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子衿文化 2019-06-10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俗語說寧肯給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財。這些名言金句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其中凝結著無數先人的做人智慧與處世之道,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個人的為人,從他經常說的話中,就可以體現出來。開朗的人,總說樂觀的話;悲觀的人,總說沮喪的話;善良的人,總說善意的話;邪惡的人,自然說不了什麼好話。在心理學看來,常把這三種話掛嘴邊的人,不是君子而是小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一個“小人”交往,哪怕是裝腔作勢的做樣子也會讓人有一種嫌棄感。有些人在平時看起來人很好,但是一旦出現了事故,他就會把自己身上的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

小人的心裡永遠都有事情,不是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就是覺得這個社會不對,再不然就是某件事對自己不利。 君子不論窮達順逆,都因為走在人生正途上而充滿自信與喜悅;小人即無志之人,即使富貴,也會患得患失,更不用說身處困境了。

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風骨。君子心態平和安定和勇敢,安詳舒泰是由內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則是故作姿態,驕矜傲人,內心多的是一股躁氣,氣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閒。

敬而遠之

孔子說,“敬而遠之”。不得罪他,也不願接近他,對象是鬼神,換成小人也是一樣的。君子看重的是道義,而小人看重的卻是利益。小人的心胸,通常比較狹窄,見不得人家好。一旦發現別人有什麼長處,必定想辦法揭發他的缺失,大力加以批判和指責。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畢竟,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不是誰的替代品。而是具有個性和獨立性的人。在與他人交往中應該學會去理解,尊重和容忍他人的不足和缺點。雖然現實中一些“君子”常被人譏笑為“偽君子”,但這並不影響君子這一詞的美好內涵,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遠小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堯順予國學院授權發佈、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圖片版權歸原圖作者、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關注我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