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路的變遷,一座城的傳奇,

幾代人的故事,夢開始的地方。

全國70家電臺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

騰訊新聞、芒果動聽APP製作的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國正在熱播!

"

一條路的變遷,一座城的傳奇,

幾代人的故事,夢開始的地方。

全國70家電臺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

騰訊新聞、芒果動聽APP製作的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國正在熱播!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今天我們走進的是海南省臨高縣解放路,講述生活在哪裡的人們通訊生活的改變,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的故事。

195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駕木船在敵人的炮火中衝破瓊州海峽天險,在海南臨高縣臨高角成功登陸,拉開解放海南島的序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宣告解放。臨高角也因此留下了海南人民無法忘卻的紅色記憶。

距離臨高角10公里的海南臨高縣城,在海南解放後,開始修建起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道路,它被命名為解放路。

遙想當年,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孤懸海外”, 在遠離黨中央,敵人控制十分嚴密的孤島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上的人民武裝——中共瓊崖縱隊,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在海南島解放戰爭中,成功的接應和配合渡海大軍作戰。

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瓊崖縱隊與中共中央如何保持聯絡,接應渡海大軍,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一環。時任中共瓊崖縱隊第一總隊第七團三連連長符瑩現年已94歲,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依舊心潮澎湃,他告訴記者,當時,瓊崖縱隊與渡海大軍聯絡十分困難,電臺是當時最便捷的通訊工具,是瓊崖縱隊和渡海大軍的‘眼睛’和‘耳朵’ 在海南解放戰爭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當時瓊崖縱隊手上的電臺數量屈指可數。

"

一條路的變遷,一座城的傳奇,

幾代人的故事,夢開始的地方。

全國70家電臺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

騰訊新聞、芒果動聽APP製作的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國正在熱播!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今天我們走進的是海南省臨高縣解放路,講述生活在哪裡的人們通訊生活的改變,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的故事。

195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駕木船在敵人的炮火中衝破瓊州海峽天險,在海南臨高縣臨高角成功登陸,拉開解放海南島的序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宣告解放。臨高角也因此留下了海南人民無法忘卻的紅色記憶。

距離臨高角10公里的海南臨高縣城,在海南解放後,開始修建起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道路,它被命名為解放路。

遙想當年,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孤懸海外”, 在遠離黨中央,敵人控制十分嚴密的孤島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上的人民武裝——中共瓊崖縱隊,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在海南島解放戰爭中,成功的接應和配合渡海大軍作戰。

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瓊崖縱隊與中共中央如何保持聯絡,接應渡海大軍,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一環。時任中共瓊崖縱隊第一總隊第七團三連連長符瑩現年已94歲,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依舊心潮澎湃,他告訴記者,當時,瓊崖縱隊與渡海大軍聯絡十分困難,電臺是當時最便捷的通訊工具,是瓊崖縱隊和渡海大軍的‘眼睛’和‘耳朵’ 在海南解放戰爭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當時瓊崖縱隊手上的電臺數量屈指可數。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臨高解放路老照片


"

一條路的變遷,一座城的傳奇,

幾代人的故事,夢開始的地方。

全國70家電臺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

騰訊新聞、芒果動聽APP製作的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國正在熱播!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今天我們走進的是海南省臨高縣解放路,講述生活在哪裡的人們通訊生活的改變,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的故事。

195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駕木船在敵人的炮火中衝破瓊州海峽天險,在海南臨高縣臨高角成功登陸,拉開解放海南島的序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宣告解放。臨高角也因此留下了海南人民無法忘卻的紅色記憶。

距離臨高角10公里的海南臨高縣城,在海南解放後,開始修建起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道路,它被命名為解放路。

遙想當年,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孤懸海外”, 在遠離黨中央,敵人控制十分嚴密的孤島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上的人民武裝——中共瓊崖縱隊,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在海南島解放戰爭中,成功的接應和配合渡海大軍作戰。

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瓊崖縱隊與中共中央如何保持聯絡,接應渡海大軍,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一環。時任中共瓊崖縱隊第一總隊第七團三連連長符瑩現年已94歲,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依舊心潮澎湃,他告訴記者,當時,瓊崖縱隊與渡海大軍聯絡十分困難,電臺是當時最便捷的通訊工具,是瓊崖縱隊和渡海大軍的‘眼睛’和‘耳朵’ 在海南解放戰爭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當時瓊崖縱隊手上的電臺數量屈指可數。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臨高解放路老照片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現如今的臨高郵電大樓

臨高縣解放路後,1951年,臨高第一家郵電局成立,至今依然矗立在臨高縣解放路上。那時,依靠懸掛在空中的那幾條明線和一棟2層小樓,成了全臨高縣的通信樞紐。

革命烈士的後代王廣道是新中國的同齡人,1969年,20歲的他進入位於解放路上的臨高縣郵電局工作,一干就是40年,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通訊工具和通訊方式的改變,通信事業的蓬勃發展。

"

一條路的變遷,一座城的傳奇,

幾代人的故事,夢開始的地方。

全國70家電臺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

騰訊新聞、芒果動聽APP製作的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國正在熱播!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今天我們走進的是海南省臨高縣解放路,講述生活在哪裡的人們通訊生活的改變,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的故事。

195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駕木船在敵人的炮火中衝破瓊州海峽天險,在海南臨高縣臨高角成功登陸,拉開解放海南島的序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宣告解放。臨高角也因此留下了海南人民無法忘卻的紅色記憶。

距離臨高角10公里的海南臨高縣城,在海南解放後,開始修建起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道路,它被命名為解放路。

遙想當年,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孤懸海外”, 在遠離黨中央,敵人控制十分嚴密的孤島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上的人民武裝——中共瓊崖縱隊,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在海南島解放戰爭中,成功的接應和配合渡海大軍作戰。

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瓊崖縱隊與中共中央如何保持聯絡,接應渡海大軍,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一環。時任中共瓊崖縱隊第一總隊第七團三連連長符瑩現年已94歲,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依舊心潮澎湃,他告訴記者,當時,瓊崖縱隊與渡海大軍聯絡十分困難,電臺是當時最便捷的通訊工具,是瓊崖縱隊和渡海大軍的‘眼睛’和‘耳朵’ 在海南解放戰爭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當時瓊崖縱隊手上的電臺數量屈指可數。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臨高解放路老照片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現如今的臨高郵電大樓

臨高縣解放路後,1951年,臨高第一家郵電局成立,至今依然矗立在臨高縣解放路上。那時,依靠懸掛在空中的那幾條明線和一棟2層小樓,成了全臨高縣的通信樞紐。

革命烈士的後代王廣道是新中國的同齡人,1969年,20歲的他進入位於解放路上的臨高縣郵電局工作,一干就是40年,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通訊工具和通訊方式的改變,通信事業的蓬勃發展。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正在工作

剛開始工作的兩三年,他是一名郵遞員,主要靠騎自行車,走街串巷送信。他說,當時通訊方面,寄平信是普遍性的。那時候,“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無論省內省外,寄一封信一般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收到。

"

一條路的變遷,一座城的傳奇,

幾代人的故事,夢開始的地方。

全國70家電臺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

騰訊新聞、芒果動聽APP製作的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國正在熱播!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今天我們走進的是海南省臨高縣解放路,講述生活在哪裡的人們通訊生活的改變,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的故事。

195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駕木船在敵人的炮火中衝破瓊州海峽天險,在海南臨高縣臨高角成功登陸,拉開解放海南島的序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宣告解放。臨高角也因此留下了海南人民無法忘卻的紅色記憶。

距離臨高角10公里的海南臨高縣城,在海南解放後,開始修建起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道路,它被命名為解放路。

遙想當年,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孤懸海外”, 在遠離黨中央,敵人控制十分嚴密的孤島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上的人民武裝——中共瓊崖縱隊,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在海南島解放戰爭中,成功的接應和配合渡海大軍作戰。

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瓊崖縱隊與中共中央如何保持聯絡,接應渡海大軍,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一環。時任中共瓊崖縱隊第一總隊第七團三連連長符瑩現年已94歲,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依舊心潮澎湃,他告訴記者,當時,瓊崖縱隊與渡海大軍聯絡十分困難,電臺是當時最便捷的通訊工具,是瓊崖縱隊和渡海大軍的‘眼睛’和‘耳朵’ 在海南解放戰爭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當時瓊崖縱隊手上的電臺數量屈指可數。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臨高解放路老照片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現如今的臨高郵電大樓

臨高縣解放路後,1951年,臨高第一家郵電局成立,至今依然矗立在臨高縣解放路上。那時,依靠懸掛在空中的那幾條明線和一棟2層小樓,成了全臨高縣的通信樞紐。

革命烈士的後代王廣道是新中國的同齡人,1969年,20歲的他進入位於解放路上的臨高縣郵電局工作,一干就是40年,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通訊工具和通訊方式的改變,通信事業的蓬勃發展。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正在工作

剛開始工作的兩三年,他是一名郵遞員,主要靠騎自行車,走街串巷送信。他說,當時通訊方面,寄平信是普遍性的。那時候,“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無論省內省外,寄一封信一般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收到。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那時候鄉下的路很多都還是土路,每天騎單車去送信送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是看到別人收信後高興的樣子,再苦再累也值得。”王廣道深知,一封封薄薄的家書,承載了太多的溫暖與感動。“如果情況緊急,也可以發電報,但由於按字收費,比較昂貴。一般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人們才會發電報。” 王廣道說。

而後,人們通訊方式的一次大變革,就是固定電話走進百姓家。

"

一條路的變遷,一座城的傳奇,

幾代人的故事,夢開始的地方。

全國70家電臺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

騰訊新聞、芒果動聽APP製作的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國正在熱播!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今天我們走進的是海南省臨高縣解放路,講述生活在哪裡的人們通訊生活的改變,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的故事。

195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駕木船在敵人的炮火中衝破瓊州海峽天險,在海南臨高縣臨高角成功登陸,拉開解放海南島的序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宣告解放。臨高角也因此留下了海南人民無法忘卻的紅色記憶。

距離臨高角10公里的海南臨高縣城,在海南解放後,開始修建起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道路,它被命名為解放路。

遙想當年,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孤懸海外”, 在遠離黨中央,敵人控制十分嚴密的孤島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上的人民武裝——中共瓊崖縱隊,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在海南島解放戰爭中,成功的接應和配合渡海大軍作戰。

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瓊崖縱隊與中共中央如何保持聯絡,接應渡海大軍,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一環。時任中共瓊崖縱隊第一總隊第七團三連連長符瑩現年已94歲,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依舊心潮澎湃,他告訴記者,當時,瓊崖縱隊與渡海大軍聯絡十分困難,電臺是當時最便捷的通訊工具,是瓊崖縱隊和渡海大軍的‘眼睛’和‘耳朵’ 在海南解放戰爭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當時瓊崖縱隊手上的電臺數量屈指可數。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臨高解放路老照片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現如今的臨高郵電大樓

臨高縣解放路後,1951年,臨高第一家郵電局成立,至今依然矗立在臨高縣解放路上。那時,依靠懸掛在空中的那幾條明線和一棟2層小樓,成了全臨高縣的通信樞紐。

革命烈士的後代王廣道是新中國的同齡人,1969年,20歲的他進入位於解放路上的臨高縣郵電局工作,一干就是40年,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通訊工具和通訊方式的改變,通信事業的蓬勃發展。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正在工作

剛開始工作的兩三年,他是一名郵遞員,主要靠騎自行車,走街串巷送信。他說,當時通訊方面,寄平信是普遍性的。那時候,“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無論省內省外,寄一封信一般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收到。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那時候鄉下的路很多都還是土路,每天騎單車去送信送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是看到別人收信後高興的樣子,再苦再累也值得。”王廣道深知,一封封薄薄的家書,承載了太多的溫暖與感動。“如果情況緊急,也可以發電報,但由於按字收費,比較昂貴。一般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人們才會發電報。” 王廣道說。

而後,人們通訊方式的一次大變革,就是固定電話走進百姓家。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話還是稀罕物件。那時的電話還是“搖把子”磁石電話,需要人工轉接,通信質量差。”

上世紀80年代,王廣道調到通訊部門工作,他所在的團隊經過技術攻堅,使得海南第一批的半自動電話機於1984年率先在臨高縣城鋪設使用,臨高完成了電話通信由手搖人工轉接到撥號自動連接的變革。固定電話也開始進入個人家庭。但剛開始那個時候家裡裝一部電話成本還是比較高,裝一部電話5千多,相當於一個人一年的收入。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也開啟了通信能力增長最多、業務發展最快的時期。那一年全省新裝室內自動電話1.54萬門。固定電話也還是有侷限性,出門後,就接不到電話了,聯絡不上。第二年,海南開辦了第一家無限尋呼臺,老百姓們腰間帶上了BB機。與其他大眾通訊工具相比,尋呼機流行的時間可謂“曇花一現”。

"

一條路的變遷,一座城的傳奇,

幾代人的故事,夢開始的地方。

全國70家電臺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

騰訊新聞、芒果動聽APP製作的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國正在熱播!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今天我們走進的是海南省臨高縣解放路,講述生活在哪裡的人們通訊生活的改變,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的故事。

195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駕木船在敵人的炮火中衝破瓊州海峽天險,在海南臨高縣臨高角成功登陸,拉開解放海南島的序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宣告解放。臨高角也因此留下了海南人民無法忘卻的紅色記憶。

距離臨高角10公里的海南臨高縣城,在海南解放後,開始修建起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道路,它被命名為解放路。

遙想當年,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孤懸海外”, 在遠離黨中央,敵人控制十分嚴密的孤島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上的人民武裝——中共瓊崖縱隊,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在海南島解放戰爭中,成功的接應和配合渡海大軍作戰。

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瓊崖縱隊與中共中央如何保持聯絡,接應渡海大軍,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一環。時任中共瓊崖縱隊第一總隊第七團三連連長符瑩現年已94歲,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依舊心潮澎湃,他告訴記者,當時,瓊崖縱隊與渡海大軍聯絡十分困難,電臺是當時最便捷的通訊工具,是瓊崖縱隊和渡海大軍的‘眼睛’和‘耳朵’ 在海南解放戰爭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當時瓊崖縱隊手上的電臺數量屈指可數。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臨高解放路老照片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現如今的臨高郵電大樓

臨高縣解放路後,1951年,臨高第一家郵電局成立,至今依然矗立在臨高縣解放路上。那時,依靠懸掛在空中的那幾條明線和一棟2層小樓,成了全臨高縣的通信樞紐。

革命烈士的後代王廣道是新中國的同齡人,1969年,20歲的他進入位於解放路上的臨高縣郵電局工作,一干就是40年,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通訊工具和通訊方式的改變,通信事業的蓬勃發展。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正在工作

剛開始工作的兩三年,他是一名郵遞員,主要靠騎自行車,走街串巷送信。他說,當時通訊方面,寄平信是普遍性的。那時候,“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無論省內省外,寄一封信一般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收到。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那時候鄉下的路很多都還是土路,每天騎單車去送信送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是看到別人收信後高興的樣子,再苦再累也值得。”王廣道深知,一封封薄薄的家書,承載了太多的溫暖與感動。“如果情況緊急,也可以發電報,但由於按字收費,比較昂貴。一般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人們才會發電報。” 王廣道說。

而後,人們通訊方式的一次大變革,就是固定電話走進百姓家。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話還是稀罕物件。那時的電話還是“搖把子”磁石電話,需要人工轉接,通信質量差。”

上世紀80年代,王廣道調到通訊部門工作,他所在的團隊經過技術攻堅,使得海南第一批的半自動電話機於1984年率先在臨高縣城鋪設使用,臨高完成了電話通信由手搖人工轉接到撥號自動連接的變革。固定電話也開始進入個人家庭。但剛開始那個時候家裡裝一部電話成本還是比較高,裝一部電話5千多,相當於一個人一年的收入。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也開啟了通信能力增長最多、業務發展最快的時期。那一年全省新裝室內自動電話1.54萬門。固定電話也還是有侷限性,出門後,就接不到電話了,聯絡不上。第二年,海南開辦了第一家無限尋呼臺,老百姓們腰間帶上了BB機。與其他大眾通訊工具相比,尋呼機流行的時間可謂“曇花一現”。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90年代初,移動電話開始進入家庭。當年大板磚式的移動電話,俗稱為“大哥大”。

“那時,大哥大手機要一兩萬元一部,不僅是通訊工具,還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能擁有一部大哥大,是很神氣的”,王廣道說。

1997年海南模擬移動電話發展到最高峰。移動通話門檻不斷降低,走進尋常百姓家,現如今,可以說人手一部手機。移動電話從1G發展到4G,從最初的只能打電話發短信,到現在它已經突破了通訊工具的界限。

王廣道說,他現在手機不僅是打電話,還用手機上網,發微信,寫材料也用手機很方便。智能手機功能很豐富,功能根本用不完。

"

一條路的變遷,一座城的傳奇,

幾代人的故事,夢開始的地方。

全國70家電臺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

騰訊新聞、芒果動聽APP製作的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國正在熱播!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今天我們走進的是海南省臨高縣解放路,講述生活在哪裡的人們通訊生活的改變,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的故事。

195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駕木船在敵人的炮火中衝破瓊州海峽天險,在海南臨高縣臨高角成功登陸,拉開解放海南島的序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宣告解放。臨高角也因此留下了海南人民無法忘卻的紅色記憶。

距離臨高角10公里的海南臨高縣城,在海南解放後,開始修建起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道路,它被命名為解放路。

遙想當年,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孤懸海外”, 在遠離黨中央,敵人控制十分嚴密的孤島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上的人民武裝——中共瓊崖縱隊,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在海南島解放戰爭中,成功的接應和配合渡海大軍作戰。

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瓊崖縱隊與中共中央如何保持聯絡,接應渡海大軍,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一環。時任中共瓊崖縱隊第一總隊第七團三連連長符瑩現年已94歲,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依舊心潮澎湃,他告訴記者,當時,瓊崖縱隊與渡海大軍聯絡十分困難,電臺是當時最便捷的通訊工具,是瓊崖縱隊和渡海大軍的‘眼睛’和‘耳朵’ 在海南解放戰爭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當時瓊崖縱隊手上的電臺數量屈指可數。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臨高解放路老照片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現如今的臨高郵電大樓

臨高縣解放路後,1951年,臨高第一家郵電局成立,至今依然矗立在臨高縣解放路上。那時,依靠懸掛在空中的那幾條明線和一棟2層小樓,成了全臨高縣的通信樞紐。

革命烈士的後代王廣道是新中國的同齡人,1969年,20歲的他進入位於解放路上的臨高縣郵電局工作,一干就是40年,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通訊工具和通訊方式的改變,通信事業的蓬勃發展。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正在工作

剛開始工作的兩三年,他是一名郵遞員,主要靠騎自行車,走街串巷送信。他說,當時通訊方面,寄平信是普遍性的。那時候,“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無論省內省外,寄一封信一般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收到。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那時候鄉下的路很多都還是土路,每天騎單車去送信送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是看到別人收信後高興的樣子,再苦再累也值得。”王廣道深知,一封封薄薄的家書,承載了太多的溫暖與感動。“如果情況緊急,也可以發電報,但由於按字收費,比較昂貴。一般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人們才會發電報。” 王廣道說。

而後,人們通訊方式的一次大變革,就是固定電話走進百姓家。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話還是稀罕物件。那時的電話還是“搖把子”磁石電話,需要人工轉接,通信質量差。”

上世紀80年代,王廣道調到通訊部門工作,他所在的團隊經過技術攻堅,使得海南第一批的半自動電話機於1984年率先在臨高縣城鋪設使用,臨高完成了電話通信由手搖人工轉接到撥號自動連接的變革。固定電話也開始進入個人家庭。但剛開始那個時候家裡裝一部電話成本還是比較高,裝一部電話5千多,相當於一個人一年的收入。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也開啟了通信能力增長最多、業務發展最快的時期。那一年全省新裝室內自動電話1.54萬門。固定電話也還是有侷限性,出門後,就接不到電話了,聯絡不上。第二年,海南開辦了第一家無限尋呼臺,老百姓們腰間帶上了BB機。與其他大眾通訊工具相比,尋呼機流行的時間可謂“曇花一現”。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90年代初,移動電話開始進入家庭。當年大板磚式的移動電話,俗稱為“大哥大”。

“那時,大哥大手機要一兩萬元一部,不僅是通訊工具,還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能擁有一部大哥大,是很神氣的”,王廣道說。

1997年海南模擬移動電話發展到最高峰。移動通話門檻不斷降低,走進尋常百姓家,現如今,可以說人手一部手機。移動電話從1G發展到4G,從最初的只能打電話發短信,到現在它已經突破了通訊工具的界限。

王廣道說,他現在手機不僅是打電話,還用手機上網,發微信,寫材料也用手機很方便。智能手機功能很豐富,功能根本用不完。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與兒子王曉華視頻通話

王廣道的三兒子王曉華,大學畢業後也在通信企業工作。三年前,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號召,前往柬埔寨工作,積極投身柬埔寨通信事業的支援建設。王曉華所在的公司,主要是將國產的通訊設備引進柬埔寨,幫助柬埔寨完善通訊網絡。

王曉華說,目前他們公司引進柬埔寨的通訊設備,都是國內技術比較先進的,不僅給柬埔寨通訊事業帶來了高速的發展,也展示了我國高水平的通訊科技實力。

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我國的通訊事業又將迎來能夠記入史冊的歷史性跨越。5G要來了,如果說4G改變生活,那麼5G將改變世界。海南已列入我國首批5G試點地區,預計明年5G規模化商用時要實現全島覆蓋。

海南省工信廳廳長王靜介紹說,5G和4G相比,速率是4G的40倍以上,也有可能達到100倍。5G未來全息技術的發展,可以讓遠方的人立體地呈現出來,可以感覺到大家就像是面對面坐在一起。


"

一條路的變遷,一座城的傳奇,

幾代人的故事,夢開始的地方。

全國70家電臺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

騰訊新聞、芒果動聽APP製作的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國正在熱播!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今天我們走進的是海南省臨高縣解放路,講述生活在哪裡的人們通訊生活的改變,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的故事。

195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駕木船在敵人的炮火中衝破瓊州海峽天險,在海南臨高縣臨高角成功登陸,拉開解放海南島的序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宣告解放。臨高角也因此留下了海南人民無法忘卻的紅色記憶。

距離臨高角10公里的海南臨高縣城,在海南解放後,開始修建起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道路,它被命名為解放路。

遙想當年,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孤懸海外”, 在遠離黨中央,敵人控制十分嚴密的孤島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上的人民武裝——中共瓊崖縱隊,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在海南島解放戰爭中,成功的接應和配合渡海大軍作戰。

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瓊崖縱隊與中共中央如何保持聯絡,接應渡海大軍,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一環。時任中共瓊崖縱隊第一總隊第七團三連連長符瑩現年已94歲,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依舊心潮澎湃,他告訴記者,當時,瓊崖縱隊與渡海大軍聯絡十分困難,電臺是當時最便捷的通訊工具,是瓊崖縱隊和渡海大軍的‘眼睛’和‘耳朵’ 在海南解放戰爭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當時瓊崖縱隊手上的電臺數量屈指可數。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臨高解放路老照片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現如今的臨高郵電大樓

臨高縣解放路後,1951年,臨高第一家郵電局成立,至今依然矗立在臨高縣解放路上。那時,依靠懸掛在空中的那幾條明線和一棟2層小樓,成了全臨高縣的通信樞紐。

革命烈士的後代王廣道是新中國的同齡人,1969年,20歲的他進入位於解放路上的臨高縣郵電局工作,一干就是40年,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通訊工具和通訊方式的改變,通信事業的蓬勃發展。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正在工作

剛開始工作的兩三年,他是一名郵遞員,主要靠騎自行車,走街串巷送信。他說,當時通訊方面,寄平信是普遍性的。那時候,“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無論省內省外,寄一封信一般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收到。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那時候鄉下的路很多都還是土路,每天騎單車去送信送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是看到別人收信後高興的樣子,再苦再累也值得。”王廣道深知,一封封薄薄的家書,承載了太多的溫暖與感動。“如果情況緊急,也可以發電報,但由於按字收費,比較昂貴。一般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人們才會發電報。” 王廣道說。

而後,人們通訊方式的一次大變革,就是固定電話走進百姓家。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話還是稀罕物件。那時的電話還是“搖把子”磁石電話,需要人工轉接,通信質量差。”

上世紀80年代,王廣道調到通訊部門工作,他所在的團隊經過技術攻堅,使得海南第一批的半自動電話機於1984年率先在臨高縣城鋪設使用,臨高完成了電話通信由手搖人工轉接到撥號自動連接的變革。固定電話也開始進入個人家庭。但剛開始那個時候家裡裝一部電話成本還是比較高,裝一部電話5千多,相當於一個人一年的收入。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也開啟了通信能力增長最多、業務發展最快的時期。那一年全省新裝室內自動電話1.54萬門。固定電話也還是有侷限性,出門後,就接不到電話了,聯絡不上。第二年,海南開辦了第一家無限尋呼臺,老百姓們腰間帶上了BB機。與其他大眾通訊工具相比,尋呼機流行的時間可謂“曇花一現”。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90年代初,移動電話開始進入家庭。當年大板磚式的移動電話,俗稱為“大哥大”。

“那時,大哥大手機要一兩萬元一部,不僅是通訊工具,還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能擁有一部大哥大,是很神氣的”,王廣道說。

1997年海南模擬移動電話發展到最高峰。移動通話門檻不斷降低,走進尋常百姓家,現如今,可以說人手一部手機。移動電話從1G發展到4G,從最初的只能打電話發短信,到現在它已經突破了通訊工具的界限。

王廣道說,他現在手機不僅是打電話,還用手機上網,發微信,寫材料也用手機很方便。智能手機功能很豐富,功能根本用不完。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與兒子王曉華視頻通話

王廣道的三兒子王曉華,大學畢業後也在通信企業工作。三年前,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號召,前往柬埔寨工作,積極投身柬埔寨通信事業的支援建設。王曉華所在的公司,主要是將國產的通訊設備引進柬埔寨,幫助柬埔寨完善通訊網絡。

王曉華說,目前他們公司引進柬埔寨的通訊設備,都是國內技術比較先進的,不僅給柬埔寨通訊事業帶來了高速的發展,也展示了我國高水平的通訊科技實力。

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我國的通訊事業又將迎來能夠記入史冊的歷史性跨越。5G要來了,如果說4G改變生活,那麼5G將改變世界。海南已列入我國首批5G試點地區,預計明年5G規模化商用時要實現全島覆蓋。

海南省工信廳廳長王靜介紹說,5G和4G相比,速率是4G的40倍以上,也有可能達到100倍。5G未來全息技術的發展,可以讓遠方的人立體地呈現出來,可以感覺到大家就像是面對面坐在一起。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上世紀80年代的臨高縣城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人們的通訊方式,從車馬郵路到即時通信,從見字如面到萬物互聯,時空在發展中“穿越”,距離在變化中縮小。王廣道工作的臨高縣郵政局也從當年一棟二層小樓,擴建成集郵政,郵電,銀行,辦公為一體的商業綜合樓。臨高解放路道路兩邊如今也是商鋪林立,成為了臨高縣城的主要商圈。

這是時代發展的腳步,也是人們幸福生活的印記。

"

一條路的變遷,一座城的傳奇,

幾代人的故事,夢開始的地方。

全國70家電臺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

騰訊新聞、芒果動聽APP製作的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國正在熱播!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今天我們走進的是海南省臨高縣解放路,講述生活在哪裡的人們通訊生活的改變,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的故事。

195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駕木船在敵人的炮火中衝破瓊州海峽天險,在海南臨高縣臨高角成功登陸,拉開解放海南島的序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宣告解放。臨高角也因此留下了海南人民無法忘卻的紅色記憶。

距離臨高角10公里的海南臨高縣城,在海南解放後,開始修建起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道路,它被命名為解放路。

遙想當年,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孤懸海外”, 在遠離黨中央,敵人控制十分嚴密的孤島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上的人民武裝——中共瓊崖縱隊,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在海南島解放戰爭中,成功的接應和配合渡海大軍作戰。

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瓊崖縱隊與中共中央如何保持聯絡,接應渡海大軍,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一環。時任中共瓊崖縱隊第一總隊第七團三連連長符瑩現年已94歲,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依舊心潮澎湃,他告訴記者,當時,瓊崖縱隊與渡海大軍聯絡十分困難,電臺是當時最便捷的通訊工具,是瓊崖縱隊和渡海大軍的‘眼睛’和‘耳朵’ 在海南解放戰爭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當時瓊崖縱隊手上的電臺數量屈指可數。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臨高解放路老照片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現如今的臨高郵電大樓

臨高縣解放路後,1951年,臨高第一家郵電局成立,至今依然矗立在臨高縣解放路上。那時,依靠懸掛在空中的那幾條明線和一棟2層小樓,成了全臨高縣的通信樞紐。

革命烈士的後代王廣道是新中國的同齡人,1969年,20歲的他進入位於解放路上的臨高縣郵電局工作,一干就是40年,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通訊工具和通訊方式的改變,通信事業的蓬勃發展。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正在工作

剛開始工作的兩三年,他是一名郵遞員,主要靠騎自行車,走街串巷送信。他說,當時通訊方面,寄平信是普遍性的。那時候,“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無論省內省外,寄一封信一般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收到。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那時候鄉下的路很多都還是土路,每天騎單車去送信送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是看到別人收信後高興的樣子,再苦再累也值得。”王廣道深知,一封封薄薄的家書,承載了太多的溫暖與感動。“如果情況緊急,也可以發電報,但由於按字收費,比較昂貴。一般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人們才會發電報。” 王廣道說。

而後,人們通訊方式的一次大變革,就是固定電話走進百姓家。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話還是稀罕物件。那時的電話還是“搖把子”磁石電話,需要人工轉接,通信質量差。”

上世紀80年代,王廣道調到通訊部門工作,他所在的團隊經過技術攻堅,使得海南第一批的半自動電話機於1984年率先在臨高縣城鋪設使用,臨高完成了電話通信由手搖人工轉接到撥號自動連接的變革。固定電話也開始進入個人家庭。但剛開始那個時候家裡裝一部電話成本還是比較高,裝一部電話5千多,相當於一個人一年的收入。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也開啟了通信能力增長最多、業務發展最快的時期。那一年全省新裝室內自動電話1.54萬門。固定電話也還是有侷限性,出門後,就接不到電話了,聯絡不上。第二年,海南開辦了第一家無限尋呼臺,老百姓們腰間帶上了BB機。與其他大眾通訊工具相比,尋呼機流行的時間可謂“曇花一現”。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90年代初,移動電話開始進入家庭。當年大板磚式的移動電話,俗稱為“大哥大”。

“那時,大哥大手機要一兩萬元一部,不僅是通訊工具,還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能擁有一部大哥大,是很神氣的”,王廣道說。

1997年海南模擬移動電話發展到最高峰。移動通話門檻不斷降低,走進尋常百姓家,現如今,可以說人手一部手機。移動電話從1G發展到4G,從最初的只能打電話發短信,到現在它已經突破了通訊工具的界限。

王廣道說,他現在手機不僅是打電話,還用手機上網,發微信,寫材料也用手機很方便。智能手機功能很豐富,功能根本用不完。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與兒子王曉華視頻通話

王廣道的三兒子王曉華,大學畢業後也在通信企業工作。三年前,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號召,前往柬埔寨工作,積極投身柬埔寨通信事業的支援建設。王曉華所在的公司,主要是將國產的通訊設備引進柬埔寨,幫助柬埔寨完善通訊網絡。

王曉華說,目前他們公司引進柬埔寨的通訊設備,都是國內技術比較先進的,不僅給柬埔寨通訊事業帶來了高速的發展,也展示了我國高水平的通訊科技實力。

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我國的通訊事業又將迎來能夠記入史冊的歷史性跨越。5G要來了,如果說4G改變生活,那麼5G將改變世界。海南已列入我國首批5G試點地區,預計明年5G規模化商用時要實現全島覆蓋。

海南省工信廳廳長王靜介紹說,5G和4G相比,速率是4G的40倍以上,也有可能達到100倍。5G未來全息技術的發展,可以讓遠方的人立體地呈現出來,可以感覺到大家就像是面對面坐在一起。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上世紀80年代的臨高縣城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人們的通訊方式,從車馬郵路到即時通信,從見字如面到萬物互聯,時空在發展中“穿越”,距離在變化中縮小。王廣道工作的臨高縣郵政局也從當年一棟二層小樓,擴建成集郵政,郵電,銀行,辦公為一體的商業綜合樓。臨高解放路道路兩邊如今也是商鋪林立,成為了臨高縣城的主要商圈。

這是時代發展的腳步,也是人們幸福生活的印記。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如今臨高縣航拍圖(圖片來源:臨高縣人民政府官網)

臨高解放史料鏈接:

1949年底,國民黨軍殘部敗退至臺灣、海南島、舟山群島和閩浙沿海島嶼,企圖利用海峽天塹固守島嶼,阻止解放軍進攻。為消除敵對東南沿海的破壞、騷擾,中央軍委指示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實施我軍第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解放海南島。解放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結束,歷時56天。在此過程中,臨高縣黨政軍民全力以赴,配合中國國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部隊,在臨高角、高山嶺、落雲山等地,殲滅國民黨六十四軍一三一師大部,趕走了國民黨臨高縣政府,4月21日解放了臨高全境。


臨高解放路的“前世今生”:

1950年4月海南省臨高縣解放時,縣城——臨城鎮僅有長1000米,寬4.5米的石板街道。1950年到1959年,填平了城東門橋邊的深水涵洞,拆掉了舊城牆,開闢了1條1.5公里長的解放路。1970年後,解放路的東、中兩段,鋪築成水泥路,開挖了排水溝。1984年後,按照第三次臨城鎮總體規劃圖進行市政建設,填平了解放路西段佔路面600米長的低窪臭水塘,填土方1.4萬立方米;興建了2個排水涵洞和1座長15米、寬12米的通車橋樑;拆除了一批障礙物,使解放路全路通車。之後,還有不同程度的加寬、改直、填平、伸長,建成了現在人、車分道的三板式街道。

湖南廣播電視臺旗下唯一音頻平臺芒果動聽APP,將作為《我家住在解放路》系列音頻內容獨家回聽平臺,專題播出“解放路”全集內容,併為用戶提供新聞、劇集、有聲書、綜藝等精品內容。


明天,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將刊播

湘潭解放路:威武戰車從這裡駛來

"

一條路的變遷,一座城的傳奇,

幾代人的故事,夢開始的地方。

全國70家電臺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

騰訊新聞、芒果動聽APP製作的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國正在熱播!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今天我們走進的是海南省臨高縣解放路,講述生活在哪裡的人們通訊生活的改變,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的故事。

195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駕木船在敵人的炮火中衝破瓊州海峽天險,在海南臨高縣臨高角成功登陸,拉開解放海南島的序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宣告解放。臨高角也因此留下了海南人民無法忘卻的紅色記憶。

距離臨高角10公里的海南臨高縣城,在海南解放後,開始修建起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道路,它被命名為解放路。

遙想當年,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孤懸海外”, 在遠離黨中央,敵人控制十分嚴密的孤島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上的人民武裝——中共瓊崖縱隊,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在海南島解放戰爭中,成功的接應和配合渡海大軍作戰。

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瓊崖縱隊與中共中央如何保持聯絡,接應渡海大軍,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一環。時任中共瓊崖縱隊第一總隊第七團三連連長符瑩現年已94歲,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依舊心潮澎湃,他告訴記者,當時,瓊崖縱隊與渡海大軍聯絡十分困難,電臺是當時最便捷的通訊工具,是瓊崖縱隊和渡海大軍的‘眼睛’和‘耳朵’ 在海南解放戰爭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當時瓊崖縱隊手上的電臺數量屈指可數。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臨高解放路老照片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現如今的臨高郵電大樓

臨高縣解放路後,1951年,臨高第一家郵電局成立,至今依然矗立在臨高縣解放路上。那時,依靠懸掛在空中的那幾條明線和一棟2層小樓,成了全臨高縣的通信樞紐。

革命烈士的後代王廣道是新中國的同齡人,1969年,20歲的他進入位於解放路上的臨高縣郵電局工作,一干就是40年,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通訊工具和通訊方式的改變,通信事業的蓬勃發展。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正在工作

剛開始工作的兩三年,他是一名郵遞員,主要靠騎自行車,走街串巷送信。他說,當時通訊方面,寄平信是普遍性的。那時候,“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無論省內省外,寄一封信一般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收到。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那時候鄉下的路很多都還是土路,每天騎單車去送信送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是看到別人收信後高興的樣子,再苦再累也值得。”王廣道深知,一封封薄薄的家書,承載了太多的溫暖與感動。“如果情況緊急,也可以發電報,但由於按字收費,比較昂貴。一般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人們才會發電報。” 王廣道說。

而後,人們通訊方式的一次大變革,就是固定電話走進百姓家。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話還是稀罕物件。那時的電話還是“搖把子”磁石電話,需要人工轉接,通信質量差。”

上世紀80年代,王廣道調到通訊部門工作,他所在的團隊經過技術攻堅,使得海南第一批的半自動電話機於1984年率先在臨高縣城鋪設使用,臨高完成了電話通信由手搖人工轉接到撥號自動連接的變革。固定電話也開始進入個人家庭。但剛開始那個時候家裡裝一部電話成本還是比較高,裝一部電話5千多,相當於一個人一年的收入。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也開啟了通信能力增長最多、業務發展最快的時期。那一年全省新裝室內自動電話1.54萬門。固定電話也還是有侷限性,出門後,就接不到電話了,聯絡不上。第二年,海南開辦了第一家無限尋呼臺,老百姓們腰間帶上了BB機。與其他大眾通訊工具相比,尋呼機流行的時間可謂“曇花一現”。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90年代初,移動電話開始進入家庭。當年大板磚式的移動電話,俗稱為“大哥大”。

“那時,大哥大手機要一兩萬元一部,不僅是通訊工具,還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能擁有一部大哥大,是很神氣的”,王廣道說。

1997年海南模擬移動電話發展到最高峰。移動通話門檻不斷降低,走進尋常百姓家,現如今,可以說人手一部手機。移動電話從1G發展到4G,從最初的只能打電話發短信,到現在它已經突破了通訊工具的界限。

王廣道說,他現在手機不僅是打電話,還用手機上網,發微信,寫材料也用手機很方便。智能手機功能很豐富,功能根本用不完。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與兒子王曉華視頻通話

王廣道的三兒子王曉華,大學畢業後也在通信企業工作。三年前,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號召,前往柬埔寨工作,積極投身柬埔寨通信事業的支援建設。王曉華所在的公司,主要是將國產的通訊設備引進柬埔寨,幫助柬埔寨完善通訊網絡。

王曉華說,目前他們公司引進柬埔寨的通訊設備,都是國內技術比較先進的,不僅給柬埔寨通訊事業帶來了高速的發展,也展示了我國高水平的通訊科技實力。

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我國的通訊事業又將迎來能夠記入史冊的歷史性跨越。5G要來了,如果說4G改變生活,那麼5G將改變世界。海南已列入我國首批5G試點地區,預計明年5G規模化商用時要實現全島覆蓋。

海南省工信廳廳長王靜介紹說,5G和4G相比,速率是4G的40倍以上,也有可能達到100倍。5G未來全息技術的發展,可以讓遠方的人立體地呈現出來,可以感覺到大家就像是面對面坐在一起。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上世紀80年代的臨高縣城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人們的通訊方式,從車馬郵路到即時通信,從見字如面到萬物互聯,時空在發展中“穿越”,距離在變化中縮小。王廣道工作的臨高縣郵政局也從當年一棟二層小樓,擴建成集郵政,郵電,銀行,辦公為一體的商業綜合樓。臨高解放路道路兩邊如今也是商鋪林立,成為了臨高縣城的主要商圈。

這是時代發展的腳步,也是人們幸福生活的印記。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如今臨高縣航拍圖(圖片來源:臨高縣人民政府官網)

臨高解放史料鏈接:

1949年底,國民黨軍殘部敗退至臺灣、海南島、舟山群島和閩浙沿海島嶼,企圖利用海峽天塹固守島嶼,阻止解放軍進攻。為消除敵對東南沿海的破壞、騷擾,中央軍委指示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實施我軍第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解放海南島。解放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結束,歷時56天。在此過程中,臨高縣黨政軍民全力以赴,配合中國國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部隊,在臨高角、高山嶺、落雲山等地,殲滅國民黨六十四軍一三一師大部,趕走了國民黨臨高縣政府,4月21日解放了臨高全境。


臨高解放路的“前世今生”:

1950年4月海南省臨高縣解放時,縣城——臨城鎮僅有長1000米,寬4.5米的石板街道。1950年到1959年,填平了城東門橋邊的深水涵洞,拆掉了舊城牆,開闢了1條1.5公里長的解放路。1970年後,解放路的東、中兩段,鋪築成水泥路,開挖了排水溝。1984年後,按照第三次臨城鎮總體規劃圖進行市政建設,填平了解放路西段佔路面600米長的低窪臭水塘,填土方1.4萬立方米;興建了2個排水涵洞和1座長15米、寬12米的通車橋樑;拆除了一批障礙物,使解放路全路通車。之後,還有不同程度的加寬、改直、填平、伸長,建成了現在人、車分道的三板式街道。

湖南廣播電視臺旗下唯一音頻平臺芒果動聽APP,將作為《我家住在解放路》系列音頻內容獨家回聽平臺,專題播出“解放路”全集內容,併為用戶提供新聞、劇集、有聲書、綜藝等精品內容。


明天,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將刊播

湘潭解放路:威武戰車從這裡駛來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

一條路的變遷,一座城的傳奇,

幾代人的故事,夢開始的地方。

全國70家電臺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

騰訊新聞、芒果動聽APP製作的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國正在熱播!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今天我們走進的是海南省臨高縣解放路,講述生活在哪裡的人們通訊生活的改變,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的故事。

195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駕木船在敵人的炮火中衝破瓊州海峽天險,在海南臨高縣臨高角成功登陸,拉開解放海南島的序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宣告解放。臨高角也因此留下了海南人民無法忘卻的紅色記憶。

距離臨高角10公里的海南臨高縣城,在海南解放後,開始修建起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道路,它被命名為解放路。

遙想當年,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孤懸海外”, 在遠離黨中央,敵人控制十分嚴密的孤島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上的人民武裝——中共瓊崖縱隊,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在海南島解放戰爭中,成功的接應和配合渡海大軍作戰。

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瓊崖縱隊與中共中央如何保持聯絡,接應渡海大軍,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一環。時任中共瓊崖縱隊第一總隊第七團三連連長符瑩現年已94歲,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依舊心潮澎湃,他告訴記者,當時,瓊崖縱隊與渡海大軍聯絡十分困難,電臺是當時最便捷的通訊工具,是瓊崖縱隊和渡海大軍的‘眼睛’和‘耳朵’ 在海南解放戰爭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當時瓊崖縱隊手上的電臺數量屈指可數。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臨高解放路老照片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現如今的臨高郵電大樓

臨高縣解放路後,1951年,臨高第一家郵電局成立,至今依然矗立在臨高縣解放路上。那時,依靠懸掛在空中的那幾條明線和一棟2層小樓,成了全臨高縣的通信樞紐。

革命烈士的後代王廣道是新中國的同齡人,1969年,20歲的他進入位於解放路上的臨高縣郵電局工作,一干就是40年,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通訊工具和通訊方式的改變,通信事業的蓬勃發展。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正在工作

剛開始工作的兩三年,他是一名郵遞員,主要靠騎自行車,走街串巷送信。他說,當時通訊方面,寄平信是普遍性的。那時候,“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無論省內省外,寄一封信一般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收到。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那時候鄉下的路很多都還是土路,每天騎單車去送信送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是看到別人收信後高興的樣子,再苦再累也值得。”王廣道深知,一封封薄薄的家書,承載了太多的溫暖與感動。“如果情況緊急,也可以發電報,但由於按字收費,比較昂貴。一般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人們才會發電報。” 王廣道說。

而後,人們通訊方式的一次大變革,就是固定電話走進百姓家。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話還是稀罕物件。那時的電話還是“搖把子”磁石電話,需要人工轉接,通信質量差。”

上世紀80年代,王廣道調到通訊部門工作,他所在的團隊經過技術攻堅,使得海南第一批的半自動電話機於1984年率先在臨高縣城鋪設使用,臨高完成了電話通信由手搖人工轉接到撥號自動連接的變革。固定電話也開始進入個人家庭。但剛開始那個時候家裡裝一部電話成本還是比較高,裝一部電話5千多,相當於一個人一年的收入。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也開啟了通信能力增長最多、業務發展最快的時期。那一年全省新裝室內自動電話1.54萬門。固定電話也還是有侷限性,出門後,就接不到電話了,聯絡不上。第二年,海南開辦了第一家無限尋呼臺,老百姓們腰間帶上了BB機。與其他大眾通訊工具相比,尋呼機流行的時間可謂“曇花一現”。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90年代初,移動電話開始進入家庭。當年大板磚式的移動電話,俗稱為“大哥大”。

“那時,大哥大手機要一兩萬元一部,不僅是通訊工具,還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能擁有一部大哥大,是很神氣的”,王廣道說。

1997年海南模擬移動電話發展到最高峰。移動通話門檻不斷降低,走進尋常百姓家,現如今,可以說人手一部手機。移動電話從1G發展到4G,從最初的只能打電話發短信,到現在它已經突破了通訊工具的界限。

王廣道說,他現在手機不僅是打電話,還用手機上網,發微信,寫材料也用手機很方便。智能手機功能很豐富,功能根本用不完。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與兒子王曉華視頻通話

王廣道的三兒子王曉華,大學畢業後也在通信企業工作。三年前,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號召,前往柬埔寨工作,積極投身柬埔寨通信事業的支援建設。王曉華所在的公司,主要是將國產的通訊設備引進柬埔寨,幫助柬埔寨完善通訊網絡。

王曉華說,目前他們公司引進柬埔寨的通訊設備,都是國內技術比較先進的,不僅給柬埔寨通訊事業帶來了高速的發展,也展示了我國高水平的通訊科技實力。

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我國的通訊事業又將迎來能夠記入史冊的歷史性跨越。5G要來了,如果說4G改變生活,那麼5G將改變世界。海南已列入我國首批5G試點地區,預計明年5G規模化商用時要實現全島覆蓋。

海南省工信廳廳長王靜介紹說,5G和4G相比,速率是4G的40倍以上,也有可能達到100倍。5G未來全息技術的發展,可以讓遠方的人立體地呈現出來,可以感覺到大家就像是面對面坐在一起。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上世紀80年代的臨高縣城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人們的通訊方式,從車馬郵路到即時通信,從見字如面到萬物互聯,時空在發展中“穿越”,距離在變化中縮小。王廣道工作的臨高縣郵政局也從當年一棟二層小樓,擴建成集郵政,郵電,銀行,辦公為一體的商業綜合樓。臨高解放路道路兩邊如今也是商鋪林立,成為了臨高縣城的主要商圈。

這是時代發展的腳步,也是人們幸福生活的印記。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如今臨高縣航拍圖(圖片來源:臨高縣人民政府官網)

臨高解放史料鏈接:

1949年底,國民黨軍殘部敗退至臺灣、海南島、舟山群島和閩浙沿海島嶼,企圖利用海峽天塹固守島嶼,阻止解放軍進攻。為消除敵對東南沿海的破壞、騷擾,中央軍委指示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實施我軍第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解放海南島。解放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結束,歷時56天。在此過程中,臨高縣黨政軍民全力以赴,配合中國國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部隊,在臨高角、高山嶺、落雲山等地,殲滅國民黨六十四軍一三一師大部,趕走了國民黨臨高縣政府,4月21日解放了臨高全境。


臨高解放路的“前世今生”:

1950年4月海南省臨高縣解放時,縣城——臨城鎮僅有長1000米,寬4.5米的石板街道。1950年到1959年,填平了城東門橋邊的深水涵洞,拆掉了舊城牆,開闢了1條1.5公里長的解放路。1970年後,解放路的東、中兩段,鋪築成水泥路,開挖了排水溝。1984年後,按照第三次臨城鎮總體規劃圖進行市政建設,填平了解放路西段佔路面600米長的低窪臭水塘,填土方1.4萬立方米;興建了2個排水涵洞和1座長15米、寬12米的通車橋樑;拆除了一批障礙物,使解放路全路通車。之後,還有不同程度的加寬、改直、填平、伸長,建成了現在人、車分道的三板式街道。

湖南廣播電視臺旗下唯一音頻平臺芒果動聽APP,將作為《我家住在解放路》系列音頻內容獨家回聽平臺,專題播出“解放路”全集內容,併為用戶提供新聞、劇集、有聲書、綜藝等精品內容。


明天,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將刊播

湘潭解放路:威武戰車從這裡駛來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我家住在解放路》全國百家聯播電臺名單

鄭州人民廣播電臺、福建交通廣播、陝西廣播電視臺都市廣播、廣西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撫順經濟交通廣播電臺、石家莊音樂廣播、綿陽交通廣播、上海第一財經廣播、宜昌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綜合廣播、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內蒙古廣播電視臺交通之聲、山東經濟廣播財富radio、溫州交通廣播、海南音樂廣播、荊州之聲、廣東文體廣播、杭州電臺新聞綜合頻率(杭州之聲)、大連新聞傳媒集團綜合廣播、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音樂廣播、三亞廣播電視臺天涯之聲、延邊交通廣播、永州人民廣播電臺FM94.8、贛州音樂廣播、赤峰交通廣播、深圳優悅廣播FM105.7、臨沂都市101經濟廣播、山西農村廣播、江西音樂廣播、甘肅都市調頻廣播、鹽城廣播FM88.2、蘇州廣播電視總檯(蘇州生活廣播、蘇州綜合廣播、蘇州新聞廣播)、連雲港市廣播電視臺fm90.2、海南交通廣播、吉林交通廣播、四川廣播電視臺廣播廣告中心、四川交通廣播、湖州交通文藝廣播、玉林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山西音樂廣播、山西經濟廣播、揚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總檯)江都頻率、天津經濟廣播、無錫經濟廣播、無錫樑溪之聲、江蘇新聞廣播、貴州旅遊廣播、新疆949交通廣播、南陽新聞廣播、雲南紅河廣播電視臺FM101.4 綜合廣播、南充交通廣播、德州交通音樂廣播、吉林市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瀋陽交通廣播、西藏廣播電視臺、寧夏音樂廣播、重慶音樂廣播、濰坊音樂之聲、遵義綜合廣播、湖北之聲、渭南綜合廣播、渭南音樂廣播、渭南交通廣播、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戲曲廣播娛樂976、唐山交通文藝廣播、馬鞍山綜合廣播、青海新聞綜合廣播、銀川新聞綜合廣播、銀川交通音樂廣播、銀川女主播電臺、自貢交通廣播、FM98.6 張家口音樂廣播、

陝西安康綜合廣播、廣東茂名市廣播電視臺FM106.1廣播頻率、安徽戲曲廣播、黔西南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FM107.9、河北FM89.9涉縣交通音樂廣播、江蘇鎮江交通廣播、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廣播電臺、黑龍江鶴崗交通文藝廣播、湖南常德鼎廣電臺FM106.8、山東濟寧廣播電視臺101.8綜合廣播、山西朔州城市廣播、重慶萬州廣播電視臺萬州人民廣播電臺綜合廣播(FM99.3)、河南廣播電視臺音樂廣播、FM99.2郴州綜合廣播、瀏陽人民廣播電臺交通廣播、廣西柳州交通廣播(FM99.10)、柳州綜合廣播(FM102.9)、柳州飛揚調頻廣播(FM105.9)、黑龍江大慶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甘肅省酒泉廣播電視臺FM101.5、哈密廣播電視臺漢語綜合廣播FM103.5、四川廣安廣播電視臺FM101.2廣安交通旅遊廣播、河北定州交通音樂廣播FM103.5、雲南文山廣播電視臺交通頻率、河北衡水文藝廣播湖城之聲961、雲南麗江市廣播電視臺麗江旅遊交通廣播FM97.7、內蒙古巴彥淖爾電視臺綜合廣播、山西長治廣播電視臺新聞頻率、FM99.6信陽交通廣播、湖南電臺交通頻道、湖南電臺金鷹955、湖南電臺893汽車音樂電臺、湖南電臺瀟湘之聲、湖南電臺新聞綜合頻道、湖南電臺經濟廣播、湖南電臺年代音樂臺、湖南電臺摩登975


"

一條路的變遷,一座城的傳奇,

幾代人的故事,夢開始的地方。

全國70家電臺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

騰訊新聞、芒果動聽APP製作的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國正在熱播!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今天我們走進的是海南省臨高縣解放路,講述生活在哪裡的人們通訊生活的改變,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的故事。

195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駕木船在敵人的炮火中衝破瓊州海峽天險,在海南臨高縣臨高角成功登陸,拉開解放海南島的序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宣告解放。臨高角也因此留下了海南人民無法忘卻的紅色記憶。

距離臨高角10公里的海南臨高縣城,在海南解放後,開始修建起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道路,它被命名為解放路。

遙想當年,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孤懸海外”, 在遠離黨中央,敵人控制十分嚴密的孤島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上的人民武裝——中共瓊崖縱隊,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在海南島解放戰爭中,成功的接應和配合渡海大軍作戰。

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瓊崖縱隊與中共中央如何保持聯絡,接應渡海大軍,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一環。時任中共瓊崖縱隊第一總隊第七團三連連長符瑩現年已94歲,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依舊心潮澎湃,他告訴記者,當時,瓊崖縱隊與渡海大軍聯絡十分困難,電臺是當時最便捷的通訊工具,是瓊崖縱隊和渡海大軍的‘眼睛’和‘耳朵’ 在海南解放戰爭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當時瓊崖縱隊手上的電臺數量屈指可數。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臨高解放路老照片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現如今的臨高郵電大樓

臨高縣解放路後,1951年,臨高第一家郵電局成立,至今依然矗立在臨高縣解放路上。那時,依靠懸掛在空中的那幾條明線和一棟2層小樓,成了全臨高縣的通信樞紐。

革命烈士的後代王廣道是新中國的同齡人,1969年,20歲的他進入位於解放路上的臨高縣郵電局工作,一干就是40年,也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通訊工具和通訊方式的改變,通信事業的蓬勃發展。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正在工作

剛開始工作的兩三年,他是一名郵遞員,主要靠騎自行車,走街串巷送信。他說,當時通訊方面,寄平信是普遍性的。那時候,“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無論省內省外,寄一封信一般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收到。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那時候鄉下的路很多都還是土路,每天騎單車去送信送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是看到別人收信後高興的樣子,再苦再累也值得。”王廣道深知,一封封薄薄的家書,承載了太多的溫暖與感動。“如果情況緊急,也可以發電報,但由於按字收費,比較昂貴。一般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人們才會發電報。” 王廣道說。

而後,人們通訊方式的一次大變革,就是固定電話走進百姓家。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話還是稀罕物件。那時的電話還是“搖把子”磁石電話,需要人工轉接,通信質量差。”

上世紀80年代,王廣道調到通訊部門工作,他所在的團隊經過技術攻堅,使得海南第一批的半自動電話機於1984年率先在臨高縣城鋪設使用,臨高完成了電話通信由手搖人工轉接到撥號自動連接的變革。固定電話也開始進入個人家庭。但剛開始那個時候家裡裝一部電話成本還是比較高,裝一部電話5千多,相當於一個人一年的收入。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也開啟了通信能力增長最多、業務發展最快的時期。那一年全省新裝室內自動電話1.54萬門。固定電話也還是有侷限性,出門後,就接不到電話了,聯絡不上。第二年,海南開辦了第一家無限尋呼臺,老百姓們腰間帶上了BB機。與其他大眾通訊工具相比,尋呼機流行的時間可謂“曇花一現”。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90年代初,移動電話開始進入家庭。當年大板磚式的移動電話,俗稱為“大哥大”。

“那時,大哥大手機要一兩萬元一部,不僅是通訊工具,還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能擁有一部大哥大,是很神氣的”,王廣道說。

1997年海南模擬移動電話發展到最高峰。移動通話門檻不斷降低,走進尋常百姓家,現如今,可以說人手一部手機。移動電話從1G發展到4G,從最初的只能打電話發短信,到現在它已經突破了通訊工具的界限。

王廣道說,他現在手機不僅是打電話,還用手機上網,發微信,寫材料也用手機很方便。智能手機功能很豐富,功能根本用不完。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王廣道與兒子王曉華視頻通話

王廣道的三兒子王曉華,大學畢業後也在通信企業工作。三年前,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號召,前往柬埔寨工作,積極投身柬埔寨通信事業的支援建設。王曉華所在的公司,主要是將國產的通訊設備引進柬埔寨,幫助柬埔寨完善通訊網絡。

王曉華說,目前他們公司引進柬埔寨的通訊設備,都是國內技術比較先進的,不僅給柬埔寨通訊事業帶來了高速的發展,也展示了我國高水平的通訊科技實力。

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我國的通訊事業又將迎來能夠記入史冊的歷史性跨越。5G要來了,如果說4G改變生活,那麼5G將改變世界。海南已列入我國首批5G試點地區,預計明年5G規模化商用時要實現全島覆蓋。

海南省工信廳廳長王靜介紹說,5G和4G相比,速率是4G的40倍以上,也有可能達到100倍。5G未來全息技術的發展,可以讓遠方的人立體地呈現出來,可以感覺到大家就像是面對面坐在一起。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上世紀80年代的臨高縣城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人們的通訊方式,從車馬郵路到即時通信,從見字如面到萬物互聯,時空在發展中“穿越”,距離在變化中縮小。王廣道工作的臨高縣郵政局也從當年一棟二層小樓,擴建成集郵政,郵電,銀行,辦公為一體的商業綜合樓。臨高解放路道路兩邊如今也是商鋪林立,成為了臨高縣城的主要商圈。

這是時代發展的腳步,也是人們幸福生活的印記。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如今臨高縣航拍圖(圖片來源:臨高縣人民政府官網)

臨高解放史料鏈接:

1949年底,國民黨軍殘部敗退至臺灣、海南島、舟山群島和閩浙沿海島嶼,企圖利用海峽天塹固守島嶼,阻止解放軍進攻。為消除敵對東南沿海的破壞、騷擾,中央軍委指示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實施我軍第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解放海南島。解放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結束,歷時56天。在此過程中,臨高縣黨政軍民全力以赴,配合中國國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部隊,在臨高角、高山嶺、落雲山等地,殲滅國民黨六十四軍一三一師大部,趕走了國民黨臨高縣政府,4月21日解放了臨高全境。


臨高解放路的“前世今生”:

1950年4月海南省臨高縣解放時,縣城——臨城鎮僅有長1000米,寬4.5米的石板街道。1950年到1959年,填平了城東門橋邊的深水涵洞,拆掉了舊城牆,開闢了1條1.5公里長的解放路。1970年後,解放路的東、中兩段,鋪築成水泥路,開挖了排水溝。1984年後,按照第三次臨城鎮總體規劃圖進行市政建設,填平了解放路西段佔路面600米長的低窪臭水塘,填土方1.4萬立方米;興建了2個排水涵洞和1座長15米、寬12米的通車橋樑;拆除了一批障礙物,使解放路全路通車。之後,還有不同程度的加寬、改直、填平、伸長,建成了現在人、車分道的三板式街道。

湖南廣播電視臺旗下唯一音頻平臺芒果動聽APP,將作為《我家住在解放路》系列音頻內容獨家回聽平臺,專題播出“解放路”全集內容,併為用戶提供新聞、劇集、有聲書、綜藝等精品內容。


明天,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融媒體報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將刊播

湘潭解放路:威武戰車從這裡駛來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我家住在解放路》全國百家聯播電臺名單

鄭州人民廣播電臺、福建交通廣播、陝西廣播電視臺都市廣播、廣西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撫順經濟交通廣播電臺、石家莊音樂廣播、綿陽交通廣播、上海第一財經廣播、宜昌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綜合廣播、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內蒙古廣播電視臺交通之聲、山東經濟廣播財富radio、溫州交通廣播、海南音樂廣播、荊州之聲、廣東文體廣播、杭州電臺新聞綜合頻率(杭州之聲)、大連新聞傳媒集團綜合廣播、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音樂廣播、三亞廣播電視臺天涯之聲、延邊交通廣播、永州人民廣播電臺FM94.8、贛州音樂廣播、赤峰交通廣播、深圳優悅廣播FM105.7、臨沂都市101經濟廣播、山西農村廣播、江西音樂廣播、甘肅都市調頻廣播、鹽城廣播FM88.2、蘇州廣播電視總檯(蘇州生活廣播、蘇州綜合廣播、蘇州新聞廣播)、連雲港市廣播電視臺fm90.2、海南交通廣播、吉林交通廣播、四川廣播電視臺廣播廣告中心、四川交通廣播、湖州交通文藝廣播、玉林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山西音樂廣播、山西經濟廣播、揚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總檯)江都頻率、天津經濟廣播、無錫經濟廣播、無錫樑溪之聲、江蘇新聞廣播、貴州旅遊廣播、新疆949交通廣播、南陽新聞廣播、雲南紅河廣播電視臺FM101.4 綜合廣播、南充交通廣播、德州交通音樂廣播、吉林市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瀋陽交通廣播、西藏廣播電視臺、寧夏音樂廣播、重慶音樂廣播、濰坊音樂之聲、遵義綜合廣播、湖北之聲、渭南綜合廣播、渭南音樂廣播、渭南交通廣播、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戲曲廣播娛樂976、唐山交通文藝廣播、馬鞍山綜合廣播、青海新聞綜合廣播、銀川新聞綜合廣播、銀川交通音樂廣播、銀川女主播電臺、自貢交通廣播、FM98.6 張家口音樂廣播、

陝西安康綜合廣播、廣東茂名市廣播電視臺FM106.1廣播頻率、安徽戲曲廣播、黔西南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FM107.9、河北FM89.9涉縣交通音樂廣播、江蘇鎮江交通廣播、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廣播電臺、黑龍江鶴崗交通文藝廣播、湖南常德鼎廣電臺FM106.8、山東濟寧廣播電視臺101.8綜合廣播、山西朔州城市廣播、重慶萬州廣播電視臺萬州人民廣播電臺綜合廣播(FM99.3)、河南廣播電視臺音樂廣播、FM99.2郴州綜合廣播、瀏陽人民廣播電臺交通廣播、廣西柳州交通廣播(FM99.10)、柳州綜合廣播(FM102.9)、柳州飛揚調頻廣播(FM105.9)、黑龍江大慶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甘肅省酒泉廣播電視臺FM101.5、哈密廣播電視臺漢語綜合廣播FM103.5、四川廣安廣播電視臺FM101.2廣安交通旅遊廣播、河北定州交通音樂廣播FM103.5、雲南文山廣播電視臺交通頻率、河北衡水文藝廣播湖城之聲961、雲南麗江市廣播電視臺麗江旅遊交通廣播FM97.7、內蒙古巴彥淖爾電視臺綜合廣播、山西長治廣播電視臺新聞頻率、FM99.6信陽交通廣播、湖南電臺交通頻道、湖南電臺金鷹955、湖南電臺893汽車音樂電臺、湖南電臺瀟湘之聲、湖南電臺新聞綜合頻道、湖南電臺經濟廣播、湖南電臺年代音樂臺、湖南電臺摩登975


海南臨高解放路:從車馬郵路走進萬物聯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