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這座龍王廟,為何要在廟名前面加一個\'都\'字?'

"

都,有大都市、一國最高行政機關所在地、總、首領等意思,總之,這個字的意義不一般。

北京城的龍王廟尤其多,據北京市檔案館編的《北京寺廟歷史資料》統計,新中國建立以前北京城區和近郊區登記在冊的龍王廟、龍王堂就有八十餘座。

"

都,有大都市、一國最高行政機關所在地、總、首領等意思,總之,這個字的意義不一般。

北京城的龍王廟尤其多,據北京市檔案館編的《北京寺廟歷史資料》統計,新中國建立以前北京城區和近郊區登記在冊的龍王廟、龍王堂就有八十餘座。

北京的這座龍王廟,為何要在廟名前面加一個'都'字?

都龍王廟的山門

如此之多的龍王廟中,現位於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內西南側的一座,名字卻與眾不同,在龍王廟前加了個"都"字,叫"都龍王廟"。

據《昌平州志》記載,昌平州的東南有一座孤山。此山不高,但名字卻有好幾個:龍泉山、龍山、神山,還叫鳳凰山、白浮山。這座山也沒什麼奇特之處,但山的東北腳下,一股清澈的泉水從山根處的碎石間奔湧而出,形成了一潭清水。因泉水在白浮村境內,所以叫白浮泉。

到了元代,這股清泉被正在此地考察的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發現了。經過詳細勘測,郭守敬認為白浮泉有極高的利用價值,大膽建議元政府引白浮泉水入京城大都(今北京)。當時,京城建好沒多久,城市人口激增,缺水的危機日益凸顯。忽必烈委任郭守敬負責京城的引水工程。

"

都,有大都市、一國最高行政機關所在地、總、首領等意思,總之,這個字的意義不一般。

北京城的龍王廟尤其多,據北京市檔案館編的《北京寺廟歷史資料》統計,新中國建立以前北京城區和近郊區登記在冊的龍王廟、龍王堂就有八十餘座。

北京的這座龍王廟,為何要在廟名前面加一個'都'字?

都龍王廟的山門

如此之多的龍王廟中,現位於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內西南側的一座,名字卻與眾不同,在龍王廟前加了個"都"字,叫"都龍王廟"。

據《昌平州志》記載,昌平州的東南有一座孤山。此山不高,但名字卻有好幾個:龍泉山、龍山、神山,還叫鳳凰山、白浮山。這座山也沒什麼奇特之處,但山的東北腳下,一股清澈的泉水從山根處的碎石間奔湧而出,形成了一潭清水。因泉水在白浮村境內,所以叫白浮泉。

到了元代,這股清泉被正在此地考察的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發現了。經過詳細勘測,郭守敬認為白浮泉有極高的利用價值,大膽建議元政府引白浮泉水入京城大都(今北京)。當時,京城建好沒多久,城市人口激增,缺水的危機日益凸顯。忽必烈委任郭守敬負責京城的引水工程。

北京的這座龍王廟,為何要在廟名前面加一個'都'字?

都龍王廟的正殿

很快,由郭守敬精心設計的引水管網建好了,京城的引水問題跟著解決了。

緊接著,龍王廟建了起來,就建在龍山頂上,離白浮泉不遠,便於人們祭祀、祈雨。

忽必烈非常看重這個龍王廟,修建時命人按照皇家的規格來建,所以廟內殿頂覆了黃色琉璃瓦。據說龍王廟裡的部分木料用的是名貴的金絲楠木,這種木料是後來修建十三陵時才用到的。為了區別其他的龍王廟,彰顯此座龍王廟的級別最高,不知是誰又提議在龍王廟前加一個"都"字。

一個"都"字道明瞭它的身份不同於一般的龍王廟,它的地位是很顯赫的。

經過明代重修,我們現在看到的都龍王廟,坐北朝南,廟裡有照壁、山門、鐘鼓樓、正殿及配殿……。

正殿配殿格局不大,建得倒是很精美,鐘樓鼓樓分立東西兩側。正殿門口有一副楹聯,上聯為:九江八河天水總彙,下聯為:五湖四海飲水思源。寺內供的是人面龍王。

也正是到了明清時期,都龍王廟乃著名的祈雨之所,香火鼎盛。

"

都,有大都市、一國最高行政機關所在地、總、首領等意思,總之,這個字的意義不一般。

北京城的龍王廟尤其多,據北京市檔案館編的《北京寺廟歷史資料》統計,新中國建立以前北京城區和近郊區登記在冊的龍王廟、龍王堂就有八十餘座。

北京的這座龍王廟,為何要在廟名前面加一個'都'字?

都龍王廟的山門

如此之多的龍王廟中,現位於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內西南側的一座,名字卻與眾不同,在龍王廟前加了個"都"字,叫"都龍王廟"。

據《昌平州志》記載,昌平州的東南有一座孤山。此山不高,但名字卻有好幾個:龍泉山、龍山、神山,還叫鳳凰山、白浮山。這座山也沒什麼奇特之處,但山的東北腳下,一股清澈的泉水從山根處的碎石間奔湧而出,形成了一潭清水。因泉水在白浮村境內,所以叫白浮泉。

到了元代,這股清泉被正在此地考察的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發現了。經過詳細勘測,郭守敬認為白浮泉有極高的利用價值,大膽建議元政府引白浮泉水入京城大都(今北京)。當時,京城建好沒多久,城市人口激增,缺水的危機日益凸顯。忽必烈委任郭守敬負責京城的引水工程。

北京的這座龍王廟,為何要在廟名前面加一個'都'字?

都龍王廟的正殿

很快,由郭守敬精心設計的引水管網建好了,京城的引水問題跟著解決了。

緊接著,龍王廟建了起來,就建在龍山頂上,離白浮泉不遠,便於人們祭祀、祈雨。

忽必烈非常看重這個龍王廟,修建時命人按照皇家的規格來建,所以廟內殿頂覆了黃色琉璃瓦。據說龍王廟裡的部分木料用的是名貴的金絲楠木,這種木料是後來修建十三陵時才用到的。為了區別其他的龍王廟,彰顯此座龍王廟的級別最高,不知是誰又提議在龍王廟前加一個"都"字。

一個"都"字道明瞭它的身份不同於一般的龍王廟,它的地位是很顯赫的。

經過明代重修,我們現在看到的都龍王廟,坐北朝南,廟裡有照壁、山門、鐘鼓樓、正殿及配殿……。

正殿配殿格局不大,建得倒是很精美,鐘樓鼓樓分立東西兩側。正殿門口有一副楹聯,上聯為:九江八河天水總彙,下聯為:五湖四海飲水思源。寺內供的是人面龍王。

也正是到了明清時期,都龍王廟乃著名的祈雨之所,香火鼎盛。

北京的這座龍王廟,為何要在廟名前面加一個'都'字?

鼓樓及西配殿

每到乾旱少雨,禾苗乾涸的年景,人們總是要來都龍王廟進行祭祀,祈求龍王早日行雲布雨,為他們降下救命的甘霖。

祈雨的時候,人們化妝成不同身份的角色,抬著供品,浩浩蕩蕩地去都龍王廟朝拜,然後在廟裡靜靜等待下雨的徵兆,也就是看龍王身邊的淨瓶中什麼時候才會有水,水量是多少。

一旦看到淨瓶中有了水,人們就立即相互祝賀,歡呼雀躍地慶祝這次祈雨的成功。

據說都龍王廟非常靈驗,只要是人們誠心誠意地祈雨,不管多少總是要下一些。

正是因為都龍王廟靈驗,所以人氣越聚越旺。

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三,都龍王廟還要舉行盛大的龍山廟會。龍山廟是上寺和下寺的合稱,上寺指都龍王廟,下寺為龍山腳下的龍泉寺。龍山廟會歷史悠久,對昌平一帶的人們來說是必須參加的一場盛會,龍山廟會從農曆六月十一開始,舉辦3天。

"

都,有大都市、一國最高行政機關所在地、總、首領等意思,總之,這個字的意義不一般。

北京城的龍王廟尤其多,據北京市檔案館編的《北京寺廟歷史資料》統計,新中國建立以前北京城區和近郊區登記在冊的龍王廟、龍王堂就有八十餘座。

北京的這座龍王廟,為何要在廟名前面加一個'都'字?

都龍王廟的山門

如此之多的龍王廟中,現位於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內西南側的一座,名字卻與眾不同,在龍王廟前加了個"都"字,叫"都龍王廟"。

據《昌平州志》記載,昌平州的東南有一座孤山。此山不高,但名字卻有好幾個:龍泉山、龍山、神山,還叫鳳凰山、白浮山。這座山也沒什麼奇特之處,但山的東北腳下,一股清澈的泉水從山根處的碎石間奔湧而出,形成了一潭清水。因泉水在白浮村境內,所以叫白浮泉。

到了元代,這股清泉被正在此地考察的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發現了。經過詳細勘測,郭守敬認為白浮泉有極高的利用價值,大膽建議元政府引白浮泉水入京城大都(今北京)。當時,京城建好沒多久,城市人口激增,缺水的危機日益凸顯。忽必烈委任郭守敬負責京城的引水工程。

北京的這座龍王廟,為何要在廟名前面加一個'都'字?

都龍王廟的正殿

很快,由郭守敬精心設計的引水管網建好了,京城的引水問題跟著解決了。

緊接著,龍王廟建了起來,就建在龍山頂上,離白浮泉不遠,便於人們祭祀、祈雨。

忽必烈非常看重這個龍王廟,修建時命人按照皇家的規格來建,所以廟內殿頂覆了黃色琉璃瓦。據說龍王廟裡的部分木料用的是名貴的金絲楠木,這種木料是後來修建十三陵時才用到的。為了區別其他的龍王廟,彰顯此座龍王廟的級別最高,不知是誰又提議在龍王廟前加一個"都"字。

一個"都"字道明瞭它的身份不同於一般的龍王廟,它的地位是很顯赫的。

經過明代重修,我們現在看到的都龍王廟,坐北朝南,廟裡有照壁、山門、鐘鼓樓、正殿及配殿……。

正殿配殿格局不大,建得倒是很精美,鐘樓鼓樓分立東西兩側。正殿門口有一副楹聯,上聯為:九江八河天水總彙,下聯為:五湖四海飲水思源。寺內供的是人面龍王。

也正是到了明清時期,都龍王廟乃著名的祈雨之所,香火鼎盛。

北京的這座龍王廟,為何要在廟名前面加一個'都'字?

鼓樓及西配殿

每到乾旱少雨,禾苗乾涸的年景,人們總是要來都龍王廟進行祭祀,祈求龍王早日行雲布雨,為他們降下救命的甘霖。

祈雨的時候,人們化妝成不同身份的角色,抬著供品,浩浩蕩蕩地去都龍王廟朝拜,然後在廟裡靜靜等待下雨的徵兆,也就是看龍王身邊的淨瓶中什麼時候才會有水,水量是多少。

一旦看到淨瓶中有了水,人們就立即相互祝賀,歡呼雀躍地慶祝這次祈雨的成功。

據說都龍王廟非常靈驗,只要是人們誠心誠意地祈雨,不管多少總是要下一些。

正是因為都龍王廟靈驗,所以人氣越聚越旺。

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三,都龍王廟還要舉行盛大的龍山廟會。龍山廟是上寺和下寺的合稱,上寺指都龍王廟,下寺為龍山腳下的龍泉寺。龍山廟會歷史悠久,對昌平一帶的人們來說是必須參加的一場盛會,龍山廟會從農曆六月十一開始,舉辦3天。

北京的這座龍王廟,為何要在廟名前面加一個'都'字?

鐘樓及西配殿

廟會一開,四鄰八鄉的香客們就會穿上乾淨的褲褂齊集在龍山廟。香客們虔誠地向龍王敬獻香火,祈求風調雨順。在龍泉寺西南的平地上有一座戲樓,每到龍山廟會的時候,一些頗負盛名的戲班就會前來演出京戲、評劇及河北梆子。

廟會這幾天,也是商販雲集的時刻,吆喝叫賣的聲音此起彼伏,好不熱鬧。而寺內則是一副煙霧繚繞的樣子,鐘磬之聲不絕於耳,廟內信眾如織,人聲鼎沸、鑼鼓喧天,真的是熱鬧極了。

又靈驗又熱鬧的都龍王廟還得到了清代皇帝的御賜匾額一塊。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光緒昌平州志》中記述,李鴻章上書皇帝,懇請光緒帝為都龍王廟御賜匾額。

原來時任昌平知州的吳履福稟告李鴻章,說他們州的白浮村北面的鳳凰山上,原來有座都龍王廟,每遇水旱時,人們到廟裡祈禱,總能應驗。當地官民準備自籌資金,重修廟宇,所以請李大人向皇上上書,懇請皇上御賜匾額。

李鴻章核實了這件事,也極力懇請皇上能頒發匾額一方。

光緒皇帝看罷李鴻章的奏摺,果真"恭書匾額一方,交李鴻章祗領,敬謹懸掛昌平州鳳凰山都龍王廟。

匾額四字為:祥徵時若。

大意是說這裡是一個很靈驗的地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