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養神,君子養德,神德交養,人間值得

最近因為一直在寫《管子》的內容,放鬆下來的時候翻翻《莊子》、《列子》,給自己換換腦子。這兩本書真的很適合放鬆的時候翻一番,很多故事很有意思,很有想象力,很開腦洞。緊繃的腦子一下子就放鬆下來了,還別有一番滋味。

今天我們分享一段《列子》的內容吧。


智者養神,君子養德,神德交養,人間值得


有人說,人的痛苦來自於求之既不可得,卻之亦不可免。

就是說求之不能得,而一旦擁有了,又被束縛,也是一種痛苦,也不能免。

人生四求與人生四怕

《列子·楊朱》

楊朱曰:“生民之不得休息,為四事故:一為壽,二為名,三為位,四為貨。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謂之遁民也。可殺可活,制命在外。不逆命,何羨壽?不矜貴,何羨名?不要勢,何羨位?不貪富,何羨貨?此之謂順民也。天下無對,制命在內。

我們簡單翻譯一下:

楊朱說:“百姓們得不到休息,是為了四件事的緣故:一是為了長壽,二是為了名聲,三是為了地位,四是為了財貨。有了這四件事,便害怕鬼神,害怕別人,害怕威勢,害怕刑罰,這叫做逃避自然的人。這種人可以被殺死,可以活下去,控制生命的力量在自身之外。不違背天命,為什麼要羨慕長壽?不重視尊貴,為什麼要羨慕名聲?不求取權勢,為什麼要羨慕地位?不貪求富裕,為什麼要羨慕財貨?這叫做順應自然的人。這種人天下沒有敵手,控制生命的力量在自身之內。

我們很多人知道楊朱是被孟子罵的,《孟子.滕文公》篇雲:“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

楊朱最著名的言論莫過於: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我們一般根據孟子的理解,就是自私,不願意用自己的一根毫毛而利天下。我們先不對這個下結論,先往下看。

楊朱其實屬於道家,很多人喜歡老莊,而討厭楊朱,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孟子這一罵。

這一段話意思很簡單,人之所以勞苦的原因就是:長壽、暴得大名、謀取高位、發財。

這些年,很多人注重養生,這是好事,本身的目的也在於減少痛苦,但是如果為了養生、延長壽命,瘋狂的吃那些有的、沒的的保健品,那就是病態了。而四怕是:害怕鬼神、害怕別人對自己不利、懼怕權勢,懼怕刑罰。

這四求、四懼基本就把人生之苦的來源說明白了。但是我們汲汲以求就一定能得到嗎?

其實,有時候越想追求越不可得,為什麼?因為你的心已經被慾望控制了?心被慾望控制就不可能再去按照自然的規律去辦。這裡楊朱說的就是可殺可活,制命在外。就是你的命運的主宰權已經不屬於你了。會被這些東西牽著走。

楊朱也給出了他的解決方案,就是不逆命、不矜貴、不要勢、不貪富。很多人說,那沒有這些追求,人不就成了行屍走肉了嗎?

我們很多時候,總是愁眉苦臉,不管見誰都是一肚子氣,看到比自己好的,攀比,氣人有,看到比自己差的,笑人無,心說人家不開竅,活該一輩子吃苦。呵呵,這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我一直很不喜歡壓力才進步的動力這句話,為什麼?因為人在壓力的情況下,基本都會動作變形,心智扭曲

一旦變形,不尊重其本身的規律去思考。就是我一直說的誠實的思考,就是去除掉恐懼、害怕和自己的利益之後的,迴歸到本質的思考,才會真正有價值。

《莊子·田子方》裡就講了列子射箭的故事:

列禦寇為伯昏無人射,引之盈貫,措杯水其肘上,發之,適矢復沓,方矢復寓。當是時,猶象人也。伯昏無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嘗與汝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若能射乎?”於是無人遂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禦寇而進之。禦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爾於中也殆矣夫!”

這一段就不逐字翻譯了。就是說列子是個射箭高手,百發百中,就是射箭的時候在他胳膊肘上方上一杯水,列子還能保持正常,依然百發百中。伯昏無人問列子敢不敢到在一塊懸崖上晃晃悠悠的石頭上,還能這樣百發百中嗎?我們的得道高人列子表現怎麼樣呢?趴在地上,汗直接留到腳底板了。這時候伯昏無人告訴列子:至人能夠做到上可探測青天,下可潛察黃泉,縱放自如於四面八方,而神情沒有變化。

列子做不到的,我們更做不到。這裡講列子的故事,就是想說,壓力會導致人的動作產生、思想產生極大的變形,根本也不可能再真正靜下心來客觀、公正的思考。

其實,處理壓力的問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不斷的壓力訓練,讓我們能夠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但是,如果一旦突破那個闞值,你會崩潰的更徹底。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真正的把這些東西放下,不被名利所擾,不為得失所猶的時候,你才能從容的面對這些壓力。

如果你覺得做什麼都不順,或者什麼都做不好的時候,先從慾望的角度去分析,估計你能在:利益、面子、恐懼這些東西里找到答案。我建議對自己訓練的順序是:先放下面子,再放下本能的恐懼,然後再放下利益

楊朱的人生算數

楊朱曰:“百年,壽之大齊。得百年者,千無一焉。設有一者,孩抱以逮昏老,幾居其半矣。夜眠之所弭,晝覺之所遣,又幾居其半矣。痛疾哀苦,亡失憂懼,又幾居其半矣。量十數年之中,逌然而自得,亡介焉之慮者,亦亡一時之中爾。則人之生也奚為哉?奚樂哉?為美厚爾,為聲色爾。而美厚復不可常厭足,聲色不可常玩聞。乃復為刑賞之所禁勸,名法之所進退;遑遑爾競一時之虛譽,規死後之餘榮;偊々爾慎耳目之觀聽,惜身意之是非;徒失當年之至樂,不能自肆於一時。重囚累梏,何以異哉?太古之人,知生之暫來,知死之暫往;故從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當身之娛,非所去也,故不為名所勸。從性而遊,不逆萬物所好,死後之名,非所取也,故不為刑所及。名譽先後,年命多少,非所量也。”

翻譯一下:

楊朱說:“一百歲,是壽命的極限。能活到一百歲的,一千人中難有一人。即使有一人,他在孩童與衰老糊塗的時間,幾乎佔去了一半時間。再去掉夜間睡眠的時間,去掉白天休息的時間,又幾乎佔去了一半。加上疾病痛苦、失意優愁,又幾乎佔去了一半。估計剩下的十多年中,舒適自得,沒有絲毫顧慮的時間,也沒有其中的一半。那麼人生在世又為了什麼呢?有什麼快樂呢?為了味美豐富的食物吧,為了悅耳的音樂與悅目的女色吧,可是味美豐富的食物並不能經常得到滿足,悅耳的音樂與悅目的女色也不能經常聽得到與玩得到。再加上要被刑罰所禁止,被賞賜所規勸,被名譽所推進,被法網所阻遏,惶恐不安地去競爭一時的虛偽聲譽,以圖死後所留下的榮耀,孤獨謹慎地去選擇耳朵可以聽的東西與眼睛可以看的東西,愛惜身體與意念的是與非,白白地喪失了當時最高的快樂,不能自由自在地活一段時間,這與罪惡深重的囚犯所關押的一層又一層的牢籠又有什麼區別呢?上古的人懂得出生是暫時的到來,懂得死亡是暫時的離去,因而隨心所欲地行動,不違背自然的喜好,不減少今生的娛樂,所以不被名譽所規勸,順從自然本性去遊玩,不違背萬物的喜好,不博取死後的名譽,所以不被刑罰所牽連。名譽的先後,壽命的長短,都不是他們所考慮的。”

現在很流行一句話:成功的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這話一聽起來確實很讓人有些興奮,能調動人的荷爾蒙。但是,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絕大部分人做不到。

其實,很多人,也嘗試過自律,而且可能還是很嚴苛的自律,但是,為什麼堅持不下去?因為一旦遭受一點點挫折,或者即使沒有挫折,只是和自己的預想有差距,很多人就崩潰了。為什麼?因為你把真正重要的精力、能量用在了讓自己保持自律上,哪還有精力、能量去認真的思考,去按其本來的規律做事。

真正的自律不是苦,苦是在你看來是苦,而在真正成功的人那裡是樂。他能獲得沉浸其中的樂趣。而且,成功是自然而然的結果,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目標。

很多朋友跟我說,他做的事一定能成,我說為什麼?說:我比別人有資源,比別人有能力,比別人勤奮,別人都能成,我為什麼就不能成?

如果是關係比較好的朋友,我一般會直接說:當你說出一定能成的時候,這事90%就成不了了。原因就是,你已經自己給自己洗腦了,沒辦法再去看清楚真相,意思不到風險在哪了。人有時候太相信自己的努力、太相信所謂的關係、資源,就是不相信最本質的規律,不相信天時。

絕大多數成功都是偶然,是沒辦法複製的。是很多機緣巧合在一起實現的,不是哪幾項因素就能決定的。而且真正起決定性的因素,一般你看不到。因為,你已經被自己矇蔽了。

其實養生沒錯,而且很有必要,但是養生的前提是先要養好神,神不得養,身也不可能養不好,人為什麼要修德立身,德是尊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摩擦。這之後,你才會發現,人生真正的樂趣是什麼,而成功只是副產品,因為成功是別人眼裡的東西,對於當事人而言,成功是自己知道了自己的快樂。這裡的成功,並不是位高權重、身價不菲,而是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智者養神,愚者養身,神德交養,人間值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