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葉嘉瑩學古詩詞:從來沒讀懂過的《離騷》,這下懂一點點了'

"

《詩經》之後,《離騷》無疑是另一部偉大的著作。如果說前者開啟了詩歌現實主義流派,後者則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葉嘉瑩先生《古詩詞課》的第二課,講的便是離騷。

自中學接觸《離騷》以來,對於它的印象就是難讀、難背、難懂(絕不承認自己是學渣)。

那麼,《離騷》到底傳達出詩人怎樣的一種情結?且聽葉嘉瑩先生怎麼說。

執著的追尋 雖九死其尤未

屈原愛國,在《離騷》裡也毫不避諱地抒發著自己的愛國之心,愛國之情,他渴盼楚國強盛、人民安居樂業。這種理想在離亂的現實面前,顯得尤為痛苦。但,即使痛苦,也要堅持追尋,也要大聲呼籲。在面對現實與理想的強烈衝突時,他們不是用圓融的態度去實現超然、達觀,或者獨善其身,而是在痛苦中執著追尋。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些是我心中所珍愛,縱使讓我死去多少次也不後悔。從這泣血之語中,我們能看到詩人的執著與勇氣。這種精神,在後來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詩裡,同樣能夠看到。面對亂世疾苦,他們無法超脫,只能在痛苦裡堅持自己的理想,這種情感,固然令人動容,亦令人肅然起敬。

葉嘉瑩先生將其概況為“殉身無悔的態度”“上下求索的精神”。

​香草美人以喻君子自此始

初讀《離騷》,感覺除了不認識的字以外,滿眼都是花花草草。“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把江離辟芷披在肩上,將秋蘭結成索佩掛在身旁。又如“制薺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屈原固然愛美,愛美好的事物,但在欣賞之外,也有更深層次的寓意:即以外在服飾、容顏之美來象徵內在品行的美好。

君子如玉,玉是美好的石頭。而香草,則是自然中的芬芳之物,高潔純粹。我們在後世閱讀詩歌作品時,會讀到大量描寫美好的植物、遺世獨立美人的詞句,詩人詞人僅僅在寫眼前一草一木的美好嗎?未必,他傾注的是自身的情感與理想。

"

《詩經》之後,《離騷》無疑是另一部偉大的著作。如果說前者開啟了詩歌現實主義流派,後者則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葉嘉瑩先生《古詩詞課》的第二課,講的便是離騷。

自中學接觸《離騷》以來,對於它的印象就是難讀、難背、難懂(絕不承認自己是學渣)。

那麼,《離騷》到底傳達出詩人怎樣的一種情結?且聽葉嘉瑩先生怎麼說。

執著的追尋 雖九死其尤未

屈原愛國,在《離騷》裡也毫不避諱地抒發著自己的愛國之心,愛國之情,他渴盼楚國強盛、人民安居樂業。這種理想在離亂的現實面前,顯得尤為痛苦。但,即使痛苦,也要堅持追尋,也要大聲呼籲。在面對現實與理想的強烈衝突時,他們不是用圓融的態度去實現超然、達觀,或者獨善其身,而是在痛苦中執著追尋。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些是我心中所珍愛,縱使讓我死去多少次也不後悔。從這泣血之語中,我們能看到詩人的執著與勇氣。這種精神,在後來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詩裡,同樣能夠看到。面對亂世疾苦,他們無法超脫,只能在痛苦裡堅持自己的理想,這種情感,固然令人動容,亦令人肅然起敬。

葉嘉瑩先生將其概況為“殉身無悔的態度”“上下求索的精神”。

​香草美人以喻君子自此始

初讀《離騷》,感覺除了不認識的字以外,滿眼都是花花草草。“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把江離辟芷披在肩上,將秋蘭結成索佩掛在身旁。又如“制薺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屈原固然愛美,愛美好的事物,但在欣賞之外,也有更深層次的寓意:即以外在服飾、容顏之美來象徵內在品行的美好。

君子如玉,玉是美好的石頭。而香草,則是自然中的芬芳之物,高潔純粹。我們在後世閱讀詩歌作品時,會讀到大量描寫美好的植物、遺世獨立美人的詞句,詩人詞人僅僅在寫眼前一草一木的美好嗎?未必,他傾注的是自身的情感與理想。

跟著葉嘉瑩學古詩詞:從來沒讀懂過的《離騷》,這下懂一點點了

自此,象徵著高潔品質的蘭草與秋菊,便從不缺席詩詞句席了。

開啟“悲秋”傳統

詩歌,是情感的生髮之作;詩人,則是這萬千感情的來源。物界,春來了,春深了,秋到了,秋去了,季節變遷,物候變化,都非常容易引起詩人的感懷。哪怕僅僅是因為風來吹皺一池春水,詞人心中也要一緊,可見他們與自然人事萬物之情感聯繫多麼密切,這情感共鳴來得又是多麼的生動與強烈。

秋天,見樹葉之搖落,草木之凋零,轉而意識到生命必然由盛轉衰,這是世間萬物無法逃避的規律,生命榮華最終將走向消散,這難道不令人感到傷悲嗎?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這句多年以前就背得滾瓜爛熟的詩句,直到如今的年齡,才品出個中況味。

日月更迭,春秋交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光流轉。看到草木終將零落,唯恐美人也將有暮年到來。

但這又如何能夠避免呢?也正因無法避免,才令人不忍直視。

在漫長的詩詞長河中,這樣的主題與傳統一以貫之,而這源頭,沒錯,正是《離騷》。

葉嘉瑩《古詩詞課》第二課學習筆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