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到底是什麼意思?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是孔子他老人家說的,也許是在他給自己的三千弟子講課或者聊天時隨口說出的一句話,卻被他的弟子整理輯錄在《論語》這本書中,流傳千年。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到底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孔子的話很難懂?

孔子生在春秋時代,公元前551年,兩千五百年的時間,改變了很多事情,尤其改變了我們說話的方式。在今天能夠讀到兩千五百年前孔子他老人家說的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更奇妙的是,古人說話都這麼言簡意賅嗎?

古人到底如何進行口語交流?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所有流傳下來的文字資料,都比我們今天使用的白話文更加簡略得多。

紙張是蔡倫發明的,蔡倫生於東漢,公元88年,距離孔夫子的春秋時代有六百多年。毛筆是秦國的大將蒙恬發明的,蒙恬是秦國人,生於戰國末期,公元前259年,距離孔夫子的春秋時代,還是差了三百多年。

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非常不幸地生在了一個“沒有紙也沒有筆”的時代。他只能通過講學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創作慾望。

孔子去世之後,他的弟子將他的語錄輯錄成集,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論語》。沒有紙,沒有筆,老師的經典語錄寫在哪裡呢?答案是——用刀刻在竹簡上。

想象一下,一個人拿著小刀在一片長不滿尺,寬不盈寸的竹簡上刻字,累得滿頭大汗,為了節省竹片和精力,讓《論語》變得更加輕便易於傳播攜帶,越是能夠用越少的字表達越複雜的思想,就越好。

我們讀到的《論語》,已經到了“減一個字都不行”的精簡程度,往往兩三個字表達很多意思。因為《論語》原文太過惜字如金,所以給我們今天的理解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到底是什麼意思?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短短的十二個字,孔子竟然講清楚了“君子”和“小人”的分別。所謂“微言大義”,在孔子他老人家看來,君子和小人之間,就是“周”和“比”的不同。要理解孔子他老人家的意思,我們必須搞清楚“周”和“比”這兩個字的意思。

君子周的“周”如何理解?

“周”最初出土於殷墟甲骨文的占卜辭中,甲骨文中的“周”字,沒有“口”字。由“田”字演化而來,在四個空格中各加一點,表示 “封田分地”。所以周王朝的建立,其實就是分封制度的建立,也就是封建制度的雛形。

但是出現了“口”字後,“周”的意思發生了變化,表示田地裡的莊稼茂密,引申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周密的意思。《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的:“周,密也。從用、口。”

如果用“周”來組詞,我們會說——圓周,周密,周長,都有一種環繞的意思在裡面。所以周,就像一個圓圈一樣,從圓心到各邊界的長度都是相等的。

孔子把“周”用來形容君子之間的關係,就可以理解為——君子平等地對待任何人,不偏不倚,不遠不近,不親不疏。儒家思想中,倡導“中庸之道”,君子就像是一個圓圈的圓心一樣,他們對待人沒有任何的偏袒,處理人際關係,四平八穩,和所有人都保持相同的距離。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到底是什麼意思?

小人比的“比”什麼意思?

“比”同樣是甲骨文,象形文字,表達的是兩個人,步調一致,比肩而立的意思。和“從”字是一樣的字形,但是方向相反而已。《說文解字》中說:二人為從,反從為比。

《象形字典》中對“比”的解釋:

“比,甲骨文,字形與“從”相似,像兩個人、並肩而立。造字本義:兩人並肩挨著。”

所以“比”字,同樣能夠用來形容兩個人關係親密,但是更多了一層意思,表示兩個關係親密的人,連言行姿勢都非常相似。

“比”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排在第八卦,主要講內外交往和相互團結。因此“比”字的意思,其實最初並非一個貶義詞,和“周”一樣,都是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沒有高下之別。

但是到了孔子的這句話裡面——小人比而不周,“比”字就成了貶義詞,和小人的關係劃上了等號。兩個人步調一致,組成了少數人的小集體,因為共同利益而走到一起,未免就要動歪心思,幹壞事,於是引申為蠅營狗苟,結黨營私。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到底是什麼意思?

孔子眼中的君子與小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論語·為政》。現在較為流行的翻譯是:“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這樣的解釋,只是字詞的直譯,其實並沒有真正理解孔子的意思。

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後裔,他有高貴的王族血統,但到了孔子這一代,家境衰落。孔子自幼家貧,放過牛羊也看過倉庫,學會了不少瑣碎的實務,用他自己的話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真正令孔子心儀的則是“禮樂”,因為禮樂既有悠久的傳統,又有對社會的規範作用,《史記》記載他“問禮於老子,習樂於師襄”。

在《論語·述而篇》孔子說道:“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意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倡導的是仁義,是安貧樂道,只有君子才能合乎這樣的道德標準。

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中,孔子想表達的是,君子能夠和所有人搞好關係,不刻意疏遠一個人,也不刻意親近一個人;小人呢?往往和一兩個人走得很近,步調一致,因為這一兩個人而疏遠其他人。

為什麼呢?“君子以義交,小人以利交”。君子和所有人搞好關係,是因為君子和光同塵,對別人沒有所求,心胸開闊,光明磊落;小人則不同,貪財好色,見利忘義,他們和一兩個人親密,是因為他們交往的人,都是為了能夠給自己帶來某種好處。

END.


聲明:本文由博書團隊原創首發,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聯刪。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賬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