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勒,我與家鄉人的重逢

41.68° N, 86.06° E

庫爾勒,我與家鄉人的重逢

庫爾勒

小時候就聽左鄰右舍的人說去新疆撿棉花,在新疆的四川人確實不少,又特別以庫爾勒為最。翻過天山的第一座城市,牧地、良田,在沙漠的邊緣,天山融雪滋養著一個西域繁榮的都市。

在我們老家,有一個給我爺爺叫乾爹的長輩在庫爾勒,姓楊,我管他叫楊叔。我只是印象中記得他在這邊,嘗試著聯繫了一下,沒想到非常碰巧,他正是在庫爾勒,而且近期非常閒。我把行程告訴給了他,他到機場來接我。出發到現在,走出機場聽到了一句家鄉話,那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感受。

庫爾勒,我與家鄉人的重逢

飛躍天山

楊叔是個70後,屬於技術型人才,到新疆已經19年了。在家鄉人的印象裡,他就只是一個外出務工人員。但是大家不知道,他在新疆把自己的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有多麼的舒適。

他是做水電的,在庫爾勒買了兩套房子,從機場到他家,一路上指給我看,庫爾勒有名的樓盤都是他做的水電。從哈密到吐魯番再到庫爾勒,毋庸置疑,烏魯木齊是一個大規模的城市群,再要對比,可能庫爾勒在喀什、伊犁與和田之間還是很靠前的。新疆的城市距離都很遠,這也導致楊叔他們這一代人在新疆要麼就是不開車不出門,要麼就是老司機特別能耐疲勞,能連續開上千公里。他問了我接下來的行程,我說下一站到和田。他說他剛從和田回來,開車往返,早上八點出門,下午六點左右到。出庫爾勒,就是塔卡拉瑪幹大沙漠,那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動型沙漠。東西長一千公里,南北相距400公里。這幾年,橫穿沙漠的都是玩越野拉力的。楊叔走的路是一條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通道,過輪臺、新和、阿拉爾到和田。

庫爾勒,我與家鄉人的重逢

空中俯瞰庫爾勒

九百多公里,一個人已經往返了多次。其實正是因為他這種進出和田的隨意狀態激勵著我,鼓起勇氣一定要去和田看看。因為塔里木盆地邊緣的那些古村落裡,傳說中有很多長期喝黑茶的百歲老人。

提起百歲老人,楊叔是深有體會,在他的印象中,新疆確實出百歲老人。但此前他並沒有留意其中的緣由,當我說到茶,說到他們喝的水,以及綠洲種出來的食材。恍然間,和老家的農殘食品,地溝油火鍋比起來,感覺自己還是生活在天堂。

庫爾勒,我與家鄉人的重逢

俯瞰庫爾勒周邊的沙漠公路

楊叔的家很簡單,但很溫馨。他不是茶人,家裡也放著茶臺。新疆乾燥,需要多喝水。在他家裡坐下以後,茶就泡上來了。聊起茶,楊叔說,他早年間到新疆做工程的時候,和維吾爾族同胞打交道送禮就送磚茶。那個茶又便宜又實惠,最主要的是擰著那個茶進入維吾爾族同胞的家門顯得特別體面。

庫爾勒,我與家鄉人的重逢

市區裡,抬頭所見天山雪

如今,庫爾勒的經濟正處於一個轉型期,房地產發展放緩也影響了水電工程,生意沒有從前那麼好做。但畢竟已經在新疆待了19年。回老家,那是一個養老的話題,正值壯年的楊叔還沒有做這方面的考慮。他關注自己的行業,也關注國家的政策動向。“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正在有條不紊的展開。從庫爾勒出去,一條連接若羌、且末和于田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未來的庫爾勒,將成為一個輻射中亞的重要站點。中國人就是這樣,當微觀層面遇到困難的時候,把話題一轉向宏觀層面馬上就又信心滿滿了。我也不知道他這19年是如何在新疆這個陌生的地方紮下了根,並且建立了自己事業的。這其中的艱辛和困難,我們看一眼周邊的環境就不難想象。但他和很多四川老鄉一樣,無論面對什麼困境,心中始終保持著一種對未來可期的心態。

庫爾勒,我與家鄉人的重逢

庫爾勒

我們正在客廳裡討論著“一帶一路”的話題,楊叔的老婆回來了,楊叔的老婆姓何,我印象裡的何阿姨還是新婚不久的新娘子形象。如今他們的女兒都已經上大學了,但在新疆這19年一點兒也沒顯老。飲食、心態是最佳的防衰老藥。

楊叔為我的造訪刻意安排了晚宴,也都是他在新疆特別要好的朋友。他家倉庫裡有很多酒,都是經濟轉型期抵工程款換來的。他估摸著我喝不慣新疆的烈酒,我們又都不喜歡老家的濃香型,於是他拎了一瓶西鳳酒,一瓶新疆本地的葡萄酒。

庫爾勒,我與家鄉人的重逢

新疆乾紅

一時間,紅的白的一起擺在了我面前,晚宴開始前,我們先品了品新疆的葡萄酒。新疆的葡萄酒糖分足,喝起來甜感很強,但是酸澀不夠,酒沒有骨架。“葡萄美酒夜光杯”,中國葡萄酒產業靠這句詩始終還是無法和掌握話語權的西方相抗衡。口感標準在他們那裡,我們怎麼努力都做得像土特產。

晚宴很盡興,何阿姨的同事,楊叔的好友,一桌子的菜,半斤白酒下去,天南海北的話題與兒時的記憶都交匯在了一起。如今爺爺奶奶都不在了,楊叔還是每年會回家,那個叫“乾爹”“乾媽”的青年是越來越壯碩了。有時候,活著活著就忘記了自己眼下所處的時代,總會在故人的會面中,回到從前。

庫爾勒,我與家鄉人的重逢

庫爾勒市區的人工湖

說實話,我特別喜歡楊叔他們家在老家的房子,依山傍水,後山林木叢生,門前溪水潺潺。庭前果園裡,種著核桃、李子、杏子、櫻桃和梨。夏天,綁個吊床在樹下,聽屋後的蟬鳴。爺爺有幾分水田在他們家門口,小時候特別喜歡去那塊水田,去了就是估摸著能夠在楊叔家蹭點果子吃。他家門口有個土地廟,廟是個小廟,但估計也有上百年曆史了。早年間,他們家瓦房還在,你站在河對岸望去,簡直就像是一幅中國文人的田園水墨。

庫爾勒,我與家鄉人的重逢

和楊叔的合影

家園再美,也無法平息一顆闖蕩世界的雄心。楊叔本可以在家裡過著舒適的小日子,但是他選擇了新疆。19年,不知道有多少像他這樣的家鄉人,買了一張單程票出來,行走在新疆綠洲的田野,埋頭與新疆城市的工地。假如我們把視野稍稍放長一點看,他們這一代也許將彪炳史冊。他們就像敦煌石窟裡的工匠,像交河城裡的士兵,他們不是個體,是一個時代的族群,用汗水點點滴滴地改變著共和國的西部面貌。他出發前往新疆那年,滿眼裡掛的都是“西部大開發”的口號,如今滿眼裡掛著“一帶一路”的號召。19年,又一個新的開始。

庫爾勒在新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這裡的蒙古族是當年隨渥巴希跋涉東歸的土爾扈特部。遊牧者、建設兵團、務工人員···歷史浩浩蕩蕩的讓一群人將生命獻給了戈壁灘。

庫爾勒,我與家鄉人的重逢

茶路行者在烏魯木齊

接下來您可以在:

巴彥淖爾、包頭、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雁門關、大同、祁縣、太原、北京、承德、武漢、長沙

與他約茶!(圖文:洪漠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