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聖:論膽略

有膽無略是莽夫,有略無膽是懦夫。膽略,指勇氣和智謀,是分寸與火候的拿捏,是選擇與決斷的關鍵,是勝利與成功的前提,是智商、情商與膽商的結晶。

膽略基於膽識,成於戰略,是膽識與戰略的統一。

淺陋和狹隘往往矇住人的心智,膽略與眼界和格局成正比。劉邦出身平民,是西漢開國皇帝,青年時期遊手好閒,混跡江湖,不務正業,經常遭父親指責,也不受老實本分、辛勤勞作的兄嫂待見。後來,秦朝崩潰,天下大亂,劉邦因時而起,乘勢而為,成就帝業。


李明聖:論膽略

鴻門宴(資料圖)

劉邦贏在膽識。劉邦打天下,競爭對手是項羽。項羽出身貴族世家,力拔山兮氣蓋世,鉅鹿之戰,破釜沉舟,殲滅秦軍主力30餘萬;彭城之戰,出其不意,以3萬精騎遠程突擊,大破劉邦56萬聯軍。但是,項羽胸無大局,心無大略,在與劉邦的較量中,一直被劉邦牽著鼻子,在戰役勝利、戰略失算的窘境中東奔西走,最終陷入劉邦的戰略包圍,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

項羽與劉邦的差異主要在戰略。膽略讓人在眼花繚亂中把握大局,識別風險,見人所不能見,謀人所不能謀。膽略即雄心,屬於見多識廣、高瞻遠矚、氣吞山河者,與孤陋寡聞、鼠目寸光格格不入。

膽略基於膽量,成於策略,是膽量與策略的統一。

膽怯和僵硬往往侷限人的思想,膽略與勇氣和心理空間成正比。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是西漢九世皇孫,自幼父母雙亡,在叔父劉良的照看下讀書,到京師長安的太學求過學,躲到宛城(今南陽)新野避難,做過販賣糧食的生意。

當時王莽篡漢,天下騷動,劉秀與兄長劉縯起兵反莽。昆陽之戰,劉秀創造了以13000人大敗40萬官軍的戰爭奇蹟,其膽量可見一斑。後來,起義軍內部爆發權力鬥爭,剛毅慷慨、好俠養士的劉縯被義軍首領劉玄殺害,劉秀隱忍求生,以柔克剛,誠惶誠恐向劉玄謝罪,小心謹慎給劉玄當差,戰戰兢兢解除劉玄疑心,最終獲得脫離虎口、獨立發展、大展宏圖的機會。

劉秀與劉縯的不同,主要在策略。膽略讓人在紛紜複雜中選擇時機,規避風險,忍人所不能忍,為人所不能為。膽略即權變,屬於敢做敢當、深謀遠慮、隨機應變者,與有勇無謀、意氣用事格格不入。

膽略基於膽魄,成於才略,是膽魄與才略的統一。

小氣和委瑣往往捆住人的手腳,膽略與氣魄和行動能力成正比。當年毛澤東脫穎而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膽略過人。秋收起義失敗後,軍心浮動,毛澤東力排眾議,帶領起義軍餘部上井岡山。紅軍長征槍林彈雨,毛澤東從容不迫,指揮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草地。

李明聖:論膽略

抗戰時期內憂外患,毛澤東縱橫捭闔,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聯蔣抗日,在游擊戰、持久戰中發展壯大。解放戰爭敵強我弱,毛澤東氣定神閒,統率中國人民解放軍,3年殲滅蔣介石800萬大軍,推翻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法西斯統治。

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毛澤東又力排眾議,抗美援朝,把美軍趕回三八線以南。毛澤東戰無不勝,出神入化,其知識之淵博、思想之深刻、氣魄之宏大、境界之高妙、領袖才能之傑出,舉世罕見。

膽略讓人在變幻莫測中居高臨下,勢如破竹,戰勝風險,斷人所不能斷,成人所不能成。膽略即決斷,屬於臨危不懼、多謀善斷、善作善成者,與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格格不入。

作者:李明聖,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誌社總編輯,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文章發表於《前線》雜誌2019年第6期

版式:林苗苗

監製:李愛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