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母娘娘雖然是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但對她在與玉皇大帝搭檔之前的過往經歷,人們的瞭解並不太多。她在最早的記載中被稱為西王母,她的最初居所也不是在天庭,而是凡人難以到達的崑崙神境。在進入天庭之前,她先後與黃帝、堯、舜、禹、周穆王、漢武帝有過交往,還與東王公確立過配偶關係。

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西王母作為神人的形象經歷了由半人半獸到美貌化、伉儷化和中老年化的演變,身份也從交往人間帝王的玉山女神,變為了母儀天界的玉帝搭檔。

西王母與夏商之前中原人士的交往

關於西王母的記載最早見於殷墟甲骨文中的“西母”一詞,而最早完整介紹西王母的則是《山海經》。雖然《山海經》的成書是戰國中期至秦漢初的事情,但書中一些內容在此之前已經口耳相傳了兩千年,西漢劉歆曾向漢哀帝上表說“《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到了大禹時代則有“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

"

王母娘娘雖然是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但對她在與玉皇大帝搭檔之前的過往經歷,人們的瞭解並不太多。她在最早的記載中被稱為西王母,她的最初居所也不是在天庭,而是凡人難以到達的崑崙神境。在進入天庭之前,她先後與黃帝、堯、舜、禹、周穆王、漢武帝有過交往,還與東王公確立過配偶關係。

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西王母作為神人的形象經歷了由半人半獸到美貌化、伉儷化和中老年化的演變,身份也從交往人間帝王的玉山女神,變為了母儀天界的玉帝搭檔。

西王母與夏商之前中原人士的交往

關於西王母的記載最早見於殷墟甲骨文中的“西母”一詞,而最早完整介紹西王母的則是《山海經》。雖然《山海經》的成書是戰國中期至秦漢初的事情,但書中一些內容在此之前已經口耳相傳了兩千年,西漢劉歆曾向漢哀帝上表說“《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到了大禹時代則有“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當然,堯舜禹時代《山海經》的所謂“著”,不可能是文字化的寫作,而是一種口頭的整理和加工。成書之後的《山海經》中說西王母居於崑崙神境中的玉山,周圍有弱水之淵環繞,弱水之外又有炎火之山阻隔。可見,書中對她的稱呼已從甲骨文中的“西母”變為“西王母”,這被認為是“加王乃尊大之義”。

那麼中原人士與西王母的交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風水祖師郭璞在註釋《山海經》時說商朝帝太戊曾派人向西王母求藥,這說明商朝時人已經去過西王母的居所。但商朝並非是最早與西王母交往的時代,《論衡》中載有“禹、益見西王母,不言有毛羽”之語,意思是大禹和伯益都見過西王母,但沒說她身上長著毛羽。

不過大禹也不是最早與西王母交往的中原人,成於春秋時晉國史官和戰國時魏國史官之手的《竹書紀年》,記載了舜時代與西王母的交往:“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來朝。西王母之來朝,獻白環、玉玦。”漢朝時《大戴禮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帝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

這是舜與西王母的交往,比舜更早的是堯,漢代賈誼在《新書·修政語》中說“堯身涉流沙地,封獨山,西見王母”求得天下地圖以治理國家。而且不僅帝堯見到了西王母,帝堯的射師后羿也憑實力穿越山水險阻見到了西王母,此事載於《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

"

王母娘娘雖然是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但對她在與玉皇大帝搭檔之前的過往經歷,人們的瞭解並不太多。她在最早的記載中被稱為西王母,她的最初居所也不是在天庭,而是凡人難以到達的崑崙神境。在進入天庭之前,她先後與黃帝、堯、舜、禹、周穆王、漢武帝有過交往,還與東王公確立過配偶關係。

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西王母作為神人的形象經歷了由半人半獸到美貌化、伉儷化和中老年化的演變,身份也從交往人間帝王的玉山女神,變為了母儀天界的玉帝搭檔。

西王母與夏商之前中原人士的交往

關於西王母的記載最早見於殷墟甲骨文中的“西母”一詞,而最早完整介紹西王母的則是《山海經》。雖然《山海經》的成書是戰國中期至秦漢初的事情,但書中一些內容在此之前已經口耳相傳了兩千年,西漢劉歆曾向漢哀帝上表說“《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到了大禹時代則有“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當然,堯舜禹時代《山海經》的所謂“著”,不可能是文字化的寫作,而是一種口頭的整理和加工。成書之後的《山海經》中說西王母居於崑崙神境中的玉山,周圍有弱水之淵環繞,弱水之外又有炎火之山阻隔。可見,書中對她的稱呼已從甲骨文中的“西母”變為“西王母”,這被認為是“加王乃尊大之義”。

那麼中原人士與西王母的交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風水祖師郭璞在註釋《山海經》時說商朝帝太戊曾派人向西王母求藥,這說明商朝時人已經去過西王母的居所。但商朝並非是最早與西王母交往的時代,《論衡》中載有“禹、益見西王母,不言有毛羽”之語,意思是大禹和伯益都見過西王母,但沒說她身上長著毛羽。

不過大禹也不是最早與西王母交往的中原人,成於春秋時晉國史官和戰國時魏國史官之手的《竹書紀年》,記載了舜時代與西王母的交往:“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來朝。西王母之來朝,獻白環、玉玦。”漢朝時《大戴禮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帝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

這是舜與西王母的交往,比舜更早的是堯,漢代賈誼在《新書·修政語》中說“堯身涉流沙地,封獨山,西見王母”求得天下地圖以治理國家。而且不僅帝堯見到了西王母,帝堯的射師后羿也憑實力穿越山水險阻見到了西王母,此事載於《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在堯之前更早與西王母交往的則是黃帝,據《黃帝內經》記載:“王母會帝於嵩山,飲帝以護神養氣、金液流光之酒,又有延洪壽光之酒。”另據《藝文類聚》記載:“帝伐蚩尤,乃睡夢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可見,西王母與上古黃帝的關係極為密切,不僅與之於嵩山會飲,還幫助他討伐蚩尤。

在這些記載中與黃帝堯舜后羿等人接觸時的西王母形象是模糊的,只有《山海經》對西王母的樣貌做了較為細緻的描述:“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從這段描述來看,西王母很可能是一個半人半獸的存在,但這種外在形象很可能是她刻意裝扮出來的,而並非自身的真實樣貌。

比如,所謂“豹尾”很可能是她在身上帶著豹皮飾物,“虎齒”則可能是面頸部帶著虎齒串成的瓔珞狀飾品,而“蓬髮戴勝”應當是西王母尚無束髮的習慣,並且在頭髮上插著野雞毛之類的翟尾。至於“善嘯”如何解釋,就更見仁見智了。

西王母如此這般的裝扮也被認為是其民族崇信虎豹圖騰的寫照,類似的情況在一些古老民族中不難找到。所以,《山海經》對西王母外貌的描述,很可能是把她的“馬甲”誤認為真身了。這種情況在《穆天子傳》、《漢武帝內傳》等書記載中得到了更改。

西王母形象的美貌化轉變和她的脫單

周穆王是一位大旅行家,他在西遊時曾到過西王母之地,與西王母的相會是有客觀基礎的。《穆天子傳》中與周穆王相會的西王母展現出了有才情、懂禮儀、擅於詩酒吟詠的知性女性形象,其雍容華貴的氣質令貴為人間天子的周穆王也流連忘返,最後人君與神女二人鼓簧相送的場景,盡顯依依戀戀的不捨之情。

"

王母娘娘雖然是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但對她在與玉皇大帝搭檔之前的過往經歷,人們的瞭解並不太多。她在最早的記載中被稱為西王母,她的最初居所也不是在天庭,而是凡人難以到達的崑崙神境。在進入天庭之前,她先後與黃帝、堯、舜、禹、周穆王、漢武帝有過交往,還與東王公確立過配偶關係。

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西王母作為神人的形象經歷了由半人半獸到美貌化、伉儷化和中老年化的演變,身份也從交往人間帝王的玉山女神,變為了母儀天界的玉帝搭檔。

西王母與夏商之前中原人士的交往

關於西王母的記載最早見於殷墟甲骨文中的“西母”一詞,而最早完整介紹西王母的則是《山海經》。雖然《山海經》的成書是戰國中期至秦漢初的事情,但書中一些內容在此之前已經口耳相傳了兩千年,西漢劉歆曾向漢哀帝上表說“《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到了大禹時代則有“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當然,堯舜禹時代《山海經》的所謂“著”,不可能是文字化的寫作,而是一種口頭的整理和加工。成書之後的《山海經》中說西王母居於崑崙神境中的玉山,周圍有弱水之淵環繞,弱水之外又有炎火之山阻隔。可見,書中對她的稱呼已從甲骨文中的“西母”變為“西王母”,這被認為是“加王乃尊大之義”。

那麼中原人士與西王母的交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風水祖師郭璞在註釋《山海經》時說商朝帝太戊曾派人向西王母求藥,這說明商朝時人已經去過西王母的居所。但商朝並非是最早與西王母交往的時代,《論衡》中載有“禹、益見西王母,不言有毛羽”之語,意思是大禹和伯益都見過西王母,但沒說她身上長著毛羽。

不過大禹也不是最早與西王母交往的中原人,成於春秋時晉國史官和戰國時魏國史官之手的《竹書紀年》,記載了舜時代與西王母的交往:“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來朝。西王母之來朝,獻白環、玉玦。”漢朝時《大戴禮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帝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

這是舜與西王母的交往,比舜更早的是堯,漢代賈誼在《新書·修政語》中說“堯身涉流沙地,封獨山,西見王母”求得天下地圖以治理國家。而且不僅帝堯見到了西王母,帝堯的射師后羿也憑實力穿越山水險阻見到了西王母,此事載於《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在堯之前更早與西王母交往的則是黃帝,據《黃帝內經》記載:“王母會帝於嵩山,飲帝以護神養氣、金液流光之酒,又有延洪壽光之酒。”另據《藝文類聚》記載:“帝伐蚩尤,乃睡夢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可見,西王母與上古黃帝的關係極為密切,不僅與之於嵩山會飲,還幫助他討伐蚩尤。

在這些記載中與黃帝堯舜后羿等人接觸時的西王母形象是模糊的,只有《山海經》對西王母的樣貌做了較為細緻的描述:“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從這段描述來看,西王母很可能是一個半人半獸的存在,但這種外在形象很可能是她刻意裝扮出來的,而並非自身的真實樣貌。

比如,所謂“豹尾”很可能是她在身上帶著豹皮飾物,“虎齒”則可能是面頸部帶著虎齒串成的瓔珞狀飾品,而“蓬髮戴勝”應當是西王母尚無束髮的習慣,並且在頭髮上插著野雞毛之類的翟尾。至於“善嘯”如何解釋,就更見仁見智了。

西王母如此這般的裝扮也被認為是其民族崇信虎豹圖騰的寫照,類似的情況在一些古老民族中不難找到。所以,《山海經》對西王母外貌的描述,很可能是把她的“馬甲”誤認為真身了。這種情況在《穆天子傳》、《漢武帝內傳》等書記載中得到了更改。

西王母形象的美貌化轉變和她的脫單

周穆王是一位大旅行家,他在西遊時曾到過西王母之地,與西王母的相會是有客觀基礎的。《穆天子傳》中與周穆王相會的西王母展現出了有才情、懂禮儀、擅於詩酒吟詠的知性女性形象,其雍容華貴的氣質令貴為人間天子的周穆王也流連忘返,最後人君與神女二人鼓簧相送的場景,盡顯依依戀戀的不捨之情。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周穆王會西王母

此事在其它史籍中也多有記述,《竹書紀年》說“穆王十七年,西征崑崙丘,見西王母”,而西王母則在同年回訪並被周穆王“賓於昭宮”。《史記·趙世家》中也記有周穆王“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的事件。

這些記載雖然鮮少正面提及西王母的樣貌,但從對她行為舉止的描述和周穆王見之忘歸的反應來看,《山海經》中西王母半獸半人的形象已經出現鬆動和演化,執筆者開始對她予以美貌化的描繪,這在她與漢武帝相會的故事中有著直接的體現。

漢武帝也是一位與西域結緣的人間帝王,他對西域的經營成為神話中吸引西王母到訪的因由。《漢武帝內傳》中記載:“王母上殿,東向坐,著黃金褡襡,文采鮮明, 光儀淑穆, 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璚鳳文之舄,視之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

可見,那個豹尾虎齒、蓬髮戴勝的部族女性已經脫下粗陋的“馬甲”,進步成為一位衣裝華麗、妝束驚豔的高貴女性,而且是青春年華、容貌姣好、婀娜多姿的絕世女神。此後的《西王母傳》則直接從正面推翻《山海經》對西王母原始樣貌的說法,書中說所謂“蓬髮、戴華勝、虎齒善嘯”的人實際上是“西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

由此徹底完成了對西王母形象的美貌化扭轉,這樣接下來便是順理成章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絕世女神西王母也不例外。在與黃帝至漢武帝等人數千年的交往中,始終以單身身份出現的西王母很快迎來了自己的男神,他就是東王公。

"

王母娘娘雖然是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但對她在與玉皇大帝搭檔之前的過往經歷,人們的瞭解並不太多。她在最早的記載中被稱為西王母,她的最初居所也不是在天庭,而是凡人難以到達的崑崙神境。在進入天庭之前,她先後與黃帝、堯、舜、禹、周穆王、漢武帝有過交往,還與東王公確立過配偶關係。

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西王母作為神人的形象經歷了由半人半獸到美貌化、伉儷化和中老年化的演變,身份也從交往人間帝王的玉山女神,變為了母儀天界的玉帝搭檔。

西王母與夏商之前中原人士的交往

關於西王母的記載最早見於殷墟甲骨文中的“西母”一詞,而最早完整介紹西王母的則是《山海經》。雖然《山海經》的成書是戰國中期至秦漢初的事情,但書中一些內容在此之前已經口耳相傳了兩千年,西漢劉歆曾向漢哀帝上表說“《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到了大禹時代則有“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當然,堯舜禹時代《山海經》的所謂“著”,不可能是文字化的寫作,而是一種口頭的整理和加工。成書之後的《山海經》中說西王母居於崑崙神境中的玉山,周圍有弱水之淵環繞,弱水之外又有炎火之山阻隔。可見,書中對她的稱呼已從甲骨文中的“西母”變為“西王母”,這被認為是“加王乃尊大之義”。

那麼中原人士與西王母的交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風水祖師郭璞在註釋《山海經》時說商朝帝太戊曾派人向西王母求藥,這說明商朝時人已經去過西王母的居所。但商朝並非是最早與西王母交往的時代,《論衡》中載有“禹、益見西王母,不言有毛羽”之語,意思是大禹和伯益都見過西王母,但沒說她身上長著毛羽。

不過大禹也不是最早與西王母交往的中原人,成於春秋時晉國史官和戰國時魏國史官之手的《竹書紀年》,記載了舜時代與西王母的交往:“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來朝。西王母之來朝,獻白環、玉玦。”漢朝時《大戴禮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帝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

這是舜與西王母的交往,比舜更早的是堯,漢代賈誼在《新書·修政語》中說“堯身涉流沙地,封獨山,西見王母”求得天下地圖以治理國家。而且不僅帝堯見到了西王母,帝堯的射師后羿也憑實力穿越山水險阻見到了西王母,此事載於《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在堯之前更早與西王母交往的則是黃帝,據《黃帝內經》記載:“王母會帝於嵩山,飲帝以護神養氣、金液流光之酒,又有延洪壽光之酒。”另據《藝文類聚》記載:“帝伐蚩尤,乃睡夢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可見,西王母與上古黃帝的關係極為密切,不僅與之於嵩山會飲,還幫助他討伐蚩尤。

在這些記載中與黃帝堯舜后羿等人接觸時的西王母形象是模糊的,只有《山海經》對西王母的樣貌做了較為細緻的描述:“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從這段描述來看,西王母很可能是一個半人半獸的存在,但這種外在形象很可能是她刻意裝扮出來的,而並非自身的真實樣貌。

比如,所謂“豹尾”很可能是她在身上帶著豹皮飾物,“虎齒”則可能是面頸部帶著虎齒串成的瓔珞狀飾品,而“蓬髮戴勝”應當是西王母尚無束髮的習慣,並且在頭髮上插著野雞毛之類的翟尾。至於“善嘯”如何解釋,就更見仁見智了。

西王母如此這般的裝扮也被認為是其民族崇信虎豹圖騰的寫照,類似的情況在一些古老民族中不難找到。所以,《山海經》對西王母外貌的描述,很可能是把她的“馬甲”誤認為真身了。這種情況在《穆天子傳》、《漢武帝內傳》等書記載中得到了更改。

西王母形象的美貌化轉變和她的脫單

周穆王是一位大旅行家,他在西遊時曾到過西王母之地,與西王母的相會是有客觀基礎的。《穆天子傳》中與周穆王相會的西王母展現出了有才情、懂禮儀、擅於詩酒吟詠的知性女性形象,其雍容華貴的氣質令貴為人間天子的周穆王也流連忘返,最後人君與神女二人鼓簧相送的場景,盡顯依依戀戀的不捨之情。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周穆王會西王母

此事在其它史籍中也多有記述,《竹書紀年》說“穆王十七年,西征崑崙丘,見西王母”,而西王母則在同年回訪並被周穆王“賓於昭宮”。《史記·趙世家》中也記有周穆王“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的事件。

這些記載雖然鮮少正面提及西王母的樣貌,但從對她行為舉止的描述和周穆王見之忘歸的反應來看,《山海經》中西王母半獸半人的形象已經出現鬆動和演化,執筆者開始對她予以美貌化的描繪,這在她與漢武帝相會的故事中有著直接的體現。

漢武帝也是一位與西域結緣的人間帝王,他對西域的經營成為神話中吸引西王母到訪的因由。《漢武帝內傳》中記載:“王母上殿,東向坐,著黃金褡襡,文采鮮明, 光儀淑穆, 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璚鳳文之舄,視之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

可見,那個豹尾虎齒、蓬髮戴勝的部族女性已經脫下粗陋的“馬甲”,進步成為一位衣裝華麗、妝束驚豔的高貴女性,而且是青春年華、容貌姣好、婀娜多姿的絕世女神。此後的《西王母傳》則直接從正面推翻《山海經》對西王母原始樣貌的說法,書中說所謂“蓬髮、戴華勝、虎齒善嘯”的人實際上是“西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

由此徹底完成了對西王母形象的美貌化扭轉,這樣接下來便是順理成章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絕世女神西王母也不例外。在與黃帝至漢武帝等人數千年的交往中,始終以單身身份出現的西王母很快迎來了自己的男神,他就是東王公。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西王母與東王公鳥翼相會

東王公也稱東王父,或叫東華帝君。東王公與西王母的結合被記載在《神異經》中,書中說有一隻名為“希有”的崑崙山大鳥有巨大的雙翼,東王公和西王母每年登上鳥翼相會:“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需,唯會益工”。

至此,獸人化的西王母在完成美貌化之後,又在東王公的配合下成功伉儷化,由獨立神變為對偶神而脫單,西王母在人們的美好願望裡從神壇靈域走向人間世俗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西王母脫單後與玉皇大帝的再結合

漢代時東王公和西王母作為一對配偶神,他們的名字、圖像經常成對地出現在神獸鏡、畫像石、漢磚、墓壁畫、帛畫等物品中,至少在當時人們的信仰中他們的伉儷關係是非常穩固的,而且自始至終也沒有出現過關於他們分手的記載

但是這對仙界的伉儷形象在東漢三國時期達到高峰後,在宋元之後被無聲無息地拆解了。東王公似乎離開了信眾的視野而不知所蹤,西王母則作為玉皇大帝的搭檔而成了天庭第一夫人,但這一變化由於缺乏相關神話史籍的過渡而顯得有些突兀。

那麼西王母為何會突兀地成為了玉皇大帝的搭檔呢?實際上玉皇大帝的出現本身就比較突兀。先是南北朝道士陶弘景寫了一本名為《真靈位業圖》的書,書中出現了玉皇道君、高上玉帝這樣的神仙稱謂,勉強算是玉皇大帝名稱的來源。

此後到了唐朝,“玉皇”、“玉帝”這兩個詞在唐詩中被詩人們大量使用,諸如“逍遙仙家子,日夕朝玉皇”、“萬里洞中朝玉帝,九光霞外宿天壇”等詩句的廣泛傳播,相當於是為“玉皇大帝”的出現做了前期的鋪墊和推廣。

隨後在宋朝時,北宋花錢買平安與遼國簽了“檀淵之盟”,這讓趙宋皇朝大失體面,宋真宗為了穩定人心炮製了一個“天書事件”,假借玉帝之名來宣示宋朝受命於天的神聖性,併為之加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玉皇大帝”的稱號大概就是從這裡誕生的

"

王母娘娘雖然是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但對她在與玉皇大帝搭檔之前的過往經歷,人們的瞭解並不太多。她在最早的記載中被稱為西王母,她的最初居所也不是在天庭,而是凡人難以到達的崑崙神境。在進入天庭之前,她先後與黃帝、堯、舜、禹、周穆王、漢武帝有過交往,還與東王公確立過配偶關係。

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西王母作為神人的形象經歷了由半人半獸到美貌化、伉儷化和中老年化的演變,身份也從交往人間帝王的玉山女神,變為了母儀天界的玉帝搭檔。

西王母與夏商之前中原人士的交往

關於西王母的記載最早見於殷墟甲骨文中的“西母”一詞,而最早完整介紹西王母的則是《山海經》。雖然《山海經》的成書是戰國中期至秦漢初的事情,但書中一些內容在此之前已經口耳相傳了兩千年,西漢劉歆曾向漢哀帝上表說“《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到了大禹時代則有“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當然,堯舜禹時代《山海經》的所謂“著”,不可能是文字化的寫作,而是一種口頭的整理和加工。成書之後的《山海經》中說西王母居於崑崙神境中的玉山,周圍有弱水之淵環繞,弱水之外又有炎火之山阻隔。可見,書中對她的稱呼已從甲骨文中的“西母”變為“西王母”,這被認為是“加王乃尊大之義”。

那麼中原人士與西王母的交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風水祖師郭璞在註釋《山海經》時說商朝帝太戊曾派人向西王母求藥,這說明商朝時人已經去過西王母的居所。但商朝並非是最早與西王母交往的時代,《論衡》中載有“禹、益見西王母,不言有毛羽”之語,意思是大禹和伯益都見過西王母,但沒說她身上長著毛羽。

不過大禹也不是最早與西王母交往的中原人,成於春秋時晉國史官和戰國時魏國史官之手的《竹書紀年》,記載了舜時代與西王母的交往:“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來朝。西王母之來朝,獻白環、玉玦。”漢朝時《大戴禮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帝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

這是舜與西王母的交往,比舜更早的是堯,漢代賈誼在《新書·修政語》中說“堯身涉流沙地,封獨山,西見王母”求得天下地圖以治理國家。而且不僅帝堯見到了西王母,帝堯的射師后羿也憑實力穿越山水險阻見到了西王母,此事載於《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在堯之前更早與西王母交往的則是黃帝,據《黃帝內經》記載:“王母會帝於嵩山,飲帝以護神養氣、金液流光之酒,又有延洪壽光之酒。”另據《藝文類聚》記載:“帝伐蚩尤,乃睡夢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可見,西王母與上古黃帝的關係極為密切,不僅與之於嵩山會飲,還幫助他討伐蚩尤。

在這些記載中與黃帝堯舜后羿等人接觸時的西王母形象是模糊的,只有《山海經》對西王母的樣貌做了較為細緻的描述:“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從這段描述來看,西王母很可能是一個半人半獸的存在,但這種外在形象很可能是她刻意裝扮出來的,而並非自身的真實樣貌。

比如,所謂“豹尾”很可能是她在身上帶著豹皮飾物,“虎齒”則可能是面頸部帶著虎齒串成的瓔珞狀飾品,而“蓬髮戴勝”應當是西王母尚無束髮的習慣,並且在頭髮上插著野雞毛之類的翟尾。至於“善嘯”如何解釋,就更見仁見智了。

西王母如此這般的裝扮也被認為是其民族崇信虎豹圖騰的寫照,類似的情況在一些古老民族中不難找到。所以,《山海經》對西王母外貌的描述,很可能是把她的“馬甲”誤認為真身了。這種情況在《穆天子傳》、《漢武帝內傳》等書記載中得到了更改。

西王母形象的美貌化轉變和她的脫單

周穆王是一位大旅行家,他在西遊時曾到過西王母之地,與西王母的相會是有客觀基礎的。《穆天子傳》中與周穆王相會的西王母展現出了有才情、懂禮儀、擅於詩酒吟詠的知性女性形象,其雍容華貴的氣質令貴為人間天子的周穆王也流連忘返,最後人君與神女二人鼓簧相送的場景,盡顯依依戀戀的不捨之情。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周穆王會西王母

此事在其它史籍中也多有記述,《竹書紀年》說“穆王十七年,西征崑崙丘,見西王母”,而西王母則在同年回訪並被周穆王“賓於昭宮”。《史記·趙世家》中也記有周穆王“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的事件。

這些記載雖然鮮少正面提及西王母的樣貌,但從對她行為舉止的描述和周穆王見之忘歸的反應來看,《山海經》中西王母半獸半人的形象已經出現鬆動和演化,執筆者開始對她予以美貌化的描繪,這在她與漢武帝相會的故事中有著直接的體現。

漢武帝也是一位與西域結緣的人間帝王,他對西域的經營成為神話中吸引西王母到訪的因由。《漢武帝內傳》中記載:“王母上殿,東向坐,著黃金褡襡,文采鮮明, 光儀淑穆, 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璚鳳文之舄,視之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

可見,那個豹尾虎齒、蓬髮戴勝的部族女性已經脫下粗陋的“馬甲”,進步成為一位衣裝華麗、妝束驚豔的高貴女性,而且是青春年華、容貌姣好、婀娜多姿的絕世女神。此後的《西王母傳》則直接從正面推翻《山海經》對西王母原始樣貌的說法,書中說所謂“蓬髮、戴華勝、虎齒善嘯”的人實際上是“西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

由此徹底完成了對西王母形象的美貌化扭轉,這樣接下來便是順理成章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絕世女神西王母也不例外。在與黃帝至漢武帝等人數千年的交往中,始終以單身身份出現的西王母很快迎來了自己的男神,他就是東王公。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西王母與東王公鳥翼相會

東王公也稱東王父,或叫東華帝君。東王公與西王母的結合被記載在《神異經》中,書中說有一隻名為“希有”的崑崙山大鳥有巨大的雙翼,東王公和西王母每年登上鳥翼相會:“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需,唯會益工”。

至此,獸人化的西王母在完成美貌化之後,又在東王公的配合下成功伉儷化,由獨立神變為對偶神而脫單,西王母在人們的美好願望裡從神壇靈域走向人間世俗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西王母脫單後與玉皇大帝的再結合

漢代時東王公和西王母作為一對配偶神,他們的名字、圖像經常成對地出現在神獸鏡、畫像石、漢磚、墓壁畫、帛畫等物品中,至少在當時人們的信仰中他們的伉儷關係是非常穩固的,而且自始至終也沒有出現過關於他們分手的記載

但是這對仙界的伉儷形象在東漢三國時期達到高峰後,在宋元之後被無聲無息地拆解了。東王公似乎離開了信眾的視野而不知所蹤,西王母則作為玉皇大帝的搭檔而成了天庭第一夫人,但這一變化由於缺乏相關神話史籍的過渡而顯得有些突兀。

那麼西王母為何會突兀地成為了玉皇大帝的搭檔呢?實際上玉皇大帝的出現本身就比較突兀。先是南北朝道士陶弘景寫了一本名為《真靈位業圖》的書,書中出現了玉皇道君、高上玉帝這樣的神仙稱謂,勉強算是玉皇大帝名稱的來源。

此後到了唐朝,“玉皇”、“玉帝”這兩個詞在唐詩中被詩人們大量使用,諸如“逍遙仙家子,日夕朝玉皇”、“萬里洞中朝玉帝,九光霞外宿天壇”等詩句的廣泛傳播,相當於是為“玉皇大帝”的出現做了前期的鋪墊和推廣。

隨後在宋朝時,北宋花錢買平安與遼國簽了“檀淵之盟”,這讓趙宋皇朝大失體面,宋真宗為了穩定人心炮製了一個“天書事件”,假借玉帝之名來宣示宋朝受命於天的神聖性,併為之加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玉皇大帝”的稱號大概就是從這裡誕生的

王母娘娘也年輕過,曾令周穆王流連忘歸,與漢武帝相會時容顏絕世

玉皇大帝這一道教的天地主宰出現之後,西王母與東王公的配偶關係便無疾而終,不再被人們提起。而在以《西遊記》為代表的戲曲評書和話本小說中,西王母幾乎是莫名其妙地被從崑崙山搬家到天庭做了玉帝的搭檔,天仙配、牛郎織女、寶蓮燈等神話故事也由此變得更加豐滿。

在這些神話中,對西王母的稱呼改成了王母娘娘,她的形象也從青年的俏美女神變為中老年的女仙之首,成為統領天界女仙、母儀神仙天國的天庭第一夫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