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要求孩子從小"背古詩"是為何?

小侄女上早教班,她每天早上都要背《唐詩三百首》。老師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老師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書裡的意思,老師從來不說。

一天,小侄女讀了幾遍,就能背了。可是,她並不開心,書裡說的什麼意思,她完全不明白。她想,這樣糊里糊塗地背,有什麼意思呢?

她無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媽媽走過來問她怎麼了。

小侄女說:"為什麼老師總是讓我們背古詩,卻從來不講解釋?"

媽媽說:"因為裡面的道理有點複雜,等你長大了,再跟你講,你很快就懂了。"

小侄女更加不解了,"為什麼不等我大一點,可以理解的時候,再讓我背這些呢。"

媽媽啞口無言。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要求孩子從小"背古詩"是為何?

小侄女上早教班,她每天早上都要背《唐詩三百首》。老師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老師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書裡的意思,老師從來不說。

一天,小侄女讀了幾遍,就能背了。可是,她並不開心,書裡說的什麼意思,她完全不明白。她想,這樣糊里糊塗地背,有什麼意思呢?

她無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媽媽走過來問她怎麼了。

小侄女說:"為什麼老師總是讓我們背古詩,卻從來不講解釋?"

媽媽說:"因為裡面的道理有點複雜,等你長大了,再跟你講,你很快就懂了。"

小侄女更加不解了,"為什麼不等我大一點,可以理解的時候,再讓我背這些呢。"

媽媽啞口無言。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是呀,為什麼現在的家長明知道孩子這個年紀還不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還來要求孩子小小年紀便能熟讀唐詩三百首呢?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

  • 早做準備,有備無患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父母堅信凡事早一步弄懂,孩子就比別人快一步擁有發言權。當父母的,對孩子總是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放心。家長擔心孩子學習能力不如其他人,秉著笨鳥先飛早入林的理念,讓孩子早早接觸古詩,早一點做好準備,才不至於被別人甩得太遠。

  • 家長的攀比心理

小飛3歲就已經能背100多首古詩詞,小飛的家長每次提到這件事,臉上的笑容根本就沒停過,腰桿挺得特別筆直,頗有為人父母的驕傲。

其他家長一邊羨慕一邊暗地裡默默較勁,前一秒誇小飛不愧是神童,後一秒回家叮囑自家孩子趕緊背古詩。

今天聽說小飛又背了3首,那老於就催孩子在今天之內背熟5首。孩子是父母的作品,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所以大家都在暗自較勁,互相攀比。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要求孩子從小"背古詩"是為何?

小侄女上早教班,她每天早上都要背《唐詩三百首》。老師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老師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書裡的意思,老師從來不說。

一天,小侄女讀了幾遍,就能背了。可是,她並不開心,書裡說的什麼意思,她完全不明白。她想,這樣糊里糊塗地背,有什麼意思呢?

她無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媽媽走過來問她怎麼了。

小侄女說:"為什麼老師總是讓我們背古詩,卻從來不講解釋?"

媽媽說:"因為裡面的道理有點複雜,等你長大了,再跟你講,你很快就懂了。"

小侄女更加不解了,"為什麼不等我大一點,可以理解的時候,再讓我背這些呢。"

媽媽啞口無言。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是呀,為什麼現在的家長明知道孩子這個年紀還不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還來要求孩子小小年紀便能熟讀唐詩三百首呢?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

  • 早做準備,有備無患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父母堅信凡事早一步弄懂,孩子就比別人快一步擁有發言權。當父母的,對孩子總是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放心。家長擔心孩子學習能力不如其他人,秉著笨鳥先飛早入林的理念,讓孩子早早接觸古詩,早一點做好準備,才不至於被別人甩得太遠。

  • 家長的攀比心理

小飛3歲就已經能背100多首古詩詞,小飛的家長每次提到這件事,臉上的笑容根本就沒停過,腰桿挺得特別筆直,頗有為人父母的驕傲。

其他家長一邊羨慕一邊暗地裡默默較勁,前一秒誇小飛不愧是神童,後一秒回家叮囑自家孩子趕緊背古詩。

今天聽說小飛又背了3首,那老於就催孩子在今天之內背熟5首。孩子是父母的作品,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所以大家都在暗自較勁,互相攀比。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低齡化背古詩:死記硬背,限制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

背古詩不是一件壞事,錯就錯在低齡化背古詩。

曾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院士反對讓年紀比較小的孩子背古詩。她認為:孩子在3/4歲時,大腦相關區域未發展完全,在科學上是不合理的。不能否認詩詞很優美,但孩子背誦只能留下短期記憶。而且,強制性的背誦和練習,會導致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受很大影響。最靠譜的記憶方法絕對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根據人的記憶曲線去規劃背誦內容和背誦時間。

孩子3歲前,記憶以無意記憶為主,這種記憶的典型特徵是:不帶有目的性、也無需努力,記憶內容大多是具體、直觀、形象的事物,比如媽媽的臉、早上吃的早餐。

這種情況下,孩子就算真的全部背出來了,也不過是他記住了每個字的發音,把他們機械地拼湊在一起,孩子根本就體會不到古詩詞的美妙之處。這種毫無美感的空洞背誦,只會讓孩子思維僵化,嚴重影響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要求孩子從小"背古詩"是為何?

小侄女上早教班,她每天早上都要背《唐詩三百首》。老師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老師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書裡的意思,老師從來不說。

一天,小侄女讀了幾遍,就能背了。可是,她並不開心,書裡說的什麼意思,她完全不明白。她想,這樣糊里糊塗地背,有什麼意思呢?

她無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媽媽走過來問她怎麼了。

小侄女說:"為什麼老師總是讓我們背古詩,卻從來不講解釋?"

媽媽說:"因為裡面的道理有點複雜,等你長大了,再跟你講,你很快就懂了。"

小侄女更加不解了,"為什麼不等我大一點,可以理解的時候,再讓我背這些呢。"

媽媽啞口無言。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是呀,為什麼現在的家長明知道孩子這個年紀還不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還來要求孩子小小年紀便能熟讀唐詩三百首呢?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

  • 早做準備,有備無患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父母堅信凡事早一步弄懂,孩子就比別人快一步擁有發言權。當父母的,對孩子總是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放心。家長擔心孩子學習能力不如其他人,秉著笨鳥先飛早入林的理念,讓孩子早早接觸古詩,早一點做好準備,才不至於被別人甩得太遠。

  • 家長的攀比心理

小飛3歲就已經能背100多首古詩詞,小飛的家長每次提到這件事,臉上的笑容根本就沒停過,腰桿挺得特別筆直,頗有為人父母的驕傲。

其他家長一邊羨慕一邊暗地裡默默較勁,前一秒誇小飛不愧是神童,後一秒回家叮囑自家孩子趕緊背古詩。

今天聽說小飛又背了3首,那老於就催孩子在今天之內背熟5首。孩子是父母的作品,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所以大家都在暗自較勁,互相攀比。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低齡化背古詩:死記硬背,限制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

背古詩不是一件壞事,錯就錯在低齡化背古詩。

曾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院士反對讓年紀比較小的孩子背古詩。她認為:孩子在3/4歲時,大腦相關區域未發展完全,在科學上是不合理的。不能否認詩詞很優美,但孩子背誦只能留下短期記憶。而且,強制性的背誦和練習,會導致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受很大影響。最靠譜的記憶方法絕對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根據人的記憶曲線去規劃背誦內容和背誦時間。

孩子3歲前,記憶以無意記憶為主,這種記憶的典型特徵是:不帶有目的性、也無需努力,記憶內容大多是具體、直觀、形象的事物,比如媽媽的臉、早上吃的早餐。

這種情況下,孩子就算真的全部背出來了,也不過是他記住了每個字的發音,把他們機械地拼湊在一起,孩子根本就體會不到古詩詞的美妙之處。這種毫無美感的空洞背誦,只會讓孩子思維僵化,嚴重影響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 學古詩與學歷史的區別

古詩並不簡單,真正學會一首古詩,需要先翻譯詩句,然後再結合時代背景、作者經歷,才能體會到詩人此刻的心情,才能明白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因為孩子年紀尚小,閱歷不夠豐富,無法產生共鳴,所以根本就沒有辦法理解。一首詩最重要的是內涵,單純的背誦,形同嚼蠟,索然無味。再加上,低齡的孩子記憶能力不是很強,轉眼就忘記了,所以這樣學古詩無疑是在浪費時間。

但歷史就不一樣了,歷史簡單來說,就是在過去發生的故事。學歷史,無非就是讓孩子知道那些過去的事。

對於低齡的孩子,要求不用過高。家長可以每天給孩子講一個歷史故事,讓孩子對歷史人物有個初步的瞭解就好了。

古詩對孩子而言,是深奧的,是無趣的;而歷史對孩子而言,是生動的,是有趣的。如果家長想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建議家長從歷史開始。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要求孩子從小"背古詩"是為何?

小侄女上早教班,她每天早上都要背《唐詩三百首》。老師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老師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書裡的意思,老師從來不說。

一天,小侄女讀了幾遍,就能背了。可是,她並不開心,書裡說的什麼意思,她完全不明白。她想,這樣糊里糊塗地背,有什麼意思呢?

她無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媽媽走過來問她怎麼了。

小侄女說:"為什麼老師總是讓我們背古詩,卻從來不講解釋?"

媽媽說:"因為裡面的道理有點複雜,等你長大了,再跟你講,你很快就懂了。"

小侄女更加不解了,"為什麼不等我大一點,可以理解的時候,再讓我背這些呢。"

媽媽啞口無言。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是呀,為什麼現在的家長明知道孩子這個年紀還不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還來要求孩子小小年紀便能熟讀唐詩三百首呢?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

  • 早做準備,有備無患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父母堅信凡事早一步弄懂,孩子就比別人快一步擁有發言權。當父母的,對孩子總是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放心。家長擔心孩子學習能力不如其他人,秉著笨鳥先飛早入林的理念,讓孩子早早接觸古詩,早一點做好準備,才不至於被別人甩得太遠。

  • 家長的攀比心理

小飛3歲就已經能背100多首古詩詞,小飛的家長每次提到這件事,臉上的笑容根本就沒停過,腰桿挺得特別筆直,頗有為人父母的驕傲。

其他家長一邊羨慕一邊暗地裡默默較勁,前一秒誇小飛不愧是神童,後一秒回家叮囑自家孩子趕緊背古詩。

今天聽說小飛又背了3首,那老於就催孩子在今天之內背熟5首。孩子是父母的作品,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所以大家都在暗自較勁,互相攀比。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低齡化背古詩:死記硬背,限制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

背古詩不是一件壞事,錯就錯在低齡化背古詩。

曾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院士反對讓年紀比較小的孩子背古詩。她認為:孩子在3/4歲時,大腦相關區域未發展完全,在科學上是不合理的。不能否認詩詞很優美,但孩子背誦只能留下短期記憶。而且,強制性的背誦和練習,會導致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受很大影響。最靠譜的記憶方法絕對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根據人的記憶曲線去規劃背誦內容和背誦時間。

孩子3歲前,記憶以無意記憶為主,這種記憶的典型特徵是:不帶有目的性、也無需努力,記憶內容大多是具體、直觀、形象的事物,比如媽媽的臉、早上吃的早餐。

這種情況下,孩子就算真的全部背出來了,也不過是他記住了每個字的發音,把他們機械地拼湊在一起,孩子根本就體會不到古詩詞的美妙之處。這種毫無美感的空洞背誦,只會讓孩子思維僵化,嚴重影響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 學古詩與學歷史的區別

古詩並不簡單,真正學會一首古詩,需要先翻譯詩句,然後再結合時代背景、作者經歷,才能體會到詩人此刻的心情,才能明白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因為孩子年紀尚小,閱歷不夠豐富,無法產生共鳴,所以根本就沒有辦法理解。一首詩最重要的是內涵,單純的背誦,形同嚼蠟,索然無味。再加上,低齡的孩子記憶能力不是很強,轉眼就忘記了,所以這樣學古詩無疑是在浪費時間。

但歷史就不一樣了,歷史簡單來說,就是在過去發生的故事。學歷史,無非就是讓孩子知道那些過去的事。

對於低齡的孩子,要求不用過高。家長可以每天給孩子講一個歷史故事,讓孩子對歷史人物有個初步的瞭解就好了。

古詩對孩子而言,是深奧的,是無趣的;而歷史對孩子而言,是生動的,是有趣的。如果家長想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建議家長從歷史開始。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揭祕"學歷史"的3利

  • 以史為鑑,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

歷史源遠流長,人們常說"以史為鑑,方不會重蹈覆轍。"

原因就是歷史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的,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反思的。

在讓孩子學歷史的過程中,久而久之我們的孩子會學會思考,思考是是非非,同時也能開拓孩子的視野,讓我們的孩子瞭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發展史。

小萍的媽媽經常在睡覺前給小萍講歷史故事,今晚講的是商紂王被滅國的故事。

講完之後,媽媽問小萍一個小問題:為什麼商會被滅呀?"

認真聽了歷史故事的小萍回答:"因為商紂王殘暴凶狠,不講道理,引起民憤。"

小萍媽媽順水推舟,以商紂王為反面教材,啟發小萍,要做一個善良正直的好人。

家長們都可以通過講歷史故事的方法,來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從小在孩子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有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

  • 學好歷史,為學古詩打下基礎

歷史嚴格來說,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跟古詩關係密切。

詩人的思想感情肯定跟這首詩的社會背景脫離不了關係,而社會背景不就是那個年代發生的事嗎?

如果孩子對歷史很熟悉,知道了哪個朝代那一年發生了什麼大動亂,這對他理解古詩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春望》,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州(現在陝西富縣)前往靈武(現在屬寧夏)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困居長安。該詩作於次年三月。

孩子如果瞭解歷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他自然會明白詩人渴望和平,厭惡戰爭,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再比如,杜甫一句"漫卷詩書喜欲狂",咦,為什麼好好的,杜甫突然跟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呢?

這一句出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它的社會背景是唐代廣德元年,叛將史朝義(史思明之子)兵敗自隘,其部下割了他的頭顱向唐軍投降,且河南、河北的大片土地相繼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最後平息了。

飽受安史之亂痛苦的杜甫,如今終於聽到了戰亂被平息的消息,他欣喜若狂也是情理之中,孩子如果事先對歷史有所瞭解,自然能夠理解詩人此刻的欣喜若狂。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要求孩子從小"背古詩"是為何?

小侄女上早教班,她每天早上都要背《唐詩三百首》。老師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老師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書裡的意思,老師從來不說。

一天,小侄女讀了幾遍,就能背了。可是,她並不開心,書裡說的什麼意思,她完全不明白。她想,這樣糊里糊塗地背,有什麼意思呢?

她無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媽媽走過來問她怎麼了。

小侄女說:"為什麼老師總是讓我們背古詩,卻從來不講解釋?"

媽媽說:"因為裡面的道理有點複雜,等你長大了,再跟你講,你很快就懂了。"

小侄女更加不解了,"為什麼不等我大一點,可以理解的時候,再讓我背這些呢。"

媽媽啞口無言。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是呀,為什麼現在的家長明知道孩子這個年紀還不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還來要求孩子小小年紀便能熟讀唐詩三百首呢?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

  • 早做準備,有備無患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父母堅信凡事早一步弄懂,孩子就比別人快一步擁有發言權。當父母的,對孩子總是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放心。家長擔心孩子學習能力不如其他人,秉著笨鳥先飛早入林的理念,讓孩子早早接觸古詩,早一點做好準備,才不至於被別人甩得太遠。

  • 家長的攀比心理

小飛3歲就已經能背100多首古詩詞,小飛的家長每次提到這件事,臉上的笑容根本就沒停過,腰桿挺得特別筆直,頗有為人父母的驕傲。

其他家長一邊羨慕一邊暗地裡默默較勁,前一秒誇小飛不愧是神童,後一秒回家叮囑自家孩子趕緊背古詩。

今天聽說小飛又背了3首,那老於就催孩子在今天之內背熟5首。孩子是父母的作品,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所以大家都在暗自較勁,互相攀比。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低齡化背古詩:死記硬背,限制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

背古詩不是一件壞事,錯就錯在低齡化背古詩。

曾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院士反對讓年紀比較小的孩子背古詩。她認為:孩子在3/4歲時,大腦相關區域未發展完全,在科學上是不合理的。不能否認詩詞很優美,但孩子背誦只能留下短期記憶。而且,強制性的背誦和練習,會導致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受很大影響。最靠譜的記憶方法絕對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根據人的記憶曲線去規劃背誦內容和背誦時間。

孩子3歲前,記憶以無意記憶為主,這種記憶的典型特徵是:不帶有目的性、也無需努力,記憶內容大多是具體、直觀、形象的事物,比如媽媽的臉、早上吃的早餐。

這種情況下,孩子就算真的全部背出來了,也不過是他記住了每個字的發音,把他們機械地拼湊在一起,孩子根本就體會不到古詩詞的美妙之處。這種毫無美感的空洞背誦,只會讓孩子思維僵化,嚴重影響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 學古詩與學歷史的區別

古詩並不簡單,真正學會一首古詩,需要先翻譯詩句,然後再結合時代背景、作者經歷,才能體會到詩人此刻的心情,才能明白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因為孩子年紀尚小,閱歷不夠豐富,無法產生共鳴,所以根本就沒有辦法理解。一首詩最重要的是內涵,單純的背誦,形同嚼蠟,索然無味。再加上,低齡的孩子記憶能力不是很強,轉眼就忘記了,所以這樣學古詩無疑是在浪費時間。

但歷史就不一樣了,歷史簡單來說,就是在過去發生的故事。學歷史,無非就是讓孩子知道那些過去的事。

對於低齡的孩子,要求不用過高。家長可以每天給孩子講一個歷史故事,讓孩子對歷史人物有個初步的瞭解就好了。

古詩對孩子而言,是深奧的,是無趣的;而歷史對孩子而言,是生動的,是有趣的。如果家長想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建議家長從歷史開始。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揭祕"學歷史"的3利

  • 以史為鑑,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

歷史源遠流長,人們常說"以史為鑑,方不會重蹈覆轍。"

原因就是歷史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的,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反思的。

在讓孩子學歷史的過程中,久而久之我們的孩子會學會思考,思考是是非非,同時也能開拓孩子的視野,讓我們的孩子瞭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發展史。

小萍的媽媽經常在睡覺前給小萍講歷史故事,今晚講的是商紂王被滅國的故事。

講完之後,媽媽問小萍一個小問題:為什麼商會被滅呀?"

認真聽了歷史故事的小萍回答:"因為商紂王殘暴凶狠,不講道理,引起民憤。"

小萍媽媽順水推舟,以商紂王為反面教材,啟發小萍,要做一個善良正直的好人。

家長們都可以通過講歷史故事的方法,來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從小在孩子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有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

  • 學好歷史,為學古詩打下基礎

歷史嚴格來說,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跟古詩關係密切。

詩人的思想感情肯定跟這首詩的社會背景脫離不了關係,而社會背景不就是那個年代發生的事嗎?

如果孩子對歷史很熟悉,知道了哪個朝代那一年發生了什麼大動亂,這對他理解古詩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春望》,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州(現在陝西富縣)前往靈武(現在屬寧夏)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困居長安。該詩作於次年三月。

孩子如果瞭解歷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他自然會明白詩人渴望和平,厭惡戰爭,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再比如,杜甫一句"漫卷詩書喜欲狂",咦,為什麼好好的,杜甫突然跟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呢?

這一句出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它的社會背景是唐代廣德元年,叛將史朝義(史思明之子)兵敗自隘,其部下割了他的頭顱向唐軍投降,且河南、河北的大片土地相繼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最後平息了。

飽受安史之亂痛苦的杜甫,如今終於聽到了戰亂被平息的消息,他欣喜若狂也是情理之中,孩子如果事先對歷史有所瞭解,自然能夠理解詩人此刻的欣喜若狂。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 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

孩子一旦瞭解到混著血淚的近代史,就會明白現在國家的繁榮昌盛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要好好珍惜當下的和平。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捱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鬥爭史。

孩子在學習這一歷史過程中,會變得更具愛國情懷,會變得更加有鬥志,有志向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努力。

孩子成為"歷史達人"的祕訣

  • 投其所好

明明今年9歲,正是好動的年紀。基本坐不住,他翻都沒翻過書桌上媽媽靜心挑選的歷史書,即便那本書配圖非常精美。

對此,媽媽感到無可奈何,孩子不感興趣,她怎麼逼都沒辦法。

有天明明又在纏著媽媽講故事,媽媽靈機一動,就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歷史故事。

明明聽得如痴如醉,一直追問之後發生的事。

媽媽講累了,明明還不肯罷休,還繼續問個不停。

媽媽說:"寶寶,這些故事都是媽媽給你買的那本書裡的,有時候媽媽沒空講,寶寶可以自己去看呀。"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要求孩子從小"背古詩"是為何?

小侄女上早教班,她每天早上都要背《唐詩三百首》。老師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老師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書裡的意思,老師從來不說。

一天,小侄女讀了幾遍,就能背了。可是,她並不開心,書裡說的什麼意思,她完全不明白。她想,這樣糊里糊塗地背,有什麼意思呢?

她無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媽媽走過來問她怎麼了。

小侄女說:"為什麼老師總是讓我們背古詩,卻從來不講解釋?"

媽媽說:"因為裡面的道理有點複雜,等你長大了,再跟你講,你很快就懂了。"

小侄女更加不解了,"為什麼不等我大一點,可以理解的時候,再讓我背這些呢。"

媽媽啞口無言。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是呀,為什麼現在的家長明知道孩子這個年紀還不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還來要求孩子小小年紀便能熟讀唐詩三百首呢?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

  • 早做準備,有備無患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父母堅信凡事早一步弄懂,孩子就比別人快一步擁有發言權。當父母的,對孩子總是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放心。家長擔心孩子學習能力不如其他人,秉著笨鳥先飛早入林的理念,讓孩子早早接觸古詩,早一點做好準備,才不至於被別人甩得太遠。

  • 家長的攀比心理

小飛3歲就已經能背100多首古詩詞,小飛的家長每次提到這件事,臉上的笑容根本就沒停過,腰桿挺得特別筆直,頗有為人父母的驕傲。

其他家長一邊羨慕一邊暗地裡默默較勁,前一秒誇小飛不愧是神童,後一秒回家叮囑自家孩子趕緊背古詩。

今天聽說小飛又背了3首,那老於就催孩子在今天之內背熟5首。孩子是父母的作品,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所以大家都在暗自較勁,互相攀比。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低齡化背古詩:死記硬背,限制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

背古詩不是一件壞事,錯就錯在低齡化背古詩。

曾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院士反對讓年紀比較小的孩子背古詩。她認為:孩子在3/4歲時,大腦相關區域未發展完全,在科學上是不合理的。不能否認詩詞很優美,但孩子背誦只能留下短期記憶。而且,強制性的背誦和練習,會導致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受很大影響。最靠譜的記憶方法絕對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根據人的記憶曲線去規劃背誦內容和背誦時間。

孩子3歲前,記憶以無意記憶為主,這種記憶的典型特徵是:不帶有目的性、也無需努力,記憶內容大多是具體、直觀、形象的事物,比如媽媽的臉、早上吃的早餐。

這種情況下,孩子就算真的全部背出來了,也不過是他記住了每個字的發音,把他們機械地拼湊在一起,孩子根本就體會不到古詩詞的美妙之處。這種毫無美感的空洞背誦,只會讓孩子思維僵化,嚴重影響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 學古詩與學歷史的區別

古詩並不簡單,真正學會一首古詩,需要先翻譯詩句,然後再結合時代背景、作者經歷,才能體會到詩人此刻的心情,才能明白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因為孩子年紀尚小,閱歷不夠豐富,無法產生共鳴,所以根本就沒有辦法理解。一首詩最重要的是內涵,單純的背誦,形同嚼蠟,索然無味。再加上,低齡的孩子記憶能力不是很強,轉眼就忘記了,所以這樣學古詩無疑是在浪費時間。

但歷史就不一樣了,歷史簡單來說,就是在過去發生的故事。學歷史,無非就是讓孩子知道那些過去的事。

對於低齡的孩子,要求不用過高。家長可以每天給孩子講一個歷史故事,讓孩子對歷史人物有個初步的瞭解就好了。

古詩對孩子而言,是深奧的,是無趣的;而歷史對孩子而言,是生動的,是有趣的。如果家長想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建議家長從歷史開始。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揭祕"學歷史"的3利

  • 以史為鑑,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

歷史源遠流長,人們常說"以史為鑑,方不會重蹈覆轍。"

原因就是歷史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的,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反思的。

在讓孩子學歷史的過程中,久而久之我們的孩子會學會思考,思考是是非非,同時也能開拓孩子的視野,讓我們的孩子瞭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發展史。

小萍的媽媽經常在睡覺前給小萍講歷史故事,今晚講的是商紂王被滅國的故事。

講完之後,媽媽問小萍一個小問題:為什麼商會被滅呀?"

認真聽了歷史故事的小萍回答:"因為商紂王殘暴凶狠,不講道理,引起民憤。"

小萍媽媽順水推舟,以商紂王為反面教材,啟發小萍,要做一個善良正直的好人。

家長們都可以通過講歷史故事的方法,來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從小在孩子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有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

  • 學好歷史,為學古詩打下基礎

歷史嚴格來說,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跟古詩關係密切。

詩人的思想感情肯定跟這首詩的社會背景脫離不了關係,而社會背景不就是那個年代發生的事嗎?

如果孩子對歷史很熟悉,知道了哪個朝代那一年發生了什麼大動亂,這對他理解古詩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春望》,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州(現在陝西富縣)前往靈武(現在屬寧夏)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困居長安。該詩作於次年三月。

孩子如果瞭解歷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他自然會明白詩人渴望和平,厭惡戰爭,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再比如,杜甫一句"漫卷詩書喜欲狂",咦,為什麼好好的,杜甫突然跟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呢?

這一句出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它的社會背景是唐代廣德元年,叛將史朝義(史思明之子)兵敗自隘,其部下割了他的頭顱向唐軍投降,且河南、河北的大片土地相繼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最後平息了。

飽受安史之亂痛苦的杜甫,如今終於聽到了戰亂被平息的消息,他欣喜若狂也是情理之中,孩子如果事先對歷史有所瞭解,自然能夠理解詩人此刻的欣喜若狂。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 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

孩子一旦瞭解到混著血淚的近代史,就會明白現在國家的繁榮昌盛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要好好珍惜當下的和平。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捱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鬥爭史。

孩子在學習這一歷史過程中,會變得更具愛國情懷,會變得更加有鬥志,有志向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努力。

孩子成為"歷史達人"的祕訣

  • 投其所好

明明今年9歲,正是好動的年紀。基本坐不住,他翻都沒翻過書桌上媽媽靜心挑選的歷史書,即便那本書配圖非常精美。

對此,媽媽感到無可奈何,孩子不感興趣,她怎麼逼都沒辦法。

有天明明又在纏著媽媽講故事,媽媽靈機一動,就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歷史故事。

明明聽得如痴如醉,一直追問之後發生的事。

媽媽講累了,明明還不肯罷休,還繼續問個不停。

媽媽說:"寶寶,這些故事都是媽媽給你買的那本書裡的,有時候媽媽沒空講,寶寶可以自己去看呀。"

讓孩子“背古詩”?還不如讓孩子“學歷史”,這3大利好父母要懂

明明覺得很有道理,從那以後就喜歡上看歷史書,那本書的邊緣都被他翻皺了。

家長們不要覺得學歷史只有一種方式,就是讓孩子看書;不是這樣的,家長們可以通過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去激發孩子對歷史的興趣,引導孩子去學習。

比如,有些孩子喜歡看動畫片,那家長可以去買有關歷史的動畫片碟片,放給孩子看。

比如,孩子喜歡聽故事,家長們可以給他講歷史故事。

比如,孩子喜歡旅遊,家長可以帶他去遊玩歷史古城或者去觀看有代表性的歷史建築。

投其所好,讓孩子用他喜歡的方式去感受歷史的魅力,孩子會更願意接受,會更容易投入進去。

我是小B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