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與缺鈣有關嗎 認識佝僂病家長易出錯

佝僂病 母乳餵養 牛奶 藥品 人民網 2017-07-05

佝僂病也叫軟骨病,在醫學上的全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營養性疾病。下面我們看看佝僂病與缺鈣有關嗎?

佝僂病與缺鈣有關嗎

佝僂病與缺鈣有一定的關係,可是導致佝僂病的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由於單純缺鈣,而是由於使鈣正常沉著於骨骼的維生素缺乏造成的,這種維生素就是維生素D。嬰幼兒為什麼會出現維生素D不足呢?人體內維生素D有兩種來源。一是內源性的,即人體皮膚中所含7-脫氫膽固醇,經太陽紫外線照射後可變成維生素D3,這是人體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但陽光中的紫外線可被高樓、塵埃、煙霧、衣帽、玻璃窗等物體所遮擋,因而會影響內源性維生素D的產生,而使寶寶得佝僂病。維生素D的另一個來源是外源性的,即通過食物補充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動物肝、奶製品、奶油、魚、蛋黃及維生素D製劑(魚肝油)。要保證鈣、磷的正常吸收,飲食結構也很重要,如母乳中的鈣、磷比值為21,很有利於鈣、磷的吸收,而穀類食物中的鈣就不容易被吸收,如果寶寶沒有吃母乳,輔食又以穀類為主,並且也未添加含維生素D和鈣的食物,或者單純補充鈣而沒有科學地服用維生素D製劑的話,就容易得佝僂病了。一些生長髮育過快的孩子,如早產兒、雙胞胎、低出生體重兒以及肥胖兒,因機體需要維生素D的量較大,如果不注意及時添加,也會得佝僂病。

佝僂病的原因

1、陽光照射不足 人體皮膚中的脫氫膽固醇經日光中紫外線照射後可轉變為維生素D,這是人類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因此 缺乏室外活動者,因接觸陽光少而易患本病。

2、食物中鈣、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當 乳類中含維生素很少,如單純乳類餵養不另加維生素D製劑或少 晒太陽,可發生維生素D缺乏。人乳的鈣磷比例適宜(2:1),鈣的吸收率較高,而牛乳的鈣磷比例不當(1.2:1),鈣的吸收率較低,因此人乳餵養兒患佝僂病者較牛乳餵養兒少。

3、維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 某些嬰幼兒生長髮育過快,維生素D供不應求。

4、疾病或藥物影響 胃腸、肝膽疾病可影響維生素D和鈣磷的吸收和利用。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或糖皮質激素可干擾維生素D及鈣的代謝。

佝僂病的症狀

1、 早期常煩躁不安,愛哭鬧,睡不安,易驚醒,汗多,特別是入睡後頭部多汗,由於汗的 刺激不舒服故頭常在枕頭上摩擦致頭後枕部半圈禿髮。

2、 以後逐漸出現骨骼改變和運動機能發育遲緩,如前囟門閉合延遲(正常應在1.5歲前閉合),出牙晚,可晚 至1歲才出牙,頭較大呈方形,助骨下緣外翻,雞胸、“O”形腿等。抬頭、坐、立、行等運動機能發育落後。血鈣、血磷可降低、鹼性磷酸酶增高,長骨X線照片在疾病活動期均有不同改變。

佝僂病的認識誤區有哪些

誤解一:把佝僂病稱為“缺鈣”。

所以,一些家長認為補鈣就是預防佝僂病,這種認識雖然較過去明顯減少,但仍然存在。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主要是由於體內維生素D不足,致使鈣、磷代謝失常的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缺鈣”是繼發於維生素D不足,當然,也有部分小兒是單純攝鈣不足,或兩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說,V-D不足,攝鈣不足,或兩者兼有,都可導致佝僂病,而最常見的是V-D不足,所以把佝僂病稱為缺鈣是不恰當的,容易引起人們的誤解。由於這樣的誤解,在沒有醫生指導下,一些家長十分重視補鈣,給小兒吃各種各樣的鈣,而不補充足量的V-D,結果是無效補鈣,相反,補鈣過多,不能有效利用,從大便中排洩,不但浪費藥源,還導致小兒便祕,影響胃腸道功能,造成小兒厭食。

誤解二:佝僂病小兒血鈣低。

這是不全面的認識,V-D缺乏可導致兩種情況,一種是V-D缺乏性佝僂病,以骨骼改變為主要表現。血鈣可在正常範圍或偏低,一種是V-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見於六個月以內的小嬰兒,以血鈣低為主要表現。這主要是由於當V-D缺乏時,甲狀旁腺代償性分泌也不足,不能使低血鈣恢復,出現低血鈣表現。因此,患佝僂病時血鈣不一定低。

誤解三:預防佝僂病和治療佝僂病分不清。

預防佝僂病是在小兒未患佝僂病前,給預防性投藥,維持小兒每日生理需要,防止佝僂病發生。一旦患了佝僂病就需要治療了,治療佝僂病與預防性使用V-D和鈣劑的量差異很大,治療後病情穩定,仍需要使用預防性給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