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 | 當你內在先成為理想的自己時,外面的一切自然會來'

孔子 樑冬 論語 莊子 顏回 歐洲 語文 自在睡覺 2019-09-02
"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譯:孔子叫漆雕開去做官。他回答說:“我對這事還沒有信心。”孔子聽了很高興

"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譯:孔子叫漆雕開去做官。他回答說:“我對這事還沒有信心。”孔子聽了很高興

樑冬 | 當你內在先成為理想的自己時,外面的一切自然會來

面對誘惑,我們應該怎麼辦?

我們許多時刻之所以睡不著覺,往往是因為自己正面對某些機會或者誘惑。

到底應不應該去接受這些機會或者挑戰呢?以前小樑跟大家討論的《論語》中有類似的故事,甚至在《莊子·人間世》裡也有——顏回問他的老師:“如果我有機會做大官,我該怎麼辦?”

人生的煩惱無非就是要不要做和敢不敢接。尤其當你面對一個人人都認為是很好的機會時,內心的煎熬和挑戰,總是讓你難以入睡。比如有人向你求婚,有人挖你跳槽,有人提拔你升職,有人告訴你一個很好的、穩賺不賠的投資機會……面對誘惑,你該怎麼辦?

《論語》裡也有這樣的討論。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漆雕開是一個很能幹的人。有一天,孔子跟漆雕開說:“你可以去做官了。”漆雕開說:“我對自己能否勝任這件事還沒有充分的信心,不知道能不能接。”孔子聽了非常愉悅,他為什麼會對這個回答感到愉悅呢?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位長輩跟一位有能力的年輕人說:“小夥子,我覺得你很不錯,給你一個放飛夢想的機會。”而這個有能力的年輕人說:“我還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瞭解這個遊戲規則,我決定再鍛鍊一下,再思考一下,到能力足夠的時候再說吧,謝謝您。”

這讓我想起了《莊子·逍遙遊》裡的第一個故事,北方廣闊的海里有一條魚,它慢慢地長啊長,不斷地長大……直到後來長到足夠大,大到大海hold不住的時候一飛沖天,化身為鵬……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你願意先在名分上成為這個人,然後慢慢地從內在長出這個角色應該擁有的能力,還是願意選擇等內在已經長出這個能力乃至意識,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脫穎而出,讓別人看見你的這一切呢?

對於孔子這樣一位人間世的老觀察員來說,他對於年輕人願意充實了自我,再出去闖蕩的狀態,表示深深的高興。

這讓我想起了《論語》裡的另一句話——“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君子不擔心自己沒有位置,而是擔心坐上這個位置之後,自己能否立得起來。

有一天,小樑採訪羅伊·馬丁納先生,馬丁納先生是一位享譽全球,而且挺有意思的心靈導師。他和別的心靈導師最大的不同在於,他是一位非常厲害的武林高手,蟬聯七年歐洲自由博擊賽冠軍。六十幾歲的老先生身體非常健碩,性格非常開朗,看著跟四十歲一樣。馬丁納先生還娶了一個如花似玉的,有著模特身材的博士導師,兒女都很優秀。

小樑問他:“擁有這種人生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他說:“首先你得內在成為那個人,當你內在成為那個人的時候,外面的一切自然會來。”

這和孔子的態度是一樣的。如果你想成為一名處級領導幹部,你是否在沒有成為處長之前,已經擁有了相應的能力、見地、胸懷,甚至別人對你的支持。當這一切都具足的時候,你再自然而然地,甚至在別人看來是慢半拍地成為一個處長,或許這就是一種吉祥的狀態。

廣東有句土話叫“沒有那麼大的頭,就不要戴那麼大的帽子”,大概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德要配位(德包含了你的能力、品格,你內在的一切)。如果德不配位,是很凶險的。

"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譯:孔子叫漆雕開去做官。他回答說:“我對這事還沒有信心。”孔子聽了很高興

樑冬 | 當你內在先成為理想的自己時,外面的一切自然會來

面對誘惑,我們應該怎麼辦?

我們許多時刻之所以睡不著覺,往往是因為自己正面對某些機會或者誘惑。

到底應不應該去接受這些機會或者挑戰呢?以前小樑跟大家討論的《論語》中有類似的故事,甚至在《莊子·人間世》裡也有——顏回問他的老師:“如果我有機會做大官,我該怎麼辦?”

人生的煩惱無非就是要不要做和敢不敢接。尤其當你面對一個人人都認為是很好的機會時,內心的煎熬和挑戰,總是讓你難以入睡。比如有人向你求婚,有人挖你跳槽,有人提拔你升職,有人告訴你一個很好的、穩賺不賠的投資機會……面對誘惑,你該怎麼辦?

《論語》裡也有這樣的討論。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漆雕開是一個很能幹的人。有一天,孔子跟漆雕開說:“你可以去做官了。”漆雕開說:“我對自己能否勝任這件事還沒有充分的信心,不知道能不能接。”孔子聽了非常愉悅,他為什麼會對這個回答感到愉悅呢?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位長輩跟一位有能力的年輕人說:“小夥子,我覺得你很不錯,給你一個放飛夢想的機會。”而這個有能力的年輕人說:“我還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瞭解這個遊戲規則,我決定再鍛鍊一下,再思考一下,到能力足夠的時候再說吧,謝謝您。”

這讓我想起了《莊子·逍遙遊》裡的第一個故事,北方廣闊的海里有一條魚,它慢慢地長啊長,不斷地長大……直到後來長到足夠大,大到大海hold不住的時候一飛沖天,化身為鵬……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你願意先在名分上成為這個人,然後慢慢地從內在長出這個角色應該擁有的能力,還是願意選擇等內在已經長出這個能力乃至意識,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脫穎而出,讓別人看見你的這一切呢?

對於孔子這樣一位人間世的老觀察員來說,他對於年輕人願意充實了自我,再出去闖蕩的狀態,表示深深的高興。

這讓我想起了《論語》裡的另一句話——“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君子不擔心自己沒有位置,而是擔心坐上這個位置之後,自己能否立得起來。

有一天,小樑採訪羅伊·馬丁納先生,馬丁納先生是一位享譽全球,而且挺有意思的心靈導師。他和別的心靈導師最大的不同在於,他是一位非常厲害的武林高手,蟬聯七年歐洲自由博擊賽冠軍。六十幾歲的老先生身體非常健碩,性格非常開朗,看著跟四十歲一樣。馬丁納先生還娶了一個如花似玉的,有著模特身材的博士導師,兒女都很優秀。

小樑問他:“擁有這種人生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他說:“首先你得內在成為那個人,當你內在成為那個人的時候,外面的一切自然會來。”

這和孔子的態度是一樣的。如果你想成為一名處級領導幹部,你是否在沒有成為處長之前,已經擁有了相應的能力、見地、胸懷,甚至別人對你的支持。當這一切都具足的時候,你再自然而然地,甚至在別人看來是慢半拍地成為一個處長,或許這就是一種吉祥的狀態。

廣東有句土話叫“沒有那麼大的頭,就不要戴那麼大的帽子”,大概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德要配位(德包含了你的能力、品格,你內在的一切)。如果德不配位,是很凶險的。

樑冬 | 當你內在先成為理想的自己時,外面的一切自然會來

如果德不配位,那就承認它,隨時做好被打回原形的準備

小樑常常會覺得內心很惶恐,以自己的見地、知識、能力,已經承載了太多人對我的期待,所以我回家的時候,喜歡跟我兒子說話,他有時還是蠻一針見血的,他說:“你就吹吧。”我很汗顏,是啊,我連做兒子的語文老師都未必合格,居然敢講《論語》《莊子》,可見讀者對我有多麼包容。

許多朋友跟我說,其實他沒有聽完《睡睡平安》就睡著了。我心生竊喜,幸好你們沒有聽完,因為博學的朋友一定會在小樑的分享裡發現錯漏百出。推而廣之,我甚至覺得當今許多中國人,都處在內在的修為不配現在所處位置的尷尬境況。

就像很多人不配做優秀的父親、不配做太太、不配做單位領導、不配做老師、不配做廚師……這種狀況太普遍,以至於我們將其視為正常。不過人生在世總是要還債的——最終潮水退去,沒有穿衣服的人裸泳的樣子,會呈現在所有人面前。

對於像孔子這樣已經知道最終要讓價值真正彰顯出來的人而言,他知道泡沫有多麼危險。放眼望去,我們周遭有太多人處在德行與能力不配的狀況。因此,未來若干年,如果中國出現了社會發展放緩的狀態,在小樑看來,倒也不一定是壞事,可能是一個擠泡沫的過程。

許許多多不配在他所處的位置上,獲得不應該得到的東西的人,最終還是會把自己得到的一切歸還給社會。

小樑常常問自己,如果有一天這件事發生在我的身上,會怎麼樣?這的確讓人感到非常惶恐,所幸我在讀《論語》的時候已經看到了一種方向——如果德不配位,那就承認它,隨時做好被打回原形的準備。

本篇我們通過學習《論語》中的這句話,心中應該泛起一種對自我的審視。當我們在內心已然真正地意識到,原來我和獲得的東西並不匹配的時候,會對自己已經獲得的東西產生一種幸運感——我已經得到太多了。如此這樣,當有一天要擠掉這些泡沫時,你也許會對那些即將失去浮華的東西存在著某種坦然。

因為那層覆在我們真實生命體上的其實就是一層油漆而已,洗掉後也不一定是件壞事。

"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譯:孔子叫漆雕開去做官。他回答說:“我對這事還沒有信心。”孔子聽了很高興

樑冬 | 當你內在先成為理想的自己時,外面的一切自然會來

面對誘惑,我們應該怎麼辦?

我們許多時刻之所以睡不著覺,往往是因為自己正面對某些機會或者誘惑。

到底應不應該去接受這些機會或者挑戰呢?以前小樑跟大家討論的《論語》中有類似的故事,甚至在《莊子·人間世》裡也有——顏回問他的老師:“如果我有機會做大官,我該怎麼辦?”

人生的煩惱無非就是要不要做和敢不敢接。尤其當你面對一個人人都認為是很好的機會時,內心的煎熬和挑戰,總是讓你難以入睡。比如有人向你求婚,有人挖你跳槽,有人提拔你升職,有人告訴你一個很好的、穩賺不賠的投資機會……面對誘惑,你該怎麼辦?

《論語》裡也有這樣的討論。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漆雕開是一個很能幹的人。有一天,孔子跟漆雕開說:“你可以去做官了。”漆雕開說:“我對自己能否勝任這件事還沒有充分的信心,不知道能不能接。”孔子聽了非常愉悅,他為什麼會對這個回答感到愉悅呢?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位長輩跟一位有能力的年輕人說:“小夥子,我覺得你很不錯,給你一個放飛夢想的機會。”而這個有能力的年輕人說:“我還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瞭解這個遊戲規則,我決定再鍛鍊一下,再思考一下,到能力足夠的時候再說吧,謝謝您。”

這讓我想起了《莊子·逍遙遊》裡的第一個故事,北方廣闊的海里有一條魚,它慢慢地長啊長,不斷地長大……直到後來長到足夠大,大到大海hold不住的時候一飛沖天,化身為鵬……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你願意先在名分上成為這個人,然後慢慢地從內在長出這個角色應該擁有的能力,還是願意選擇等內在已經長出這個能力乃至意識,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脫穎而出,讓別人看見你的這一切呢?

對於孔子這樣一位人間世的老觀察員來說,他對於年輕人願意充實了自我,再出去闖蕩的狀態,表示深深的高興。

這讓我想起了《論語》裡的另一句話——“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君子不擔心自己沒有位置,而是擔心坐上這個位置之後,自己能否立得起來。

有一天,小樑採訪羅伊·馬丁納先生,馬丁納先生是一位享譽全球,而且挺有意思的心靈導師。他和別的心靈導師最大的不同在於,他是一位非常厲害的武林高手,蟬聯七年歐洲自由博擊賽冠軍。六十幾歲的老先生身體非常健碩,性格非常開朗,看著跟四十歲一樣。馬丁納先生還娶了一個如花似玉的,有著模特身材的博士導師,兒女都很優秀。

小樑問他:“擁有這種人生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他說:“首先你得內在成為那個人,當你內在成為那個人的時候,外面的一切自然會來。”

這和孔子的態度是一樣的。如果你想成為一名處級領導幹部,你是否在沒有成為處長之前,已經擁有了相應的能力、見地、胸懷,甚至別人對你的支持。當這一切都具足的時候,你再自然而然地,甚至在別人看來是慢半拍地成為一個處長,或許這就是一種吉祥的狀態。

廣東有句土話叫“沒有那麼大的頭,就不要戴那麼大的帽子”,大概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德要配位(德包含了你的能力、品格,你內在的一切)。如果德不配位,是很凶險的。

樑冬 | 當你內在先成為理想的自己時,外面的一切自然會來

如果德不配位,那就承認它,隨時做好被打回原形的準備

小樑常常會覺得內心很惶恐,以自己的見地、知識、能力,已經承載了太多人對我的期待,所以我回家的時候,喜歡跟我兒子說話,他有時還是蠻一針見血的,他說:“你就吹吧。”我很汗顏,是啊,我連做兒子的語文老師都未必合格,居然敢講《論語》《莊子》,可見讀者對我有多麼包容。

許多朋友跟我說,其實他沒有聽完《睡睡平安》就睡著了。我心生竊喜,幸好你們沒有聽完,因為博學的朋友一定會在小樑的分享裡發現錯漏百出。推而廣之,我甚至覺得當今許多中國人,都處在內在的修為不配現在所處位置的尷尬境況。

就像很多人不配做優秀的父親、不配做太太、不配做單位領導、不配做老師、不配做廚師……這種狀況太普遍,以至於我們將其視為正常。不過人生在世總是要還債的——最終潮水退去,沒有穿衣服的人裸泳的樣子,會呈現在所有人面前。

對於像孔子這樣已經知道最終要讓價值真正彰顯出來的人而言,他知道泡沫有多麼危險。放眼望去,我們周遭有太多人處在德行與能力不配的狀況。因此,未來若干年,如果中國出現了社會發展放緩的狀態,在小樑看來,倒也不一定是壞事,可能是一個擠泡沫的過程。

許許多多不配在他所處的位置上,獲得不應該得到的東西的人,最終還是會把自己得到的一切歸還給社會。

小樑常常問自己,如果有一天這件事發生在我的身上,會怎麼樣?這的確讓人感到非常惶恐,所幸我在讀《論語》的時候已經看到了一種方向——如果德不配位,那就承認它,隨時做好被打回原形的準備。

本篇我們通過學習《論語》中的這句話,心中應該泛起一種對自我的審視。當我們在內心已然真正地意識到,原來我和獲得的東西並不匹配的時候,會對自己已經獲得的東西產生一種幸運感——我已經得到太多了。如此這樣,當有一天要擠掉這些泡沫時,你也許會對那些即將失去浮華的東西存在著某種坦然。

因為那層覆在我們真實生命體上的其實就是一層油漆而已,洗掉後也不一定是件壞事。

樑冬 | 當你內在先成為理想的自己時,外面的一切自然會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