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問為什麼鹿晗這種沒什麼演技的演員也能刷屏時,你就錯了

鹿晗 文章 心理學 美國 喻德武 喻德武 2017-10-19

我們究竟從別人身上學習什麼?

學做人?太虛,即便學到也是形似,貌合神離的多;學成功?成功各有各的不同,逝者如斯夫,你無法複製一模一樣的時空和人生,所以很難學到;學別人講的道理?可能那些道理有個“適用範圍”,你沒法看到中間過程和實際情形,一味信奉,可能會淪為教條;學知識?為什麼不好好讀書呢,你是想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精華吧?其實這是又懶又貪心,羅振宇說“知識服務”的意思,就是讓你感覺上學到了東西——體驗過程比學到什麼東西的結果重要。

我曾經篤信名人名言,買過好幾部《名人名言錄》,以為這就是濃縮的精華,可以節省時間速成,後來發覺這其實不過是想走捷徑。同樣一句話,一般人說出來和從名人嘴裡說出來,大不一樣。你說“我不愛錢”和馬雲說“我不愛錢”,含義能一樣嗎?

所以很多話聽聽也就罷了,你一認真就輸了。

那既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怎樣才行?彆著急,我們就來研究和探討這個問題。

當你問為什麼鹿晗這種沒什麼演技的演員也能刷屏時,你就錯了

獨立思考,去掉包裝和偽飾

在《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這本書裡,很形象的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海綿式思維,一種是淘金式思維。

顧名思義,海綿式思維就是一味的吸收,來者不拒,類似於給自己“填鴨”;淘金式思維就是自己去思考和判斷,提出更正確的問題,尋找更正確的答案,像沙裡淘金一樣,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當然,兩種思維模式都是需要的,如果基礎不打牢,就一味的輕視海綿式思維,可能就會“頭重腳輕根底淺”;對老外的思維,也不能一味的“拿來”,就像寫文章,《GQ》總主筆何瑫曾說:“可以學習美式特稿的邏輯、結構、節奏,以及很多其他特點,但不要去照搬它的敘事腔調,那會讓你的文章有著濃濃的“翻譯腔”,會傷害語言美感。中國人寫文章,就用中國式的語言。”

當你問為什麼鹿晗這種沒什麼演技的演員也能刷屏時,你就錯了

這段話就屬於批判式思維,但得出這段話之前,何瑫作家曾經非常痴迷於美國特稿,用他的話說就是“和大洋彼岸的同行們相比,我們幼稚的就像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從選題立意到採訪取材再到最終的文本呈現,可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全方位的碾壓。” 然後試圖對美式特稿進行全方位的模仿。然而持續了一段時間後,他漸漸放棄了這種想法,改為部分吸收而非全盤照搬。

可見,何作家認識到這一點是經歷了一個長期過程的,從開始的崇拜模仿、全盤照搬到後來的部分吸收,如果沒有前期的大量吸收、消化,就不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學習別人的道理是一樣的,很多人看上去確實很牛逼,但是在一個營銷的時代,我們要分辨究竟哪些東西可以借鑑,哪些東西屬於偽飾,我們要學習一個人,首先要研究一個人,研究他的歷史和現狀,研究他說了什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養成研究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

當你問為什麼鹿晗這種沒什麼演技的演員也能刷屏時,你就錯了

保持同頻,不斷打碎和重新認識

“認知”這個詞,最近被說濫了,某人不行,往往被說成認知不行,非要分個高下,然後教導你要“認知升級”。

我覺得雞同鴨講,主要是不在同一個頻道上,而不是認知高下的問題。

比方說,兩個人爭論聯合國究竟是一座大樓還是一個國家。爭的面紅耳赤,你說這是認知問題嗎?對牛彈琴,你說牛的認知跟不上人的認知,我承認,但這絕對不是牛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當我們想從科學家、名人、網紅身上學習優點的時候,我們究竟學習了什麼?在我的觀察,很多人不過在爭論明星憑什麼扭幾扭屁股收入就能高過科學家,為什麼鹿晗這種沒什麼演技的演員也能刷屏……其實,我們不過在預設前提,即明星靠扭幾扭屁股獲取了高收入,鹿晗真的演技很差。其實是沒有看到真實的原因,只想著娛樂和消費,不想過腦子,這是不可能學到東西的。

所以,你想真正學習一個人,就要深入進去,最好先搞明白這個人的歷史,弄清楚他是怎麼想的。就像一個研究異常心理學的偵探,他首先得把自己扮演成一個異常心理的人,去親身體驗和推演,才能真正瞭解犯罪動機。

當你問為什麼鹿晗這種沒什麼演技的演員也能刷屏時,你就錯了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並沒有過時,所謂認知的前提,就是要掌握相關知識,能夠與學習對象保持在同一個頻道上,否則就談不上什麼“認知升級”。

學習別人,主要是學習別人是怎麼做事的,要關注別人身上可具體化、操作化的部分,不被定義性、評價性的東西所矇蔽,只看別人怎麼說,更要看別人怎麼做。

多年前,我跟家人在外地去長途汽車站,叫了輛的士,下車的時候,一個打扮成乞丐的人把住我老婆那邊的車門,不掏錢不讓下。我一下子怒了,上去一把扯開那人,眼看要發生衝突。這時候,同行老丈人遞過去兩個硬幣,馬上搞定。事後想來,還是我過於衝動,跟這種人有什麼半見識?況且是在人家的地盤。我在老丈人身上學到了從容的處理方式:遇急事不急躁,沉著應對,處理問題有技巧,不蠻幹。

恐怕這就是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