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的,往往是因為身體疲憊、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大造成的。他可能是因為反流性食道炎窒息而死,病情的惡化也與他近期工作、心理的多重壓力不無關係”。

那麼,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一,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變,內鏡下表現為食管黏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和(或)食管潰瘍,是我國高發疾病之一,俗稱“燒心病”。

因為,正常情況下胃酸只存在於胃中,當反流入食管時灼燒或刺激食管而產生“燒心感”。常常發生於飯後,因為食管括約肌帳力減弱或胃內壓力高於食管而引起。胃內容物長期反覆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本病經常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或食道裂孔疝等病並存,但也可單獨存在。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群,成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中老年人、肥胖、吸菸、飲酒及精神壓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發人群。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二、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

由於胃和(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爛、潰瘍和纖維化等病變,除可致食管狹窄、出血、潰瘍等併發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蝕咽部、聲帶和氣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聲帶炎和氣管炎。

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還可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近年來的研究已表明反流性食管炎與部分反覆發作的哮喘、咳嗽、夜間呼吸暫停、心絞痛樣胸痛都有關。

陳醫生就有可能是反流物吸入造成的窒息死亡。

此外,巴瑞特食管、賁門失弛緩症被認為是癌前病變;長期反流得不到治療,會使食管黏膜發生異型增生,進而癌變。

因此,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是很大的,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並治療。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三、反流性食管炎的四大典型症狀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現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狀,但也可無任何反流症狀,僅表現為上腹疼痛、不適等消化不良的表現。嚴重的食管炎患者臨床表現並不一定很嚴重。

1. 燒心

燒心是最常見的症狀,典型情況下,燒心發生於飯後1~2小時,燒心常與姿勢有關,故又叫做“姿勢性燒心”,多在屈曲彎腰、咳嗽、用力排便、頭低位仰臥或側臥時出現。

2. 反酸、反流

反酸、反流是指在不用力的情況下,胃或食管的內容物反回到咽或口腔,感到酸嗆不適。反流症狀多發生於飽餐後,夜間反流嚴重時影響病人睡眠。

3. 吞嚥困難

當炎症引起食管痙攣或食管瘢痕狹窄時,可出現吞嚥困難,甚至吞嚥疼痛,嚴重時可出現慢性食管出血。

4. 胸痛

疼痛部位在胸骨後、劍突下或上腹部,常放射到胸、背、肩、頸、下頜、耳和臂部。

除此之外,有很多病人可以出現消化道外症狀,或僅表現為消化道外症狀,如咳嗽、哮喘、咽部不適。

該疾病可以出現較多併發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狹窄、Barrett食管是常見局部併發症;

食管外併發症包括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牙侵蝕症等。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四、症狀狡猾隱匿,最易被誤診

其實,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並非無跡可尋,因食管不能耐受胃酸,一旦胃酸反流,鹽酸和胃蛋白酶進入食管,將其粘膜腐蝕,隨後患者開始出現反酸、燒心的症狀。

反流和燒心是反流性食管炎最主要的症狀,80-90%的患者都會出現。部分些患者僅表現為上腹飽脹、腹部不適,還有少部分患者表現為食管外症狀,如咳嗽、咽乾、咽堵塞感、哮喘、慢性咳嗽、鼻咽腔症狀等。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正因為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狀多樣,容易迷惑患者,讓他們自認為是冠心病、呼吸科疾病、咽喉炎,首診於其他科室而不是消化科。反流性食管炎被認為是易誤診的健康“殺手”,該病最容易偽裝為以下三類疾病。

1.冠心病

由於支配心臟、食管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均位於同一脊髓中樞內,兩者病變引起的內臟性疼痛可出現重疊。年齡大、有胸悶、憋氣症狀,尤其曾出現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律失常的患者更會自認為是冠心病作祟,首先到心內科就診。

2.呼吸科疾病

反流物刺激食管化學感受器,通過迷走神經引起支氣管痙攣,咽喉部對酸超敏感,被吸入呼吸道內的酸性物質還可刺激呼吸道造成化學性損傷,從而引起呼吸道症狀。對於無季節性發作的咳嗽、甚至哮喘尤為要警惕該病。由於突出症狀為咳嗽,而消化道症狀不典型,患者經常先就診於呼吸科。

3.耳鼻喉科疾病

胃、十二指腸反流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約肌,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等酸性物質可與咽喉部粘膜直接接觸,造成粘膜受損,並出現咽痛、咽部異物感、聲音嘶啞等表現。患者自以為咽喉部疾病,首先到耳鼻喉科看病。

五、診斷和治療

胃鏡下觀察是否有食管粘膜的損傷、損傷的程度和範圍;是否有賁門鬆弛,有無膽汁反流等。根據鏡下表現進行病情的評估和分級。有典型反流症狀無食管粘膜損傷又稱非糜爛性食管反流病。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此外,食管滴酸試驗、食管測壓、24小時食管pH監測、上消化道鋇餐都有助於明確診斷。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生活治療、內鏡治療和手術治療。

(一)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原則為減少胃酸分泌、保護粘膜、促進胃動力。

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有質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等。

藥物治療療程至少為8周,症狀緩解不明顯建議患者雙倍劑量服用PPI。

口服抑酸藥的同時聯合粘膜保護劑、促動力藥物,可以迅速緩解症狀、縮短療程、提高治癒率、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維持治療包括按需治療和長期治療。

對於輕度食管炎可以選擇按需治療,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或停藥易復發的患者建議長期治療,療程可以延長至三個月甚至半年。

"

據報載,哈醫大一院40歲的心內科醫生陳彥東不幸猝死,留下了同是醫生的妻子和不滿一歲的孩子,消息震驚了整個哈爾濱醫療圈。

而陳醫生的死因,卻很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反流物吸入窒息所致。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義診中的陳彥東大夫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出事的那天晚上11點多,正在醫院值夜班的趙醫生接到電話後,第一個趕到陳彥東家,他接過120醫護人員遞來的心電圖,看到了一條直線,“彥東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嘴角有兩道食物噴射留下的痕跡,可能是因為窒息。”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科里人都知道陳彥東的胃不好,醫生總是吃飯不規律,這是醫生的通病,但陳彥東在這半年病情加重,經常反酸、噯氣、打嗝。

發作時胸口有燒灼樣的疼痛感,他自己診斷為反流性食道炎。

如果多勸勸他去做個胃鏡,他可能就不會……

同事推斷,陳彥東是過勞:

“他之前沒有心臟病,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的,往往是因為身體疲憊、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大造成的。他可能是因為反流性食道炎窒息而死,病情的惡化也與他近期工作、心理的多重壓力不無關係”。

那麼,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一,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變,內鏡下表現為食管黏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和(或)食管潰瘍,是我國高發疾病之一,俗稱“燒心病”。

因為,正常情況下胃酸只存在於胃中,當反流入食管時灼燒或刺激食管而產生“燒心感”。常常發生於飯後,因為食管括約肌帳力減弱或胃內壓力高於食管而引起。胃內容物長期反覆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本病經常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或食道裂孔疝等病並存,但也可單獨存在。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群,成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中老年人、肥胖、吸菸、飲酒及精神壓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發人群。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二、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

由於胃和(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爛、潰瘍和纖維化等病變,除可致食管狹窄、出血、潰瘍等併發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蝕咽部、聲帶和氣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聲帶炎和氣管炎。

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還可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近年來的研究已表明反流性食管炎與部分反覆發作的哮喘、咳嗽、夜間呼吸暫停、心絞痛樣胸痛都有關。

陳醫生就有可能是反流物吸入造成的窒息死亡。

此外,巴瑞特食管、賁門失弛緩症被認為是癌前病變;長期反流得不到治療,會使食管黏膜發生異型增生,進而癌變。

因此,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是很大的,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並治療。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三、反流性食管炎的四大典型症狀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現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狀,但也可無任何反流症狀,僅表現為上腹疼痛、不適等消化不良的表現。嚴重的食管炎患者臨床表現並不一定很嚴重。

1. 燒心

燒心是最常見的症狀,典型情況下,燒心發生於飯後1~2小時,燒心常與姿勢有關,故又叫做“姿勢性燒心”,多在屈曲彎腰、咳嗽、用力排便、頭低位仰臥或側臥時出現。

2. 反酸、反流

反酸、反流是指在不用力的情況下,胃或食管的內容物反回到咽或口腔,感到酸嗆不適。反流症狀多發生於飽餐後,夜間反流嚴重時影響病人睡眠。

3. 吞嚥困難

當炎症引起食管痙攣或食管瘢痕狹窄時,可出現吞嚥困難,甚至吞嚥疼痛,嚴重時可出現慢性食管出血。

4. 胸痛

疼痛部位在胸骨後、劍突下或上腹部,常放射到胸、背、肩、頸、下頜、耳和臂部。

除此之外,有很多病人可以出現消化道外症狀,或僅表現為消化道外症狀,如咳嗽、哮喘、咽部不適。

該疾病可以出現較多併發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狹窄、Barrett食管是常見局部併發症;

食管外併發症包括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牙侵蝕症等。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四、症狀狡猾隱匿,最易被誤診

其實,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並非無跡可尋,因食管不能耐受胃酸,一旦胃酸反流,鹽酸和胃蛋白酶進入食管,將其粘膜腐蝕,隨後患者開始出現反酸、燒心的症狀。

反流和燒心是反流性食管炎最主要的症狀,80-90%的患者都會出現。部分些患者僅表現為上腹飽脹、腹部不適,還有少部分患者表現為食管外症狀,如咳嗽、咽乾、咽堵塞感、哮喘、慢性咳嗽、鼻咽腔症狀等。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正因為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狀多樣,容易迷惑患者,讓他們自認為是冠心病、呼吸科疾病、咽喉炎,首診於其他科室而不是消化科。反流性食管炎被認為是易誤診的健康“殺手”,該病最容易偽裝為以下三類疾病。

1.冠心病

由於支配心臟、食管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均位於同一脊髓中樞內,兩者病變引起的內臟性疼痛可出現重疊。年齡大、有胸悶、憋氣症狀,尤其曾出現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律失常的患者更會自認為是冠心病作祟,首先到心內科就診。

2.呼吸科疾病

反流物刺激食管化學感受器,通過迷走神經引起支氣管痙攣,咽喉部對酸超敏感,被吸入呼吸道內的酸性物質還可刺激呼吸道造成化學性損傷,從而引起呼吸道症狀。對於無季節性發作的咳嗽、甚至哮喘尤為要警惕該病。由於突出症狀為咳嗽,而消化道症狀不典型,患者經常先就診於呼吸科。

3.耳鼻喉科疾病

胃、十二指腸反流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約肌,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等酸性物質可與咽喉部粘膜直接接觸,造成粘膜受損,並出現咽痛、咽部異物感、聲音嘶啞等表現。患者自以為咽喉部疾病,首先到耳鼻喉科看病。

五、診斷和治療

胃鏡下觀察是否有食管粘膜的損傷、損傷的程度和範圍;是否有賁門鬆弛,有無膽汁反流等。根據鏡下表現進行病情的評估和分級。有典型反流症狀無食管粘膜損傷又稱非糜爛性食管反流病。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此外,食管滴酸試驗、食管測壓、24小時食管pH監測、上消化道鋇餐都有助於明確診斷。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生活治療、內鏡治療和手術治療。

(一)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原則為減少胃酸分泌、保護粘膜、促進胃動力。

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有質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等。

藥物治療療程至少為8周,症狀緩解不明顯建議患者雙倍劑量服用PPI。

口服抑酸藥的同時聯合粘膜保護劑、促動力藥物,可以迅速緩解症狀、縮短療程、提高治癒率、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維持治療包括按需治療和長期治療。

對於輕度食管炎可以選擇按需治療,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或停藥易復發的患者建議長期治療,療程可以延長至三個月甚至半年。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二)自我調節治療

調整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有助於疾病的治療:

  • 建議避免飽食及餐後即平臥,
  • 睡眠時可適當調整床頭或枕頭高度;
  • 避免穿著緊身衣、束腰;
  • 減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攝入;
  • 對於肥胖的病人需要運動減肥、控制體重;
  • 男士戒菸戒酒。

(三)內鏡治療

對於藥物治療無效的病人,可以選擇內鏡下治療。

方法包括:射頻治療、內鏡下縫合治療、局部注射/植入治療。

"

據報載,哈醫大一院40歲的心內科醫生陳彥東不幸猝死,留下了同是醫生的妻子和不滿一歲的孩子,消息震驚了整個哈爾濱醫療圈。

而陳醫生的死因,卻很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反流物吸入窒息所致。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義診中的陳彥東大夫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出事的那天晚上11點多,正在醫院值夜班的趙醫生接到電話後,第一個趕到陳彥東家,他接過120醫護人員遞來的心電圖,看到了一條直線,“彥東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嘴角有兩道食物噴射留下的痕跡,可能是因為窒息。”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科里人都知道陳彥東的胃不好,醫生總是吃飯不規律,這是醫生的通病,但陳彥東在這半年病情加重,經常反酸、噯氣、打嗝。

發作時胸口有燒灼樣的疼痛感,他自己診斷為反流性食道炎。

如果多勸勸他去做個胃鏡,他可能就不會……

同事推斷,陳彥東是過勞:

“他之前沒有心臟病,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的,往往是因為身體疲憊、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大造成的。他可能是因為反流性食道炎窒息而死,病情的惡化也與他近期工作、心理的多重壓力不無關係”。

那麼,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一,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變,內鏡下表現為食管黏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和(或)食管潰瘍,是我國高發疾病之一,俗稱“燒心病”。

因為,正常情況下胃酸只存在於胃中,當反流入食管時灼燒或刺激食管而產生“燒心感”。常常發生於飯後,因為食管括約肌帳力減弱或胃內壓力高於食管而引起。胃內容物長期反覆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本病經常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或食道裂孔疝等病並存,但也可單獨存在。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群,成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中老年人、肥胖、吸菸、飲酒及精神壓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發人群。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二、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

由於胃和(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爛、潰瘍和纖維化等病變,除可致食管狹窄、出血、潰瘍等併發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蝕咽部、聲帶和氣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聲帶炎和氣管炎。

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還可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近年來的研究已表明反流性食管炎與部分反覆發作的哮喘、咳嗽、夜間呼吸暫停、心絞痛樣胸痛都有關。

陳醫生就有可能是反流物吸入造成的窒息死亡。

此外,巴瑞特食管、賁門失弛緩症被認為是癌前病變;長期反流得不到治療,會使食管黏膜發生異型增生,進而癌變。

因此,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是很大的,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並治療。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三、反流性食管炎的四大典型症狀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現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狀,但也可無任何反流症狀,僅表現為上腹疼痛、不適等消化不良的表現。嚴重的食管炎患者臨床表現並不一定很嚴重。

1. 燒心

燒心是最常見的症狀,典型情況下,燒心發生於飯後1~2小時,燒心常與姿勢有關,故又叫做“姿勢性燒心”,多在屈曲彎腰、咳嗽、用力排便、頭低位仰臥或側臥時出現。

2. 反酸、反流

反酸、反流是指在不用力的情況下,胃或食管的內容物反回到咽或口腔,感到酸嗆不適。反流症狀多發生於飽餐後,夜間反流嚴重時影響病人睡眠。

3. 吞嚥困難

當炎症引起食管痙攣或食管瘢痕狹窄時,可出現吞嚥困難,甚至吞嚥疼痛,嚴重時可出現慢性食管出血。

4. 胸痛

疼痛部位在胸骨後、劍突下或上腹部,常放射到胸、背、肩、頸、下頜、耳和臂部。

除此之外,有很多病人可以出現消化道外症狀,或僅表現為消化道外症狀,如咳嗽、哮喘、咽部不適。

該疾病可以出現較多併發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狹窄、Barrett食管是常見局部併發症;

食管外併發症包括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牙侵蝕症等。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四、症狀狡猾隱匿,最易被誤診

其實,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並非無跡可尋,因食管不能耐受胃酸,一旦胃酸反流,鹽酸和胃蛋白酶進入食管,將其粘膜腐蝕,隨後患者開始出現反酸、燒心的症狀。

反流和燒心是反流性食管炎最主要的症狀,80-90%的患者都會出現。部分些患者僅表現為上腹飽脹、腹部不適,還有少部分患者表現為食管外症狀,如咳嗽、咽乾、咽堵塞感、哮喘、慢性咳嗽、鼻咽腔症狀等。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正因為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狀多樣,容易迷惑患者,讓他們自認為是冠心病、呼吸科疾病、咽喉炎,首診於其他科室而不是消化科。反流性食管炎被認為是易誤診的健康“殺手”,該病最容易偽裝為以下三類疾病。

1.冠心病

由於支配心臟、食管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均位於同一脊髓中樞內,兩者病變引起的內臟性疼痛可出現重疊。年齡大、有胸悶、憋氣症狀,尤其曾出現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律失常的患者更會自認為是冠心病作祟,首先到心內科就診。

2.呼吸科疾病

反流物刺激食管化學感受器,通過迷走神經引起支氣管痙攣,咽喉部對酸超敏感,被吸入呼吸道內的酸性物質還可刺激呼吸道造成化學性損傷,從而引起呼吸道症狀。對於無季節性發作的咳嗽、甚至哮喘尤為要警惕該病。由於突出症狀為咳嗽,而消化道症狀不典型,患者經常先就診於呼吸科。

3.耳鼻喉科疾病

胃、十二指腸反流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約肌,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等酸性物質可與咽喉部粘膜直接接觸,造成粘膜受損,並出現咽痛、咽部異物感、聲音嘶啞等表現。患者自以為咽喉部疾病,首先到耳鼻喉科看病。

五、診斷和治療

胃鏡下觀察是否有食管粘膜的損傷、損傷的程度和範圍;是否有賁門鬆弛,有無膽汁反流等。根據鏡下表現進行病情的評估和分級。有典型反流症狀無食管粘膜損傷又稱非糜爛性食管反流病。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此外,食管滴酸試驗、食管測壓、24小時食管pH監測、上消化道鋇餐都有助於明確診斷。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生活治療、內鏡治療和手術治療。

(一)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原則為減少胃酸分泌、保護粘膜、促進胃動力。

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有質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等。

藥物治療療程至少為8周,症狀緩解不明顯建議患者雙倍劑量服用PPI。

口服抑酸藥的同時聯合粘膜保護劑、促動力藥物,可以迅速緩解症狀、縮短療程、提高治癒率、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維持治療包括按需治療和長期治療。

對於輕度食管炎可以選擇按需治療,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或停藥易復發的患者建議長期治療,療程可以延長至三個月甚至半年。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二)自我調節治療

調整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有助於疾病的治療:

  • 建議避免飽食及餐後即平臥,
  • 睡眠時可適當調整床頭或枕頭高度;
  • 避免穿著緊身衣、束腰;
  • 減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攝入;
  • 對於肥胖的病人需要運動減肥、控制體重;
  • 男士戒菸戒酒。

(三)內鏡治療

對於藥物治療無效的病人,可以選擇內鏡下治療。

方法包括:射頻治療、內鏡下縫合治療、局部注射/植入治療。

40歲醫生猝死,原因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反流性食管炎

(四)手術治療

對藥物治療無效、不願終身服藥者、有併發症者可慎重選擇外科抗反流手術或腹腔鏡下胃底摺疊術。長期隨訪證實手術治療安全、有效,不失為需長期口服藥物患者的另一種選擇。

六、如何預防?

  • 應避免精神刺激,少食多餐,低脂肪、清淡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 不宜吃的過飽,特別是晚餐;
  • 睡前3小時不再吃東西;
  • 忌菸、酒和咖啡;
  • 餐後不要立即躺平,睡眠時應把床頭抬高10-15cm(注意不是枕頭抬高),以減少胃酸反流的機會。
  • 不穿過於緊身的衣服,腰帶不要扎得太緊。

許多患者通過消除日常生活中誘發反流的因素可以使症狀得到大幅度改善,當然,生活方式改變通常還需與藥物治療相結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