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內容概要:她從清華畢業,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生物學博士;她用了六年的時候從一個沒有自信的女孩坐到麥肯錫合夥人的位置;2015年為了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她從美國回到北京,出任蓋茨基金會中國首代。她不是職場“女魔頭”,而是一個心懷家人、世界的傑出女性,她用自己的故事講述了女性絕不是職場弱者,也應擁有精彩人生。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

前兩年,有一部電視劇叫做《我的前半生》,這本電視劇刷爆了朋友圈,引起了很多女性朋友的共鳴。戲裡的唐晶妝容精緻,穿著得體,是一家諮詢公司的高管。她不婚不嫁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終於在男人拼搏的地盤扎穩腳跟,修煉成不動聲色卻又大局在握的優雅。她雖得到了事業,卻也失去了人生的一部分。

今天我們要說的財經人物叫做李一諾。比起電視劇裡的“唐晶”,她的人生更精彩。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她用了六年的時間就做到了麥肯錫合夥人的位置,並且她是三個孩子的媽,她在職場、人生中都未缺席。為了有趣、有價值的人生她甚至辭去麥肯錫合夥人的職務,做起了看似沒有“前途”的慈善事業。

她在不同的職業中鍛鍊了戰略性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職業中不斷迎接新的挑戰,認知這個世界不同的面。2016年,她被授予“全球青年領袖”。

進入麥肯錫:女性從不是職場上的弱者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李一諾十二歲那年父母離異。母親的獨立和強勢的個性深深影響著她。那時母親忙於事業,幾乎天天加班,回家也是看書寫材料。所以關於李一諾的衣食住行,大小事務都需要她自己來做決定。久而久之,她也養成了獨立自主的個性。

1996年,她考入清華大學學習生物專業,那時候的她想到未來,覺得自己應該是會往科研的方向一步步前行,成為一個靠譜的科學家。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2005年,她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拿到了分子生物學博士的學位,28歲的她因為對萬千世界運作充滿好奇,於是頂著“學霸”的頭銜去到麥肯錫面試。

麥肯錫公司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詹姆斯·麥肯錫於1926年在美國創建。是全球最著名的管理諮詢公司,在全球44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84間分公司或辦事處,目前擁有9000多名諮詢人員,分別來自78個國家,均具有世界著名學府的高等學位。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去到這樣的公司面試,當時沒有任何相關專業背景的她顯得不太有自信。但她最終通過面試拿到offer和11萬美金的起薪。這中間並沒有太多僥倖因素。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麥肯錫看重的能力

麥肯錫在擇人看中學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卓越的智慧、有效地同各層次人士交往的能力。

每一個入選的新人都有機會成為麥肯錫的合夥人,他們身上也都有合夥人所必須的一些潛質,如個人影響力、領導力等等。

但得到這麼一份“高大上”的工作,她的內心仍然是覺得不真實。

六年的時間,第一年或許她是個青澀的女生,是辦公室老人中絕不看好的合夥人後選。但如果一直處於迷惘期,或者在害怕中放棄,庸庸碌碌,可能三年就出局了。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她在面對迷惘時只有一條:快速成長,解決問題。

從最基礎的工作開始,學會和別人有效溝通,學會拋棄自己原來的做事的思路:因為學術博士需要研究去做很多細緻工作,一個課題往往會佔用幾年的時間,但做諮詢信息是在幾周內撲面而來。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意識到變化後,最主要學習的是要在思維上跳出來,學會宏觀、系統、邏輯地思考,在很短時間內抓住核心問題。

在麥肯錫每兩到三年,都會面臨一次職責和崗位的改變。每一個項目,每一個新的學習和研究,每一次和國內同事、客戶的互動,當你有能力做好這些時,就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面臨更深層次的挑戰。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有一本書叫《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在李一諾眼中女性不是職場的弱者,但卻容易被女性慣有思維所束縛。比如在出現問題時,女性總是會需要一些時間去宣洩情緒,她們把自己看得太重。所以管理層越往上,女性領導者越少。基於這個問題,她會向身邊的男性學習高效做事的法則。

女性在職場中不太願意發聲,說出自己的觀點。因為她們太在意自己,害怕遭到批判,但如果要網上晉升,就必須做那個扭轉大局的人。在討論中讓自己成為“掌舵”者。

“要拋棄小女孩的那種在意自己的意識,只要解決問題,不管自己的姿勢好不好看。這樣女性光環就會顯露出來”,她回憶自己在競選合夥人時期,就是完全拋棄這種“恥感”。職場需要的不是“一股清流”,而是“野心勃勃”,不斷地自我鞭笞。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現實生活中沒有人為你加冕皇冠,一切全憑勇氣去爭取。麥肯錫的六年經歷讓她投胎換骨,飛速成長。從解決問題的思路到通過理解人的角度去接觸到問題的核心。她得到的能力為她的人生,為她之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鋪好了堅實的道路。

加入蓋茨基金會:希望選擇一份更有意義的工作

她在麥肯錫的十年,不斷完善自我。她在說起麥肯錫時,仍覺得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公司,他不以人際關係,社會背景來選擇人,在麥肯錫一切相對公平。而且做諮詢,最大的挑戰就是:發現問題,解決複雜、有意義的問題。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此時,蓋茨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的工作機會找上了她。

做慈善在很多外行的眼裡可能只是:捐錢、花錢。但事實上絕沒有那麼簡單。

在與比爾·蓋茨的兩個小時“面試”,蓋茨的一句話格外打動她,他說,自己開始關注生意以外的事情之後,發現在解決全球維度至關重要的問題上,存在的空白是巨大的。

在蓋茨基金會她在後期擔任醫療健康以及社會和全球公共衛生業務的共同負責人,負責醫療行業的工作,包括醫藥和診斷產品,衛生體系改革、全球健康等方面的工作。

來到蓋茨基金會之後她才發現自己對於全球問題複雜性的認識其實是遠遠不夠的。在麥肯錫的經歷讓她瞭解的只是“中產階級以上的全球問題。”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比如說疫苗已經被證明是最經濟有效的拯救生命的方式之一。儘管全球疫苗免疫工作已經取得可喜的進展,但這項工作在20世紀末進入瓶頸,免疫接種覆蓋率停滯不前,有些地方甚至出現倒退。目前,全球仍有3000萬貧困國家的兒童無法獲得基本的免疫接種。

公益實際上是解決我們人類社會面對的複雜問題。

愛心捐贈或者做志願者只是最基礎的,情懷也不是慈善最終的推動力。如果要解決問題,就要以商業智慧來運作慈善,驅動系統性變革,帶動多方參與,建立跨領域合作。讓慈善發揮更大的效益,這是蓋茨基金會要做的,這其實顛覆了我們對傳統慈善概念的認知。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疫苗

“2000年蓋茨基金會發起成立了Gavi(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它幫助這些受援國加強衛生基礎設施的建設;在過去的17年裡面,Gavi推出了200個疫苗;他把70多個國家的需求聚集在一起作為籌碼,與廠商談,拿到低價;他還為沒有錢的國家發行了一個專門的疫苗債券。

這件事讓她倍感自豪,做慈善的成就感可能遠遠超過事業成功本身帶來的成就感。因為有Gavi的存在而打上的疫苗避免了800萬孩子的死亡。這也就是為什麼她放下了麥肯錫合夥人的工作,而來做一份看起來“邊緣化”的慈善事業。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歸根到底,比起對物質生活的期待,她對讓世界美好一點的意願更強烈。她想做的不是別人眼裡的“女神”,而是一個真的有能力和意願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冒險者”。

成立一土學校:用教育創新來帶動社會創新

在常人看來,她的精力好像怎麼也用不完,除了做慈善,她要兼顧三個孩子的成長。除了孩子的成長,她還開啟自己的公眾平臺【奴隸社會】,分享自己的故事,觀點,發表自己的書,最厲害的是,她還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用創新思維去做了一所學校:一士學校。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這所學校充滿希望,它把焦點放在學生上。通過個性化教育、項目式學習、社區參與等方式,支持學校體系,促進教育公平。

社區的參與部分很有趣,有三類人蔘與其中,作為孩子的創新項目支持者:1.教育探索者(曾從事教育行業的資深者);2.經驗豐富的互聯網行業團隊;3.經驗豐富的管理者(來自麥肯錫等各種國內外企業的領頭人)。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這所學校會會去培養孩子在將來面對社會、職場所需要的潛在能力,從自我認知到情緒管理,從和自然的理解到商業思維的應用,再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學習,潛移默化地用有趣的方式讓他們瞭解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

只有內心有方向,有信仰的人才能活得充盈、堅定,不像浮萍一樣飄渺,既能坦然面對過去,又能勇敢走向未來。

李一諾的蛻變:從麥肯錫前合夥人到教育探索者

說到這裡,我們回過頭來再來看一下這位真正的職場女超人。我幾乎看完了她幾乎所有的視頻、演講、文字,然後陷入深刻的思索中。不少女性會在職場抱怨無法平衡家庭和工作,無法實現人生理想,活得越來越不像自己。

她的經歷卻告訴我們所有當下的狀態都來源於自己內心的每一個選擇:從自律開始,堅持鍛鍊,擁有良好的身體狀態;從主動開始,放棄職場被動地抱怨,爭得主動權;從價值開始,不為物質而選擇方向,只為實現人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而活。

焦慮會讓我們像孤島般存在,只有勇敢面對、解決問題才能所向披靡,成為最好的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