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燒洋芋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燒洋芋

國家土豆地理

炸洋芋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人民用土豆做出了各色花樣菜式,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常見的西餐土豆烹飪方式也逐漸被國人接受,形成以土豆為主角或配角的豐富多彩的美食譜系。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燒洋芋

國家土豆地理

炸洋芋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人民用土豆做出了各色花樣菜式,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常見的西餐土豆烹飪方式也逐漸被國人接受,形成以土豆為主角或配角的豐富多彩的美食譜系。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燒洋芋

國家土豆地理

炸洋芋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人民用土豆做出了各色花樣菜式,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常見的西餐土豆烹飪方式也逐漸被國人接受,形成以土豆為主角或配角的豐富多彩的美食譜系。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燒洋芋

國家土豆地理

炸洋芋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人民用土豆做出了各色花樣菜式,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常見的西餐土豆烹飪方式也逐漸被國人接受,形成以土豆為主角或配角的豐富多彩的美食譜系。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燒洋芋

國家土豆地理

炸洋芋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人民用土豆做出了各色花樣菜式,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常見的西餐土豆烹飪方式也逐漸被國人接受,形成以土豆為主角或配角的豐富多彩的美食譜系。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燒洋芋

國家土豆地理

炸洋芋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人民用土豆做出了各色花樣菜式,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常見的西餐土豆烹飪方式也逐漸被國人接受,形成以土豆為主角或配角的豐富多彩的美食譜系。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麗江太安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燒洋芋

國家土豆地理

炸洋芋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人民用土豆做出了各色花樣菜式,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常見的西餐土豆烹飪方式也逐漸被國人接受,形成以土豆為主角或配角的豐富多彩的美食譜系。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麗江太安

國家土豆地理

冰與火

一位名叫vseele的中國網民在他經常光顧的軍事論壇中發帖說:

■ 中國人為什麼不肯吃土豆,就盯著大米和白麵?如果全國養成吃土豆的習慣,根本也不需要什麼袁隆平什麼三季稻,養20億人都沒問題。

隨後,各種神回覆紛至沓來:

□ 能吃飽大米和白麵的日子才幾年,農民伯伯不都是有啥吃啥,地蛋哪吃的少了?

□ 特麼的,你想吃什麼吃什麼,你天天吃土豆沒人管你,非要拉著全國人民一起吃土豆嗎?

□ 根據新新約《三體》來看,農民沒資格吃土豆泥,不削皮直接髒水裡煮一下就能吃,吃好就可以下田給知識分子和工人種地了。

□ 在大劉眼裡,探索星辰大海是人類的本能,種田是邊緣階級乾的無意義低等勞作,跟三體星那一張張皮一樣。

□ 如果天朝出一個愛爾蘭的土豆危機樓主覺得該如何解決……

□ 在歐洲尤其是普魯士等國家,農民吃的就是煮馬鈴薯,配上鹽和一杯牛奶,非常有營養。有錢人或者身份高貴的人的話,則是加肉食或者葡萄酒。

□ 有科學家考證過,美洲之所以沒有偉大的文明(瑪雅、印加那些酋長文明炒作的厲害而已),就是因為主食是玉米和土豆,蛋白質低,不利於腦發育,同理吃麵食的文明也優於吃水稻的。

□ 明顯玉米才是王道,其它所有東西都是異端。

□ 土豆吃了屁股大。


2015年,中國農業部的消息稱,我國將力推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土豆也將成稻米、小麥、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糧作物。

中國專家認為,隨著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來世界出現糧食危機時,只有馬鈴薯可以拯救人類”。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燒洋芋

國家土豆地理

炸洋芋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人民用土豆做出了各色花樣菜式,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常見的西餐土豆烹飪方式也逐漸被國人接受,形成以土豆為主角或配角的豐富多彩的美食譜系。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麗江太安

國家土豆地理

冰與火

一位名叫vseele的中國網民在他經常光顧的軍事論壇中發帖說:

■ 中國人為什麼不肯吃土豆,就盯著大米和白麵?如果全國養成吃土豆的習慣,根本也不需要什麼袁隆平什麼三季稻,養20億人都沒問題。

隨後,各種神回覆紛至沓來:

□ 能吃飽大米和白麵的日子才幾年,農民伯伯不都是有啥吃啥,地蛋哪吃的少了?

□ 特麼的,你想吃什麼吃什麼,你天天吃土豆沒人管你,非要拉著全國人民一起吃土豆嗎?

□ 根據新新約《三體》來看,農民沒資格吃土豆泥,不削皮直接髒水裡煮一下就能吃,吃好就可以下田給知識分子和工人種地了。

□ 在大劉眼裡,探索星辰大海是人類的本能,種田是邊緣階級乾的無意義低等勞作,跟三體星那一張張皮一樣。

□ 如果天朝出一個愛爾蘭的土豆危機樓主覺得該如何解決……

□ 在歐洲尤其是普魯士等國家,農民吃的就是煮馬鈴薯,配上鹽和一杯牛奶,非常有營養。有錢人或者身份高貴的人的話,則是加肉食或者葡萄酒。

□ 有科學家考證過,美洲之所以沒有偉大的文明(瑪雅、印加那些酋長文明炒作的厲害而已),就是因為主食是玉米和土豆,蛋白質低,不利於腦發育,同理吃麵食的文明也優於吃水稻的。

□ 明顯玉米才是王道,其它所有東西都是異端。

□ 土豆吃了屁股大。


2015年,中國農業部的消息稱,我國將力推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土豆也將成稻米、小麥、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糧作物。

中國專家認為,隨著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來世界出現糧食危機時,只有馬鈴薯可以拯救人類”。

國家土豆地理

或許我們生活的星球將來會發生這樣一幕:生態環境遭遇嚴重破壞,氣候變暖、頻繁爆發的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引發糧食危機,小麥、水稻等主糧作物在漫天黃沙中瀕臨絕種,人類只能靠荒涼貧瘠的土地中存活的土豆維持日常所需……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燒洋芋

國家土豆地理

炸洋芋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人民用土豆做出了各色花樣菜式,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常見的西餐土豆烹飪方式也逐漸被國人接受,形成以土豆為主角或配角的豐富多彩的美食譜系。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麗江太安

國家土豆地理

冰與火

一位名叫vseele的中國網民在他經常光顧的軍事論壇中發帖說:

■ 中國人為什麼不肯吃土豆,就盯著大米和白麵?如果全國養成吃土豆的習慣,根本也不需要什麼袁隆平什麼三季稻,養20億人都沒問題。

隨後,各種神回覆紛至沓來:

□ 能吃飽大米和白麵的日子才幾年,農民伯伯不都是有啥吃啥,地蛋哪吃的少了?

□ 特麼的,你想吃什麼吃什麼,你天天吃土豆沒人管你,非要拉著全國人民一起吃土豆嗎?

□ 根據新新約《三體》來看,農民沒資格吃土豆泥,不削皮直接髒水裡煮一下就能吃,吃好就可以下田給知識分子和工人種地了。

□ 在大劉眼裡,探索星辰大海是人類的本能,種田是邊緣階級乾的無意義低等勞作,跟三體星那一張張皮一樣。

□ 如果天朝出一個愛爾蘭的土豆危機樓主覺得該如何解決……

□ 在歐洲尤其是普魯士等國家,農民吃的就是煮馬鈴薯,配上鹽和一杯牛奶,非常有營養。有錢人或者身份高貴的人的話,則是加肉食或者葡萄酒。

□ 有科學家考證過,美洲之所以沒有偉大的文明(瑪雅、印加那些酋長文明炒作的厲害而已),就是因為主食是玉米和土豆,蛋白質低,不利於腦發育,同理吃麵食的文明也優於吃水稻的。

□ 明顯玉米才是王道,其它所有東西都是異端。

□ 土豆吃了屁股大。


2015年,中國農業部的消息稱,我國將力推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土豆也將成稻米、小麥、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糧作物。

中國專家認為,隨著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來世界出現糧食危機時,只有馬鈴薯可以拯救人類”。

國家土豆地理

或許我們生活的星球將來會發生這樣一幕:生態環境遭遇嚴重破壞,氣候變暖、頻繁爆發的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引發糧食危機,小麥、水稻等主糧作物在漫天黃沙中瀕臨絕種,人類只能靠荒涼貧瘠的土地中存活的土豆維持日常所需……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燒洋芋

國家土豆地理

炸洋芋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人民用土豆做出了各色花樣菜式,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常見的西餐土豆烹飪方式也逐漸被國人接受,形成以土豆為主角或配角的豐富多彩的美食譜系。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麗江太安

國家土豆地理

冰與火

一位名叫vseele的中國網民在他經常光顧的軍事論壇中發帖說:

■ 中國人為什麼不肯吃土豆,就盯著大米和白麵?如果全國養成吃土豆的習慣,根本也不需要什麼袁隆平什麼三季稻,養20億人都沒問題。

隨後,各種神回覆紛至沓來:

□ 能吃飽大米和白麵的日子才幾年,農民伯伯不都是有啥吃啥,地蛋哪吃的少了?

□ 特麼的,你想吃什麼吃什麼,你天天吃土豆沒人管你,非要拉著全國人民一起吃土豆嗎?

□ 根據新新約《三體》來看,農民沒資格吃土豆泥,不削皮直接髒水裡煮一下就能吃,吃好就可以下田給知識分子和工人種地了。

□ 在大劉眼裡,探索星辰大海是人類的本能,種田是邊緣階級乾的無意義低等勞作,跟三體星那一張張皮一樣。

□ 如果天朝出一個愛爾蘭的土豆危機樓主覺得該如何解決……

□ 在歐洲尤其是普魯士等國家,農民吃的就是煮馬鈴薯,配上鹽和一杯牛奶,非常有營養。有錢人或者身份高貴的人的話,則是加肉食或者葡萄酒。

□ 有科學家考證過,美洲之所以沒有偉大的文明(瑪雅、印加那些酋長文明炒作的厲害而已),就是因為主食是玉米和土豆,蛋白質低,不利於腦發育,同理吃麵食的文明也優於吃水稻的。

□ 明顯玉米才是王道,其它所有東西都是異端。

□ 土豆吃了屁股大。


2015年,中國農業部的消息稱,我國將力推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土豆也將成稻米、小麥、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糧作物。

中國專家認為,隨著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來世界出現糧食危機時,只有馬鈴薯可以拯救人類”。

國家土豆地理

或許我們生活的星球將來會發生這樣一幕:生態環境遭遇嚴重破壞,氣候變暖、頻繁爆發的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引發糧食危機,小麥、水稻等主糧作物在漫天黃沙中瀕臨絕種,人類只能靠荒涼貧瘠的土地中存活的土豆維持日常所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燒洋芋

國家土豆地理

炸洋芋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人民用土豆做出了各色花樣菜式,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常見的西餐土豆烹飪方式也逐漸被國人接受,形成以土豆為主角或配角的豐富多彩的美食譜系。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麗江太安

國家土豆地理

冰與火

一位名叫vseele的中國網民在他經常光顧的軍事論壇中發帖說:

■ 中國人為什麼不肯吃土豆,就盯著大米和白麵?如果全國養成吃土豆的習慣,根本也不需要什麼袁隆平什麼三季稻,養20億人都沒問題。

隨後,各種神回覆紛至沓來:

□ 能吃飽大米和白麵的日子才幾年,農民伯伯不都是有啥吃啥,地蛋哪吃的少了?

□ 特麼的,你想吃什麼吃什麼,你天天吃土豆沒人管你,非要拉著全國人民一起吃土豆嗎?

□ 根據新新約《三體》來看,農民沒資格吃土豆泥,不削皮直接髒水裡煮一下就能吃,吃好就可以下田給知識分子和工人種地了。

□ 在大劉眼裡,探索星辰大海是人類的本能,種田是邊緣階級乾的無意義低等勞作,跟三體星那一張張皮一樣。

□ 如果天朝出一個愛爾蘭的土豆危機樓主覺得該如何解決……

□ 在歐洲尤其是普魯士等國家,農民吃的就是煮馬鈴薯,配上鹽和一杯牛奶,非常有營養。有錢人或者身份高貴的人的話,則是加肉食或者葡萄酒。

□ 有科學家考證過,美洲之所以沒有偉大的文明(瑪雅、印加那些酋長文明炒作的厲害而已),就是因為主食是玉米和土豆,蛋白質低,不利於腦發育,同理吃麵食的文明也優於吃水稻的。

□ 明顯玉米才是王道,其它所有東西都是異端。

□ 土豆吃了屁股大。


2015年,中國農業部的消息稱,我國將力推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土豆也將成稻米、小麥、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糧作物。

中國專家認為,隨著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來世界出現糧食危機時,只有馬鈴薯可以拯救人類”。

國家土豆地理

或許我們生活的星球將來會發生這樣一幕:生態環境遭遇嚴重破壞,氣候變暖、頻繁爆發的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引發糧食危機,小麥、水稻等主糧作物在漫天黃沙中瀕臨絕種,人類只能靠荒涼貧瘠的土地中存活的土豆維持日常所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攝影 上圖:上郡 | 中圖:納馬誇蘭 | 下圖:逸塵堂


土豆的故事還遠沒有結束

其貌不揚 卑賤低微的土豆深藏在地下

隨時準備在動盪時期挺身而出挽救人類

這就是土豆

一個在歷史進程中產生巨大作用的小東西

"

#吃在中國#

原創:壹宅壹院

國家土豆地理

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以劇烈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歷史

7000年前

當黃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開始收割成熟的粟米

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裡勞作

遠在南美洲大陸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畔

一群印第安人則在田野裡

刨掘一種類似馬鈴鐺的草本莖塊

國家土豆地理

這種植株上開著白色或藍紫色花朵的農作物,就是馬鈴薯(potato),中國人稱它為土豆。

最早將野生土豆馴化為糧食作物的印第安人逐漸壯大,建立了覆蓋整個南美洲西部強大的印加帝國。

亞洲的華夏農耕和遊牧部族在漫長的兼併融合進程中,經歷秦漢唐宋等王朝,進入明帝國嘉靖中興時期。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531年,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班牙軍隊在皮薩羅率領下,戲劇性地以不足200人的兵力進攻內戰爆發的印加帝國。

侵略軍用槍炮對戰原著民的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和弓箭,擊潰印加帝國的八萬軍隊,擒獲並殺害皇帝阿塔瓦爾帕,輝煌一時的印加文明從此湮滅。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世界文化遺產 祕魯庫斯科古城

1536年,西班牙遠征軍將馬鈴薯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歐洲,由此開始了它在歐洲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

最初,歐洲各國的王室將馬鈴薯種植在花園裡,只是以妖嬈的枝葉和豔麗的花朵受到人們青睞,而對它的食用價值一無所知。

西班牙人最初嘗試生食馬鈴薯的莖塊,法國人則好奇地食用它的莖葉,酸澀的味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有人因此而中毒嘔吐。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當時歐洲人的最愛是另外一種來自新大陸的食物 —甘薯(紅薯)。烹食添加糖和香料的甘薯,是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能作為食物在歐洲廣為傳播,得益於十七世紀的法國農學家安巴曼奇。

他認識到土豆是一種了不起的植物,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因而向政府大力推薦。

從此,馬鈴薯開始在歐洲普及,到十八世紀逐漸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俄國人初次接觸到馬鈴薯,還是彼得大帝遊歷荷蘭時,花重金買了一袋帶回國,種植在皇家花園。葉卡捷琳娜女王時期,頒發命令讓農民大規模種土豆,俄國樞密院甚至編髮了土豆種植指南,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此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和大列巴一道,成為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

馬鈴薯也成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重要軍糧。按照俄軍通用的定量標準,每人每天的食物多達25種:黑麥和小麥混合粉面包300克、一級小麥粉面包350克、一級小麥粉50克、各類穀物糝子120克、通心粉30克、肉類250克、魚類120克、植物油30克、黃油45克、奶酪10克、牛奶150克....而土豆的供應量則為600克...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在“基輔號”航母上,每天都要準備上千名官兵的飲食,紅菜湯、大列巴和土豆牛肉是官兵們最鍾愛的食物。

國家土豆地理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內爾認為: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

土豆餵養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歐洲一些國家有能力在某個階段統治世界絕大部分地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19世紀,馬鈴薯是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1845年秋天,一種突發的植物病害橫掃愛爾蘭,摧毀了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業。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短短兩年內,就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約100萬難民移居海外。

自然災害以及英國政府的冷漠迫使愛爾蘭饑民揭竿而起,最終遭到殘酷的鎮壓。大饑荒慘劇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前赴後繼的愛爾蘭人終於在1922年建立了獨立自由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愛爾蘭首都 都柏林街頭大饑荒紀念雕塑

避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篳路藍縷,逐漸融入美利堅主流社會,如今美國有4000萬人是愛爾蘭人的後裔,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四總統。

讓愛爾蘭人愛恨交加的馬鈴薯也隨之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二十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成為美國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從1960年代開始,通過遍佈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馬鈴薯片開始流行到全世界,與硅谷的“芯片”、好萊塢的“大片”一起,成為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土豆大約在17世紀(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1628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國家土豆地理

壩上春播

國家土豆地理

種土豆

| 土豆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 |

一是荷蘭人將馬鈴薯帶到臺灣而後傳入大陸,被稱為荷蘭薯;一是由晉商從俄國或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引入中國,種植于山西,被稱為山藥蛋。一是由南洋印尼(荷屬爪哇)傳入廣東、廣西、浙江,被稱為爪哇薯或洋芋。

有人曾推斷,如果晚明的皇帝當時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或許可以緩解明末的大饑荒,就不會有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沒有滿清入關的事情,中國歷史或許會就此改寫。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隴中人家

土豆能夠風行中國各地,則是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從明末到晚清,中國人口從一億驚人地增長到四億,其中很難說沒有土豆的功勞。

國家土豆地理

豐收的季節

國家土豆地理

暖秋

中國大陸地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由於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土豆成為重要的救命糧。

有人在回憶那段苦難歲月時感概萬千: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們走過那麼多清貧的日子,伴隨我們度過了那麼多漫長而溫暖的夜晚。

中國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用土豆把孩子養大,送進學堂、送進城市…教導他們做人要像土豆一樣,樸實、耐苦、有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平凡的世界

1964年4月1日愚人節,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演說中,把共產主義形容成“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隨後,中國偉大領袖發表了“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的詩句,公開譏諷這種“修正主義”價值標準。

國家土豆地理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美國快餐連鎖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先後嗅到了“春天的氣息”,用漢堡、可樂、薯條和土豆泥裹挾著西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推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

如今,世界上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土豆地理

老郵迷

中國人對土豆的美食價值有著獨特的認知。

源於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對土豆食材的深刻理解,中國人將土豆切成絲,弄成泥、磨成粉.....製做出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呢?

土豆屬於高寒作物,喜冷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所種植的土豆品質會比較高。

中國西北的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西南的雲貴高原,是中國土豆的主要產區。

甘肅定西、寧夏固原、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圍場、黑龍江訥河、山東滕州、貴州威寧等都是品嚐優質土豆的好去處。

| 甘肅 |

國家土豆地理

蒸煮燒烤,涼拌燉炒,土豆在甘肅的吃法簡直就是一脈派系:

甘肅人蒸洋芋幹得皮裂,綿得起沙;烤洋芋脆皮金黃色,香氣騰騰。

甘肅人涼拌的五香洋芋、蜜汁洋芋、風味洋芋泥,小炒的尖椒洋芋絲、酸辣洋芋片、地三鮮,以及紅燒洋芋、撥絲洋芋、洋芋燒牛肉、白菜燉洋芋、豆角燉洋芋等等,道道令人垂涎欲滴。

就連甘肅農家洋芋筋筋子,洋芋撲拉子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貴賓宴席上的一道小吃。如果在冬日吃上一碗甘肅人做的洋芋糊糊面,會使人渾身舒展心裡暖。

| 青海 |

國家土豆地理

青海本地有句話說:“洋芋就蒜,肚子脹爛”,可見土豆在青海人食譜中重要地位。

洋芋釀皮酸辣醇香、冷熱均異、四季可食,濃縮著青海人的土豆情結,與青稞釀皮並列成為青海的兩大本土涼皮流派。

高原炸土豆片必須撒上大把孜然粉和辣椒麵, 幹鍋土豆片又大又厚,外皮酥脆,土豆內鬆軟。

青海幾乎每家烤羊肉店門口都會擺上一摞撒滿辣面炸的金黃的土豆絲餅,剛炸好的咬一口酥脆掉渣。炕土豆要多放點蒜和韭花,冬天的時候吃一口剛炕好的土豆,嘴裡冒著白氣,感覺自己活在人間。

洋芋擦擦是很多青海人比較愛的主食,做法很簡單,將洋芋擦成泥,然後放入鍋中蒸,最後再加入一些蒜和調料炒一下就好。

| 雲南 |

國家土豆地理

雲南飲食千奇百怪,但云南人對洋芋是真愛。無論是烤、煮、炸、燉還是燒,土豆在雲南美食譜系中都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雲南最好吃的宣威洋芋產自“山樑子上”,帶有山地塵封的密味,泥土的芳香,也有千年來古驛道餘韻的悠長。

洋芋飯,雲南招牌主食。把洋芋切丁和火腿肉一起燜到米飯裡,再添搭豌豆、蠶豆等配料,散發來的那份醇香,是所有云南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雲南人將洋芋切成薄片,直接清炒,放上佐料就可以食用。如果配上肉片、番茄等佐料,則又是一番風味。洋芋片也可油炸,金黃色的土豆片灑上適量的鹽和辣椒麵,香脆可口。

還有洋芋粑粑、燒烤洋芋串、酸湯洋芋、洋芋燉臘排骨......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寧夏 |

國家土豆地理

在寧夏固原境內的黃土高原隱祕深處,有一個叫西吉的地方。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孕育出“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高原紅土豆。

西吉紅皮土豆皮薄肉嫩、品質優異,口感更糯、更面、更多汁,是中國土豆中的極品。

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西吉土豆的生長週期比普通土豆要多2個月,因此澱粉含量更高,花青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更為豐富。

高寒地區慢慢長大的土豆,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東北 |

國家土豆地理

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形成東北各地的飲食高度相似,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色鮮味濃。

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土豆在其中也沾染了江湖的豪氣。東北亂燉中必須有土豆的參與,燉肉裡頭也常常有大塊土豆出現。土豆還可以燉茄子、燉粉條、燉豆腐...

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東北人記憶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若能在冬天吃上一頓肉炒土豆乾,那真是過年一樣幸福。如果用發好的土豆乾燉一隻小笨雞,那味道足夠回味一個月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土豆乾燉小笨雞兒,東北菜當家拿第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 湖北 恩施 |

國家土豆地理

湖北因為有恩施,在土豆的美食圈就算有了一席之地。

恩施山區海拔高,森林覆蓋率也高,土壤中天然含硒,是一塊與世隔絕、未經汙染的寶地。

恩施富硒土豆皮薄肉嫩,脂肪含量和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擁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新近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燒洋芋

國家土豆地理

炸洋芋

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人民用土豆做出了各色花樣菜式,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常見的西餐土豆烹飪方式也逐漸被國人接受,形成以土豆為主角或配角的豐富多彩的美食譜系。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麗江太安

國家土豆地理

冰與火

一位名叫vseele的中國網民在他經常光顧的軍事論壇中發帖說:

■ 中國人為什麼不肯吃土豆,就盯著大米和白麵?如果全國養成吃土豆的習慣,根本也不需要什麼袁隆平什麼三季稻,養20億人都沒問題。

隨後,各種神回覆紛至沓來:

□ 能吃飽大米和白麵的日子才幾年,農民伯伯不都是有啥吃啥,地蛋哪吃的少了?

□ 特麼的,你想吃什麼吃什麼,你天天吃土豆沒人管你,非要拉著全國人民一起吃土豆嗎?

□ 根據新新約《三體》來看,農民沒資格吃土豆泥,不削皮直接髒水裡煮一下就能吃,吃好就可以下田給知識分子和工人種地了。

□ 在大劉眼裡,探索星辰大海是人類的本能,種田是邊緣階級乾的無意義低等勞作,跟三體星那一張張皮一樣。

□ 如果天朝出一個愛爾蘭的土豆危機樓主覺得該如何解決……

□ 在歐洲尤其是普魯士等國家,農民吃的就是煮馬鈴薯,配上鹽和一杯牛奶,非常有營養。有錢人或者身份高貴的人的話,則是加肉食或者葡萄酒。

□ 有科學家考證過,美洲之所以沒有偉大的文明(瑪雅、印加那些酋長文明炒作的厲害而已),就是因為主食是玉米和土豆,蛋白質低,不利於腦發育,同理吃麵食的文明也優於吃水稻的。

□ 明顯玉米才是王道,其它所有東西都是異端。

□ 土豆吃了屁股大。


2015年,中國農業部的消息稱,我國將力推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土豆也將成稻米、小麥、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糧作物。

中國專家認為,隨著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來世界出現糧食危機時,只有馬鈴薯可以拯救人類”。

國家土豆地理

或許我們生活的星球將來會發生這樣一幕:生態環境遭遇嚴重破壞,氣候變暖、頻繁爆發的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引發糧食危機,小麥、水稻等主糧作物在漫天黃沙中瀕臨絕種,人類只能靠荒涼貧瘠的土地中存活的土豆維持日常所需……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國家土豆地理

攝影 上圖:上郡 | 中圖:納馬誇蘭 | 下圖:逸塵堂


土豆的故事還遠沒有結束

其貌不揚 卑賤低微的土豆深藏在地下

隨時準備在動盪時期挺身而出挽救人類

這就是土豆

一個在歷史進程中產生巨大作用的小東西

國家土豆地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